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汉五种语法分析法
现代汉语 语法5

受到”等。例如:
第 五
感到很舒服
章 语
感觉很好
法
以为他走了
第 五
认为你不行
节
句
承认错了
子 成
忍受痛苦
分
觉得不好
主张承包这个项目
遭受迫害
遭到打击
受到批评
SYU Chinese Department LYX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现
代 汉
C.少数用附加式构成的合成词“予以、加以、
语 下
给以、敢于、善于、勇于、显得”等。例如
语 法
大会 进行 讨论。 表动作始终的动词
第 大会 结束讨论。
五
节 句
他 这[ 才][ 发] 现 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 表感知的动词
子
成
分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学生成才。 判断动词“是”
予以 奖励。
加以 表扬。
值得 认真学习。
SYU Chinese Department LYX
主语和谓语4
现 代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子 成
美丽的校园 伟大的祖国 弯弯曲曲的小河 风平浪静的港湾
分
限制性定语一般由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区别词充当。
春天的阳光 石头房子 戴眼镜的老汉 野生动物
限制性定语里有一种是表同一性的。
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如果把其中“的”换成“这个”,偏正短语就转化为同位短语。
SYU Chinese Department LYX
动词性偏正短语 主
状
]
中
介词短语
中〈
补
|| 谓
状] 中 状] 中
定 )中
量词短语
动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
现代汉语语法讲解—句子的成分结构分析

分析下列句子中动宾间的关系
我们在学校吃食堂。
我们爬了千山,玩了水洞。
处所宾语
晚饭后没事, 我俩压了会儿马路。
述语和宾语1 你吃小碗,我吃大碗。
工具宾语
屋里太冷了, 赶紧到外面晒晒太阳吧!
三、定语
(一)定语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别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附加成分 。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
限制性定语里有一种是表同一性的。
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如果把其中“的”换成“这个”,偏正短语就转化为同位短语。
(二)定语和助词“的”
请先看下面的例子
(三)多层定语 (多重定语/复杂定语)
宾语是动词分类的主要依据。
根据带宾语的情况可把动词分成及物动词 和不及物动词。这是就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
主语和谓语4 的分类。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叫及物动词,
不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叫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按照所带宾语的性质来分类:
1.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叫名宾动词,这 类动词数量比较多,其特点是动作性比较强, 如:“读,写,洗,打,搓,揉,踢,编, 敲 砍 摇 打扫 修理 收割 采购 修建”等等。 由这类动词构成的动宾结构容易识别。
小赵 是 (大连)人。 受动作的关系。
“土豆烧牛肉。”的主语和宾语类型是什么?
当事宾语的意义类型比较复杂,细分起来,其关系是 多种多样的。
(1)表处所:回南方、坐火车(回到……、在……上车) (2)表时间:熬夜、过中秋节(在……里熬夜、在……时 过) (3)表工具:编柳条、喝小杯(用……编) (4)表方式:存活期、寄航空(用……的方式) (5)表原因:避雨、缩水(因……而躲避) (6)表目的:交涉过财产问题(为……而交涉) (7)表类别:他当班长,我是学生(他是班长) (8)表存在:那里有鱼(鱼在那里) (9)其他:上年纪、出风头
北语对外汉语考研现汉五种语法分析法

北语对外汉语考研现汉五种语法分析法首先,成分分析法是指通过划分句子的成分来进行语法分析。
这种方
法主要关注句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通过对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句子的基本结构。
其次,关系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语
法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成分之间的关系,例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
定状关系等,通过分析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第三,范畴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词性和句法范畴来进行语法
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单词的词性和句子的句法范畴,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通过分析这些范畴可以了解句子中各个成分的语法功能。
第四,层析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中的层次结构来进行语法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句子的层次结构和嵌套关系,通过分析句子中的主要和
次要成分,可以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最后,句子结构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来进行语法分析。
这
种方法主要关注句子的结构,通过分析句子的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和句子
结构关系,可以了解句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总的来说,北语对外汉语考研课程中的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法包括成分
分析法、关系分析法、范畴分析法、层析分析法和句子结构分析法。
这些
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律,提高句子分析和语法
运用的能力。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评析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本位观“本位”的意义提出“本位”的学者们的出发点主要是:以语法中的某一单位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该基础单位的研究来解释其它各级语法单位。
其它各级语法单位的解释都建立在对基础单位研究的理论基础上。
作为基础研究的单位就取得了研究“本体”的地位。
作为“本体”的研究对象,在理论上要求应该尽可能地与其他研究对象保持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或者该基础单位的某一属性或功能可以和其它语法单位保持一致,使得其它语法单位能够通过对该基础单位的解释而得到本质上的解释。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本位观及明确提出研究本位理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1)马建忠的“词本位”;2)黎锦熙的“句本位”;3)朱德熙的“词组本位”;4)徐通锵的“字本位”;5)邢福义的“小句本位”。
1.马建忠的“词本位”马建忠是中国历史上建立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理论的第一人。
其《马氏文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开创中国语法学理论的意义。
但是,《马氏文通》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传统语法的理论模式建立起来的。
这一理论系统的基本特征便是词本位。
《马氏文通》并没有声明它的语法本位观念,说它是“词类定位”,乃后人对其语法体系的一种认识。
词本位的观念在西方语言学研究中产生,是相当自然的结果。
拉丁语的基本特征便是,词在形态上有严格的标记或变化标记。
首先所有的词类都可以根据是否有形态变化分为两类,有形态变化的是实词,没有形态变化的是虚词;再在有形态变化的词类中将能够变格的分为一类,将能够变位的分为一类,既能变格又能变位分为一种。
在能够变格的词类中,又可以根据其句法功能,分为名词和形容词。
所有的这些有形态变化的词都有特定的句法功能,它们的句法功能就是通过它自身的形态变化来实现的。
因此,在这些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只要了解词的形态变化规则,也就能了解它们的句法功能。
所以,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中,“词法”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三讲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一、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 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 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 结构关系。
二、层次分析完全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因此
有些现象它解释不了。例如:
a.木头桌子质量
b.羊皮领子大衣 a.北大数学老师 b.土壤钾盐含量
单就构成层次和内部的句法结构关系看,前两 组一样,后两组一样。
(2)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 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 先预定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 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例(2)的基本脉络是:飞船——返回——地 面”。
优点:对句子的理解和把握----简洁、清楚、
明了
局限性是什么呢?先看下列例子:
(3)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4)我们便宜他了。 例(3)作为句子主干的 “*思想清除”,根本就不 成立。例(4)句子的主干是“我们便宜”,句子 可以成立,但是不是原来的意思了。
原因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不大关注语
法结构的层次性。
句子成分分析法有它的局限性,但决不能认为句
子成分分析法就没有用了,就没有价值了。我们 说某种分析方法有局限,是说它只适用于一定的 范围,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而不是说它就一无是 处。其实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初级语法教学或对外 汉语教学中,还是能发挥它的作用的。
4、分析时,先一举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谓语,
(1)我的好朋友早已斟满了一杯香香的葡萄酒。
例(1)的中心词----主语是“朋友”,谓语是 “斟”,宾语是“葡萄酒”。 因为“斟”是个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 “葡萄酒”这个中心词就是宾语成分。 “我”、“好”、 “早已”、“满”和“一 杯”、“香香的”分别是主语、谓语、宾语 的各种附加成分。
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精选PPT】PPT课件

比较:
校长 找 他 三四回了。
主语 谓语 宾语 补语
这位年纪最小的选手 给 人 以不不慌不忙的印象。
主语 谓语 宾语
补语
成分分析法的作用
适用于初级语法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便 于叙述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比较 其他语言的语法差异。
④主谓结构
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主语,是被陈 述的对象,后一部分是谓语,是陈述前一 部分的。如:
⑤兼语结构
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 而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 语。如:
⑥连动结构
由不止一个动词性词语连用,隐含同 一个主语,各部分之间没有关联词语,没 有语音停顿,也没有联合,偏正、主谓、 补充等关系,这样的短语叫连动短语。如:
联合结构 连动结构 同位结构
同性成分 :同性成分 :…… 同性成分 :同性成分 :…… 同性成分 :同性成分
方位结构、量词结构、“的”字结构、 介词结构、比况结构、“所”字结构只能 得出附加成分和被附加成分
方位结构 被附加成分 : 附加成分 量词结构 被附加成分 : 附加成分 “的”字结构 被附加成分 : 附加成 分 介词结构 附加成分 : 被附加成分 比况结构 被附加成分 : 附加成分 “所”字结构 附加成分 : 被附加成 分
发现 敌人 的 哨兵 回营 房 了。
这个句子是如何构成的? 是由十一个字构成的。 是由七个词构成的。
为什么这句话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发现 敌人 的 哨兵 回 营房 了。
发现 敌人 的 哨兵 回 营房 了。
因此,在分析语言结构的时候,应将语 言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
分析时,要按照其结构层次,逐层依次 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分,揭示一个句法结 构隐藏在线性排列背后的固有的层次关系, 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这种分析就是层次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2017汉硕考研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了解更多的汉硕考研信息、资料加丹丹老师Q;依旧义乌散散刘思伊尔一.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标注状语,用<>标注补语;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1我们║五个人一组;2我们五个人║一组;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我们走;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3.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二.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基本精神: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上严格按照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分析;2.进行分析时,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3.分析时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或句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优越性:1.注意到了句子构造的层次性;如:他刚来我们便宜他了││__│││___││___││_____│他刚来我们便宜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效地分化了歧义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_1_________2_________1-2主谓关系__3______4___3-4述宾关系_5__6_5-6述补关系照片放大了一点儿;_1_________2__________1-2主谓关系_3_______4_______3-4述补关系__5_____6___5-6述补关系3.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如: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的父亲a_______1________2__b___1_________2______按a切分,意思是“祖父的父亲”,即曾祖父;按b切分,意思是“父亲的祖父”,也是指曾祖父——二者意义一样;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划分方法呢如果要表达:老师的孩子的同学姐姐的岳父的侄子我们就只能:_______1_________2__通过考察,我们会发现类似“N的+N的+N”,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而成的偏正结构内部有极强的规律性,按照a来划分是合理的;而“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出现ab均可的现象则是一种巧合,这就类似于:17+3=7+3=10正确的运算17+3=110=10不正确的运算7+31=7+3=10正确的运算7+31=101=10不正确的运算注意问题:可以叫切分的原则1.切分句子不能根据语感和语音停顿;2.每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如果不是单词,则必须能在别类句法结构中在现;如:很有办法_1___2___3.每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组合所依据的规则在语言中必须有普遍性;如:张三喝啤酒__1______2____4.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彼此组合起来,在意义上必须跟原先结构所表现的意思一致;局限性:1.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如:我在房顶上发现了他;_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4____5_____6____7__由此并不能看出,是“我”在房顶上,还是“他”在房顶上,亦或是“我”和“他”都在房顶上;2.层次分析对有些现象只能做出描述,并不能做出解释:如:木头桌子质量——→桌子质量羊皮领子大衣—/→领子大衣三.变换分析法:产生: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变换分析法产生;原则:1.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换矩阵;2.在变换矩阵中,左边作为原句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3.在变换矩阵中,右边的作为变换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4.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其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必须保持一致;5.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二者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一致;作用:1.变换分析法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的狗a___1______2____b_____1_______2_a: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补语了—→把+名词1+的+名词2+动词+补语了咬死了猎人的狗—→把猎人的狗咬死了b: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是+指量名2+动词+补语了+名词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2.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①: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有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②:现代汉语里不用“被”“给”一类字的受事主语句有一个特点,即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③: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而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则不可以;④:表总括的程度副词“都”,强调表示“都”后面所说的性状或情况适用于它所指向的某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局限:可以分化歧义句,但是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如:楼上演着戏;楼上坐着人;这两句话同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的句式,词类的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和结构关系也相同,但却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四.语义特征分析法:了解更多的汉硕考研信息、资料加丹丹老师Q;依旧义乌散散刘思伊尔产生:由于变换分析的局限,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句子格式相同——词类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相同,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同,却会产生歧义,我们才采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解决问题;如上述:楼上演着戏;a楼上坐着人;b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句都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的句式,可是动词表示的语法意义却不相同: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动词表示活动,表动态b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动词表示存在,表静态所以b类动词都有“使附着”的意味,这样就可以搞清楚歧义的产生了;关于语义特征:语义特征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次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我们分析和描写词的语义特征,主要有三个目的: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进行再分类;凸显同属于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用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并不同义的词;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语义要素;这里有两层含义:1.如果离开具体句式,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一些词的语义特点,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价值;2.某些实词是否具有某种语义特征,只有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才能确定并概括得到;因此,语法研究中的“语义特征”,是着眼于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关于语义特征分析:所谓语义特征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具有的共同的语义特征,来解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之所以能与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区别、之所以只允许这一部分词语进入而不允许那一部分词语进入的原因;语义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分化同形句式,为根据句法研究的需要对同一类实词划分小类,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句法、语义依据,因此语义特征分析无疑使语法研究朝着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了解更多的汉硕考研信息、资料加丹丹老师Q;依旧义乌散散刘思伊尔五.语义指向分析:关于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语义指向,按其狭义的理解,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关系,即只是指举重的某个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发生最直接的关系;如:他热热地炸了一盘花生米;a他高高兴兴地炸了一盘花生米;b他脆脆地炸了一盘花生米;cabc三句的格式完全相同,表面上看,他们彼此的差异只是具体作状语的词不同;可在语义上,各句的状语在语义上所直接联系的成分是不同的——a中“热热地”指向谓语动词“炸”,b 中“高高兴兴地”指向施事主语“他”,c中“脆脆地”指向宾语成分“花生米”;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需要考虑的问题:1.前指还是后指所谓“前指还是后指”是说那句法成分在语义上是指向它前面的句法成分还是指向它后面的句法成分;如:我和他先后去广州参加一个会;↑______↑___∣指前我先后去过广州和福州;∣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后我和他先后去过广州和福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前/指后2.指向句内成分还是句外成分如:我很好;——谓语“好”指向句内成分“我”他被客气地邀请进了会议室;——状语“客气地”在语义上指向句外成分3.指向名词性成分还是谓词性成分如:我才做;a我才做第二道题;b我才做三道题;c我才做完;d以上四个句子,副词“才”都做状语,且都为后指,但各自的语义指向却不同——a中副词“才”指向谓词“做”;b中副词“才”指向谓词“做”的受事名词性成分“第二道题”;c中副词“才”指向数量成分“三道”;d中副词“才”指向表示行为动作结果的谓词“完”; 4.指向施事,还是受事,还是工具,还是处所,还是其他如果某个成分是属于指向名词性成分的,就得考虑那个成分是指向施事,还是受事,还是工具,还是处所,还是别的什么;如:砍光了;a砍累了;b砍钝了;c这三个述补结构其补语都是指向名词性成分的,可是各自的语义指向却是不同的——a的补语“光”指向“砍”的受事;b的补语“光”指向“砍”的补语施事;c的补语“光”指向“砍”工具;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语义指向分析结实了句法成分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矛盾,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间,特别是间接的句法成分之间语义上的种种联系,从而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1.可以进一步帮助分化歧义句式:如:他有一个女儿,很骄傲;┌他有一个女儿,他很骄傲;—→∣└他有一个女儿,他女儿很骄傲;2.为解释某些语法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如:砍光了;砍累了;砍钝了;3.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引起我们的思考,从而有助于开阔语法研究的思路,将语法研究引向深入了解更多的汉硕考研信息、资料加丹丹老师Q;依旧义乌散散刘思伊尔。
现代汉语句子分析主谓宾

现代汉语句子分析主谓宾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谓语,宾语 ,定语 ()状语 [ ]补语 <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例如:(1)今天晚上‖ 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 主语(代词) 谓语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 谓语(2)公正廉洁‖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另例:?中国人民志气高。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例如:冰雪融化了,草儿绿了,春天来了。
(冰雪、草儿、春天,名词作主语)一米等于一百厘米。
(一米,数词做主语)他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他们,代词作主语)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同。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名词性短语作主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和平与发展,并列短语作主语)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吃的、挤出来的,动词性短语作主语)学开车很是不容易。
(学开车,动宾短语作主语)人多了很危险。
(人多了,主谓短语做主语)优美的音乐令人陶醉。
(音乐,作主语)主语的类型:1.施事主语:主语在句子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例如:大家要积极参加学校活动。
(“大家”是主语)2.受事主语:主语在句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例如:校报还没有印出来。
(“校报”是主语)3.中性主语:主语在句子中既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而是被描写、说明、判断的对象。
又叫“关系主语”。
例如:我们的前程很美好。
(“前程”是主语,是被描写的对象)小明十六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汉五种语法分析法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可以说说为什么)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
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基本精神: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上严格按照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分析;2.进行分析时,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3.分析时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或句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优越性:1.注意到了句子构造的层次性;如: 他刚来我们便宜他了││__│││___││___││_____│他刚来我们便宜他了__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___ ____ _____2. 有效地分化了歧义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_1_ ________2_________ 1-2 主谓关系__3___ () ___4___ 3-4 述宾关系_5_ _6_ 5-6 述补关系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_1_ ________2__________ 1-2 主谓关系_3_ ______4_______ 3-4 述补关系__5__ ___6___ 5-6 述补关系3.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如: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的父亲(a) _______1 ______ __2__ (b) ___1___ ______2______按(a)切分,意思是“祖父的父亲”,即曾祖父;按(b)切分,意思是“父亲的祖父”,也是指曾祖父——二者意义一样。
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划分方法呢?如果要表达:老师的孩子的同学姐姐的岳父的侄子我们就只能: _______1_______ __2__通过考察,我们会发现类似“N的+N的+N”,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而成的偏正结构内部有极强的规律性,按照(a)来划分是合理的。
而“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出现(a)(b)均可的现象则是一种巧合,这就类似于:1*7+3 = 7+3 = 10 (正确的运算)1*7+3 = 1*10 = 10 (不正确的运算)7+3*1 = 7+3 = 10 (正确的运算)7+3*1 = 10*1 = 10 (不正确的运算)注意问题:(可以叫切分的原则)1.切分句子不能根据语感和语音停顿;2.每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如果不是单词,则必须能在别类句法结构中在现;如:很有办法_1_ __2___3. 每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组合所依据的规则在语言中必须有普遍性;如:张三喝啤酒__1__ ____2____4.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彼此组合起来,在意义上必须跟原先结构所表现的意思一致。
局限性:1.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如:我在房顶上发现了他。
_1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 _____4________4__ __5___ __6__() __7__由此并不能看出,是“我”在房顶上,还是“他”在房顶上,亦或是“我”和“他”都在房顶上。
2.层次分析对有些现象只能做出描述,并不能做出解释:如:木头桌子质量——→桌子质量羊皮领子大衣—/ →领子大衣三.变换分析法:产生: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变换分析法产生。
原则:1.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换矩阵;2.在变换矩阵中,左边作为原句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3.在变换矩阵中,右边的作为变换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4.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其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必须保持一致;5.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二者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一致。
作用:1.变换分析法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的狗(a) ___1___ ___2____ (b) _____1______ _2_(a):动词 + 补语(了)+ 名词1 + 的 + 补语(了)—→把 + 名词1 + 的 + 名词2 + 动词 + 补语(了)咬死了猎人的狗—→把猎人的狗咬死了(b): 动词 + 补语(了) + 名词1 + 的 + 名词2—→是 + 指量名2 + 动词 + 补语(了) + 名词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2. 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①: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有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②:现代汉语里不用“被”“给”一类字的受事主语句有一个特点,即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③: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而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则不可以;④:表总括的程度副词“都”,强调表示“都”后面所说的性状或情况适用于它所指向的某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
局限:可以分化歧义句,但是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
如:楼上演着戏。
楼上坐着人。
这两句话同属于“名词[处所] + 动词 + 着 +名词”的句式,词类的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和结构关系也相同,但却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四.语义特征分析法:产生:由于变换分析的局限,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句子格式相同——词类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相同,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同,却会产生歧义,我们才采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解决问题。
如上述:楼上演着戏。
(a) 楼上坐着人。
(b)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句都属于“名词[处所] + 动词 + 着 +名词”的句式,可是动词表示的语法意义却不相同:(a)式:名词[处所] + 动词 + 着 +名词——动词表示活动,表动态(b)式:名词[处所] + 动词 + 着 +名词——动词表示存在,表静态所以(b)类动词都有“使附着”的意味,这样就可以搞清楚歧义的产生了。
关于语义特征:语义特征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次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
我们分析和描写词的语义特征,主要有三个目的: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进行再分类;凸显同属于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用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并不同义的词。
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语义要素。
这里有两层含义:1.如果离开具体句式,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一些词的语义特点,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价值;2.某些实词是否具有某种语义特征,只有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才能确定并概括得到。
因此,语法研究中的“语义特征”,是着眼于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所谓语义特征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具有的共同的语义特征,来解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之所以能与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区别、之所以只允许这一部分词语进入而不允许那一部分词语进入的原因。
语义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分化同形句式,为根据句法研究的需要对同一类实词划分小类,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句法、语义依据,因此语义特征分析无疑使语法研究朝着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五.语义指向分析:关于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语义指向,按其狭义的理解,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关系,即只是指举重的某个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发生最直接的关系。
如:他热热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a)他高高兴兴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b)他脆脆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c)(a)(b)(c)三句的格式完全相同,表面上看,他们彼此的差异只是具体作状语的词不同;可在语义上,各句的状语在语义上所直接联系的成分是不同的——(a)中“热热地”指向谓语动词“炸”,(b)中“高高兴兴地”指向施事主语“他”,(c)中“脆脆地”指向宾语成分“花生米”。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需要考虑的问题:1.前指还是后指?所谓“前指还是后指”是说那句法成分在语义上是指向它前面的句法成分还是指向它后面的句法成分。
如:我和他先后去广州参加一个会。
↑______↑___∣ [指前]我先后去过广州和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