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水质的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报告题目: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与意义我国的洱海是一处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独特的湖泊,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区。

但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旅游业的繁荣等原因,洱海水质逐渐恶化,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洱海污染现状,为更好地保护洱海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1.实地考察法:我们选择了洱海周边的主要村庄、城镇、旅游景点、工业企业等进行调查,实地观察洱海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

2.数据分析法:我们查阅了丰富的资料,对各类污染物的监测、排放、治理等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三、调查结果1.水体污染现状:据我们了解,洱海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等,都对洱海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饮用水水质评价指标中,氨氮、总磷等指标均超标。

2.排污企业情况:我们查阅了洱海周边企业的排放情况,发现大多数排污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直接将废水排入了洱海。

3.生态环境状况:洱海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人类活动、大规模建设等因素,使得洱海湖区的湿地植被减少,鱼类和鸟类数量逐渐减少。

四、调查结论1.污染治理必须加强:洱海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废水的直接排入造成的。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洱海周边企业的监督力度,严格规范排放标准。

2.生态保护措施必须加强:洱海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旅游区,为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我们建议加强湖区的湿地恢复,提高湖区植被覆盖率,建设生态示范区。

3.加强科学研究,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为更好地保护洱海生态环境,我们建议加强科学研究,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

五、调查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洱海生态环境,我们建议:1.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2.严格控制洱海周边企业的排放,保证洱海水质安全。

3.加强科学研究,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4.提高生态环保和文化旅游的综合效益,促进当地发展。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大理洱海是云南省境内的一个天然淡水湖泊,也是诸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重要生态环境资源。

然而,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洱海逐渐遭受各种形式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为了解洱海污染现状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我们对洱海周边区域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1. 洱海水质:洱海水质自入选全国十大淡水湖保护区以来一直以中度污染水平为主,近年来水质有所变好,但仍存在部分污染源,如各类工业废水、污水、农业化肥等。

2. 河流和地表水:洱海周边有多条河流,其中部分河流水质达到了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

同时,周边地表水也存在被农业化肥、农药等污染的情况。

3. 工业污染:在洱海周边工业园区和某些个体工业企业,存在工业废水直排现象。

据了解,这些企业几乎没有进行污水处理,直接将废水排放到附近河流中,严重影响周边河流水质和洱海生态系统。

4. 垃圾污染:洱海周边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家庭垃圾被随意扔在河边或道路上,形成垃圾污染的现象。

5. 旅游污染:洱海周边有众多景点和旅游设施,但无论是旅游人数增加还是旅游设施扩建,都加重了洱海的污染和破坏。

如游客在洱海畔野餐、露营等行为,都会对洱海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固定游船和民船在湖上行驶中也会产生噪声、废气等负面影响。

三、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洱海是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性,是野生动物、水生植物和农民的家园,但由于大量人类活动对洱海水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导致洱海生态系统无法自我恢复。

1. 水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丧失:由于水质的污染,洱海水生植物数量已经大幅减少,海中的很多物种都受到了威胁,野生动物遭受破坏的情况也很严重。

2. 生态平衡失调:污染对洱海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已经严重破坏了洱海的生态平衡。

特别是湖泊中某些类群的类群数量或总体数量变化是动态的,这已经造成了重要生态组织和生物物种的出现和消失。

3. 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水源:当地河流和地表水的水质由于污染无法承担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用水需求。

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

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
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 了严重影响。
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水生生物减少
由于水质污染、水域面积减少等原因,洱 海湿地内的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都在减少 ,这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
陆生生物栖息地减少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生产的不断 发展,陆生生物的栖息地不断减少,这对 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造成了威胁。
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洱海 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02
洱海湿地概况
洱海湿地地理位置
洱海湿地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境内,距离大理 古城约120公里,距离昆明约400公里。
洱海湿地位于洱海湖畔,是洱海周边的重要生态环境之一。
洱海湿地生态系统
洱海湿地属于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价值和生态功能。
《环境监测技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洱海湿地的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现象,主 要污染源为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检测 ,发现洱海西部的空气质量相对 较好,而东部和南部的空气质量
相对较差。
针对空气质量问题,应加强汽车 尾气排放和工业废气的治理,推 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
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土壤治理建议
土壤质量监测
对洱海周边的土壤进行定期质量检 测,确保土壤无污染。
植被覆盖增加
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提高洱海周 边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减少水土流失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导致土壤退化。
污染土壤修复
对已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恢 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大理洱海调研报告

大理洱海调研报告

大理洱海调研报告大理洱海调研报告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境内,是云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六大淡水湖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洱海的状况及相关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经过实地走访和收集资料,我们发现洱海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农业生产增加,洱海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废水、农药和肥料的排放,导致湖水富营养化,出现了水华现象。

这不仅对洱海的水质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其次是生态破坏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洱海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大量的湿地被填埋,原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减少。

这种环境变化不仅破坏了洱海的生态平衡,也对珍稀物种的生存带来了危险。

此外,洱海还面临着景观破坏问题。

过度开发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洱海周边建筑物、酒店等过度拥挤,景观被扭曲和掩盖。

过多的建筑物和人工设施给洱海的风景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首先是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废水处理和农业生产的监管,确保洱海水质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同时,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是调整旅游开发策略。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规划和管理,控制旅游开发规模,减少对洱海景观的破坏。

可以通过建设生态旅游区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有效平衡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最后,要加强公众参与。

公众是环保事业的重要力量,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强与公众的互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洱海保护和治理工作,形成共同治理的格局。

总的来说,洱海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政府、公众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才能保护好洱海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能引起人们对洱海问题的关注,共同为保护洱海而努力。

浅议洱海水环境保护

浅议洱海水环境保护

•洱海概况及水环境现状
•洱海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洱海水环境保护措施与成效目录
•未来展望与建议
地理位置
特点
洱海地理位置及特点
水质状况生态状况
洱海水环境现状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大理地区工业发展较快,部分工业企业排放废水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入洱海,导致水质恶化。

工业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
旅游活动压力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
洱海周边农业生产活动频繁,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洱海作为著名旅游景区,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旅游活动给洱海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

洱海生态保护需要限制部分经济发展活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长期面临的挑战。

洱海拥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护洱海水环境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水源涵养与净化
洱海作为重要的水源地,为周边地区提供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水环境保护
对于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旅游业发展
洱海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保护洱海水环境有助于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可观收益。

渔业资源保护
洱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保护水环境有利于维护渔业生态平衡,保障渔民收入稳定。

社会文化价值
民族文化传承公众健康保障
采取的保护措施
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广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已取得的成效
03
02
01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洱海水环境保护的建议强化法规监管提升公众意识
推动科学研究促进区域合作。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一、引言大理洱海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素有“西南明珠”之称。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洱海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对大理洱海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洱海污染现状1. 工业废水排放大理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许多工厂和企业将废水直接排放到洱海中,导致水质急剧恶化。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洱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是大理地区的主要经济产业,但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会通过径流进入洱海,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这些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严重影响了洱海的水质。

3. 生活污水排放大理地区的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也亟待解决。

目前,许多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洱海中,严重污染了湖泊水质。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进一步加剧了洱海的富营养化现象。

三、洱海污染对环境的影响1. 水质恶化洱海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明显。

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形成藻华,进一步消耗水中的氧气,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威胁。

2. 生物多样性减少洱海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但由于污染问题,许多物种的数量和种群密度急剧下降。

一些珍稀濒危的鱼类和水生植物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3. 生态系统破坏洱海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污染问题对其造成了严重破坏。

水生生物的减少导致了食物链的破裂,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四、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活动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并加大执法力度。

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和个人,应依法进行处罚,确保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工业企业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同时,农业活动中应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对洱海的农业面源污染。

洱海研究报告

洱海研究报告

洱海研究报告洱海研究报告日期:2022年5月编写者:XXX引言: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的大理州,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洱海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本研究旨在对洱海的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方法:我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对洱海进行了研究。

首先,我们通过采集洱海的水样来进行水质分析,包括测量水体的pH值、浊度、溶解氧含量以及主要的水质指标如氮、磷含量等。

其次,我们进行了洱海周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采集了不同区域的植物和动物样本,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物种。

最后,我们还对洱海周边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包括湖岸的开发和污染情况等。

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洱海的水质整体上是良好的。

水体的pH值处于中性或弱碱性,浊度较低,溶解氧含量符合生物生存的要求。

然而,我们发现洱海的氮、磷含量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问题。

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发现洱海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和植物资源,其中一些物种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湖岸的开发和污染,部分物种的栖息地受到了威胁。

讨论:洱海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需要保护和管理。

首先,应加强对洱海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限制湖岸的开发活动,减少人类活动对洱海的影响。

其次,应加强对洱海水质的监测和管理,控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最后,应重点保护洱海的生物多样性,落实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研究。

结论:洱海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本研究对洱海的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洱海的水质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富营养化问题,并且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和管理洱海,应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控制水质的污染,重点保护和研究洱海的濒危物种。

参考文献:1. XXX, XX. A Study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Erhai Lak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XX.2. XXX, XX. Biodiversity Survey of Erhai Lak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Journal of Ecology, 20XX.3. XXX, XX.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Erhai Lak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XX.。

洱海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洱海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洱海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洱海也不再是一个孤岛,而是融入了周边的城市群,而洱海的环境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洱海是云南省的著名景点之一,它不仅是白族、汉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之地,也是一片美丽的自然风光,但是近年来却因为大量的排放和破坏,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各界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在洱海环境保护和治理上下更大的功夫。

一、洱海环境现状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南部,地处滇池流域,汇聚了许多支流形成了墨江、洱江、红江等三条主要水系,它面积有330多平方公里,最大深度达21米,多年以来一直是云南省的知名景点之一,也是白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之地。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洱海的环境质量却在逐渐恶化。

1.1 水质污染由于周边城市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过快,洱海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了破坏。

同时,农业、养殖、造纸、水泥、纺织等行业的排放也加剧了水质污染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非法生产厂家违规排放废弃物等违法行为,也对洱海的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1.2 水面漂浮垃圾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洱海上游冲刷的垃圾往往被带入洱海,严重影响了洱海的水质。

同时,一些不文明的游客会随意扔掉垃圾,增加了水面漂浮垃圾的数量。

1.3 湖岸退化湖岸的水泥路面、码头、石胡、砖石堤坝等工程,对洱海生物栖息和湿地保护造成了严重破坏。

同时,湖滨村庄、庙宇、墓田、桥梁等建筑物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湖岸的退化。

二、治理环境的良方洱海作为滇池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洱海的环境,开发洱海的资源,是近年来云南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呼吁的主题。

下面就罗列出一些治理洱海环境的良方。

2.1 强化法律意识应当依法治理,加强环保法律的监管和执行,严重打击破坏洱海环境的违法行为。

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实现有效监察和有效处理。

2.2 发展生态旅游洱海作为云南重要的旅游资源,传统旅游业已深入人心,但是由于旅游业发展不规范,给洱海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洱海水质的调查研究————————————————————————————————作者:————————————————————————————————日期:大理洱海水质的调查研究学校:大理新世纪中学班级:高一5班组员:王建樑、姚浩东、苏四鹏、段奇罗起超、张武、张浩然、段玉彪指导教师:杨松柏2010年5月18日大理洱海水质的调查研究组长:王建樑指导老师:杨松柏组员:姚浩东、苏四鹏、罗起超、张武、张浩然、段玉彪(大理新世纪中学高一5班)一、引言洱海位于东经100°05’~100°07’,北纬25°36’~25°58’,地跨大理市、洱源县,属澜沧江流域。

流域面积2565KM2,年降雨量1048MM。

洱海平均水深1973.5M,容积27.7亿M3,海岸线长115KM。

洱海兼具生活、工业、发电、航运、旅游、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流域内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化肥农药施用量较大,易引起农业非点源污染,其污染物流向有渗漏、径流和农灌水回流。

目前,洱海中总磷浓度约0.02MG/L,总氮超过0.2MG/L,水体营养盐含量已呈由贫、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的状况,局部湖湾已发生了富营养化。

二、洱海水质的状况洱海内有由山地水土流失冲入的泥沙,有农业、畜牧业造成的面源污染,湖周围有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垃圾的排入造成的污染,有网箱养鱼、旅游业、航运船只等造成的水质污染,致使洱海水质逐渐变差,加之网箱养鱼大量捞取湖中水草,降低了水草对污染物的吸收、净化能力。

洱海水位受人工控制,污染物浓度随水量的变化较大,湖水水质一直在2、3类之间徘徊。

二OO九年四月洱海监测结果表明:洱海全湖水质综合为Ⅱ类,富营养化综合指数评价为中营养级,全湖平均透明度为2.61米;水质状况详见表1、2。

表1 洱海水质状况表序号分区水质类别水质状况主要超标项目本月上月本月上月1 洱海北部Ⅲ Ⅲ 良好良好总氮2 洱海中部Ⅱ Ⅱ 优优3 洱海南部Ⅱ Ⅱ 优优4 洱海全湖Ⅱ Ⅱ 优优表2 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状况表序号入湖河溪测点名称水质类别水质状况主要超标项目本月上月本月上月1 弥苴河银桥村Ⅳ Ⅳ 轻度污染轻度污染粪大肠菌群、总氮、总磷江尾桥Ⅲ Ⅳ 良好轻度污染总氮、粪大肠菌群、总磷2 罗时江莲河村Ⅴ Ⅴ 中度污染中度污染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粪大肠菌群、氨氮沙坪桥Ⅴ Ⅴ 中度污染中度污染总氮、粪大肠菌群、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3 永安江桥下村Ⅴ Ⅲ 中度污染良好总氮、粪大肠菌群、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江尾东桥> Ⅴ > Ⅴ 重度污染重度污染总氮、粪大肠菌群4 波罗江入海口Ⅴ > Ⅴ 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粪大肠菌群、总氮、溶解氧、氨氮、总磷5 万花溪喜洲桥断流断流---- ---- ----6 白石溪白石溪桥断流断流---- ---- ----7 白鹤溪丰呈庄断流断流---- ---- ----三、洱海的治理工作在洱海治理过程中,未经任何处理的沿湖村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洱海,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是长期存在的治理难题。

对此,当地环保部门对“洱海流域”村镇主要入湖河道,乡镇垃圾收集管理清运、村落污水排放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对苍山十八溪、弥苴河、海西海、茈碧湖、西湖、菠萝江等洱海的主要入湖水源进行生态治理监察,乱排污现象已得到扭转。

但由于长期污染累积和生态破坏,以及人口增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等方面带来的压力,洱海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洱海的富营养化问题还很严重。

(一)、督促、指导情况1、3月-5月,州人民政府许映苏副州长带领相关人员多次到大理市、洱源县四个乡镇进行督促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领导组会议,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

2、4月8日,州人民政府召开洱海保护治理领导组第二次会议,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洱海保护治理领导组副组长许映苏主持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洱海保护治理工作。

州洱海保护治理领导组副组长、州人大副主任尚榆民、州政协副主席孙明、州长助理段林、两县市及州级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

3、4月8日,为进一步加强对洱海保护及洱源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州人民政府成立了洱海保护及洱源县生态文明建设两个工作指导组,建立了挂钩联系大理、洱源两县市工作制度。

4、5月8日,针对两县市各乡镇具体实施人员技术上存在困难的实际,为扎实推进重点工程顺利实施,领导组于5月8日正式下派了洱海保护及洱源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技术指导组分赴四个乡镇,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5、5月25日,大理州监察局、大理州环保局以大监通字【2009】6号文联合下达《2009年洱海保护治理重点工程专项效能实施方案》,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效能监察。

6、6月9日,按照领导组的要求,及时成立了洱海保护治理重点项目专家审查组,计划在6月底以前完成对各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的审查,确保实施项目按质、按量、如期完成。

(二)、项目进展情况1、重点集镇污水收集及处理工程。

邓川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已完成厂区地形图测绘和地勘,正在进行工程初步设计;右所集镇西片区污水收集及处理工程已完成了项目立项、地质勘察和初步设计,正在进行前置审计;下山口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程基本完成收集管网大部分的建设内容,正在进行分支管的接入;上关镇集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收集工程正在进行选址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周城集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收集工程已完成初步方案和可研编制、项目选址;喜洲镇集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收集工程完成主体工程量的75%,即将进行设备安装、投入试运行;双廊镇集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收集工程正在进行可研、初设及施工设计等前期工作;海东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完成可研和环评编制,正在委托设计。

2、乡村环保工程。

一是100个小型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工程。

洱源县建成2座垃圾焚烧处理站并投入运行,有8座焚烧炉完成选址;大理市建成3座垃圾焚烧炉并投入运行,已完成40座垃圾焚烧炉招标采购工作;二是建设农户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洱源县建成简易村落污水处理设施15个,大理市建成简易村落污水处理设施40个,并投入运行。

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一是完成示范样板0.5万亩,大面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万亩;二是畜禽粪便处置及种养植业结构调整。

4个重点乡镇已完成2600多个计1.05万m3堆粪发酵池的建设工作;三是大理市完成了鸡鸣江种鸡场搬迁方案,正抓紧前期准备工作。

4、湿地生态修复、河道治理及内源污染控制。

东湖邓北桥湿地建设项目已全面开工;葛官营湿地划界定桩工作已开工,完成湿地简介碑的文字及图片起草;西湖湿地生态修复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已种植芦苇9500m2;洱源县完成永安江综合整治14.3公里,完成罗时江综合整治1.85公里;大理市辖区内《罗时江、永安江实施方案》已通过评审,沙坪湾污染底泥疏浚项目调整为沙坪湾及洱海入湖河口清淤,现已完成。

洱海漂浮物及死亡水生生物打捞工作正按照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已完成50%的工作量。

5、截污管网工程。

目前,已完成大理古城除复兴路、玉洱路、人民路以外的各次干道,以及古城以东、以南、以北片区污水收集管网的可研和初设,正组织施工设计和招投标工作。

6、洱源县城污水及垃圾处理工程。

洱源县城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湿地开展大规模清淤和植物更换;洱源县垃圾处理中心建设已完成项目选址,环评报告已通过评审,可研报告待评审。

(三)、州级财政补助资金的落实情况为了使“意见”里的各个项目顺利进行,州人民政府积极落实“意见”承诺的8680万元州级配套资金,4月中旬第一批州级预算补助资金2145万元已下达到两县市及各项目单位。

目前,通过政府信用合作方式向银行贷款7000万元已全部到位。

6月初第二批州级配套资金4015万元已下拨并逐项足额兑现到两县市及各项目单位;剩余资金2520万元在近期内即将下拨。

(四)、主要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两县市资金筹措能力有限。

大部分项目除州级补助资金外,存在很大资金缺口,县市配套资金尚未足额到位。

如右所集镇污水处理厂、上关镇污水收集及处理工程等项目。

二是部分工程进展缓慢。

8个重点集镇的污水收集及处理工程中,除下山口、喜洲正在实施外,其它都只在前期工作阶段,尚未开工实施;乡村环保工程中的农户污水收集处理,目前只启动实施了部分示范工程外,大多数自然村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四、洱海的未来截至目前,大理洱海水质今年已有9个月达到二类标准,水质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按照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监测,洱海水质从2004年至今已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三类,2008年有9个月达到二类标准。

在洱海治理初现成效的同时,大理州政府还将投入27亿元人民币,加大治理力度,确保洱海在2010年恢复二类水质。

以上是记者昨日从省环保厅获悉的。

湖滨带促进水质好转据了解,洱海周长128公里,湖滨带长58公里,是我国目前修复最长,景观效果最好的一条湖滨带。

按照监测数据显示,洱海通过湖滨带“滞水、净化、截污”3大功能作用后,总磷、总氮约减少50%,富营养状况得到遏制,水质开始好转。

大理州计划继续投入2.9亿元人民币,在2010年底前将洱海剩余的70公里湖滨带修复完成。

目前,东区机场路至满江段10公里及西区48公里湖滨生态修复工程已完工,洱海湖滨带西区(才村)示范生态修复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

此外,在洱海湖泊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中,还完成南部湖心平台沉水植物10平方公里,投放大规格鱼种100吨,土著鱼类鱼种400万尾,年引种恢复洱海螺蛳、方型环棱螺、无齿蚌等有效分布面积2万亩,恢复种植海菜花1万亩;流域内共完成小流域治理6条。

城区农村建截污工程目前,大理市已投入2.6亿元建设17公里的截污干渠。

同时还计划在农村大规模施行地下污水处理系统,使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降解,水质优于国家一类A 标。

据统计,大理环海海东开发区至登龙河截污干渠工程已完成一期、二期共7.7公里,三期5公里正在实施;大理旅游度假区污水收集管网主干管已基本建成;大理古城片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中4个截污排水节点工程已竣工。

此外,大理市下关片区排水管网项目已在组织实施中;大理市东城区排水管网二期工程接近尾声,正在运行调试;大理市环洱海上和——登龙河段截污干渠工程二、三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附页: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水污染防治实施办法(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告第1号二○○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第一条为防治洱海水污染,改善洱海水质,保证洱海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全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洱海保护管理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洱海管理区域和保护范围内从事生产生活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办法。

洱海保护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都有防治洱海水污染和保护洱海水环境的义务,对污染洱海水质的行为,有制止、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