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安全视角下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析安全视角下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析安全视角下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眼科疾病的治疗也日益完善。

在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安全视角下需要重点关注。

本文将从安全视角出发,浅析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为提高眼科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一、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1.手术风险:眼科手术是眼科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手术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手术并发症、术后感染等。

特别是一些复杂的眼科手术,风险更加显著。

2.护理风险:眼科住院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发生压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护理相关的并发症。

3.药物治疗风险:眼科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而一些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风险。

4.环境风险:医院环境复杂多变,患者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如交叉感染、医疗事故等。

5.心理风险:眼科疾病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在手术前后、病情变化等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1.规范手术流程:医院应该加强手术团队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手术操作规范、安全,减少手术风险。

2.护理质量控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合理安排患者的体位转换、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药物管理:建立健全的药物使用和监测制度,加强对患者用药的指导和监督,防止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4.环境控制:医院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院的清洁、整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心理支持: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眼科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规范手术操作、加强药物管理和环境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护理风险,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提高眼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眼科护理是指对眼部疾病和症状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工作。

在眼科护理中存在着一些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加以注意和对策。

本文将对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风险:眼科护理涉及到眼部的诊断和治疗,如眼药水的滴眼、眼部手术等。

不当的治疗方法和操作不规范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眼部损伤和并发症。

2. 交叉感染风险:眼科护理中常常需要与患者进行直接接触,如果在处理过程中没有做好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

3. 药物过敏和反应风险:有些患者对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果眼科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就有可能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

4. 护理疏忽风险:部分眼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疏忽和马虎的情况,例如未按时给患者滴眼药水、未及时更换患者的眼部敷料等,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降低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眼科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照医嘱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2. 加强清洁消毒:眼科护理中的器械、用具、眼镜等都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预防药物过敏:在治疗前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确保选用的药物对患者没有过敏反应,必要时可以进行皮试。

4. 严格执行护理标准:眼科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护理标准,不得马虎和疏忽,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和及时。

眼科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眼科护理中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指的是可能对患者和护理人员产生危害的各种情况和因素。

了解并分析这些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眼科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对策。

1. 护理环境不安全:不安全因素:护理环境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污染,以及存在的危险物品和不良护理设备。

防范对策:定期进行护理环境的清洁消毒,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干燥;配备好的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和更换不良护理设备。

2. 药物误用:不安全因素: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眼科药物过程中的误用或错误剂量。

防范对策:医护人员应持有效的药品知识,正确掌握不同用药方式和剂量,并在给药前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和用药清单,避免发生错误。

3. 手术操作不当:不安全因素:手术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或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术后感染等后果。

防范对策: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手术操作培训和考核,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做好手术前后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4. 患者护理不当:不安全因素:由于患者自身情况或病因等原因,容易对护理人员和自身产生危害。

防范对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危险。

5. 患者伤害风险:不安全因素:患者眼部受伤、手术后、护理期间容易发生的出血、感染、角膜根溃疡等并发症。

防范对策: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疾病的发展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做好眼部伤口和术后切口的清洁和消毒,并确保患者按时服用抗生素等药物。

6. 不合理的使用护理器材:不安全因素:使用不合适或损坏的护理器材可能对患者的眼部产生危害。

防范对策:定期检查和维护护理器材的完好性,更换损坏的器材,并确保正确使用和操作。

7. 资源不足:不安全因素:医疗机构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无法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

防范对策:医疗机构应加强资源的统筹和管理,合理分配和调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护理过程不受影响。

浅析安全视角下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析安全视角下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析安全视角下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眼科住院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质,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包括感染、误吸、坠床等。

因此,在护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一、护理风险分析1. 感染风险眼科住院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质,容易引起感染。

在手术后,眼球会受到外界的刺激,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导致患者感染。

在病房内,护理人员容易带入细菌等微生物,影响患者的健康。

2. 误吸风险由于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卧床休息,出现呕吐等情况时,容易误吸,导致窒息等危险。

3. 坠床风险由于患者的病情,需要在床上长时间休息,因此,患者容易感到无聊,需要起床活动。

但如果患者身体不适,或者没有及时呼唤护理人员帮助,容易发生坠床等不良事件。

二、护理防范措施① 严格执行手卫生:对于每个病人,每次护理前都要进行洗手,尤其是手术后的护理,更要做好手卫生。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手的清洁,禁止带手套的手擦拭口罩、擤鼻涕等行为。

② 科学调配护理用品:为了减少患者感染的可能,应选用规范的护理用品,例如医用棉签、医用消毒液等。

护理用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及量使用。

③ 做好环境清洁:每天对病房进行基本清洁,将病床、床单、被罩等护理用品进行清洁消毒,防止有细菌残留。

① 将患者随时转移到侧卧位:当发生呕吐等情况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将患者转移到侧卧位,防止误吸。

② 减少口腔分泌物:适当进行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口腔分泌物,降低误吸的风险。

③ 床头提高:将床头提高30度左右,有助于减少误吸。

① 减少患者起床的需求:在患者的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其在床上的不适感,例如给予按摩、让患者听音乐等活动,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

② 预防意外坠床:注意病床的高低,禁止患者单独爬跨护栏。

③ 明确责任:划分好护理人员的责任范围,做好交接班的工作,以防止漏诊忽视。

三、结语护理中的安全风险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方面。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眼科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涉及到眼睛的健康和治疗。

眼科护理中存在着一些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正确处理,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对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非常必要。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风险:在眼科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眼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

特别是在手术、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消毒不彻底,就极易造成感染。

2. 误操作风险:眼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误操作风险,比如使用不当的器械或药物,或者操作技术不熟练,都可能对患者的眼睛产生不良影响。

3. 药物过敏反应风险:在眼科治疗中,使用药物的情况比较常见。

有些患者对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及时了解并注意,就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4. 视力损害风险:眼科治疗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会影响患者的视力,比如手术操作不当或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等。

针对以上的风险,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降低风险,并确保眼科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

针对感染风险,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和消毒标准,确保器械、仪器的消毒和清洁。

在手术、检查或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的评估,排除感染患者。

提倡多种预防性安全措施,比如手术室不能近伤员进出,不得存放任何非手术相关的物品等。

对于误操作风险,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责任心。

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好沟通与协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应对药物过敏反应风险方面,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估,询问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对患者有过敏反应的药物。

要做好药物配制和使用的记录,及时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

对于视力损害风险,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做好手术方案和风险评估。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一门专业的医疗护理,主要负责对眼部疾病患者的护理和治疗。

在眼科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分析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之一是感染。

眼睛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器官,很容易感染。

在护理患者时,护士必须确保手术器械和护理用品的无菌,并在接触患者之前正确地进行手部消毒。

护士还应该让患者保持眼部清洁,并及时更换患者的湿润剂和眼药水等护理用品,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还包括眼部损伤。

在患者的眼部进行护理时,需要特别小心,避免对眼睛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在给患者点眼药水时,要确保滴管不接触到患者的眼睛表面,以免造成眼睛粘连或刮伤。

在进行眼部维护和眼睑清洁时,也要避免对眼球和眼周组织施加过大的压力,以免引起眼部疼痛或眼球出血等不良情况。

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还涉及药物管理。

眼科护理中常使用眼药水、抗生素和抗炎药等药物。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护士必须准确地按照医嘱进行剂量计算和给药,并对患者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记录。

在药物储存和管理方面,需要保持药物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存储不当或错误给药而引发其他不安全因素。

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还包括手术操作风险。

眼科护士可能需要参与眼科手术或操作,这时护士需要做好手术准备和手术操作的规范,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和无菌,并正确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护士还需要专注于手术过程中的细节,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手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范对策。

搭建良好的感染控制体系,加强医务人员对无菌操作的培训和理解,并定期开展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活动,提高护士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规范药物的配药和使用程序,加强对医嘱的审核和执行,避免因药物管理不当而引发的问题。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不安全因素的挑战。

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我们有必要对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不安全因素一:医疗设备故障眼科护理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各种医疗设备,如眼底相机、角膜地形图测量仪、OCT检查仪等。

而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眼部状况的准确判断,给患者的诊疗带来风险。

防范对策:1. 定期维护:对眼科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 技术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应对设备故障的能力。

不安全因素二:感染控制不到位眼科护理中,由于接触眼部组织和眼泪等生物体液的频繁性,感染控制尤为重要。

一旦感染控制不到位,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感染风险。

防范对策:1. 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对眼科手术室、检查室等空间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2. 佩戴防护用品:医护人员应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不安全因素三:用药错误眼科护理中常常需要使用眼部药物,一旦用药错误,可能会对患者的眼部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防范对策:1. 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在给患者用药前,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2. 提高医护人员用药技能:对医护人员进行眼科用药的培训,提高其对用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不安全因素四:工作环境不安全眼科护理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包括光照不足、空气质量不佳、工作场所拥挤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

防范对策:1. 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光照设备、加强空气净化等措施,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控制工作人数:控制同一时间内工作于同一场所的人数,减少人员拥挤带来的危险。

不安全因素五:患者行为不当有些患者可能因为焦虑、紧张等原因而表现出不当的行为,如拒绝治疗、不配合检查等,这可能会对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护理工作带来阻碍。

浅谈眼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浅谈眼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浅谈眼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指对患有眼部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

这个领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不慎感染、误食毒物、意外伤害等,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对策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眼科护理中最常见的安全隐患是感染。

由于眼部是非常敏感和易感染的部位,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的侵袭。

为了防止感染,护士需要做好手卫生,包括经常洗手、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细菌的传播。

同时,要保持操作场所的清洁,并定期对设备和器械进行消毒,确保无细菌滋生。

其次,眼科护理中还存在误食毒物的风险。

有些患者可能会误将眼药水或其他眼部治疗用品当作口服药物,导致误食毒物。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教育,告知他们使用眼药水或其他药物的正确方法,并将药物和治疗用品储存在患者不能触及的地方。

此外,护士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误食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并告知医生。

此外,意外伤害也是眼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比如,护士在给患者进行眼部操作时,可能会不慎对患者的眼睛造成伤害,如刮伤或扎伤。

为了预防意外伤害,护士在进行操作前应对自己的技能和知识进行充分的自我评估,确保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

此外,还需要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姿势,固定好患者的头部和四肢,以防止突然的动作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最后,眼科护理中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有些患者由于害怕眼部操作或恐惧医疗环境,可能会产生焦虑或恐慌情绪。

为了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并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心理疏导方法,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慌。

综上所述,眼科护理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感染、误食毒物、意外伤害等。

护士需要通过加强手卫生、做好操作场所的清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感染。

在防止误食毒物方面,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教育和观察,并定期检查和储存药物和治疗用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眼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医院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又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眼科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也增大,分析眼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对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能力和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尤为重要,眼的结构精细,即使轻微的损伤都能引起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1],关注病人安全,共创医患双赢的局面,成为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所追求的目标[2]。

1 眼科护理风险及其原因分析
1.1 专科疾病因素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均可引起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视野缩小、对比度降低、暗适应能力下降等症状,术眼敷料包扎患者行动不便,术后由于长时间卧床,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使眼科患者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事故的危险性增高。

眼科手术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或小儿,护士多为眼科专科护士,对患者全身病情估计不足,解决问题的经验不够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3]。

1.2 治疗、护理水平不过硬眼科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学科,具
有科学性、技术性,整个操作都要比较轻柔,当护士业务不熟悉,技术操作不熟练,动作粗暴或不能熟练掌握进针深浅度,如球后旁注射等,可导致眼球破裂,眼底出血等。

1.3 护士责任心不强在执行医嘱时有误,没有认真核对医嘱,如:打错针、发错药,发生眼别错误,出现眼部上药差错,如:青光眼病人点错阿托品是严重差错,可能给病人造成严重的损害,手术前没有再次确认病人及眼别,发生术眼错误,后果不堪设想。

1.4 暗室问题暗室是眼科患者接受检查的主要场所,室内光线暗淡,贵重光学仪器多,容易引起碰撞,不仅容易损坏光学仪器,还威胁着患者的人身安全。

曾经有过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暗室内碰伤,导致前臂骨折的事例。

1.5 服药安全问题由于眼科老年患者居多,服药种类也多,在服药过程中易发生错服或漏服药物,误吸等安全隐患,有研究表明[4],54%老年住院患者曾发生过忘记服药,25%患者曾有不能按时服药的现象,28%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曾发生丢失,撒落药物的现象,47%老年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曾发生过呛咳。

1.6 知情告知不具体如因眼内的惰性气体在高空中会急剧膨胀可引起高眼压等并发症,故玻璃体切割联合惰性气体注入的病人应禁止乘坐飞机;某些眼药可引起眼部的过敏,导致红肿、角膜损害,最终引起视力下降,某些药物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引发全身症状等。

1.7 病员请假问题虽然医院大都禁止住院患者请假外出,但是许多有一定视力障碍却尚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仍擅自离开医院,给
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不便,而院外的不可预知的危险向护理安全提出了挑战。

1.8 护理人员问题护士法律意识薄弱,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教育,护士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执行操作规程不认真,在工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不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执行,护理从业人员低龄化,安全预防意识不强等。

此外,护理人员缺编:护士配备不足与工作量不成比例,护士过于繁忙超负荷工作使护理风险上升[5]。

2 对策
2.1 把好关键过程强化护理工作的关键过程管理,例如:碰伤防护措施把好健康教育关,在病人入院时护士必须以手拉手方式带领病人熟悉住院环境,按照《健康教育标准操作规程》和《眼科护理常规手册》,告知病人术后禁忌内容,必要时佩带防护眼罩,防止碰伤术眼,指导病人进行自护能力训练,提高病人自护能力。

把好基础护理关,对手术后和卧床时间久后的病人提醒其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坐起,坐起30s后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

任何临床活动,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风险[6],眼科病房大部分为低视力或视盲者,要充分预测病人跌倒的危险,病房及走廊通道应保持无障碍物,地面有防滑设施。

2.2 规范眼科护理技术操作,避免病人眼部受伤为防止眼损伤,操作时要求轻、稳、准,对不同年资不同职称护士的技术操作有严格
要求,技术操作考核合格才在患者身上操作,这是避免患者眼部受伤和不适的有效方法。

2.3 重视安全教育规定的教育内容要及时告知患者,避免带来安全问题,通过文件形成,将告知事项规定下来,规范护理人员的告知行为,从而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和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如:向新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有事外出,请向护士说明,住院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医院,否则发生意外后果自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所服药物及药物毒性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每位患者的病情,安全意识要以细节培养[7],提前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4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于暗室问题,应制定暗室安全管理制度,暗室内各仪器摆放位置合理,强调所有患者进出暗室前均应先开照明灯,在医护人员扶持下进出暗室;护士应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制度,术前准备时需由2人准确核对术眼后才能送入手术室,发口服药时应坚持“看服到口”的原则,以避免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在服药过程中发生错服或漏服药物,发生误吸等意外;按照护理级别的要求及时巡视病房,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提供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2.5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轻护士超负荷工作状态护士长排班要根据每个护士的年龄、个性、业务技术、工作能力等合理安排,在节假日实行听班制,随时听从调遣。

此外,护士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可系统学习以下资料[8]:《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护士与护生的
法律责任》、《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等,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护理教育,规范眼科护士的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2] Kohn LT,Corrigan JM,Donaldson MS:To erro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0.289~306.
[3] 吴秋香,黄星.住院老年患者服药过程安全管理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5):52~53.
[4] 姜青丽,陈桂云,吴云燕.健康教育在眼科病房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2):148.
[5] 黄小兰.创伤外科的护理风险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024~4025.
[6]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2,315.
[7] 李妮,阎成美,翁庐英,等.护理安全重在细节的管理
[J],护理管理杂志,2006,6(6):59~60.
[8] 诸蕊玉,方文,陈文彤,等.安全教育干预对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3,9(3):216~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