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苏教版

合集下载

《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最近一周的一堂语文课上,给学生们讲了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一课。

在临近课堂尾声的时候,我说了如下这样一番话:“姥姥是多么热爱生活啊,每天干那么多活却始终那么乐观,那么积极向上,广结善缘,有求必应,这让我想起了。

他那高超的剪纸技艺。

体现着他对外孙子的浓浓深情,外孙子在姥姥的关爱与庇佑之下。

相信也是一个充满爱。

拥抱爱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老师的爷爷。

”我环顾了教室中每一位学生,发现此时他们每一个都在盯着我看,那样子好专注啊,于是我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还记得爷爷刚刚去世的那半年里,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几个画面。

其中一个画面——我上在文化路二小,上二年级的时候。

当时,低年级的教室位于操场中间,靠近学校大门的位置,是一列平房,土地厚厚的,早已被下课的学生们踩得很瓷实。

十冬腊月里,天气极为寒冷,下雪之后,地面上冻了一层厚厚的冰。

作为值日生的我们,要把教室门口的冰铲掉,着实花费好一番力气。

将一个簸箕斗猛压下去,整个斗里面全部是一块大大的厚厚的冰块。

我们把它铲下来放在了附近花坛的磁片旁边。

我就是在这样的硬硬的、光滑的、十分瓷实的冰面上行走,已经非常小心翼翼了,每一步都走得特别慢,身上还背着个大书包。

只听爷爷在校门口对我说:“李淳,慢一点。

”我一边应着声,一边小心翼翼地向前走。

就在那一刹那,两脚一划,直接撂倒在地。

揉了揉屁股整理了书包,继续站起来,只听爷爷在关切地问道:“李淳,没事儿吧?”我说:“没事儿。

”“那爷爷走了,你慢一点。

”我能想象,他老人家定是一直盯着我平安走进教室或是直到离开他的视线,才离开的。

后来上师范之后,爷爷经常送我去学校,由于一周回来一次,周日的下午要提前到校,还有晚自习。

当时只有一趟公交车到学校附近。

而且从家到那里要经过二十多站。

三点多的时候我和爷爷就站在了公交站牌门口,车上人很多,很拥挤,好不容易半途的时候有人要下车,让出了一个这样的位置——那就是靠近司机驾驶座旁边的一个大盖子,大概打开之后,下面是发动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姥姥的剪纸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姥姥的剪纸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姥姥的剪纸》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姥姥的剪纸》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姥姥的剪纸》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一直都在尝试着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

今天听了黄菊花老师所执教的《姥姥的剪纸》的第一课时,感觉到黄老师确实是在以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

首先,黄老师能够科学、合理的确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黄菊花老师在执教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这些目标的确立都是遵循了阅读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课文时,黄老师让学生展示了在美术课上所做的剪纸工艺品,并说说自己在剪纸时的感受。

那一张张漂亮的的剪纸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课文当中,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在时间上似乎可以再压缩一些,只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漂亮和剪纸的不容易就可以了。

“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通过读,学生才能对语言文字有直接的整体的感悟,才能品评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才能真正实现与作者的一种间接的对话。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黄老师能采用以“读”为主线的教学策略,赋予“读”以真正的内涵。

每一次的朗读都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次的自读要求学生读正确、通顺,第二次的指名读要求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三次的读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这样,学生很清楚地明白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读,从浅层次的阅读迈向了深层次的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姥姥的剪纸》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姥姥的剪纸》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一直都在尝试着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姥姥的剪纸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姥姥的剪纸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姥姥的剪纸》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姥姥的剪纸》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姥姥的剪纸》本学期咱们语文组的老师一直都在尝试着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

今天听了黄菊花老师所执教的《姥姥的剪纸》的第一课时,感觉到黄老师确实是在以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

首先,黄老师能够科学、合理的确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黄菊花老师在执教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这些目标的确立都是遵循了阅读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课文时,黄老师让学生展示了在美术课上所做的剪纸工艺品,并说说自己在剪纸时的感受。

那一张张漂亮的的剪纸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学生就自但是然地投入到课文当中,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在时间上似乎可以再紧缩一些,只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漂亮和剪纸的不容易就可以够了。

“读”是培育语感的最佳途径,通过读,学生才能对语言文字有直接的整体的感悟,才能品评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才能真正实现与作者的一种间接的对话。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黄老师能采用以“读”为主线的教学策略,给予“读”以真正的内涵。

每一次的朗诵都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次的自读要求学生读正确、通顺,第二次的指名读要求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三次的读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这样,学生很清楚地明白自己究竟是为何而读,从浅层次的阅读迈向了深层次的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姥姥的剪纸》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姥姥的剪纸》本学期咱们语文组的老师一直都在尝试着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篇一: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

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篇二: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中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练,下面的“总剪”二字透露端倪,因为老是不断地剪,岂能不熟练?手都有准头了,因为总剪,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要注意什么,剪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

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篇

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篇

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篇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教学本课时,我紧紧抓住“剪纸”这一贯穿全文的线索,带领学生随着“姥姥的剪纸”走进课文,然后一步步走近姥姥,去细细体会姥姥对“我”那浓浓的爱和“我”对姥姥那深深的思念之情。

上课之初,我先点到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再通过剪纸相识了“我”的姥姥。

接下来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问:“你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知道了“姥姥的剪纸手艺超群”等等,因为这是最干脆、最明显的一个内容。

下来我以学生为动身点,让他们观赏了几幅剪纸作品,先在头脑中稳固了“姥姥剪纸手艺超群”这一点,再引出“我”始终魂牵梦绕、不能忘怀的一句话,学生马上找出来是课文最终一句。

接下来我以这句话为突破口,先指导学生在读中初步体会“清清爽爽”和“绘声绘色”的含义。

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姥姥“手艺超群”的句子,通过作者详细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以及“我”用双手捂住姥姥的眼睛让姥姥剪纸这件事,学生不由得深深感叹:“姥姥的剪纸真的是手艺超群啊!”同时他们也明白了姥姥剪纸手艺超群的`缘由——熟能生巧。

这一重点学生比较简单就驾驭了,接下来的难点便是引导他们体会姥姥和“我”之间的深情。

情是文章要表达的重点,剪纸是桥梁、是纽带,把“我”和姥姥牢牢地连在一起。

首先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姥姥怕我出危急,是用“剪纸”这一方法来对我进行束缚的,再让他们分别找到姥姥给“我”剪的最多的那些剪纸作品,细细体会每幅剪纸所蕴含的姥姥对“我”的爱。

其中“牛望兔”这幅剪纸是重点,寄予了姥姥对“我”深深的牵挂。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我让他们想着前文姥姥和“我”之间相处时的种种,同时又让他们联系自己来体会作者对姥姥的思念。

于是,他们被身处两地的祖孙俩之间的感情打动了,走进了文中和作者一样深深地思念起了家乡的姥姥!在这时,我适时地出示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并配以音乐进行朗诵,那字里行间露出的爱与哀思瞬间感染了学生,好多学生流下了眼泪,那是同作者一起表达对姥姥的爱啊!接下来我再一次让他们读了文中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即变得绘声绘色”一句,并让他们写出此时自己心中的感受,学生们沉醉在浓浓的爱与牵挂中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05
教师自我反思
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
总结词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 确保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
详细描述
在《姥姥的剪纸》教学中,教师需要 有效地管理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保持课堂秩序,并根据教学计划合 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否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在《姥姥的剪纸》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后进行反思, 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优点 和不足,并寻求改进的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和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 更新,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技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教学评价是否具有激励作用?
总结词:基本满足
详细描述:目前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学生努 力学习,但激励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分数和排名。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这种评价方式可能无法激发他 们的学习动力。
教学评价是否能够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总结词:较为有限
VS
详细描述:虽然我们通过教学评价收 集了一些反馈信息,但由于评价方式 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些信息对于教 学改进的指导意义较为有限。我们需 要更加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方式来 为教学改进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详细描述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 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 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的参与和表达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是否能够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总结词
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 身的教学水平。
02
教学内容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12《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12《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12《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苏教版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 12《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苏教版读懂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特点——《姥姥的剪纸》《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读懂故事情节,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分成两个部分: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

剪纸技艺的高超显而易见暂且视为“明线”,祖孙亲情虽不强烈外显,但是绵延深厚,可以看成文章的“暗线”。

双线交织,“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齐头并进,叙事与抒情携手向前,合成课文的“主脉”。

教学时,我们依照这条“主脉”前行,一定能够达到理想教学目标实现的彼岸。

题目《姥姥的剪纸》明确告诉我们,剪纸是中心词。

适当的进行剪纸知识的介绍,对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展示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简介一下剪纸艺术的来龙去脉。

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美,还能极大的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课文很长,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么教学起来一定显得杂乱的。

让明线更“明”。

我们可以先来感受一下姥姥剪纸艺术的高超。

第一层次,书中左邻右舍对于姥姥剪纸的评价怎么样?文中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描写别人眼里姥姥的剪纸是个什么样子。

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在书上进行“批注”,尝试着用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来概括。

预计学生的答案如下:“无所不能”“啧啧赞叹”“神了”……然后我们一起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更深刻的理解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情感。

进而了解姥姥在邻居们的眼里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勤劳善良……这些关键词通过咀嚼,让姥姥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然后再次通过朗读让这种情感感受“宣泄”出来。

真正在语言文字中走上一个来回。

第二个层次,我们来寻找“我”眼中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子,这个应该是文章的四到六自然段。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精选3篇)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精选3篇)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精选3篇)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

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

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在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披文入情环环相扣经过这反复思索,我将落脚点放在“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和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苏教版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之后,我让学生欣赏了一些剪纸图片,让他们初步感受“剪纸之美”。

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文中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中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熟能生巧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富有教学机智,注重课堂的生成性,这点很重要。

本来板书“神”是在教学完1-3自然段后请学生概括,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在读相应的句子时就把这个字读好了,我就相机板书。

对“拴”的处理,我认为也较为到位。

结合当时是“密云多雨的盛夏”的危险和作者的活动,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出课文中的“拴”,与学生进行热烈地讨论“课文中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经过追问明白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的身体,更用剪纸拴住了我那颗贪玩的心……为领悟祖孙俩那浓浓的情作好辅垫。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最后当我让学生写写并读读作者的梦境时,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

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