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急性阑尾炎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急性阑尾炎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急性阑尾炎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概述】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表现多种多样。

急性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阑尾腔梗阻和细菌侵入阑尾壁。

【临床表现】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剑突下或脐周围,约经6~8小时,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

腹痛固定后。

这种腹痛部位的变化,临床上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2.胃肠道的反应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早期的呕吐多为反射性,晚期的呕吐则与腹膜炎有关。

3.全身反应部分患者自觉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或头痛、头晕。

病程中觉发烧,体温多在37.5~38℃之间,化脓性和穿孔性阑尾炎时,体温较高,可达39℃左右,极少数患者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升到40℃以上。

4.腹膜刺激征(1)包括右下腹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

压痛是最常见的最重要的体征。

(2)腹部包块: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组织及肠管的炎症时,大网膜、小肠及其系膜与阑尾炎可相互粘连形成团块;阑尾穿孔所形成的局限性脓肿,均可在右下腹触到包块。

5.间接体征(1)罗氏征(又称间接压痛)(2)腰大肌征(3)闭孔肌征6.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总数大多在1万~2万之间,中性约为80%~85%。

7.尿常规化验多数患者正常,但当发炎的阑尾直接刺激到输尿管和膀胱时,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8.X线检查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时,为除外溃疡穿孔、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立位腹部平片是必要的。

9.腹部B超检查病程较长者应行右下腹B超检查,了解是否有炎性包块及脓肿存在。

【诊断要点】1.转移性右下腹痛转移性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特点。

2.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区和不同程度的腹膜外刺激征。

3.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数可轻度或中度增加,大便和尿常规可基本正常。

4.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观察膈下有无游离气体等其他外科急腹症的存在。

右下腹B超检查,了解有无炎性包块,对判断病程和决定手术有一定帮助。

5.青年女性和有停经史的已婚妇女,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有怀疑时,应请妇科会诊以便排除宫外孕和卵巢滤泡破裂等疾病。

急性阑尾炎病情评估与紧急治疗指引

急性阑尾炎病情评估与紧急治疗指引

急性阑尾炎病情评估与紧急治疗指引急性阑尾炎是指阑尾发生感染和炎症的急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年轻成人。

本文将针对急性阑尾炎的病情评估和紧急治疗,提供相应的指引。

1. 病情评估: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包括:- 腹痛:开始于腹部周围,然后逐渐向右下腹部移动,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 压痛:腹肌紧张,右下腹部有明显压痛。

- 恶心和呕吐:可能伴随胃肠道症状。

对急性阑尾炎的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压痛、反跳痛等。

- 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

2. 紧急治疗指引:- 非手术治疗:对于轻度和中度急性阑尾炎患者,可以考虑非手术治疗。

治疗措施包括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卧床休息等。

抗生素选择应根据当地细菌药敏情况使用广谱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等。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急性阑尾炎、疑似并发症、72小时内病情未得到缓解等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可选择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手术中应充分清除阑尾,同时检查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如阑尾周围脓肿、穿孔等。

术后应给予适当的液体营养支持和镇痛治疗。

- 特殊人群处理:- 儿童:儿童患者在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时,应注意腹痛的表现和患者的一般状况。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能症状较为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并综合判断。

- 孕妇:怀孕期间患急性阑尾炎,应及时就医,并尽早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要避免对胎儿的影响,一般首选腹腔镜手术。

-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导致病情延误。

对于老年患者,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处理。

总结:急性阑尾炎病情评估和紧急治疗是一个重要的医学任务,需要医疗专业人员进行严密的观察和判断。

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并对特殊人群进行特别关注和处理。

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及早准确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康复率。

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指南【病因】一、阑尾管腔阻塞1. 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多见于年轻人。

2. 粪石的阻塞,多见于成年人。

3. 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少见。

4. 阑尾粘连,扭曲。

二、细菌入侵三、胃肠道疾病的影响【诊断】一、症状1. 腹痛:典型的腹痛多始发于上腹、脐周部,经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

(转移性右下腹痛)2. 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出现。

3. 全身症状:乏力、发热。

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

二、体征1. 右下腹痛: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MCBurey)、Lanz 点或Morris点。

压痛部位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2. 腹膜刺激征象:小儿、老人、孕妇、虚弱者腹膜刺激征象不明显。

3. 右下腹肿块: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4. 阑尾炎时可用诱发疼痛的试验:(1)结肠充气实验(Rovsing征)(2)腰大肌试验(Psoas征)(3)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征)5. 直肠指诊:直肠右前上方有触痛,提示盆位阑尾。

三、辅助检查(一)实验室检查:多数病人,WBC升高到(10~20)×109/L,可发生核左移,尿化验一般无阳性发现。

(二)腹腔诊断性穿刺。

(三)影像学检查:腹平片可见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B超有时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诊断困难时可考虑螺旋CT 检查。

四、鉴别诊断(一)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腹痛为范围扩大而非转移,腹壁强直,肠鸣音消失,腹部立位平片膈下有游离气体。

(二)妇产科疾病:宫外孕,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卵巢囊肿扭转,急性输卵管炎等。

(三)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呈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

尿中有红、白细胞,X线片可见结石阴影,B超可见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和结石影。

(四)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儿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腹部脐周有压痛,且随体位改变。

(五)其他,右侧肺炎、胸膜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回盲部肿瘤、结核、慢性结肠炎、Meckel憩室炎、肠伤寒穿孔等也须进行临床鉴别。

急性阑尾炎诊疗指南

急性阑尾炎诊疗指南

急性阑尾炎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临床资料
1、右下腹持续性疼痛;
2、体格检查:右下腹固定压痛;
3、伴随症状:发热、呕吐、便秘、腹泻;
二、辅助检查
1、血液分析+CRP;
2、腹部B超;
【诊断标准】
临床资料中前两项
【术前准备】
入院第一天:血液分析、血凝五项、肝肾功及电解质、免疫术前全套,必要时备血;抗菌药物应用(诊断明确选用三代头孢),胃肠减压(必要时);
【手术方法】
1、阑尾切除术;
2、剖腹探查术;术前诊断腹膜炎,肠梗阻的选用剖腹探查手术;
【术后处置】
1、切除组织给家属过目(必要时签字);完成手术记录、
术后记录,完成术后医嘱(术后医嘱根据患儿病情选用抗生素——腹腔感染严重,合并腹膜炎者选用三代头孢+半合成青霉素+甲硝唑;化脓性阑尾炎可选用三代头孢+甲硝唑;同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2、住院第2-4天(术后第1-3天):检查患儿的全身情况及肠功
能的恢复情况后指导进食,继续抗感染治疗,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需要静脉营养补充;
3、住院第5-7天(术后第4-6天):检查患儿一般情况及肠功能
恢复情况后指导进食,检查伤口有无感染征象,如为腹膜炎继续抗感染治疗,化脓性阑尾炎或单纯性阑尾炎可根据病情及辅助检查决定是否停用抗生素;逐渐减少补液量;
4、住院第8天(术后第7天):血常规(必要时),腹部超声(必要时),主治医师查房,了解感染控制及伤口恢复情况;随访及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开具出院证医疗证明书。

【手术人员要求】
按医院医生手术资格准入制度规定,具有手术资格者方可主刀手术。

急性阑尾炎诊治指南

急性阑尾炎诊治指南

实验室检查的作用
超声/CT/MRI检查可降低阴性阑尾切除术的发生率。
急性阑尾炎中有20%-33%的患者没有典型的症状和化验结果;
当出现这些表现时常常与其他疾病相似,尤其是早期阶段。对于儿童、老龄、孕妇、育龄期妇女来说诊断还比较困难。
影像学检查的作用
在美国,急诊医生几乎不会只根据病史和查体发现就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他们通常要做CT检查,而儿童患者通常都要做B超检查。而在欧洲,大约只有12.9%的患者在术前做CT检查,而对于可能有肿瘤、不典型或临床表现延迟或可疑阑尾肿块或脓肿的老年患者则做CT检查。年轻男性有典型病史和查体发现的直接进手术室开刀而不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对于女性而言,则需要做盆腹腔B超或者腹腔镜检查。因此在英国阑尾开刀阴性率达到20%。
1
2
切口闭合
在开放性阑尾切除并伤口污染时,延迟皮肤一期闭合对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无益处,反而增加住院时间 。
阑尾切除术标本意料之外的发现比例不多,但仅凭术中诊断不能完全发现意料之外的疾病。因此需要常规组织病理检查 。
手术医生大体判断急性阑尾炎的早期分期不可靠 。
如术中见阑尾“正常”且无其他疾病表现的有症状的患者,推荐切除阑尾。
美国的3278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术的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进行手术的时间和阑尾切除术后的负面结果之间并没有关系。
Busch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院内延误12小时以上、65岁以上、入院时间、共患病率是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他们认为在患有合并症和疑似阑尾炎的老年患者中,应避免手术延迟超过12h。
前瞻性和回顾性比较系列证据的荟萃分析中表明:在肥胖(BMI>30)患者中,LA较OA有优势。
目前的文献缺乏在界定妊娠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优点和缺点之间的平衡。

中医外科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外科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意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中医称为“肠痈”。

系由寒温不适,饮食不节,饱食后暴急奔走等原因引起。

其病机是大肠运化痞塞,气血瘀滞,以致湿热内生,积于肠中而发病,肉腐则成脓。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轻症的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均为中药治疗的适应证。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穿孔性局限性腹膜炎,亦可采取中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重症阑尾炎,幼儿、儿童、老年、孕妇的急性阑尾炎,多次复发的阑尾炎,以及因阑尾穿孔而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等,以手术治疗为佳。

阑尾周围脓肿超过右下腹部,且有明显的高热、出汗、脉数等全身中毒症状者,应考虑手术引流。

【诊断】1.典型的阑尾炎症状,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隐痛,伴有胃腕部不舒,恶心呕吐,在数小时至一二天后疼痛转向右下腹。

2 .疼痛性质常是持续性钝胀痛。

阵发性绞痛往往是阑尾腔梗阻所致。

阵发性剧痛或跳痛往往是蜂窝织炎性或坏疽性阑尾炎的特点。

老年人反应性差,症状和体征常不典型。

3 .阑尾炎初起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或阑尾穿孔、炎症扩散、腹膜炎加重等而全身症状加重。

小儿阑尾炎则常早期出现全身症状。

4 .右下腹麦氏点压痛,为诊断阑尾炎的主要体征。

腹肌紧张表示腹膜有炎症刺激,随着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等范围的扩大而显示炎症扩展。

腰大肌有刺激症状提示阑尾后位。

孕妇阑尾炎的压痛点随妊娠子宫增大而向右上腹推移。

有明显全身症状,而右下腹有肌紧张,麦氏点压痛的幼儿患者,首先应考虑到急性阑尾炎的可能。

5 .有阑尾炎的典型病史,而在右下腹触及疼痛包块者为阑尾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有全腹饱满、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但仍以右下腹部为最明显者,常为阑尾穿孔性弥漫性腹膜炎。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辨证分型(I)瘀滞型:身热不高,右下腹有压痛或轻度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或可触及局限性包块。

如气滞重则疼痛绕脐,恶心呕吐;血瘀重则痛点固定,压痛或有包块。

大便正常或便秘。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10×10o/L上下,舌质正常或现紫色,可有瘀点。

急性阑尾炎诊疗指南

急性阑尾炎诊疗指南

急性阑尾炎诊疗指南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

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

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

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

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

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一、症状1.腹痛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

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

有时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

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2.胃肠道症状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

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

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

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二、体征:1.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

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

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2.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

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 点。

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

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

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3.腹肌紧张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

社区卫生服务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指南

社区卫生服务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指南

社区卫生服务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表现多种多样。

急性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阑尾腔梗阻和细菌侵入阑尾壁。

【临床表现】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剑突下或脐周围,约经6~8小时,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

腹痛固定后。

这种腹痛部位的变化,临床上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2.胃肠道的反应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早期的呕吐多为反射性,晚期的呕吐则与腹膜炎有关。

3.全身反应部分患者自觉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或头痛、头晕。

病程中觉发烧,体温多在37.5~380C之间,化脓性和穿孔性阑尾炎时,体温较高,可达39℃左右,极少数患者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升到40 0C以上。

4.腹膜刺激征(1)包括右下腹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

压痛是最常见的最重要的体征。

(2)腹部包块: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组织及肠管的炎症时,大网膜、小肠及其系膜与阑尾炎可相互粘连形成团块;阑尾穿孔所形成的局限性脓肿,均可在右下腹触到包块。

5.间接体征(1)罗氏征(又称间接压痛)(2)腰大肌征(3)闭孔肌征6.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总数大多在1万~2万之间,中性约为80%~85%。

7.尿常规化验多数患者正常,但当发炎的阑尾直接刺激到输尿管和膀胱时,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8.X线检查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时,为除外溃疡穿孔、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立位腹部平片是必要的。

9.腹部B超检查:病程较长者应行右下腹B超检查,了解是否有炎性包块及脓肿存在。

【诊断要点】1.转移性右下腹痛转移性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特点。

2.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区和不同程度的腹膜外刺激征。

3.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数可轻度或中度增加,大便和尿常规可基本正常。

4.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观察膈下有无游离气体等其他外科急腹症的存在。

右下腹B超检查,了解有无炎性包块,对判断病程和决定手术有一定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指南
病因】一、阑尾管腔阻塞
1. 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多见于年轻人。

2. 粪石的阻塞,多见于成年人。

3. 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少见。

4. 阑尾粘连,扭曲。

二、细菌入侵
三、胃肠道疾病的影响
【诊断】
一、症状
1. 腹痛:典型的腹痛多始发于上腹、脐周部,经数小时(
~8 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

(转移性右下腹痛)
2. 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出现。

3. 全身症状:乏力、发热。

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

二、体征
1. 右下腹痛: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MCBurey )、点或
Lanz Morris 点。

压痛部位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但压
痛点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2. 腹膜刺激征象:小儿、老人、孕妇、虚弱者腹膜刺激征象不明
显。

3. 右下腹肿块: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4. 阑尾炎时可用诱发疼痛的试验:
(1 )结肠充气实验(Rovsing 征)
(2 )腰大肌试验(Psoas 征)
(3 )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 征)
5. 直肠指诊:直肠右前上方有触痛,提示盆位阑尾。

三、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多数病人,WBC 升高到(10~20 )×
109/L ,可发生核左移,尿化验一般无阳性发现。

(二)腹腔诊断性穿刺。

(三)影像学检查:腹平片可见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 B 超有时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诊断困难时可考虑螺旋CT 检查。

四、鉴别诊断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腹痛为范围扩
大而非转移,腹壁强直,肠鸣音消失,腹部立位平
片膈下有游离气体。

(二)妇产科疾病:宫外孕,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卵巢囊肿扭
转,急性输卵管炎等。

(三)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呈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

尿中有红、白细胞,X 线片可见结石阴影,B 超可见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和结石影。

(四)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儿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腹部脐周有压痛,且随体位改变。

(五)其他,右侧肺炎、胸膜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回盲部肿瘤、结核、慢性结肠炎、Meckel 憩室炎、肠伤寒穿孔等也须进行临床鉴别。

【治疗】
一、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或急性阑尾炎诊断尚未确定。

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可早期行手术治疗,安全、简单、并发症少。

二、治疗方案
1.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法
(1)中药内服:原则是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调理脾胃。

阑尾消炎汤,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大黄牡丹皮汤等选用。

(2)中药外敷:可选用金黄散、五露散、土大黄等外敷。

(3 )中药灌肠: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煎剂保留灌肠。

(4)针灸:双侧足三里或双阑尾穴,右下腹“阿是穴”。

(5 )穴位封闭:10% 葡萄糖20ml ,用7 号针头每侧足三里穴深刺有针感后注入10ml 。

(6 )应用有效抗生素:甲硝唑类+ 广谱抗生素。

(7 )补液。

2. 手术治疗:依具体病情决定,行阑尾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等。

3. 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1)腹腔脓肿:B超和CT 可以协助诊断,一经诊断即可在B 超引导下穿刺或手术,中药治疗有较好的效果,阑尾周围脓肿非手术治愈后3 个月左右择期手术。

(2)内、外瘘形成:X 线钡剂检查或者经外瘘置管,有助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3 )门静脉炎: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