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进展
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

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摘要】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可以有效指导休克患者液体复苏。
实验结果显示,在使用该方法进行液体复苏后,患者的循环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有所提升。
数据分析表明,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液体需求量,避免了过度或不足液体复苏的风险。
在讨论部分,我们探讨了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优势,并指出了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改进之处。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得出结论: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指导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具有显著效果。
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该方法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广泛应用,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更大的益处。
【关键词】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实验结果, 数据分析, 讨论, 临床应用, 结论总结, 展望未来, 重症超声, 被动抬腿试验, 休克患者, 液体复苏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休克是重症医学领域中极为常见且危急的病情之一,通常表现为血液循环不足导致器官灌注不足。
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是休克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液体复苏的效果并不总是理想的。
近年来,重症超声技术逐渐被引入到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中,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和心脏功能。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影响。
通过比较应用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液体复苏和传统液体复苏两种方法的效果,评估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策略,提高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为提高医疗水平和救治患者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部分是关于研究设计、实验对象、实验步骤和数据收集方法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在本研究中,我们招募了100名重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液体复苏研究与应用进展

四.液体复苏的历史回顾
(一)晶体液: 晶体液:
1.1831 Latta及其同事在 1831年 及其同事在Cholera Hospital用低渗的氯化 1.1831年Latta及其同事在Cholera Hospital用低渗的氯化 钠溶液经静脉输入成功复苏了几例霍乱病人。 钠溶液经静脉输入成功复苏了几例霍乱病人。但霍乱疫情消 失后,该方法竟然被完全忘记了。 60年后 年后, 失后,该方法竟然被完全忘记了。 50~60年后,产科医生 Coates重新发现急性失血时 静脉输入氯化钠溶液, 重新发现急性失血时, Coates重新发现急性失血时,静脉输入氯化钠溶液,使血管 中有足够的血容量就可维持生命。 中有足够的血容量就可维持生命。 2.1892年以后才逐渐形成了应用 氯化钠注射液” 1892年以后才逐渐形成了应用“ 2.1892年以后才逐渐形成了应用“氯化钠注射液”来救治 Lane1891年在他的 急性出血等急危重症患者。 急性出血等急危重症患者。著名外科学家 Lane1891年在他的 论文中说道: haemorrhage”。 论文中说道:“NO person should die of haemorrhage 。 3.20世纪 年代后“氯化钠注射液”救治急性出血才成为 世纪40年代后 世纪 年代后“氯化钠注射液”救治急性出血才成为 临床上常规的医疗程序。以后又配制出了更生理性的氯化钠 临床上常规的医疗程序。以后又配制出了更生理性的氯化钠 溶液( 溶液(more physiological salt solution)即林格液。 )即林格液。
2.1961年 Shires等提出手术时细胞外液量减少 2.1961年,Shires等提出手术时细胞外液量减少 1961 是体内液体重新分布所致,并称之为“ 是体内液体重新分布所致,并称之为“第三间隙效 effect) 应”(The third space effect)或“细胞外液扣 Sequestration),必须用晶体液补充。 ),必须用晶体液补充 押”(Sequestration),必须用晶体液补充。随 Carrico等发现手术 等发现手术、 后,Carrico等发现手术、创伤等所致细胞外液丢 失远远超过失血量, 失多少输多少”并不能纠正。 失远远超过失血量,“失多少输多少”并不能纠正。 此时,由于SIRS CLS, SIRS及 此时,由于SIRS及CLS,输入的液体部分隔离在血 管外,成为“无功能的细胞外液” 管外,成为“无功能的细胞外液”,表现为入量大 于各种途径排出液体量(包括非显性失水、各种引 于各种途径排出液体量(包括非显性失水、 流及尿量)的总和, 液体正平衡( 流及尿量)的总和,即液体正平衡(Positive balance)。因此, 第三间隙效应” )。因此 fluid balance)。因此,“第三间隙效应”是导 致液体正平衡的主要原因。 致液体正平衡的主要原因。
重症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

限制液体复苏要点
• 第三阶段:为血管再充盈期。此期功能逐 渐恢复,大量组织间液回流入血管内。治 疗原则是减慢输液速度,减少输液量,同 时在心、肺功能监护下可使用尿剂。
限制液体复苏优点
• 1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出血量,提高抢救 成功率。 • 2 减少创伤后期并发症,从而较少了后期病 死率。机理不明确,可能与限制性液体复 苏较少的扰乱机体内环境有关。 • 3 改善组织器官的灌注和氧供。创伤失血性 休克的患者,快速输液势必造成血液再度 稀释,导致携氧功能降低、凝血功能障碍、 组织水肿等。
有关限制性液体复苏的选择
• 液体输入速度以早期稍快,逐渐调整速度 为好,不必将血压调整到正常值。
• ① 只要血压到达80-90/50-60mmHg以上,保持略 高于存活所需的最低值即可,抓紧时间进行必要 的止血等“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 • ②只要血压到达80-90/50-60mmHg(平均动脉压 65mmHg)以上即能满足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流。 尿量>25ml/h说明肾脏灌注尚可,如果尿量较多 但血压仍然不升高,可调整输入液种类,适当增 加胶体液的比类。
限制液体复苏要点
• 限制液体复苏要点是把创伤失血性休克病程分为 三个阶段 . • 第一阶段:为活动性出血期,从受伤到手术止血 约8小时。此期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急性失血、 失液。治疗原则主要用平衡液和浓缩红细胞复苏, 比例2.5:1;因为高渗溶液增加有效血容量、升 高血压是以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降低为代价的, 对组织细胞不利,不主张用高渗溶液、全血及过 多的胶体溶液复苏。如病人大量出血,血色素很 低,可增加浓缩红细胞的输注量。另外,此期交 感神经系统兴奋,血糖水平高,可不给葡萄糖液。
限制液体复苏要点
• 第二阶段:为强制性血管外液体扣押期,历时大 约1~3天。此期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全身毛红 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 出现全身水肿、体重增加。治疗原则是在心、肺 功能耐受的情况下积极复苏,维持机体足够的有 效循环血量。同时,此期也不主张输过多的胶体 溶液,特别是白蛋白。值得注意的是,此期由于 大量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有效循环血量不 足,可能会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这时不主张大量 用利尿剂,关键是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危重病人的液体复苏与容量管理

在“the ARDSnet Fluid and Catheter Treatment Trial”的回顾性分析中, Lammi观察了127例患者569次快速输液 后的生理效应。根据实验设计,低血压
或少尿的患者予以补液试验,该研究中, 输液后MAP增加2mmHg而尿量没有增加。
L ONG Y AN F IR S T HOS P IT AL
L ONG Y AN F IR S T HOS P IT AL
福建医科大学附 属龙岩第一医院
Legrand等发现增高的CVP与AKI存在线 性关系,高CVP是AKI相关的唯一血流 动力学变量。在危重患者以及心衰患者 中,CVP大于8mmHg高度预示着AKI的 发生。
L ONG Y AN F IR S T HOS P IT AL
容量反应性
这些理念明确只有存在液体反应性的患 者才能进行液体复苏。
这代表着思维方式的重大改变,即将 “容量反应性”作为危重患者、创伤患 者和围术期患者管理的核心。
L ONG Y AN F IR S T HOS P IT AL
福建医科大学附 属龙岩第一医院
L ONG Y AN F IR S T HOS P IT AL
福建医科大学附 属龙岩第一医院
L ONG Y AN F IR S T HOS P IT AL
福建医科大学附 属龙岩第一医院
1 容量反应性:液体复苏的基础
从根本上说给患者输液的唯一理由是增 加每搏输出量(SV),如果没有增加SV, 输液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如果补 液试验后(通常500ml 晶体液),患者 的SV增加至少10%,则认为患者存在容 量反向性。
福建医科大学附 属龙岩第一医院
• 危重患者、创伤患者以及那些围术期患 者血流动力学的主要目标,可信的数值 是MAP大于 65 mmHg和 CVP 小于 8 mmHg。
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

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治疗中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已经被广泛用于指导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
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循环容量状态,指导液体复苏的进行,从而提高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针对这一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我们来了解一下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的原理和意义。
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是指将超声检查与被动抬腿试验结合起来进行评估患者的循环容量状态。
超声检查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大血管、肺部和腹部等部位的血流动态来判断循环容量状态,而被动抬腿试验则通过抬高患者的下肢来刺激静脉回流,从而评估循环容量状态。
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评估,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循环容量状态,为液体复苏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已经被证实可以有效地指导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患者的心脏功能、左室充盈情况、外周血管阻力等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循环容量不足的情况。
而被动抬腿试验则可以直接刺激患者的静脉回流,观察血压和心率等指标的变化,从而更加直观地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
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液体复苏,以及需要补液的量和速度。
与传统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评估相比,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传统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评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药物使用等等,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真实病情。
而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可以直接观察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流动态,帮助医生更加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循环容量状态,从而更加准确地指导液体复苏。
研究表明,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指导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过程中,能够提高液体复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降低血管内液体过负荷和心脏功能损害的风险。
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液体复苏策略。
重症患者液体复苏重点指标评价

04
调整治疗方案:根 据监测结果,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患者安全
综合分析
01
指标选择:选择与重症患者液体复苏 02
数据收集:收集重症患者液体复苏过
相关的关键指标
程中的各项指标数据
03
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 04
模型构建: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或机
清洗、标准化等
器学习模型进行综合分析
05
结果评估: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包 06
尿量
01
尿量是反映肾脏功能 的重要指标
03
尿量增加可能提示液 体复苏过度
02
尿量减少可能提示肾 脏功能受损
04
尿量监测有助于调整 液体复苏方案
3 指标评价方法
动态监测
01
监测指标:包括血 压、心率、尿量、
血氧饱和度等
02
03
监测频率:根据患 者病情和治疗需要, 制定合适的监测频
率
数据分析:对监测 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谢谢
04
改善脑功能: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脑细胞代谢,减轻脑水肿
预防并发症
01
液体复苏可以预防 急性肾损伤
02
液体复苏可以预防 低血压和休克
03
液体复苏可以预防心 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04
液体复苏可以预防 脑水肿和脑出血
2 重点指标的选择
血容量
1
2
3
4
血容量是重症患者 液体复苏的关键指
标
血容量不足会导致 组织缺氧和器官功
重症患者液体复苏重 点指标评价
演讲人
目录
01. 液体复苏的重要性 02. 重点指标的选择 03. 指标评价方法 04. 指标评价的临床意义
神经重症患者如何补液?最新欧洲指南《NIC患者液体治疗指南》

神经重症患者如何补液?最新欧洲指南《NIC患者液体治疗指南》前⾔液体管理是神经重症(NIC)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患者的容量复苏及维持,以及颅内压控制和延迟性脑缺⾎的防治。
2018年3⽉,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发布了最新NIC患者液体治疗建议,为临床医⽣提供了指导,以下是本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供⼤家参考。
若有读者需要指南原⽂,欢迎联系我们索取。
指南共包括32份声明,其中包括13项强烈建议和17项弱建议及两项⽆建议(表1)。
摘要⽬的:报道ESICM神经重症患者液体治疗的建议和共识。
设计:2016年10⽉在ESICM LIVES 2016⼤会上由22位国际专家组成的共识委员会。
委员会全体委员之间通过远程电⼦会议进⾏讨论并达成共识。
⽅法:根据需要汇总并更新研究⼈数、⼲预⽅法、对⽐及结果(PICO)等相关问题,同时⽣成证据⽂件。
协商的重点是三个主要议题:(1)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液体复苏和维护,(2)颅内压升⾼患者的⾼渗液体管理,(3)蛛⽹膜下腔出⾎后迟发性脑缺⾎的液体处理。
经过⼴泛的⽂献检索,建议评估、发展和评价的分级准则应⽤于评估证据的质量、确定治疗建议的推荐度强弱,和发布最佳应⽤⽅法声明——按顺序排列避免偏见和误解——以达成最终协商⼀致的声明。
结果:最后协商⼀致意见的共有32项声明,包括13项强烈建议,17项弱建议及两项⽆建议。
结论:我们列出神经重症患者液体治疗的共识声明和临床实践建议。
关键词:循证医学,指南,液体治疗,创伤性脑损伤,蛛⽹膜下腔出⾎,脑出⾎,脑卒中,⽢露醇,⾼渗透,神经重症监护推荐强度说明强烈推荐:专家⼩组中有80%以上的成员投票赞成或反对这⼀观点;弱推荐:当赞成票或反对票达到80%的门槛时,将该推荐设为弱推荐;⽆建议:赞成票或反对票未达到80%。
对应译⽂如下:⼀、神经重症(NIC)患者液体的⼀般治疗原则1. 建议在NIC患者中使⽤晶体液作为⾸选维持液(强烈推荐)。
ICU液体复苏ROSE理念及去复苏原则

ICU液体复苏ROSE理念及去复苏原则尽管液体管理是重症监护中最常见的治疗干预之一,但它也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过度的液体复苏可能导致糖萼降解和内皮损伤。
液体应被视为具有特定适应症、禁忌症和潜在不良反应的药物。
新兴的“液体管理”概,类似于抗生素管理,重点关注4个D(药物、剂量、持续时间和降级)、4个问题(何时开始和何时停止液体治疗,以及何时开始和何时停止液体去除)、4个适应症(复苏、维持、替代和营养)以及描述4个液体阶段的ROSE模型(复苏、优化、稳定和排出)ROSE模型R(复苏阶段):关键的复苏阶段,重点是病人的抢救和早期充分的液体管理(EAFL),如根据SSCG,每小时30ml/kg,或在5-10分钟内给予4ml/kg的液体挑战/推注。
触发液体治疗的条件(休克):MAP < 65mmHg,GEDVI < 640ml/m²,REVDVI < 80ml/m²,CVP < 8mmHg,PAOP < 10mmHg。
O(优化阶段):重点是器官抢救(维护)并避免液体过量(液体积累)。
目标是中性液体平衡。
停止液体治疗的条件(无反应):MAP/APP > 65/55mmHg,GEDVI < 850ml/m²,CI > 2.5L/min/m²。
S(稳定阶段):重点是器官支持(体内平衡)。
晚期保守液体管理(LCFM)定义为初始损伤后一周内连续两次负液体平衡。
触发液体去除的条件:MAP/APP > 65/55mmHg,GEDVI > 850ml/m²。
E(排出阶段):重点是器官恢复并减少液体过量(在没有休克状态下),需要晚期液体去除(LGFR)和负液体平衡。
停止液体去除的条件:MAP/APP < 55/45mmHg,SV < 5%.面板A中的ROSE模型概述了从复苏到排出的4个液体管理阶段,确保在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下进行适当的液体管理和去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