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竞赛题目及竞赛细则
(2)2010年第七届华东地区结构设计邀请赛计算书

5 模型详图和材料预算 根据结构设计方案, 考虑到加工要求,根计算数提供部分结构杆件的详图与 下料统计预算表如下所示。
柱脚和勒截面截图详图杆件
4589 截面截图详图
杆件 67 截面截图详图
第七届华东地区高校结构邀请赛·计算书
柱脚内部构造
杆件编号 1 4 5 6 7 8 9 10 11 顶层面板 四层面板 三层面板 二层面板
根据所发的材料和力的传递路径,确定结构各杆件的截面形式与尺寸。柱 ~均采用空心矩形截面, 规格为下部 7mm×1mm+上部 5mm× 1mm 的梯形和下 部 5mm× 1mm+上部 3mm× 1mm 的梯形,梁~为普通矩形截面,其中的规 格为 5mm× 1mm, 的规格为 8mm× 1mm,拉条~也为普通矩形截面,其 中的规格为 4mm× 1mm,的规格为 5mm×1mm。
下料长度 640mm 60mm 90.554mm 183.847mm 194.936mm 203.283mm 245.968mm 250mm 167.829mm 60mm*60mm 90.554mm*90.554mm 183.847mm*183.847mm 194.936mm*194.936mm
根据构建切割时不可能完全充分利用材料及手工制作过程中存在失误或损坏情 况确定需要 1m*1m(2 倍实际需要)的 1mm 厚有机玻璃板 1 块,及 0.2m*1m(2 倍 实际需要)的有机玻璃板,10m(2 倍实际需要)长铁丝。 6 模型预计重量 根据模型的重力计算结果,模型预计重量为 230g。 Nhomakorabea图6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竖向(Z 向)位移云图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竖向(Z 向)位移计算结果如图所示。结构在质量块的作用 下,最大竖向 Z 向)位移发生于板的跨中。由于下面二层的质量块较多,所以挠 度最大,而顶层的质量快较小,所以挠度相对小得多。 工况二:竖向荷载+地震作用计算结果 在布置的质量块数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结构顶部在地震波加载方向最大 水平位移约为 27mm,这一位移较大,主要是由于顶层的鞭梢效应所致。
结构设计竞赛细则

报名费用
个人参赛者
人民币XXX元/人
团队参赛者
人民币XXX元/队
04
竞赛日程安排
初赛阶段
报名截止日期
所有参赛队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名表。
提交设计方案
参赛队伍需提交一份详细的结构设计图纸和相关计算书。
评选与公布
评委将对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评选,并公布进入决赛的队伍名单。
决赛阶段
现场制作模型
决赛队伍需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模型制作。
线下展览
在公共场所或专业展览馆举办 线下展览,让观众亲身体验竞 赛成果,感受结构设计之美。
学术会议
在学术会议上展示竞赛成果, 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结构设计 领域的整体水平。
媒体报道
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 渠道,对竞赛成果进行报道,
扩大影响力。
推广渠道与策略
社交媒体
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竞赛 成果相关信息,吸引更多人关注。
目的
结构设计竞赛旨在培养参赛者同时促进结构工 程领域的发展和交流。
结构设计竞赛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结构设计竞赛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 是由一些结构工程师组织的小型比赛, 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比赛。
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结构工程领域的 不断发展,结构设计竞赛的规则、要求 和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吸引 了越来越多的参赛者和观众。
制作场地
提供指定的制作场地,参赛者需在指定场地内完成制作,禁止携带 外出。
安全要求
01
安全性评估
防护措施
02
03
应急预案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经过安全性评 估,确保结构稳定、无安全隐患。
在制作和展示过程中,必须采取 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 全帽、安全手套等。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一等奖)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
2.2 结构选型
2.2.1 整体结构选型
在结构定型之前我们考虑了多种结构形式,并依次做出多种方案。
方案一: 我们设计了两榀平行的“W”形桁架,主要受压杆件为8mm×8mm 中 间带有“X”形支撑的矩形杆件;用交叉的拉条保持左右平衡,拉条用 0.35mm×4mm 的两层竹皮粘成;底面为150mm×100mm 的矩形。 如图2-1:
图 2-3
这种结构有以下特点: 优点:结构形式精简,重量轻,制作简单;主体桁架呈三角形,稳 定性好,承载荷载大;底面积小,易于快速行走,且不会出现以上方案 中因落地时倾斜而致使杆件受力偏差太大的情况。 缺点:静止站立必须靠两脚的配合。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通过多次试验对比,我们发现,以前 不敢相信能站稳的方案三中的结构荷重比最大,行走速度也最快。因此 我们选择了方案三。并通过长期测试,对奔跑时所受的冲击荷载和摩擦 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底面的位置稍加改变,发现在能保持静止平 衡的前提下适当前调底面的位置更利于奔跑。
12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
四、受力分析及计算
4.1 结构受力分析
根据结构特点,我们的结构承重杆件分布于踏板中部及后部木横梁 上。我队踩高跷队员 65kg ,安全系数为 f 1.2 ,考虑冲击系数 1.2 。 考虑人在前进过程中的重心随着双脚的前后交替,重心也随之前后移 动。因此,在整个绕标跑过程中,可偏安全的考虑三个工况:
1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
一、前言
正如插图所见,“踩高跷”是我国一项群众喜闻乐见、流行甚广的 传统民间活动。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高跷表 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 走,还能跳跃和舞剑,形式 多样。传统高跷道具简单, 但木质的选料很讲究,必须 采用坚硬而有韧性的木质, 腐木不可用。将选好的木头 经过木匠加工成4-5尺长的木 棍,木棍上扁下圆,脚踏板 的设置,是根据高跷的高度 而定,一般在3尺以上装置。高跷的绑腿绳,一般是用布制成的,这样 的绑绳既能绑紧,又不勒腿脚。 “踩高跷”不但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对振兴民族精神和活跃、充实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这次结构设计竞赛是一个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科技竞赛。高跷所 承受的荷载与高跷的结构形式和运动方式密切相关,这次比赛正是给我 们建立了一个理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平台。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设 计和制作竹高跷结构,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激发创新 和竞争意识,培养科学思维,加强团队协作。同时让我们更加加深对 “踩高跷”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了解,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 在赛前准备过程中,我们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加深了理论知识 的理解,而且还将与其他学校的参赛队员交流经验,使我们的眼界更加 开阔。这次比赛无疑使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将为我们 的人生画上精彩的一笔!
2016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赛题

第十三届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竞赛赛题多层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房屋一、赛题介绍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求,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以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和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建筑工业化成为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必将带来一次深刻的技术与社会革命。
本次竞赛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切入点,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建筑产业化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竞赛模型竞赛模型为一幢三层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房屋,组成房屋的梁、柱与楼板构件均为预制,竞赛现场利用螺栓进行干法连接,完成拼装。
各楼层垂直投影应能完全覆盖1000(纵向)*500mm(横方向)的水平投影面积,纵向不少于2跨,房屋总高度为1000mm,每层层高均不小于300mm。
框架房屋内不允许设置任何斜支撑,房屋体形不限。
框架顶端梁、柱或梁柱连接处的外侧均预埋加载用的带内丝的钢套筒,内直径为4mm(该部分不计入模型重量),纵向设2个,横向设1个,位置由参赛队伍自定。
框架柱的柱脚与钢板底座采用螺栓安装固定,框架模型拼装完成后,由参赛队员将整体模型抬上加载架,然后将框架模型与加载架上的钢板底座安装固定。
图1 模型示意图三、模型要求不少于两根框架柱要进行柱-柱连接(即不少于2个柱-柱连接节点),梁可全长贯通,每层楼面布置不少于4块楼板,每块楼板与梁的连接不少于4个节点。
连接节点处可根据需要设置钢预埋件,便于连接。
加载位置设置专用钢预埋件(带内丝套筒),柱脚连接板上根据设计要求预留螺栓孔或设置预埋件,以便与钢板底座连接。
钢板底座长x宽x厚=1200x700mmx10mm,钢板上纵横向每隔50mm设10mm直径的预留孔。
预制柱外伸牛腿净悬挑长度不大于50mm,四、模型材料梁、板、柱内可采用直径为1mm和2mm的钢丝(钢丝的屈服强度205MPa,抗拉强度520MPa);预埋件钢板为Q235B;锚筋采用直径为2mm的钢丝;胶凝材料为灌浆料(灌浆料参数及供应商见附录1),为快硬早强水泥浆,2-4小时即可拆除模板;连接用螺栓为M4的C级;模具材料为厚度1.6mm-1.8mm的木板,用结构白胶粘接;钢预埋件及锚固件自备。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方案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竞赛题目“附着式”塔吊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
二、竞赛内容模型制作、模型加载试验。
三、竞赛时间地点报名时间:比赛时间:比赛地点:四、竞赛要求1.参赛队员要求(1)参赛者为XX在校本科生。
每位参赛者只允许参加一个参赛队,参赛队由三名成员组成,各参赛队应独立设计、制作。
(2)每个参赛队只能提交一份作品。
(3)各参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竞赛活动,迟到或缺席者作为自动弃权处理。
竞赛期间不得任意换人,若有参赛队员因特殊原因退出,则缺人竞赛。
2.设计制作要求(1)模型制作材料模型制作材料为组委会统一提供的230克巴西白卡纸、铅发丝线和白胶。
任一参赛队不得使用组委会指定以外的其它任何材料,否则将直接取消参赛资格,并通报。
(2)模型尺寸要求塔身外侧与悬臂底部的净空不允许设置任何连接,旋臂与塔身连接方式不限,塔身和悬臂部分的主要尺寸要求如图1所示。
要求塔身底座与悬臂部分底面间的净高为1000±5mm,塔身为等截面,只允许塔身顶部与上部横梁连接,不得在塔身任何部位采用任何构造与上部悬臂部分相连。
悬臂部分宽度≤100mm,截面形式不限,但要求下表面水平,上表面悬索与横梁固定点位置不限。
由于塔身侧面需要布置附着点,因此,要求在塔身侧面标出支撑点位置,支撑点高度须在支座底面至塔身高度500±5mm,比赛时用可调节尺寸刚性卡扣连接,如图3所示。
(参赛选手只需在500±5mm处用黑色签字笔标记出即可,可调节尺寸刚性卡扣由指导老师负责制作。
)图1 塔身及吊臂示意图(3)下部底座及侧向钢支撑尺寸塔身底部近似铰支,为防止模型底部滑动,设置固定钢板槽作为塔吊下部底座,槽内净截面尺寸为153mm×153mm,深30mm20mm应为30mm,详图如图2(20mm应为30mm)所示(在模型底座必须能够放进槽内的前提下,参赛队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完成立柱底部设计,但任何底部固定措施都必须计算重量)。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计算书目录一、前言 (2)二、设计说明 (3)2.1方案构思 (3)2.2结构选型 (4)三、结构特点 (8)3.1整体结构特点 (8)3.2细部制作特点 (8)四、受力分析及计算 (13)4.1结构受力分析 (13)4.2结构建模及计算分析 (15)五、结构设计图及材料表 (20)5.1结构三视图 (20)5.2节点构造图 (21)5.3结构三维图 (22)5.4材料使用明细表 (22)六、总结 (24)一、前言正如插图所见,“踩高跷”是我国一项群众喜闻乐见、流行甚广的传统民间活动。
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
高跷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形式多样。
传统高跷道具简单,但木质的选料很讲究,必须采用坚硬而有韧性的木质,腐木不可用。
将选好的木头经过木匠加工成4-5尺长的木棍,木棍上扁下圆,脚踏板的设置,是根据高跷的高度而定,一般在3尺以上装置。
高跷的绑腿绳,一般是用布制成的,这样的绑绳既能绑紧,又不勒腿脚。
“踩高跷”不但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振兴民族精神和活跃、充实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这次结构设计竞赛是一个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科技竞赛。
高跷所承受的荷载与高跷的结构形式和运动方式密切相关,这次比赛正是给我们建立了一个理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平台。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和制作竹高跷结构,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激发创新和竞争意识,培养科学思维,加强团队协作。
同时让我们更加加深对“踩高跷”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了解,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
在赛前准备过程中,我们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将与其他学校的参赛队员交流经验,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
这次比赛无疑使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将为我们的人生画上精彩的一笔!二、设计说明2.1方案构思竞赛赛题要求参赛队设计并制作一对竹结构高跷模型,并进行加载和绕标竞速测试。
结构设计竞赛决赛试题及评分标准

第八届构造设计竞赛决赛试题及评分标准1、赛题名称体育馆屋盖构造静力荷重比2、竞赛模型竞赛模型为体育馆屋盖构造,采用木头为主要制作材料,具体构造形式不限,但应满足规定的尺寸范围。
参赛选手设计制作模型包括屋盖构造、屋盖及支座连接节点、荷载施加节点三局部,竞赛组织方提供屋盖下部的支撑柱。
图1给出一示意性构造形式〔正放四角锥平板网格屋盖构造〕。
图1示意性屋盖构造3、模型要求屋盖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如矩形、圆形、多边形以及不规那么图形等,力求新颖及创新性。
设计要求:(1)屋盖所覆盖的空间投影面积不小于为1m2,最大跨度不能小于0.8m;〔如图2所示〕(2)屋盖构造的高m以内,悬索的高度不受限制;(3)允许屋盖向周边外挑〔即支撑柱外局部〕,净外挑长度不应大于0.2m;(4)屋盖支承在周边钢柱上,支承柱共设8根〔参赛者可使用少于8根支承柱作为屋盖支承,但不得多于8根〕,其具体位置可以按照设计的屋盖构造形式进展调整。
支撑柱采用无缝钢管制作,钢管尺寸32mm×3mm,〔如图3所示〕。
(5)支座节点,即屋盖构造如何固定在支承钢管柱上,请参赛选手自行设计,要求连接节点插入钢管内的长度不得大于100mm。
〔提示:支座节点可设计为装配式可拆卸的形式,可现场方便拆卸,有效减轻屋盖自重,不可拆卸的支座须计入屋盖自重〕(6)m×m〔或直径D=0.2m〕范围内,共4个加载点,要求均匀排列在该区域内,加载点统一设计在在屋盖构造的下外表,具体加载点的位置、加载节点的设计由参赛人员考虑。
〔7〕参赛选手应在5min内将屋盖构造安装在提供的支承钢柱上。
图2跨度要求示意图〔多边形、圆形、矩形柱网布置〕注:图2仅给出圆形与矩形柱网布置情况,亦可设置不规那么布置形式,但必须满足最大跨度不小于0.8m要求。
图3钢管柱示意图4、加荷方式竞赛组织方提供不锈钢砝码假设干,砝码重量分别为1kg/个、2kg/个、5kg/个,由参赛者自己施加荷载,砝码必须挂在预先选定的构造加载点上。
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指导说明

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指导说明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设立的比赛。
本次大赛旨在通过参与设计、搭建和测试结构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程结构原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对本次大赛的指导说明。
一、参赛资格1. 参赛队伍须由在校大学生组成,每队人数不超过5人。
2. 参赛队伍可由同一学校或跨学校组成。
3. 每个参赛队伍只能提交一个设计项目。
二、设计要求1. 设计项目应基于实际工程结构问题,可以是建筑、桥梁、塔楼等。
2. 设计项目应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可以突出创新点和工程实用性。
3. 设计项目需符合相关建筑规范和安全标准。
4. 设计项目可以是原创设计,也可以是对已有结构的改进或优化设计。
三、参赛流程1. 报名阶段参赛队伍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线上报名,并提交队伍成员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
2. 设计准备阶段根据比赛要求,参赛队伍需完成设计方案的准备工作,包括结构计算和构造分析。
3. 结构搭建阶段参赛队伍需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结构的搭建和测试工作。
可以利用模型材料进行搭建,也可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虚拟搭建。
4. 测试评估阶段完成结构搭建后,参赛队伍需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评估,包括结构的稳定性、承载能力等。
测试结果需以可视化方式呈现。
5. 最终提交参赛队伍需将设计方案、搭建过程记录、测试结果和评估报告提交给组委会,以完成最终的参赛要求。
四、评审标准1. 设计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2. 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适用性。
4. 搭建过程的合理性和精确性。
5. 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
五、奖项设置1. 一等奖:最高荣誉奖项,仅颁发给优秀的设计团队。
2. 二等奖:高荣誉奖项,颁发给表现出色的设计团队。
3. 三等奖:优秀奖项,颁发给表现良好的设计团队。
4. 最佳创新奖:颁发给具有创新性和突出特点的设计团队。
5. 优秀组织奖:颁发给组织工作出色的参赛学校。
六、注意事项1. 参赛过程中,要遵守比赛规则和道德规范,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和作弊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届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
竞赛题目及竞赛细则
一、竞赛目的
通过比赛,加强华东地区工科院校土建类专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营造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良好氛围。
本次比赛突出设计理念、结构概念、结构体系创新,采用先进设备实施加载试验,希望能从理论创新引领实际工程发展的角度,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注重对设计构思与实施结果一致性的考察。
二、竞赛题目
高层建筑抗震性能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三、竞赛内容
1、结构方案概念设计及方案优选;
2、结构分析与制作详图设计;
3、结构模型制作;
4、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四、竞赛细则
(-)材料及制作工具
1、材料
主体材料:有机玻璃板,额定厚度:Imm、2mm,弹性模量2.6×103MPa,强度40MPa,比重1.2。
辅助材料:镀锌铁丝,规格22号,直径0.71mm,材质:Q235。
胶接材料:氯仿、502胶(辅助安装质量块用,安装质量块时在实验室现场领取)。
标识材料:红、黄、蓝、黑彩色不干胶纸各一张,规格100×40o
【注1】材料由组委会提供,不允许使用任何其他材料。
【注2】材料参数仅供参考,有机玻璃板厚度、镀锌铁丝的直径可能有较大的误
差,以实测结果为准。
2、制作工具
钩刀、美工刀、电吹风、0#水砂纸、铿刀、直尺、图板、小毛笔、滴管注射器。
(二)模型设计要求
1、底座
虚线内为模型可使用范围,51=8为柱脚安装孔,⑦2=5为底板安装孔底座平面示意图
模型需可靠连接于底座上,然后固定于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
底座为有机玻璃板,尺寸250x250x6mm,外围25mm范围不得有任何构件。
底座内部200x200范围8个直径8mm的圆孔,可用于固定构件(上部模型如不能利用这8个孔,可采用其它任一有效方式将上部模型固定于底板上);外围12个直径5mm的孔用于将底座固定于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
底座平面示意见上图,底座上不得另行钻孔。
2、楼层数
模型必须至少有4个平面楼层,包含底层但不包括顶面,底座视为模型一层。
3、楼层净高
楼层净高应介于150-160mm o楼层净高指该楼层主要横向结构构件顶部与其上楼层主要横向结构构件底部之间的距离。
若底板上设置有地梁,则一楼净高需自地梁顶部开始计算,若无地梁则从底板顶面开始计算。
柱脚加劲肋、隅撑等局部小构件不影响计算楼层净高。
4、楼层面积
不计一层和顶面面积,其它所有楼层的面积总和必须介于8m m2之间。
除了底座之外,其它楼层面积不得超过380Oomm1每一楼层面积为最外围柱所包络面积,包括柱子所占用的面积。
每一楼层结构有超出柱子的部分不计入该楼层面积。
5、使用性能要求
1)模型外立面底层应考虑出入口、采光通风要求,其它层应考虑采光通风要求,外立面不应完全封闭;
2)模型内部应考虑水平交通要求。
6、结构性能要求
D模型两个方向高宽比均应介于3-4之间;
2)模型试验仅在单向施加地震作用,但模型在各主要抗侧力方向的抗侧力体系应协调,在计算书中应有明确交代。
试验时模型方向通过挑边确定。
3)除底层外,其它楼层及顶层必须设置完整楼面,楼面开孔面积不得超过本层面积的20%;楼面系统应能承受楼面附加质量,附加质量标准为:
A.除底层和顶层外,其它楼层楼面结构应能承受0.15g∕m m2附加质量;
B.顶层楼面结构应能承受0.03g∕mm2附加质量;
C.附加质量用铁块代表,铁块额定大小60×45×30mm,质量为635克,楼面实际附加铁块数根据楼面面积和附加质量标准计算后向上取整确定(注意不是常规的四舍五入);
D.楼面上应有固定质量块的合适措施。
用于固定质量块的小构件不影响楼层净高计算,但小构件如与横向主要构件形成一体并能加强横向主要构件,则需考虑其对楼层净高的影响。
4)模型应至少能承受峰值加速度为IOOOga1的模拟地震作用,具体地震作用情况详见模型试验部分。
(H)模型制作及安装
1、材料领取
各参赛队在指定时间领取底座和不超过设计方案中上部结构模型重量2倍的材料。
2、模型制作
各参赛队在指定时间、地点完成模型制作。
注意底座不得进行任何减轻质量的改动。
模型安装到底座上后,采用彩色不干胶标出模型名称,用A、B、C-依次标出模型各侧面,以便加载时挑边。
3、模型重量
由工作人员称量包含底座在内的整体模型重量,减去底座重量后得到模型重量,记作Mw,单位g。
4、形式审查
模型制作完毕后,由工作人员对模型进行形式审查,内容如下:
1)模型材料是否完全由组委会提供,如发现任何参赛队自带材料,该队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2)模型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取消继续参赛资格;
3)根据楼面尺寸核定方案计算加载质量块数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给出正确的质量块数量,列入加载质量块数量一览表。
质量块数量误差超过两块取消继续参赛资格;
4)底座状态是否与领取时一致,如发现不一致,取消继续参赛资格。
5、模型安装
1)各参赛队在安装前通过抽签确定安装位置、安装方向;
2)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将模型安装于振动台台面上;
3)参赛选手按照核定数量将质量块固定于结构模型楼面上;可采用502胶
辅助固定。
4)严格禁止在安装时对模型进行任何形式的结构补强。
(四)模型试验
1、试验方式
所有的结构模型将同时安装在地震模拟振动台上进行单方向模拟地震作用测试,开始时台面峰值加速度很小,逐级加大,观察模型响应和破坏特征。
最多进行10级地震作用测试,台面加速度峰值依次为:100、200、400、600、800、1000>1200、1300、1400、1500(ga1)o
2、输入地震波
采用E1Centro波(N-S向加速度记录)。
E1Centro波是1940年5月18日美国IMPERIA1
山谷地震(M7.1)在E1Centro台站记录的加速度时程。
其记录全部波形长54秒,N-S分量加速度峰值为3417ga1,加载采用时间相似比1:2,实际加载时间27秒。
3、破坏判定
试验过程中出现下列任一情形判定为破坏,失去继续参赛资格:1)结构整体或任一楼层坍塌、或局部坍塌不适合继续承载;
2)半数(含半数)以上柱子脱离底座;
3)超过5块质量块脱落;
4)有不超过5块质量块第一次脱落时,允许重新固定质量块后继续参加下一级测试,如通过下一级测试,继续参加试验,但最终成绩中按每块每次2分扣分;如未能通过下一级测
试,则根据质量块掉落的上一级测试计算试验表现分;如出现第二次质量块脱落直接判
定为破坏;
5)其它评审专家现场认定的破坏情形。
(五)评分标准
总分100分,分为材料使用5分、结构方案10分、设计计算书10分、制作工艺5分、试验表现70分,参赛模型得分高者取胜。
其中材料使用分由工作人员根据参赛者材料使用情况记载确定,结构方案、设计计算书、制作工艺由评审专家在试验前集体评审确定,模型表现分根据试验结果由规定方法计算确定。
1、材料使用(5分)
组委会根据参赛者设计计算书中的材料预算,在比赛开始时提供2倍的材料用于模型制作。
参赛者在制作过程中向组委会申请追加材料的,每次提供预算值0∙5的材料,扣2分,此项5分扣完为止。
未提供材料预算的此项不得分。
提供材料预算且未要求追加材料得5分。
2、结构方案(10分)
1)宏观造型(5分)
考虑构思新颖、外形美观、比例协调三方面打分。
分优、良、差三等,分别得5、3、1分。
2)微观造型(5分)
考虑构件和节点剪裁合理、制作美观、连接可靠三方面打分。
分优、良、差三等,分别得5、3、1分。
3、设计计算书(10分)
参赛者应在比赛前将设计计算书提交给组委会。
计算书应包括结构方窠概念设计及方案优选、结构分析、制作详图设计、模型重量及材料表等基本内容。
按计算书质量打分,其中编排清晰易读2分、结构计算方法科学2分、计算结果合理可信2分、图纸表达清晰准确2分、提供材料表和模型重量2分。
4、制作工艺(5分)
模型制作工艺按优、良、差分别得5、3、1分。
5、试验表现分(70分)
某模型试验表现分K按下式计算:
被测模型试验效率比纥"O"试验最大有效效率比E max
Emax=max Z)
上式中/为模型试验时未破坏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峰值,单位ga1;
MM为模型质量,单位g,。
为实验过程中模型未破坏但质量块脱落的扣分,按每块每次扣2分累计。
竞赛题目及竞赛细则答疑:
董军教授,E-mai1:,
电话:,鼓励采用电子邮件联系。
材料及制作工具答疑:
徐汛老师,E-mai1:
电话:,鼓励采用电子邮件联系。
推荐材料购买联系处:
上海嘉定区安亭镇大众工业园区园大路58号,上海亚克力化工有限公司绿川牌透明亚克力
板(俗称有机玻璃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