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现代西方文化 (17世纪上半叶至今)
-世界近代史(1500年前后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斯战 大亚 林洲 模策 式源 形地 成形
成
德 国 突 袭 波 兰
德 国 突 袭 苏 联
日 本 偷 袭 珍 珠 港
国 际 反 法 西 斯 联 盟 成 立
斯 大 林 格 勒 战 役 胜 利
诺 曼 底 登 陆
雅 尔 塔 会 议
攻 克 柏 林
日 本 投 降
1945 1944 1942 1941 1939 1936
1804 19 18
1789
1787 1783 1776 1775 60 18 18 1689 1688 1640
世 世年 年 年 年 纪 纪代 年 年 年 年
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 战争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世世
年
纪纪 末初
年
年年 年
年
年
法国大 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加强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扩散,使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颁 布 《 人 权 宣 言 》
1861 1787
拉颁
丁 美 洲 民 族 解
布 《 拿 破 仑
放法
运典
动》
《 英共 国产 完党 成宣 工言 业》 革发 命表
印 度 民 族 大 起 义 爆 发
美 国 南
俄 国
日 本 明
北治
战 争 爆 发
年 改 革
维 新 开 始
1868
1861
1857 1848 1840
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以及野蛮性和扩张性
资本主义曙光初现
内容
特征
政 手工工场的工场主、富商和银行家
治
构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产生 (阶级基础)
地中海区域的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
西通 第三章 西方近现代文化

第三章西方近现代西方文化中世纪的遗产:基督教信仰、自然的生活、骑士精神基督教信仰——上帝主宰一切、原罪、救赎、末日审判、灵魂不死。
对燃烧着硫磺的地域之火深深的恐惧,对光明的天堂无限向往,——对现实人的欲望的压抑、控制自然的生活——基督教信仰凌驾一切,控制一切,与贫瘠的生活和低下的文化相适应。
庄园经济,政治上分崩离析骑士精神——忠诚勇敢视死如归;虔诚谦卑的基督徒;纯净高尚的爱情彼岸理想(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对女性的尊重、强烈的荣誉感中世纪与近现代文化的分水岭在15-17世纪(不同的定义)。
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地理发现、宗教改革)17世纪的欧洲:科学主义、科学创造、民族国家兴起17—18世纪:启蒙运动、基督教的现代化没有明显的时间标志。
海外探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宗教战争、启蒙运动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在为一个崭新欧洲的出现做了准备。
如黑格尔所说:“犹如母亲长期怀胎之后,第一次呼吸才把过去成长过程中的那些渐进性打断——一个质的飞跃——从而生出一个小孩那样,成长着的精神也是慢慢地静悄悄地向着它新的形态发展,一块一块拆除它旧有的世界结构。
只有通过个别的征象才预示着旧世界行将垮台。
现存世界里充满了的那种粗率和无聊,以及对某种未知的东西的那种模模糊糊若有所感,在预示着有什么别的东西的到来。
可是,这种逐渐的、并未改变整个面貌的颓毁败坏,突然为日出所中断,升起的太阳就如闪电一般一下子建立起了新世界的形相。
”第一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5-16世纪)——釜底抽薪从时间上看,文艺复兴和海外探险几乎同时进行。
但一个是文化上的发现(人的发现)。
确定自然人性和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开始: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破。
军事上的失败造成的一个积极的文化后果,就是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化向西欧天主教世界的回归。
它引起人们的向往和创新,在当时并没有被人认识到。
本质:创新,是一场开启新观念的文化运动,是一场富丽豪华的文化盛宴。
第一讲 西方文化的源流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其三,大一统的专制政 体。
古代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
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 希腊城市国家
希腊城邦的第一个特点是以 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 的乡村辐射。 第二个特点是小国寡民的规 模。
“这样,在罗马也是在所谓 王政被废除之前,以个人血 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制 度就已经被破坏了,代之而 起的是一个新的、以地区划 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 的国家制度。”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 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四卷,P126
特—迈锡
尼文化。
(1)克里特文化(前2000-1400年)
“有一块地方叫克里特,位于深红葡萄酒色 的海中,一片美丽、富庶的土地,四面环 水;岛上的人多得数不清,城市有90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荷马
线形文字A
克诺索斯城
克诺索斯王宫遗址
克诺索斯宫殿遗址考古
点击图片
播放视频
米诺斯王宫的壁画
米诺斯工艺品
(前15-12世纪)
《淮南鸿烈集解》记载:
炎帝作火而死为灶,禹劳天下而死为 社,后稷作稼穑而死为稷,羿除天下之害 而死为宗布,此鬼神所以立。
《诗经· 周颂》:“噫嘻成王,既昭 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中国的农耕文明
《吕氏春秋· 上农》:“天子亲率诸 侯耕帝籍田……以教育民尊地产也;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 田,……以力妇教也。” 《汉书· 文帝纪》:“力田为生之本 也。” 《荀子· 富国》:“工商众则国贫。” 《管子· 轻重乙》:“杀正商贾之利, 而益农夫之事。”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 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 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与习惯 在内的复合体。”。 ——[(英)爱德华 · 泰勒:原始文化,上海 文艺出版社1992,P1]
第四、五、六章 走向现代文明的西方文化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为什么以人文主义做武器? 首先,当时社会进步最关键的是走出神权统治, 而神权的对立面就是人权,所以,这是最好的 批判武器。 其次,当时的教会势力和封建制度太强大了, 所以,要反对它们必须借助强大有力的载体, 而古典文化就是最好的客观载体。因为古典文 化早、完备系统、核心是人本。
这是一场源于法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运 动 特征是通过知识分子的努力,运用严格的 理性,把人们的思想意识从传统偏见、宗 教迷信和国家权力不加约束的权威中解放 出来 根本目的是用理性开启民智
理性主义(Rationalism):
欧洲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 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 为随著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 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资产阶级的科 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旗帜。 同时代相对的另一种哲学方法被称为不列颠经验 主义,它认为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所以知识 可能除了数学以外主要来源于经验。
加尔文教——宗教改革在瑞士
瑞士的宗教改革领导人 是加尔文。 在三大新教中,只有加 尔文宗有世界性影响, 为什么? 跟它的教义有关。其核 心是“预定论”和“选 民论”。
路德和加尔文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中记载,加尔文是一 个崇高得令人畏惧的工作狂。“为了心灵之 故,他只允许他的身体享受绝对的,最低限 度的食物和休息。” 马丁· 路德正好相反,“如果修士要通过修灵 才能进入天堂,我宁愿还做俗人”“谁若不 爱美酒、女人和歌,谁就是个傻瓜。”1525 年,路德与原修女凯瑟琳· 波拉结婚,为废除 神职人员独身制作出表率.
复习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新古典主义绘 画与音乐 (知识点掌握)
高考专题3.2 14-18世纪东西方文明的兴衰与交流(14-18世纪西方文明勃兴下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深化探究 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间的关系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 来,主要侧重于使人获得或满足基本的生理欲望,是对基督教禁欲主 义的一种反叛。 2.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一种延续,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改革的内容也蕴涵着 人文主义思想。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 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 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名师点拨】 运用多种史观评价新航路开辟 史观 解读 全球史观 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 文明史观 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 现代化史观 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和资产阶级壮大之路 革命史观 是殖民掠夺之路 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 社会史观 惯
2.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的发展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 会的束缚。 ②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 裁。 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之间 的矛盾加深。
(2)马丁· 路德的主要观点 ①只要有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实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4)影响 ①削弱了教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控制。 ②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派。 ③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 ①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 易。 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 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①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荷兰;18世纪下半 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 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之间,是 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也是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 动。“文艺复兴”一词是我国的习惯称呼,它的原 义是“再生”,即古典文化的再生。具体地讲,它 表现为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的复兴。
这是在信仰断裂时期——旧的信仰在衰落,新 的、建立在自然科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理性尚未成 熟——人性的全景式展开。精力横溢是这一时代的 特征。
就某一方面而言,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 的范本。——马克思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也是欧洲长篇 小说的先驱。从古代到近代,荷马史诗的保存、 编纂、流传和研究,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形成产 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古希腊戏剧(代表着古希腊文学最高成就)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天使派:拉马丁,夏多布里昂 恶魔派:拜伦,雪莱,济慈,雨果,司汤达,梅里美
六:19世纪中期,名作如林的现实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 现实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就是如此”
19世纪中叶,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几十年反反复 复的热流终于冷却下来,人们开始对社会现实冷静 思考。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 要求文学艺术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它提倡冷静地 观察、精确地描绘客观现实,力求再现典型环境中 的典型人物。
1、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抨击和嘲讽腐朽和愚昧的封建 主和宗教势力。
2、标榜崇尚理性。这个理性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与后来资 产阶级启蒙的理性不同。它强调人的情感要服从于理性,特 别是爱情要服从政治的调节,即个人的情感生活要顾及国家、 顾及政权的需要。
3、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对戏剧来说,要恪守 “三一律”
关于西方历史文化的解说词

关于西方历史文化的解说词西方文化通常是指西欧和北美的现代文化,包括共同的标准、价值观和风俗等,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科学、艺术、文学等各个领域。
西方文化的发展历史与中华文化不一样。
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一条主线,历史脉络是清晰的。
即便是有王朝更迭,也从没有断绝过。
西方国家则较为复杂,原因有三:一、在西方文化早期,其文化常常和国家、种族一样断绝了;二、西方国家长期处于分散状态,很少有统一的政权存在;三、西方文化毕竟不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不是中国人的文化环境,使得我们常有隔窗看花的感觉。
这是研究西方文化时特别需要注意的。
西方文化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地区(今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约旦地区)。
公元元年,耶稣诞生,他是犹太人。
在耶稣开始传教之后,建立了基督教,《新约》出现。
《新约》和《旧约》合起来是基督教的《圣经》。
这是西方文化的第一次飞跃。
基督教创建之后,发展迅速。
在公元四世纪被立为古罗马帝国的国教。
公元395年,古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临终前,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继承,即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梅洛不达米亚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
这些地区并不属于现代的西方概念范围,也没有诞生出西方文化,不再赘述。
西罗马帝国创建于公元395年,其统治范围大概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中欧、北非等。
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与中国历史上的元朝和清朝有些相似,以一个民族统治众多民族,其统治核心在意大利,其他地区是以军事据点为核心建立的统治。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和哥特人(东日耳曼人的分支)灭亡。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古罗人后裔主要生活在今意大利南部。
除基督教以外的古罗马文化也遭受重创,几乎毁灭。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成为西欧的主体民族,西欧进入中世纪(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
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被古罗马人并称为欧洲三大蛮族。
精华资料西方文化史

多利亚式:帕特农神庙(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最灿烂的建筑之一)其特点是:阳刚之气,粗狂纯朴基督教:是指信仰耶和华上帝为全能的和独一无二的神,信奉耶稣为“救世主”,信仰新旧约全书为基本经典,以及信仰“三位一体”说为基本的各个教源的统称而基督教的形成,骑士制度: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插曲,①对近代欧洲人的精神及价值取向产生一定影响②制度包括:宗教,道德,礼节和“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下棋,吟诗)③一骑士为主的贵族文化:骑士爱情,骑士风度,骑士精神,代表骑士的理想生活方式。
④骑士精神:正义、忠诚、荣誉、谦恭、豪侠,崇尚和为真理而献身等,是骑士精神的灵魂,对绅士风度有一定影响。
雅典娜:是希腊人文明的象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乔托:他是佛罗伦萨艺术家,是欧洲现实和足以绘画的奠基人,他的传世之作有《逃亡埃及》《犹太之吻》等对文艺复兴时期世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古典艺术:美学家温克尔曼将新古典主义原则定为:和谐,比例,平衡,节奏。
风格在客观上反应了18世纪未启蒙主义思想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洛可可艺术:追求轻巧奢华,起源于法国,泛指18世纪开始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对贝壳,岩石,钟乳等的模范艺术。
以追求奢华生活为中心。
浮士德:《浮士德》是一部哲学诗剧,浮现内心的冲突是生命存在的必然现象,给人的启示:人类只要存在着,他们就必然地处于永无止境的矛盾和冲突中,并在其中进行探索,创造,并获得发展。
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黑格尔: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他的认识论是客观唯心主义,集中体现在其著作《精神现复学》中,在《逻辑学》中充分表达了其哲学包含着的“合理的内核”及辩证法思想,“真理与谬误,可能与现实,偶然与必然,原因与结果”简述希腊神话传说的主要特点:根本特征:神人同化,同性,神的拟人化。
第一特征:强烈的世俗性第二特征:强烈的人本色彩第三特征:深刻的哲理性,乐观主义,利己主义第四特征:带有原始崇拜(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痕迹论述犹太民族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是指信仰耶和华上帝为全能的和独一无二的神,信奉耶稣为“救世主”,信仰新旧约全书为基本经典,以及信仰“三位一体”说为基本的各个教源的统称而基督教的形成,而基督教的形成基本是基于犹太民族的文化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现代西方文化(17世纪上半叶至今)
文艺复兴时代之后的西欧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地区。
大西洋文化获得了迅速发展,自此以后,西方文化进入了现代时期。
从精神层面来看,西方文化进入了理性时代;从物质层面看,则是进入了工业与科技时代。
一、启蒙运动(亦可参P97-99)
(一)启蒙运动及其背景
18世纪末在欧洲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这就是启蒙运动。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是启蒙运动出现的基本历史条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得中世纪以来一直控制着欧洲思想领域的基督教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而为启蒙运动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16、17世纪欧洲出现的“科学革命”,则为启蒙运动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文化对启蒙思想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它以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
从时间上说,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达到高潮。
从范围上说,启蒙运动波及整个西欧国家,但是,其中心是在法国。
(二)启蒙运动在西方的发展情况
荷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
启蒙运动在法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为准备时期,主要启蒙思想家为比埃尔·贝尔和让·梅叶。
贝尔的《历史和批判辞典》是一部百科全书性的著作,梅叶的《遗书》是空想共产主义的早期作品之一。
18世纪中期是法国启蒙运动掀起的阶段,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旗手。
18世纪末,法国的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其重要代表人物是以百科全书派著称的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他们所编纂的《科学、艺术与工艺的详解辞典》即《百科全书》是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的标志。
启蒙运动还波及德国、俄国和美国。
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为沃尔夫、莱辛、席勒、歌德等人,俄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为拉吉舍夫、赫尔岑等,而在美国,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潘恩等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三)启蒙运动对西方思想的作用
启蒙运动时期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高举自然法的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强调人权,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卢梭和孟德斯鸠
启蒙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这从笛卡儿、伏尔泰到百科全书派的思想中得到了明确的反映。
启蒙思想家运用唯物主义、依据科学的发展对基督教神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但启蒙思想家并不彻底否定宗教,他们的宗教哲学则是自然神论。
他们对宗教中的非理性予以批判,要求消灭非理性的基督教,建立一种简单自然的宗教。
启蒙运动是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又一次解放运动,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近代的转型,标志着西方近代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在西方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二、工业与科技时代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1、内涵:(详见Para.3, P101)
2、发展情况(Last Para., P104-----Para.2, P108)
3、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在经济思想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近代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个自由的经济环境,于是,经济自由主义成为19世纪中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更大规模的发展与更深层次的变化。
自由资本主义的诸多弊端日益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障碍,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自由主义的新经济自由主义在19世纪末逐步形成。
在社会思想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思想上形成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兴起西方集体主义思想。
在社会心态方面。
当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西方人对机器可能带来的美好的明天充满了乐观和渴望。
然而,机器的轰鸣声无情地粉碎了西方人的美梦,使得本来对机器充满希望的西方人陷入极度的失望和悲观之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西方人的社会心态更加矛盾,充满了乐观与悲观、希望与绝望。
人们陷入极度的彷徨和迷惘之中。
在哲学思想方面。
17世纪以来的科学革命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为19世纪前期哲学思想的主要潮流。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实用主义哲学成为西方哲学思想的主流,同时各种反理性主义哲学开始出现。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
1、内涵:
第三次工业革命于20世纪40年代兴起,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
2、发展情况(Last Para., P101, and Para.3, P10)
3、基本特征
第一,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化。
第二,科技群体化。
第三,科技智能化。
第四,技术生态化。
第五,高新技术产业化。
4、影响
(1)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1996年,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在国际组织文件中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
对知识经济作了这样的定义: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
第一,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第二,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本投入为主的经济。
第三,知识经济是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全面形成的经济。
第四,在知识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服务业。
(2)现代网络(Network)生活的形成
网络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与商业的跨国流动,而且空前地改变了财富创造以及人类生命与思维的方式。
第一,网络是一种新工具。
第二,网络是一种创新式摧毁力。
第三,网络是社会资源重组的工具。
互联网正在成为第四媒体, 人们越来越远离报纸而走近网络。
然而,网络世界所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也开始大量地暴露出来。
(3)文学艺术的新视点
①荒诞派戏剧
②“黑色幽默”小说
③波谱(Popular)艺术
波谱艺术产生于60年代,它首先是对美国的抽象的表现主义的一种悖逆。
波谱艺术家力求通过生活中最大众化的事物把观赏者和创作者都溶于生活之中。
在波谱艺术家那里,任何一件物品、任何一个对象都可以成为艺术品。
在特殊的组合中结合起来的东西仿佛丧失了自己的意义而获得了新的品质。
波谱艺术家的主要代表有安迪·沃霍尔、利希滕斯坦和理查德·林德纳等。
在钢琴边的女孩(利希滕斯坦作)
④摇滚乐
摇滚乐起初是一种被称为节奏布鲁斯的黑人音乐,它的兴起与战后黑人运动的蓬勃发展、黑人文化日益得到承认有关。
也与战后富裕社会中的白人青少年开始厌倦传统音乐、不能认同父辈们的鉴赏标准、需要一种全新的音乐来抒发他们的感情和感受、来诠释人类和世界的愿望有关。
先驱是艾伦·弗雷德。
普莱斯列被誉为“摇滚乐之王”。
(4)现代文明的综合症
嬉皮士(Hippy)
现代邪教
三、西方的殖民扩张
近现代西方的殖民扩张是西方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插曲,同时也是被当今世界认为极不光彩的一面。
(一)背景与原因
1、经济发展的需要
2、新航道的开辟
3、骑士精神残余和统治者的支持
(二)主要范围
1、欧洲对非洲的殖民(111-117)
2、欧洲在美洲的殖民和移民(117-126)
(三)对西方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传播欧洲文化以及对世界文化格局的影响
2、促成欧洲文化的新变化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启蒙运动,知识经济,波谱艺术
2、简述启蒙运动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
3、简述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
4、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哪些基本特征?
5、欧洲对美洲的殖民和移民造成了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