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文化移情能力及其培养措施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文化移情能力及其培养措施

2020年第6期(总第160期)2020 No. 6(Total No. 160)北京臧市摩麹曇报JOURNAL OF BELJING CITY UMVERSITY浅析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文化移情能力及其培养措施付本静(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六安237102)摘 要:跨文化交际是世界文化交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移情则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实现有效交流与沟通的必要条件。

文化移情能够使生长于不同文化土壤中的交流者摆脱本民族文化中的固化思想,冲破语言、习 俗、宗教、思维模式等多方面的障碍,消除对民族、地域、国家的歧视,实现轻松、有效、合理的交流,从而构建起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合作与共赢的桥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中西文化;文化差异;民族优越感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4513 ( 2020) -06 - 080 - 05引言“移情” 一词来源于德语,即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事物在情感上的共鸣。

日本语言学家库诺最早把“移情”引入语言学研究,并提出“文化移情”的概念。

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文化之间的交流并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交流,而是文化价值观层面的契合,既要做到外在层面上的“入乡随俗”,又要做到内在层面上的“将心比心”,即英语中常见的谚语“Letyourself put on someone else 9s shoes and learn aboutone 9s posture from another persons shoes o一、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文化移情的内涵 与重要意义(一)文化移情的内涵文化移情(Cultural empathy )是跨文化交 际中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方式,即跨文化交际中 主体自觉地进行文化立场转换,有意识地摆脱自身文化的框架,置身于对方的文化模式之中,能够使交流者如实地了解与领悟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简单地说,就是引起跨文化交际主客体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跨文化敏感度提高的关键

跨文化敏感度提高的关键

跨文化敏感度提高的关键——移情摘要:本文首先着重讨论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意义,是跨文化敏感度提高的关键。

对多位权威学者对移情能力的定义进行汇总,从而挖掘出移情能力的深层涵义,使大家对移情能力有一个具体深入的了解。

最后,培养移情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跨文化敏感度;移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条件。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背景的人由于文化取向、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在信息的沟通交流、思维方式等众多方面表现出差异。

不能感知和调解这些因文化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引发矛盾、误解、摩擦和偏见,也就不能顺利实现沟通的目的。

因此,移情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充分的显现出来。

移情能力是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摆脱民族中心主义的束缚,不以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看待和评判其他文化,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利普斯认为,移情是确立“对象就是自己”的事实。

他举例说,要能够欣赏作为艺术品的花瓶,欣赏者必须在某种意义上想象自己是花瓶,然后再感受和体验它。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认为,要理解拿破仑并不一定要成为拿破仑,我们可以通过拿破仑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站在拿破仑的立场、地位去理解他。

布鲁诺认为,移情是实现主客体的一致性,它建立在感情和认知的基础上。

在跨文化交流中,移情是有意识地超越本民族文化定势的心理束缚,站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中进行思维的心理倾向,从而淡化或减少长期积淀的民族文化的影响,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实现。

我们认为,移情首先要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

全世界有着数之不尽的文化形式,不只有本民族的单一文化形式。

而世界各国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产生、历史以及发展过程,在生活、艺术的方方面面中以不同的形式、外延表现出来,因此,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

同时,世界各国文化是平等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模式、伦理规范,但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能以本民族文化唯吾独尊,而将别的文化贬得一文不值,或者对某一文化盲目崇拜。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文化移情的价值与培养的能力,它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文化移情,是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沟通障碍,比如母亲向孩子诉说母爱、妻子向丈夫倾吐夫情、兄妹向兄弟诉说兄妹之情等等,而不被对方接受,由此产生了许多的误解和冲突。

这时,就需要“文化移情”。

当双方都怀有美好愿望,把握住了正确的信息,且各自站在客观立场上思考问题,那么双方之间就容易产生一种默契和情感认同,从而有利于消除彼此间的分歧和误解,有利于促进相互理解,使人们互相沟通顺畅,取得相互谅解与尊重。

人类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在这种语言交流过程中,没有主观,只有客观,文化背景的差异并不能成为文化移情的障碍。

但这并不代表文化移情不存在。

文化移情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它可以弥补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沟通的鸿沟,实现人们相互之间的认知、情感的和谐融合。

在英国社会中,母亲向孩子诉说母爱,妻子向丈夫诉说夫情,兄妹向兄弟诉说兄妹之情,还有一些特殊群体如聋哑人士、艾滋病患者、同性恋者等,他们之间也会出现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甚至发生矛盾冲突。

如果在这个时候,人们之间能够理解对方的行为,并且具备文化移情的能力,那么这种误解就会大大减少。

这就意味着人类共有的一种智慧正在发挥作用,将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智慧传递给人们,使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不仅如此,文化移情还可以降低人们的防御心理,促进相互理解。

当今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地球村已经形成。

然而这种紧张关系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无论你身处何方,想要保持友谊或者进行贸易活动,首先都要搞好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移情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例如: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到一家饭店去就餐,饭店服务员把客人介绍给厨师后,准备烹饪几样菜品,客人很高兴,指定其中一种菜肴为主菜,而将另外几样菜做成配菜。

事后,客人把自己的这种做法告诉了厨师,希望按照原样烹饪。

浅谈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3
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交流与合作,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观点和思想,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 解。
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与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 全面系统的文化移情能力培养计划和方案。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 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情况和效果,为后
05
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 的展望与建议
拓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增加实践课程
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工作环 境,增强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网络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上的多元文化资源,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实践案例四:志愿者服务与文化传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志愿者服务与文化传播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 途径。
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和文化传播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物,了解他们的价值观、习俗和 行为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 提高他们的文化移情能力。同时,志愿者服务和文化传 播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
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一些家庭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了中职生对文 化的认识和移情能力的培养。
家长教育观念不当
部分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技能学习,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为孩子 提供足够的文化学习资源和支持。
原因分析:学校因素
学校课程设置不完善
一些中职学校缺乏完善的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学生无法 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影响了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核 心 内 容
人 的 角 度 准确 领会 话 语 的 用 意 以达 到交 际
具 有 不 同文 化 背景 的 人 从 事 交 际 的 过 的 目的 。 程 , 们 称 之 为跨 文 化 交 际 。 个 定 义 表 面 我 这 移 情的 另一个 层面是社 会语用移 情 , 简单 , 其 内 涵丰 富 。 但 掌握 不 同文 化 背 景 是 这 涉 及 到 交 际双 方 的 社 会 文 化 背景 和 人 际 也 移 跨文 化 交 际 的 关键 。 以 说 , 何 人 与 人 之 关 系 , 涉 及 到语 境 。 情 问 题 要求 交 际 双 可 任 间的 交 际 都 可 以视 为 跨 文 化 , 因为 每 个 人 方 设 身处 地 的 尊 重 对 方 的 文 化 背 景 , 俗 风 的文化背景都是 不同的 , 大的文化范 围 而 习 惯 以 及 话 语 的 用 意 。 如 中 国 人 见 面 时 例
ii - 石 。。 8 ! 。 II i 。 。 i-
科 教 论 坛
跨 文 化 交际 中文化 移 情 能 力 的培 养
赵 敏 毅 ( 黑龙 江省教育 国际交流 中心 哈尔滨 1 0 0 ) 0 1 5 摘 要 : 用能力可以解释 为运 用语 言进 行得体 交际 的能力 , 语 有效 的交际指 听话人 在任何 情 节内都 能够理解 说话人 意目的交际 。 文化移 情 能力是 跨文化 交际能力 系统 中最 为重要 的 因素。 有意识的在 实践中培养和提 高文化移情 能力, 对于跨 文化 交际具有极其重要 的理论意
性 和 文 化 移 情 能 力 , 少 文 化 摩 擦 和 文 化 减
矛盾。
文 化 移 情 能 力培 养 的 另一 方 面 是 文 化 又 可 波 及 东 西 方 文 化 。 效 的 跨 文 化 交 际 喜 欢 问对 方 姓 名 , 有 籍贯 , 龄 , 资 , 年 工 家庭 人 文 概念 是一 些西 方学者 如 G d k nt1 8 ) u y u s(9 4提 口等 , 英 美 人是 不愿 把 这 些 作 为话 题 的 。 顺应 能 力 的 培 养 。 化 顺 应 是 文 化 移 情 的 但 萨 如 出 来 的 。 有 效 的 交 际 ” 听 话 人在 任 何 情 各 语 言 文 化 之 间存 在 着 巨 大 的 差 异 , 来 重要 环 节 。 姆瓦 认 为 , 果对 不 同 的 交 际 “ 指 从 主 体 以 及 所 属 的 不 同 的 文 化 没 有 区分 , 人 节 内 都 能 够 理 解 说 话 人 意 图的 交 际 。 际 没 有 一种 语 言 或 者 文 化 相 似 到 完全 表 现 同 实 社 会现 实 , 这就 要 求 在跨 文 化 交 际 中 , 交 们 就 会 用 各 种 方 法 将 复 杂 的 感 知 简单 化 。 上, 日常 跨 文 化交 际 中 , 能够 达 到 百 分 之 百 的 理 解 或 完 全 没 有 误 解 是 不 可 能 的 , 为 际 双 方 都 应 尊 重 移 情 原 则 。 们 在 使 用 英 其 中的 一 个 方 法 就是 用一 组 特 性 去 表示 整 ・ 因 我 受 或 并 双 方 的 文 化 背 景 、 活 经 历 、 教 育 程 度 及 语时 , 母 语 文 化及 思 维 的 影 响 , 多或 少 个 群 体 的 特 征 , 认 定 整 个群 体 的 成 员都 生 受义和 Fra bibliotek践 意 义 。

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移情能力的培养.

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移情能力的培养.

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移情能力的培养【论文关键词】语用失误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语用失误有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表现形式。

注重语言本身,而忽略了不同语言文化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成功消除语用失误所造成的障碍.必须了解目的语语言文化,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做到语用移情。

文章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种类和原因,并且对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和语用移情的习惯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看法和建议。

一、引言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如何自然,何兆熊以及其他许多学者都做了很多研究,并且发表了许多相关文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这些研究有的侧重广告翻译、社会用语、旅游英语等不同交际领域的语用失误,如郝钦海(2000),张新红(2000),陆建平(20O1),赵湘(2006)等;有些侧重研究称呼语、褒奖行为等具体的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失误,如李悦娥(1998),刘小珊(0o1)等。

然而他们的研究对于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过多,而对于如何解决语用失误的办法研究不够。

本文结合非本族语者使用英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类及其根源,并指出培养语用移情能力是解决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移情能力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二、语用失误1983年Thomas 在他的论文“Pragmaitcfailureincross culturaleommunicali’中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注意和兴趣。

Thomas认为所谓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

“语用失误”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我们可以说,某人说了一句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话,并称其为“语法错误”,因为语法是规定好了的规则(至少是为了语言教学的目的已经规定好了的)。

可是,我们却不能说某句话的语用之力是“错误的”。

我们只能说这句话没有达到说话人想要达到的目的。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摘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文化移情通俗地说,就是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框,摆脱原来自身文化的约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跨文化交际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移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能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文化移情能力,它是文化沟通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摘要: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必须传授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文化模式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帮助他们自觉地进行文化移情,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从而取得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 文化移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一、引言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经济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正在促进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跨文化交流成了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自从1972年Hymes提出交际能力观以来,跨文化交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当前,国内外语界已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许多著名学者都在这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如胡文仲、邓炎昌、刘润清、高一虹等,他们有效地解决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要教什么,以及如何教的问题,并强调教学中的文化对比,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概念的构建及实际交际能力。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移情能力(cultural empathy competence)的高度关注,是跨文化交际学从表层研究进入到深层研究的转折点和重要标志。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的关键因素。

跨文化交际中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移情能力的培养作者:余桂霞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4期[摘要] 语言与文化二者相互依存,大学英语教师应将语言教学与文化认知教学统一起来。

文化移情能力是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文化移情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文化移情能力跨文化交际培养途径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人们生活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环境里。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的关键因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移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也就成为英语教师和学习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文化移情的概念移情首先是西方美学中的概念,是指主体在主观意识中将主体的精神情感赋予客观物象,使客观外物的映象负荷和主体情思成为主体体验的情感表现。

后来,这一概念被应用于心理学中,称作感情移入,它有两种含义: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也有人认为,移情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另一个人的位置上的能力。

受到美学、心理学中移情说的启示,日本语言学家库诺(Kuno)于1987年首先把移情用于语言学研究中,按照库诺的说法,所谓移情就是说话人与其所描写的事件或状态的参与人或物的关系的密切程度。

Webster字典中移情被定义为“分享他人情感或思想的能力”。

何自然教授在1991年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发表的“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一文中,首次在国内学术界提出了“移情”的概念,认为语言习得者应该理解、感受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设身处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顾嘉祖(2000:220)认为:“对移情的界定应该分为两个方面:知觉技能和交际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英 语 教 学
领域 , 照库诺 的说 法 , 谓 移情 就 是 说话 人 与 其所 描 写 按 所


的 事 件 或 状 态 的 参 与 人 或 物 的 关 系 的 密 切 程 度 。何 自然
(9 1首 次 在 国 内学术 界 提 出 了移 情 的概 念 , 为 语 言 19 ) 认
引 言
映 象负 荷 和 主体 情思 成 为 主体 体 验 的情 感 表现 。移情 从
心 理 学 的 角 度 看 是 指 通 过 对 情 感 的 知 觉 而 自身 产 生 与 他 人 的 情 感 相 接 近 的 情 感 体 验 , 相 当 于 情 感 的 共 鸣 。日本 这
语 言学 家库 诺 ( n ) 早 把 移情 的概念 移 植 到 了语 言学 Ku o 最
际 的 复 合 型 人 才 文 化 移 情 能 力 是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系 统 中最 为重要 的 因素 , 接 影 响到 跨 文 化 交 际 的质 量 、 果 直 效 和 进 程 。 因此 . 英 语 教 学 中 , 师 不 仅 仅 要 传 授 语 言 知 在 教
“ 情 ” 先 是 西 方美 学 中 的 概念 . 指 主体 在 主 观 移 首 是 意 识 中 将 主 体 的 精 神 情 感 赋 予 客 观 物 象 ,使 客 观 外 物 的
识 , 必 须 传 授 文 化 知 识 . 导 学 生认 识 中 西 文 化 模 式 的 还 引
差 异 性 和 共 同 性 ,利 用 多种 途 径 培 养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交 际
意 识 . 助 他 们 自 觉 地 进 行 文 化 移 情 , 得 跨 文 化 交 际 的 帮 获 成 功 . 而取 得 最佳 的 英语 学 习效果 。 从 关键 词 : 化移 教育 学 院 外语 系 , 苏 南 京 江 江 20 1 ) 1 0 3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文 化 移 情 能 力 的 培 养

要 : 语 教 学 的 目标 是 把 学 生 培 养 成 跨 文 化 交 外
合 能力 的 不可 或 缺 的重 要环 节 和 重要 内容 。 二 、 文 化 交际 中文 化 移情 能 力 的重 要性 跨 1文 化 移 情 能 力 的 概 念 .
中 , 们 越 来 越 意 识 到 , 化 移 情 能 力 是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人 文
际技 能 。移 情不 仅 指觉 察 和认 识 他 人 的情 感 、 绪 状 态 , 情
而且 还包 括 对他 人 情感 、 绪 状 态 的正 确 反 馈 或反 应 , 情 两 方 面 都 不 可 偏 废 。 高 永 晨 (0 5 将 文 化 移 情 视 为 交 际 主 ” 20 ) 体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过 程 中 , 为 了 保 证 不 同 文 化 之 间 顺 利 沟 通 而 进 行 的一 种 心 理 体 验 、 情 位 移 和 认 知 转 换 , 有 意 感 即 识 地 超 越 民族 本 土 语 言 文 化 定 势 的 心 理 束 缚 ,站 在 另 一 产 业应 该 成 为生 长着 的燕 赵精 神 。 业 以此 为 基点 . 仅 产 不 能 实 现 经济 上 的增 长 , 且 能 成 为重 塑新 时期 河 北 文 化 而 精 神 的重 要渠 道 。
习 得 者 应 该 理 解 、 受 目 的 语 国 家 的 文 化 , 设 身 处 地 在 感 并
对 方 的文化 背 景 中进 行语 言 的学 习和运 用 。 关 于 文 化 移 情 的 概 念 ,众 多 学 者 都 有 自 己 独 特 的 见 解 。S mo a & P  ̄ r 2 0 :8 — 8 ) 为 文 化 移 情 涉 及 a v r o e ( 0 12 4 2 6 认 两 个 层 面 : 一 是 感 情 基 础 . 肯 定 自己 的 积 极 感 情 并 能 其 要 够 以 积 极 方 式 驾 驭 自 己 的 感 情 ,避 免 对 他 人 采 取 偏 见 和 刻 板 化 的 态 度 ; 二 是 认 知 层 面 , 括 译 解 和 区 分 自我 与 其 包 他 人 的 逻 辑 、 图 、 维 方 式 、 判 思 维 , 及 修 辞 可 能 意 思 批 以 性 。顾嘉 祖 (0 02 0 在 界定 了多 种 多样 的移情 概 念后 2 0 :2 ) 认 为 :对 移 情 的 界 定 应 该 分 为 两 个 方 面 :知 觉 技 能 和 交 “
2 世 纪 是 一 个 多 元 化 的 世 界 。 经 济 的 多 元 化 和 国 际 1 化 , 在 促 进 不 同 文 化 的 冲 突 和 融 合 。 文 化 交 流 成 了人 正 跨 类 生 活 中 必 不 可 少 的 内 容 。 自从 1 7 年 Hy s 出 交 际 92 me提 能 力 观 以 来 。跨 文 化 交 际 一 直 是 国 内 外 学 者 研 究 的 热 门 课 题 。 当前 , 内 外 语 界 已 将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的 培 养 作 为 国 外 语 教 学 的 最 终 目 的 。 多 著 名 学 者 都 在 这 方 面 开 展 了卓 许 有 成 效 的研 究 工 作 , 胡 文 仲 、 炎 昌 、 润 清 、 一 虹 等 , 如 邓 刘 高
他们有 效地 解决 了在 实 际的教 学过 程 中 , 化教 学要 教什 文
么 , 及 如 何 教 的 问题 , 强 调 教 学 中 的 文 化 对 比 , 重 学 以 并 注 习者学 习过 程 中文化 差异 概念 的构 建及 实际 交际 能力 。 国 内 外 学 术 界 对 于 文 化 移 情 能 力 (utrl m ah c l a p ty u e c mp tn e 的 高 度 关 注 , 跨 文 化 交 际 学 从 表 层 研 究 进 o ee c ) 是 人 到 深层 研 究 的转 折点 和 重要 标 志 。在跨 文化 交 际 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