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概述(课堂PPT)
JUNSHIPPT

· 人民战争思想与战略战术原则
· 核心:兵民是胜利之本 ·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 坚持积极防御 ·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 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相结合 · 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 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并举
十大军事原则
中外军事思想史
第一章 军事思想概述 · 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系统的
理性认识
· 主要特征:深刻的实践性和高度的指导性
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阶级性 明显的继承性和不断的创新性 形态的多样性和一般的共同性
第二章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 分期: 产生
形成 发展
AD21--AD8 夏商周
AD8 – AD3 AD3—C19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 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 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以求达到歼灭其一部、 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 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 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 连打几仗)的作风。 (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 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 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 要在前线。 (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 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军事思想1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1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二、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三、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2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一)军事思想的含义 (二)军事思想的基本特点
(三)军事思想的分类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3
(一)军事思想的含义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10
继 承 性
战争的最大特点就是强制性地要求人们的主观 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因此,在战争中,人们必 须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历史上所形成的具有规 律性的军事原则、概念和范畴被流传下来为后人所 用,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11
(三)军事思想的分类
1、按历史划分: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军事 思想。 2、按阶级划分:可分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3、按国家划分:可分为外国和我国军事思想。 4、按人物划分:可分为某某军事思想。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军事活动以来,军事就是按 照其自身固有的辩证规律发展的。由于战争的胜负 直接关系着阶级、国家、民族和政治集团的生死存
亡,所以人们远在军事辩证法这个概念之前就已经
辩证地思考军事问题。孙武在其兵法中就揭示了许
多具有一般意义的哲理。军事家为了战争的胜利常
常寻求哲学的指导。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8
阶 级 性
军事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在阶级社会中,人 们为了各自的阶级利益,所奉行和推荐的军事思想 必然反映各个阶级对战争和军队建设的认识和立场。 因此,不同阶级、国家和政治集团必然有不同的军 事思想。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9
2010级军事思想概述课件

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
上前后一贯形式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经过修
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的过程本身修
正的”。
二、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相对独立 的意识形态,也可以划分为: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中国Fra bibliotek代军事思想1、产生阶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夏代,经过商代的进一 步发展,在西周得到初步形成。(即公元前21世纪至 公元前8世纪初) 通过战争实践产生了“攻”、“守”、 特点:①、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战术”、“统帅”等军事概念。人们已经开 ②、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 始探讨军队的多寡、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与战争 ③、迷信色彩严重 胜负的关系,并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 ④、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 行,众可胜寡,强可胜弱的规律。 代表作:《军政》《军志》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战争
理论著作。它总结了春秋战国及其以前
的战争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人们对战争一般规律的认识,具有深刻 的谋略思想。至今,仍有诸多方面的现 实价值,被人们广泛研究和利用。
孙武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课目:军事思想概述
目的:了解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
内容: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二、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重点)
时间:2课时
地点:教
室
做好笔记
要求:认真听讲
器材保障:教材 录像资料 多媒体教学系统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ppt课件-精选.doc

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ppt课件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二、《孙子兵法》简介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 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一)古代军事思想的含义形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前清时期(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1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期)公元前 21 世纪-前 771 年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思想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以礼和刑为治军基础主要军事文献:《军志》、《军政》周制五刑墨刑(黥 qing 面): 1000 条劓 yi 刑(割鼻): 1000 条剕fei 刑(断足): 500 条宫刑(去势): 300 条大辟(杀头): 300 条期而后至者大辟 300 条之一斩斩2 2 、春秋战国时期(成熟期)公元前 771 年-前 221 年频繁的战争实践和活跃的学术气氛,使许多代表封建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不断涌现。
军事论著比较全面、深刻地从战争论、治兵论、用兵论及研究战争的方法论等方面探讨了军事活动规律。
也标志着其已基本成熟。
军事代表作:《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 年)。
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
公元前684 年,齐桓公派兵攻鲁。
当时齐强鲁弱。
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
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
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
后乘胜追击,直逼齐国国都,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齐鲁长勺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图鲁鲁齐齐渤海济水水淄时水水汶水水水泗沂洙成成曲阜长勺临淄泰山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齐鲁长勺之战,既没有武王伐纣的气势,也没有宣王南征的规模,是一次诸侯之间规模不大的战争。
但它却在政略、战略和策略上体现了古代一些可贵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
级军事思想概述课件[宝典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战争 、兵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有一个产生、形成、发 展的过程。与外国古代军思想相比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成熟较早,内容丰富,成绩突出,具有代表性。
历代兵书: 3380部 23500卷 尚存兵书: 2308部 18567卷 有价值的100多部 被选入百科全书的有39部。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
认识,通常表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
概
斗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
念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军事哲学 :战争观、军 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 论。
主
要
内
容
军事实践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3、丰富与系统完善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 2000多年间,中国为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王朝为巩固其 统治,限制人们谈兵论法,军事思想的发展受到一定阻 碍;但由于远射冷兵器及步、骑、车、水军诸兵种的发 展变革,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不同性质战争的交织进 行,客观上又促进了军事思想的进一步丰富与系统完善 。
有古代、近代、
现代军事思想
军
按时代划分
事
思
想
按阶级性划分
的
分
奴隶主阶级、封 建地主阶级、资 产阶级和无产阶 级军事思想
类
按地域和国家划分
外国军事思想
军事理论PPT课件-军事思想(含古代军事思想)

《军争》《九变》 《行军》《地形》《九地》 《火攻》《用间》
间谍的重要性及应用
胜
孙子十胜论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强胜论 2、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知胜论 3、运筹帷幄,庙算制胜――先胜论 4、致人而不致人――致胜论 5、谋形造势,以镒称铢――势胜论 6、上兵伐谋,诡道取胜――谋胜论 7、全争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论 8、因敌致胜,灵活用兵――因胜论 9、文武兼施,恩威并用――治胜论 10、选才任能,五德兼备---将胜论
胜于易胜
见胜不过众人之智,非善之善 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 之善者也。古之所谓善战者, 胜于易胜也……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 者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唐
汉 水
淮水
柏举
蔡
凤台
大 别山
江陵 楚 武 汉
柏举之战为孙武指挥的西破强楚的一次战役 蔡
唐
汉 水
淮水
2、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三个谋略制胜思想
(3)不战而屈人之兵
——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 也…..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 道也。
3、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 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军争》《九变》 《行军》《地形》《九地》
《火攻》《用间》
第一篇 《计》 五事、七计 诡道、庙算
五事七计
五事:道、天、地、将、法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 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诡道取胜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 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 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 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 而劳之,亲而离之。
军事思想概述PPT课件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
可与之俱死。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
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 ”
——《地形》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行军》
(3)历史影响
德皇威廉二世:“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不 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茅元仪: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了
毛
泽 东 军 事 思 想
毛 泽 东 同 志 创
(1)孙子及《孙子兵法》
《计》 《作战》《谋攻》 《形》 《势》 《虚实》 《军争》《九变》《行军》 《地形》《九地》《火攻》 《用间》
2、《孙子兵法》及影响 (2)主要军事观点
① 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计》
2、《孙子兵法》及影响 (2)主要军事观点
黄石公
《李卫公问对》 阮逸
(2)基本成熟阶段
“兵家” :孙武、吴起、司马穰苴、孙膑 伍子胥、范蠡、尉缭子等
兵书 :《孙子兵法》《司马法》 《孙膑兵法》《吴子兵法》 《尉缭子》等
(3)丰富发展阶段
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 年
——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军事理论综合化、体系化
《历代兵制》《守城录》 《练兵纪实》《神器谱》 《纪效新书》《阵纪》 《登坛必究》《武备志》 《火攻挈要》《海防图论》等
军事思想的内容应该论包括两个方面:
军事思想的内容应该论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军事哲学:即研究军事问题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吴子 孙子兵法——
军事思想的内容应该论包括两个方面: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2、《孙子兵法》及影响
军事理论第二讲军事思想 ppt

课文学习
军 事 思 想 的 本 质
军事思想是 关于战争和国防 基本问题的理性 认识,是人们长 期从事军事实践 的经验总结和理 论概括。 方 法 论 建军指 导思想
战争观
战争指 导思想
课文学习
军事思想的发展动力是军事实践
课文学习
军事实践是军事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军事认识
根 本 动 力 反 思 指 导
课文学习
(三)丰富发展时期(公元前3世纪末—公 元19世纪)
• 即: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 代。 《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 《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
课文学习
• 《武经七书》:
•
返回
《孙子兵法》
课文学习
1、重战、慎战、备战、善战 为核心的战争观。 2、“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的战争指导。 3、以谋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 想。 4、“文武兼施,恩威并重” 的治军思想。
课文学习
•
军事实践
也不存死之兵 。可亡生大者 不之之事, 察道地也国 ,,,
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课文学习
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军事思想的发 展有两个高潮:
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二是近代西方
课文学习
形成世界军事思想的两大传统: 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近代军事思 想。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社 会变革,在俄国、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新 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军事 思想。
•
•
•
德皇威廉二世: “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不至 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蒙哥马利建议将《孙子兵法》作为世界军事教材。
课文学习
《孙子兵法》在国内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时期经历了奴隶制后期和封建社会的初期, 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动荡、争战时间最长的时期,最 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的封 建国家--秦。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迅速 发展的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等兵 书,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7
夏、商、周时期战争特点:
出现了大规模的战争形式
鸣条之战
8
夏、商、周时期战争特点:
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
9
夏、商、周时期军事思想:
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
• 军事决策,主要以占卜、观星 辰风云之变幻来决定。
• 认为战争是天意。 • 已注意讲究军事谋略的运用。
10
(二)春秋战国时期(迅速发展时期)
3、 元朝虚心向先进民族学习,组织了一支强大的 适合冷兵器时代的骑兵队伍。所以,横扫了欧 亚,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20
宋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军事思想:
明清(前期)的军事思想
1、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2、形成了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3、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4、主要代表作有《纪效总要》、《练兵实纪》、
古代军事思想
23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 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 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 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 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 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 理方面。
24
㈠《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
25
1、生于官宦 2、青春奔吴 3、隐著兵书 4、子胥七荐 5、吴宫斩姬 6、柏举之战 7、会稽围践 8、飘然归隐
2、这一时期发生的多次大规模战争,如秦灭六国之 战、楚汉之战、赤壁之战等,把政治斗争、军事 斗争、战争指挥艺术都提高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17
(四)宋至鸦片战争时期(体系化鸦片战争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 思想在革新和守旧的矛盾中继续前进的时 期。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历经丰 富和发展之后,走上体系化的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前8世纪>
从甲骨文的记述中看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夏 商时期,已经处于萌芽状态;据传,西周已出现了 《军志》、《军政》两部书,虽然这两部书早已失传, 但从其它文献的记载看, 《军志》、《军政》这两 部军事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6
夏、商、周时期战争特点:
车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孙武
26
《孙子兵法》的作 者
孙武
孙武,字长卿,春秋 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 民)人,出生于公元前五 百年前后的世袭贵族家庭。
27
孙武的家世
妫满 …… 妫他 —— 妫完 —() —()— ()—— 田无宇 (田)
田恒 田乞
田常
1、东汉后,铁兵器完全取代了铜 兵器。
2、以骑兵为主要的作战力量。汉 匈百年大战中的大骑兵集团;魏 晋南北朝和隋代的装甲骑兵;唐 朝的轻骑兵,都是当时军队的主 要突击力量。
16
秦至五代时期的军事思想:
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军事思想
1、这一时期的重要兵书----《三略》、《淮南子.兵 略训》、《战略》、《李靖兵法》、《李卫公问 对》、《太白阴经》等,仍然表现出对《孙子兵 法》的继承和发展,使我国自汉初建立起的战略 学、战术学、军事地理学、军事气象学、兵器学 等构成的军事科学体系更加完整。
二是总结出了一些战争的指导原则。如“不战则 已,战则必胜”、“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等;
三是总结出一整套治军之道。孙子把“法”看成 取胜五大要素。《吴子》、《尉缭子》也强调 “兵不在重,以制为胜”、“凡兵,制必先 定”。对于部队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训练。
13
春秋至秦时期的军事代表作:
《孙子兵法》 《吴子》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 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战 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 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按照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阶级和国 家进行区分,军事思想可分别划分为古 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奴隶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军 事思想,中国和外国的军事思想等。
《武备志》等
21
军事思想活跃时期
质 量 普及 数量
宋朝
明清
春 秋战国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高质量的军事思想论著。
• 宋朝时期军事思想论著编辑刊行,颁之武学,用以培 养选拔军事人才。
• 明清时期是军事思想的另一发展高潮阶段,此时,产
生了许多兵书。
22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 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11
春秋至秦时期战争特点:
一是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非常激烈、频繁 , 用兵的数量逐渐增多,战争的时间增长 。
二是从军事技术来看,铁兵器的制造已经 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军事筑城技术有 了很大的提高;攻守用的器械也开始增 多。
12
春秋至秦时期主要军事思想:
一是形成比较完整的战争观。如“兵者,国之大 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已 被各国所接受。
18
宋至鸦片战争时期的战争特点:
1、北宋时期,发明于唐代 的火药应用于军事。
2、明清时期军事上正处于 冷兵器向冷热兵器并用过 渡的时代。
19
宋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军事思想:
宋元时期的军事思想
1、 宋仁宗四年曾用国家力量编辑了我国第一步大 型综合性兵书----《武经总要》。
2、 宋元丰三年宋神宗下诏校订“孙子”、“吴 子”、 “六韬”、“司马法”、“三略”、 “尉缭子”、 “李卫公问对”命名为《武经七 书》。
《司马法》
《孙膑兵法》
《六韬》
《尉缭子》
14
(三)秦至五代时期(丰富和提高时期)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59年>
秦以后,我国历经了西汉、东汉、 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 国,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 其中汉唐两代素称“盛世”,反映在军 事上则是“开疆拓土”的鼎盛时期。
15
秦至五代时期的战争特点:
1
军事思想概述
第一部分 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第二部分 军事思想的指导作用
2
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古代军事思想
近代军事思想
现代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概述
3
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西方古代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4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 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古代军事思想
5
(一)夏、商、西周时期(产生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