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重要分界线
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6)太阳能分界线:大兴安岭-北京西-兰州-昆明-折向西北到西藏南部。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中学地理--重要分界线汇总归纳

中学地理--重要分界线汇总归纳一.地理界线单项归纳:(一).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1.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一线.2.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一太行山一一巫山一一雪峰山一线.(二).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拉山一一冈底斯山一线.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1).1月0喀等温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3).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4).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一一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 祁连山-------- 天山一线.(5).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一线.3.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1).8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2).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一一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3).200mm年等降水量线: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拉山一一冈底斯山一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5).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一张家口一兰州一拉萨一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6).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大山一一冈底斯山一线.4.气候类型的分界线:(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一线.(3).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一线.(三).水文界线:1.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南端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2.分水岭: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一一秦岭.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南岭.④.澜沧江与怒江分水岭:怒山.⑤.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四).四大海域的分界线: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一一山东半岛蓬莱角.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一一韩国济州岛西南角.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一一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五).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东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祁连山.③.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3000米等高线.2.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A 10c积温3200c等值线.②.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相当于日平均气温A 10c积温4500c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A 10c积温7500c等值线.二.地理界线综合归纳:1.秦岭一一淮河一线:(1).气温:大致与一月0c等温线重合.(2).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3).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4).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5).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6).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8).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10).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13).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2.长城:①.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③.地形:黄土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④.粮食作物:冬小麦〔南〕与春小麦〔北〕.⑤.农业:农业〔南〕与畜牧业〔北〕.⑥.民族:汉族〔南〕与游牧民族〔北〕.3.大兴安岭: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阶梯分界线.②.地形:内蒙古高原〔西〕与东北平原〔东〕的分界线.③.非季风区〔西〕与季风区〔东〕的分界线.④.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⑤.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与温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⑥.干湿地区:半干旱〔西〕与半湿润〔东〕地区的分界线.⑦.植被:温带草原〔草原〕〔西〕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东〕的分界线.⑧.农业:畜牧区〔西〕与耕作区〔东〕的分界线⑨.河流流域:内河流域〔西〕与外河流域〔东〕的分界线4.太行山: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黄土高原〔西〕与华北平原〔东〕的分界线.③.河流流域:黄河流域〔西〕与海河流域〔东〕的分界线.④.省区:山西省〔西〕与河北省〔东〕的分界线.5.巫山: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四川盆地〔西〕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的分界线.③.省区:四川省〔西〕与湖北省〔东〕的分界线.6.横断山:①.地势:地势一〔西〕、二〔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青藏高原〔西〕与四川盆地〔东〕的分界线.③.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西〕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④.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西〕与亚热带〔东〕的分界线.7.武夷山:①.地形区:江南丘陵〔西〕与浙闽丘陵〔东〕的分界线.②.省区:江西省〔西〕与福建省〔东〕的分界线.8.天山:①.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南〕与准嚼尔盆地〔北〕的分界线.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的分界线.③.区域划分:南疆〔南〕与北疆〔北〕的分界线.9.昆仑山: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线.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10.阴山: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②.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③.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11.南岭:①.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南〕与江南丘陵〔北〕的分界线.②.河流流域:珠江流域〔南〕与长江流域〔北〕的分界线.12.祁连山: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的分界线.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13.大娄山:①.地形:云贵高原〔南〕与四川盆地〔北〕的分界线.14.雪峰山:①.地势:地势二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云贵高原〔西〕与东南丘陵〔东〕的分界线.15.巴颜喀拉山:①.河流流域:长江水系〔南〕与黄河水系〔北〕的分界线.16.贺兰山:①.降水量:2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东〕与干旱地区〔西〕的分界线.③.植被:草原〔东〕与荒漠〔西〕的分界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⑤.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⑥.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17.冈底斯山: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②.2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④.分水岭: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
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我国地理分界线是指为了方便地理学研究而划定的一系列地理分界线,是我国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我国,有着许多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这些地理分界线不仅对于我国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地理资源分配、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在本文中,我将会对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进行介绍。
第一,黄河流域边界线黄河流域边界线是指中国著名的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九州”的核心区,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域边界线从青海省西北部的昆仑山脉开始,一直延伸至山东半岛,那里有著名的孔子故乡——曲阜。
河南省的洛阳、河北省的邢台、山西省的运城等历史名城都在黄河流域内。
黄河流域边界线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政治意义,同时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黄河流域内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拥有大片的农田,是我国粮食产量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第二,长江流域边界线长江流域边界线是指中国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流域之一,流域较广,涉及多个省份和自治区,包括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省区。
长江流域边界线从四川省盆地的西南部开始,一直延伸到长江三峡的下游,经过巴山蜀水、苏南水乡等著名风景区,边界线两侧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长江流域内的地区,由于地势较低,气候湿润,多雨,适宜农业,使得长江流域内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
第三,海拔500米线海拔500米线是指我国高原地区的“天山南北水分界线”。
海拔500米线用于区分我国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标志着我国高原地区位于其之上,平原地区位于其之下。
在我国,海拔500米线为主要评价高原地区的重要标志,而高原地区的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都需要依据海拔500米线进行规划。
海拔500米线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之内,跨越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大区域。
海拔500米线是我国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第四,三江平原边界线三江平原边界线被认为是中国东北、华北和东北的重要分界线之一。
中国十大类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地理界线是将地域单位加以区分的线或带,地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
按属性可分为:①自然地理界线。
如土壤界线、植被界线、自然区划界线等。
②社会经济地理界线。
如行政区界线、经济区界线等。
由于地表地域分异现象多为渐变的,故大多数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常表现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界带,仅少数是清晰的,如行政区界、流域界线、断层构造线等。
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胡焕庸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005年1月6日零时二分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诞生二、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三、地形区界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四、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2)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3)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4)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3、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1)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2)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东部(3)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4、气候类型的分界线:(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一线(3)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五、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2、分水岭:(1)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6)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7)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六、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七、自然地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

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中国是一个广阔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地理分界线。
这些分界线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界线,还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和经济意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中国的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
1.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部分。
长江从青藏高原发源,向东流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份。
长江流域较北部为宜居区,较南部为热带亚热带常年收到雨水的区域,因此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2. 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线自然地理上将中国分为了北方和南方。
秦岭-淮河线的西北边是中国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东南边是中国南部走向的山脉。
秦岭-淮河线沿着中国的东西方向延伸,包括了很多山脉、高原和平原,对中国的农业、旅游、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 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它是中国北方的中心线。
黄河发源于青海,向东流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经九个省份。
黄河流域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重要区域。
4.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地处亚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包括了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大片地区。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和天然气资源地。
5. 珠江-干燥山脉线珠江-干燥山脉线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
珠江-干燥山脉线从东南方向延伸至西北方向,跨越了中国南部的山地、平原和高原地区。
珠江-干燥山脉线的南部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北部则是温带和寒带地区。
6. 阴山-秦岭阴山-秦岭是中国主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之一,位于中国中部。
阴山-秦岭以阴山和秦岭为代表,自西北向东南划分了中国的南北自然地理区。
阴山-秦岭地区包括了很多山脉、高原和干旱地区,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7.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带。
东北平原包括了很多河流和湖泊,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和工业区。
我国的几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我国的几条重要地理分界线1、牧区与农区分界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坡连线。
在第二级阶梯上,大部分为1000到2000米之间的高原和盆地,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主要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
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的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丘陵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和台湾丘陵。
3、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
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4、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
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
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5、南、北方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年平均降水量800㎜等降水量线,一月均温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以北为北方、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小于800㎜,一月均温小于0度暖温带、旱地耕作区;以南为南方、湿润区、年降水量大于800㎜、一月均温大于0°,亚热带、水田耕作区。
6、大海的分界线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重要地理分界线(包括中国和世界:气候,河流地形山脉人口

重要地理分界线(包括中国和世界:气候,河流、地形、山脉、人口、中国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高中地理十大重要分界线

高中地理十大重要分界线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和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科学学科。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了解各种重要的分界线对于理解全球地理格局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十大重要分界线。
一、赤道赤道是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最重要分界线之一。
它是地球上的一个惯常用语,是在地球表面上时经常提及的参考线。
赤道是地球上纬度为0度的纬线,它将地球表面平均分成了两半,并具有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特征。
二、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是将地球分为太阳直射区和非直射区的重要参考线。
它们分别位于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并标志着夏至时太阳垂直射向地球的最北点和最南点。
这两条回归线对于理解季节变化和热带地区的气候非常重要。
三、北极圈和南极圈北极圈和南极圈是地球表面的两条纬线,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附近。
它们标志着地球上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即在一年中的某一时刻,六个月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或以上。
了解北极圈和南极圈的位置和特征对于理解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和生态非常重要。
四、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将地球上的时间分为两个不同日期的线。
它代表着东西两个半球之间的时差,并在东西两侧的时间相差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太平洋,经过一些岛屿,包括基里巴斯的一些岛屿。
五、黄道和黄赤交角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路径,在地理上也表示为太阳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轨迹。
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轴和黄道的倾斜度量,也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个重要参考。
了解黄道和黄赤交角对于季节变化和全球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六、国际标准日期线国际标准日期线是在地球上的一个经线,它大致位于180度经线,并将地球表面的时区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穿过太平洋,经过一些岛屿,包括新西兰和斐济。
七、绿wich子午线格林威治子午线是地球上的一个经线,它位于伦敦附近。
它被广泛用作标准时间的基准,并在地理上将地球东西两侧的时差划分为正负值。
格林威治子午线对于协调全球的时间和导航系统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理界线单项归纳:
(一).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
1.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2.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二).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
(1).1月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3).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
(4).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5).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3.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8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2).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3).200mm年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5).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6).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一线。
(3).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三).水文界线:
1.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端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2.分水岭:
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南岭。
④.澜沧江与怒江分水岭:怒山。
⑤.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
(四).四大海域的分界线:
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韩国济州岛西南角。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五).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③.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3000米等高线。
2. 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
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②.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二.地理界线综合归纳:
1.秦岭——淮河一线:
(1).气温: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重合。
(2).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
(3).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4).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5).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6).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
(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8).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
(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
(10).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
(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
(13).秦岭
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
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
淮河:
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
2. 长城:
①.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
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
③.地形:黄土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
④.粮食作物:冬小麦(南)与春小麦(北)。
⑤.农业:农业(南)与畜牧业(北)。
⑥.民族:汉族(南)与游牧民族(北)。
3.大兴安岭:
①. 地势:地势二(西)、三(东)阶梯分界线。
②. 地形:内蒙古高原(西)与东北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 非季风区(西)与季风区(东)的分界线。
④. 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
⑤.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与温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
⑥. 干湿地区:半干旱(西)与半湿润(东)地区的分界线。
⑦. 植被:温带草原(草原)(西)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东)的分界线。
⑧. 农业:畜牧区(西)与耕作区(东)的分界线。
⑨. 河流流域:内河流域(西)与外河流域(东)的分界线。
4.太行山:
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黄土高原(西)与华北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河流流域:黄河流域(西)与海河流域(东)的分界线。
④.省区:山西省(西)与河北省(东)的分界线。
5.巫山:
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四川盆地(西)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省区:四川省(西)与湖北省(东)的分界线。
6.横断山:
①.地势:地势一(西)、二(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青藏高原(西)与四川盆地(东)的分界线。
③.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西)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
④.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西)与亚热带(东)的分界线。
7.武夷山:
①.地形区:江南丘陵(西)与浙闽丘陵(东)的分界线。
②.省区:江西省(西)与福建省(东)的分界线。
8.天山:
①.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南)与准噶尔盆地(北)的分界线。
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的分界线。
③.区域划分:南疆(南)与北疆(北)的分界线。
9.昆仑山:
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线。
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
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
10.阴山: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③.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1.南岭:
①.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南)与江南丘陵(北)的分界线。
②.河流流域:珠江流域(南)与长江流域(北)的分界线。
12.祁连山:
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的分界线。
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
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
13.大娄山:
①.地形:云贵高原(南)与四川盆地(北)的分界线。
14.雪峰山:
①.地势:地势二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云贵高原(西)与东南丘陵(东)的分界线。
15.巴颜喀拉山:
①.河流流域:长江水系(南)与黄河水系(北)的分界线。
16.贺兰山:
①.降水量:2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②.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东)与干旱地区(西)的分界线。
③.植被:草原(东)与荒漠(西)的分界线。
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⑤.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⑥.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7. 冈底斯山: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②.2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④.分水岭: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