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度钢的综述
超高强度钢--2012资料

0.3 ~ 0.5
<< < < 0.1 0.01 0.01 0.01
25
25%Ni
~
26
0.15 1.30 0.3 ~~~
0.30 1.60 0.5
2. 主要合金元素作用
❖ Ni
1)时效强化相的主要形成元素; 2)扩大γ相区,并能发生M转变;
(加入 沉淀强化元素多为α形成元素) 3)使钢保持良好的韧塑性; 4)提高钢的淬透性(空淬)。
❖ Co
1)协助Ni扩大γ区; 2)但提高Ms点, 可减少Ar; 3)可间接提高强化效果。
❖ Ti, Al, Mo, Nb 时效强化元素,能形成时效强化相,如 Ni3Al, Ni3Ti,Ni3Mo,(Fe,Ni,Co)2Mo 等。
❖ Mo 时效强化元素; 防止回火脆性,提高韧塑性。
❖ C<0.03%; Mn,Si降低到最少;
冷处理
18%Ni
20%Ni
25%Ni
马氏体时效钢的热处理的典型工艺
表 18%Ni马氏体时效钢的性能
表3-1 18%Ni马氏体时效钢的性能 (棒材 815度保温1h,空冷+480度保温3小时空冷)
4. 强化机制
过程 高温奥氏体----淬火马氏体----时效马氏体 三种强化机制
固溶强化: 100-300 MPa
❖ S<0.01%;其它杂质元素如N,P等也要严格控制。
3. 热处理
原理:利用金属间化合物在含C极低的马氏体中弥散析出来 强化的(沉淀强化或时效强化)。
(高温)奥氏体-----淬火马氏体-----时效马氏体
热处理工艺包括两个基本工序: 1)高温奥氏体化后淬火成马氏体; 合金元素溶解在M中,为随后时效工序作好组织上准备; 2)进行时效,产生强烈沉淀强化效应,显著提高强度。
超高强度钢

超高强度钢现在已发展成为应用范围很广的一类重要钢种,如已经大量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外壳、飞机起落架、防弹钢板等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领域。
随着洁净化、微合金和控轧控冷等先进冶金技术在钢铁企业的逐步推广和应用,钢材的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发达国家正在研制相当于目前常用钢材抗拉强度数倍的超高强度钢。
这种钢具有超细化、超洁净、超均质的组织和成分的特征,以及超高强度和超高韧性的特点。
超高强度钢与普通结构钢的强度的界限目前尚无统一规定,习惯上是将室温抗拉强度超过1,400MPa、屈服强度大于1,200MPa 的钢称为超高强度钢。
超高强度钢除了要求其高的抗拉强度外,还要求具有一定塑性和韧性、尽可能小的缺口敏感性、高的疲劳强度、一定的抗蚀性、良好的工艺性能、符合资源情况及价格低廉等。
超高强度钢现在已发展成为应用范围很广的一类重要钢种,如已经大量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外壳、飞机起落架、防弹钢板等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领域,而且其使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到建筑、机械制造、车辆和其它军事装备上。
因此,超高强度钢不仅是钢铁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超高强度钢的发展超高强度合金钢是为满足某些特殊要求发展起来的,按其物理冶金学特点,超高强度钢大体可以分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和马氏体时效钢。
典型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是AISI 4340 和D6AC;典型的二次硬化型中,合金超高强度钢是HY180 和AF1410,由于马氏体时效钢属高合金钢,在这里将不拟述及。
1.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大多是AISI 4130、4140、4330 或4340的改进型钢种。
AISI 4340 是最早出现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它于1950年开始研究,并于1955年开始用于飞机起落架。
通过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AISI 4130、4140、4330 或4340钢的抗拉强度均可超过1,500MPa,而且缺口冲击韧性较高。
为了抑制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回火脆性,1952年美国国际镍公司开发了300M。
金属材料学第7章超高强度钢

P≤0.035 S≤0.03 Cu3.0-5.0 Nb0.150.45
0.15 0.10
0.1
0.1 S0.01
0.5
<0.10 P<0.01
S<0.01
一. 马氏体沉淀硬化超高强度不锈钢
• 组织特点:室温下是F+M • 在Cr13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Mo,W,Ti,Nb在固溶处理
• 例如火箭发动机外壳,飞机的起落架、机身骨架,高压容 器以及常规武器等。
• 按成分和使用性能不同超高强度钢可分: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40CrNi2Mo、M300(低合金) 二次硬化型超高强度钢H11、H13(中碳中镍) 马氏体时效型超高强度钢18Ni(低碳高镍) 超高强度不锈钢05Cr17Ni4Cu4Nb
便通过各种处理使不稳定的A转变成低碳马氏体,然后再 通过时效沉淀析出金属间化合物提高强度。 • 沉淀元素:Al,Mo • σb可达1400-1850MPa。硬度HRC43-50。 •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温度低于315 ℃,否则金属间化合物 继续析出使钢材变脆
低合金 超高强度钢
在调质钢基础上发展起来,Me总质量<5%, 强度>1500MPa的中C低合金钢。 组织:回火马氏体或下贝氏体+马氏体, 应用于飞机起落架、火箭壳体等。
二. 奥氏体-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 代表钢种:07Cr17Ni7Al(美17-7PH), 07Cr15Ni7Mo2Al
• 组织特点:室温下是A+15-30%M,在18-8奥氏体基础 上发展而来。含碳量低。
• 性能特点:较好的塑性和加工性能,焊接性能。 • 热处理:含碳量低,成分设计上使Ms点略低于室温,以
后时效过程中沉淀析出一系列金属间化合物(Fe2Mo, Fe2Ti,Fe2Nb等)而强化的。 • Cr控制在10-20%,代表钢种:美17-4PH (05Cr17Ni4Cu4Nb) • 特点:耐腐蚀性和焊接性比马氏体不锈钢好,对氢脆不敏 感,冲击韧性高,但高温强度低,在300-400℃具有脆性倾 向。 • 应用:飞机高强度结构件和压力容器等。
超高强度钢

超高强度钢随着潜艇、机、箭、天器和兵器的发展,对超高强度钢的需求显著增长。
根据钢中的合金含量可以将超高强度钢分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合金超高强度钢和高合金超高强度钢。
据合结钢的物理冶金学特点可以将超高强度钢分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次硬化超高强度钢和马氏体时效钢。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大多是AISI4130、4140、4330或4340的改进型钢;HY180和AF1410是典型的二次硬化型中合金超高强度钢;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典型代表是马氏体时效钢。
AISI4340是最早出现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它于1950年开始研究,并于1955年应用于飞机起落架。
通过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AISI413041404330或4340钢的屈服强度可以超过1500MPa,然而缺口冲击韧性降低。
在钢中添加1%~2%的硅可以抑制回火时ε-碳化物生长及Fe3C形成,提高回火温度(260-315℃)来消除热应力和相变应力以提高韧性,同时又可避免马氏体回火脆性。
坩埚熔炼Hy-Tuf和300M便是利用上述原理开发的高硅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1952年美国国际镍公司开发的300M钢是在4340钢中添加硅和钒元素。
300M钢在300℃回火可获得最佳的强度和韧性配合。
通过调整碳含量和添加钒,开发了AMS6434和LadishD6AC钢。
通过对AISI4330的改进,我国开发了高性能685和686装甲钢。
在工艺性能相当的条件下,高性能685装甲钢的抗枪弹和抗炮弹性能优于目前我国大量应用的前苏联2п和43пCM装甲钢。
在AISI4340的基础上,我国还研制了高硬度695装甲钢,其抗穿甲弹防护系数达到1.3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以4340和300M钢为代表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具有高强度,但它们的断裂韧性和抗应力腐蚀能力较差。
马氏体时效钢强化作用是通过马氏体相变和等温时效析出金属间化合物Ni3Mo来达到的。
马氏体时效钢的基本化学成分是18%Ni-8%Co-5%Mo。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研究进展综述

4、工业厂房:大型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等工业厂房采用了高强度钢材钢结 构设计,满足了高大空间、重荷载和高耐久性的要求,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安全和 效益。
五、研究进展
近年来,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强度钢材的研发:随着钢铁材料的不断发展,高强度钢材的屈服强度 和抗拉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为钢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研究进展综述
目录
01 摘要
03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 研究现状
02 引言
04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 研究问题与挑战
目录
05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 未来研究方向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摘要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是指采用高强度钢材作为主要构成材料,通过合理的结构 设计、制造和安装,使其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特点的钢结 构形式。随着高层建筑、桥梁、港口等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高强度钢材钢结构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次演示旨在综述高强度钢材钢结构领域的研究现状、问题 以及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在基础抗震设计方面,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为高强度 钢材钢结构的地震安全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抗震研究不足:尽管高强度钢材钢结构抗震研究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பைடு நூலகம்
1、研究深度不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构件和简单结构上,对复杂 结构和精细的细节构造的研究尚不充分;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轧制工艺、热 处理工艺、材料选择等方面。在轧制工艺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对轧制过程中温度、 轧制速度、变形量等参数的控制,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高强度钢材。在热处理 工艺方面,通过适当的加热和冷却条件,可以获得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塑性的高 强度钢材。在材料选择方面,研究者们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选用不同成分的高 强度钢材进行钢结构制造。
新型高强度钢材的性能与应用研究

新型高强度钢材的性能与应用研究在现代工程领域,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型高强度钢材的出现,为众多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型高强度钢材的性能特点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新型高强度钢材的性能特点1、高强度新型高强度钢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高强度。
相比传统钢材,它们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和应力,这使得在相同的承载要求下,可以使用更少的材料,从而减轻结构的重量。
2、良好的韧性韧性是材料在受到冲击或突然加载时抵抗断裂的能力。
新型高强度钢材在具备高强度的同时,还保持了良好的韧性,能够有效地防止脆性断裂的发生,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优异的焊接性能焊接是钢结构制造和连接的重要手段。
新型高强度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能够在焊接后保持其强度和韧性,减少了焊接缺陷的产生,提高了焊接接头的质量。
4、耐腐蚀性在一些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如潮湿、腐蚀介质等,钢材容易发生腐蚀。
新型高强度钢材通过改进成分和表面处理技术,提高了其耐腐蚀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5、疲劳性能在承受反复载荷的结构中,如桥梁、机械部件等,材料的疲劳性能至关重要。
新型高强度钢材经过优化设计,具有出色的疲劳性能,能够经受长期的循环载荷而不发生疲劳破坏。
二、新型高强度钢材的应用领域1、建筑结构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中,使用新型高强度钢材可以减小梁柱的截面尺寸,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间,同时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基础造价。
例如,一些超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中采用了高强度钢材,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2、桥梁工程桥梁需要承受车辆和行人的载荷,同时还要经受风、地震等自然力的作用。
新型高强度钢材的应用可以减轻桥梁自重,增加桥梁的跨度和承载能力。
在一些大型桥梁的建设中,如悬索桥和斜拉桥,高强度钢材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汽车工业为了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安全性,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强度钢材。
在车身结构中使用高强度钢材可以减轻车身重量,降低油耗,同时提高碰撞安全性。
超高强度钢

超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一般是指屈服强度大于1380MPa的高强度结构钢。
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用AISI4340结构钢通过降低回火温度,使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600~1900MPa。
50年代以后,相继研制成功多种低合金和中合金超高强度钢,如300M、D6AC和H一11钢等。
60年代研制成功马氏体时效钢,逐步形成18Ni马氏体时效钢系列,70年代中期,美国研制成功高纯度HP310钢,抗拉强度达到2200MPa。
法国研制的35NCDl6钢,抗拉强度大于1850MPa,而断裂韧度和抗应力腐蚀性能都有明显的改进。
8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功AFl410二次硬化型超高强度钢,在抗拉强度为1860MPa时,钢的断裂韧度达到160 MPa·m以上,AFl410钢是目前航空和航天工业部门正在推广应用的一种新材料。
中国于50年代初研制成功30CrMnSiNi2A超高强度钢,抗拉强度为1700MPa。
70年代初,结合中国资源条件,研制成功32Si2Mn2MoVA和40CrMnSiMoVA(GC一4)钢。
1980年以来,从国外引进新技术,采用真空冶炼新工艺,先后研制成功45CrNiMoVA (D6AC)、34Si2MnCrMoVA (406A)、35CrNi4MoA、40CrNi2Si2MoVA(300M)和18Ni马氏体时效钢,成功地用于制做飞机起落架、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壳体和浓缩铀离心机简体等。
目前超高强度钢已形成不同强度级别系列,在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以改变合金成分提高超高强度钢的强度和韧性已很困难。
发展超高强度钢的主要方向是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冶金质量,如采用真空冶炼技术,最大限度降低钢中气体和杂质元素含量,研制超纯净超高强度钢;通过多向锻造和形变热处理,改变钢的组织结构和细化晶粒尺寸,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例如正在发展的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钢)等。
一超高强度钢的合金成分、组织和特性(1)中碳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此类钢是通过淬火和回火处理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钢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钢中马氏体的固溶碳浓度。
超高强度钢

超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一般是指折服强度大于1380MPa的高强度构造钢。
20 世纪 40 年月中期,美国用 AISI4340 构造钢经过降低回火温度,使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600 ~ 1900MPa。
50 年月此后,接踵研制成功多种低合金和中合金超高强度钢,如300M、D6AC和 H 一 11 钢等。
60年月研制成功马氏体时效钢,逐渐形成18Ni 马氏体时效钢系列,70 年月中期,美国研制成功高纯度HP310钢,抗拉强度达到2200MPa。
法国研制的 35NCDl6 钢,抗拉强度大于1850MPa,而断裂韧度和抗应力腐化性能都有显然的改良。
80 年月初,美国研制成功AFl410 二次硬化型超高强度钢,在抗拉强度为1860MPa时,钢的断裂韧度达到160 MPa·m以上, AFl410钢是当前航空和航天工业部门正在推行应用的一种新资料。
中国于 50 年月初研制成功30CrMnSiNi2A 超高强度钢,抗拉强度为1700MPa。
70 年月初,联合中国资源条件,研制成功 32Si2Mn2MoVA和 40CrMnSiMoVA(GC一 4) 钢。
1980 年以来,从国外引进新技术,采用真空冶炼新工艺,先后研制成功45CrNiMoVA (D6AC) 、34Si2MnCrMoVA (406A) 、35CrNi4MoA、40CrNi2Si2MoVA(300M) 和 18Ni 马氏体时效钢,成功地用于制做飞机起落架、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壳体和浓缩铀离心计简体等。
当前超高强度钢已形成不一样强度级别系列,在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侧重要的作用。
此刻,以改变合金成分提升明高强度钢的强度和韧性已很困难。
发展超高强度钢的主要方向是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提升冶金质量,如采纳真空冶炼技术,最大限度降低钢中气体和杂质元素含量,研制超纯净超高强度钢;经过多向铸造和形变热办理,改变钢的组织构造和细化晶粒尺寸,进而提升钢的强度和韧性,比如正在发展的相变引发塑性钢(TRIP 钢)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适当的可焊性
常规武器某些零件
基本设计原则
之
组织的设计
较高强度的要求:σb>1500MPa 基体组织: 低碳位错马氏体 在超高强度的情况下 需要一定的塑韧性
基体必须为马氏体组织
C含量不能太高
基本设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则
为得到优异的强韧性配合,M的C含量<0.30%
由于不同的成 因为钢中 α-Fe的过饱和 超低C马氏体所具有的 间隙固溶的强度是最有 分的合金,其塑韧 因为 效的。但如果所固溶的 Si在这方面有很好的 C 可动螺位错难以分解, 性不一样,所要改 表现,固溶 量低于0.252.0 %时,几乎 %Si,便 易发生交叉滑移,所以 善的方向也不一样, 可有效的推迟 ε到θ的转 不存在点阵畸变,每固 其是个高塑性相,因此 变,使 溶 0.10ε % -碳化物保持弥散 C所引起的σs增 需要添加二次强化相来 因此其所需要改善 高 300Mpa,但固溶较多 均匀分布状态,并将第 强化它,沉淀硬化相显 的方向也不一样, 的 C将会得不到合适的塑 一类回火脆的发生推移 然不是碳化物,因此是 对于超高强度钢来 到更高的温度。 性、韧性;且回火马氏 加入合金元素形成金属 间化合物。 体硬度下降更猛;也不 说总结起来可归纳 利于焊接。 为:
基本设计思路
为取得更高水平的强度,增高M固溶的C含量为0.25%。由于M条间 稳定的残余奥氏体薄膜可使裂纹钝化或分叉,因此希望得到 M条间 综上得出: 的稳定A存在来改善韧性 低碳马氏体钢的理论设计成分: 0.25C,2.0Mn,1.80Si,1.0Cr,1.5Ni,0.8Mo,0.12V 选择化学成分为: 0.23C,1.76Si,2.0Mn,1.5Cr,1.54Ni,0.79Mo,0.13V,S<0.01,P<0.01 组织:300~350℃回火,为位错M+条件存在的Ar 性能: σ0.2>1420MPa ,σb>1765MPa,KIC>3920N/mm3/2 加入 Ni ~1.50% 考虑回火脆性 加入Si增加 保留Mn,提高 加入0.30%Mo 回火抗力,加 加V细化晶粒 Ar的稳定性 抑制回火脆性 Cr提高淬透性
含C量确定
σb=1500~2100Mpa
Wc=0.30~0.40%
强度因素
塑性和回火稳定性
合金含量的确定
Cr被限制,但为求淬透性可用~1.0%Cr 具有300℃以上的回火稳定
加Si增加回火稳定性
30CrMnSiNi2A钢(0.26~0.33C,0.90~1.20Si,1.0~1.30Mn, 强碳化合物使用 Mo 0.9~1.2Cr,1.40~1.80Ni)此钢经马氏体淬火后 250℃低温回火得到 σb =1700~1800Mpa,ak=80~90J/cm2 不引起Ms 点过分降低, 35Si2Mn2MoVA钢(0.32~0.38C,1.40~1.70Si,1.60~1.90Mn, 否则增加淬火开裂性 0.35~0.45Mo,0.10~0.20V)此钢经 920℃淬火和250℃回火后, 为降低缺口敏感性,加 Ni 2 σb>1700Mpa, ak =50J/cm 获得恰当的M淬透性 尽量约束S、P、O、H和N等的含量
为改善回火后的塑韧性,加入Si提高回火抗力 C含量较低时,主要组织为位M,需加入 合金形成金属间化合物,起弥散强化作用。
加强碳化合物形成元素,高温回火弥散析出强化 细化马氏体条,束 严格控制P、S含量;以及变形热处理
实例介绍
第一例: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由于其合金元素含量低,热加工工艺简 单,成本相对低廉,因而被广泛用于航天、 航空和常规武器等领域(如飞机起落架、炮 筒和防弹钢板等)。但其韧性不高是制约 此类钢推广应用到民用产品及大规模应用 的最关键因素。
经济考虑,立足国内资源
第二例:低碳马氏体超高强度钢
本例是在低碳马氏体钢20SiMnMoV(0.20C,1.25Si, 2.48Mn,0.34Mo,0.11V)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20SiMnMoV钢经淬火并205℃低温回火后,其KIC值很高, 约为1960N/mm3/2,ak=160J/cm2,但σb不算高,刚达到超 高强度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增高其强度, 使其跨入超高强度的范畴,以其获得强韧性组合更趋完善。
超高强度钢
主要内容
低合金超高 强度钢
低碳马氏体 超高强度钢
基本知识介绍
实例介绍
二次硬化钢
马氏体时效钢
基本知识介绍
超高强度钢:屈服强度σb>1500MPa。
用途
飞机起落架、机身骨架
σb越高其缺口强度越低说明了超 1、合适的塑性 火箭发动机壳体 高强度钢对缺口和表面缺陷的敏感性。 2、一定的冲击抗力和断裂韧性 KIC由材料本质决定,并随钢基体所 3、较高的高周和低周疲劳抗力 要求 固溶C含量增高而降低 4、较高的缺口强度和缺口塑性
第三例:二次硬化钢
二次硬化钢主要用以制作超音速飞机中再中温 下承受高应力的构件和轴、螺栓等零件的钢材, 其要求是具有高的强度,同时亦要求在较高的温 度下仍然保持高的强度,因此其强度要求主要从 二次硬化效应方面着手。
设计思路
MO是另一个值得考虑的合 提出二次硬化有效性的评定方式 V 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元素, 根据上述三个合金元素各自的二次硬化作用的表现可得: 金元素,加入Mo产生二次硬化 采用0.5%V即可产生二次硬化 作用可明显的提高回火抗力。 (1)、碳化物形成的倾向性: Cr<Mo<V; (如左图)如果 V含量过高时因为 并且只要其含量在1.0%~3.0 要固溶V4C3Cr 将要在奥氏体温度下 (2)、碳化物长大和过时效的抗力: 7C3<Mo 2C<V4C3 %左右就可达到极值的效果 首先考虑元素 Cr,钢中添加Cr可有以下作用:( 1)提高马氏体的 保持较长的时间,容易引起奥氏 (如左图),比较合理的是 淬透性;( 2 )使钢在较高温度下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和抗氧化性; (3)、产生二次硬化的温度: Cr 出现最大二次硬 二次硬化作用 二次硬化作用 7C3的二次硬化温度约为 体的粗化。在 2%Mo钢中加入 0.5 2 ~ 2.5 %, Mo 的二次硬化“强 ( 3 )加入 6 % Cr 可赋予钢以较高的回火抗力,不过并未构成二次硬 500℃,Mo2C为575℃, V4 CV 600~625℃V C 然的过时效速度 化作用的温度 的硬化”强度“ 3为 % 尚不足以构成 V可固溶 4 3 度”和其最大的硬化“强度” 化效应,但可以很快的产生过时效 于Mo2C,提高其稳定性和形成温 (4)、在回火时,合金元素阻止马氏体位错亚结构消除的 温度所对应的温度皆高于Cr, 度,降低过时效速度。所以加入 作用取决于合金元素对铁原子自扩散速率的影响: 但过时效速度较低。 量~ 0.5 %时,并不直接产生二次 Cr<Mo<V 硬化作用,而是间接的为二次硬 化服务的。 Mo V含量与二次硬化作用图 的含量和回火性能 综合考虑合金元素Cr、Mo、V的二次硬化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