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09我国财政收入总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题目: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2021年6月7日摘要:选取了2001-2020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财政收入进行实证分析,目的在于更加了解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作为一国政府的活动,是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

财政收入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入,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保证政府行使其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

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为提高我国财政收入质量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异方差多重共线性自相关0引言财政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凭借政府的特殊权力,按照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各种形式收入的总和,包括税收,企事业收入,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

财政收入水平高低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活动人口,税收规模大小等。

在本案例中,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税收水平高低,国民生产总值规模的大小,经济活动人口的多少是决定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1相关理论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每年的税收收入都在上升,已经逐渐发展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可以说,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就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动力。

经济活动人口越多,社会经济就会越良好发展,从而经济增长拉动财政收入的增加。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核心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而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依据一定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力量集中起来的一定量的货币或实物资产收入,一般依据支出确定收入原则来实行财政收入预算。

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分析

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分析

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分析花了两周的时间,终于告一段落,为数学考试求人品啊。

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68518.3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1.7%。

在我国,财政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两类:1. 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2. 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2009年,我国完成税收收入59521.59亿元,同比增长9.7%,国内增值税收入18481.22亿元,同比增长2.7%,营业税收入9013.98亿元,同比增长18.19%,国内消费税收入4761.22亿元,同比增长85.38%,进口关税收入1483.81亿元,同比下降19.21%,企业所得税收入11536.84亿元,同比增长3.23%,个人所得税收入3949.35亿元。

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增值税是税收大户,占到了总量的38%,高昂的增值税会带来什么坏处呢:税率设计偏高。

目前国际上征收增值税的国家的税率大体在8%-20%之间,而我国生产型增值税税率为17%,如果换算为消费型增值税税率应在23%,税负明显过高。

特别是购置固定资产的税额不能抵扣,更加重了企业负担。

例如,企业投资100万元的固定资产,生产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成本共计117万元,消费型增值税下17万元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样成本变成了100万元,降了14.53%,固定资产相应的折旧也就降低了14.53%。

再往下想,企业由于过高的增值税,造成利润率低,他们当然就无法给予员工高工资,高福利,当然劳动人群就消费力不足,无法通过消费来拉动GDP,只能依靠政府牵头的钢筋水泥的投资。

而增值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没有的,包括我们的香港行政区,澳门行政区,台湾省。

略谈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因素

略谈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因素

略谈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因素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盈利水平、人口结构变化、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等。

首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增长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繁荣时,企业利润增加,个人收入增加,商品销售量增加,进而拉动财政收入增长。

相反,在经济下行时,企业利润减少,个人收入减少,商品销售量下降,财政收入增长将受到一定影响。

其次,税收政策调整也是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重要因素。

税收政策的调整涉及到税收法规的变更、税率的调整、税收优惠的减少或取消等。

一些税收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导致企业和个人的应纳税额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财政收入增长。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对财政收入增长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移会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

一方面,新兴产业往往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税收;另一方面,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逐渐淘汰,其税收贡献会减少。

第四,企业盈利水平的变化也会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

企业的盈利水平决定了企业所需缴纳的税费金额,盈利增加可以提高税收贡献,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反之,盈利减少则会导致税收减少,财政收入下降。

第五,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医疗支出等社保支出将会增加,同时劳动人口减少,劳动力供应不足也会影响到国家税收的增长。

最后,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重要因素。

征收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税收征纳率,减少税收漏税现象,从而提高财政收入增长。

总之,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盈利水平、人口结构变化、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等对财政收入的增长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以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财政部2009年税收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

财政部2009年税收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

2009年税收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税政司2010年2月)一、2009年税收收入增长的总体情况(一)税收增长的总体情况2009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514.7亿元[①],比上年同期增长9.8%,同比增收5290.91亿元,增速比2008年的增速回落了9个百分点(2008年税收收入增长18.8%)。

(二)税收增长的主要特点1、税收总收入增速明显低于以前年度2009年全国税收总收入的增长速度仅为9.8%,比以前年度大幅回落(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税收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7%、19.1%、18.6%、33.7%和18.8%)。

2、单月税收收入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的走势2009年的税收增长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的走势。

受经济增速下滑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影响,前5个月税收收入累计减收2490.82亿元。

从6月份开始,部分税种实现较快增长并逐月加快,带动了累计税收总收入从9月份开始实现增收。

全年各季度税收增幅分别为-10.3%、-2.36%、22.58%和42.7%。

注:12月单月增长率为国家税务总局提供的快报数。

3、增值税、所得税、进口税收等主体税种表现不佳由于上半年工业生产下滑、进口低迷、增值税转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进口税收三大主体税种增收额仅占税收总收入增收额的16.9%,大大低于2008年(75.6%),也明显低于历史上其他年份。

4、消费税政策调整对税收增收的贡献达到了四成以上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额、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和执行新的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办法,使消费税收入大幅增长。

2009年,消费税成为增收最多的税种,占税收总增收额的41.4%。

5、房地产交易和保有环节税收对税收增收的贡献显著提高2009年,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五项税种合计增收1155.51亿元,对税收总收入增长的贡献为21.8%,比上一年度增加11.5个百分点。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要点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要点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摘要: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提高我国财政收入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实证分析影响因素一、引言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

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包括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两个层次的内容。

财政收入的杠杆既可通过增收和减收来发挥总量调控作用,也可通过对不同财政资金缴纳者的财政负担大小的调整,来发挥结构调整的作用。

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

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

因此,在税收体制及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经济繁荣而增加,随着经济衰退而下降。

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国有经济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四种形式,因此,财政收入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看,财政收入又表现为来自各经济部门的收入。

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就是在财政收入中,由来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收入所占的不同比例来表现财政收入来源的结构,它体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部门。

因此,本文认为财政收入主要受到总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其他收入和就业人口总数的影响。

二、预设模型令财政收入 Y(亿元)为被解释变量,总税收收入X1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X2 (亿元)、其他收入X3 (亿元)、就业人口总数为X4(万人)为解释变量,据此建立回归模型。

二、数据收集从《 2010 中国统计年鉴》得到1990--2009 年每年的财政收入、总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其他收入和就业人口总数的统计数据如下:obs 财政收入 Y 总税收收入X1国内生产总值X2 其他收入 X3就业人口总数X419902937.1 2821.86 18667.8 299.53 64749 19913149.48 2990.17 21781.5 240.1 65491 19923483.37 3296.91 26923.5 265.15 66152 19934348.95 4255.3 35333.9 191.04 66808 19945218.1 5126.88 48197.9 280.18 67455 19956242.2 6038.04 60793.7 396.19 68065 19967407.99 6909.82 71176.6 724.66 68950 19978651.14 8234.04 78973 682.3 69820 19989875.95 9262.8 84402.3 833.3 70637 199911444.08 10682.58 89677.1 925.43 71394 200013395.23 12581.51 99214.6 944.98 72085 200116386.04 15301.38 109655.2 1218.1 73025 200218903.64 17636.45 120332.7 1328.74 73740 200321715.25 20017.31 135822.8 1691.93 74432 200426396.47 24165.68 159878.3 2148.32 75200 200531649.29 28778.54 184937.4 2707.83 75825 200638760.2 34804.35 216314.4 3683.85 76400 200751321.78 45621.97 265810.3 4457.96 76990 200861330.35 54223.79 314045.4 5552.46 774802009 68518.3 59521.59 340506.9 7215.72 77995三、模型建立1、散点图分析350000300000250000200000X1X2 150000X3X4 100000500000 10000 30000 50000 70000Y2、单因素或多变量间关系分析Y X1X2X3 X40.9989134611 0.9934790452 0.8770144886 0.9836027198Y 1 47853 90804 79564 415080.9989134611 0.9937402677 0.8556377347 0.9849352965X1 47853 1 18469 44782 934920.9934790452 0.9937402677 0.8561835802 0.9862411656X2 90804 18469 1 28471 804590.8770144886 0.8556377347 0.8561835802 0.8109403346X3 79564 44782 28471 1 503810.9836027198 0.9849352965 0.9862411656 0.8109403346X4 41508 93492 80459 50381 1 由散点图分析和变量间关系分析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财政收入Y 与解释变量总税收收入X1、国内生产总值X2 、其他收入 X3 、就业人口总数 X4 呈线性关系,因此该回归模型设为:Y0 1 X 1 2 X 2 3 X 3 4 X 43、模型预模拟由eviews 做 ols 回归得到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1/14/11 Time: 17:51Sample: 1990 2009Included observations: 20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7299.523 1691.814 4.314614 0.0006X1 1.062802 0.02110850.34972 0.0000X2 0.001770 0.0045280.391007 0.7013X3 0.873369 0.1198067.289852 0.0000X4 -0.115975 0.026580-4.3631600.0006 R-squared 0.999978 Mean dependent var 20556.75Adjusted R-squared 0.999972 S.D. dependentvar19987.03S.E. of regression 106.6264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38886 Sum squared resid 170537.9 Schwarz criterion12.63779 Log likelihood -118.8886 F-statistic 166897.9 Durbin-Watson stat 1.496517 Prob(F-statistic) 0.000000 Y 7299.523 1.062802X 10.001770X 20.873369X 30.115975X 4(4.314614) ( 50.34972 ) ( 0.391007) ( 7.289852) ( -4.363160)R20.999978 R 2166897.9 D .W 1.4 9 6 5 1 70.9 9 9 9 7 2 F四、模型检验1.计量经济学意义检验⑴多重共线性检验与解决求相关系数矩阵,得到:Correlation MatrixY X1X2 X3 X40.9989134611 0.9934790452 0.8770144886 0.98360271981 47853 90804 79564 41508 0.9989134611 1 0.9937402677 0.8556377347 0.984935296547853 18469 44782 934920.99347904520.9937402677 0.8561835802 0.986241165690804 18469 1 28471 804590.87701448860.8556377347 0.8561835802 0.810940334679564 44782 28471 1 503810.98360271980.9849352965 0.9862411656 0.810940334641508 93492 80459 50381 1发现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关于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成为理论界的焦点。

财政支出所表现的公共财政的需求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本论文通过计量经济学系统的实证分析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定量解释,旨在强调财政收入与GDP 协调增长的重要性,并为如何从需求角度确定财政收入提供合理依据。

关键字: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计量经济模型一、研究的目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应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我国财政体制于1980年、1985年和1994年进行了三次较大调整。

从此,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财政收入不断跨上新台阶,尤其是过去6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财政收入增长迅速。

2002年中国财政收入不足两万亿元,到2006年接近4万亿元,再到今年前9个月财政收入累计近49000亿元,中国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令世界刮目。

为了研究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规律,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二、模型设定㈠理论综述根据财政学理论来讲,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增长与GDP 增长之间应形成相依相存的长期稳定关系。

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比较深刻地分析了税收与国民财富、税收与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关系。

而瓦格纳在《财政学》中也提出了他所主张的社会政策的财政理论。

他认为财政政策原则即是税收能灵活地保证国家经费开支需要的原则。

该项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即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

对于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还提出拉弗曲线理论。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及对已知理论的理性吸收,我认为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包含几大部分:一是“自然性增长”部分,即单纯由经济增长而引致的收入增加;二是“政策性增长”部分,即由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而引致的收入增加;三是“结构性增长”部分,即由个别税种超高速增长而引致的收入增加;四是“管理性增长”部分,即由于加强征管而引致的收入增加;五是“价格性增长”部分,即由物价上涨而引致的收入增加;六是“虚增”部分,包括由统计方法和口径不统一而引致的“占比虚增”,由物价上涨而引致的名义收入增加,由追求政绩而扭曲征管引致的“预收”和“超收”等等。

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也节节创出新高。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合计从2001年的7803.2999亿到2010年的32602.59亿元。

总体来看,我国的地方财政收入发展情况良好,但是,各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如何呢?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因素又都有哪些呢?各自的影响程度又如何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周忠辉提出,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税收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

但是目前还没有学者研究我国各地区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是否同国家财政收入那样,同样主要受税收收入和生产总值的影响?本文将选用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就业人数结合相关数据,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一些模型和方法,来解释地方财政收入。

二、基本概念及简要论述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各地方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地方财政收入表现为各地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税收收入: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充裕的资金,因此,各地方政府都把税收收入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收入来源。

地区生产总值: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地区生产总值常被视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我们认为,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促进地区财政收入的增加。

就业人数:一般认为,一个地区就业人数越多,所创造的财富就越多,会间接地影响地方财政的收入,并产生积极效应。

三、模型的建立本文拟选用地方财政收入为被解释变量,地区税收收入、地方生产总值、就业人数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如下:其中:y代表地区财政收入,x1代表地区税收收入,x2代表地区生产总值,x3代表地区就业人数,参数c1、c2、c3为x1、x2、x3的系数。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一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

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亿元,同比增加3216亿元,增长9.8%;地方本级收入32581亿元,同比增加3931亿元,增长13.7%。

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5亿元。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8%;非税收入8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增长2.7%,国内消费税增长85.3%(剔除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的增收因素后增长7%左右),营业税增长18.2%,企业所得税增长3.2%,个人所得税增长6.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4.6%,关税下降16.2%,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47.9%,车辆购置税增长17.5%。

另外,出口退税6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相应减少财政收入。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规模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见表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财政快速增长是中央和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从总体来讲是快于地方的(见表二)。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财政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年平均增速:“六五”时期为11.6%,“七五”时期为7.9%,“八五”时期为16.3%,“九五”时期为18.7%,“十五”时期为18.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5-2009我国财政收入总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
财政同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

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

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往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这种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财政对于国家和整个社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

财政分配是收入与支出的统一过程,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收入则是财政支出的前提和保证,在一般情况下,收入的数量决定着财政支出的规模,收入多才能支出多。

因此,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累资金,才有为更多的财政支出创造前提。

第二,财政收入是实现国家的职能的财力保证。

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社会产品,财政收入正是家资金的重要手段。

对实现国家职能有重要意义。

第三,财政收入是正确处理和方面和物质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

财政收入的取得不仅仅是个聚集资金的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取得多少、采取何种方式,关系到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涉及到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处理。

因此,研究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背景
研究财政收入问题及影响因素,一般认为财政收入和居民消费、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本文对全国财政收入进行回归分析,从中选出经济意义合理,同时统计检验合格,拟合度较好的模型,而后对此模型进行计量经济检验,并作相关处理,使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异方差等问题。

最后,根据已有的数据和模型,做统计意义和计量经济意义的分析,并作出预测。

在本文主要通过1995-2009年的一些数据,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握和熟练计量分析方法的同时,对财政收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三.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则越高。

反映出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某种线性关系。

而经济发展水平,在这里则选取居民消费、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

本文研究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中典型因素的关系,旨在找出影响财政收入的关键因素,方便国家作出决策。

选取财政收入(Y)作为解释变量。

居民消费会直接的为政府带来消费税的收入,同时也会间接的促进生产企业的扩大生产,为国家创造出增值税,所以选居民消费为(X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代表着经济的发展,选为(X2)。

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10》
下表列出1995-2009年财政收入(Y)和居民消费(X1)、国内生产总值(X2)。

本文经验分析运用多元线性数理回归模型:
Y=β0 + β1X1+ β2X2+ +μ
下表为搜集到的数据
四.散点图和相关系数矩阵
从散点图和相关系数矩阵中不难看出自变量财政收入(Y)与各个因素间存在相关关系,且从相关系数矩阵中看出各解释变量相关系数都很高,模型中可能存在多冲共线性。

五.模型估计
又回归结果分析得:Y= -6771.920-0.140X1+0.268X2
该模型中R=0.999 R Square=0.999 决定系数很高,此时模型服从自由度为(
2,12)的F 检验,且F (2,12)=3.98,而该模型中的F 值为5.93,该模型通过F 检验。

但是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t 值查表可得,临界值应该是2.179, 由此可见X1没有通过t 检验——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2.消除多重共线性
在SPSS 中对变量进行共线性诊断得
所以最后的模型是:Y= -8615.715+0.224 X2
可见此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六.异方差检验
做图对异方差进行检验。

以港口吞吐量预测值为横坐标,以误差平方为纵坐标,作散点图见图
很明显,误差平方随财政收入预测值的变化没有规律,所以不存在异方差。

至此,财政收入和GDP的有效模型。

七.自相关检验
查表得K=1 N=15时,DW值为dL=1.077 dU=1.361,而本模型中dL<DW<dU,此时无法得出是否有自相关性。

八.总结
GDP和财政收入是反映区域综合实力的两个重要指标,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已经通过对全国GDP与财政总收入历史数据运用SPSS进行分析,初步认为财政收入与GDP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是GDP与财政收入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GDP的增长必然带动财政收入的增长;二是GDP与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是完全同步、一一对应的关系,两者之间受非经济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产生一定的差异。

GDP在某一方面代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成果也应当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手段进行社会财富再分配,让每一位国民享受社会发展的福利。

为此,我们应坚定不移的走经济发展的道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技术,是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间接的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

九.参考文献
[1]孙文基,魏晓峰主编.财政与金融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22-37.
[2]崔联会主编.中国财政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1:30-51.
[3]余永定,李军,纪红主编.中国当前的财政问题-中国经济前景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67-150.
[4]刘澄主编.税收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29-90.
[5]中国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