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洱海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
洱海CDOM吸收光谱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 数据与方法
1.1 样点采集与处理
本研究依托洱海监测站2018年11月至2019年
10月常规采样, 选取洱海全湖11个点逐月采样
(N=129), 采样点分布如图 1所示。采集的水样当天
运回实验室, 进行过滤。原水样经过Whatman
GF/F膜(450℃灼烧4h)后过滤, 将一部分滤液转入
棕色玻璃瓶中, 用于测定DOC浓度; 剩余滤液经过
及微生物残体等, 而外源主要是指流域颗粒和溶解 态有机物质[5]。紫外吸收光谱因其灵敏度高, 已经
成为研究CDOM组成及来源的重要手段, 并广泛应 用于湖泊和沉积物中CDOM的研究[6]。
国内外学者对CDOM吸收特征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吸收系数的季节和地区差异性及来源辨识[7—9]。
Shang等[10]通过对中国5个湖区的CDOM研究发现, 东北湖区[a(355)] (4.07±2.31)/nm值高于青藏高原 湖区(0.79±0.67)/nm和云贵高原湖区(2.41±1.41)/nm。 陈晓玲等[11]发现长江中游湖泊CDOM吸收系数 [a(355)]的浓度范围为0.37—1.77/nm, 显著高于海 洋中的CDOM吸收系数。此外, CDOM的组成多样 性受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例如温度、 降水、大气酸沉降和土地利用, 都会改变CDOM的 特性[12, 13]。一些研究发现, 水质参数与CDOM光学 特性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如N和P[14]。且 在不同的营养状态下, CDOM吸收系数也会产生显 著差异[15]。目前有关高原湖泊CDOM的光学特性 及分布特征的研究, 及环境因子对CDOM的影响的 研究相对较少, 尤其是对低营养状态的CDOM光学 特性的研究更加缺乏。
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作为
2015—2019洱海COD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5—2019洱海COD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奚满松;沙凤兮;刘艳萍;李炜;徐倩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
【年(卷),期】2024(43)1
【摘要】通过开展洱海及主要入湖河流沟渠水质监测并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洱海湖区COD变化特征。
结果发现,洱海湖区的COD历史趋势具有较为明显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洱海湖区的COD在近年来由
下降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突变发生在2017—2018年。
在此期间入湖COD负荷、气象条件均未发生突变,洱海湖区COD与入湖COD负荷相关性逐渐降低,与叶绿素和浮游植物相关性升高,反映出洱海COD趋于受内源影响。
【总页数】8页(P1-7)
【作者】奚满松;沙凤兮;刘艳萍;李炜;徐倩
【作者单位】大理州洱海湖泊研究院;大理市喜洲镇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
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洱海CDOM吸收光谱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2015~2019年云南省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3.洱海近岸菜地包气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参数变化及其
影响因素4.洱海近岸菜地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5.贵州省
2015~2019年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湖泊形态及水文特征的洱海最低生态水位确定

":#&
/X]b( /Xe U/X'J/X"J/XN )
":#
式中A /X]$$$X月湖区生态需水量, /Xe$$$X月 湖
区生态耗 水 量, /X'$X月 陆 地 入 湖 补 水 量,
/X"$$$X月 湖 区 生 活 用 水 量, /XN$$$X月 湖
泊下游基流量&
!$年最低生态水位确定
!&#$湖泊形态法分析结果 通过洱海的湖水位库容曲线建立湖泊水位 +
关部门使用生态水位进行管理的繁琐性%生态耗水
量法首先确定湖区耗水期%而后通过湖泊水位库容
曲线水量平衡确定耗水期各月湖区生态耗水量%再
确定耗水期各月生态需水量%通过水量调节计算确
定耗水期最低生态水位%方法见式"> (I" X# ( !G" X# W!?" X# Z!>0) ">#
X(5
低生态水位&
#&&$生态耗水期的确定
洱海为耗水型湖泊%年内部分时段湖区降水量
小于湖区蒸发量%枯水期月内入湖水量仍不够补给
湖区蒸发量& 主要通过 8 种方式确定洱海耗水期&
!通过 59>=$=6=6 年各月的水位变化情况& 从洱
海各阶段的月均水位变化看%洱海水位 K$56 月为
上升期%其余月份为水位下降期%因此确定生态耗水
对于各月最低生态水位的确定主要是为后期洱 海保护服务%因此对比天然状况下和现阶段洱海最 低生态水位%来确定合理的各月最低生态水位& 根 据 59>=$=6=6 年历年平均水位" 共 :9 /# %结合洱海 出流受影响情况分析%洱海水位变化分 : 个阶段%各 阶段水位变化情况见图 8& 采用此方法分析洱海水 位调控的 : 个阶段中%天然状态下的各月最低生 态 水 位 整 体 较 高% 近 期 的 =66K$=6=6 年 处 于 中 间& 而洱 海 开 发 利 用 无 序 的 59K8$5998 年 阶 段 处于低位&
洱海环境保护方案

长期与短期保护目标
长期目标
确保洱海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 平,生态系统健康、完整,实现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短期目标
加强洱海流域水污染治理,减少 入湖污染负荷,改善湖泊生态环 境,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原则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01
在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
畅通监督渠道
设立洱海环境保护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 方便公众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督。
鼓励公众参与
通过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公众参与 洱海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 参与的良好氛围。
加强与民间环保组织合作
与民间环保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洱海环 境保护宣传、教育、监督等工作,推动洱海环境 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如生产有机肥、沼气等,减少养殖
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发展有机农业
鼓励农民种植绿肥、使用农家肥等有 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农膜回收利用
建立农膜回收制度,鼓励农民回收废 旧农膜,减少农膜对土壤和环境的污 染。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方案
01
02
03
04
建设污水处理厂
洱海环境保护方案
汇报人:XX 2024-02-02
目录
• 洱海环境现状及问题 • 保护目标与原则设定 • 关键治理措施及方案 • 监管体系完善与执法力度加强 • 科技创新支撑与智能化监测预警 • 宣传教育普及与社区共治模式推广
01
洱海环境现状及问题
水质污染现状分析
01
02
03
工业污染
洱海周边工业发展带来的 废水、废气排放,对洱海 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

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大理洱海污染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大理洱海是云南省境内的一个天然淡水湖泊,也是诸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重要生态环境资源。
然而,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洱海逐渐遭受各种形式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为了解洱海污染现状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我们对洱海周边区域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1. 洱海水质:洱海水质自入选全国十大淡水湖保护区以来一直以中度污染水平为主,近年来水质有所变好,但仍存在部分污染源,如各类工业废水、污水、农业化肥等。
2. 河流和地表水:洱海周边有多条河流,其中部分河流水质达到了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
同时,周边地表水也存在被农业化肥、农药等污染的情况。
3. 工业污染:在洱海周边工业园区和某些个体工业企业,存在工业废水直排现象。
据了解,这些企业几乎没有进行污水处理,直接将废水排放到附近河流中,严重影响周边河流水质和洱海生态系统。
4. 垃圾污染:洱海周边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家庭垃圾被随意扔在河边或道路上,形成垃圾污染的现象。
5. 旅游污染:洱海周边有众多景点和旅游设施,但无论是旅游人数增加还是旅游设施扩建,都加重了洱海的污染和破坏。
如游客在洱海畔野餐、露营等行为,都会对洱海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固定游船和民船在湖上行驶中也会产生噪声、废气等负面影响。
三、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洱海是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性,是野生动物、水生植物和农民的家园,但由于大量人类活动对洱海水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导致洱海生态系统无法自我恢复。
1. 水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丧失:由于水质的污染,洱海水生植物数量已经大幅减少,海中的很多物种都受到了威胁,野生动物遭受破坏的情况也很严重。
2. 生态平衡失调:污染对洱海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已经严重破坏了洱海的生态平衡。
特别是湖泊中某些类群的类群数量或总体数量变化是动态的,这已经造成了重要生态组织和生物物种的出现和消失。
3. 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水源:当地河流和地表水的水质由于污染无法承担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用水需求。
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

气候变化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洱海水 位下降,湖区生态系统稳 定性下降。
方案目标与意义
目标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 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实现洱海生态环 境的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意义
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维护湖区生物多 样性,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 升居民生活品质,同时为国内其他湖 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和经验。
对大理洱海生态环境的改善
保护洱海周边生态
红线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效保 护洱海周边生态环境,防止生态 破坏和环境污染。
恢复水生生物多样
性
通过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为水 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促 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
提升洱海水环境质
量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洱海 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提升洱海水 环境质量。
对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作用
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的实施和成功经验可以为全国 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模式和借鉴。
引领全国环保趋势
通过洱海地区的环保实践,引领全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趋势,推动全 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增强国际影响力
通过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提升中国在全球环保领域的国际形象 和影响力。
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 划定方案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方案背景与目标 • 三线划定原则与依据 • 具体划定方案 •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 保障措施与建议 • 预期效果与影响
01
方案背景与目标
大理洱海概况
地理位置
01
大理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境内,是云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之
一。
生态环境
THANKS
洱海湖滨带底泥氮、磷及有机质

洱海湖滨带底泥全氮、全磷及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摘要:研究了TN、TP和OM在洱海湖滨带底泥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w(TN)、w(TP)、w(OM)均值分别为1832mg/kg、866mg/kg、17.0g/kg。
大湖湾及周边村落密集的湖滨区总氮、有机质含量较高,周边村落密集的湖滨区总磷含量较高。
洱海湖滨带沉积物污染层平均深度为14cm,湖湾及废弃鱼塘沉积物较厚,平均达107cm。
湖湾及废弃鱼塘区底泥在表层40cm范围内,总氮和有机质的累积约1.5倍、2倍,村落密集区湖滨带的沉积物在40cm范围内,总氮和有机质的累积近3.2倍和6.8倍。
关键词:洱海湖滨带底泥空间分布特征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Matters,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in Sediment of Lake Erhai's LakeshoreYin Yanzhen1,Wang Miao1,Zheng Zhao21.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Nanyang,4730002.Nany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Nanyang,473000Abstract:Spatial variations oftotal nitrogen(TN), total phosphorus(TP) and organic matters(OM) in sedim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lakeshore of Lake Erhai in 200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sediments pollution are high that the mean value of w(TN),w(TP) and w(OM) (10cm)was 1832 mg/kg, 866 mg/kg and 17.0 g/kg.Sediments had high total nitrogen and organic matter concentration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arge bays and the places closed tothe villages whilesediments has hightotal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places closed to village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ickness of pollution sediments is thin which the mean thickness is only 14 cm. Sediments from the bay and abandoned fish pond has higher thickness pollution layer. The pollution layer reached 40cm mean value. Accumulation of total nitrogen and organic matter in 0- 40 cm depths sediments from the lake bay and abandoned fish ponds was about 1.5 times and 2 times, and it was nearly 3.2 times and 6.8 tim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lakeshore surrounded by intensive villages .Keywords: Lake Erhai; Lakeshore;Sedim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湖泊底泥不仅是水体营养盐的汇,一定条件下,还能再释放营养盐,从成为上覆水体富营养化的源。
大理洱海调研报告

大理洱海调研报告大理洱海调研报告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境内,是云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六大淡水湖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洱海的状况及相关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经过实地走访和收集资料,我们发现洱海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农业生产增加,洱海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废水、农药和肥料的排放,导致湖水富营养化,出现了水华现象。
这不仅对洱海的水质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其次是生态破坏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洱海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大量的湿地被填埋,原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减少。
这种环境变化不仅破坏了洱海的生态平衡,也对珍稀物种的生存带来了危险。
此外,洱海还面临着景观破坏问题。
过度开发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洱海周边建筑物、酒店等过度拥挤,景观被扭曲和掩盖。
过多的建筑物和人工设施给洱海的风景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首先是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废水处理和农业生产的监管,确保洱海水质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同时,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是调整旅游开发策略。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规划和管理,控制旅游开发规模,减少对洱海景观的破坏。
可以通过建设生态旅游区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有效平衡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最后,要加强公众参与。
公众是环保事业的重要力量,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强与公众的互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洱海保护和治理工作,形成共同治理的格局。
总的来说,洱海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政府、公众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才能保护好洱海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能引起人们对洱海问题的关注,共同为保护洱海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7, 7(4), 297-308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journal/aephttps:///10.12677/aep.2017.74042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Water Quality of Erhai during 2015-2016Mengshu Zhu, Hucai Zhang*, Fengqin Chang, Huayong Li, Lizeng Duan, Hongwei Meng,Rongxin Bi, Zhiming LuKey Laboratory of Plateau Lake Ecology & Global Change, 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al Proces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the Plateau, 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Received: Jul. 12th, 2017; accepted: Jul. 29th, 2017; published: Aug. 1st, 2017AbstractAlong with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expansion in the Erhai drainage area, the water quality of Lake Erhai has been impacted strongly. To understand the water quality sta-tus and its change processes, we have monitored the lake water recently. The analyses results of the monitoring data show that the mixedness of lake water,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strong wind and waves in the Lake Erhai, is the highest in the south of lake where with a shallow water depth, and is the lowest in central part of lake, while it shows a moderate situation in the north of the lake. As one of the typical plateau-type shallow lakes, there is no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ob-served in Lake Erhai, but a weak mixing phenomenon between thermocline and epilimnion exist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 part of the lake in July. The seasonal water temperature changes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of chlorophyll-a, which is also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y induced nu-trient inputs, especially in the shallow area in south of the Lake Erhai, where is more sensitive to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wind velocity, direction and lake current. The dissolved oxygen (DO) con-tent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he algae in lake water, but also the discharge of rivers into the lake.Our monitoring data reveal a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DO contents, and show a highest value in January high and a lowest value in July. At the same time, the pH value shows a distinguishable seasonal variation with a lowest value in January. As pH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of aquatic animals and plants in the lake water, it varies from one area to another ab-ruptly in July. It has been noticed that a strong correlation exist between the chlorophyll-a content, DO and pH values in October. The seasonal change of turbidity is sensitive to water depth and zooplankton and phytoplankton amounts. The total contents of both Nitrogen (TN) and Phos-phorous (TP) reveal that Lake Erhai is approaching to the middle to middle-high eutrophication situation, and strong measurements to prevent the lake from further eutrophication is necessary.KeywordsErhai,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Temperature, Wind-Wave Disturbance, Spatial Heterogeneity*通讯作者。
朱梦姝 等2015~2016年洱海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朱梦姝,张虎才*,常凤琴,李华勇,段立曾,蒙红卫,毕荣鑫,路志明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实验室,云南省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收稿日期:2017年7月12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29日;发布日期:2017年8月1日摘 要随着洱海流域建设和生产、生活规模的快速扩展,对洱海水质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为了解和认识其水质现状和变化过程,我们对洱海进行了定位水质监测。
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洱海的湖水受到风浪的强烈影响,较浅的南部湖区混合度>北部湖区>中部湖区。
作为高原浅水湖泊,洱海不存在温度分层现象,但是7月份在中部湖区与北部湖区出现温跃层和湖上层的混合现象;水温的季节变化影响叶绿素a 的变化,较浅的南部湖区更易受到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如风力、吹程、湖流)等多重影响;洱海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存在季节变化,表现为1月份高而7月低;洱海的pH 值季节性差异较明显,就监测月份而言,1月份的pH 最低,pH 值易受水生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7月在湖泊水体中波动较大;洱海水体10月份的叶绿素a 浓度、溶解氧浓度和pH 值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洱海水体中的浊度在季节性变化中受水体深度以及浮游动植物量的影响较大。
洱海不同湖区水体的温度(Temp)、叶绿素-a (Chll-a )、溶解氧(DO)、pH 以及浊度(Turbid+)的季节性(1月、4月、7月和10月)变化特征显著,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结合总氮和总磷数据进行营养化评估,结果显示洱海处于中营养化阶段。
关键词洱海,水质参数,气温,风浪扰动,空间异质性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湖泊现代过程研究有助于了解湖泊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环境变化历程[1]。
高原湖泊水体理化参数的季节性垂直分布特征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不同指标的环境指示意义、探讨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开展长期连续的高原湖泊现代过程监测与研究。
湖水的热量分配会影响湖水的分层与混合,进而影响到湖水中的其他溶解性物质及其理化参数变化[1] [2]。
通过对水温的测定表明,湖泊温度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变化,分层也呈现出季节性格局,因此根据水温就能对湖泊进行识别和分类。
湖泊水温不仅决定了湖泊的分类和理化状况,还决定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2]。
在深水型湖库中,存在季节性分层现象,并且水温分层温差很大,如天山天池夏季出现明显水温分层,并且影响水体溶解氧浓度、电导率、pH 值、叶绿素-a 浓度和蓝绿藻细胞密度在水体中的分布[3]。
这说明季节性温度成层现象会影响紊流的上下混合运动,从而影响到湖泊的生朱梦姝等态模型变动。
与深水湖库相比,高原浅水湖泊一般并不形成水体分层,由于监测数据缺乏也不系统,研究程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高原湖泊现代基本理化特征研究与综合考察对湖沼学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4] [5]。
就青藏高原地区而言,王君波[5]等对西藏纳木错水深分布及现代湖沼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纳木错湖水的湖沼学参数垂向变化趋势分明,表层变温层、中部温跃层与底部均温层的理化性质差异明显;黄磊[6]等针对纳木错水温变化及热力学分层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纳木错为典型双季对流、完全混合型湖泊,不同湖盆形状及水深分布是造成其中部与东部两个湖盆热力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