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中的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基础化学中的计算

基础化学中的计算
2 + −
[H+]= cα
Ka·c≥ 20Kw ,且c/Ka≥500或α <5%时 : ≥ 或 时
[H+ ] = Kac
多元酸碱溶液
Ka1ca≥20Kw,Ka1/Ka2>102,c/Ka1≥500时: 时
[H ] =
+
K a1c H 2 A
[A2-]≈Ka2 两性物质溶液 cKa2>20Kw,且c>20Ka1时: >
一、分子量的测定
凝固点下降法
mB / M B 1000mB × Kf = × Kf ∆Tf= Kf·bB = m A / 1000 mA ⋅ M B
1000m 1000m B MB = Kf mA ⋅ ∆T f
渗透压法
m V RT Π = M
m RT M= V Π
二、电解质离解平衡有关计算
同离子效应( 同离子效应(p38)
θ
七、氧化还原有关计算
电极电位及电动势的计算: 电极电位及电动势的计算: 与配位反应、沉淀反应的关系) (与配位反应、沉淀反应的关系)
ϕOx/Red =ϕ
θ O /Red x
0.05916 [O x] lg + n [Red ]
平衡常数的计算: 平衡常数的计算:
nE lg K = 0.05916
θ
三、有关溶度积的计算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纯水中: 纯水中: S = m+n 同离子效应时: 同离子效应时: 溶度积规则:联系酸效应、 溶度积规则:联系酸效应、配位效应
Ksp m n
m n
四、溶液pH的计算 溶液 的计算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 Ka·c≥ 20Kw时,忽略水的离解: 忽略水的离解: ≥
[H ][A ] cα ⋅ cα cα Ka = = = [HA] c (1 − α ) 1 − α

化学必背知识点初中化学化学式的推导和计算方法

化学必背知识点初中化学化学式的推导和计算方法

化学必背知识点初中化学化学式的推导和计算方法化学式的推导和计算方法在化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帮助我们了解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的组成关系,为化学实验和计算提供了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式推导和计算方法。

一、化学式的推导方法1. 原子价计算法原子价是元素内外电子转移或共享所形成化合物中各原子的电价。

可以通过化合物中的非金属和金属元素的原子价来确定它们的化学式。

常见的原子价计算法有以下几种:(1)特殊原子价法:根据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化合物的实验结果来确定原子价。

例如氢气(H2)中,氢原子的电价为+1;氯化钠(NaCl)中,钠的电价为+1,氯的电价为-1。

(2)最小化原子价法: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电价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确定原子价。

例如氯气(Cl2)中,氯元素的电价为-1。

(3)化合物元素的电荷平衡法:根据化合物的整体电荷为零来计算原子价。

例如硫酸(H2SO4)中,氢的电价为+1,氧的电价为-2,硫的电价需要计算得出。

2. 化学方程式法化学方程式法通过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导化学式。

例如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可以用来确定化学式。

例如,对于一种氧化反应:铜和硝酸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一氧化氮气。

化学方程式为:Cu + 2HNO3 → Cu(NO3)2 + NO + H2O。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可以知道铜离子的化学式为Cu2+,硝酸离子的化学式为NO3-。

二、化学式的计算方法1. 摩尔计算方法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可以用来计算化学式中的物质的摩尔比例。

摩尔计算方法可以用来计算化学式中的摩尔质量、摩尔比例和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消耗量。

(1)摩尔质量计算:摩尔质量是一摩尔物质的质量,在计算摩尔质量时,需要查找元素的原子质量并根据元素的数量进行计算。

例如,水(H2O)的摩尔质量为2×1.01g/mol + 16.00g/mol = 18.02g/mol。

(2)摩尔比例计算:可以通过摩尔质量计算的方法计算化学式中的摩尔比例。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1物质的量计算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1物质的量计算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一)物质的量及计算一、此部分对应的公式(弄清各字母在题目中对应的含义)1、主要公式N m V气n = = = = c V溶液N A M Vmn———物质的量的符号,单位为。

代表一定数量的微粒的集合。

N A———代表1mol任何微粒的个数,其数值为。

M———摩尔质量,单位为。

代表1摩尔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Vm———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

代表1摩尔气体的体积。

在标况下Vm 的数值为。

N———为个数m ———为物质的,单位为。

V气———为的体积,单位为。

c ———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

V溶液———为的体积,单位为。

2、常用公式物质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 = M/Vm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c =(1000ρ•w%)/M稀释定律:c浓·V浓= c稀·V稀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即:等温等压条件下:V1 N1 n1= =V2 N2 n2三、练习题1、6.02×1023个SO2分子,64g O2, 2mol H2,它们所含原子个数比为,质量比为。

2、相同质量的NO和NO2,它们的物质的量比为,所含原子个数比为,所含氧原子质量比为,在同温同压下,它们的体积比为。

3、0.2mol金属钠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

4、已知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L,气体质量为0.25g , 计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5、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B.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C.体积相同、密度相等的CO和C2H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H26、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同质量、同体积的C2 H4和C3 H6B.同温度、同体积的N2和H2C.同体积、同密度N2和NO D.同体积、同压强的N2O和CO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 数一定相等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l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0.1mol·L-1稀硫酸100mL中含有硫酸根个数为0.1N AB.1mol 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 AC.2.4g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D. 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N A10、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9g重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5N AB.1molMgCl2中含有离子数为N AC.7.1g氯气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1mol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 A11.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 L Cl2中含有N A个C12分子B.1 mol浓硫酸做氧化剂时,通常得到的电子数为2N AC.4.6克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2D216O)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0.1N A个中子D.1 L 0.1 mol·L-1 Na2SO4溶液中有0.1 N A个Na+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 mol 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为6.02×1023B.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的数目为6.02×1023C.28 g C16O与28 g C18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4×6.02×1023D.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6.02×1023B.1.8 g NH4+ 含有的质子数为6.02×1023C.30 g乙酸和甲酸甲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6.02×1023D.7.8 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2×6.02×1023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C6H14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9×6.02×1023B.同温同压下,原子数均为6.02×1023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体积C.0.50 mol的亚硫酸钠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6.02×1023D.常温下,7.1gCl2与足量NaOH溶液作用,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6.02×1023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1 g 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0.2×6.02×1023个电子B.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2×6.02×1023个碳原子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 N AD.2.9 g乙基(一C2H5)含有的电子数为1.8 N A个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0.1 mol Cu和足量的稀硝酸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6.02×1023B.4.4g CO2中所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6.02×1023C.标准状况下,2.24L溴乙烷中含有的溴离子数目为0.1×6.02×1023D.在1L 0.1mol/L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三价铁离子数为0.2×6.02×1023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8g C2H4和C3H6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为0.2×6.02×1023B.在O2参与的反应中,1 mol O2做氧化剂时,得到电子数一定是4×6.02×1023C.1 L 0.1 mol/L 的Na2S溶液中硫离子数为0.1×6.02×1023D.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中氧原子数为0.5×6.02×102318.(朝阳08第11题)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 L 1mol / L 的AlCl3溶液中,Al3+和Cl-离子总数为4N AB. 标准状况下,1 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8/22.4N AC. 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 mol H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D. 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电子数为4N A19.(崇文08第5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2g氧化钠和7.8g过氧化钠混合物中所含有的离子数目为0.7×6.02×1023B.1L 0.1mol•L-1Na2CO3溶液中,CO32-的数目小于0.1×6.02×1023C.6.4 gSO2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后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6.02×1023 D.标准状况下,22.4L CH4和CHCl3的混合物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6.02×102320.(东城08第13题)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4g 镁作还原剂时失去电子数是0.1×6.02×1023B.标准状况下,22.4L 氮气中含有的共价键数是6.02×1023C.标准状况下,5.6 L的甲醛所含的电子数是4×6.02×1023D.100mL 1mol/L氨水溶液中,铵根离子的个数0.1×6.02×102321.(丰台08第12题)常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 CHCl3中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B.7.1g 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C.常温常压下,0.1 mol氖气所含的电子数为N AD.18gH2O的体积一定是18mL,所含的分子数为N A22.(石景山08第7题)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H2O2完全分解时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B.30 g乙烷中所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7×6.02×1023C.20g H218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8×6.02×1023D.常温下,42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6.02×102323.(西城08第14题)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6.02×1023B.48 gO3气体含有的O3分子数为6.02×1023C.0.5 mol/LCuCl2溶液中含有的Cu2+离子数为0.5×6.02×1023D.标准状况下,33.6 LH2O含有的H2O分子数为1.5×6.02×102324.(宣武08第13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8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6.02×1023个B.1mol碳正离子(CH5+)中含电子数为10×6.02×1023个C.44g C3H8分子中含共价键数为11×6.02×1023个D.1L 1mol·L-1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6.02×1023个25.(延庆08第5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mL 2.0 mol/L 的氯化铜溶液中铜离子个数为0.2×6.02×1023B.1mol烷烃(C n H2n+2)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3n+1)×6.02×1023C.标准状况下,11.2 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6.02×1023D.24g镁在足量CO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6.02×102326.(东城09第11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 L H2中所含中子数为6.02×1023B.14 g C2H4和C3H6的混合物中,H原子数为2×6.02×1023C.1 L pH=1的HCl溶液中,HCl分子数为6.02×1022D.常温常压下,8 g CH4中所含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6.02×102327.(丰台09第10题)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C2H4气体22.4L,所含电子数为16N AB.0.1mol铁在纯氧中充分燃烧,失电子数为0.3N AC.1L 0.2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氯离子数为0.6N AD.室温下,16g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4N A28.(西城09第8题)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2 g金刚石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6.02×1023B.22.4 L的HCl溶于水,溶液中H+离子数为6.02×1023C.1 mol CO2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反应后,溶液中HCO3—离子数为6.02×1023D .Na 2O 2与H 2O 反应,常温常压下生成16 gO 2,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29.(崇文09第4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Cu 和足量的稀硝酸反应产生4.48L 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6×6.02×1023B .常温常压下,8.8g CO 2和N 2O 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6×6.02×1023C .标准状况下,3.36L 溴乙烷中含有的溴离子数目为0.15×6.02×1023D .在1L 0.2mol/L 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三价铁离子数为0.4×6.02×102330.(宣武09第6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7.1g C12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转移0.2×6.02×1023个电子B .1mol 乙酸分子与1mol 甲酸甲酯分子中都含有7×6.02×1023个共用电子对C .28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2×6.02×1023个碳原子D .2 mol/L 的 MgCl 2溶液中含有2×6.02×1023个Mg 2+31.(海淀08第14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标准状况下,22.4 L 己烯所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②标准状况下,a L 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4.22a ×6.02×1023 ③7.1 g 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2×6.02×1023④10 g 重水中含有中子数约为4×6.02×1023⑤1 mol 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约为7×6.02×1023⑥500 mL 1 mol/L的硫酸铝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数约为9.03×1023A.①④B.②⑤C.③⑤D.②⑥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Fe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806×1024个B.常温常压下,1 mol羟基(-OH)所含电子数为6.02×1024个C.常温常压下,34g H2O2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1.806×1024个D.58.5gNaCl晶体中离子总数为6.02×1023个33.为测定某镁铝合金样品中铝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取一定量合金,加入100 mL 0.3 mol•L-1稀硫酸,合金完全溶解,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0 mL;再加入0.2 mol•L-1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恰好不再变化,用去350 mL NaOH溶液。

九年级化学必背公式

九年级化学必背公式

九年级化学必背公式九年级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公式和概念,这些公式是理解化学反应和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理解来掌握。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分析化学反应。

以下为常用的35个化学公式,需要大家会背并在学习中灵活应用;1)焦炭还原氧化铁:焦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赤铁矿),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炼铁的一种方法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甲烷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天然气燃烧的基础反应。

CH4 + 2O2 点燃CO2 + 2H2O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乙醇类(如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酒精燃料燃烧的过程。

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4)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拉瓦锡通过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证明空气中含有氧。

2HgO 加热2Hg+ O2 ↑5)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方法之一,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出氧气。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6)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此反应中,过氧化氢(H2O2)在二氧化锰(MnO2)作为催化剂的存在下分解,迅速产生水(H2O)和氧气(O2)气体。

这是实验室中制备氧气的一个常见且简便的方法,2H2O2 MnO2 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7)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加热时,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氯化钾(KCl)、氧气(O2)和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加速氯酸钾的分解,但反应完成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KClO3 MnO2加热2KCl+ 3O2 ↑(原理3)8)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2H2↑+ O2 ↑9)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11)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12)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1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14)煤炉中发生的四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CO2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2CO 2C + O2 点燃2CO(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15)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2CO216)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H2CO317)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Cu + H2O18)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Cu + MgO19)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CO2↑20)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21)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22)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23)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2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2P2O525)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26)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CaO + CO2↑27)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H2O2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2Fe + 3CO2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3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3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 H2CO332)(1)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H2↑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2)金属单质+ 盐(溶液)------- 新金属+ 新盐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FeSO4 + Cu(湿法冶金) 33)酸的化学性质(1)酸+ 金属-------- 盐+ 氢气(见上)(2)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3)酸+ 碱-------- 盐+ 水(中和反应)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 O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 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 SO4 + 2NaOH == Na2 SO4 + 2H2 O(4)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 O + CO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 CO3 + 2HCl == 2NaCl + H2 O + CO2↑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 SO4 + BaCl2 == BaSO4 ↓+ 2HCl 34)碱的化学性质1)碱+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水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 CO3 + H2 O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 SO3 + H2 O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 SO4 + H2 O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 2 + CO2 == CaCO3 ↓+ H2 O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 2 + SO2 == CaSO3 ↓+ H2 O (2)碱+ 酸-------- 盐+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见上)(3)碱+ 盐-------- 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 2 + Na2 CO3 == CaCO3↓+ 2NaOH 35)盐的化学性质(1)盐(溶液)+金属单质------- 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2)盐+ 酸--------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 CO3 + 2HCl == 2NaCl + H2 O + CO2↑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3)盐+ 碱-------- 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 2 + Na2 CO3 == CaCO3↓+ 2NaOH (4)盐+ 盐----- 两种新盐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NaNO3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2NaCl。

专题七化学计算公式 基础题

专题七化学计算公式 基础题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ueditor/themes/default/images/spacer.gif]专题07 化学计算公式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相对分子量: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和如:CaCO3的相对分子量=钙的相对原子质量×钙原子个数+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40+12+16×3=1002、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比如:H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1×2:16×1=1:83、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NaOH中O的质量分数=4、某元素质量:化合物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如:100g氢氧化钠中氧元素的质量=100g×40%(上面已经算出氧的质量分数)=40g 二、溶液里的相关计算(一)溶液、溶质、溶剂间的关系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二)溶解度的相关计算1、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度(S):2、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由溶解度的定义推导的比列关系:(饱和溶液中)(三)溶液稀释的计算m(浓溶液)×ω(浓溶液)=m(稀溶液)×ω(稀溶液)m(溶液)=ρ(溶液)×V(溶液)m(加水)=m(稀溶液)-m(浓溶液)三、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①设未知量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④列出比例式,求解⑤答。

比如:要制取4克氢气,需要多少克锌?解:设需要锌的质量为x。

食品基础化学之溶液浓度与计算介绍课件

食品基础化学之溶液浓度与计算介绍课件
光谱法:通过测量溶液 的光谱来计算浓度
06
色谱法:通过色谱分析 来测量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的计算公式
●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溶液体积 ●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 质量摩尔浓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摩尔分数:溶质物质的量/溶液物质的量 ● 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的换算: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密度 ●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摩尔浓度的换算: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溶质密度 ● 摩尔分数与质量分数的换算:摩尔分数=质量分数/溶质分子量 ● 摩尔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摩尔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质分子量 ● 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质分子量×密度
质量的比值
08
摩尔分数:溶质 摩尔数与溶剂摩
尔数的比值
09
质量浓度:溶质 质量与溶液体积
的比值
10
摩尔浓度:溶质 摩尔数与溶剂体
积的比值
溶液浓度的误差分析
1
实验误差:由于实验 操作、仪器精度等因 素导致的误差
2
计算误差:由于计算 方法、计算工具等因 素导致的误差
3
测量误差:由于测量 方法、测量工具等因 素导致的误差
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溶液浓度 可以影响食品的保质期、稳定性和 食品安全,通过调整溶液浓度,可
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创新食品的配方和口感:通过调 整溶液浓度,可以创新食品的配 方和口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演讲人
目录
01. 溶液浓度的基本概念 02. 溶液浓度的计算 03. 溶液浓度的应用
溶液浓度的定义
1
溶液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基础化学中的计算公式解析

基础化学中的计算公式解析

基础化学中的计算公式解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但其中也涉及到许多计算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量、质量、能量等各种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基础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并解析它们的应用。

1.质量计算公式:质量=物质的量×相对分子质量这个公式用来计算物质的质量,其中物质的量是指摩尔数,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相对质量的和。

例如,计算25 mol 水的质量,需要将物质的量乘以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8 g/mol),得出水的质量为450 g。

2.物质的量计算公式:物质的量=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这个公式用来计算物质的物质的量,其中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相对质量的和。

例如,计算500 g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需要将质量除以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44 g/mol),得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11.36 mol。

3.电荷计算公式:电荷=电荷数目×电子电荷这个公式用来计算电荷的数值,其中电荷数目是指带电粒子的个数,电子电荷是指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

例如,计算5个带正电的质子的电荷,需要将电荷数目乘以电子电荷(1.6 × 10^-19 coulomb),得出质子的电荷为8 × 10^-19 coulomb。

4.摩尔质量计算公式: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这个公式用来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其中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是指物质的物质的量。

例如,计算50 g 氢气的摩尔质量,需要将质量除以物质的量(1 mol),得出氢气的摩尔质量为 2 g/mol。

5.能量计算公式:能量=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以上介绍了基础化学中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它们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量、质量、能量等各种物理性质。

这些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也是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

然而,要注意,在使用这些公式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使用的前提条件,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一章 化学基本量和化学计算

第一章 化学基本量和化学计算

一个C 原子
一个O2离子
一个Fe3+ 离子
扩大6.02 ×1023 宏观质量
1molC 原子 12g
1molO 原子
16g
1molFe 原子
56g
相对离子质量 12
16
56
规律二:1摩尔任何离子微粒的质量如果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 该微粒的相对离子质量。
23g 1)、1molNa的质量为 2g 2molH的质量为 48g 3molO的质量为 2g 2)、1molH2的质量为 18g 1molH2O的质量为 2molH2SO4的质量为 196g 72g 3molMg2+的质量为
2、标准状况下: (1)44.8升氢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 n=V/Vm =44.8L÷22.4L/mol =2mol
(2)0.5摩尔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V=n×Vm =0.5mol×22.4L/mol =11.2L
(3)14克CO的体积是多少?
V=n×Vm
=(m/M)×Vm =(14g÷28g/mol)×22.4L/mol =11.2L
2、状况: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3、气体体积与微粒数目有关,与种类 无关 4、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 都约为22 .4L。
二、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摩尔氢气的体积约为22.4L。 (×) (2)标况下,1摩尔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 22.4L。 (×) (3)标况下,1摩尔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 的体积约为22.4L。 ( √) ( ×) (4)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 。
。 。 。 。 。 。 。
规律三:1摩尔任何分子的质量如果以克为单位,在数值 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relative molecular mas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θ a2
第四章 缓冲溶液
pH
pK
θ a
[B ] lg
[HB]
pH
pK
θ a
lg
nB nHB
第五章 难溶强电解质溶液的 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S
mn
K
θ sp
mmnn

第六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
△U=Q+W
热效应的计算:
盖斯定律
△rH =Σ△fH (生成物)-Σ△fH (反应物) △rH=Σ△cH (反应物)-Σ△cH (生成物)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自由能与电动势的关系:
rGm nFE
能斯特方程式:
Ox/Red
θ Ox/Red
0.05916 n
lg
cr (Ox) cr (Red)
写出电极反应并能斯特方程,讨论温度、 酸度、沉淀、配位等影响
第十三章 常用仪器分析方法概论
-lgT = A A = kbc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ΔTb=Kb·bB ΔTf= Kf·bB
ΠV=nRT 或 Π=cRT
ΠV m RT M
第三章 酸碱解离平衡
K
θ a
c
K
θ a
Hale Waihona Puke Kθ bK
θ w
(注意
K
θ a
、K
θ b
的对应关系)
K
θ w
[H ][OH ]
[H ] Kaθc
[OH ] Kbθc
[H ]
K
θ a1
K
自由能的计算
利用状态函数特性计算
△rGm= ∑△fGm (生成物)-∑△fGm(反应物)
△rG=△rH-T△rS
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
rGmθ RT ln K θ rGm rGmθ RT ln Q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与特点
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 二级反应 零级反应
基本方程式
ln c0 kt c
1 1 kt c c0
c0-c =kt
半衰期(t1/2) 0.693/k
1/kc0
c0/2k
k的量纲
[t]-1
[c]-1[t]-1
[c][t]-1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Ea
k A e RT
lg k
Ea 2.303RT
lg A
lg k2 Ea (T2 T1 ) k1 2.303R T2T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