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论文
校园电视台广播电视编导论文

校园电视台广播电视编导论文1.合理定位培养目标,突出实习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之间进行,共10中。
其中,第七学期安排毕业创作,学生自编、自导、自拍、自做一部5至10分钟的DV短片,并进行DV短片展映,由专家考评打分。
每人必须交一盘DV带和一碟光盘。
第八学期毕业创作考试为DV短片,必须有分镜头剧本和完整的拍摄策划书。
近几年来,学院积极创设条件,一方面与凤凰卫视、地方电视台签订培养协议,每年向内地、疆内基层电视台输送优秀毕业生。
另一方面,以校园电视台为学生实习实践的重要平台,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学生毕业后面向电视台、影视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各地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等单位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2.规范校园电视台体制建设,培养学生专业意识为适应时代变化和广播电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实践教学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许多院校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上均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疆艺术学院校园电视台于2009年10月正式批文成立。
经过前期筹备,2010年5月正式开播,先后投入建设经费500余万元。
按社会媒体体制建设,新疆艺术学院校园电视台下设电视台新闻部、总编室、节目部、编辑室、技术部,以影视戏剧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主体、结合播音主持艺术、舞美摄影等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实习实践平台。
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实践水平,既激发和鼓励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理论、实验、实训、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人员组成上,由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任校园电视台台长,影视戏剧系主任副台长,并设常任副台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相关专业教师担任主要部室负责人,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为主体。
一年级学生一入校就加入校园电视台,熟悉专业设备,了解电视媒体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了解电视台常规运作流程。
通过参加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如新闻培训班、新闻采访班、播音主持班、体验式采访班的学习,使学生实习实践时间提前,增强学生专业意识,并在真实场景中了解电视语言,接触掌握专业知识,熟悉不同类型节目电视语言。
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篇一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等相关媒体环境集中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
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
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
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
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
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
[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
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范文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范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
虽然广播电视编导是一个新兴专业,但近年来其发展迅猛,为广播影视产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范文一:广播电视编导综合素质浅析一、一个合格的能够适应当下时代要求的编导应当具备的素质(一)优秀的政治素养和敏锐的政治观察力目前的社会来看,广播电视行业其属性的决定者为国家以及基本国情。
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广播电视更是对党和政府的代表,是对各项措施予以宣传的途径,对人民如何看待时事政治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作为广播电视来说,必须要对政府和党的声音有准确的传递,要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
作为编导而言,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政治素养。
在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时,必须要对党的方针、政策等进行积极的宣传,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
而如果作为编导而言,其政治素养或者是观察力不存在,必然是无法立足于这一行业当中的。
所以结合这一方面来看,作为编导来说,其社会责任感必然要极为强烈,要能够对不同层次的观众心理进行观察,要清晰的认识国家的精神风貌;此外从政治上来说,作为编导而言,必须要对国家的政策进行学习并坚决拥护。
(二)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和高品味的艺术鉴赏力不论从事的行业是什么,都必须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
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结合节目的脚本,选取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对表演以及拍摄等进行指导,这就是编导需要完成的工作。
编导的判断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是播出影视节目效果好坏的基础。
也就表明作为编导来说,从业务方面来看,其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能够对文学作品进高度而又准确的提炼以及概括,并能够真实的结合艺术加工来对文学作品的内涵进行体现。
(三)社会交际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作为一个编导而言,社会交际能力是必备的,也是其得以立足的基础。
在工作环节当中,编导就是一个领导者,引导所有的人员协调合作。
而作为编导来说,如果其胸襟较为狭隘,不能够和不同阶层的人群进行交流,那么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必然无法对参与节目制作的相关人员的关系进行协调,也无法向观众展示更加完美的作品。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随着社交媒体和新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编导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广播电视编导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以期为广播电视编导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广播电视编导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门独特的创作与管理艺术,涉及节目策划、导演、剪辑等多种技能与知识的综合运用。
从广播电视出现至今,广播电视编导领域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创新,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和观众的口味。
二、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理论与方法2.1. 美学原理在广播电视编导中的应用美学原理是广播电视编导创作中的基础理论之一。
通过对美学原理的研究和运用,广播电视编导可以更好地把握观众的审美需求,提高节目质量。
2.2. 故事结构与情节设计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在于故事的讲述。
故事结构与情节设计是广播电视编导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本小节将介绍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以期提供给广播电视编导一些实践指导。
2.3. 观众分析与市场调研广播电视编导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吸引观众。
观众分析与市场调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小节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观众分析方法和市场调研技巧,并借鉴一些相关研究的成果,以供广播电视编导在实践中参考和运用。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新媒体时代挑战与创新3.1. 社交媒体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兴起给广播电视编导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小节将分析社交媒体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探讨如何将社交媒体融入广播电视编导的创作与传播过程中。
3.2. 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编导中的创新应用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广播电视编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
本小节将介绍一些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编导中的创新应用案例,并探讨其带来的变革与影响。
结论本文通过对广播电视编导领域的文献综述,系统介绍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
同时,还探讨了广播电视编导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创新。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这一传统媒体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网络信息传播中,成为了传递信息、宣传思想、文化推广、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重要载体。
在这个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也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责与工作内容广播电视编导是指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工作中,负责策划、选题、编写剧本、导演、制作等各个环节,并协调各个岗位间的协作,最终完成节目制作的人员。
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1.节目策划:根据社会热点、文化需要、观众喜好等方面的因素,设计广播电视节目的框架、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策划。
2.选题撰稿:根据节目主题和策划方案,进行选题和撰写剧本或纪实文学作品。
3.导演制作:指导演员的表演、舞台布置、音乐配合、摄影拍摄等方面的制作工作,确保节目效果。
4.后期制作:音效处理、特效制作、剪辑、配音、字幕制作等各个环节的制作工作。
5.协调沟通:协调各个制作环节的进度、质量、预算等方面的工作,与其他岗位进行有效沟通。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技能要求广播电视编导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职业,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才能胜任。
下面是一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常见技能要求:1.文学、文化知识:广播电视编导在撰写剧本、策划节目时需要从文学、文化等多方面获取灵感,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和文化知识储备。
2.视听感觉: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凭借对视听效果的敏感性,准确地把握观众的感受和需求,从而精益求精地打造出高质量的作品。
3.音频、影像技能:广播电视编导需要熟练掌握音频录制和编辑、影像录制和后期制作等一系列基础技能,才能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4.创新、想象力: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有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不断地开发新的节目形式和内容,让作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5. 团队协作技能:广播电视编导需要熟悉其他同行专业如摄影师、音效师等方面的协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和协作沟通技能,以便于最终制作出满意的广电作品。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文章有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热度: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热度: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专业论文热度:广播电视编导相关毕业论文热度:广播电视编导研究论文热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十分注重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论文1研究缘起面对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21世纪的广播电视编导应该是厚基础、高层次,有业务前瞻能力、创新精神和娴熟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必须基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并顺应时代的发展。
那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容忽视,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甚至关乎到今后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
2主要创新内容2.1培养目标定位的创新依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媒体运行的实际需求,提出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实践能力为中心,一专多能为目标的“1+8”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1+8”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为出发点,加强学校与传媒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紧密对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即1个应用型专业对接行业内8个重点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力求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分阶段、渐进式培养学生从事传媒行业的多种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地完成传媒机构的工作,具体涉及摄像、影视剧编创、专题片创作、节目策划、新闻采编、导播、后期制作以及节目总体编排等8项工作,力争做到专业技能培养核心化、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化、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化。
2.2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1)创新授课方式。
传统授课方式为先灌输理论,后进行实践,这不单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还阻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之我见摘要:要掌握节目编排、影视策划,电视节目创作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需要掌握与电视编导专业理论相关的技能。
在政治水平方面,要有较高的认识;在艺术鉴赏能力方面,要独具慧眼;在理论修养方面,除了具备过硬的文化与科学知识以外,要尊重国家法律,熟悉政府政策,懂得风俗礼仪,能够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从事专业编导工作,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
本文从专业课程开始,对就业前景、教学积弊一申管见,期待对学习者有所启示,祈望对专业教学不无裨益,是为笔者所深幸。
一则不枉教师叮咛翘冀,二则以报父母劬劳之恩,三则个人一展英才,达到个人价值之体现。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对课程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校主要课程如下:电视艺术概论、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电视文艺节目创作、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技术、电视画面编辑基础、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导播、传媒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传播学、影视作品分析、中国戏曲、视听语言色彩学、电视节目策划、照明技术纪录片创作、摄影技术以及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
艺术是相通的,学习需要认真对待,满腔挚忱,不心存怠解,不厚此薄彼。
二、就业前景喜人,对专业信心十足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趋势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编导一体化,市场广阔,就业前景喜人。
尤其是现在网络发达,信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学习网络艺术的学生尤易被市场接纳。
总而言之,电视台也好,电台也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舞台广阔,只要有真才实学,又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必然能够一展身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参与的工作很多,以幕后工作为主,包括节目编导、编辑、剪辑、策划、撰稿、记者、摄像以及场记、灯光和后期制作,不一而足,根据个人喜好而择,依据工作需要而定。
如果进一步发展,会成为电视台频道栏目组制片人,成为管理者,前途无可限量。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要突破窠臼在电视行业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举足轻重,不过,由于我国媒体发展及其迅速,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问题也随之显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探索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探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广播电视学院的核心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广播电视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编导人才。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核心角色,编导人员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本文将探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期帮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行业发展的需求。
以人为本的广播电视编导研究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更好地进行节目策划和创作。
因此,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以人为本的广播电视编导研究。
这个研究方向旨在探索广播电视编导如何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提供更高质量、更具创新性的节目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广播电视编导的心理学和沟通理论,可以帮助广播电视编导更好地理解观众的喜好和心理需求,并且提供更好的创作指导。
创新技术在广播电视编导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在不断引入创新技术来提升节目的制作质量和观众的观赏体验。
因此,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创新技术在广播电视编导中的应用。
这个研究方向探索广播电视编导如何充分利用虚拟实境、增强实境等创新技术来丰富节目的形式和内容。
同时,还可以深入研究智能制作系统、智能剪辑技术等新技术对广播电视编导流程和效率的影响。
通过研究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广播电视编导更好地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广播电视节目创作中的文化因素广播电视编导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深深依赖于丰富的文化资源。
因此,研究广播电视节目创作中的文化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个研究方向可以深入挖掘广播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涵,研究不同文化特点对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影响。
例如,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广播电视节目,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等。
通过研究这些文化因素,可以帮助广播电视编导更好地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的关系,创作出更具有价值和影响力的节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安的导演世界——用电影感动东西方学院: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摘要-------------------------------------------------------------------------------------------3 ABSTRACT----------------------------------------------------------------------------------4绪论-------------------------------------------------------------------------------------------5 第一章东方导演感动西方-----------------------------------------------5 (一)东方导演还是西方导演?---------------------------------------6(二)双重文化造就李安-----------------------------------------------------6 第二章东方大放光彩------------------------------------------------------7 (一)父亲三部曲的成功-----------------------------------------------------8 (二)东方儒家思想的体现-----------------------------------------10第三章西方熠熠生辉------------------------------------------------------ 12(一)驾驭西方电影模式----------------------------------------------12(二)《卧虎藏龙》横空出世-------------------------------------------14(三)《断背山》光芒四射---------------------------------------------------18摘要李安是20世纪华人电影的杰出代表,也体现出新世纪华人电影的发展方向。
一直都非常欣赏李安,他温文而雅,他风度翩翩,他不卑不亢。
他不张扬地拍着电影,他静静地表达他要表达的东西。
他以“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在国际影坛上崭露头角,并从此开始了他冲击好莱坞的电影历程。
《卧虎藏龙》让好莱坞为之震惊和赞赏,而《断背山》的成功更是将他的电影事业推向了顶峰。
他既是一个有东方文化背景又掌握了好莱坞游戏规则的导演,他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感情,他用电影感动了东西方。
关键词:东方导演双重文化《断背山》ABSTRACTAng Le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outstanding Chinese people movie director and shows the new things in Chinese people movie.I like Ang Lee so much. He is polite elegant.He expresses the things which he want to express in his moives.He is famous by his“father trilogy”: 《Pushing Hands》,《Hsi yen》,《Eat Drink Man Woman》.《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shocked Hollywood. But《Brokeback Mountain》is his most successful movie.He is a direct that not only have the East cultural but also know the Hollywood game rule .He expressed the sentiment which the humanity all has, he used the movie to move East and West.KEY WORDS:The East direct Dual culture《Brokeback Mountain》李安的导演世界——用电影感动东西方台湾籍导演李安近年在国际影坛名声大起,在太平洋两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毫不夸张地说,他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
他一生热爱电影工作,曾所执导过很多经典电影,当中包括《理智与感情》、《冰风暴》等。
他的作品屡获殊荣,如第一部《推手》便获得亚太影展的最佳影片奖,并且在金马奖中连夺三个奖项,成就卓越。
五年前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在好莱坞大获成功,获得李了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音乐和最佳布景奖,颁奖台上一声“卧虎藏龙,台湾”的宣告,让所有华人神采飞扬。
到而今的《断臂山》为他一举拿下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为全球华人赢得了从所未有的骄傲。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温文儒雅的华人导演,慢工细活,不焦不燥地将中国电影带进了西方,赢得了世人瞩目的赞扬。
一. 东方导演感动西方我一直认为李安成功起点和他的电影贡献都在于他既分接受西方电影技巧,以隐约的批判观点来表达个人自由的追求,重新与传统华人文化展开对话。
换句话来说就是,他将东方文化的神韵用西方人能够理解的电影语言来包装,从而让两种文化圈内的人都能产生认同。
他是一名东方导演,又在西方的电影模式熏陶下成长起来,他看了两种文化的冲突,他直面这种冲突,同时他又在此中挖掘出了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能接受的人类共同的情感。
因而,他感动了东方,他征服了西方。
1.东方导演还是西方导演?有人说李安始终都是一名东方导演,他的根在这里,他的眼睛注视着世界。
他从自己文化的根里,从自己的电影语法里,与观众结合来做。
又有人说在执导了多部西方电影之后,李安已经被西方电影制作模式融化,成了一名彻彻底底的西方导演。
虽然用的是东方的眼光,但在手法上基本用的是西方的戏剧形式。
李安自己认为:“我身为一名在台湾受教育、成长的中国人,中国文化在心中已根深蒂固,即使导演好莱坞影片,都摆脱不了中国特性。
只不过我的做法与标,是融合中西之长,创造出完美的电影。
”①我个人认为李安一直都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东方导演。
别人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在电影的根基上慢慢磨、慢慢熬,才有今天的成就,如吴宇森、徐克等人;李安却花不到8年时间,就拥有了国际性的赞誉。
他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
他的聪明就在于作为一个有东方文化背景又掌握了好莱坞游戏规则的导演,不仅让西方人觉得读懂了他们的情感,也成功地解释给了东方人听,他触及的问题又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今天,东西方人都需要这样的翻译者,李安的独特性决定了他无论在好莱坞还是在华人电影界都是不可替代的。
2. 双重文化造就李安李安其人正如李安的电影一样,都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
他于1954年出生于台北,生长在书香门第,从小被灌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
他在这样有浓厚中国氛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家庭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父权家庭的中国典型模式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是原始素材。
1978年,李安移民美国,两年后获得伊利诺斯大学艺术学士学位。
伊大毕业后,他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研究所。
4年后,李安摄制的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得纽约大学学生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这部片长43分钟,采用同步录音拍摄的影片帮助李安获得了在美国发展的机会———美国大经纪人公司与李安签订了合作协约。
在1985年到1987年的两年时间内,李安一直留在美国写剧本,同时也请美国作家帮助润色。
偶尔,他也帮助别的导演写剧本。
在美国长达10年的时间里,李安研究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并试图寻找到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结合点来创作剧本,希望有机会拍摄出雅俗共赏的电影。
东西文化的双重影响造就出一个独特的李安。
李安曾对媒体解释说:“我有变色龙一样的能力,到一个地方就融入到里面,但变色龙是没有骨性的,而我在当中又有一种骨性。
”采访中,李安再次谈到他在电影创作中融合中西文化的“变色龙”观点,他把这种“骨性”解释为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若即若离”的境界。
“我从小接受中国式的教育,养成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使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个同样的故事,这是我跟美国人不一样的地方,这其实也是我的优势。
”李安的这些生活经历影响了他的电影创作,与父亲的冲突,使他的影片中经常发现父权的影子,生于传统中国,又留学移民到美国,西方思想又使他对传统产生怀疑。
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所编剧本自然要展现这些,并向深处挖掘家庭关系及其人性深处的东西。
二. 东方大放光彩今天,李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他的成功不单靠个人奋斗,更是两代家人支持的成果。
在李安的电影世界里,家庭伦理占有特殊位置;在他的现实生活中,家庭伦理同样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其中,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三部曲。
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忍耐,妥协在此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分析李安对中西文化的影像诠释,可看出李安认为文化间是平等的,但存在必然性的差异——这是文化的本质也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李安以妥协的方式解决电影中的文化冲突,从而达到文化认同。
”②1.父亲三部曲的成功李安于1990年完成了剧本《推手》(“Pushing Hands”),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
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
1992年,他亲自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将《推手》搬上了银幕。
这是一部反映在纽约的一家台湾人生活中的代沟和文化差异的喜剧片,这部影片在台湾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
此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推手》的构思和细节处理,几乎就来自李安闲居美国的生活状况,恐怕也只有李安这样既受过传统中国文化教育,又在美国有过长期生活的人才能写得出如此感同身受的作品来。
其中诸如那个什么也写不出的美国女作家之类的很多细节,都带着李安自己生活的影子,6年的忍耐和中年男人的细心在这部带着温情的电影中显露出李安特有的温文尔雅的气质。
郎雄饰演的老拳师成了李安作品中的第一个“父亲”形象,影片也成了后来被称为“父亲三部曲”的第一部。
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所有人都在一直赞赏这个突然杀出的中年导演。
影片一度好评如潮。
《推手》的成功,使台湾中影公司对李安更加有信心,决定投拍题材比较敏感的《喜宴》,仍旧由库德玛西恩公司再度合作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