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最近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观点,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视。

他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学校组织了一次长跑比赛。

我这人吧,平时就不太爱运动,一听说要长跑,心里那叫一个抵触。

可没办法,全班都得参加。

比赛那天,阳光特别好,照得我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站在起跑线上,我心里直打鼓,看着旁边那些身强体壮的同学,我觉得自己肯定没戏。

哨声一响,大家都像脱缰的野马冲了出去。

一开始,我还能勉强跟上大部队,可没跑多远,我就感觉气喘吁吁,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再看看前面的同学,一个个跑得那叫一个轻松。

我心里想着,算了,反正也跑不过他们,干脆走两步得了。

正当我准备放慢脚步的时候,我看到了跑道边老师那鼓励的眼神。

那眼神仿佛在说:“加油,你能行!”不知怎的,我一下子又有了动力,咬着牙继续跑。

每跑一步,我都觉得自己的肺要炸了,喉咙里干得要命。

可我就是不想放弃,心里一直给自己打气:“再坚持一下,就快到终点了。

”终于,我冲过了终点线。

那一刻,我整个人都瘫倒在了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虽然我没有拿到好名次,但我跑完了全程。

从那以后,我好像对运动没那么反感了。

我开始明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

就像洛克说的,如果身体不健康,做什么都没精力,更别提好好学习了。

洛克还强调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他说:“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表弟学钢琴的事儿。

表弟从小就对音乐感兴趣,嚷嚷着要学钢琴。

一开始,他那股热情可高了,每天都主动练琴。

可过了没多久,新鲜劲儿一过,他就开始偷懒了。

姑姑为了让他养成每天练琴的习惯,可没少费心思。

一开始是陪着他练,给他制定计划,每天练多长时间。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的教育名著,这本书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思考。

一、关于体育洛克十分重视体育,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他指出“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如此强调体育的重要性,是具有前瞻性的。

他主张儿童应该从幼年开始,就进行简单、朴素的身体锻炼,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少吃药。

洛克反对娇生惯养,认为儿童不能穿得过暖,应该从小养成适应寒冷、炎热等不同环境的能力。

这让我想到如今的一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孩子稍有一点不舒服就紧张万分,反而让孩子的身体变得脆弱,缺乏抵抗力。

同时,洛克还强调了饮食的清淡和规律。

他认为儿童的饮食应该简单、清淡,避免过度的美味和油腻,以防养成贪食的习惯。

这点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启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面临着更多的美食诱惑,如何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关于德育在德育方面,洛克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他说“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归结为自制、勇敢、诚实、智慧和仁爱等。

他主张通过实践来培养儿童的德行。

比如,让儿童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学会遵守规则和纪律。

同时,他强调榜样的力量,认为父母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靠言语去教导,更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洛克还提到了奖惩的作用,但他强调奖惩要得当。

过度的奖励会让孩子变得贪婪,过度的惩罚会让孩子变得沮丧和叛逆。

这让我反思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奖惩的尺度,让其真正起到激励和纠正的作用。

另外,他认为应该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教育漫话》读书笔记(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1《教育漫话》这本书,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同伴的榜样作用。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会在无形当中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尤其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学习能力较强,可塑性也较强,教师的榜样作用也就更大了。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从现在起就不断的自我提高,自我充实,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智慧,有修养的人。

凡事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同伴交往中,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品行端正积极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洛克反对溺爱放纵孩子,他认为这是最大的教育失误。

当今社会,溺爱放纵孩子这一现象越来越多的存在着。

被溺爱的孩子总是哭闹着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或做某件事,小时侯是糖、玩具,长大后就要的更多了,这时候家长才对孩子的任性感到烦恼。

还有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一再的放纵孩子,等小错变为大错才想要纠正,但为时已晚。

过分的溺爱孩子,会使得孩子任性妄为,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孩子对于父母的教育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理直气壮的和父母争吵。

过分的溺爱孩子,会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进入社会后,人际关系往往比较差。

读了《教育漫话》,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我将继续勤奋学习,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2读了《教育漫话》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

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

教育漫话的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的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的读书笔记《教育漫话》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本人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前来查阅,仅供参考哦。

教育漫话的读书笔记【1】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教育专著——《教育漫话》,获益颇多。

《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

我读后不禁深深佩服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

书中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反思。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

书中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德行、理智、机敏、优雅、礼貌等。

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个性,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终身受益的事。

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支持洛克的上述观点。

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中的教育来说,有些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的态度、切合和针对孩子的有效的方法的形成等。

根据读后所想,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教育应该养成哪些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一、健康“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

”这是《教育漫话》卷首第一句话。

约翰洛克在书中主张,孩子应从幼年起就进行锻炼,反对娇生惯养;提出童年不宜穿太多的衣服,要多过户外生活,多做户外活动,多接近自然,多游泳,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饮食要清淡,多吃面食,少吃肉腻食品,不饮烈性饮料;多运动、多睡眠、多呼吸清新空气等许多有益的、具体的见解。

约翰洛克把健康区分为身(身体)、心(精神)两个方面。

这两方面都是“能工作、有幸福”的基础条件。

“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

”因此约翰洛克要求家庭教育要充分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着力养成孩子健康的品性。

约翰洛克的“健康”品性,既包括对健康的自觉意识,也包括科学地生活的常识。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汇总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汇总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汇总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John1ocke,1632年8月29B~1704年10月28日)的教育代表作。

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

1693年出版。

全书共分3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体育。

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要防止在衣着、饮食、动静、药物使用等各方面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要锻炼出他们能够忍耐劳苦的强健体魄。

第二部分论述德育。

洛克认为,在绅士的各种品行中彳惠行应占第一位。

真正的绅士要善于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碍其他绅士获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

洛克所说的"理智”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理智,克制欲望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个人名利。

他反对溺爱,认为被溺爱的孩子必然任性、贪心。

在道德教育方面,他重视说理,但认为主要方法还是通过实践,养成习惯。

他重视环境与榜样的作用,主张奖励与惩罚要运用得当。

洛克认为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他要求绅士的言语、动作都要符合其等级与地位,对人谦恭有礼,举止得体。

他认为这是"处世的真诀",可以使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好感,从而获得一切。

为了养成良好的德行与礼仪,他主张要多交朋友,多与上流社会的人相处,防止从"下贱的仆人"那里受到"邪恶”的影响。

第三部分论述智育。

洛克认为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不应局限于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

他主张在读、写、算之外,还要学习天文、地理、历史、法律、几何、簿记、法语等等,也要学点工业、农业、园艺的知识和技艺,以利于管理企业,并从这些有益的体力活动中得到消遣,从而使生活更加丰富。

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智力,多作实地观察,诱发学习兴趣。

虽然洛克写作此书原本只是作为一位贵族朋友的"一些思考",但是,由于他的教育原则同样激起了妇女和下层社会追求与贵族同样的德行的渴望,洛克的建议最终产生了远比他最初的写作意图要深远得多的影响。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最近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感触还真不少。

这本书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读起来挺轻松,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聊天,他把教育孩子的那些事儿,一桩桩、一件件,说得明明白白。

书中有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洛克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他把孩子身体的健康看得特别重要。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特别贪玩。

有一阵子,学校组织了一个足球队,我兴冲冲地就报名参加了。

每天放学后,我们一群孩子就在操场上撒欢儿地跑啊、踢啊,别提多开心了。

可我妈不乐意了,她觉得踢足球耽误学习时间,而且每天回来都是一身臭汗,脏兮兮的。

有一天,踢完球回到家,我妈就黑着脸对我说:“以后不许踢足球了,好好在家写作业!”我一听就急了,“妈,我喜欢踢足球,踢足球能锻炼身体!”可我妈根本不听,“身体好有什么用,学习不好以后能有什么出息!”我委屈得不行,饭也没吃,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生闷气。

接下来的几天,我都没去踢球,心里却一直惦记着。

在学校里看着别的同学在操场上欢快地奔跑,我心里那个羡慕啊。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放学后偷偷地跑去踢球。

结果被我妈发现了,她赶到操场,当着同学的面就把我拽回了家,一路上还不停地数落我。

回到家,我大哭了一场。

我爸回来了,看到我这样,就问怎么回事。

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我爸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我妈说:“孩子喜欢踢足球是好事,锻炼身体才能有精力好好学习啊。

”我妈还是有些不情愿,但在我爸的劝说下,终于同意我继续踢球了。

从那以后,我每天踢完球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完成作业,而且因为运动过后精力特别充沛,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成绩不但没下降,还进步了。

我妈这才相信,原来锻炼身体和学习并不冲突。

洛克还强调了习惯的养成。

他说:“习惯一旦养成,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表弟。

表弟小时候特别挑食,这不吃那不吃的。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最近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书。

为啥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书里有好多观点和论述,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洛克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不能强行灌输知识。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特别喜欢在外面疯跑玩耍。

有一次,我妈看我天天这么野,就决定给我报个奥数班,说是能开发智力。

可我那时候哪懂什么奥数啊,满心满眼都是外面的泥巴和小伙伴。

去上课的第一天,我就像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点儿都坐不住。

老师在上面讲那些复杂的数学题,我脑子里却在想:“哎呀,要是现在能在外面捉迷藏该多好啊!”结果可想而知,我啥也没听懂,作业也做得一塌糊涂。

我妈一看这情况,急了,每天晚上都逼着我做练习题。

我一边抹眼泪,一边做题,心里那叫一个委屈。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嘛!洛克说得对,要是当时能按照我的兴趣来,说不定我还能学得更好。

还有啊,洛克说健康的身体对于教育至关重要。

这可太对了!我有个同学,学习特别努力,每天都熬夜看书做题。

结果呢,身体越来越差,三天两头生病请假。

考试的时候,因为身体不舒服,发挥也不好。

我就觉得,教育不能只盯着成绩,得先让孩子有个好身体。

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稳,房子怎么能结实呢?得让孩子们多去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这样才有精力去学习知识。

再说品德教育,洛克认为这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这点我深有体会。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学,成绩特别好,但是为人自私,从不帮助别人。

大家都不太喜欢和他玩。

相比之下,另一个同学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朋友。

这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品德是多么重要。

就算你有再多的知识,如果品德不好,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不是有时候太功利了?总是追求高分、名校,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

就拿我表妹来说吧,才上小学三年级,每天的作业多得要命。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最近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感触颇深呐。

书中有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洛克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 这句话真的是说到了点子上。

想想咱们身边,有多少孩子天天埋头学习,身体都搞垮了。

就说我邻居家的小孩吧,才上小学五年级,每天作业写到晚上十一二点,周末还被各种补习班填满。

结果呢,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身体也弱不禁风的,三天两头生病。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经历。

那时候,我爸妈可没这么逼着我学习,反倒是特别注重让我多出去玩,锻炼身体。

每天放学,我都会和小伙伴们在小区里疯跑,捉迷藏、跳皮筋、打弹珠,玩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周末的时候,爸爸还会带着我去爬山、钓鱼。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去爬山。

那山可高了,刚开始我还兴致勃勃的,冲在最前面。

可是爬了没多久,我就累得气喘吁吁,腿像灌了铅一样,一步都不想走了。

爸爸看到我这样,没有责备我,而是笑着说:“闺女,加油啊!山顶的风景可美啦,你不想去看看?”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终于到了山顶,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远处那波光粼粼的湖水,一切都那么美好。

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整个人都焕然一新。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洛克还强调了习惯的养成。

他说:“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表弟学钢琴的事儿。

表弟一开始对钢琴可感兴趣了,吵着闹着要学。

刚开始那阵子,他每天都能自觉地练琴,进步也挺快。

可时间一长,新鲜劲过了,他就开始偷懒了。

姑姑为了让他养成每天练琴的习惯,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每天规定好练琴的时间,到点了就陪着他坐在钢琴前。

一开始表弟还不情愿,弹一会儿就想跑。

姑姑也不发火,就耐心地在旁边陪着,鼓励他再多弹一会儿。

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之后,表弟慢慢养成了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即如何才能培养出有理性、有德性、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

首先,在身体保健方面,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

在他看来,“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

这正应了现实生活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话。

确实我们要学习,要工作,要有成功,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

书中,洛克还详细论述了养护和锻炼儿童健康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可贵的建议。

如他提到的早起顶有益于健康;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孩子的卧床,应该是坚硬的,宁可用絮绒,不可用羽绒。

将身体习惯为随遇而安,是人的一种大幸,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总之,他的体育理论可以集中为一句话:“要忍耐劳苦,不要娇生惯养。

”这些思想即具体意见对我们现今的早期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次,在道德教育上,洛克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

”因为洛克的绅士教育除了体育外,可归纳为“德行、智慧、教养、学问”,而前三项都与德育有关,我也认为,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

因此,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

你要想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

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

洛克对儿童的德育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如榜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奖惩教育、宽严结合等。

此外,我们也要警惕一种相反的倾向: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沮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奋,那样更糟糕。

而放荡的青年,常生龙活虎一般,精神饱满;一但上了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

所以,关键是如何把握好教育的适度适宜性原则,对于儿童,我们需要敏锐的观察,坦诚的沟通。

同时,洛克还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

” 我认为,这个道理对我们任何人也都同样适用。

关于智育,较之德育,在洛克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较次要的地位。

洛克主要强调了两点:其一,强调了功利的原则,即所学的东西一定要对未来的生活有用。

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实用主义,应与时俱进,学以致用。

其二,他强调了教育方法,要点是要懂得儿童的心理,要激发儿童兴趣,使学习变为一种游戏;学习要循序渐进,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决不挫伤好奇心,并培养其动手能力。

这些道理其实是我们一直接触,放在嘴边的。

但洛克对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用大量生动的事例语言作了深入的论述,令人信服。

例如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求诱导儿童学习。

他说:“儿童是喜欢变换、喜欢自由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书本和别种我们要他们去学的事物当作一种任务去强加给他们。

这是他们的父母、导师和教员所易忘却的;他们心目中想到了什么要儿童应做的事,他们就急于要使儿童去做,就想不到设法诱导儿童去做了。

”他告诫我们,强迫只会使幼儿对于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失去长远发展的潜力,所以必须方法得当,坚持寓学于乐。

相反地,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嗜好游戏等,您尽可以像任务一样要求他一直不停地玩,直到他因为受不了这种任务强迫而厌恶这种嗜好;而对于您要他做的有益的事,则可以作为他完成某些任务的奖励。

这无疑是大胆创新的教育措施。

总之,我发现《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又写得深入浅出的好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局限外,其他思想,如对教育力量的肯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对父母的教育责任以及一些具体的教育工作意见,都是发人深省的。

但在现实中面对不同气质、倾向、过失的儿童,我们还是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尽量给予每个儿童适合他自己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