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是目前糖尿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它们的联合应用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常规方案之一。
本文将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面进行阐述。
1. 甘精胰岛素的作用机制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糖原形成和葡萄糖氧化,抑制糖异生和脂肪酸分解。
在进食后分泌的甘精胰岛素有助于优化餐后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
甘精胰岛素还可以抑制肝葡萄糖输出,减少胰岛素的耐量和提高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
甘精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内源性葡萄糖产生来控制血糖水平。
2.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肝糖原分解,抑制肝糖异生和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还可以提高细胞内糖的利用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都是糖尿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它们的联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
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胰岛素的耐量。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还可以减少患者的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
4.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也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恶心、呕吐、腹泻和腹胀等消化系统反应。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还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和维生素B12缺乏等严重不良反应。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与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
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展。
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是目前2型糖尿病常用的药物,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对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详细介绍。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胰岛素类似物,通过模拟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来降低血糖水平。
它通常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可以在进餐前或进餐后使用。
与传统的胰岛素相比,甘精胰岛素具有更快的起效时间和短暂的作用时间,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来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还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的耐药性。
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可以协同作用,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关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已经有不少临床研究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其中一项对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荟萃分析研究发现,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提高血糖的控制效果。
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也可以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这项研究还发现,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对患者的体重影响较小,不同于一些其他降糖药物会引起体重增加的情况。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持患者的体重。
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这是因为二甲双胍能够通过减少体内的葡萄糖产生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轻对胰岛素的需求;而甘精胰岛素能够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对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有更好的刺激作用。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个
人负担。
2型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在治疗时,应该注重综合性治疗方法,尽
可能地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近些年来,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
糖尿病的疗效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胰岛素,能够很好地模仿自然泌出的胰岛素物质,能够
有效地控制血糖。
而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能够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促进组织
糖的摄取,使得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使得疗
效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非常显著。
首先,两种药
物的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从而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次,甘精胰岛
素能够有效地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频繁注射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同时,二甲双胍口服,不受胃肠吸收和肝脏清除的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胰岛素代谢
都有很好的影响。
当然,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适用。
一
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需要加大甘精胰岛素剂量才能够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二甲双胍有一定的胃肠道副作用,可能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因此,在
对患者进行治疗选择时,还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和药物的适应证进行综合判断。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据统计全球有超过4.17亿人患有糖尿病。
发病率不断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型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类型,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症。
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但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临床效果的角度,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是一种胰岛素类似物,通过模拟肝脏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反馈机制,可减少胰岛素的副作用和滞后现象,提高治疗效果,并且能显著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也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二甲双胍还有多种附加作用,如促进糖原合成和代谢,抑制葡萄糖生成等,这些作用也有利于降低血糖。
1. 作用机理不同,能相互协作,提高降糖效果。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方式降低血糖,而甘精胰岛素则可以模拟胰岛素的作用,直接促进葡萄糖的运入细胞内,将血糖快速转化为能量。
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能够相互协作提高治疗效果。
2. 减轻胰岛素的副作用和滞后效应胰岛素是一种能够直接降低血糖的药物,但是在过量使用或是使用不当时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和滞后效应等问题,甘精胰岛素在模拟胰岛素的同时,能够减轻这些不良反应,使治疗更加安全,同时甘精胰岛素还有较高的稳定性,用起来更加方便。
3. 促进糖原的合成和代谢、抑制葡萄糖生成等多种作用。
4. 显著降低低血糖的风险甘精胰岛素可以模拟胰岛素的分泌,避免由于胰岛素突然过量引起的低血糖现象,可以显著降低低血糖的风险,使治疗更加安全。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降糖效果明显,副作用少、易于调节,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同时因为二甲双胍的多种附加作用和甘精胰岛素的稳定性,这种治疗方法还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代谢等作用,综合来看,该治疗方案显然优于单纯使用一种药物。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这种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治疗选择。
我们来了解一下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胰岛素类似物,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并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
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从不同的方面降低血糖水平,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的症状。
在临床上,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甘精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相比,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对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还可以降低患者的体重、改善血脂和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甘精胰岛素可能引起低血糖,而二甲双胍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因此在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胃肠道反应,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还需要注意肝肾功能和心血管状况,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但治疗结果还受到患者自身情况和遵医嘱程度的影响。
在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结合饮食控制、运动和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改善相关的代谢紊乱。
但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希望通过本文的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治疗选择,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年9月 第19期综合医学论坛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当前生活中困扰人们的一项重大疾病,其临床病理属于代谢性系统疾病,常常会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也被称作是高血糖,这通常是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而导致血糖升高,而在血糖不断增高或者长期持续高血糖状态时,患者生物作用会受到严重损伤,同时在加上其他因素影响,患者血糖代谢功能也会渐渐发生紊乱,最终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3]。
近几年以来,在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下,生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生活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这也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当前临床中哦个并不具备能够彻底根治疾病的方法,但是如果患者长时间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则十分容易引发一系列心脏系统疾病发生,并且累及患者肾脏与血管等功能,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干预,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促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往临床中大多采用胰岛素开展疾病治疗,虽然可以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一定改善,但长期服用胰岛素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患者体重增加或者低血糖等,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药物应用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并且配合胰岛素联合治疗,能够发挥出更好的药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共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全都来自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时间内在我院接收的共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研究对象都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定患有2型糖尿病,且患者均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与严重并发症发生,都自愿签署此次研究同意书,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通过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4例,参照组男女比重13:11,年龄34~69岁,平均(54.31±2.1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04±1.03)年;研究组男女比重12:12,年龄33~67岁,平均(54.28±2.09)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11±1.02)年;将所有资料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是目前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
该方案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与胰岛素自然分泌相似,能够模拟人体生长激素,并有助于调节血糖平衡。
它具有强效的降糖作用,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
与长效胰岛素相比,甘精胰岛素在血糖控制上更持久、更稳定,并且更适合于患者的自我管理。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减少葡萄糖的生成,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糖作用外,还能减轻体重、改善血脂和血压,并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血糖: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的联合使用,能够协同作用,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甘精胰岛素能够迅速降低血糖水平,并在12-24小时内持续稳定作用,而二甲双胍则能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性,促进胰岛素的作用。
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更全面、更全面地降低血糖水平。
2. 改善胰岛素抵抗性: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
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性,增加胰岛素靶细胞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这样能够使甘精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降糖效果。
3. 减轻体重:二甲双胍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可以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取,增加脂肪的氧化和糖的利用,从而减少体重。
而甘精胰岛素的使用可以减少因为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而导致的体重增加。
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可以更好地控制体重。
4. 减轻并发症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的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改善血脂和血压,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这种联合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性、减轻体重和降低并发症风险。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的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一、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能够模拟人体自然分泌的胰岛素,通过降低血糖水平来治疗糖尿病。
它的作用主要是在餐后注射后模拟胰岛素在人体内的生理分泌规律,减少血糖的高峰和波动,提高胰岛素的生理利用率,减少餐后的高血糖和夜间低血糖。
而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属于双胍类药物,它通过多种途径来降低血糖,包括减少肝糖的合成、减少胰岛素的抵抗和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等。
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联合使用可以互补作用,能够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提高疗效。
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研究证据1. 临床试验研究一些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率较高。
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显示,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临床研究证据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在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的还能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改善血糖控制2. 降低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灵敏性,而甘精胰岛素可以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两者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
3. 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在临床应用中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要] 目的 比较磺酰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 2 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单独增加胰岛 素剂量的疗效。方法 选择 3 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有使用胰岛素的适应证并且无使用二甲双胍的 禁忌证, 入选患者随机进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和单纯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 6 ~ 8 周前后上述指标的改变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 T G ) 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 D L C ) 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 0 5 ) , 胰岛 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 A ) 组变化非常显著( P< 0 . 0 1 ) ; A组体质量指数( B M I ) 、 胆固醇( T C ) 、 纤维蛋白原( F N ) 、 胰岛素抵抗指数( H O M A I R ) 降低均有差异( P< 0 . 0 5 ) , A组空腹胰岛素( F I n s ) 降低有差异( P< 0 . 0 1 ) , B组空腹 F I n s ) 增高有差异( P< 0 . 0 5 ) ; B组其余相应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无差异( P> 0 . 0 5 ) 。结论 胰岛素联用 胰岛素( 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能更好控制血糖、 降低胰岛素剂量、 改善胰岛素抵抗、 体质量和血脂。 [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二甲双胍 [ 中图分类号]R 5 8 7 .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6 7 2 6 7 9 0 ( 2 0 0 9 ) 0 1 0 0 6 4 0 2
发病初期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应用口服降糖药 血糖大多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在 5~ 1 0年后, 只有 5 0%的患者血糖仍能控制满意。尤其是最初 对磺酰脲类降糖药有效的糖尿病患者, 每年有 5 % ~ 1 0 %发生继发失效。 磺酰脲类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 有些全部改 用胰岛素治疗, 有些则以胰岛素联合口服二甲双胍 治疗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 0 0 9年 2月第 1 2卷第 1期 C h i nJ C l i nH e a l t h c , F e b r u a r y 2 0 0 9 , V o l . 1 2 , N O . 1
·6 5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照( x ± s ) 组别 A组 B组 组别 A组 B组 例数 1 8 1 8 B M I ( k g / m) 治疗前 治疗后
H D L C ( m m o l / L ) 治疗前 治疗后
F N ( m g / d l ) 治疗前 治疗后
a 3 1 0± 1 3 0
a b b 5 . 7 2± 1 . 1 44 3 . 7 1± 1 . 5 61 0 . 8 3± 0 . 1 11 3 2 8± 1 6 0 . 3 5± 0 . 8 4 . 5 4± 0 . 7 2 . 4 0± 0 . 5 1 a a 5 . 6 4± 1 . 2 7 5 . 6 3± 1 . 3 3 . 5 6± 1 . 6 22 0 . 9 2± 0 . 1 21 3 2 6± 1 6 0 . 3 0± 0 . 4 1 . 2 0± 0 . 1 1
[ 5 ] [ 3 , 4 ]
胰岛素血症状态。 对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 予以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既可改善胰岛素抵 抗, 又可恢复胰岛 β细胞功能, 两者均有利于 “ 糖 毒” 与“ 脂毒” 等因素的缓解, 同时明显改善 2型糖 尿病患者的高血糖、 高胰岛素血症、 高血脂、 高体质 量指数、 高纤维蛋白原水平( P< 0 . 0 5 ) , 从而有效减 少血管内粥样斑块和血栓形成, 防治动脉硬化性心、 脑 血 管 病 发 生, 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
a 2 6 . 4± 2 . 3 2 0 . 2± 2 . 4 2
F P G ( m m o l / L ) 治疗前 治疗后 9 . 2± 2 . 8 6 . 2± 0 . 4 6 . 4± 0 . 2
F l n s ( m u / L ) 治疗前 治疗后
b 1 4 . 5± 9 . 8 1 0 . 4± 5 . 2 a 1 4 . 4± 9 . 7 1 9 . 4± 9 . 5
3 2 5± 1 6 0
a b 注: 与治疗前比较, P< 0 . 0 5 , P< 0 . 0 1
生增多, 以致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 β 细胞缺陷, 分泌 胰岛素迟钝, 第一高峰消失或其分泌胰岛素异常, 以 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高血糖。持续或长期高血 糖刺激, 细胞分泌增多, 但由于受体或受体后异常 β 而呈胰岛素抵抗性及过度的负荷, 胰岛的储备功能 耗损, 以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最终 β 细胞功能 衰竭而发病。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通过控制饮食 动
[ 1 ]
A组 服 二 甲 双 胍 岛素) , 分 2次 早 晚 餐 前 下 注 射, 2 5 0~ 5 0 0m g , 3次 / d, 睡前加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甘精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 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调 整。血糖 的 监 测 为 毛 细 血 管 血 糖, 每周监测血糖 1~ 2次, 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 疗程设定 6~ 8 周。 1 . 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 x ± s ) 表示, 采用 t 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 T G降低、 H D L C升高均差异有 统计学 意 义 ( P<0 . 0 5 ) ,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1 ) ; A组 B M I , T C , F N , H O M A I R降低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 0 5 ); A组 F I n s降 低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P< 0 . 0 1 ) , B组 F I n s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 两组血糖治疗后 F B 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0 . 0 5 义( P> 0 . 0 5 ) , 见表 1 。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 要 在 于 胰 岛 素 的 分 泌 不
8 ] 展[ 。在需要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的 2型
、 适当运
及口服磺脲类药物
[ 6 ]
多数可将血糖控制在正
常范围, 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多会出现磺脲类降 糖药继发性失效。 高B M I 并发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高游离脂肪 酸( F F A ) 抑制肝糖利用并下调肝胰岛素受体, 形成 肝胰岛素抵抗 I R ; 高F F A还可使肌肉、 脂肪氧化增 加, 葡萄糖氧化利用减少, 形成外周 I R ; 长期高 F F A 水平对胰岛 β细胞有脂毒性作用, 从而使糖尿病的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障碍加重。磺脲类降糖药继 弥补了 发性失效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 内源性胰岛素不足纠正患者的高血糖状态, 减少长 期高血糖对胰岛 β细胞的毒性, 使血糖控制在理想 水平, 减轻脂代谢紊乱, 防止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
· ·6 4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 0 0 9年 2月第 1 2卷第 1期 C h i nJ C l i nH e a l t h c , F e b r u a r y 2 0 0 9 , V o l . 1 2 , N O . 1
·临床研究·
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 2型糖尿病
金佃民, 蒋磊
( 安徽省立新安医院药械科, 合肥 2 3 0 0 2 2 )
作者简介: 金佃民, 主管药师, E m a i l : J D M 5 9 1 5 @1 6 3 . c o m
2
有8 0 %的 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有过食及肥 胖病史, 肥胖是产生胰岛素抵抗性的主要原因。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下列三点关系密切: 胰岛 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 发生胰岛素拮抗而使糖摄取 和利用减少, 以致血糖过高; 在胰岛素相对不足与拮 抗激素增多条件下, 肝糖原合成减少, 分解及糖原异
( 收稿日期: 2 0 0 8 0 9 1 0 )
0 . 0 5 ) 。 二甲双胍属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对胰腺 β细胞 无刺激作用, 其降糖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肝糖的输出, 促进外周胰岛素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还 可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 改善肌肉、 脂肪 组织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 提高组织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 增强内源性胰岛素活性, 缓解体内的高
2 ] 足, 而这种分泌不足在糖尿病前期即已存在 [ 。约
。本文观察目的是在这两种情况下胰岛素
的治疗效果, 为临床合理应用胰岛素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6例为安徽省立新安医院内 分泌科 2 0 0 8年 1月至 6月住院的 2型糖尿病患者, 最初口服磺酰脲类至以后逐渐出现血糖升高, 临床 排除饮食、 运动、 应激及其他疾病、 药物影响。 3 6例患者分为两组: A组为磺酰脲类, 失效后 8例, 其中男 改以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 病例为 1 性1 1例, 女性 7例。年龄( 5 0± 9 ) 岁, 体质量指数 ( B M I ) 为( 2 6 . 4± 2 . 3 ) k g / m, 病程( 1 0± 6 )年。 B 组为磺酰脲类失效后全部改以胰岛素治疗, 病例为 1 8例, 其中男性 1 2例, 女 性 6例。年 龄 ( 5 1±8 ) 岁, B M I 为( 2 5 . 9± 2 . 5 ) , 病程( 1 0± 5 )年。 1 . 2 治疗方法 B组在饮食控制与适量运动的基 础上, 以中效、 短效混合型人胰岛素( 丹麦诺和诺德 公司生产, 内含 3 0%常规人胰岛素, 7 0% 中效人胰
7 ] 生和发展 [ 。治疗后两组 T G水平均显著降低( P<
糖尿病患者中,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有பைடு நூலகம்于提高疗 效, 达血糖控制的每日胰岛素需要量比单纯胰岛素 治疗时少 2 0 %以上。 参考文献
[ 1 ] 叶任高, 陆再英. 内科学[ M] .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 2 0 0 4 : 8 2 1 8 3 1 . [ 2 ] 赵赛, 朱雄, 王尔华. 口服 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 J ] . 安徽医药, 2 0 0 6 , 1 0 ( 3 ) : 1 6 1 1 6 3 . [ 3 ] 王晓刚, 龚健. 糖尿病患者的科学饮食模式[ J ] . 中国 临床保健杂志, 2 0 0 6 , 9 ( 1 ) : 9 6 . [ 4 ] 刘建萍, 张卫, 汪玉如. 老年糖尿病饮食治疗[ J ] . 中国 临床保健杂志, 2 0 0 7 , 1 0 ( 1 ) : 5 7 . [ 5 ] 杨欣, 朱德发. 老年糖尿病运动治疗[ J ] . 中国临床保 健杂志, 2 0 0 7 , 1 0 ( 1 ) : 1 1 1 2 . [ 6 ] 汪玉如, 刘建萍, 张卫. 老年糖尿病抗糖尿病药物的合 理选择[ J ]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 0 0 7 , 1 0 ( 1 ) : 9 1 0 . [ 7 ] 杜旭昶, 赵武利. 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4 2例临床分 析[ J ] . 新乡医学院学报, 2 0 0 6 , 2 3 ( 4 ) : 4 0 2 4 0 3 . [ 8 ] 邹若飞. 2型糖尿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选择[ J ] . 安徽 医药, 2 0 0 5 , 9 ( 1 2 ) : 9 4 3 9 4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