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美丽中国——秦岭山脉生态状况调查报告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2)第三十五条 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运载油类、粪便 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通过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通过饮用水地 表水水源保护区;确需通过的,应当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报公安部门依法办理有关 手续,并通知水源保护区管理机构。
(图为幼年羚羊群)
三、被调查者的愿望(期望、期待、梦想)
(一)一名牛背梁清洁工的愿望:希望以后来牛背梁玩的人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把垃圾 扔进垃圾桶。 (二)一名宠物主人的愿望: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让宠物或者流浪狗们 都有机会体验人类对他们的爱。 (三)一名动物园驯兽师的愿望:希望游客们不要乱扔那些野生动物不吃的食品,他们 不喜欢吃,就算吃了也对他们身体不好甚至导致生病。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活动中比较有意思的环节是一个比赛类游戏,让家庭宠物和动物园收养的流浪狗进 行比赛,内容大致是指定狗狗去一个地方取东西回来,比谁用时最短,第二项是执行一 些作揖、打滚、摇尾巴之类的简单行为,根据准确度来评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人获得一 张宠物医院储值卡。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的行为,道德素养必须怀疑。 上山的路不算太长,也不算太险,甚至都是平坦的道路,总长度应该也就十几里,
下午四点多,我们家这些体力一般的人也顺利到达山顶,到达山顶以后我们乘坐景区大 巴下山。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撤并部分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陕政办函[2010]202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撤并部分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陕政办函[2010]202号](https://img.taocdn.com/s3/m/2605f13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0.png)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撤并部分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撤并部分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陕政办函〔2010〕20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省政府决定,撤并89个议事协调机构,撤并机构承担的任务,撤销的交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并入其他机构的由并入机构负责,撤并机构印章自本文下发之日起作废并送交制发机关。
现将撤并机构通知如下。
1.省西咸一体化协调指导小组,省委、省政府已成立陕西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委员会。
2.省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入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工作小组。
3.陕西省与神华集团战略合作推进领导小组,并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4.省推进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并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5.省政府部门工作督查考评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已成立省目标责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6.世行贷款、英国国际发展署赠款陕西农村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项目领导小组,并入省农村饮水工程指挥部。
7.省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入省服务业领导小组。
8.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并入省民生八大工程领导小组。
9.省发展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及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分别并入省促进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
10.陕西秦岭生态与生物资源保护项目领导小组,并入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11.省直机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领导小组。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

CHAPTER
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发挥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态工程技术等手段,加强秦岭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
通过研发和推广节能、节水、节地等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降低秦岭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利用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秦岭地区环境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配备先进的监管设备和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率。
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健全秦岭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环境问题。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加强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监管格局。
落实监管责任
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要求,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采取河道治理、土壤修复等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环境治理
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推进固体废物处理
03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01
发展绿色产业
鼓励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0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主题班会PPT课件下载

在家庭中注重环保行为
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垃圾分类,循环利用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在社会中倡导环保理念
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 参与环保活动和倡议 监督企业和政府的环保行为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实 践案例
陕西省内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案例
西安市长安区秦 岭违建整治工作
秦岭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威胁秦岭生态安全的主要因 素
秦岭的生态环境现状
改善秦岭生态环境的措施与 建议
秦岭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后果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资源污染 土地荒漠化 气候变化
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重 要性
秦岭生态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涵养水源:秦岭作为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调节气候:秦岭的生态环境对周边地区的气候具有调节作用,使周边地区的气候更加适宜。 保持水土:秦岭的生态环境有助于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秦岭的生态环境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秦岭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提供自然资源:秦岭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食物、药材等。
维护生态平衡:秦岭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维护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调节气候:秦岭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对于保障周边地区及全球气候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秦岭拥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措 施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秦岭生 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2024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____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亲历者,我深深感受到了秦岭生态环境日益恢复和提升的变化,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以及相关数据和研究成果,分享我对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观察到秦岭的植被恢复了很大程度的生机。
伴随着各项生态修复工程的展开,以及对乱采乱伐、破坏性开发行为的严厉制止,秦岭山脉上的植被种类逐渐丰富,植被覆盖率也明显提升。
我曾在秦岭进行了一次徒步旅行,当我站在山顶俯瞰山脉时,我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这与我之前在这里的印象完全不同。
现在,秦岭山脉上的植被已经成为吸引众多游客的热门景点,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福利。
其次,我注意到秦岭的水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改善。
多年来,秦岭山区的水资源一直受到工业排污、农业用水和城市垃圾处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水质恶化严重。
但是,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秦岭山区的水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改善。
政府加大了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用水的监管力度,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同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到秦岭水质保护中来,开展水源地保护、湖泊治理和河道整治等活动。
如今,秦岭山区的许多河流和湖泊水质明显改善,供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再次,我看到了秦岭的野生动物种群开始恢复和增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过度捕猎和生境破坏,秦岭的许多野生动物种群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一些珍稀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但是,随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野生动物的生境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和保护,相应的物种数量也开始逐渐回升。
最近,我在一次旅行中亲眼目睹了秦岭的一个保护区里的几只大熊猫在竹林中游荡的景象。
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和欣慰,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另外,我注意到秦岭的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深入人心。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旨在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局面。
高歌大秦岭——写在“2010大秦岭生态论坛”之际

原 陕西省 副省长 原 陕西省 人大 常委会 副主任巩德顺 :
近年来 ,陕西省人大 常委会通过 了 《 西省 秦岭生 态环境保护条 例 》,从 而使秦岭 陕
生态环境保护有法可依,这是我国第一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的立法 ,也是我 国第 一次为
一
座 山脉立法。这次论坛是一次高规格、高层次 的文化盛会 ,必将为保护秦 岭的生态环境
2 1 年9 日在西岳华 山举行 ,与会代表就保护大秦岭的生态环境 ,达成如下共识 : 0 0 月4
— —
大秦岭是 陕西 的 ,也是 中国的 ,更是世界 的。大秦 岭是 陕西的 圣 山,也是 中国 的圣 山,更是 世界 的圣
山。关注大秦岭不仅是陕西人的责任 ,也是国人的责任 ,地球人的责任。
做 出科学的应对之策,让 华 山再次吸引世界 的 目光。
I 西部大开发. 0 0 9 l SlC N I 21 .期 WE HI A l ! ’ ’
》 Ml T p e N
7 7
特殊视角
陕西 省社科 院道学研 究中心 主任樊光春 : 中国古人在追 求人与 自然 的和谐道路上进行 了长期探 索,发展 到老 子在秦岭脚下创作 的
道 教 、 佛 教 生 态 思 想 的 专 家 学 者 、 环 保
管理 专家 和 各级 要 员、新 闻媒 体记 者达 1O 5 余人云 集华 山,共同宣读 “ 大秦岭宣 言” ,为了大秦岭的绿色未来出谋划策 ,
这 无 疑 将 弹 响 时 代 的最 强 音 。论 坛 将 大秦 岭 的 生 态 与 和 谐 发 展 、 保 护 和弘 扬 历 史 、 绿 色 同低 碳 生 活 等 研讨 推 向 了时 代前 沿 ;
景 区积极创建 国家5 景区,不仅 是 自身创 品牌 、强实力 、营造和谐 的过程 ,更承担 了把 “ A 秦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2篇)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秦岭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具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秦岭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不仅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在长期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我从中汲取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我们都应该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种自觉行为,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才能真正改变现状。
例如,减少用纸、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行为,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的小事,但对于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秦岭作为一个大规模的生态系统,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方案来保护。
政府应该加大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区和景区的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同时,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也应该对秦岭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评估,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另外,我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宣传和教育的力量。
只有当更多的人了解到秦岭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才能真正让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片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意义。
同时,学校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最后,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
秦岭的生态环境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利益和责任,需要各方共同协作才能解决。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需要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形成合力。
只有形成多方合作的局面,才能真正解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
综上所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专家学者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我的参与和实践,我深刻领悟到生态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需要宣传和教育的力量,更需要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
有关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叙述

有关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叙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一、引言秦岭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其南北坡地形和气候条件差异显著,因此植被覆盖度在两侧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本情况1.1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概况古堰集镇位于石泉县城南部,距县城5公里。
在石泉水坝库区左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8′~108°14′,北纬32°52′~32°57′。
区域内主要包括汉江右岸的赵家沟、汉阴沟、南沟河、荒山沟、邓才沟和风沟共7条支沟以及汉江干流右岸9km的江岸,除风沟直接汇入汉江外,其它五条支沟均汇入中坝河。
古堰总面积49.74km2,水土流失面积29.23km2,占总面积的58.8%。
主要治理区地处南部巴山区,在人口较集中的沟边、公路旁,海拔高程在340m—1381m之间,相对高差1041m。
1.1.2 地质、地貌⑴地质古堰在我县水土保持区划中划分在巴山中度流失区。
地质构造为巴山大断层属杨子地台边缘,构造以褶皱为主,裂隙发育。
山顶普遍剥蚀严重但比较平缓。
裸露岩石较多,土薄石厚,岩石破碎。
出露岩性主要有黑云母片麻岩、石英岩、花岗岩和硅质岩。
⑵地貌古堰小流域地处汉江下游喜河库区上游,地貌类型为巴山山系,山峦迭嶂,沟坡纵横,沟壑交错,沟谷外窄内宽,流域地势呈东西走向,西北高东南低,山体比较宽厚,山顶较为平缓,山势多呈浑圆形山脊,坡脚多出现局部山间坝子和宽阔河谷。
沟内地形起伏较大,山坡自然坡度在5°—60°之间。
小流域内土地总面积49.74km2,其中坡度小于5°的土地面积397hm2,只占总面积8%;坡度5°~15°的土地面积 422 hm2,占总面积8.5%;坡度15°~25°的土地面积 1212hm2,占总面积24.4%;坡度25°~35°的土地面积 1818hm2,占总面积36.6%;坡度大于35°的土地面积1125hm2,占总面积22.5%。
1.1.3 土壤、植被⑴土壤根据石泉县农业局土壤测肥实验报告,古堰集镇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黄棕壤、棕壤三类。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河、沟两岸的河漫滩阶地上(一级阶地),是本流域的高产农业土壤,PH值为6.5,土层厚度大于70cm,水稻土中有机质如氮、磷、钾含量丰富,土壤养分结构合理,适宜水稻生长;黄棕壤分布在沟、河两岸(二级阶地)的梯坪地及缓坡(10°—15°)耕地上,是主要旱作物和林、草宜生土壤,PH值在7左右,土壤中氮、磷、钾含量仅次于稻田,但高于陡坡耕地,土层厚度20—50cm;棕壤分布在流域的支毛沟内,其氮、磷、钾含量低于水稻土,但也适合水稻生长,产量低于主沟、河道两岸的河滩地稻田,土层厚度15~40cm。
土壤多呈中性至弱酸性,通透性能较好,土壤质地以壤土层居多,保水、供肥能力较差,有机质含量中等,肥力基础较好,土壤保肥性总体属中等水平。
山体裸露岩体较多,地块零散,夹杂分布较多的坡积土,因此,土壤的理化性状较好,适宜各类植物和农作物生长。
详见表1-2。
表1-2 古堰集镇土壤理化性状表⑵植被古堰集镇内没有规模性的连片森林,近年在石泉县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蚕桑大县、旅游兴县、城市靓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指导下,兴桑养蚕、新农村建设示范等项目相继在部分村、组试点实施,村落、民居、沟边营造了一些美化环境、发展庭院经济的四旁林,在公路边划定了一些退耕还林封禁区,现有植被类型多样,山上主要为灌木林和针叶、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以人工栽植、飞播的松、栎、柏为主,在沟谷及浅山、近村地带的坡地、地埂上,非规模性的分布着桑树、板栗、桃李杏、毛竹等经果林。
流域内现林地面积3398hm2,其中用材林653hm2,占林地面积19%;栎类薪柴林611hm2,占林地面积的18%;疏、幼林地较多2134hm2,其中疏林926hm2,幼林1208hm2,占林地面积的63%。
还有以桑树为主的经果林为242hm2。
森林覆盖率为31%。
就林木结构分析,用材林面积较小,灌木林面积大,疏幼林比重大,经济林面积小。
流域内是“远看绿油油,近看水蚀流”,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亟待加强提高。
1.1.3 气象、水文⑴气象特征古堰集镇紧靠县城,石泉县气象站资料显示流域内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0.2℃,四季分明。
多年初霜期始于11月中旬,终霜期止于来年3月中旬,无霜期多年平均242天。
大于10℃积温3507℃,年均日照时数1812 h,夏季日照总时数为658.8h,光照充足。
全年多东南风,年均风速1.4m/s,年均大风日数11.8天,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自然降水受季风影响,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多年平均春季占21.8%,夏季占43.5%,秋季占32.1%,冬季占2.6%。
历年降水年际变化很大,年最大降雨量1359.5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仅575.5mm(1966年),月、季、年分配极不均匀。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77.1mm,雨量相对充沛。
充足的光照、丰富的降水和宜人的气温非常适宜作物生长。
(表1-1)。
表1-1 古堰集镇气象特征表⑵水文古堰集镇属汉江南岸支流,包括赵家沟、汉阴沟、中坝河、南沟河、荒山沟、邓才沟和风沟共7条支沟,比降在20.0‰—80.0‰之间。
流域地处安康市“第一暴雨区”,按照《安康地区水文手册》和流域洪水调查资料,结合石泉水文站实测年最大24h暴雨资料系列,经计算:中坝河小流域10年一遇24h最大点雨量值为139.4mm, 6h最大点雨量值为95.7mm; 20年一遇24h最大点雨量值为165.7mm , 6h最大点雨量值为114.3mm,只要合理调节利用,正常降水可以满足区内各项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
流域内频率P=10%、P=5%的1h、3h 、6h、、12h、24h,多年平均最大降雨量结果见表1-4。
表1-2 古堰集镇1h、3h 、6h、24h暴雨量计算成果表由于各支沟无实测暴雨、流量资料,由《陕西省水文手册》中汉江干流多年平均径流模数M0=17.2/(F0.015)、汉江南岸支流多年平均径流模数M0=27.3/(F0.1),汉江北岸支流多年平均径流模数M0=62.8/(F0.156)。
按照本地《安康地区水文手册》查得:古堰集镇划分在“任洞区”,各项水文参数查表、查图计算结果如下:中坝河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380mm,地表径流量为0.19亿m3,径流模数17.61t/年.km2。
古堰集镇近几年通过支农项目扶持资金的倾斜,农田灌溉系统得到基本配套,水源均以沟溪自然引水为主,但标准低、质量差,如土渠渗漏,堰塘严重淤塞,农田防护堤残缺不全的现象比比皆是,流域内现有各类水利设施(塘堰、水井,蓄水池、抽水站)年供水量仅12.04万m3/年,但在旱季,由于降雨少,河沟来水量不足,时常出现沟溪断流无水可引,大部分的农田灌溉难以保障;而在雨季又会出现坝毁渠塌水断的现象。
1.2 社会经济状况1.2.1 人口与劳动力古堰集镇在石泉县城关镇辖区内,含杨家坝村,红岩村、中心村3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756户,2984人,其中农业人口2786人,有农业劳动力1653个,农业人口密度为50人/km2,流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
据县级社保部门调查统计,流域内有40 %的劳动力在农闲进城或外出务工。
1.2.2 土地利用现状古堰集镇耕地面积454hm2,占总面积的18.05%,其中:水田91 hm2,占耕地面积 20.4%;梯坪地 75hm2,占耕地面积16.7%;坡耕地232hm2,占耕地面积63%,坡耕地中25°以下的坡耕地139hm2,占耕地面积 31 %,25°以上的坡耕地143hm2,占耕地面积 32%。
经果林面积121 hm2,占总面积的4.9%。
林地面积1699hm2,占总面积的68.3%。
荒山荒坡 112hm2,占总面积的4.5%。
水域14hm2,占总面积的0.5%。
难利用地76 hm2,占总面积的3%。
居民工矿及交通用地10hm2,占总面积的0.4%。
流域内人均土地0.92hm2/人,人均耕地0.17hm2,其中基本农田人均0.93亩,低于全县人均1.05亩的平均水平,尤其在公路边、集镇旁的村组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突出。
古堰集镇内耕地中的大部分水田都分布在各支沟的沟旁滩地及支毛沟的汇流处,梯地与坡耕地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为主的沟旁阶地上;用材林(有林地)653hm2大部分在海拔500 m以上的中山上,村落、沟侧有零星分布,近年栽植的疏幼林2134hm2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的山坡地上;撂荒造成的荒山荒坡分布与疏幼林基本相同。
由土地利用分布现状可以看出,其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式是不合理的;流域各支毛沟汇流处坝地土地平整,住户密集,人多地少,近年耕地保存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大量的坡耕地种植的主要是农作物,植被覆盖率低、生产扰动大,古堰集镇地处暴雨中心,坡耕地和荒山荒坡是水土流失的高发区,各支沟中上游比降较大,暴雨产生的洪水在中上游形成冲刷,将泥沙淤积在下游沟道,使下游坝地的住户和农田受到极大的威胁。
坡耕地广种薄收,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浪费了土地资源和大量的劳动力,制约了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为建设高标准的农耕地,并大力发展核桃、桑、油桐等经果林。
1.2.3经济状况⑴产业结构古堰集镇农业总产值958.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58.5万元,占总产值35%;林业产值157.8万元,占总产值16%;牧业产值320.4万元,占总产值33%;渔业产值 5万元,占总产值1%;其它产值143万元,占总产值15%。
农村经济总收入108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元。
⑵农业生产古堰集镇内现有耕地面积449hm2,其中基本农田166hm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大都种在河谷梯地、水田和缓坡地上。
粮食总产量103.8万kg,平均粮食单产154kg/亩,基本农田平均亩产335kg,人均产粮387.4kg,基本满足生活需求。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只占20%,经济作物主要是在河滩地(一级阶地)上种植蔬菜,在坡地上以油菜、薯类为主。
⑶林业生产林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兴桑养蚕和少量经济林果,产值157.8万元,古堰集镇林业纯收入32万元。
⑷牧业生产牧业收入主要来源是户养的生猪和鸡,另有少量牛羊出栏。
其中:生猪年出栏2050头,鸡4000只,牛40头,羊200头。
各类家畜、家禽以传统模式农户家中散养居多,饲养来源主要是自产的粮食玉米和部分农作物秸秆、茎、叶野菜等,很少购买成品饲料。
通过产业扶持,流域内已发展小规模的养猪专业户6户,投工及饲料用量较大,成本高,相应纯收入较低。
⑹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坡耕地面积大,占耕地面积的64%,水土流失严重,地力减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广种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