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教案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教案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的生物进化过程和演化特点;2. 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3. 了解植物的生殖生长过程;4. 了解植物的分类和演化;5. 深入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植物的生物进化和演化特点1. 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历程;2. 植物的生活史和生长发育;3.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二、植物的分类和演化1. 植物的主要分类;2. 植物的演化过程;3. 植物的生态适应和进化。

三、植物的生殖与生长1. 植物的有性生殖;2. 植物的生长发育;3. 植物的生活史。

四、植物与环境的关系1. 植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特点;2. 植物的与动植物的相互作用;3. 植物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植物的生物进化和演化特点、分类和演化、生殖与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植物的演化过程、生态适应和进化、生殖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演化历程和生活史;2. 实验法:通过实验展示植物的生殖生长过程,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理解;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植物的多样性,引出植物的生物进化和演化特点。

二、讲解植物的生物进化和演化特点,包括植物的起源、演化过程和生长发育。

三、讲解植物的分类和演化,介绍植物的各类群及其演化过程。

四、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有性生殖及生长发育过程,加深学生对植物生殖的理解。

五、展开讨论,让学生交流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探讨植物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

六、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确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展示,检查学生对植物进化和演化的理解程度;2. 观察学生讨论和表现,评价学生对植物的分类和演化概念的掌握情况;3. 收集学生实验报告和讨论内容,评价学生对植物生殖和生长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2. 教师应及时总结反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高三生物高考专题1第一、二轮复习(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高考专题1第一、二轮复习(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

恩平一中生物科10届高三级理科生物第一、二轮综合复习教案学年第一学期教学策略思路:1、第一、二轮复习结合起来;2、分为9个专题,到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必修三本书、选修三,寒假再补选一;3、每一专题要引导学生梳理出一个知识关系框架,并以此知识图拓展热点、常考点;4、采用石门中学周测生物卷,及时反馈调整复习。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专题一、组成细胞的物质及细胞结构 教案I 、最小的生命系统一、生命活动:生物新陈代谢(物质交换、各种化学反应)、及其表现的生长发育、应激反应、繁殖、遗传现象。

二、生命: 能进行生命活动的有完整边界的结构.三、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与微生物 (细胞的统一性)微生物(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四、各层次的生命系统的生命活动的体现1、细胞:2、3、4、5、个体:6、种群:光能、CO2——生产者————消费者7、生物群落:8、生态系统: 9生物圈:五、“纤维”区别: 六、细胞学说的建立:1、观察细胞(显微镜高倍使用)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均有生命系统(-膜、-质、DNA 、ATP/ADP )真核类原生动物 真菌 显微藻(草履虫) (酵母) (衣藻)根霉 毛霉 原核类(二菌一藻三体) 细菌 放线菌 蓝藻 衣原体 支原体 立克氏体 (螺-菌) 杆- 弧-非细胞类 病毒 亚病毒 (噬菌体) (朊病毒) 烟草-病毒 活细胞 1、肌纤维:骨骼肌细胞2、木纤维: 死细胞3、韧皮纤维:细胞部分: 4、神经纤维非细胞 5、弹性纤维:如肺泡细胞间大分子蛋白6、胶原纤维:如肌腱细胞间大分子蛋白3、建立细胞学说II、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网络:1、组成元素;(各种称呼、来去)P142、生物体细胞内水与生命活动;(水与抗冻)P143、细胞中的无机盐;(生态环境中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P15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特点;P195、蛋白质合成的相关问题(质量计算、推断等);P196、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多样性;P207、蛋白质与核酸的关系;P248、核酸、蛋白质与物种的特异性;P259、脂质、生物大分子、碳链问题。

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生物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生物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

3.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调节。

教学难点:1. 生物的进化和遗传。

2. 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生物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复习资料和习题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并复习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二、知识点讲解(30分钟)1.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讲解生物的细胞组成、器官组织和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调节:讲解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运动和感知等生命活动,以及生物的调节机制和适应性。

3. 生物的进化和遗传:讲解生物的进化原理和遗传规律,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基因组变异等内容。

4. 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解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实验演示(20分钟)选择一个与生物学相关的实验进行演示,例如观察细胞结构、测量新陈代谢速率或进行生态调查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四、练习巩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学的复习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和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复习作业,包括复习笔记的整理、习题的完成和相关实验的预习等。

教学辅助:1.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物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2. 提供生物实验的相关材料和器材。

3. 分组或个别辅导学生,帮助他们解答问题和巩固知识。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问题解答和实验演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杂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获得大量的克隆细胞,但没有形成生物体,因此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和细胞膜的流动性,不包含细胞全能性。
3.从结果来分析原理
细胞核移植技术形成重组细胞并发育成一个新个体,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而非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克隆属于无性繁殖,产生新个体的性别、绝大多数性状与供核亲本一致。
02
从叶片的叶肉细胞到获得胚状体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
无丝分裂 ②有丝分裂 ③减数分裂 ④原代培养 ⑤传代培养 ⑥植物体细胞杂交 ⑦细胞融合 ⑧脱分化 ⑨再分化
01
02
解析 (1)离体植物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具有根和芽的胚状体,再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该技术称为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培养基的成分为水、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蔗糖、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等;培养基要求进行严格的灭菌。
总结提升
比较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和解旋酶
项目
限制酶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解旋酶
作用 底物
DNA分子
DNA分子片段
脱氧核苷酸
DNA 分子
作用部位
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
碱基对间的氢键
作用 结果
形成黏性末 端或平末端
形成重组 DNA分子
形成新的DNA分子
形成单链DNA分子
考点二 细胞工程
2.下图是细胞融合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过程①②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细胞,以去除植物细胞壁。
如果将已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放入等渗溶液中,细胞呈现什么形状?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5篇

新人教版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5篇

新人教版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5篇以“生物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生物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1菊花的组织培养学案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1.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2.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

3.进行菊花或其他植物的组织培养。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

即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______状态时,在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表现出可以发育成____________的能力。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1.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会出现________的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

2.过程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脱分化) 组织――→()丛芽或根等――→(生长)完整的植物体思考:马铃薯长期种植,产量会降低而且易感染病毒,要想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培育无病毒的马铃薯应该怎么办?三、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1.材料的选择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植物的种类、材料的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____________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2.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需要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是______培养基,其主要成分包括:__________,如N、P、K、Ca、Mg、S;__________,如B、Mn、Cu、Zn、Fe、Mo、I、Co;________,如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以及______等;还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二轮讲课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二轮讲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生物授课年级:高三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巩固和深化学生对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的理解,强化对核心概念的记忆和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1.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 细胞的代谢与调控3. 生物遗传与变异4.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重点:1.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 细胞的代谢与调控教学难点:1.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和关联性2. 细胞代谢与调控过程中的复杂机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一轮复习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2. 引入新课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新课1.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讲解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层次结构。

- 分析生物体各层次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 结合实例,说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

2. 细胞的代谢与调控- 讲解细胞代谢的基本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 介绍细胞代谢调控的机制,如酶的活性调控、基因表达调控等。

- 分析细胞代谢与调控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课堂讨论。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补充。

二、讲解新课1. 细胞的代谢与调控(续)- 讲解细胞信号转导的机制。

- 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等生命现象。

2. 生物遗传与变异- 讲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等。

- 分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遗传变异现象。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课堂讨论。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谨慎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纳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刚好间支配都作了具体的记录,谨慎写好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协助!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③区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实力目标: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说出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②了解自己接种疫苗状况,体会父母对子女安康成长的关怀。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②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难点: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②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过程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 引入(二) 新知探究1、学生阅读教材P68,视察图VIII-1思索问题:①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分?传染病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什么是病原体?③分析图VIII-1中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了解传染病特点的根底上,启发学生想:传染病在满意什么条件(即环节)下就可流行起来呢?2 学生阅读课本P69资料分析和P70文字,完成以下问题:①小组探讨完成P70的探讨题。

②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是什么?③举例说明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如何预防?怎样与艾滋病患者相处?学生沟通展示,教师点拨:①、区分“病原体”与“传染源”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行。

既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行,那么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到达安康的目的呢?3、学生阅读P71其次自然段,了解三种预防措施是什么?在此根底上视察图VIIII-3,说出这些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学生小组探讨后展示。

师强调点拨:限制切断爱护三个动词,通过6幅图片理解。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实验步骤:
步骤
注意问题
分析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
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
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或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
实验方法步骤: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目的:
1.尝试用过滤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
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
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
5、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一一碘液②还原性糖一一斐林试剂、班氏糖定性试剂
③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④乳酸——PH试纸
⑤O2——余烬复燃⑥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双缩脲试剂
三、实验案例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还原糖砖红色
脂肪
红色
蛋白质紫色
方法步骤:
①可溶性糖的鉴定
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
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
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缩短实验时间。
②脂肪的鉴定
操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胞内蛋白由游离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则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5)蛋白质合成及分泌的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通过该过程能够证明的结论有:膜的流动性、胞吐作用、细胞的整体性等。
(6)蛋白质的合成是在基因的控制下完成的,其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2.蛋白质的功能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胰蛋白酶 ④DNA
A.只有①B.①和②
C.①和③D.②③④
例9.关于物质检测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材料
B.叶绿体色素种类的鉴定可利用层析液进行色素的分离
C.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位于细胞之间的脂肪滴
D.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接近于白色,可用于还原糖的检测
A.2 B.3 C.4 D.4或2
【探读与思考2】
考点二 几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归纳整合
一、蛋白质的归纳整合
1.蛋白质的合成与水解过程
要特别注意下面六点:
(1)肽键的表示式:—CO—NH—
(2)多肽与蛋白质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结构的不同。
(3)脱水缩合作用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阶段,在核糖体内完成。
2、掌握“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实验的原理、生物材料的选择、相关药品的使用、实验步骤和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合理改进措施等。同时,能将学习的实验原理进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及分析。
3、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关的知识。能用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准确描述本专题的内容。能对与本专题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进行分析、讨论。
【引导与迁移2】
例5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人体内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正常合成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红蛋白含量直接相关
C.血红蛋白发生变性后,其运输氧的能力不受影响
D.出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的含量不足
例6下列过程不需要蛋白质直接参与的是(D)
A.细胞中ADP转化成ATPB.垂体细胞识别甲状腺激素
C.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D.甘油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探读与思考3】
考点三 重要化合物的显色反应的归纳比较
【引导与迁移3】
例7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下列不能用于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试剂是(D)
A.双缩脲试剂B.甲基绿C.碘液D.斐林试剂
例8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 g/mL NaOH溶液)、乙液(0.05 g/mL 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C)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探读与思考】
二、知识网络构建
【探疑与点拨1】
三、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一 元素与同位素标记
【引导与迁移1】
例3 (双选)下列关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用15N标记核苷酸可研究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14C标记的CO2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复习重点:
1、生物体内细胞化学成分知识网络的构建。
2、核心考点的整理。
复习方法:
运用“五步探引”教学模式,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探入与展示】
一、高考真题体验
(广东卷)例1.有关糖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
C.纤维素由葡萄糖组成D.胰岛素促进糖原分解
【引伸与评价】
《作业手册》专题限时集训(一)
(1)结构蛋白:(2)功能蛋白:传相关的疾病
(1)突变引起的疾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酶的合成异常导致的疾病
二、糖类和脂质的归纳整合
1.糖的分类及相互关系
2.脂质的化学组成与种类
3.糖类和脂质两者整合要点
三、DNA、RNA和蛋白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江苏生物)例2.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D)
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C.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的研究以及基因诊断
D.用同时含有32P与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例4假设取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在减Ⅱ的后期,每个细胞含15N的染色体条数是(A)
201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课题:专题1-生命的物质性
执教:陈满华
班级:1班、3班
时间:2014.3.27(第7周星期四)
复习目的:
1、由于该部分知识涉及较多的有机化学知识,极易命制跨学科综合题。命题既考查生化知识,又考查空间结构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部分数学运算能力。不同有机物的特有元素和共有元素及代谢产物间的关系;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吸收、运输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