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合集下载

马原哲学小论文

马原哲学小论文

马原哲学小论文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马原哲学小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原哲学小论文篇一曾经一度觉得哲学太深奥, 离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很远,代表着一种难以触及的高度。

因此,对其涉猎甚少,认知也停驻在比较局限且浅显的阶段。

但是,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对哲学有了较为具体较为深入的了解。

虽然,哲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更为高深难懂,甚至在很多时候都都让我们感到枯燥乏味,但通过老师的帮助,带领着我们学习,为我们推荐相关的书籍著作,使得我们能够更容易的了解到先辈们留下的思想精华,对哲学也有了一定的自己的理解。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对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尤为深刻。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发展的产物就是社会,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只有社会的良好生产才能带动社会的良好发展,所以只有人与社会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国家更好的发展。

4103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2

4103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2

(2) 塑造: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引导: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 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比较人类哲学史上不同哲学对时代的 不同影响,说明什么样的哲学才可以 被称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 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 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 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 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 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探究三:18世纪的法国还处在封建专 制主义的黑暗统治下。启蒙运动以知识、 科学启迪人们要打破旧的风俗习惯,从而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各种障碍,这为建 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思想上、理 论上铺平道路。终于,1789年7月14日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标志,法国大革 命爆发。1793年1月21日,在位近60年的 路易十六在巴黎革命广场被处决。 路易十六临终前曾经哀叹:是伏尔泰 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请从哲学作用的角 度谈谈你的看法?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 反作用于时代)。 ⑴真正的哲学通过对 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 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 变革作思想准备。⑵真正的哲学为人们 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 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⑶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 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
4、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 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反封建反神权 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打击了封建教会的神学统 治和精神独裁,实现了由面向神到面向人和自 然的转化,培养了人们面向现世的乐观向上的 人生态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这说明了反映时代任务与要求的哲学 ( ) ①可以更新人的观念 ②可以解放人的思想 ③能预见社会前进的方向 ④可以转变为变革 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3.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3.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3.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练习第I卷(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③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④都是站在人民的利益立场上的经验总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这说明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这表现为真正的哲学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由此可见A.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真正的哲学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物质力量C.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D.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离开哲学我们将一事无成5.继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4 年1月开始进行,这次活动更为贴近基层。

中央之所以十分重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哲学意义在于它可以①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④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上世纪的1978年,在全国掀起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人教版必修四第三课第一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教案

人教版必修四第三课第一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教案

第三课第一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教材分析】这一课时主要介绍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教材设计了两个目。

第一目为“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从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第二目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从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来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经济政治的产物;(2)识记并理解真正的哲学的社会变革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哲学思维分析事件的抽象能力;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真正的哲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时代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对其进行理论性的思考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向往热爱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真正的哲学。

【重、难点】哲学与时代的了解。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分析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同学现在崇尚什么精神,有什么样的理想目标。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同样给出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理想目标,崇尚的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代人崇尚的精神为何有这么大的不同?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人们的思想产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

任何一种思想是一定时代环境中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反映。

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哲学,同样如此。

那么哲学与时代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重点探讨的问题。

首先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利用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三、新授(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过渡:如何理解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部分的内容,运用所学(尤其历史知识)分析下列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学生阅读教材后分析。

教师利用多媒体分析总结。

用多媒体展示得出的结论并解析: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哲学是思想文化的范畴,因此哲学一定是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简言之,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追问问题:在百家争鸣的上百种思想中,是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是不是所有的思想能称作是哲学?学生讨论后回答。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

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

”这说明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3、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①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恩格斯这句话表明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哲学在社会变革中起先导作用C、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D、哲学家的反应都是正确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革命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6、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要求②正确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律动③正确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④正确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要求,这种任务和要求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以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观点和理论。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我们不妨回顾马克思在 1857年导言中的一段话
我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方案
此一命题的“哲学”不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但此一命题也可以适用于马克思主 义哲学。只不过是需要论证。
哲学具有时代性,但哲学的作用并不局 限于特定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一样。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但时代精神并 不是仅仅体现在哲学上。
在当代中国,你认 为应该怎样发展马 克思主义?
罗素论哲学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 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 之间的东西。他和神学一样, 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 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 的思考。
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 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 之于权威的,不格尔的相关语录
哲学是对“一个时代的精神的思 维和认识”(《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P.53),
哲学“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 时代”(《法哲学原理》,P.12.)
哲学是“最盛开的花朵。它是 精神的整个形态的概念” 。(《哲学
史讲演录》第1卷,P.53)
有必要注意和思考的是:
黑格尔在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 系上不仅饱含了历史主义精神, 而且具有浓郁的唯心主义色彩。
??
质疑之一:质疑点主要落在“哲学” 上
马克思所指的真正的哲 学是否就是我们现在所 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 马克思的思想。不错,马克思确实 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他在1842年 6一7月著的《第179号<科伦日报) 社论》中讲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 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
朱瑞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论析》,载《贵州社会 科学》1994年第4期。
3.哲学总是关注和回答时代提出 的各种问题,并随着时代的进 步而不断变革自身的形态。哲 学以一种批判的、革命的态度 与时代的现实生活保持联系, 并在回答时代的重大问题中获 得发展的动力。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教案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教案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哲学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与特点2. 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3. 哲学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定义、特点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在各个时代的精神体现。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提问“什么是哲学?”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定义。

2. 讲解:讲解哲学的定义、特点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哲学在各个时代的精神体现。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强调哲学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3. 长期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的哲学思考和行为表现,评估哲学对其成长的影响。

六、《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到哲学与时代背景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哲学思想的深入思考,提升分析和评价哲学思想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哲学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八、教学内容:1. 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哲学思想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3. 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哲学思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思想在历史人物身上的体现。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十、教学步骤:1. 引入:提问“哲学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起源。

2. 讲解:讲解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哲学思想。

3.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思考: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于欧洲从封建 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什么作用?
欧洲的启蒙运动
伏尔泰
孟德斯鸠

梭 狄德罗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
反对君主专制 反对教权 倡导君主立宪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 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
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集中宣传人权与法 制的观点: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是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 敌,假使没有了哲学,人生又值得什么? ——西塞罗
自主学习
理解、思考 (1)哲学与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天 下纷争,是一个战乱频繁、 兵荒马乱的时代。但是这 个时代,却诞生了中国历 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 和学术派别,形成了百家 争鸣的局面。 合作探究: 哲学与思想文化是什么关系?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是什么关系?
材料:
批判旧制度、社会 弊端、旧思想
在十四——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 运动砸断了封建社会给人们戴上的精神枷锁, 使人们的思想空前的解放,文艺科学空前繁 荣。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统 治达1000年的漫长黑夜,迎来了新世纪的曙 光。它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 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 神和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 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 ③ D.②④
4、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 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它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和为资本主 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说明 ①它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 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预见、指明了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 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它能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 巨大物质力量 ④它培养了人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唤起了人 们的创造意识和科学实验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 了精神动力 A.①②③ B.① ③ 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
(经济)
铁器、农具的推 广和使用;井田 制瓦解,私田出 现生。产力提高
(政治)
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 族阶级矛盾尖锐
要 求 政 治 改 革
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各个 阶级或阶层都要起来表明 自己的态度,因而都对社 会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和看法,哲学思想纷呈, 百家争鸣。
治。”
庄子(前375—前300)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 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 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 天。”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 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墨家
“兼相爱,交相利” “爱人若爱其身” “非攻”
“尚同” “尚 贤”
“天志” “明鬼”
墨子(前468——前376)
“非命” “尚 力”
“节用” “节葬”
韩非子(前281—前233)
法家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 执要,四方来效”
“废先王之教” “以法为教”
“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兵家
孙武(前535—前470)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 三曰地,四曰将,五 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 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 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 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 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 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 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 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 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 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 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 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启蒙运动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 科学家们揭示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 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 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 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 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 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 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 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 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 孟德斯鸠(1689—1755
伏尔泰(1694—1778)
霍布斯(1588—167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洛克(1632—1704)
狄德罗(1713—1784) 莱布尼茨(1646—1716)
卢梭(1712—1778) 牛顿(1643—1727)
启蒙思想家 们宣扬的天 赋人权、三 权分立,自 由、平等、 民主和法治 等思想原则 得到广泛传 播,启迪人 们的思想, 形成了强大 的社会思潮, 动摇了封建 统治的思想 基础,推动 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促 进了社会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什么?
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
哲 关系问题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的 基
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
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必须回答的问题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 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孔子(前551——前479)
“仁” “礼” “为政以德”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贵贱有序,克己复礼”
孟子(前372——前289)
荀子(前298——前238)
“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 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 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 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 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 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 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 犹是也。”
②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的总结了时代经验
④正确的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 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 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百家争鸣中的思想都是当时时代精神 的精华
思想
系统化、理论化 概括、总结
哲学
真正的哲学
谬误的哲学
时代精华
时代糟粕
真正的哲学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的原因:“两个正确”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
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
握了时代的脉搏。
注意: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用 历史的眼光去对待,一定得把哲学 和它所处的时代联系起来,不能把 现代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古人。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天下纷争,是一个战 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 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 时代,特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 而言,是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诞 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
①—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
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③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④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反作用于—定形态的文化
A.①③
B.①②
C. ② ④
D.①④
3.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
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
)
①正确的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 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 识成果。
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是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 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 建文化运动。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 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 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 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 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马艺术 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 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 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吴起(前440—前381)
“凡兵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 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 五曰因饥。”
“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 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 以丧其社稷 。”
“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 大事。”
孙膑(?—前316)
“有名之徒,莫不可胜。”
“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 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 有余。”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1.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
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说明(

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B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在精神 上的反映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
2.下列对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与一定形态的文化 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思想文化)
哲学与时代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政治 (一定时代)
决定 反映、反作用
文化 (一定时代)
哲学属于思想 文化范畴
任何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一定
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时代的哲学,一定时代的哲学是一 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 治等方面的发展和变革起反作用。
进步。
从西方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我们可以看 出哲学对社会有什么反作用呢?
哲学对时代的批判功能 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 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对时代的塑造功能 a.预见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引 导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b.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 发展开辟了道路
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5.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 好的未来
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 力量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 治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 ③ D.②④
课后作业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分析我们国家近现代历 史上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 关于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仁、义、礼、智”
道家
“无为而治” “天人合一” “清静无为”
老子(前581—卒年不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声相和,前后相随。恒
也。”
“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 所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 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 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