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3331-2012内审员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内审员培训教材

内审员培训教材
• 审核证据包括: ➢审核证据包括质量记录、文件、现场观 察以及当事人的陈述。
1.0术语和定义
➢ 内部审核(又叫First Party Audit ): 是指由公司内部组织的审核,审核体系文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及
客户等相关方的要求及审核确认相关人员是否按文件标准作业。 审核亦可视为公司内的一个沟通管道。

- 用以获取专门的信息;

- 掌握主动,但信息量小。
开放式
- 答案需要解释性阐述和表达; - 可获取较多信息; - 缺乏主动权,有时会浪费时间

- 对此前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确认;

- 带主观导向

4.0内部审核的实施
➢4.2收集审核证据—提问技巧(运用5W1H1S ):
➢ What:做什么事?(要求、目标) ➢ Why:为什么做?(理由、依据)
4.0内部审核的实施
➢4.4典型情况的应对技巧-4:
➢ 辩解型
➢ 对被查到的不合格项千方百计辩解,寻找开脱理由 ➢ 应对技巧:可以重新核查,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 主动暴露型
➢ 向审核员主动介绍存在的问题,并推卸责任 ➢ 应对技巧:先核对其所介绍的问题,但应谨慎,不可介入受审核方的人际矛盾
4.0内部审核的实施
3.0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准备
➢3.2.成立审核组:
➢ 3.2.3审核员的职责:
➢ 服从审核组长的指导 ➢ 支持审核组长开展工作 ➢ 编制分工范围内的工作文件 ➢ 独立完成分工范围内的现场审核任务 ➢ 保管好与审核有关的文件 ➢ 验证受审核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3.0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准备
➢3.2成立审核组:
➢ Who:谁来做?(职责) ➢ When:什么时间做?(起止时间、进度表)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课件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课件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5
4讲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 其他术语
• 伤亡事故 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事故。
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是指职工 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 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 事故。
•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33
4讲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2. 危害辨识的方法
危害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 材料、系统、生产过程、设施或工厂的特征。
生产类别

根据GBJ—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7修订版)
生产中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按表分为5类
火灾危险性特征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 (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爆炸或燃烧的物质; (5)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到有机物或硫磺等依然的无机物,极易引起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13
4讲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集中型 —— 多种各自独立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共 同导致事故的发生,如下图所示。
事故
集中型因果关系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19

内审员培训教材(ppt)

内审员培训教材(ppt)
任何汽车供应链内组织均符合本规范所指认证资格 Automotive is defined by IATF to include cars, trucks (light,
medium and heavy), buses and motorcycles IATF定义包括轿车、轻型商用车、重型卡车、公共汽车和摩托

供方
组织
顾客
最终消费者
IATF16949认证资格
Applicability of IATF16949 Certification :
Any organisation in the automotive supply chain meeting the eligibility criteria can obtain certification
are manufactured 适用于生产或服务零件制造场所 Site is defined as a location at which value adde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ccur 场所的定义为增值制造过程产生的地点 Manufacturing is defined as the process of making
IATF16949:2016(第一版)是一份创新文件,着重 考虑了顾客导向性,综合了许多以前的顾客特定要求。
IATF16949:2009
汽车行业生产件和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2015的特殊要求。 IATF16949= ISO9001:2015+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 解释: ——什么是生产件? 指汽车的组成部分。不符合本要求但包含在内的顾客指定零件只有:灭火器、千斤 顶和地毯。 ——什么是相关服务件? 指由OEM为维修用零件(包括修复件)的应用采购或发布的、根据OEM规范所制造 的部件。 ——售后市场零件:指并非由OEM为维修零件应用所采购或发布的备件,可能是、 也可能并非按照原始设备规范进行生产。只制造售后市场零件的现场没有资格进行 IATF16949认证。 ——适用范围 适用于整个汽车产业生产零部件与服务件的供应链,包括整车厂。

3-11 GBT 23331-2012ISO 50001:2011 能源管理体系

3-11  GBT 23331-2012ISO 50001:2011 能源管理体系

GB/T 23331-2012/ISO 50001:2011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课程描述】GB/T 23331/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已于2013年10月1日实施。

为了帮助客户培训能源管理内部审核员,使其能正确理解GB/T 23331标准要求,进而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掌握准备、执行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和技巧,是规范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又一项战略决策。

【课程特色】1.认识能源管理体系的的重要性,掌握能源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指标:2.了解世界与国内能源趋势和政策法规3.学习国际最新能源管理标准要求4.掌握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务及能效提升的关键指标5.掌握通用节能技术和能效评估技能【课程对象】企业管理人员、从事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工作的人员、在EMS实施过程中承担内部审核工作的人员、有志于从事ISO 50000能源管理工作的人员。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能源管理体系理解一﹑能源管理及国际ISO50000管理体系发展概述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2、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3、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的理论基础4、管理标准模式及其逻辑关系二、能源管理体系术语1.边界 boundaries2.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3.纠正 correction4.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5.能源 energy6.能源基准 energy baseline7.能源消耗 energy consumption8.能源效率 energy efficiency9.能源管理体系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10.能源管理团队 energy management team11.能源目标 energy objective12.能源绩效 energy performance13.能源绩效参数 energy performance indicator(EnPI)14.能源方针 energy policy15.能源评审 energy review16.能源服务 energy services17.能源指标 energy target18.能源使用 energy use19.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20.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21.不符合 nonconformity22.组织 organization23.预防措施 prevention action24.程序 procedure25.记录 record26.范围 scope27.主要能源使用 significant energy use28.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三﹑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理解4.1总要求4.2管理职责4.2.1最高管理者4.2.2管理者代表4.3能源方针4.4策划4.4.1策划4.4.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3.3能源评审4.4.4能源基准4.4.5能源绩效参数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4.5 实施与运行4.5.1总则4.5.2能力、培训和意识4.5.3信息交流4.5.4文件4.5.4.1 文件要求4.5.4.2 文件控制4.5.5运行控制4.5.6设计4.5.7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4.6检查4.6.1监视、测量与分析4.6.2合规性评价4.6.3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4.6.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6.5 记录控制4.7管理评审第二部分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技术一、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能源初始评估2.能源基准及能源绩效指标建立与监控3.能源管理体系建立流程4.能源统计与能效监控5.通用节能技术二、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1、能源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概述2、能源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概述3、典型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制性要求讲解第三部分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及外部认证程序1. 能源管理体系审核策划2. 执行审核/审核技巧3. 不符合事项报告 / 审核报告4. 个案分析/练习。

能源管理体系培训课程

能源管理体系培训课程

能源绩效
能源使用 能源消耗
能源效率
能源绩效
其他
能源强度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能源方针 energy policy 组织最高管理者发布的有关能源绩效的宗旨和方向。 注:能源方针为设定能源目标、指标及采取的措施提供框架。 能源目标 energy objective 为满足组织的能源方针而设定、与改进能源绩效相关的、明确的预期结果 或成效。 能源指标 energy target 由能源目标产生,未实现能源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可量化的能源绩效要 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 •
3. 术语和定义
• • 能源绩效 energy performance 与能源效率(3.8)、能源使用(3.18)和能源消耗(3.7)有关的、可测量的结 果。 注1:在能源管理体系中,可根据组织的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能源 指标以及其他能源绩效要求取得可测量的结果。 注2:能源绩效是能源 管理体系绩效的一部分 能源绩效参数 energy performance indicator(EnPI) 由组织确定,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或量度。
4.2 管理职责
4.2.1 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a. 确定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 b. 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 c. 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所需要的资源,以达到能源 绩效目标;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 d.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e. 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f. 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 g. 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 h. 在组织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 i. 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 j. 实施管理评审。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培训教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培训教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培训教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是指在公司内部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以确保其运作有效的专业人员。

下面是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培训教材的内容。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概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为了保护员工、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方法,确保企业在工作中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满足要求的工作环境。

二、内审员的概念及职责内审员是指对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的专业人员。

其职责是检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发现缺陷和改进机会并提供建议和方案。

三、内审过程内审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3.1准备阶段确定审核范围、目的和时间安排;收集相关和必要信息和文件,并抽取必要的样品。

3.2实施阶段-检查文件和证明文件,与相关方面讨论并考虑他们的反馈;-审核员应询问相关人员并评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应抽样评估制度、程序、记录、实施效果,以及职业健康安全文化;-记录与发现有关的注释、事实、缺陷,并提供有关改进建议。

3.3总结阶段总结,检查,并制定有关审核结果的报告,这需要对顾客的期望、合规需求、对方的要求进行讨论。

四、实际案例以下是一个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的实际案例:该企业管理人员非常相信并高度维护他们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就像他们践行ISO 9001和ISO 14001标准一样。

ISO 45001标准的实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步骤。

内审员首先了解了该企业的管理体系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然后向职工各层面提供培训,以提高其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认识。

内审员接着检查了企业的文件,包括政策文件、职业健康安全手册、程序与记录,典型的例子包括:企业的安全控制管理体系手册、安全操作程序、危险物质管理程序、健康监控程序、摩擦起火程序、非常规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等,以确保其符合ISO 45001标准的要求。

标准内审员培训教材

标准内审员培训教材
内审方案包括: a)一次或多次审核; b)策划、组织审核类型和数目; c)提供资源。
内审方案是对整个内审的管理过程.
16
2.1审核方案管理流程
审核方案授权
审核方案 的改进
审核方案的制定 审核方案的实施
审核员的 能力和评价
审核活动
审核方案的监视和评审
1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2 内审方案的管理授权
最高管理者任命授权内审方案的管理者 通常由管理者代表或质量部门负责人担任
11
1.3 审核原则(4)
e) e.基于证据的方法:在一个系统 的审核过程中,得出可信的和可重 现的审核结论的合理方法
审核证据是可证实的。由于审核
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并在有限的资源
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审核证据是建
立在可获得的信息样本的基础上。
抽样的合理性与审核结论的可信性
密切相关。
12
1.4 审核的类型(1)
20
3.1 审核启动(1)
任命审核组长 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准则 确定内审的可行性 选择内审组 与受审核部门沟通
21
3.1 审核启动(2)
3.1.1 任命内审组长 审核方案管理者指定每次审核的组长,内审组
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备内审员资格; 具有组织管理能力,了解内审程序,掌握审核
原则; 了解受审核部门或过程的专业; 了解合同或认证审核要求(第二、三方审核)
28
3.1 审核启动(9)
审核组成员职责
➢ 编制分工范围内的检查表;完成分工范围内 的审核任务,包括:
• 收集证据; • 将观察结果形成文件; • 开列不合格报告; • 报告审核结果; • 配合、支持审核组长工作; • 跟踪验证纠正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培训教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培训教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培训教材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行业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

由于职业健康安全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逐渐推行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为了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有效实施和家喻户晓,需要得到专业的管理体系内审员来保障。

因此,在企业内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培训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教材的编撰旨在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审员培训提供参考,希望能给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提供帮助。

第一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指的是通过详细的管理规范和流程,来确保企业和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

目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主要以ISO 45001为代表,并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可以控制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及意外伤害的出现,从而提高员工的生产质量和创造力。

第二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培训模块2.1 基础要求作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审员,首先要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具备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管理要求的基本知识;•具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和规范体系的要求;•具备内审员的基本职责和能力;•具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审的相关技能和方法。

2.2 培训目标本培训教材的主要目标是针对企业内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进行培训,使其可以:•具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法规以及标准要求;•在企业内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审,安排实际审查工作;•参与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协助企业管理体系事业的不断完善;•指导企业员工加强对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从而更好地保障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3 培训内容本培训教材将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3.1 理论知识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相关的理论知识,法规政策等内容,要求学员理解企业应遵守的基本要求、管理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学习,为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相关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23331-2012内审员培训教材
(idt GB/T23331-2012)
目录
一.能源管理概述
二. GB/T23331-2012概念
三. 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四.能源因素的识别、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评价
五. GB/T23331-2012能源因素识别与控制程序范例
六. GB/T23331-2012内审检查表
七.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培训试题
八. GB/T23331-2012认证需提供的资料
GB/T23331-2012内审员
培训教材
一.能源管理概述
1 GDP与能源:GDP增长伴随能源紧张,至2006年我国能源缺口近20000万吨标煤。

今年进口约1亿多吨煤。

2 经济结构:我国第一产业占20%、第二产业占50%、第三产业占30%,第二产业耗能最多。

日本第三产业占70%、印度第二产业只占25%。

3能源、资源消耗高居不下:生产同样价值的产品,我国消耗的能源、资源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6倍、是印度的3倍。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改变。

4 总量消耗与人均消耗量:中国人均年消耗1.21吨标煤,日本人均年消耗6.4吨标煤,如果按日本人均年消耗水平,世界总量的50%将被中国消耗,如果按美国人均年消耗水平(12吨标煤),世界总量的90%将被中国消耗。

按目前消耗趋势,至2055年,我国所有的煤消耗完。

美国、俄国、中国煤储存量占有世界一、二、三,但美国、俄国很少开采---我国以煤为主,碳排放相应较高。

碳排放(热点)---新能源(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切入点)--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发展的瓶颈)。

5 消耗增加的困境(问题)
1)环境难以承受:
a)大气污染突出—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6/10、16/20)
b)水污染严重--27个湖泊中25个污染,地下水50%污染
第三期绿色照明革命—淘汰白炽灯(时间表)
碳排放总量控制时间表(哥本哈根)--计量、方法(合同能源管理)
-问责制;
2)能源难以支撑—煤、原油(2050-2060)
3)能源安全难以保障:
a)由于能源短缺造成的安全—生存、生产。

中断能源、中断供应通道、受国际价格的影响、加剧能源争夺。

b)核能的生产、运输、使用安全。

c)外交:寻求能源丰富国合作--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加大对外援助--经济问题遭于政治化(苏丹达尔富)。

4)生活质量难以提高
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经济的生命线。

二.能源发展战略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节约优先—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向、鼓励节能技术开发、普及节能产
品、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提高能源效率。

);
2立足国内—提高国内安全提供能力(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等);
3多元发展--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鼓励开发煤层气,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推进核电建设、积极发展替代能源—多能互补、稳定供应;
4依靠科技—开创能源开发利用新途径;
5保护环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三.八项原则:
总要求--降低能源消耗,完成节能目标。

1领导作用:统一目标---态度决定一切,领导是关键;
2全员参与:组织之本---创造节约型环境的动力(电缆工艺、锅炉、配电);3协调一致:与法规、标准、体系一致,职能明确;
4过程方法:资源、活动按过程管理,提高工效;
5系统管理:与目标、能源因素和管理的相互关联过程进行管控,注意接口;6事实决策:数据、信息---决策,注意异常点;
7持续改进:降低消耗是永恒的主题,精细化管理、计量是关键;
8环境友好:社会责任、社会贡献。

四.特点
1全过程控制—用能过程(采购、贮存及使用等)、生产运营过程(生产、管理和生活过程)以及新产品和过程设计,对能源因素进行识别、控
制和管理,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2运营PDCA
3融合性—与QMS、EMS、OHS管理原则一致,对象及目的不同;
4不改变组织应负的法律责任--认证的基本要求;
5未对管理绩效提出绝对要求—根据组织自己的技术、经济、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绝对可以达到的能源绩效(如用能单元),只要达到标准的基
本要求,也不能保证组织取得最佳效果;
6未对组织所提供的产品中的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出要求,但标准提倡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包括产品
本身(家电);
7 注重节能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采用低成本和无成本节能技术,可减少能源消
耗的15%-30%;
8充分结合能源管理特点—如将难以统计、节能技术、能源基准和标杆、倡导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等纳入体系要求。

二、GB/T23331-2012概念
2.1 能源
▲: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

又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新能源、耗能工质。

a. 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其中前三者又叫化石能源
b. 二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取得的另一形态的能源。

如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等。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能也属于二次能源。

如:高温烟气、可燃气体、水蒸汽、热水、带有压力的流体等。

一次能源无论几次转换而得到的另一种能源都是二次能源。

c.新能源:
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大多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

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d.耗能工质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那种不作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制取时又
需要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这些工作物质被称为耗能工质。

它是由能源经过一次或多次转换而成的非热性属性的载能体,例如工业水、压缩空气、氧气、氮气、氩气、保护气等。

消耗这些物质也间接地消耗了能源。

从能量利用角度观察耗能工质可分两类:一类通常称为能量形式来使用(如工业用水、压缩空气、电石、乙炔、氧气等),另一类通常不用作为能量使用的耗能工质(如自来水、深井水等)。

耗能工质的消耗也属于综合能耗计算种类。

2.2 能源因素
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

(造成浪费的原因)
例如:在加热炉的生产活动中,煤气的消耗是能源消耗,而影响煤气消耗的因素就是能源因素。

如:管道泄漏、操作时风比不合理、煤气质量不好、余热未能回收利用……
2.3 优控因素
通过对已识别的能源因素进行评价,所确定的组织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组织在预计的时间内,根据自身的条件(资金、人力、技术、)可以进行改造、利用、控制的能源因素。

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1 范围
理解要点:
1、适合任何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位置或成熟程度。

2、无定论、是探索----只要能节能就行,关注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