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的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

合集下载

浅析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

浅析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

浅析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应用题,也叫应用题,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内容。

应用题是指一定条件下求解特定问题的方法,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应用题的解法可以分为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这两种解法的具体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

一、代数解法代数解法是指利用代数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合理地组织求解方程、不等式和其他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

一般而言,代数解法需要进行多项式的运算,研究多项式的性质以及求解多项式的不等式和方程等,以及其他一些复杂的运算。

一般的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首先,进行指定的步骤,正确构造出正确的方程;其次,根据题目要求,求解方程;最后,将求解后的结果转化为问题要求的解。

具体操作如下:(1)首先,将问题描述成方程或不等式,并将所有变量表示出来;(2)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运用代数的基本规则,化简方程或不等式;(3)对于方程求解,通常可以分类求解,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最后,针对一些不好分类的方程,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5)最后,将结果表示出来,并将其与题目要求的条件相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算术解法算术解法,也称为计算机解法,是指利用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合理组织求解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

算术解法一般是指使用算术运算,如四则运算、代数运算等,来依次求解变量的值的一种方法。

一般的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确定问题的变量,并将其表示出来;其次,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给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将结果表示出来,并与题目要求的答案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提取出所有的变量;(2)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四则运算,求解变量的值;(3)在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解析法和数值法,进行求解;(4)最后,将结果表示出来,并与题目要求的答案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上,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是应用题求解的两种主要方式,在求解应用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正确的答案。

60种数学计算方法

60种数学计算方法

60种数学计算方法标题:60种数学计算方法在数学领域中,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问题解决和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60种常见的数学计算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基本算术计算方法1.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求和的结果。

2. 减法: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差。

3. 乘法: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得到积。

4. 除法:用一个数值去除另一个数值,得到商。

5. 平方:将一个数值自乘,得到平方值。

6. 开方:对一个数值进行开方运算,得到其平方根。

7. 百分数:将一个数值表示为百分数形式,即乘以100。

8. 混合运算:将多种运算方法结合使用,求得复杂的计算结果。

二、代数计算方法9. 代数式化简:对复杂的代数式进行化简,得到简化的表达形式。

10. 代数方程求解:通过变量的代换和移项操作,求解代数方程的未知数。

11. 代数不等式求解:对代数不等式进行变量的范围判断,解出满足条件的解集。

12. 多项式展开:将一个多项式按照二项式定理展开成简单的项。

13. 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多个乘积形式。

14. 分式化简:对含有分式的代数式进行化简,得到简化的表达形式。

15. 根式化简:对根式进行化简,得到简化的根式形式。

16. 平方差公式:快速计算两个数的平方差。

17. 二次方程求解:求解二次方程的未知数。

18. 四则运算法则:用于整数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

三、几何计算方法19. 点与线的位置关系判断:判断一个点与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包括在直线上、在线段上、在线段延长线上或在直线两侧。

20.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判断: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平面内、平面外或平面相交。

21. 角的类型判断:根据角的度数或特点,判断其类型,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对顶角等。

22. 三角形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23.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值。

浅析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

浅析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

浅析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是数学解题中最重要的解决方法,并且在中小学数学课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本文将对其解法的基本原理和解题方法进行详细的浅析,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解题方法。

一、代数解法代数解法是以代数方式进行推理,利用解方程解数学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法。

针对这种解题方法,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方程的方法,比如解决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常用的解法有利用平方差公式、配方法、判别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其中,利用平方差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将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即化为ax2+bx+c=0的形式),用平方差公式求解,即:x1=(-b+√b2-4ac)/2a,x2=(-b-√b2-4ac)/2a。

针对一元三次方程,常用的解法有利用三角形定理解一元三次方程,即利用梯形解法求根的方法:将三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即化为ax3+bx2+cx+d=0的形式),用梯形法求根,即:把一元三次方程分解为三个二次方程,并分别求解,再根据三角形定理再综合得出最终的三个根。

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常用的解法有用行列式解法、消元法和代数解法,其中用行列式解法是比较常用和简单的方法,以大小未知数x和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ax+by=c和dx+ey=f为例,用行列式解法,即把该方程组的行列式:|a b||d e|分解为两个方阵:|x b||y e|和|a c||d f|求出其倒数,再将倒数乘以右边矩阵得到未知数x和y的值,即得出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算术解法算术解法是数学解题中最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即利用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推导出实际问题的解。

这种解题方法可以用于解决非常简单的数学问题,也可以用于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只要加以适当的技巧和策略。

针对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学生需要学会熟练的运用四则运算的基本技巧,比如做被乘数的除法、把分数弄成同分母、分解因式等。

浅析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

浅析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

浅析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
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都是常见的高中数学考试题,也是在学校中传授的重要的数学知识。

二者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都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点,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都不容忽视。

下面让我们来浅析一下这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一、代数解法
1、定义
代数解法是通过把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转换成一个或多个算式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特点
(1)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强调建立与各类学科关系紧密的各类代数模型;
(3)注重解决过程中恰当选择方程的实质性概念、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以及灵活处理这些信息的运算。

二、算术解法
1、定义
算术解法是指通过运用算术思想和算术方法,逐步分析问题,求出问题的结果的解法。

2、特点
(1)侧重于运用算术的技巧,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2)注重理解与应用问题中出现的数学思想,充分利用数字或文字等
信息,解决多项式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等问题;
(3)运用良好的分析思维,运用其解题过程,做出正确的规划及判断,是数学课堂里使用最多的解题方式。

综上所述,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可以说是搭配使用的,它们可以相辅
相成,充分衬托出数学的魅力,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使用
数学原理和算法,以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无论是代数解法还是算
术解法,都是数学解决问题的基础,应该加强数学实践,并广泛掌握
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掌握基础:如何理解数学中的算术和代数运算

掌握基础:如何理解数学中的算术和代数运算

掌握基础:如何理解数学中的算术和代数运算1. 算术运算在数学中,算术运算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类运算。

它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基本运算。

加法(Addition)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总和的操作。

例如:2 +3 = 5减法(Subtraction)减法是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差的操作。

例如:5 - 2 = 3乘法(Multiplication)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得到积的操作。

例如:2 ×3 = 6除法(Division)除法是将一个数值分割成若干等份的操作。

例如:6 ÷ 2 = 32. 代数运算代数是研究未知量和它们之间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

在代数中,我们使用字母来表示未知量,并通过各种代数运算来推导出方程式。

变量与常量在代数中,字母通常被用作变量来表示未知量,而具体的数字则被称为常量。

方程式(Equations)方程式是代数中最基本的表达式,其中包含一个等号和一组由变量和常量组成的表达式。

例如:2x + 3 = 7这个方程式表示未知量x的值满足2倍的x加3等于7。

解方程(Solving Equations)解方程是找到使得方程式成立的未知量值的过程。

通过代数运算,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操作来求解方程。

以刚才的方程为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步骤来解出未知量x的值:2x + 3 = 72x = 7 - 32x = 4x = 4 ÷ 2x = 2因此,在这个例子中,未知量x等于2。

总结通过掌握基础算术和代数运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算术运算帮助我们对数值进行计算,而代数运算则让我们能够推导出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并解决问题。

掌握这些概念有助于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数学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代数解法与算术解法的比较

代数解法与算术解法的比较

代数解法与算术解法的比较代数解法与算术解法的比较初一年级学生,有些同学解应用题时常用小学的算术方法解题,而不习惯用代数方法解题,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今后的学习.从算术解法到代数解法是数学思维的一次重要的转折和飞跃,为了帮助认识代数解法的优越性,本文举两例作一比较.例1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公元前3—4世纪)的墓碑上记载着:“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寿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父亲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悲痛中度过了四年,也与世长辞了.”请回答:(1)他结婚时的年龄.(2)他开始当爸爸时的年龄.(3)他儿子死时他的年龄.(4)他去世时的年龄.算术解法把丢番图的寿命看作“1”,那么他一生中,其中四个阶段的年龄分(1)他结婚时的年龄:14+7=21(岁).(2)他开始当爸爸时的年龄:21+12+5=38(岁).(3)他儿子死时他的年龄:38+42=80(岁).(4)他去世时的年龄:84(岁).代数解法设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为x岁,那么他一生先后六个阶段的岁数分别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得 x=84.(以下略).例2小华买了10分与20分的邮票共16枚,花了2元5角,10分与20分的邮票各买了多少枚?[选自九年义务教材代数(下)P30.例1].算术解法此题直接列出算术式子较困难.为了找出算式,先假设购买10分邮票16枚,那么用去10·16=160分,250分还余(250-160)=90分,为使2元5角钱都用完,且邮票总数为16枚,就必须把一些10分邮票换成20分邮票,每换一枚,钱数增加(20-10)=10(分),一共要换几次才能把相差的90分用完?显然,共需要换90÷10=9(次),实际上是购买了9枚20分的邮票.由此得出算式:购买20分邮票数(250-10·16)÷(20-10)=9(枚)购买10分邮票数:16-9=7(枚)代数解法设共买x枚10分邮票,y枚20分邮票,答10分邮票买了7枚,20分邮票买了9枚.由此可见1.算术解法将已知数与未知数对立起来,未知数不能直接参与运算,而是用已知数的算式来表示;代数解法将已知数与未知数统一起来,只需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使未知数参与运算.2.算术解法的关键是构造算式,而构造算式往往要经过反复思考.“拐弯抹角”地找出,这是逆向思维的一种范例;代数解法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通过设未知数能“直截了当”地列出方程(或方程组).3.方程比算式直观、易懂.。

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换初探-算术思维和代数思维的特点

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换初探-算术思维和代数思维的特点

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换初探算术思维和代数思维的特点一、算术思维和代数思维算术思维侧重于程序思维,强调的是利用数量计算求出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情境性、特殊性和计算性的特点,甚至是直观的。

而代数思维的运算过程具有结构性,和算术运算不同的是其侧重将关系符号化,而且不具有直观性。

对于同一个问题,用代数思维和算术思维方式都能求得问题的解,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运算和思维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例如: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6个皮球加起来共有23个,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可以列算数式23-6=()来解答,也可以用代数式6+X=23来解。

我所教的高年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就选择了前一种解题方式来解答,从表达式中,直接展示出题目和答案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算术思维;还有少部分学生是用后者的方法来解答的。

后一种方法则体现了代数思维,即对具体的情境问题进行分析并转化为方程式,成了一种纯粹的符号运算。

二、在代数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转换的过程中,光有练习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经历一个质变的过程。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代数思想,例如用“设未知量为X”建立方程的方法解数学应用题,当然,他们对“未知量X”含义的了解是非常肤浅的。

进入初中后,学生要学习比较系统的代数内容,学习中会产生许多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有:第一,符号意义的不连续;字母代数是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转变的开端。

通过有关数、式、方程等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但要掌握各种概念、运算法则,而且要学习各种代数变形的思想方法;第二,运算客体出现扩充;从运算的角度说,代数运算主要是一种形式化的符号变换,其抽象程度较高;第三,经常会出现程序逆向思维。

当前,学生对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周密性,特别是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水平普遍较低。

鉴于上述的三个方面的困难,如何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呢?三、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换的教学策略1.从数字到符号的转换从数字向符号转变,通俗地讲,就是用符号代替数字,使解题的焦点转移。

1-7 算术思维与代数思维有什么区别

1-7 算术思维与代数思维有什么区别

算术思维与代数思维有什么区别严格地说,很难用几句话将“什么是算术思维”和“什么是代数思维”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并进行区别。

但简单地理解,算术思维是指向于问题结果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的是通过怎样的计算能得到问题的结果。

代数思维是指向于过程和结构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的是题目中的未知结果与其他已知信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把这种关系(用等式)表征出来。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很明显,以上思路一体现的是算术思维,而思路二体现的是代数思维,在小学里代数思维主要是指方程的思维。

比较两种思维方式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以下一些区别:(1)算术思维的思考方向是求出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计算方法,怎么算,指向算法,所求的问题不参与其中,是一个思维目标,且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这样的;代数思维的思考方向是已知的条件和未知的问题之间存在怎样的相等关系,怎么把这个关系表示出来,指向关系,所求的问题参与其中,是相等关系中的一员,这是最大的区别。

(2)算术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基本是一个逆向思考的过程,而方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与题目的叙述过程更为一致。

(3)算术思维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具有情景性与意义性,即每一步的计算结果都指向于一个具体的中间问题,从头到尾步步相连,环环相扣;而代数思维则明显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这一步与题目情景密切相关;第二步是求这个方程的解,这一步是去情景的,即与题目的情景和中间问题无关,因为解方程是按照既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

张奠宙先生在他的《数学文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中写道:“打一个比方:如果将要求的答案比喻为在河对岸的一块宝石。

那么算术方法好像摸石头过河,从我们知道的岸边开始。

一步一步摸索着接近要求的目标。

而代数方法却不同,好像是将一根带钩的绳子甩过河,钩住对岸的未知数(建立了一种关系),然后利用这个绳子(关系)慢慢地拉过来,最终获得这块宝石。

两者的思维方向相反,但结果相同。

”这个比方打得非常直观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问题的算术解法与
代数解法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数学问题的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思维训练课
教学内容:《中小学数学衔接》P75—P76
教学目的:1、让学生感受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解题,体会到代数解法在解答逆向思考和数量关系较复杂的数量关系中的优势。

2、在用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解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能主动采用代数法解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代数法解题的优势。

教学难点:能用代数法解数量关系较复杂的题。

(特别是解方程的过程)教学背景:小学生们在小学阶段都习惯于用算术法解题,这是最基本的方法。

他们大部分都不习惯用方程解,原因是方程的解答过程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感到很陌生,又加上较复杂的题目方程也较复杂。

在课前要专门花点时间让学生练练方程。

教学过程:
1、表面积逆向
2、鸡兔同笼
3、练习
一、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刚才下课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教室里原有一些人,走出去了3人后,又进来5人。

现在还有25人。

原来有多少人?
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两人板演。

全班齐练
1、X-3+5=25X=23
2、25-5+3=23(人)
第一种方法我们用字母来代替数列出方程,再解答,通常我们把它叫做代数解法。

第二种方法用的全都是能直接运算的数字,这种方法大家都很熟悉,我们通常叫算术解法。

这两种方法究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相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相同的。

在条件分析时,都将用到分析法、综合法;在进行条件的处理时,都会用到数形转换、表格转换等手段。

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的“工具”有区别,一是通过分析量与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数的加、减、乘、除的计算使问题得以解决,另一个是通过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使问题得以解决。

同学们,在平时的解题中,你比较喜欢什么方法呢?有多少人喜欢方代数法?有哪些人喜欢算术法?这个人数比有点大啊。

这两种方法在解题时有很大的区别,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方法。

板书课题。

二、对比这两种解法,研究用代数解法的两种类型。

1、逆向思考
方程的核心在于等量关系,如果数量关系明确但属于逆向思考,那就应该选用代数解法。

教师出示情境:做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箱至少要用592平方分米的纸板,已知这个包装箱的长是12分米,宽是8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想一想,这里的三个数据与长方体的什么有关?用什么方法解较好呢?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完成。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小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点评:代数法:(12×8+8X+12X)=592X=10
算术法:(592÷2-12×8)÷(12+8)=10(分米)
先统计:哪些同学选择了代数法?哪些同学选择了算术法?
比较:
现在我们比较一下两种解法。

这里的方程用到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再解这个方程就可以了。

这里的算术法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呢?让能干的学生结合图形讲述:第一步是先求出长方体中相邻的三个面的面积,再减去一个底面面积,还剩下两个面,这两个面因为有一条棱,也就是高相等,所以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2+8=20分米,用刚才求得这个长方形面积除以这个长就求得剩下的那条棱的长度。

同学们,听了这两种解法,你有什么感受?(代数方法在这里思路清晰,只需要按方程的方法解就可以了,但是算数解法的思路却非常繁琐)评析:算术解法中,要求对题意进行思考,逐次进行计算,然后再逐次对计算找出解释的理由,从而作出解答;代数解法只人求用字母X表示所求的数量,再考虑与已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一个方程,然后根据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的值,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面对这种数量关系清晰但需要逆向思考的题目,再次让你选择的话,你会选择什么呢?
2、数量关系有两个,未知数也有两个的情况
出示例题:有5元和10元人民币共12张,共计85元,问其中5元、10元的人民币各几张?
学生独立读题后分析:这题有几个数量关系?有几个问题?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解好呢?
同桌讨论一下,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解答出来。

5分钟后:哪些同学已经解答出来了?哪些同学是用代数法解的?哪些同学是用算术法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