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概述

合集下载

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按照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阶级和国家进行区分,军事思想可分别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中国和外国的军事思想等。

一、军事思想发展概况人类对战争和军队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角度讲,军事思想可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阶段。

(一)古代军事思想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即中国和地中海一带沿海国家,内容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的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l世纪至8世纪,此时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建立了军队,出现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并逐渐成为专门学科。

专门研究军事的著作有《军政》、《军志》等。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军事家及军事著作,如闻名中外的孙武所著《孙子兵法》等。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经历了发生、发展的沿革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

约公元前2l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始。

从此阶级矛盾便成了社会的中心矛盾,战争成了实行阶级统治、维护阶级利益、进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在最早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很多关于军事与战争活动的记载,据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已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在《易经》、《尚书》、《诗经》中也都有些片段、零星的军事思想论述,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初步形成了。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三、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及其代表

古代军事思想,主要是指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 思想。主要国家是古罗马、古希腊、古中国。 代表国家:中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 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便是 一朵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 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堪称为世界之最,其军 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营口
淮海战役示意图
第三阶段 又歼杜聿明集团
滕县

第一阶段
首歼黄伯韬兵团
砀山
商丘
徐州
碾庄
新安镇 河
连云港
陈官庄
宿县
双堆集 蚌埠
再歼黄维兵团
吃一个 夹一个 看一个

江 南京
第二阶段
(五)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思想
1.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 3.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 4.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 5.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
《孙子兵法》
▲孙子生平:孙武,字长卿,春秋末齐国乐安人。
陈妫满··陈他—陈完— 0 — 0 — 0—田无宇 ·· ·· (厉公) (田)
田桓(已) —田乞—田常 田穰苴—田豹
田书(孙)
—孙凭—孙武—0—孙膑
功绩: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孙子兵法》的主要贡献
4.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 略转变 (2)建设现代化国防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 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国防 和军队建设 (1)新形势下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总体和 平,局部战乱。 (2)正确把握和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 战略任务的关系。 (3)切实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

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概述

㈢孙子的主要军事思想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重战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死于外,则国亡于内。 是外之生死、系内之存亡。是 故兵败长平而赵亡……
不察也。”

②“五事七计”是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依据。

③实现胜利的手段,(兵者,诡道也;骗敌十二法;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多算胜,少算不胜)。
• 2、作战篇
• 本篇主要论述了作战的指导思想——速 战速决。

本篇金。

②兵贵胜,不贵久。

③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 3、谋攻篇
二是从军事技术来看,铁兵器的制造已经 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军事筑城技术有 了很大的提高;攻守用的器械也开始增 多。
春秋至秦时期主要军事思想:
一是形成比较完整的战争观。如“兵者,国之大 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已 被各国所接受。
二是总结出了一些战争的指导原则。如“不战则 已,战则必胜”、“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等;
三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 善者也。 ——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此谋攻之道也。
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是谓必取。
五个战略基本要素,包括:道、天、地、将、法。“七
计” ——七个战术基本要素,是由“五事”演绎而来的七个
方面,包括:双方政治清明、将帅高明、天时地利、法纪严明、
武器优良、士卒训练有素、赏罚公正。并提出了两大奇袭原则, 即“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军事思想的含义和内容
(一)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 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是人们长期从事 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 想通常表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战争准备 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军事思想 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受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制约。
一、军事思想的含义和内容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四)当代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集中体现为:着重探索现 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 客观规律及指导原则;探索信息化战争 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探索在世界新军事 变革和新的战争形态下军队和国防建设 的指导方针及原则。
三、军事思想的体系与特征
(一)军事思想的体系
军事思想体系一般按社会历史发展 阶段、阶级、国家和人物等划分。即: 按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划分,军事思想体 系为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 代军事思想和当代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现代军事思想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 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史时期, 而世界现代军事思想可前推至19世纪和 20世纪之交。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四)当代军事思想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航天技术、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 高新技术用于军事领域,促使战争形态 发生新的变化,高技术局部战争已是主 要战争形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各 国军事思想的发展。
(二)军事思想的特征
1、鲜明的阶级性 军事思想是一定阶级利益在军事问 题上的反映,体现着阶级对军事问题的 态度、立场和观点。不同的阶级由于立 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战争规律认识 就不完全相同。因此,军事思想具有鲜 明的阶级性。

军事思想的名词解释

军事思想的名词解释

军事思想的名词解释军事思想是指在军事领域中所涵盖的一系列用于指导军队行动和战争决策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

它是军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研究军事行动的规律、方法和原则为基础,对战争进行思考和理论总结。

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提高作战效能和军队的战略决策能力。

一、战争谋略战争谋略是军事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关注的是战争的计划、组织和实施。

战争谋略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战争的胜利,通过制定战略目标、选择战略手段和军事行动来达到这一目标。

战争谋略的核心理论包括战略目的、打击目标选择、战争部署等。

二、兵法兵法是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作战策略和战术原则。

《孙子兵法》是中国兵法的经典之作,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观点。

兵法强调运用智慧和心理战斗,以小搏大,制敌于无形。

合理运用兵法可以在对战中取得制胜的优势。

三、战略战略是指针对战争全局考虑的决策和规划,是指导军事行动的总体思想和方针。

战略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考虑,并在资源分配、战术选择上进行综合平衡。

战略要求军事指挥者具备全局观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以实现战争的最终胜利。

四、战术战术是指在实际作战中针对具体战斗任务的行动和实施方法。

战术是战略的具体体现,包括作战计划、部队机动、火力运用等方面。

战术的目标是在战场上取得战斗胜利,通过战术层面上的精确操作和灵活调度,实现战术目标。

五、运筹帷幄运筹帷幄是形容指挥者在战争中运用战略、战术思想进行决策和指挥的能力。

运筹帷幄强调了在军事行动中指挥者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尤其在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条件下,运筹帷幄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六、军事力量结构军事力量结构是指一个军事实体内部的组织模式和力量配置。

它涵盖了军队各个层级和兵种的组织、装备和部署。

军事力量结构直接关系到作战能力和决策效率,它要根据敌情、地形和任务特点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

总结:军事思想的名词解释是对军事学中一系列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解释和探讨。

军事思想概述总结

军事思想概述总结

军事思想概述总结军事思想是指关于军事战争的理论体系和原则,是指导军事行动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

军事思想的形成是历史的产物,是依据战争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军事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贯穿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进程,不断适应着时代的变化和战争形式的发展。

以下将对军事思想的概述进行总结。

首先,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注重指挥策略和军事组织。

古代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古代帝国的建立和扩张过程中,如埃及的“博物冠军”策略、巴比伦的军事组织和指挥概念等。

这些军事思想主要强调了指挥者的作用和组织体系的重要性。

其次,中世纪军事思想的特点是注重重装步兵和骑兵的运用。

中世纪的骑士文化在军事思想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骑兵的崛起使得中世纪的战争变得更加灵活和机动。

同时,重装步兵也成为了战场上的重要力量,中世纪的战争主要依靠步兵和骑兵的互补和合作。

再次,近代军事思想的特点是注重火器和科学技术的运用。

随着火药武器的发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战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近代军事思想主要强调火器的运用和军队组织的改革,如中国的近代军事改革和西方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等的著作。

最后,现代军事思想的特点是注重综合力量运用和网络化战争。

现代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现代战争的特点上,现代战争具有高度的科技性和综合性。

现代军事思想主要强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网络化战争的思维方式,如信息化战争、无人机战争等。

总之,军事思想的发展可以看出,不断适应着战争形势和时代的变化。

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思想都强调了战争中指挥策略、军事组织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战争形式的变化,军事思想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是网络化战争和综合力量运用,这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军事思想,不断提升我们的战争能力和指挥水平。

因此,军事思想的研究对于保卫国家安全和实现战争胜利至关重要。

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三、人民军队思想 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中国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之下。早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毛泽东就指出:“我们感觉无 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认为军队中 存在的机会主义、盲动主义、地方主义、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 主化、非组织观念、绝对平均主义、流寇思想等都是非无产阶级 思想,是对军队的腐蚀剂,并对其表现、根源和危害,以及纠正 方法都作了系统说明。1927年9月底,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 根据斗争的实际情况就设立了党代表制度,规定了班都党员,排 有党小组,连有党支部,营团有党委,使起义军队从一开始就置 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切进步的正义战争,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积
极拥护和参加,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人民战争思想
3、建立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军队
人民军队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社会和中 国革命的特点出发,把创建新型人民军队作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6年,毛泽东就提出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的思想。经过“三湾改编”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 大 纪 律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八项注意: 红军的任务: 一、说话和气 二、买卖公平 战斗队 三、借东西要还 四、损坏东西要赔 生产队 五、不许打人和骂人 工作队 六、不许损坏群众庄稼 七、不许调戏妇女 八、不许虐待俘虏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战争方法论就是在认识战争的基础上, 确定指导战争的方法。毛泽东战争方法 论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军事思想介绍课件

军事思想介绍课件

04
战略行动:实施战争的 具体行动和计划
战术思想
进攻战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 防御战术:以保存自己实力为目标 运动战术:以机动灵活、快速反应为目标 阵地战术:以坚守阵地、抗击敌人为目标 特种战术:以执行特殊任务、达成特定目标为目标 心理战术:以影响敌人心理、瓦解敌人意志为目标
军事技术思想
武器装备:研究 武器装备的性能、
军事思想在 装备研发中 的应用:军 事思想指导 装备研发方
向和重点
装备研发的 创新:军事 思想推动装 备研发的技 术创新和突

装备研发的 战略目标: 军事思想指 导装备研发 的战略目标
和任务
装备研发的 实战应用: 军事思想指 导装备研发 的实战应用 和效果评估
军事思想的发展 趋势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定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战 场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处理,提高作战效率和效果。
信息化战争的特点:速度快、精度高、智能化、 网络化、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向智能化、无人化、网 络化方向发展,提高作战效能和降低作战成本。
信息化战争的影响:改变战争形态,提高作战 效率,降低作战成本,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智能化战争
01
智能化武器装备:无
人机、无人战车、智
能弹药等
02
智能化指挥控制系统:
大数据、云计算、人
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03
智能化作战方式:网
络战、电子战、信息
战等非接触式作战
04
智能化后勤保障:自
动化、智能化的物资
供应和装备维修体系
军民融合
A
军民融合是军事思想 发展的重要趋势
B
军民融合可以提高军 事装备的研发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行军》篇

• • • •
本篇主要论述了行军作战的组织指挥和 利用地形地物侦查判断敌情的问题。 主要内容: ①处军; ②相敌; ③附众的方法: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 (10)《地形》篇

• • • •
春秋至秦时期的军事代表作:
《孙子兵法》 《司马法》 《六韬》 《吴子》 《孙膑兵法》 《尉缭子》
(三)秦至五代时期(丰富和提高阶段)
<公元前721年至公元959年> 秦以后,我国历经了西汉、东汉、 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 国,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 其中汉唐两代素称“盛世”,反映在军 事上则是“开疆拓土”的鼎盛时期。
《武经总要》

中国宋代官方编修的军事著作。40卷。宋 仁宗诏命曾公亮和丁度组织编撰的官修兵书。前 后两集,各20卷。前集论述了军事组织、军事 制度、教育训练、部队编成、行军宿营、古今阵 法、军事地形、武器装备等用兵作战的基本理论、 制度和常识。后集15卷,分类介绍历代战例,5 卷为阴阳星占。
反映了宋仁宗 时期比较重视对古 代军事典籍的整理 和军事思想的学习
宋元时期的军事思想
1、 宋仁宗四年曾用国家力量编辑了我国第一步大 型综合性兵书----《武经总要》。 2、 宋元丰三年宋神宗下诏校订“孙子”、“吴 子”、 “六韬”、“司马法”、“三略”、 “尉缭子”、 “李卫公问对”命名为《武经七 书》。 3、 元朝虚心向先进民族学习,组织了一支强大的 适合冷兵器时代的骑兵队伍。所以,横扫了欧 亚,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夏、商、周时期主要军事思想:
2、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
• 认为战争是天意。 • 军事决策,主要以占卜、观星 辰风云之变幻来决定。
夏、商、周时期主要军事思想:
3、以“礼”和“刑”为治军基 础 • “礼”主要针对奴隶将军 • “刑”主要针对奴隶士兵
周制五刑
墨刑 (黥面) : 劓刑 (割鼻) 剕刑 (断足) 宫刑 (去势) 大辟 (杀头) 1000条 : 1000条 : 500条 : 300条 : 300条
军事思想概述
山东大学国防教育办公室 陈军升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 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战 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 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按照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阶级和国 家进行区分,军事思想可分别划分为古 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奴隶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军 事思想,中国和外国的军事思想等。
秦至五代时期的战争特点:
1、东汉后,铁兵器完全取代了铜 兵器。 2、以骑兵为主要的作战力量。汉 匈百年大战中的大骑兵集团;魏 晋南北朝和隋代的装甲骑兵;唐 朝的轻骑兵,都是当时军队的主 要突击力量。
秦至五代时期的军事思想:
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军事思想 1、这一时期的重要兵书----《三略》、《淮南子.兵 略训》、《战略》、《李靖兵法》、《李卫公问 对》、《太白阴经》等,仍然表现出对《孙子兵 法》的继承和发展,使我国自汉初建立起的战略 学、战术学、军事地理学、军事气象学、兵器学 等构成的军事科学体系更加完整。 2、这一时期发生的多次大规模战争,如秦灭六国之 战、楚汉之战、赤壁之战等,把政治斗争、军事 斗争、战争指挥艺术都提高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3)《谋攻》篇
• 本篇主要论述运用谋略胜敌的原则及方法, 并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规 律。 主要内容: ①胜敌的原则:一般原则--“全歼”; 最高原则--“伐谋”。 ②全为上,破次之。 ③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 之兵,善之善者也。
• •
• •
• (4)《形》篇

• • •
《武备志》
•《武备 志 》中国明代大型军事类书。明茅元仪编 辑,240 卷,文200余万字 , 图738幅。清乾隆年 间曾被列为禁书 。他目睹武备废驰状况,曾多次 上言富强大计,汇集兵家、术数之书2000余种,历 时15年辑成《武备志》。 《武备志》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 占度载五部分组成。其编辑、刊行,对改变明末重 文轻武,武将多不知兵法韬略,武备废驰的状况有 现实意义。它设类详备,收辑甚全,是一部类似军 事百科性的重要兵书。在军事史上占有较高地位, 为后世所推重。

本篇主要论述军形,军形是兵势的根本。 主要内容: 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②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 者动于九天之上。 ③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 之溪者,形也。
• (4)《形》篇

• • • •
本篇主要论述军形,军形是兵势的根本。 主要内容: 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②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 者动于九天之上。 ③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 之溪者,形也。
军事思想概述
第一部分
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第二部分
军事思想的指导作用
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古代军事思想
近代军事思想 现代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概述
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西方古代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
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古代军事思想
(一)夏、商、西周时期(产生阶段)
<公元前21世纪-前8世纪>
从甲骨文的记述中看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夏 商时期,已经处于萌芽状态;据传,西周已出现了 《军志》、《军政》两部书,虽然这两部书早已失传, 但从其它文献的记载看, 《军志》、《军政》这两 部军事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夏、商、周时期战争特点: 第一阶段(夏朝和商迁殷之前) 青铜兵器开始出现 有了简单的训练制度,出现了专门训练贵族的学校 兵器平时集中存放于王室仓库 出现了大规模的战争形式(如鸣条之战、牧野之战等) 第二阶段(殷商和西周时期) 建立了常备军队 提高了兵器质量 作战中以车战为核心 战术技术有所发展
宋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军事思想:
明清(前期)的军事思想
1、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2、形成了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3、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4、主要代表作有《纪效总要》、《练兵实纪》、 《武备志》等
《纪效总要》 和《练兵实纪》
• 《纪效总要》是戚继光编撰的一部重 要军事著作。是他在东南沿海平倭战 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全书 十八卷,有号令、战法、形影、武艺、 守哨、水战等条目。 • 《练兵实纪》全书正集9卷9篇,杂记6 卷6篇
古代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 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 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 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 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 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 理方面。
(一)《孙子兵法》作者孙武介绍
《孙子兵法》的作 者
孙武
孙武,字长卿,春秋 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 民)人,出生于公元前五 百年前后的世袭贵族家庭。
陈妫满 …… 陈他 —— 陈完 —()—()—() —— 田无宇 (厉公) (田)
田桓 田书
田乞 孙凭
田常 孙武
孙弛 孙明 孙膑
孙敌
孙武一生经历了三个阶段: —— 奔吴隐居,研究兵法 —— 吴国为将,显名诸候 —— 功成名就,飘然归隐
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南服越人,孙子有力焉。
史记
(二)《孙子兵法》简介及战略战术
《武经总要》书影
《武经七书》
中国宋代官方校刊颁行的第一部兵法丛书和官方校刊 的军事教科书。北宋元丰三年(1080)四月,宋神宗诏命 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校定《孙子》、《吴子》、《 六韬》、《司马法》、《三略》、 《尉缭子》、
《武经七书》
• 《李卫公问对》,统称 《武经七书》;校订的 目的:兴武备,建武学, 选武举. 作为培养军事人材和武 举试士的依据,并且设 置武经博士,为武学教 授《武经七书》。
• (5)《势》篇
• • 本篇主要论述兵势。 主要内容:①善用奇正。②择人任 势。
• (6)《虚实》篇

• • • • • • • •
本篇主要论述形成兵势之后,制胜敌人的重要法 则——虚实,是13篇的精髓。 主要内容: ①致人而不致于人,即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②避实击虚,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A.明察虚实,避实击虚。 B.转换虚实。 C.乘虚而入。 D.以重击寡。 ③因敌制胜。
军事思想活跃时期
普及 质量
宋朝 春 秋战国
数量
明清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高质量的军事思想论著。 • 宋朝时期军事思想论著编辑刊行,颁之武学,用以培 养选拔军事人才。 • 明清时期是军事思想的另一发展高潮阶段,此时,产 生了许多兵书。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
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四)宋至鸦片战争时期(继续前进阶段)
<公元960年至公元1840年>
宋朝至鸦片战争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 思想在革新和守旧的矛盾中继续前进的时 期。
宋至鸦片战争时期的战争特点:
1、北宋时期,发明于唐代 的火药应用于军事。 2、明清时期军事上正处于 冷兵器向冷热兵器并用过 渡的时代。
宋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军事思想:
春秋至秦时期战争特点:
一是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非常激烈、频繁 , 用兵的数量逐渐增多,战争的时间增长 。 二是从军事技术来看,铁兵器的制造已经 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军事筑城技术有 了很大的提高;攻守用的器械也开始增 多。
春秋至秦时期主要军事思想:
一是形成比较完整的战争观。如“兵者,国之大 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已 被各国所接受。 二是总结出了一些战争的指导原则。如“不战则 已,战则必胜”、“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等; 三是总结出一整套治军之道。孙子把“法”看成 取胜五大要素。《吴子》、《尉缭子》也强调 “兵不在重,以制为胜”、“凡兵,制必先 定”。对于部队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