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造型的具象与抽象
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对比研究

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对比研究摘要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有卓尔不群的表现。
本文通过对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与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两者的异同以及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抽象艺术、具象艺术、对比研究一、引言艺术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创造性表达形式,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抒发途径。
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作为两种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20世纪以来逐渐崛起并在当代艺术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抽象艺术强调形式的抽象性和纯粹性,具象艺术则以真实物象为表现对象,两者各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与表现形式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当代艺术中的发展态势。
二、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定义抽象艺术是指艺术作品不再去模仿客观现实世界,而是通过对形式、色彩、线条等要素的抽象和再现,表达出作者的内在情感和想法。
抽象艺术试图超越物质世界,通过形式的简化和艺术语言的抽象性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内涵。
抽象艺术强调感知和直觉的作用,让观者通过感知作品的形式来产生情感共鸣,而非以物象的符号来传递信息。
抽象艺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以俄国艺术家马列维奇的作品《蓝骑士》为代表,后逐渐在欧美等地流行开来。
具象艺术则是指艺术家通过模拟对象的形态、色彩等特征,还原对象的真实形象,以此表达观察者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具象艺术从古至今一直是广泛存在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古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雕塑、绘画作品为代表,直至当代各种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
具象艺术强调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描绘,让观者通过作品来感知客观世界的美和真实性。
具象艺术以其审美和再现力量吸引着无数观众和收藏者,成为艺术市场上的热门品类。
因此,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在表现方式与表现对象上存在明显区别,抽象艺术更强调形式的抽象和精神性,而具象艺术更侧重于对客观事物形态和特征的模拟与再现。
具象、抽象、意象艺术

•
•
教皇英诺森十世
王时敏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 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 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 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
• 《王时敏像》绘清初著名山水画家王时敏二十五岁时 的肖像。图中王时敏身着宽大白衣,手持拂尘,盘膝 端坐在蒲团之上。面容俊秀,双目有神,神态温雅、 聪颖。《王时敏像》人物面部的刻画用“凹凸法”, 即先以淡墨勾出五官轮廓,然后按其结构烘染数层, 最后敷以淡赭色。不仅有笔墨之趣,而且富有立体感。 衣服的画法亦反复勾染而成,线条秀劲流畅,设色清 丽雅致。 • 《王时敏像》用笔稳重而有变化,充分表现出衣服的 质感。画上有当时人顾秉谦篆书题“逊之尚宝二十五 岁小像”。左小角钤王时敏之孙王原祁朱文印“掃花 闇”一方。右下侧画家自署“万历丙辰五月,曾鲸 写”。“万历丙辰”为公元1616年,画家时年49岁。 下押“曾鲸之印”、“波臣氏”二印。
• 《占领总统府》对于大多数的社会群体力量而言除了其 绘画语言上的纯形式美外,更多的是其中传统的“叙述 性”在起作用。象美术史上夸赞乔托是一个讲故事的能 手一样,陈逸飞和魏景山画的《占领总统府》,也是一 部感人、悲壮的人民革命的大故事。当下在很多人批判 创作上的主旋律的时候,这幅力作就可以推挡住所有的 理由。 • 该作品无论在表现主题上还是画面结构上都在中国美术 史上也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也是该作的重要价值所在。
韩 熙 载 夜 宴 图
•
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 其父因事被诛,韩熙载才逃至江南,投顺南唐。 初深受南唐中主李 憬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因为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 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百般猜疑、 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 所以 在这种环境之中,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 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 人而以求自保。但李煜当时对他还是不放心,就奉命画院的待诏顾闳 中和周文拒到韩熙载家里去探个虚实,命令顾闳中和周文拒把所看到 的一切画下来交给他看。 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 意,所以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腼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 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 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全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后 主看了此画后,就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
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

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的组织与表达,将艺术家的情感、思想、观点等传递给观者。
在绘画中,抽象与具象是两种常见的表现方式。
抽象绘画强调形式和色彩的自由表达,而具象绘画则更加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再现。
本文将探讨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表现,并探索它们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抽象绘画是20世纪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追求形式的自由和色彩的纯粹。
抽象绘画强调的是艺术家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它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的组合与变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例如,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蓝骑士》就是一幅典型的抽象绘画作品。
康定斯基通过大胆的色彩运用和简洁的线条,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艺术的追求。
抽象绘画的特点是形式的自由和色彩的纯粹。
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形状和线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
同时,色彩在抽象绘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抽象绘画的美在于观者对作品的解读和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去理解和欣赏作品,这也是抽象绘画的魅力所在。
与抽象绘画相对应的是具象绘画,它更加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表达。
具象绘画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细节的表现,让观者能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就是一幅典型的具象绘画作品。
达·芬奇通过精细的线条和逼真的细节,创造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肖像画,让观者能够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秘和内心的情感。
具象绘画的特点是形象的描绘和细节的表现。
艺术家通过精确的线条和细腻的细节,将客观事物再现在画布上,让观者能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
具象绘画要求艺术家具备准确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以便能够准确地表达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具象绘画的美在于观者对作品的感知和认知,通过观察和思考,观者可以从作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启示。
具象与抽象:教学案例分析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具象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在实践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转化和平衡,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将通过教学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具象与抽象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具象与抽象的定义及特征具象与抽象是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两种形态,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
通俗地讲,具象是指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和认知的事物或现象,其特征是直观、形象、生动、具体;而抽象则是指不能直接感知或感知性很弱的概念、规律、原理等,其特征是概括、提炼、理论、抽象。
具象和抽象之间是一种内在的统一关系,缺一不可。
具象是抽象的基础,抽象是具象的提升和升华。
具象让抽象具体化、可视化,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贴近生活、更易于理解和应用;而抽象则让具象得以通盘考察、普遍性概括、精确化描述,从而让具象的事物得到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理解。
二、具象与抽象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具象和抽象也都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具体而言:(一)具象在教学中的应用1.视觉化教学: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具象物体,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相关概念、原理或操作方法;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手工制作、模拟操作等具体形式,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可操作,更加深入,也更加容易掌握和应用;3.经验分享:通过讲解案例、分享故事等具象的方式,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获取到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抽象在教学中的应用1.概念解释: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形式化定义、分类、比较等抽象化形式,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的本质、内涵和特征,帮助学生跳出具体事例,进一步开阔思维,获取总体性认知;2.理论掌握:通过讲解理论框架、分析类比、演绎推理等抽象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问题背后的规律和逻辑,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哲学、经济等抽象学科中的核心概念;3.创新思维:通过启发式思维、逆向思维、系统思维等抽象的方法,帮助学生开阔思维、激发创新,发现问题内在的本质联系,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视觉艺术形象中具象形象与抽象形象在生活中的映像

视觉艺术形象中具象形象与抽象形象在生活中的映像ﻭﻭﻭﻭﻭ视觉艺术形象是基于生活并被主体创造的一种有形或可见的形态,创造艺术形象是区别于科学之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在造型艺术作品中,视觉形象主要有具象和抽象两种表现形式。
其中具象作品主要运用具象形象叙事,而抽象作品主要运用抽象形象叙事。
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都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映像,这是由艺术形象之视觉性本质决定的.ﻭ由于叙述的需要,本文需要构建两个系统,一个叫做视觉艺术形象体系,它包括艺术形象、具象形象和抽象形象三个元素,在视觉艺术中,形象(英文image,form,figure都含有形象之意)是可视的形状,模型,形式或状态,它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主体对客体感知的一种存在,其关键特征是具有可视性和个体的人文精神性。
“艺术总是在自己的真实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它表明艺术既不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现实表象的再现,也不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表现,而是真正的现实和真正的生活的表现……它们在造型中难以下定义,但真实可感”.具象形象与抽象形象是视觉艺术形象两种主要形式。
另外一个叫做视觉物象体系,它包括客观物象,具象物象,抽象物象三个元素,其中客观物象是指事物本身,具象物象和抽象物象是在视觉器条件下对客观物象的反映,其关键特征是可视性和客观物质性。
在视觉艺术域内,具象是指与现实可视对象从大致相似到极为相似的形态。
抽象是指大幅度偏离或者完全抛弃现实可视对象的外观的一种形态,是从自然形态提炼、变化出来的形象或形态。
抽象注重对事物本质、类型及内在真实的认识和表现,是对可视客观形象的感知,是从具象中抽离出来的精神载体。
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抽象还是具象是以视觉经验为基础的,如果在人们视觉经验中缺乏体验的形态或图形,往往被认为是抽象的,反之则被认为是具象的.需要注意的是,具象不是抽象的起点,具象是对对象细致解剖的结果,抽象是选取、综合表象的结果。
因此作为视觉艺术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它们是并列的关系,只不过它们反映的是不同的美学诉求:具象呈现的是视觉体验,抽象则表现概念的本质。
审美图案中的具象与抽象造型

不 同 的 审 美 评 价 : 蝇 是 寄 生 虫 的造 型 : 蜂 是 勤 劳 的造 苍 蜜 型 , 蝇 使 人 联 想 到 垃 圾 : 蜂 点 缀 在 花 蕊 中 , 人 想 到 苍 蜜 使 花 的 芳 香 们 欣 赏 自然 造 型 . 往 结 合 着 生 活 的 想 象 和 人 往 联 想 : 伟 的 山 、 阔 的 海 、 贞 的 松 树 、 岸 的 鹤 , 些 雄 壮 坚 傲 这 自然 造 型 之 所 以能 引 起 美 感 .就 在 于 它 们 被 看 作 人 的精
自 然 界 对 于 原 始 人 类 来 说 是 没 有 什 么 美 的 意 义 的
只 有 当 人 类 征 服 了 自 然 . 使 自然 开 始 成 为
“ 化 了的 自 人
然 ” 它 对 于 人 类 生 活 才 开 始 有 了 某 些 美 的 意 义 。 类 随 人
着 自 己 的 社 会 活 动 的 发 展 和 扩 大 . 逐 渐 地 把 整 个 自然 界
当 作 自 己 的 审 美 对 象 自然 造 型 的 审 美 就 内 容 来 说 , 对 是 按 照 人 的 理 想 进 行 的 自然 中 的 美 的 内 容 总 是 包 含 着 人
不 可 能 以 现 成 的 东 西 来 满 足 人 的 不 断 增 长 的 物 质 与 精 神 生 活 的需 要 . 以人 们 必 须 进 行 再 创 造 为 的 形 态 在 生 所 人
神 的 拟 态 人 们 喜 好 梅 、 、 、 , 由 于 它 们 都 被 பைடு நூலகம் 予 兰 竹 菊 是
了 人 的 性 格 。 鹰 的 高 瞻 远 瞩 , 鸥 的 自 由 飞 翔 . 虎 的 雄 海 老 威 风 凛 凛 . 鹅 的 悠 雅 高 洁 . 有 这 一 切 在 审美 意 义 上 都 天 所 有 人 的 意 味 自然 的 特 性 起 着 审 美 属 性 的 条 件 和 前 提 的
雕塑中的抽象与具象表达

雕塑中的抽象与具象表达在雕塑艺术中,抽象与具象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抽象雕塑强调形式和意象的简化,追求纯粹的艺术表达;而具象雕塑则致力于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两者在艺术创作中各有特点与价值,本文将从抽象与具象表达的定义、历史背景与发展、艺术特征与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抽象与具象表达的定义抽象表达是指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演绎和简化,表现出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
它摒弃了客观现实的直接描绘,通过形式、线条、色彩等元素的组合,追求形式的完美与精神内涵的抒发。
具象表达则是指通过对现实事物和形象的模仿、再现以及艺术家对细节和特征的刻画,表达出一种真实、有形的形象表达。
二、抽象与具象表达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抽象表达在艺术史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几何雕塑,它们以几何形态构成、符号化表达以及理性主义思维为特点。
而具象表达则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人物、动物等真实事物为雕塑的题材,追求真实性和形象的再现。
抽象与具象表达的发展在现代艺术中达到了高峰,比如抽象表现主义等流派的兴起。
三、抽象与具象表达的艺术特征与表现形式抽象表达通常呈现出形式简练、线条流畅、空间虚实交错等特点。
它主要通过雕塑造型的抽象化、精细化和符号化来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状态,使观者在审美过程中获得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享受。
而具象表达则以形象再现为主,它注重物象特征的刻画、肌理的表现以及情感与意象的传达。
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抽象表达倾向于几何形态、曲线雕塑、抽象图案等,追求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强调象征性与意境的建构。
而具象表达则主要表现为人物雕塑、动物雕塑、风景雕塑等,更注重对事物形态、特征和情感的精准再现。
四、抽象与具象表达在雕塑艺术中的价值与意义抽象与具象表达在雕塑艺术中各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抽象雕塑通过形式的简化与审美的提炼,能够引导观者去主动思考与感受作品所传递的内在情感与意义,以及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与解构。
抽象与具象-2019年文档

抽象与具象作为时代产物的20 世纪西方美术, 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变革, 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
19 世纪末即已开始流行的“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 , “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 , “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 , “为艺术而艺术” 等观念,是20世纪西方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现代艺术中存在的距离: 艺术和自然形象的距离。
20 世纪的主要现代艺术流派,其实都在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在这种探讨中, 西方兴起的主流美术思潮和流派否定描绘具体物象, 主张抽象。
一20 世纪西方美术的主流――抽象抽象绘画不是一个画派、一种风格或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 而是一种思潮,一场扩展以至改变人们视觉经验和绘画观念, 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绘画革命。
抽象艺术作为20 世纪西方美术中的主流,发轫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初,盛极于20世纪40年代,继而蓬勃开来, 征服了欧洲和整个西方世界。
抽象绘画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它是在现代突飞猛进的科技, 强烈改变着人们的认识;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 高度物质文明造成的高速度、强刺激、标准化支配压迫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加之具象绘画由于技艺过于成熟, 又没有新的时代精神引领它往前发展,出现僵化等大背景下, 绘画艺术摆脱摹写自然的具象表现这一传统形式, 是合乎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抽象绘画是对传统具象绘画的叛离和反动。
无论是初期的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纳比派, 还是后来纯粹的抽象艺术如抽象表现主义、至上主义、抽象风格派、行动绘画、极简主义等。
尽管这些抽象绘画在不同方向上都各自追求极端, 或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减约提炼或重组, 或完全舍弃自然对象, 以纯粹形式构成纯抽象,以致形成种种风格、流派, 但它们都摒弃了长期以来的具象造型语言, 完全放弃了对真实对象的描绘和再现, 排除了绘画中的情节、历史、文学性等具象内容, 均以不同的抽象方式表达对现实、具象世界的背离与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