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论红楼梦人物之妙玉

合集下载

2018-2019-妙玉人物赏析-word范文 (11页)

2018-2019-妙玉人物赏析-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妙玉人物赏析篇一:人物形象浅谈之妙玉《红楼梦》人物浅谈之妙玉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对于一个初读《红楼梦》的人来说,妙玉绝对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因为在前八十回中她的戏份并不多,也绝对是一个另类:美丽孤傲,洁癖难处,万人不入她的眼,还真有点让人嫌的感觉,不明白作者为何会给她如此高的写照。

且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妙玉,纵然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却也能跻身其中,排名又在脂粉英雄的王熙凤之上,真让人费解。

通过刘心武先生对妙玉的探究才知道,妙玉还是贾宝玉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女性之一,更可见她的非同一般。

不过看看她在太虚幻境中〈〈世难容〉〉的判词:“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脓,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又倍感心酸。

作者以“世难容”三字来评述这只曲子,这三字不仅概括了妙玉多方面的复杂性格,也道出了她曲折独特的一生。

妙玉那“世难容”的思想性格和她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蕴藏着发人深思的思想内容,熔铸着耐人寻味的社会意义。

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孤傲清高。

妙玉在《红楼梦》里的出场是间接的,是通过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来省亲,管家林之孝向王夫人汇报大观园家庙找个尼姑事间接推出了妙玉,同时林管家还介绍了妙玉的身世,《红楼梦》第十八回写到妙玉是。

苏州人氏,祖上仕宦之家。

自小多病,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年方十八,法名妙玉。

今父母俱亡,身边嬷嬷丫头伏侍。

文墨极通,摸样极好。

又比较孤傲清高,所以王夫人用请帖去把妙玉请来。

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给人感觉是一个带发的有才学的孤傲清高的尼姑。

自小就循入空门。

《红楼梦》中妙玉性格特征与爱情浅析

《红楼梦》中妙玉性格特征与爱情浅析

《红楼梦》中妙玉性格特征与爱情浅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妙玉这个尴尬人物“世难容”的生活道路与思想性格,本与佛教无缘的她被迫步入佛门后的心有不甘。

妙玉这个人物蕴含的深刻道理与妙玉的爱情,妙玉的性格特征。

她虽然敢于追求爱情,忠于自我,向往自由,但是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只能以失败告终。

关键词:《红楼梦》世难容妙玉性格特征爱情1 对妙玉的介绍1.1世难容《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是专论妙玉的曲子。

之所以用“世难容”来命题,是因为妙玉的生活道路与思想性格“世难容”,其中蕴藏了深刻的道理,可谓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1.2尴尬人物——妙玉堪称“百科全书”的这部《红楼梦》主要是用来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

它不仅涉及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而且也包括宗教这个上层建筑。

妙玉和《红楼梦》中的僧尼道士,道观寺院以及宗教仪式紧密相连,可谓妙玉的体现。

妙玉这个人物是尴尬的,因为她一直介于闺女和幽尼之间,从妙玉这个人物来看,我们体会到了作者深刻的批判并揭露了封建宗教虚伪的本质,与此同时,对于妙玉这个人物的无奈与痛苦我们也是深有感触。

1.3妙玉本与佛教无缘就妙玉的性格来看,她和佛家的“四大皆空”全然不同,她精奕道,爱古玩茶饮,举凡花卉盆景,谙音律,喜欢读庄子。

可见,她本是与佛教无缘的。

她心恋红尘,酷爱茶具,茶水和茶品,并且将吃茶之人分为四等,有悖“世法平等”。

正如“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所述,妙玉既聪慧又漂亮,再如“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所述,妙玉高傲而孤僻,她对亲情,友情与爱情更是充满了渴望。

她和张道士、马道婆的奸诈与虚伪,“跛脚道人”和“癞头和尚” 的“茫茫”和“渺渺”是完全不同的。

然而,这么貌美如花的妙玉,在花一般的年纪对爱情是非常渴望的,但是她被迫遁入空门,一生只能与经卷木鱼为伴,她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抗争来寻找自己人生的一点点希望,来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红楼梦》之妙玉形象浅析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红楼梦》之妙玉形象浅析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红楼梦》之妙玉形象浅析在《红楼梦》这本名著中有一位年轻女尼,她是大观园内的金陵十二钗之一,与元春、黛玉、宝钗等人同列金陵女子正册。

她姿容美丽,聪慧过人,才华出众,才貌不在黛玉之下,正如书中所说:“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妙玉本是苏州姑娘,出身书香仕宦之家,因从小体弱多病,百治无效,父母只好忍痛将她送入寺庙,带发修行。

在书的前八十回,正面写到她的只有两回,一次是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是她的第一次正面出场,一是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寥”,这是她的第二次出场。

这两次直接亮相,加上几次暗出,很明显她的戏份不多,但曹雪芹就是让她入了“金陵十二钗”,不但入了,还入了正册,而且排在第六位。

这样一个让作者珍爱且器重的人物,不禁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一、比仙的才情与高雅的情趣妙玉出生在读书仕宦之家,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

她喜欢读庄子,自称“畸零之人”,精奕道,谙音律,举凡花卉盆景,古玩茶饮,无一不是高水平。

佛曲中亦赞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这是对妙玉非常高的评价。

说妙玉才华能够和仙人相比,这是有证据的。

第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联到最后,出现两句非常有名的句子,一句是“寒塘渡鹤影”,一句是“冷月葬花魂”。

二人相互感叹时,一语未了,只见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妙玉就出现了。

她连赞“好诗,好诗”,并说:“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觉得堆砌牵强。

”就把二人请到了栊翠庵。

妙玉兴致很高,黛玉就央她续写出来。

妙玉于是提笔一挥而就。

这就是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的三十五韵。

这三十五韵,妙玉一人就做了十三韵,而林、史二位合起来才做了二十二韵。

写的怎么样?我们看看林、史二人的反应。

“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

现在这样的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真正是“才华阜比仙”。

连一向有点恃才自傲的林黛玉也不禁赞赏不已,可见妙玉的内在底蕴确非一般凡人所能比拟。

红楼梦我眼中的妙玉作文600字

红楼梦我眼中的妙玉作文600字

红楼梦我眼中的妙玉作文600字英文回答:Miaoyu, in my eyes, is a fascinating character in the novel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She is portrayed as a talented and intelligent young woman who possesses both beauty and wisdom. Miaoyu's beauty is often described as ethereal and delicate, which adds to her allure. However,it is her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that truly make her stand out.Miaoyu is well-educated and well-read, which sets her apart from the other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She is fluent in poetry, calligraphy, and music, and her talent in these areas is highly admired by others. She is also known for her sharp wit and quick thinking, which she often uses to outsmart other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Despite her beauty and intelligence, Miaoyu is not without flaws. She tends to be aloof and distant, whichmakes it difficult for others to approach her. She is also stubborn and refuses to conform to societal expectations, choosing to live a life of seclusion and self-reflection in a Buddhist temple. While some may see this as a weakness, I believe it is a reflection of her strong character and determination to find her own path in life.Overall, Miaoyu is a complex and intriguing character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She represents a unique blend of beauty, intelligence, and independence. Her presence in the novel adds depth and complexity to the storyline, making her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characters in Chinese literature.中文回答:妙玉是《红楼梦》中一个我眼中迷人的角色。

红楼梦赏析论文

红楼梦赏析论文

红楼梦赏析论文《红楼梦之妙玉》赏析模具102 205100336 张羽摘要:妙玉是《红楼梦》里的一个特殊人物,也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重要人物。

她自称是“槛外人”,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始终静静地一人独守在栊翠庵,想要在槛外地世界中寻找一份超脱自得。

但在我看来,妙玉仍未能迈出尘世肮脏地门槛。

举世皆浊她也难清啊!关键字:妙玉,封建社会,世俗,衰败正文:“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多病,狠心的父母竟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送人空门。

如果长住苏州玄墓山,虽然“人山不深”,也还是一个隔离城市便于修行之地,师傅偏又带着她进京,师傅圆寂前曾劝她留在京城,说道时候自然会有她的结果,而妙玉等来地结果又是什么呢?还没有广求佛道,遍访名山,却梦一般地住进了贾府的名园。

从官宦之家投入空山古庙,又从空山古庙转入了赫赫豪门,这是什么“缘法”定下来的出家人的行径?贾府的主人为了妙玉身世好,品貌佳,慨然赏赐了一个破格的体面。

“礼聘”入院,从此就被“拢”之在栊翠庵之中了。

可是来到这里,既非主人,又非作客;既非小姐,又非丫鬟;原来自己竟和那些园中的花鸟鱼虫一样了,做了贵妃娘娘省亲别墅中的高雅的点缀。

妙玉同黛玉一样,充满了雅洁之气。

但其高洁孤僻,寡言少语的个性,却又比黛玉胜三分。

尽管大观园中同龄的人比比皆是,但没有人能与她成为知己。

李纨说她“可厌”,岫烟与她相伴多年,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就连宽容大度的宝姐姐都说她“怪诞”。

毕竟: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妙玉沏茶用的水是收集梅花上的清雪溶化而成的;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品了口茶,她便嫌脏扔掉了;到惜春处闲坐,她竟然带上自己的茶具……如此高洁,怎能融入世人的圈子?所以,正值青春妙龄的妙玉,在需要朋友的时刻,也仍是独自一人,心中的孤苦无人可诉。

说她孤苦,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心内尘念未决。

她对宝玉有着若有还无的一星半点的感情。

也许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条规,也许是由于自尊自傲的心理,她比宝钗还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感。

人物形象浅谈之妙玉(模版)

人物形象浅谈之妙玉(模版)

人物形象浅谈之妙玉(模版)第一篇:人物形象浅谈之妙玉(模版)《红楼梦》人物浅谈之妙玉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对于一个初读《红楼梦》的人来说,妙玉绝对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因为在前八十回中她的戏份并不多,也绝对是一个另类:美丽孤傲,洁癖难处,万人不入她的眼,还真有点让人嫌的感觉,不明白作者为何会给她如此高的写照。

且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妙玉,纵然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却也能跻身其中,排名又在脂粉英雄的王熙凤之上,真让人费解。

通过刘心武先生对妙玉的探究才知道,妙玉还是贾宝玉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女性之一,更可见她的非同一般。

不过看看她在太虚幻境中〈〈世难容〉〉的判词:“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脓,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又倍感心酸。

作者以“世难容”三字来评述这只曲子,这三字不仅概括了妙玉多方面的复杂性格,也道出了她曲折独特的一生。

妙玉那“世难容”的思想性格和她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蕴藏着发人深思的思想内容,熔铸着耐人寻味的社会意义。

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孤傲清高。

妙玉在《红楼梦》里的出场是间接的,是通过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来省亲,管家林之孝向王夫人汇报大观园家庙找个尼姑事间接推出了妙玉,同时林管家还介绍了妙玉的身世,《红楼梦》第十八回写到妙玉是。

苏州人氏,祖上仕宦之家。

自小多病,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年方十八,法名妙玉。

今父母俱亡,身边嬷嬷丫头伏侍。

文墨极通,摸样极好。

又比较孤傲清高,所以王夫人用请帖去把妙玉请来。

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给人感觉是一个带发的有才学的孤傲清高的尼姑。

自小就循入空门。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随同贾母游玩大观园时才直接出场。

文中这样写道: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

妙玉忙接了进去。

修改后的浅析《红楼梦》之槛外人—妙玉

修改后的浅析《红楼梦》之槛外人—妙玉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初等教育系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浅析《红楼梦》之槛外人—妙玉作者:曾柳梅班级:初语1006班学号:23指导教师:许乐阳2013 年 4 月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诚信声明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浅析红楼梦之槛外人—妙玉》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曾柳梅2013 年 4 月 10日目录(“目录”二字之间空4字符,选用小三号字、黑体)摘要:红楼梦是我国思想、文化的宝库,是一座巍峨的殿堂。

其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女子,要不是与四大家族有血缘关系,那么就是有婚姻关系,仅独有一人被列入其中并居于中间位置,而却并未与贾家有血缘和婚姻瓜葛的女子—妙玉。

关键词:美如兰;馥比仙;洁一、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4)(一)洁 (4)(二)云空未必空 (4)二、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5)(一)“气质美如兰” (5)1. 气质 (5)2. 身世 (5)(二)才华馥比仙 (6)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6)结论 (6)参考文献 (6)致谢 (7)浅析《红楼梦》之槛外人—妙玉摘要:红楼梦是我国思想、文化的宝库,是一座巍峨的殿堂。

其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女子,要不是与四大家族有血缘关系,那么就是有婚姻关系,仅独有一人被列入其中并居于中间位置,而却并未与贾家有血缘和婚姻瓜葛的女子—妙玉。

关键字:美如兰;馥比仙;洁前言妙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居第六位,名列王熙凤之前;及在《红楼梦十二支曲》,关于其命运暗示的“世难容”一曲,也安排在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的曲之后,排于第六位,这令人费解又奇怪,金陵十二钗中她是仅仅一个没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血统,又未嫁与四族任何一家当媳妇的。

泥淖兰质槛外人——《红楼梦》中妙玉的悲剧形象

泥淖兰质槛外人——《红楼梦》中妙玉的悲剧形象

泥淖兰质槛外人——《红楼梦》中妙玉的悲剧形象第一篇范文《泥淖兰质槛外人——<红楼梦>中妙玉的悲剧形象》读后感在《红楼梦》的众多女性形象中,妙玉无疑是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之一。

她既有着出尘的美貌,又兼具高雅的才情,却因命运的多舛而终陷泥淖。

本文旨在剖析妙玉的悲剧形象,通过收集整理最新最全的相关资料,力求对这一角色进行深入解读。

## 身世之谜妙玉的身世扑朔迷离,她原本是官宦世家的小姐,却因家族衰败而被迫出家。

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她在红尘与佛门之间摇摆不定,也预示了她悲剧命运的开始。

《红楼梦》原文中描述:“原来妙玉本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因父亲获罪,家道中落,方才入了空门。

”这句话揭示了妙玉悲剧命运的根源。

## 性格之矛盾妙玉的性格充满矛盾,她既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又无法割舍对宝玉的情感。

这种矛盾使她在贾府这个大观园里,成了一个“槛外人”。

她以佛教信仰为精神支柱,却终究难以抵抗爱情的诱惑。

原文中有一句:“妙玉情不自己,便有许多牢骚。

”这揭示了她在情感与信仰之间的挣扎。

## 命运之悲剧妙玉的悲剧命运,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地位低下,妙玉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她个人的性格矛盾,也使她在贾府这个是非之地无法立足。

最终,她只能在红尘中沉沦,成为一个“泥淖兰质”的悲剧形象。

## 观点独特妙玉的悲剧形象,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悲哀。

她既不像宝钗那样圆滑世故,也不像黛玉那样纯真率直,她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这种独特的性格,使她在《红楼梦》中独树一帜。

正如原文所说:“妙玉虽是出家人,却有一副兰心蕙质。

”## 旁征博引在《红楼梦》中,妙玉的形象与佛教元素息息相关。

佛教认为,人生本是苦海,唯有修行方能解脱。

然而,妙玉在尘世中挣扎,终究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

这与《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水浒传》中的阎婆惜等悲剧女性形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总结《泥淖兰质槛外人——<红楼梦>中妙玉的悲剧形象》一书,通过对妙玉这一角色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红楼梦人物之妙玉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王莹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宗教是能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之一,书中描绘了大量的宗教仪式,道观寺院,僧尼道士,妙玉就是其中一个。

妙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的许多女性形象中最特别的一位女子,这是一个介于幽尼与闺女之间的尴尬人物,她有高贵的出身,有高洁脱俗的气质,有不凡的才华,迫入佛门被封建社会所束缚却又自内而外散发出不拘于封建束缚的神气,她是超脱于封建社会的存在。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作者对封建宗教的虚伪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所以,即使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但不屑于与封建大众为伍,必定为封建大众所不喜。

书中妙玉的结局是被强盗所劫去了,却也给读者心中留下了无限悬念。

关键字:妙玉独特身世金玉质才华阜比仙性格世难容结局《红楼梦》中有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对她惜墨如金,但却仍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她就是——妙玉。

多次阅读《红楼梦》,仍觉得妙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太过独特的存在。

她是“十二金钗”中最后出场的一个女性,在第十七、十八回,因为贾元春省亲,贾府兴建大观园,买了一些小尼姑和小道士,妙玉由此进大观园。

妙玉在书中的出场相当少,在前八十回中,妙玉或明或暗的出场不过六次,而正面出场只有两次。

而如此少的出场,妙玉在书中得到的评价却很低。

比如李纨就说过:“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

”邢岫烟与妙玉相识多年,感情亦半师半友,但她对妙玉的评价却是“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就连我自己最初读《红楼梦》时,也不喜欢妙玉,问过身边的同学,觉得她太过清高,有些矫揉造作的还不少。

随着年纪的增长,读的多了,也思考的更多了。

妙玉当时只有十八岁,她身边的人和作为读者的我们给她的评价如此低,对她来说似乎并不太公平。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其他十一位金钗均为贾府的亲眷,而妙玉是唯一一个与贾府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并且还是一位带发修行的女尼,这也是妙玉的独特之处。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名第六,排在她前面的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而王熙凤、李纨、秦可卿等人排名都在她之后,这样看来,作者曹雪芹对妙玉的态度其实并不像书中人物给她的评价那样简单,所以说,妙玉的存在是具有她独特的意义的。

一、身世——金玉质《红楼梦》中妙玉的身世,周汝昌先生认为她是以为官宦小姐【1】,国光红先生认为她是一位格格【2】,而对许多红学者和读者来说仍然是一个迷。

妙玉是在“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是进入大观园的,第一次出场是通过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回话时介绍出来的: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

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

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

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

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

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

所以他竟未回乡【3】。

从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妙玉本是苏州人士,祖上也是官宦之家,因自由多病,买替身儿皆不中用,所以亲自入了佛门,带发修行。

父母都已亡故了,但身边却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妙玉或明或暗总共的出场也不过六次,正式出场只有两次,即第四十一回的“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和第七十六回中的“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而只有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一次出场中,妙玉的言谈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表现出了她的身世。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说:“知道。

这是老君眉。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

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

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

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带着一帮人来到妙玉的栊翠庵来要茶吃。

首先,妙玉与贾母交流时神情自若,举止从容,态度不卑不亢。

要知道贾府是皇亲国戚,贾母是贵妃的祖母,是诰命夫人,来往的都是各王府侯府的太妃贵人等,妙玉如此从容自如,可见她是见过大世面的,甚至曾经可能经常与贾母这类身份的人打交道,所以她如此自如。

可见妙玉的家庭背景并不比贾府差。

其次,妙玉拿出来招待的茶具十分精美,十分珍贵,有“成窑五彩小盖钟”,有“官窑脱胎填的盖碗”,有“晋王恺珍玩的<分瓜>瓟斝”,有犀牛角做成的“点犀”,喝的是梯己茶,用的是五年前蟠香寺梅花上的雪融化的水,而被刘姥姥用过的五彩成窑杯妙玉不屑再要,可见妙玉对日常生活是多么讲究。

“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刘心武先生认为这只是简单的在写妙玉的怪诞奇诡【3】,我认为这暗示了妙玉的家世不简单,妙玉对宝玉说她平时用的茶杯贾府里就找不出一个来时神态自然随意,说明她知道自己的家世在贾府之上。

作者曹雪芹在《金陵十二钗》判词里,称妙玉为“金玉质”,在封建社会里“金玉质”这是一个极其荣贵的称谓,一半多用于皇族子孙或宗室成员。

在《金陵十二钗》里只有妙玉被称为“金玉质”。

贾家是京都八公之一,又是皇亲国戚,而迎春的判词只是“金角花柳质”,惜春的判词也只是“绣户侯门女”。

比“赫赫扬扬,已将百年”如今又是皇亲国戚的贾府地位还高,而又称得上“金玉质”的,那就说明妙玉不只是普通官宦人家的小姐,而很有可能是宗室成员的后代,一位真正的金枝玉叶。

二、才华——阜比仙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这是在称赞妙玉。

兰,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说妙玉像兰花一样高雅脱俗。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身上自带有一种雅洁之气,妙玉在大观园居住的栊翠庵犹如人间仙境:红梅疏掩,暗香轻浮;拒俗绝庸,幽雅洁静。

就连贾母参观后,也不住赞叹:“到底是她们修行的,常常去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

”妙玉喝茶,用的茶具是连贾府也“未必找得出”的古玩奇珍,沏茶的水是五年前收集梅花上的雪融化的水,更是将妙玉的颇具慧心,气质脱俗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才华阜比仙”是说妙玉的才华胜过了神仙,虽说是夸张的说法,但妙玉的才华在大观园的确是首屈一指的。

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这是妙玉在《红楼梦》中第二次正式的出场,也最能说明妙玉才华出众。

中秋节,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每人联了十来句,妙玉突然从山石后转出来,把诗拦住,说过于颓败凄楚,不能再照着这凄凉的诗意往下联了,接着她又带黛玉和湘云去了栊翠庵,自告奋勇很快地把诗续完了。

这首诗一共做了三十五韵,黛玉与湘云二位合起来才做了二十二韵,每个人只做了十一韵,这二十二韵做出来的过程称得上“艰辛”:“想了一想”,“半日”,“一步难似一步了”,两个人可谓绞尽脑汁。

而妙玉做这余下的十三韵是“一挥而就”,并且将前二十二韵中的“颓败凄楚”给“翻转过来”了。

黛玉和湘云读了她的续诗,赞赏不已,说到,“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妙玉对写诗所发表的看法,黛玉和湘云也认为极为中肯,“皆道极是”。

黛玉在大观园姐妹中一向自负,孤高气傲,也对妙玉的捷才不得不服,说明妙玉确实值得“诗仙”一称,是真正“才华阜比仙”的。

无论气质还是才华,在人才济济的大观园中,妙玉都堪称是一块真正的“妙玉”。

三、性格——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妙玉“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父母双亡,自由多病而遁入空门,带发修行,“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只是性情高傲,认为“侯门公府,必以势压人”,所以《红楼梦十二曲》中,写妙玉的曲名为《世难容》,说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这一点《红楼梦》中描绘的笔墨不多,却表现的十分鲜明突出。

如四十一回“宝钗知他天性怪癖,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黛玉走出来。

”第五十回“李纨笑道:‘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插着玩。

’”第一百十七回“贾环道:‘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从这些描述中都不难见到妙玉不为世人所容的怪癖性格。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还有两个细节是关于妙玉洁癖的:一是刘姥姥用过的成窑五彩小盖盅,她嫌脏,吩咐别收了;另一个细节是在一次品茶之后,宝玉提议走后叫几个小幺儿打水洗地,妙玉就交代“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妙玉的这种过分孤傲、好洁的在众人眼中是怪癖,为许多人不能接受,且令人生厌,连李纨这样善良宽厚的人都说“可厌妙玉为人”,与她做了十年邻居的岫烟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她其实陷入一种孤立境地,正所谓“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妙玉身世地位原本就高,自是有孤高自傲的资本,然家道中落后仍孤高自傲就于世所不容,在众人眼中成了孤僻、高傲、过洁的怪癖,加上佛门静地这一远离世俗的特殊环境,又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妙玉的孤傲怪诞,傲视的乃是权贵。

如“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中黛玉同湘云到栊翠庵,走时妙玉是“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贾母到栊翠庵,走时妙玉是“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这是何等鲜明的对照!她追求完美洁净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除了她自己,其他的人在她眼里一概都是“俗”人,宝玉说她“万人不入她的目”,这是她的优点,也是她最大的弱点,更是她为身边人及读者所不喜欢的原因了。

贾府里与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个是邢岫烟,一个是惜春,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玉。

但是这四人也并非全是与妙玉相契无间。

邢岫烟幼时曾妙玉识字,妙玉与岫烟交往,多半是出于师生之谊,未必真心推重岫烟。

惜春虽与妙玉有共同的语言,但惜春身上多的是烟火气,少的是灵气。

妙玉与她在一起谈经论佛可以,但要进行心灵交流,妙玉恐怕还认为惜春差一截。

黛玉本是一个高洁孤僻之人,可妙玉的高洁与孤僻又胜黛玉三分,以致黛玉也有了远妙玉之意;如果说宝玉对黛玉还有一种俗情的话,那么他对妙玉有都不敢有这种感情,此情即使偶一闪念,他也会视为罪过,他对妙玉有的只是一种敬重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