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

李安的导演世界

——用电影感动东西方

学院: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摘要-------------------------------------------------------------------------------------------3 ABSTRACT----------------------------------------------------------------------------------4绪论-------------------------------------------------------------------------------------------5 第一章东方导演感动西方-----------------------------------------------5 (一)东方导演还是西方导演?---------------------------------------6(二)双重文化造就李安-----------------------------------------------------6 第二章东方大放光彩------------------------------------------------------7 (一)父亲三部曲的成功-----------------------------------------------------8 (二)东方儒家思想的体现-----------------------------------------10第三章西方熠熠生辉------------------------------------------------------ 12(一)驾驭西方电影模式----------------------------------------------12(二)《卧虎藏龙》横空出世-------------------------------------------14(三)《断背山》光芒四射---------------------------------------------------18

摘要

李安是20世纪华人电影的杰出代表,也体现出新世纪华人电影的发展方向。一直都非常欣赏李安,他温文而雅,他风度翩翩,他不卑不亢。他不张扬地拍着电影,他静静地表达他要表达的东西。他以“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在国际影坛上崭露头角,并从此开始了他冲击好莱坞的电影历程。《卧虎藏龙》让好莱坞为之震惊和赞赏,而《断背山》的成功更是将他的电影事业推向了顶峰。他既是一个有东方文化背景又掌握了好莱坞游戏规则的导演,他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感情,他用电影感动了东西方。

关键词:东方导演双重文化《断背山》

ABSTRACT

Ang Le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outstanding Chinese people movie director and shows the new things in Chinese people movie.I like Ang Lee so much. He is polite elegant.He expresses the things which he want to express in his moives.He is famous by his“father trilogy”: 《Pushing Hands》,《Hsi yen》,《Eat Drink Man Woman》.《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shocked Hollywood. But《Brokeback Mountain》is his most successful movie.He is a direct that not only have the East cultural but also know the Hollywood game rule .He expressed the sentiment which the humanity all has, he used the movie to move East and West.

KEY WORDS:The East direct Dual culture

《Brokeback Mountain》

李安的导演世界

——用电影感动东西方

台湾籍导演李安近年在国际影坛名声大起,在太平洋两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毫不夸张地说,他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他一生热爱电影工作,曾所执导过很多经典电影,当中包括《理智与感情》、《冰风暴》等。他的作品屡获殊荣,如第一部《推手》便获得亚太影展的最佳影片奖,并且在金马奖中连夺三个奖项,成就卓越。五年前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在好莱坞大获成功,获得李了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音乐和最佳布景奖,颁奖台上一声“卧虎藏龙,台湾”的宣告,让所有华人神采飞扬。到而今的《断臂山》为他一举拿下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为全球华人赢得了从所未有的骄傲。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温文儒雅的华人导演,慢工细活,不焦不燥地将中国电影带进了西方,赢得了世人瞩目的赞扬。

一. 东方导演感动西方

我一直认为李安成功起点和他的电影贡献都在于他既分接受西方电影技巧,以隐约的批判观点来表达个人自由的追求,重新与传统华人文化展开对话。换句话来说就是,他将东方文化的神韵用西方人能够理解的电影语言来包装,从而让两种文化圈内的人都能产生认同。他是一名东方导演,又在西方的电影模式熏陶下成长起来,他看

了两种文化的冲突,他直面这种冲突,同时他又在此中挖掘出了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能接受的人类共同的情感。因而,他感动了东方,他征服了西方。

1.东方导演还是西方导演?

有人说李安始终都是一名东方导演,他的根在这里,他的眼睛注视着世界。他从自己文化的根里,从自己的电影语法里,与观众结合来做。又有人说在执导了多部西方电影之后,李安已经被西方电影制作模式融化,成了一名彻彻底底的西方导演。虽然用的是东方的眼光,但在手法上基本用的是西方的戏剧形式。

李安自己认为:“我身为一名在台湾受教育、成长的中国人,中国文化在心中已根深蒂固,即使导演好莱坞影片,都摆脱不了中国特性。只不过我的做法与标,是融合中西之长,创造出完美的电影。”①我个人认为李安一直都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东方导演。别人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在电影的根基上慢慢磨、慢慢熬,才有今天的成就,如吴宇森、徐克等人;李安却花不到8年时间,就拥有了国际性的赞誉。他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的聪明就在于作为一个有东方文化背景又掌握了好莱坞游戏规则的导演,不仅让西方人觉得读懂了他们的情感,也成功地解释给了东方人听,他触及的问题又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今天,东西方人都需要这样的翻译者,李安的独特性决定了他无论在好莱坞还是在华人电影界都是不可替代的。

2. 双重文化造就李安

李安其人正如李安的电影一样,都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他于1954年出生于台北,生长在书香门第,从小被灌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他在这样有浓厚中国氛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家庭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父权家庭的中国典型模式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是原始素材。1978年,李安移民美国,两年后获得伊利诺斯大学艺术学士学位。伊大毕业后,他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研究所。4年后,李安摄制的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得纽约大学学生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这部片长43分钟,采用同步录音拍摄的影片帮助李安获得了在美国发展的机会———美国大经纪人公司与李安签订了合作协约。在1985年到1987年的两年时间内,李安一直留在美国写剧本,同时也请美国作家帮助润色。偶尔,他也帮助别的导演写剧本。在美国长达10年的时间里,李安研究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并试图寻找到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结合点来创作剧本,希望有机会拍摄出雅俗共赏的电影。东西文化的双重影响造就出一个独特的李安。

李安曾对媒体解释说:“我有变色龙一样的能力,到一个地方就融入到里面,但变色龙是没有骨性的,而我在当中又有一种骨性。”采访中,李安再次谈到他在电影创作中融合中西文化的“变色龙”观点,他把这种“骨性”解释为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若即若离”的境界。“我从小接受中国式的教育,养成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使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个同样的故事,这是我跟美国人不一样的地方,这其实也是我的优势。”

李安的这些生活经历影响了他的电影创作,与父亲的冲突,使他的影片中经常发现父权的影子,生于传统中国,又留学移民到美国,西方思想又使他对传统产生怀疑。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所编剧本自然要展现这些,并向深处挖掘家庭关系及其人性深处的东西。

二. 东方大放光彩

今天,李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他的成功不单靠个人奋斗,更是两代家人支持的成果。在李安的电影世界里,家庭伦理占有特殊位置;在他的现实生活中,家庭伦理同样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其中,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三部曲。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忍耐,妥协在此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分析李安对中西文化的影像诠释,可看出李安认为文化间是平等的,但存在必然性的差异——这是文化的本质也是文化的魅力所在。李安以妥协的方式解决电影中的文化冲突,从而达到文化认同。”②

1.父亲三部曲的成功

李安于1990年完成了剧本《推手》(“Pushing Hands”),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1992年,他亲自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将《推手》搬上了银幕。这是一部反映在纽约的一家台湾人生活中的代沟和文化差异的喜剧片,这部影片在台湾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推手》的构思和细节处理,几乎就来自李安闲居美国的生活状况,恐怕也只有李安这样既受过传统中国文化教育,又在美国有过长期生活的人才能写得出如此感同身受的作品来。其中诸如那个什么也写不出的美国女作家之类的很多细节,都带着李安自己生活的影子,6年的忍耐和中年男人的细心在这部带着温情的电影中显露出李安特有的温文尔雅的气质。郎雄饰演的老拳师成了李安作品中的第一个

“父亲”形象,影片也成了后来被称为“父亲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所有人都在一直赞赏这个突然杀出的中年导演。影片一度好评如潮。

《推手》的成功,使台湾中影公司对李安更加有信心,决定投拍题材比较敏感的《喜宴》,仍旧由库德玛西恩公司再度合作制片。这部关于同性恋的影片的基本素材来自李安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李安并没有本着猎奇的态度拍摄这样一个当时还很敏感的题材,而是强调一个家庭——一个“正常”的家庭面对这个问题的多向度反应。在这里,同性恋固然是一个特殊的题材领域,但李安成功地把它拉回到普通生活之中,放到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位中加以考验,得出最为现实也最有人情味的试验结果。父亲形象又一次出现在这部影片之中,作为家庭最权威的代表,成了李安影片的一个标志。

《推手》始终让人感到一缕隐隐的悲悯之情, 而《喜宴》却是以轻喜剧的手法铺陈, 对东西方文化冲撞问题的关注与探讨更深一步, “更关注深层观念上的差异, 选取一个颇具宽容度的叙述视角, 将西方式的同性恋故事与东方式的人伦大义错综对接, 层层衍展开去, 揭示出丰厚的人文内涵。”③

影片上映后获得更为盛大的成功,不仅获得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而且还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第十六届亚洲人、美洲人国际电影节最佳编辑奖,李安也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导演。

1994年,李安执导了《饮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把中国烹调艺术带入家庭和情感的戏剧之中,不仅增加了可视性,而且展现了东方文化迷人的魅力。李安表现中国家庭伦理、东西方文化冲突、

新旧观念冲突的一系列影片,在这个特殊的形式中达到顶峰,李安也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父亲三部曲”或者说“家庭三部曲”。

与前两部影片不同, 导演让《饮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 1994年)的主人公离开西方文化茁壮滋长的本土———美国,回到颇具东方理念情怀的台湾,人物设置是统一的东方人。尽管西方文化丧失了存在的物质载体,没有外在的文化冲撞,但并不意味两种文化的冲突已经消退,恰恰因为在完全的东方文化语境下依旧存在着西方文化熏陶渲染的阴影,反而令人感到潜在的西方力量更甚。“原始的没有干扰的东方文化早已被西方无声的侵蚀,这种冲击较之明显的两种文化的外在冲突更为剧烈。当东方文化的承接者已经自觉的叛离了东方文化本身时, 这种文化或许可说是岌岌可危了。”④

该片也获得了成功,得到了第七届台北电影奖优秀作品奖,第三十九届亚太电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辑奖,第七十七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外语片奖,名列1994年台湾十佳华语片第一名。

《推手》借中国太极拳中的“推手”,探讨的是人际关系的平衡问题。父子关系在一个别样的文化背景下也要重新定位,重新寻求平衡。《喜宴》也是着重探讨父子关系,主要讲述中西方文化关系,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和解,贯穿着李安的宽容与谅解的电影精神。《饮食男女》在展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探讨的是父女关系、代际关系,问题最后似乎都得到了最佳的结局。.三部影片以家庭生活中的父子关系为切入点,成功表现了当代社会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东西文化传统的激烈冲突,以及亲情之间的矛盾。

2.东方儒家思想的体现

有人说《家庭三部曲》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至高无上的父权进行了揶揄和解构,中国儒家所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封建伦理道德在《家庭三部曲》中也被局部性地颠覆了。李安也深知如何以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儒家文化的冲撞,所以他在《喜宴》中把这种儒家文化的根基以一种喜剧性的形式包装起来,并用调侃和讽刺的方式达到一种更深的批判的目的。李安在《喜宴》中充分运用了偶然性这一因素(威威的怀孕),这种偶然性表面上虽然使目的得以实现,但是也使得目的分外脆弱,正如黑格尔所言:“喜剧动作情节比起悲剧动作情节就更为迫切地需要一种解决了。”⑤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李安对儒家思想是全盘否定的;恰恰相反,正如台湾著名影评人焦雄屏所说的那样,在《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中,李安“高拥儒家思想的忠孝节义和家庭伦理,作为制度劫毁崩颓的救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李安的父亲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李安自幼受父亲教诲,李安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又是在推崇儒家思想的台湾度过的。所以,他的人生观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后来,李安虽然赴美国留学,并在国外生活、工作多年,但正如弗洛伊德所指出的那样,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经历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最大、最深刻的。因此,“李安一直是儒家思想的信徒”,有着浓郁的东方色彩。

从父亲三部曲可以进一步看出他是一名深受传统儒家文化氛围影响的东方导演,后留学美国学习电影,从而又饱尝西方文化的精华,正因这经历,他才能兼容并蓄,东西兼顾,拍出超越东西方局限而打通人类情感的电影。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李安把自己当作中国电影的一分子,时刻意识到自己的民族属性,他才有根,作品才可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所以他把“李安电影”的版图扩张到了世界。李安认为,最大的电影市场恰恰在中国本地,中国电影需要耐心,需要从自己文化的根里培植出自己的电影。

二.西方熠熠生辉

李安成为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第一位亚洲导演,正如美联社在第一时间发表述评称:“李安在奥斯卡上的成绩,没有哪位著名的亚洲导演可以匹敌,包括电影事业持续了50年的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一位华裔导演如何在群雄逐鹿的欧美电影市场力挫群雄,如何以东方的魅力征服西方挑剔苛刻的眼球,这一切都是我们值得为值得为之一思的。

1.驾驭西方电影模式

李安凭借他的“父亲三部曲”一举引起国际影坛瞩目,开始了他闯荡好莱坞的导演生涯。华人在好莱坞拍片者很多,像吴宇森、唐季礼、陈凯歌等,大都像李安这样拍片引起了世界轰动,随后到美国发展。李安凭着他对电影叙事技巧的娴熟运用,加上他对西方电影模式的了解,很快在好莱坞打拼出一片天地。《理智与情感》打开了认识西方的大门。《冰风暴》探讨了美国家庭伦理观念;《与魔鬼共骑》则体现了李安对南北战争又一层面意义的理解。

1997年,李安完成了一部检视美国70年代家庭伦理崩溃时期的作品《冰风暴》。这是他首次尝试沈重的主题,以苦乐参半又不失风趣的眼光,检视七十年代小镇家庭的衰败颓落。这部片的结构严谨,

气氛凝重,从小小几个家庭折射出强烈的历史感,可以说是李安描写家庭的极致之作。这两部作品让他彻底了解了西方电影的制作体制。“拍西方电影就像当总统,要取悦每一个人。”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也是世界的美国,李安就是以一个世界人的眼光考察那一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社会时期,李安一直致力描绘的家庭就是从那里走向崩溃的、父权就是从那里走向衰落的。在那里,李安寻找着《推手》、《饮食男女》等中国影片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源。

在《冰风暴》之前,李安曾于1995年拍摄了《感性与理智》并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不仅证明了李安驾驭西方电影题材的能力,还征服了包括爱玛-汤普森等世界级演技派英国演员(汤普森在获得最佳改编奖后提到李安时说,有时候李安对自己的了解甚至超过自己)。要知道东方导演和西方演员的配合相当困难。当年大名鼎鼎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好莱坞拍电影,由于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和冲突,以至于自杀(被救治)。李安的辛苦没有白费。接下来他拍的“冰风暴”,虽然没有得到重要奖项的注意,但这部电影在美国社会,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反响巨大,社会影响力远超“感性与理智”。两部风格完全不同的西片,为李安今后再拍西片,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9年,李安再一次抱着磨练和尝试的态度,拍摄了一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影片《与魔鬼共骑》。这种题材在美国导演也是很困难的,作为一个华人导演能够执导这样的影片,暂且不论成绩如何,至少已经说明李安获得了美国,乃至世界影坛的认同。

“东方人出身的李安,以非常独特和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西方,一个野蛮、愚蠢、堕落、失去参照、充满功能障碍的西方人的西方。”⑥

在执导了这几部西方电影之后,李安学到了好莱坞的整个运作电影模式,同时也让他渐渐了解要打入美国主流电影市场,在排外兼重视文化霸权的好莱坞站稳阵脚,反映他的电影世界里那份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在美国是有市场的,但这些“软件”,必须善于利用美国的“硬件”──融入美国的电影生产制度,甚至透过美国本土的演员来表达──才较易取得艺术与商业的双重成功。

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成就了李安第一部武侠电影—《卧虎藏龙》,为他赢得了另一片新的天空。

2.《卧虎藏龙》横空出世

2001年李安携《卧虎藏龙》奔赴奥斯卡,获得十项提名,并最终捧得最佳外语片等四项奖项,将华语电影带入一个口碑上的新境界,也掀起了华语影坛新一波武侠电影风潮。不过李安镜头里的“江湖”,并不仅仅是一个刀光剑影的世界,从之前的《喜宴》、《饮食男女》,到之后的《绿巨人》、《断背山》,无论背景与主题如何变化,一份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怀始终没有变。“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又何尝不是呢?”这句台词就是这部电影的最好注脚。

①西方比东方叫好

这部电影的横空出世,也带来了对李安电影极少见的争议。东方观众,特别是大陆观众,认为这不象武侠电影,对话情节幼稚。西方观众则认为这部电影是个多元素、面对多层次观众的精品。以在下看来,大陆的观众,由于多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巨大变化,80年代的理想主义,已被90年代10年的高度物欲化和社会冷酷现实所侵蚀。在生活压力下的大陆观众,他们的娱乐口味,偏向快节奏、暴力、简

单搞笑、黑色幽默以及对感官有强烈刺激的电影,因此好莱坞动作大片和大场面电影大受欢迎。加上多年香港的高速、血腥、无理头武打片的熏陶,大陆浮躁的人心已经很难接受一些类似教条的传统道家思想和感情的理想主义。因此造成了很多中国观众对温情脉脉、喜欢讲“道”的李安电影,感到不耐烦,看后不过瘾,觉着李安的电影,显得过于儒雅天真、不着边际。

而李安的理想主义和东方哲学,却在当今长期精神空虚的西方世界找到了知音。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如儒释道理论以及中医、武术、风水等在西方大行其道,还有香港影艺人员如成龙、袁和平、吴宇森、李连杰等在西方世界的巨大影响,西方的主流社会,第一次真正地对东方文化表示了兴趣。对于西方主流社会,过于艰深的东方哲学、复杂故事情节和侠义等传统观点等,他们消受不了,而较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讲道”,更能让西方观众接受。

因此,《卧虎藏龙》一上映,明显西方比东方叫好。

②能被西方接受原因

从创作观念上说,李安是最熟悉好莱坞制片体制的导演,也了解西方观众的欣赏口味,同时他时时都忘不了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他的创作源泉,真所谓知己知彼,用西方观众习惯的、喜欢的方式来包装一个东方化的故事,在好莱坞严格的制片控制中实现自我理想。

就《卧虎藏龙》本身而言,虽在剧作上有不少缺陷,但其飘逸优美的武打设计、其精心构造的传统中国韵味、江南的灵秀与沙漠的雄浑、美如舞蹈的武打使影片整体气氛显得质朴而悠远,如梦如幻,却又不浮夸。

周润发和杨紫琼以大家风范折服观众,章子怡所饰的玉娇龙轻

灵、飘逸,向观众散发着一股可爱的气息。在镜头与镜头的剪辑、场面与场面的调度中,李安表现出了大师的气度,该收敛处,绝不恣肆张扬,隐忍的平缓节奏中却包裹着几欲喷薄而出的激情。

影片中饱含着浓厚的侠义精神和深沉的人生哲理,所表现的绝不是眼下一般武打片里那种简单的善恶斗争,而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让人看后回味无穷……这都是以往的中国武打片中所没有过的。难怪该片能深深抓住美国观众与影评人士的心。

从操作方式上来说,《卧虎藏龙》的美资背景和国际包装方式也是其打入奥斯卡的内因和奥秘。正如该片作曲谭盾所说:“李安是成功的,我认为他是最懂得如何打动西方,尤其是美国观众心理的人。我们国内的许多大牌导演在这方面远远不及李安。东方的文化向西方传播,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为西方观众易于接受的形式,是很难的。

《卧虎藏龙》一个是在画面的运用上,一个是在人物关系的建构上,都非常符合西方观众的欣赏习惯,尤其是英文字幕,实在太能打动西方人了。如果你既懂中文,又懂英文,你会留意到,许多地方是不一样的,英文更煽情。”

③超越传统武侠片

过去华语武侠片注重东方的“情义”主题,佛道思想仅仅是个“武打”装饰,与武功和电影情节有着明显的隔离感。李安与过去武打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将中国道家思想,与武功、情节、人物命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他给了这部电影一个“未了的悲剧”结尾,打破过去自己电影一般较为明亮的“半团圆”的结尾方式。从这点来讲,卧虎藏龙是一部披着武侠外衣的社会文艺片。

尽管香港的武打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但李安相信自己的

这一部片子一定会有新的突破。他说,《卧虎藏龙》中武打的场面总计有30分钟,打得相当"厉害",但更多的是他在影片中的"对人的关注",突出人情、人性和人的命运。风格上,他更强调中国山水画那种写意、空灵,而音乐部分特意邀请谭盾创作并指挥。

该电影秉承了李安一贯喜欢多重情节渲染气氛的做法。从秀莲对李慕白渴望的眼神开始,情节以“藏”(hidden)字铺开,宝剑失窃后,秀莲与蒙面人的打斗和神秘陌生人的飞镖;秀莲与玉姣龙会面时,奶娘(玉狐狸)的冷观;还有父女俩人夜半观望玉蛟龙和奶娘等镜头,处处留下悬念。线索之多,让人有些目不暇接。可就是这么一个“铺”得很大的中文电影故事网络,却让辛苦读字幕的西方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一看再看。

在立意上,李安不再温情,这次他将人生的遗憾和悲剧,完完全全地放在观众面前。当李慕白发现自己被毒针射中,美国电影院内观众不禁一阵的惊呼(甚至有的人流泪)。放毒针的玉面狐狸,却挣扎着、意外地说出自己要杀的人是自己一直当成亲人的玉姣龙,她临死前的一番话,让人对这个杀人恶魔,也产生了一丝怜悯。李慕白的遗憾之死,秀莲的绝望痛苦,和玉蛟龙的无边悔恨,说明了人生和命运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大侠还是普通人。当你不珍惜爱情,爱情将离你而去,当你不珍惜亲情,亲情将离你而去。当发现一切都到了无法挽回之时,曾经高傲自负、为所欲为的玉蛟龙,将自己的愿望,交给了上天。她飞身而下的一刹那,没有人说得清她许的愿是什么。但观众知道,她已经不再是哪个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大小姐,可是这一切,是否来得已经太晚。

李安在《卧虎藏龙》里将中国式的含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尽管许多西方人对此感到困惑,但依然被这种传统的“美感”所打动。世界影坛经历了一段时间对标新立异的题材、形式的追捧之后,逐渐回归传统,近几年国际上获得好评的影片,普遍呈现出“回归传统”的趋势,即形式上朴实无华却致力于挖掘深刻的人性内涵。李安运用西方模式讲叙中国道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成功。一招太极推手,十年磨练,今日终成正果,李安的“中国功夫”不可谓不深。

3.《断背山》光芒四射

我一直觉得,《断背山》是留在心里的一滴眼泪,滚烫滚烫的,可以融化一个人的心。

李安的创作已经跨越了国界,他的落脚点不在于拍中国片,还是美国片,而总是在探讨人的情感,他影片的主人公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影片的背景无论是现代的中国台湾还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主题都离不开“情感”二字,即使是具有超能力的“绿巨人”,也被李安赋予了丰富的情感,《断背山》的成功更是基于影片对爱的深刻表达。

①挑战《断背山》

8年前一部获普利策文学奖的小说在被改编成剧本后却迟迟没有人投拍,因为它太富争议性的主题使很多投资人担心会不被市场接纳,但2005年,这部由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名叫《断背山》的影片不仅在上映后赢得了票房佳绩,而且获四项金球奖、三项奥斯卡奖和威尼斯金狮奖,李安更是囊括了各项大奖的最佳导演奖。

李安说,2003年他在拍完科幻片《绿巨人》后,希望能尝试一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 作者姓名丁晓曦 指导教师戴瑾 所在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系)广播电视编导 班级(届) 2010级 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7 日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号: 20142010014011 论文(设计)题目:视频网站对传统广电传播模式的影响及其未来走向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班级: 2010级 学生姓名:丁晓曦学号: 2010014011 指导教师:戴瑾职称:讲师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通过三个有代表性的视频网站的发展模式,来分析视频网站这一新兴媒介形式对传统广播电视传播模式的具体影响;并且分析视频网站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文能引发传统广电从业者的思考,传统广电如何在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下保持屹立不倒;并且为我国视频网站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自己的建议。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通过分析土豆,爱奇艺以本文及搜狐视频这三个视频网站的发展模式,来概括视频网站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且从传受双方地位的改变、传播渠道的变革引发传播内容的改变、以及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广电传播效果的影响,这三点来具体分析视频网站对传统广电传播模式的影响。接着又阐述了视频网站目前存在的五个问题,以及结合国外视频网站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国内视频网站的发展趋势。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基础条件: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共存一直是许多学者思考的问题。本文是在借鉴了许多学者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在Web2.0时代,传统广电媒体到底受到了哪些冲击,有没有具体应对这些冲击的措施。而视频网站这个新媒体的代表,虽然看起来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实际上存在着哪些问题,并且如何破解这些困境,未来如何发展。 研究路线:本文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视频网站,采取个案分析,横向对比的研究方法,并且搜集了大量中外视频网站的资料。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视频网站

电视节目分析报告范文

《变形记》分析 短暂成为别人,是中国神话小说经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平日磨练想象力最常用的技巧,遐想是人类生活很多细节的润滑剂。遗憾的是几乎没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这一转换。湖南卫视《变形计》使得神话变成了现实,当观众看到节目中的人物奇迹般地成为别人时,他们的心理快感在想象力的助推下,腾云驾雾。《变形记》运用纪录片+真人秀模式的创新模式,号称中国“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低成本播出。 一、节目内容多样化 真人秀节目在美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萌芽阶段发展至今,其节目内容从单纯的偷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拓展到关涉人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求职、人际关系、选秀、才艺展示、居家生活、衣着审美、心理素质、婚姻家庭等。随着真人秀的继续发展,其制作内容的尺度将进一步加大、加深,必将涉及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二、节目表现手法的纪实性与情节化 《变形记》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概念中,“真”一方面是指节目参与者并非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参与者通过互换角色在特定情境和规则下真情实感、语言、行为、自我个性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表现手法的纪实性。《变形记》中存在大量记录元素,在节目拍摄的

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纪录片的跟踪拍摄,有的为了过于追求真实性、刺激性甚至使用监视镜头、偷拍、24小时全程拍摄手法,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变形记》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在当下“限娱令”的大的背景下,节目形式要继续追求新颖、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在强调“真”的同时更应该强调“秀”的成分。兼顾整档节目的社会性和娱乐性。 三、受众的积极参与 《变形记》当年在卫视开播后,就疯狂受到电视观众的追捧。其很大的功劳在于节目给足了观众的参与自由。如今受众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媒介的中心地位,他们希望看到的节目内容形式是大众化的而不是专为精英阶层所制作的,是真实的而不是可以做作的,并且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展现欲望,希望可以更多地参与节目活动。这些因素使“人”在此类节目中成为核心——节目参与者来自广大平民百姓,成为节目的主角,推动节目在相应规则下向前发展;而广大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通过短信、weibo、《变形记》节目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参与节目互动预知更多节目进展,而节目编导也可根据观众的这些反馈,适当控制节目并适当奖励受众参与者以提高收视率。 四、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展现个性 在以往电视节目中,节目内容、进程以及参与者的一举一动通常都会受到导演的严格控制,《变形记》则是将权力最大限度地交给了参与互换角色的选手,因此他们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发挥空间。这一自主权的回归,尊重了选手的自我发挥空间,使其在参与节目时可

2013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2013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一、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1、结合具体栏目浅析电视媒体的营销策略 2、媒体泛娱乐化之观众审美需求 3、电视剧创作与市场策划 4、电视节目策划的创作灵魂 5、韩流风靡论 6、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与栏目的个性化 7、广告传媒与市场营销 8、假日电视的竞争策略 9、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和理念 10、论广播电视新闻的新闻敏感 11、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三贴近”的结合 12、生活类节目的娱乐化与娱乐类节目的生活化 13、论现代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4、论抓住蒙太奇心理基础发挥蒙太奇效果 15、差异性竞争——电视娱乐节目的突破口 16、市场经济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 17、以《》为例,论电视散文中的赋比兴 18、如何把握电视真人秀的道德底线

19、记录创作的虚与实 20、谈话节目中如何体现“热点”和“卖点” 21、看“超女”到“快男”的得与失 22、试论纪录片创作结构形式 23、试论纪录片中音乐的运用 24、试论纪录片中同期声的运用 25、试论纪录片中情境的运用 26、试论纪录片中视听手段的综合运用 27、试论纪录片中长镜头的运用 28、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与非真实 29、纪录片栏目化的思考与未来发展 30、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细节的运用 31、电视节目编排中的文化因素 32、电视节目编排中的受众研究 33、浅谈国内的真人秀节目 34、论电视(广播)频道的设置与构建 35、浅谈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36、浅析《》(作品名)中的声音艺术 37、以《》为例,浅析国内医疗保健栏目现状和出路 38、从《》看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 39、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突出自办节目特色

论文《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利与弊》

电视节目娱乐化利于弊 ——西安电视台周畅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地加快和越来越大地社会压力迫使人们不断寻求减压地途径.于是,作为当今影响力最大、最普及地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在完成传递信息任务地同时,顺理成章地承担了消费娱乐地功能,电视节目地娱乐化特征突显出来.本文试图对当今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地影响从利与弊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浅显分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现状 在八小时之外,工作之余,普通民众打开电视机,无非就两个目地:获取信息和娱乐.打开电视铺天盖地地娱乐节目席卷而来,浙江卫视地《中国好声音》、《我爱记歌词》,江苏卫视地《非诚勿扰》,天津卫视地《中国丽人》,《津夜有戏》等这些娱乐化地节目无疑将电视节目地娱乐功能发挥到极至,它地内容通俗、大众不需要审美地判断和理性地分析,只需投入视觉和听觉,看一场游戏和听一首歌,便可体会愉悦和自由自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娱乐”一词在《新华字典》中地解释是使人快乐.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具有本能能量地积蓄,这种本能能量在反射活动和幻觉地愿望满足中被消耗.近几年,越来越多地电视台、电视节目中娱乐化地元素越来越重,电视节目地娱乐化也是搞得轰轰烈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电视节目娱乐化已经成为现今电视节目发展地一个势头,但是正如一切文明社会地产物一样,电视节目地娱乐性也具有两面性:它给我们地生活带来快乐地同时,也会将一些自身无法克制或人为地弊端带给我们.下面将试对电视节目娱乐化倾向地利弊进行阐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电视节目娱乐化带来地利 对于电视业本身带来地好处 我国电视媒介一直是党和政府地舆论喉舌,在改革从前,一直是高高在上地,一本正经、板着面孔对大众说话地“指导者”、“教育者”,严格划分着传者与受者角色关系.随着电视节目向娱乐化、大众化趋势地发展,改变了电视媒介一贯在受众心中沉重、保守、古板地形象,使其变得更加清新、更加自然、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受众,成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地一种传播方式,也拉近了电视与观众之间地距离.从传播效果上看,电视以更加平易近人地形象出现在观众眼前,使得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其传播地内容,容易得到良好地口碑,从而提升电视在观众心中地公众形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电视节目娱乐化还为电视带来了滚滚地财源.娱乐化地电视节目极大限度地贴近大众,捕捉大众地审美需求,迎合大众地欣赏品味,使得受众更乐于接受,赢得较高地收视率自然不在话下.在电视逐步向企业化过度地今天,收视率无疑是电视台、电视节目地实现经济效益地标杆.因为高收视就代表着高额地广告收入,电视台只有在实现经济效益地同时,才能有效地回笼资金,投入新技术、新设备地引进,实现良性循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为受众带去欢乐实现梦想 通常,观众希望通过大众交流地媒介去满足对外在世界地求知欲,从而获得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地能量.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在最后指出了观众对大众交流媒介地另一个极为重要地需求:娱乐需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现在地电视节目在极大地迎合受众欣赏品味地同时,也注意到调动受众地参与意识,与观众产生互动效果.旧时地综艺节目冗长地群舞,生硬造作地串场,唱过就忘地歌曲,以及各个频道都能看得到地熟悉乏味地明星,已经无法充分满足观众地娱乐要求.现今,大众化、娱乐化地电视节目面向地就是广大地、普通地电视观众,它们让观众平等地参与,真实地感受,面对面地聆听.节目地主角不再是明星,而是普通地观众自己,明星地作用只是助兴.始于湖南卫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花地选秀类节目更是将观众地参与意识充分地挖掘出来,创造了可供老百姓表现个性地空间,节目追求过程地真诚和生动,把判断权交给老百姓.这既符

2014广播电视编导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 从感动到震撼——解读《士兵突击》和《亮剑》经久不衰的现象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 :真人秀类栏目的思考 :聚焦微时代——当下我国微电影现象研究 :论中国家庭伦理剧的现状及发展 :安东尼奥尼和王家卫电影的比较分析 :姜文电影的文学性分析 :网络传播把关缺失及新思路 :张艺谋前后期电影创作风格差异及对现实的影响 :论美剧商业化运作对中国电视剧的启示 :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 :影视中色彩的运用技巧 :浅析情景喜剧中的后现代因素 :从《青蛇》看徐克电影中传统文化意蕴 :解析电影中“隐形广告”存在的利弊 :微博广告与传统广告媒体媒介的利与弊分析 :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 :炒作与良知——媒体的艰难选择 :浅析广告定位于大众消费 :电影中女性主义的表现 :浅析“宝莱坞”电影及其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试论当前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及对策研究 :电影的两个春天——费穆《小城之春》与田壮壮《小城之春》比较研究 :浅析当前我国相亲交友类节目的热播原因及存在的缺陷 :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形式与风格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现状之探析 :一个村庄里的电影——中国基层电影市场接受与发展缩影 :简析新闻采访者的心理状态 :从《鲁豫有约》看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成功因素与问题 :试论中韩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异同及影响 :手机媒介对传统传播理论的冲击 :浅谈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论陈凯歌电影作品中的画面造型 :论微时代信息传播 :浅谈贾樟柯导演作品之《站台》 :安东尼奥尼影像风格研究 :由艺术人生朱军——浅谈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宁浩电影中“小人物”情节的研究 :论新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论剧本创作中的戏剧冲突与人物形象的塑造_以戏曲电影《曹操与杨修》为例:浅析谈话节目品牌塑造 :浅析中国电影发展史以及发展方向

编导高考电视节目分析技巧和参考范文

编导高考电视节目分析技巧和参考范文 一、编导高考电视节目分析技巧 编导考试时的笔试一般会考到影视作品分析。这是一个常考的科目,是编导高考学习的重点。影视作品分析所分析的对象又包括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或者网络综艺节目)、微电影、广告视频等。 分析电视节目的文章我们叫做电视节目分析。在考场内一般会给出一段或者一期电视节目,比如一期《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欢乐喜剧人》,或者一段电视散文比如《我的大学》,纪录片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自然的力量》等等。 今天分享一个写作的思路或者套路,可以参考一下。有些同学可能会说,如果都按这个套路来写,那怎么能表现出自己的写作风格。之前就有学生在后台留言和我辩论写作需要不需要套路。我想说的是,我给出的只是一个框架,对于刚刚入门学习电视节目分析的考生具有参考价值,你可以通过学习,在写作训练中形成你自己的风格。而且框架里面的内容是自由发挥的,套路不是让你照抄,你让你在一个框架内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大部分人都在做的教育是应试教育,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以通过考试为目的。 我教大家套路,这个套路就是方法,而且我不只教一种套路,我会在以后更新更多的技巧发布在我的这个房小宁微信公众号里面,你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你也可以举一反三,这并不会限制你个人的发挥。 写电视节目评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写: 第一段: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例如某期《鲁豫有约》,先说你对鲁豫有约总体的认识。总体的认识包括这档栏目的主持人定位、栏目风格节奏、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包装等等。 第二段: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比如这期《鲁豫有约》访谈的对象时杨幂,那你就要注意观察主持人在向杨幂提问问题的时候是怎样来层层提问的,主持人是如何来选择问题的。这期节目的看点在哪里。再说一下这一期节目的设计结构。看一下有没有请其他的嘉宾啊,比如杨幂的男朋友以及剧组的人员。这些都是可以分析的元素。 第三段: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 1、节目内容。本期节目表现了什么内容,让观众在电视前获得了什么信息。这个角度的观点一定要紧贴内容来评论。 2、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编导策划的结构,如果是访谈类节目的话,这里所谓的结构就是主持人提问的问题的一个列表,主持人的提问是怎样慢慢往下继续的。主持人不可能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他开始问什么问题,中间问嘉宾什么问题,最后如何来结尾,这都是编的提前策划好的。你就分析一下节目这样进行的原因。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3000字_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3000字_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3500字(一):论VR式慕课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中的优势特点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慕课对高校教育而言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广播 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也在从不同角度探索着慕课的优势和功用。VR影像作为一种全 新的影像形态,具有诸多传统影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特点,已引起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教育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VR式的慕课能为影视专业的学生提供“沉浸式”的教学环境、“交互式”的互动过程和“猎奇式”的学习体验,这对于学生更好 地将影视理论用于创作实践大有裨益。 【关键词】VR式慕课;共生关系;优势特点 1.慕课、VR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共生关系 慕课,即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它“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的在 线课程,是一种教育教学模式的成功创新,是在线教育的一种形式,它的发展带 动了整个在线教育市场的火爆”。此概念于2008年由美国国家教育科技研究所 的BryanAlexander和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DaveCormier首次提出。在互 联网+教育的背景驱动下,“慕课”发挥出自身得天独厚的网络优势,被广泛地应 用于各级别的教育当中,并成为高校教育的宠儿。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Seba

stianThrun和PeterNorving在互联网上通过了《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作为慕课的第一次惊艳亮相,本次网络课程吸引了来自190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学习,且有2.3万人共同完成了该门课程。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纷纷加入edX和Coursera等不同的慕课阵营机构,自此,中文慕课平台正式出现,并很快便受到国内师生的认可与拥护。然而,时至今日,各高校在重慕课的同时似乎忽视了V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这一全新的视听形态,并未将慕课的作用和功效发挥至极致。 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该概念诞生于1 965年由IvanSutherland在IFIP会议上作的报告《终极的显示》,其正式的提出者为美国VPI创始人JaronLanier。VR技术是指“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交互,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所谓的VR影像,也就是以VR技术手段制作出来的视听影像元素。 仅从概念层面即可看出,不论是慕课,还是VR影像,其制作环节都离不开影视技术的参与。客观地说,高素养、高水平的影视人才是慕课和VR影像的制作者与把关人,只有掌握了过硬的影视理论与影视技术,才能创作出更具交教益性、更具审美性、更具观赏性的慕课和VR影像。 我国高校的影视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戏剧与影视学、数字媒体艺术等)即旨在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视人才,其专业教育涉及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灯光照明、录音合成等诸多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毫无疑问,慕课、VR影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增设毕业设计作品实施规范及指导说明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增设毕业设计(作品)实施规范及指导说明 教务处: 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特点,我院拟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5届的实践教学中增设毕业设计环节,成为暂与毕业论文并行的毕业考核方式。现将增设毕业设计的原因、实施细则、指导说明等情况论证如下,请审阅。 一、增设原因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新闻传播学院于2011年起增设的新专业,目前暂无毕业学生。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艺术类专业,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毕业考核方式上,该专业学科都极为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选择能够全面展示学生4年专业学习成果,并能有效考核学生专业学习水平的毕业考核方式,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对社会就业的适应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主流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都施行了以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的毕业考核方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除过接受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教育外,所学课程大都以实践课为主;较之其他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尤其是在近几年学院实践教学理念逐步系统化、硬件设施配备逐步齐全化、实验室管理逐步科学化的前提下,学生的创作热情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教师指导和团队协作下,我院学生制作完成了大量影视作品,并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诸多优异成绩。制作主题鲜明、技术含量高的影视作品,已经成为考核本专业学

生专业学习水平较为合适的方式之一。 学术论文撰写侧重于学术研究和学术性表达,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要求形成错位。本专业学生在4年的专业学习中,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熟练掌握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各项技能。但在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其学习修养和理论积累较之其他专业则略显薄弱,这就会使部分学生撰写的学术论文存在缺乏学术价值、无法体现本专业优势和能力的问题,很难实现通过毕业作品表现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学院举办的本科生论文大赛中较为明显地反映出了这一问题,该专业学生所撰写的参赛论文很难在比赛中获奖。 鉴于以上原因,我院拟对2011级广播电视编导学毕业生采用设计与毕业论文并行的方式进行毕业考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的其中一项作为毕业考核。 二、毕业设计的考核目的 1. 着重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操技能,能够对学生4年学习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测。 2. 让学生了解电视节目在前期构思创作、中期摄录和后期混录三个阶段各自的主要工作及操作细则,熟练运用各类设备及软件完成对电视节目的制作。 3. 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训练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个人专业能力的同时,使其更好地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 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检验广播电视编导学专业的教学质量,

电视节目分析

电视节目分析 电视节目分析是艺术高考应试编导专业的基本考试科目之一,其考察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以笔试写作的形式出现,即当场观看一段或一期时间为15到30分钟的电视节目,如《艺术人生》、《新闻调查》或一段电视散文、纪录片等,然后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评论文章,或者直接回答试卷上已经根据此节目的内容或形式提出的问题。第二种是以面试综合考察的形式出现同样是观看一段或一期电视节目,然后现场回答考官问题。 电视节目是指电视台各个频道为了使观众收视方便,把节目按照内容分成版块,并且每个版块都有一个名字,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播出的形式。 电视节目之所以吸引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性。电视节目是电视编排、播出的一种方式,将反映同一内容或统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档,使其具有固定的节目名称、片头和时间长度,并安排在固定的时段内播放。电视节目化是电视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电视成熟的标志。 电视节目特征: 1、固定化 固定化是电视节目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直观的特征。它要求有固定的节目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固定的片头、固定的节目长度、固定或相对固定的节目主持人等,便于观众定期、定时收看。 2、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节目的具体内容与表现形式上。 3、观众高度参与 与其他电视节目形态相比,专栏节目最具观众色彩,因为它是一种极为开放的节目形态,许多节目是在观众的直接参与之下完成的。 电视节目分析的内容: 1、内容 主要分析节目的内容定位是否贴近节目的受众,是否具有自身的特点,例如《东方时空》的节目定位是鲜明的,各小节目风格各异,各有侧重,构成一个立体的较全面的“时空报道”。节目的内容定位表现为节目的主旨、性质、内容、功能、受众范围、文化品位、民族和地方特色等。分析时可就其中一个侧面着重分析。 2、结构 主要分析节目怎么开始、怎样发展、怎样结束的逻辑过程、节目的起承转合是否严密,线索是否清晰等。 3、主持人 主持人是构成节目的重要因素,它跟节目的定位相得益彰,某些电视节目以一名支持人为标志而设定节目,根据主持人的学识、风格选题或设计节目,甚至以主持人的名字来给节目命名。这就可以分析主持人是如何体现节目定位,主持人特色等。 4、制作 主要看节目制作是否大气、精致。具体而言可分析下列几个方面的制作艺术。 (1)摄像分析摄像师是否善于利用摄像头取景,并掌握镜头的运动规律,是否取得合乎要求的节目素材; (2)照明分析照明师是否掌握电视与舞台上不同的照明要求,并按照导演的意图不光,是否能够使摄像机准确拍摄到更多情调场景;

电视剧赏析论文

电视剧赏析论文 在这将近一学年的中外电视剧赏析选修课中,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看了很多不一样的电视剧,不同国家的电视剧,不同性质类型的电视剧,有创世纪,绿箭侠,悬崖,将爱情进行到底,神话,轩辕剑等等。在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北京青年和白色巨塔。 北京青年,描述了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四个堂兄弟,何东、何西、何南、何北,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志向迥异。这四个北京青年,为了各自的理想努力着,他们只有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这部电视剧正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那青春的火苗,告诉人们当下正是最好的时光。重走青春,不是不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只要你愿意承认只要你想你永远风华正茂你依然能指点江山。我们的青春一直都在。现实社会很多人都活在固定的模式中走已经走好的路,就像是一个被操纵机器人。做社会喜欢的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时候能够做真实的自己呢?于是很多人开始怨天尤人开始愤世嫉俗,我想说的是,在追求理想寻找自我的路上,或许有人阻拦你。可是,如果你因为别人的阻挠就轻易放弃,那么你才是自己理想的绊脚石。人就是要经历过一些事才能够看清楚才能够做得更好。然而能够放下眼前你所拥有的这些令人羡慕的外在愿意迎接众人非议的眼光及被当成傻瓜神经病的误解需要极大的勇气。谁能够拥有如此大的勇气重新走一次青春呢?四兄弟在重新走青春的路上留下了很多回忆,有酸甜苦辣,有快乐亦有不快,

有失亦有得。在我的心中,他们是最大的胜利者,看到他们这样一路走来逐渐成长我很开心。对于结局,我想说真的挺好。尽管现实并不是每个故事都会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我认为这是众望所归。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真好,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他们都给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想说,青春,一直在路上,加油。 白色巨塔,刻画了医院里形形色色、拥有不同性格的人,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命运,不同的选择,勾画了一幅人间爱恨情愁的交织景象。人性的美,人性的丑,人性的贪婪,人性的奸诈,在这里融合,升华成一缕烟,飘散在难以平复的内心。他们有各自的真心选择,但是,梦想与现实的博弈之后,常常让人做出不甘的选择,痛苦,彷徨,每个人都在经历。在权力的面前,人变的脆弱;在金钱的面前,人变的贪婪;在地位的面前,爱显的多余;而在生命的面前,你其实只是浩瀚长河中的一粒沙。 还有好多好多的电视剧,我们总能在其中找出属于它的真理,找出属于它所想表达的内容来,带给观众数之不尽的启示。 而对与我个人,在繁重的专业任务下,有时就喜欢一些综艺类的节目,像快乐大本营,百变大咖秀,天天向上。貌似都是湖南卫视的节目,就比较能放松心情,人活着不仅仅要奋斗,还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活得快乐。当然一些国家大事类的新闻节目这也必须得了解的,生活上那些像1818黄金眼,看看看,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参考题目

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升本) 毕业论参考文题目 1译制片中的语言艺术 2走向宽容和谐与共存——女性电影形象之我见 3姜文和他导演的电影 4互动电视——新时代的信息媒体 5试论中国当代战争片的现状和出路 6电视观众消费心理与节目品牌策划 7从《我的野蛮女友》中解构韩国偶像电影的魅力所在 8中国武侠片“热”及未来走向 9电影《英雄》营销个案分析 10试论电视节目的品牌理念 11数字电视代的交互的电视节目 12论体育专题报道兴奋点的寻找与表现 13解析中国新电影中的画面风格趋势 14少儿广播节目之我见 15电影言论节目的多元化发展 16阿莫多瓦电影中的女性世界 17暴力让你愉悦——昆汀和他的影片《低俗小说》 18纪录三步曲——电视纪录片的生活、创作和接受关系浅析19中美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20中国电视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之我见

21影视魅力的载体——论画面艺术在影视作品中运用 22电视纪录片的表达艺术与审美创造——电视纪录片若干问题浅探 23浅述中国当代的“地下电影” 24角色规范与角色冲突——播音员、主持人角色形态发展透视 25浅谈文艺节目主持人的特质 26浅谈电影声音的制作 27浅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 28DOGMA95——游戏于“破”“立”之间 29贾樟柯唱的什么歌——潮流音响符号在《站台》中的设计的分析30社教节目的构成与定位 31对我国电影批评现状的几点思考 32浅析电影同期录音及其发展趋势 33浅谈晚会中镜头的特殊运用效果 34我对电影中声音的解读 35电影音响技术的发展——环绕声技术在影片中的应用 36谈电影《红》《白》《蓝》的色彩运用技巧 37非线性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情况与前景 38起点与卖点——浅谈上视《看见》栏目短纪录片的创作 39纪录片摄影的双重观念表达 40对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思考 41浅谈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戏剧小品

编导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届 题目 课题类型课题来源学生姓名号专业年级班指导教师职称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纪录短片《“满”意——走进赫图阿拉》--摄像工作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篇三: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开题报告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的关系 一、选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深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大众文化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甚至不可抗拒的文化力量,逐步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体。探究分析大众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与电视传媒这一传播媒介的关系,是当下新时代发展情况下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电视作为一种最为普及的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时无刻的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功能越来越多样化,教育学习、娱乐、传播信息等等,怎样利用好电视传媒?为我们提供更多有效的健康的精神食粮,是每一位电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电视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研究这个课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本选题研究的现状 我国对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当前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下几方面: (一)大众文化的科学化发展方向 21世纪是知识科技的经济世纪,科学技术成为决定生产力、社会文化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精神领域的文化形态要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的科学科技知识、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整合当代科学精神,从而呈现出一种科学化发展方向。否则,就有可能是产生发展停滞,甚至有可能误入歧途。 (二)大众文化的民族化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不能盲目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断,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反映民族文化思想内容、体现民族文化风格、优化民族文化人格和展示民族文化精华,这是确立中国国际文化地位的基本条件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最先进民族之林的基本要求,也应当是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三)大众文化的人文化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 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文化形态。纵观其发生发展的所有过程可以发现,大众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蕴涵着一种人文的目标并昭示着人文价值理性。随着人类的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类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大众文化作为人民自己的文化在21世纪将更加鲜明地凸现其人文本质和人文精神。体现和反映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做到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必须贴近大众文化生活、尊重大众文化权利、满足大众文化需要、反映大众文化理想和提升大众文化人格。 (四)大众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电视栏目赏析论文

《鲁豫有约》简析 《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凤凰卫视专为鲁豫量身打造的谈话类节目,于2002年推出。经2005年改版后为日版后,重新在凤凰卫视推出,继续掀起中国脱口秀波澜。2008年正式进驻中国大陆-湖南卫视,在这个更大的平台上说故事。《鲁豫有约》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这是主持人鲁豫对人的关注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 一、主持人 既然《鲁豫有约》是为鲁豫而量身打造的,那么它的成功自然是和鲁豫息息相关的。《鲁豫有约》的成功大家都有目共睹,上过《鲁豫有约》节目的,既有明星大腕、科学家、政府官员,也有一些拥有特殊经历的普通人,甚至有很多明星是指名要上鲁豫的节目。现在在百度上一搜“陈鲁豫“这个名字,每篇文章几乎都冠予了她“中国的‘奥普拉’”称号,她满载荣誉的奖项更是不用我多列举。她的出名不是源于《鲁豫有约》,而是更早期的《凤凰早班车》,开创了“说新闻“的先河。保持着她一贯亲和靓丽的形象,开始主持不同于内地说教化的谈话节目,她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成为了《鲁》受捧的原因之一。鲁豫觉得采访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最大的益处是获得心态上的平和。她最深的感触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什么事可以吓倒谁或难倒谁。而女人也正是因为这些坚强而显得更美丽。鲁豫相信,没有一个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她说:「我对人、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我对讲道理半点兴趣都没有。」(1)在她采访的众多嘉宾中,她认为没有一个是有尴尬的场景出现的,大家都是聊家常一样地谈话。像采访金星的那一期,整期下来都像在看两个小女生在那里聊天,丝毫没有采访类的一问一答古板模式。甚至,在采访杨钰莹的那一期,聊天的气氛一直很好,在鲁豫犹豫要不要问观众最关心的与赖文峰的感情问题时,杨钰莹居然还主动聊起这个话题,完全没有一点冷场和尴尬。话题的多样化和大胆性成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的最重要因素,它让观众们了解了更多不为人知的信息,特别是采访一些政界人物时,话题大胆揭露,敏感度极高(这也是内地禁播某几期《鲁》的原因)。话题既然有敏感度,怎么样撩起话题又不失自然就是鲁豫的高明所在了。鲁豫的杀手锏主要有两招——捧与激。有着多年磨练的鲁豫有足够的经验来掌控谈话,她用捧与激两记杀招营造出一个让对方想说话的环境,从而挖掘出了嘉宾不少的“秘密”。比如李连杰在谈到与妻子利智的感情时,其实只是说了一句很普通的情话,鲁豫马上说:“太感人了,我都要哭了,做节目不带这样的啊。”简单的一句串场就让“功夫皇帝”一下子打开了话匣;而长访谈袁隆平时,当袁老说起由他带队的老年排球队总会取胜时,鲁豫故意表示不相信,撩拨起袁老的倾诉欲望,说出了不少精彩的过往。基于主持人的高专业素质,做出来的节目质量也会有很大的保证。尽管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鲁豫的负面话题,但是,我相信,她的风格就是她最大的魅力,她的魅力直接关联着《鲁》的成功。 一个节目的成功不是凭空而来,它的魅力不仅源于鲁豫,还源于它幕后的制作团队的精心策划。据了解,制作一期《鲁》分报选题、讨论选题、定题、前期沟通、正式录制、后期剪辑六个流程,鲁豫要参与每个环节。对于选题,鲁豫有一票否决权,如果不合她的“口味”,绝对通不过。鲁豫的解释是,“如果我对这个人没有兴趣的话,我没有办法做”。定题后,幕后团队开始忙碌起来,甚至与嘉宾的前期沟通都由团队完成,哪些话题不能聊也要事先沟通好。自05年改为日版后,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几乎都落到了幕后工作人员的身上。策划团队的重要性我们也能在其它节目中看到。像崔永元的《实话实说》。崔永元在每一期的节目中都会有一些妙语,而每个故事都能揪动人心。其实,

电视编导论文赏析

文章来源: 电视编导论文:论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4日 摘要:随着我国的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已经成为重要而又独特的工作和职业。一个电视节目要想在行业中制胜,那么创新是其唯一的法宝,而电视节目的创新最主要的是调动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新形势下,电视编导需要具备怎样的创新思维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呢?这种创新思维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电视编导如何去激发这种创新思维呢?这些将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电视编导;机制;创新 我国的电视创作已经经过了六十年的创作实践,有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作为一种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思维,这种创作思维是电视艺术最为宝贵的财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想有一定的观众,我们必须强化这种创作思维,因此电视编导的责任越来越大。电视编导的创作要想赢得一定的市场,就必须不断的创新,发挥创新思维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 一、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特征 新颖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是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或是精神产品。电视编导的创新是要创作出在创作主题上有所开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等的电视作品。 其中,新颖性是电视编导创新的标志,观点的新、理念的新、表现手法的新能够使作品脱颖而出,这种“新”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艺术的生命力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电视艺术所反映的是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要求,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的精神,满足时代的要求,电视编导掌握电视节

文章来源: 目的时代性,能够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推动电视节目的发展。电视节目的封闭就意味着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而开放则能推陈出新、开拓发展,在电视节目的创新中我们不但要吸收国内外电视节目作品的精华,还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知识,使电视节目作品能够展现新的境界。 二、影响电视编导创新的因素 工业化生产和群体创作对创新思维有着很大的影响,电视节目和其他的商品一样,在投入产出中追求高效率,即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数量最合格的产品。工业化生产在电视节目中的直接表现时功利性的,创作的目的是争夺收视率和吸引观众。活跃的思维活动变成市场的努力,编导的创新受到局限。电视创作一般是群体创作,群体创作既对成员产生促进作用又能产生促退作用。电视节目缺乏创新还有体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三、科学的机制是激发电视编导创新的保障 科学的创新机制对电视编导的创新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电视编导的创新条件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这些创新的条件就需要有科学的创新机制。 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动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或是创新意识不强,创造便欲低,也就不能充分的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创新能力是创新实践得以实现的能力要素,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将创新意识转化为有价值的东西。创新知识是创新活动的工具系统,知识就是能力这是不变的真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相互转化代表着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程度,如果一个人所接受的都是陈旧的观念、单一的知识和僵化的思维,那么久会难以建构新的思想,无法实现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基础,离开了一定的创新思维,那么所有的创新意识也就成了不切实际的空谈,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施展。

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

《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B013015 课程名称(中文):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 课程名称(英文):Television documentary 学分:3 总学时:54 实验学时:18 适应专业:广播电视学 先修课程:电视编辑视听语言电视摄像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讲授广播电视中各种节目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力求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兼顾,努力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栏目及影视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形成较先进的广播电视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理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具备独立策划和制作一般性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能力。本门课程的相关衔接课程有《电视艺术概论》、《传播学》、《电视节目制作原理》、《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电视专题片创作》等。本门课程将采用课堂讲授、作品评析和实践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54个学时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不同类型的节目特点,熟悉选题、策划、文案撰写等流程,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具备独立策划和制作一般性广播电视节目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电视编导概论 教学目的:了解编导的含义,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及在具体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任务 教学基本要求:

第二章电视编导与文案 教学目的: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前期创作涉及到的多项工作,从构思、立意、选材、到文案的撰写,以及诉诸于文字形成未来电视节目的内容框架、拍摄方法和结构技巧等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 第三章电视新闻节目编导 教学目的:了解电视新闻的符号要素和视听构成方式,掌握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掌握电视新闻采制的方法。了解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使学生重点掌握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编导。 教学基本要求:

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编导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广电编导方向 1.结合具体栏目浅析电视媒体的营销策略 2.媒体泛娱乐化之观众审美需求 3.电视剧创作与市场策划 4.电视节目策划的创作灵魂 5.韩流风靡论 6.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与栏目的个性化 7.广告传媒与市场营销 8.假日电视的竞争策略 9.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和理念 10.论广播电视新闻的新闻敏感 11.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三贴近”的结合 12.生活类节目的娱乐化与娱乐类节目的生活化 13.论现代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4.论抓住蒙太奇心理基础发挥蒙太奇效果 15.差异性竞争——电视娱乐节目的突破口 16.市场经济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 17.以《》为例,论电视散文中的赋比兴 18.如何把握电视真人秀的道德底线 19.记录创作的虚与实 20.谈话节目中如何体现“热点”和“卖点”

21.看“超女”到“快男”的得与失 22.试论纪录片创作结构形式 23.试论纪录片中音乐的运用 24.试论纪录片中同期声的运用 25.试论纪录片中情境的运用 26.试论纪录片中视听手段的综合运用 27.试论纪录片中长镜头的运用 28.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与非真实 29.纪录片栏目化的思考与未来发展 30.试论纪录片创作中细节的运用 31.电视节目编排中的文化因素 32.电视节目编排中的受众研究 33.浅谈国内的真人秀节目 34.论电视(广播)频道的设置与构建 35.浅谈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36.浅析《》(作品名)中的声音艺术 37.以《》为例,浅析国内医疗保健栏目现状和出路 38.从《》看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 39.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突出自办节目特色 40.地方卫视(或地方电视台)的品牌战略 41.地方台如何搞好深度报道 42.略论电视的社会责任

10级编导毕业论文工作安排

长春师范大学201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 毕业设计是考核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形式与手段,是对学生四年学习中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的总结与检验,每位同学必须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方能取得毕业资格,依据《长春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工作规范》和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相关要求,现就有关201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一)毕业设计 1.通过毕业设计工作,着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严格遵守科学研究规律,遵守科研道德,不得弄虚作假。 2. 毕业设计要求独立制作完成一部15分钟的专题片、纪录片、剧情片(交DVD或VCD光碟)要求有完整、详细的编导阐述、脚本等文字材料。 3.要求作品必须独立完成,为保证作品的原创性,要求提交素材,如需摘录他人作品,摘录时长在5分钟以内,并用字幕标示。 4.编导阐述,要求不少于3000字,详尽阐述创作背景、拍摄目的、拍摄内容、拍摄形式、拍摄要求、后期制作以及创作经验等内容。 (二)毕业论文 1.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课程、自身钻研方向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的思考等有效信息,进行选题,独立完成一篇毕业论文,但不得选择本专业范围以外的论题。(论文选题应与毕业设计紧密联系) 2.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必须符合《长春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相关规定,文科类论文在10000—15000字。 3.学生应按照拍摄、制作的进度安排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拍摄期间学生必须主动与专业教师联系,虚心听取意见,及时进行修改。 4.答辩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毕业作品没有及时完成;没有提交相关的文本材料;材料填写不完整;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为不及格等。 二、时间安排: 1. 2014年3月初,提交毕业论文(设计)一稿,同时提交拍摄素材及编导阐述,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 2.2014年4月末进行中期检查,要求提交成片及完整的文字材料。 3. 2014年5月中答辩。 4.2010级广播电视编导本科毕业生必须按上述时间安排如期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5.选题申报表于2013年7月15日前交指导教师。 传媒科学学院 2013.6.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