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活着就是王道》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活着》读书分享ppt

活着的力量与意义
小说中的人物在苦难中依然坚强地活着,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活着”的力量和意义。活着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 追求内心的信念和美好。
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 小说中的人物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 示。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也要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勇往直前。
探讨作品主题
《活着》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历史和 现实生活的杰作,通过对其主题的 深入探讨,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的 社会与文化。
交流阅读心得
分享个人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分享内容概述
阅读心得分享
分享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如 对生命、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思考,以及 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 物质上的满足,更在于精神上的
成长与追求。
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建议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要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解 决问题的方法。
重视家庭、亲情、友情等人际 关系的建设与维护,营造良好 的人际环境。
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 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去影 响和改变周围的世界。
创作背景及历程
01
《活着》创作于1992年,正值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 民家庭在急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 的生存状态。
02
余华在创作《活着》时,深受自己童年经历和观察到的社会现象的影响,他通过 福贵一家人的命运起伏,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深刻关切。
对未来阅读的规划与展望
计划阅读更多关于人生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希望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小说中的人物在苦难中依然坚强地活着,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活着”的力量和意义。活着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 追求内心的信念和美好。
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 小说中的人物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 示。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也要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勇往直前。
探讨作品主题
《活着》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历史和 现实生活的杰作,通过对其主题的 深入探讨,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的 社会与文化。
交流阅读心得
分享个人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分享内容概述
阅读心得分享
分享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如 对生命、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思考,以及 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 物质上的满足,更在于精神上的
成长与追求。
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建议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要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解 决问题的方法。
重视家庭、亲情、友情等人际 关系的建设与维护,营造良好 的人际环境。
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 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去影 响和改变周围的世界。
创作背景及历程
01
《活着》创作于1992年,正值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 民家庭在急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 的生存状态。
02
余华在创作《活着》时,深受自己童年经历和观察到的社会现象的影响,他通过 福贵一家人的命运起伏,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深刻关切。
对未来阅读的规划与展望
计划阅读更多关于人生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希望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高中语文统编版】高中语文《活着》阅读交流展示 课件(共27张PPT)

活着
凤霞和王四只因一个地瓜抢得不可开交,导致 福贵和王四大打出手,险些丧命。那时的大米, 似山珍海味;现在的大米,似粗茶淡饭。那时的 生活,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现在的生活,是他们 难以想象的。余华,是一个冷酷的作家,讲生活 写的多难;余华,又是一个冷静的陈述者,将活 着陈述的尽致。为一块地瓜,不顾昔日情分;为 几把大米,不惜翻箱倒柜。我们是幸福的,没有 多难的生活。我们是幸运的,没有贫苦的童年。 我们要珍惜生活,珍惜现在,珍惜的活着!
活着
父
母
主要Leabharlann 主人公: 福贵妻:家珍
人 物
及
儿子: 有庆
女:凤霞
女婿:万 二喜
其 死
因
外孙: 苦根
交流展示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活着》。
故事梗概
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 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 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 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 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 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 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 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 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 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 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
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 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它 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讲述了眼泪的丰 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 着本身而活着。
活着
以哭的方式笑, 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交流展示
《活着》展示了怎样 一个主题?
作业布置
1、继续阅读《活着》,进一步完善读书笔 记。 2、理解文中经典话语,积累写作素材。 3、为本文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800字。
认识余华
所获荣誉
《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对比与启示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命观各有侧 重,但都在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 值。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加全 面地认识生命,尊重不同文化对 生命的理解。
现代社会中家庭伦理观念变迁
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强调家族荣誉、家庭责任和亲情等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 关系紧密而复杂。
现代家庭伦理观念
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和独立,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趋向于 简单和民主。
沟通与理解
小说中福贵与家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有助于读者认识到 在家庭中要多沟通、多理解,避免因为误解和沟通不畅造 成家庭矛盾。
对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增强
社会责任感
通过福贵在困境中依然坚守道义、助人为乐的行为,读者更加认识 到个人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注弱势群体
小说中福贵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激励读者也要关注社会上的 弱势群体,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和支持。
故事中,福贵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首先是他的儿子有庆因献血过多
而死,接着是女儿凤霞因难产而死,最后是家珍也因病离世。这些打击
让福贵倍感痛苦和无助。
结局与影响
福贵的孤独与坚强
在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后,福贵孤独地生活着。然而,他并没有被生活打败,而是坚强地面 对现实,继续努力生活。
对生命的思考
通过福贵的经历,读者可以深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困境中,人们应该如何面对生 活的挑战和不幸?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对社会的反思
《活着》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农民的苦难生活。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反 思社会的不公和农民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公平和正义。
03
文学手法与技巧分析
叙事风格与特点
采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主人公福贵的视角展现故事,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
《活着》读书分享专业版PPT模板分享

语言和文字的运用
语言
余华在《活着》中运用了地道的农民语言,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例如,福贵 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会用到“俺”、“咱 家”等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 他的身份和地位。
文字
余华的文字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他通 过简短、有力的文字表达出了深刻的情感和 思想。例如,在福贵回忆自己的人生时,他 会用“苦难”、“命运”等关键词,让读者 对人生的无常和福贵的遭遇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
二喜
有庆的同学,一个乐观向上、勤劳踏实的 青年,为了赚钱养家而劳累过度,不幸离 世。
有庆
福贵和家珍的儿子,一个天真可爱、善良 懂事的孩子,为了救县长夫人而献出自己 的生命。
人物关系梳理
01
福贵和家珍是夫妻关系,两人共同经历了人生的风 雨,感情深厚。
02
有庆和二喜是同学关系,两人都是为了家庭而奋斗 的年轻人。
事情节,也让读者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06 个人感悟与思考
对故事的理解和启示
故事背景
小说以中国内战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
故事情节
小说通过福贵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和痛苦的故事。福贵经历了贫困、失去亲人、政治运动的迫害等,但 他始终坚强地活下去,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艰辛。
福贵爹
封建保守、自私自利,是导致福 贵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故事情节分析
故事发展线索
富贵的家庭背景和成长历 程
富贵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善 良品质
家庭变故和社会动荡对富 贵的影响
富贵的家庭和人生感悟
重要情节解析
富贵的父亲突然去世,家庭 陷入困境
2024年度《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2024/2/2
1
CONTENTS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梗概与人物关系梳理 • 主题思想解读与启示意义 • 精彩片段欣赏与文本分析 • 读者反馈与心得体会分享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生存观念
异同
2024/2/2
2
2024/2/2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3
作者余华生平及主要成就
17
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探讨
平淡自然的叙事方式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以福 贵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故事。这种叙事 方式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福 贵的喜怒哀乐。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作者余华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复 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清晰地呈现 出来。这种语言风格使得小说更加易 于阅读和理解。
深刻的社会寓意
2024/2/2
家珍
福贵的妻子,一个贤惠、善良的女人。她对福贵不离不弃 ,是福贵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有庆
福贵的儿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的意外死亡给福贵 一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9
人物关系图谱展示
福贵与家珍是夫妻关系,他们共 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
2024/2/2
凤霞和有庆是福贵的子女,他们 的不幸命运让福贵和家珍倍感心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活着》中的 人物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家庭,相互扶持,共同度 过难关。
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尽管生活中充满了艰辛和磨难,但《活着》中的 人物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未来总 会更好。
2024/2/2
25
东西方生存观念差异比较及启示
2024/2/2
差异比较
东西方生存观念在价值取向、家庭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东方文 化注重集体和谐与顺应自然,而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自由与竞争。
2024/2/2
1
CONTENTS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梗概与人物关系梳理 • 主题思想解读与启示意义 • 精彩片段欣赏与文本分析 • 读者反馈与心得体会分享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生存观念
异同
2024/2/2
2
2024/2/2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3
作者余华生平及主要成就
17
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探讨
平淡自然的叙事方式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以福 贵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故事。这种叙事 方式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福 贵的喜怒哀乐。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作者余华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复 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清晰地呈现 出来。这种语言风格使得小说更加易 于阅读和理解。
深刻的社会寓意
2024/2/2
家珍
福贵的妻子,一个贤惠、善良的女人。她对福贵不离不弃 ,是福贵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有庆
福贵的儿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的意外死亡给福贵 一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9
人物关系图谱展示
福贵与家珍是夫妻关系,他们共 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
2024/2/2
凤霞和有庆是福贵的子女,他们 的不幸命运让福贵和家珍倍感心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活着》中的 人物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家庭,相互扶持,共同度 过难关。
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尽管生活中充满了艰辛和磨难,但《活着》中的 人物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未来总 会更好。
2024/2/2
25
东西方生存观念差异比较及启示
2024/2/2
差异比较
东西方生存观念在价值取向、家庭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东方文 化注重集体和谐与顺应自然,而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自由与竞争。
◆于娟《活着就是王道》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 子,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 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于娟说。
“我曾经以为,我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子,我 的家庭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爸妈没有多少文化, 勤劳质朴做个本分人是他们的终极幸福。老公出身蒲柳, 和我一个版本也是苦学改变命运的教书匠。”
我曾经试图做个优秀的女学者,但我有时会对中国的教育 体制感到很失落。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 事情扑了命上去拼, 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得傻事。得 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 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癌 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其实, 我很奇怪为什么反而癌症这半年,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 此容易快乐。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 尘世。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 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辛 苦,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光头的心中,和于 娟的结合是这一生最 无悔的选择, “我们 互为初恋,让初恋成 熟为婚姻,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是多么美 好的一条人生道路, 还有什么不可以包 容。”
生病之前的30年,于娟的生活高歌猛进--读书,考研、读 博、留学,她像一只赶路的鸟儿,忙着去追赶一个又一个 目标,直到有一天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在尘土里。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 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 后,我突然觉得,一生 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 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 淡事,我不再有对手, 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 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 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 风淡云清。
于娟摄于挪威
“光头”,于娟的丈夫, 由于于娟生前博客的 影响力,他的别名比 他的本名“赵斌元” 来得知名得多,这位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 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 授,在昨天签售现场 一直不停地说着感谢, 感谢,感谢……他说 这本书是于娟生命的 延续,这本特殊的书 也让于娟永远活在我 们心中。
《活着就是王道》PPT课件

• “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犹如鹤之羽翼始丰,刚展翅便 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在尘地里。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太多 人生尽毁的失落。这场癌症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 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
• 她的人生目标从未如此简单而明确——活着,专心挣扎 努力活着。她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坚强。2009年的最后 一个星期,她被救护车抬进上海瑞金医院急救室,病理 室的金晓龙主任看到她那浑身黑漆漆的CT,听说还没 有用任何止痛药物,一字一句地对她丈夫说:“正常情 况下,一般人到她这个地步,差不多疼都能疼死的。” 急救室三天两夜,除了疼痛,她还在经历第一轮心理考 验:“急救室应该就是地狱的隔壁”——“我身边的病 人,夜里两点送进来躺在距我不足两尺的地方,5点多 我就被他家属的哭声吵醒,白单覆面。”后来一天两次 骨髓穿刺,14次化疗,她没有哭,她说:“别人形容说 刺骨的痛,我想我真的明白这中文的精髓,一日几十次 痛到晕厥。但我想,坚持下去,我就能活下去。”
将,工作刚刚一年,风生水起刚刚开始,申请项目 无论国际、国家、在无法预料。2009年
10月的一天,她突然腰痛难忍。12月,经过CT引导
病灶穿刺,被确诊为乳腺癌四期骨转移。CT报告让
人不忍卒读,整幅骨架图都是黑的,旁边说明列着
各类骨头名字,肩胛骨、脊椎、肋骨、耻骨都标明 高发病灶。
• 2、 新的食品国家标准作了删改,明确规定食 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则。(4分)
• 3、 新的食品国家标准部分化学品被禁止使用。 (3分)
• 4、中国卫生部公布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化学 品不得为食品添加剂使用。(2分)(不是全部 化学品,而是部分化学品)
• 1、初春的雪是春顽皮的孩子,带着春的暖意与 冬的冰凉,戏耍着那刚刚破土而出,如绿宝石一 般翠绿的新芽。
活着才是王道PPT课件

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或地区有:香港、新加 坡、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
希腊等;日本、美国、中国等国的发病率增高
.
12
明显。
12
癌症的特征
组织分化程度: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较快。
生长方式:浸润性和外生长性,前者无包膜, 分界不清,不前推动,后者伴有浸润。
❖ 20岁以上,每年一次防癌体检
❖ 40岁以上,半年一次防癌体检
❖ 20岁以上的妇女 ,每年一次乳房和骨盆的专业性检测
中国
❖ 自觉进行防癌体检的人非常少,健康人群有目的检测癌症的意 识相当淡薄,人们还未意识到体检查癌的重要性
❖ 筛查(高危患者)
家族史 遗传史 肿瘤史
.
30
肠癌 肺癌 胃癌 乳腺癌 肝癌 宫颈癌早期筛查
持续性嘶 哑、咳嗽 、痰中带疣或黑痣
血 发生变化
大便带血 、腹泻便 秘交替,
经期大量
出血,经
期外或绝 经后出血
耳鼻分泌 物带血、
视觉障碍
乳房肿块 血尿
原因不明
疼痛及体
重减轻
.
28
癌症的早期发现:自我检查
.
29
癌症的早期发现:医学检查
❖ 症状和自查的缺点
❖ 普查(体检)
美国
早发现,早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
24
发病的综合作用
保护因素↓
诱发因素↑
.
25
主要内容
❖ 恶性肿瘤的概念 ❖ 癌症的发病率 ❖ 癌症的发病原因 ❖ 癌症的“三早” ❖ 癌症引发的问题 ❖ 癌症的预防
.
26
26
预防和治疗癌症的关键——三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我曾经试图做个优秀的女学者,但我有时会对中国的教育 体制感到很失落。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 事情扑了命上去拼, 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得傻事。得 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 标上,而不应该看来我人生尽毁。其实, 我很奇怪为什么反而癌症这半年,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 此容易快乐。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 尘世。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 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辛 苦,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2
于娟虽然走了,但她的遗 著—“此生未完成”,成 了最真挚的劝诫。她激励 人们热爱生活,因为,活 着就是王道。
3
于娟在书中写道: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 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 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 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 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活着就是王道
—
1
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 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 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 孩子的母亲。2010年1月2日 于娟 被进一步确诊乳腺癌晚 期。随后逐渐转移到全身躯 干骨。在健康状况稍好的时 候,她把自己患癌症前的生 活写成日记,取名“ 活着就 是王道”。4月19日凌晨3时, 与癌症抗击到最后一刻的于 娟离开了人世。享年32岁。
12
2010年3月,当于娟的网络日记已经获得了 数百万点击的时候,她接受了一次电视采访, 此时距离她去世已经不足两月。曾经意气风 发的海归女博士,铅华尽 洗。家里为给她 治病,甚至卖掉了房子,全家人租住在一套 面积不大的旧楼房里,真正的蜗居也温暖。
于娟摄于国外
13
我以前就是想让自己的父母过得好一点, 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想换一所大 点的房子,想过得稍微舒服一点,但是 后来病了以后你会发 现,其实他们的快 乐也不是说他们是不是 能住大房子,也不是说 他们是不是能到一个 全球最好的早教中心 去或者怎样, 而是说, 是不是你 是好好的。
14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 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 后,我突然觉得,一生 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 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 淡事,我不再有对手, 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 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 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 风淡云清。
于娟摄于挪威
15
“光头”,于娟的丈夫, 由于于娟生前博客的 影响力,他的别名比 他的本名“赵斌元” 来得知名得多,这位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 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 授,在于娟作品签售 现场一直不停地说着 感谢,感谢,感 谢……他说这本书是 于娟生命的延续,这 本特殊的书也让于娟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4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 子,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 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于娟说。
5
“我曾经以为,我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子,我 的家庭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爸妈没有多少文化, 勤劳质朴做个本分人是他们的终极幸福。老公出身蒲柳, 和我一个版本也是苦学改变命运的教书匠。”
16
在光头的心中,和于 娟的结合是这一生最 无悔的选择, “我们 互为初恋,让初恋成 熟为婚姻,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是多么美 好的一条人生道路, 还有什么不可以包 容。”
17
生病之前的30年,于娟的生活高歌猛进--读书,考研、读 博、留学,她像一只赶路的鸟儿,忙着去追赶一个又一个 目标,直到有一天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在尘土里。
2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1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6
“对于这种近乎平庸 的平凡我已习以为常, 三餐一宿,衣食无忧, 想房想钱想课题,我 和光头一如小说里所 有的夫妻那样平淡爱 世俗,我从来没有想 到,碌碌庸庸的家人 们深藏在无尽岁月里 的,居然是如此强大 的内心。”
7
我蛮希望很多人能够 看到我的悲剧,然后 去更改他们的,走向 悲剧的这样一个方向, 重新去审视健康,重 新去正视真正的生活 是什么。如果是 我写 下来的这个东西,哪 怕是让一个人看到以 后有所反思,改变他 们的生活习惯或者工 作习惯,从而不再受 我这种罪的话,我觉 得也蛮值的。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2
18
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于娟的博客开始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关 注。尽管在网络时代,类似的生命日记并不罕见,但这个 读了二十几年书,研修了社会学经济学等等学科的才情女 子呕心沥血的话,还是令许多人震动、深思。
19
于娟身后的世界,似乎一切如常, 儿子土豆,偶尔会在游戏的间隙 问大人:妈妈哪去了?或者流连 在妈妈生前住过的小房间。有一 天,他会知道妈妈今天写下的文 字。那些文字,正是为了他,和 所有有将来的人而写。
8
我跟很多人很像,我跟很多年轻人太像了。我们都没有背景, 然后我们都靠的是知识改变命运,然后我们读了二十几年书, 爬上来以后发现上面有四个老的要养,下面有个孩子要养。 你会要拼命地想去赚钱。大家心里其实都蛮苦的。
9
我曾经试图像圆圆三年搞定两个学位一样,三年半同时搞 定一个挪威硕士、一个复旦博士学位。然而博士始终并不 是硕士,我拼命日夜兼程,最终没有完成给自己设 定的目 标,自己恼怒得要死。现在想想就是拼命拼得累死,到头 来赶来赶去也只是早一年毕业。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 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博士毕业呢?
我曾经试图做个优秀的女学者,但我有时会对中国的教育 体制感到很失落。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 事情扑了命上去拼, 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得傻事。得 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 标上,而不应该看来我人生尽毁。其实, 我很奇怪为什么反而癌症这半年,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 此容易快乐。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 尘世。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 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辛 苦,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2
于娟虽然走了,但她的遗 著—“此生未完成”,成 了最真挚的劝诫。她激励 人们热爱生活,因为,活 着就是王道。
3
于娟在书中写道: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 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 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 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 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活着就是王道
—
1
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 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 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 孩子的母亲。2010年1月2日 于娟 被进一步确诊乳腺癌晚 期。随后逐渐转移到全身躯 干骨。在健康状况稍好的时 候,她把自己患癌症前的生 活写成日记,取名“ 活着就 是王道”。4月19日凌晨3时, 与癌症抗击到最后一刻的于 娟离开了人世。享年32岁。
12
2010年3月,当于娟的网络日记已经获得了 数百万点击的时候,她接受了一次电视采访, 此时距离她去世已经不足两月。曾经意气风 发的海归女博士,铅华尽 洗。家里为给她 治病,甚至卖掉了房子,全家人租住在一套 面积不大的旧楼房里,真正的蜗居也温暖。
于娟摄于国外
13
我以前就是想让自己的父母过得好一点, 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想换一所大 点的房子,想过得稍微舒服一点,但是 后来病了以后你会发 现,其实他们的快 乐也不是说他们是不是 能住大房子,也不是说 他们是不是能到一个 全球最好的早教中心 去或者怎样, 而是说, 是不是你 是好好的。
14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 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 后,我突然觉得,一生 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 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 淡事,我不再有对手, 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 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 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 风淡云清。
于娟摄于挪威
15
“光头”,于娟的丈夫, 由于于娟生前博客的 影响力,他的别名比 他的本名“赵斌元” 来得知名得多,这位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 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 授,在于娟作品签售 现场一直不停地说着 感谢,感谢,感 谢……他说这本书是 于娟生命的延续,这 本特殊的书也让于娟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4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 子,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 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于娟说。
5
“我曾经以为,我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子,我 的家庭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爸妈没有多少文化, 勤劳质朴做个本分人是他们的终极幸福。老公出身蒲柳, 和我一个版本也是苦学改变命运的教书匠。”
16
在光头的心中,和于 娟的结合是这一生最 无悔的选择, “我们 互为初恋,让初恋成 熟为婚姻,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是多么美 好的一条人生道路, 还有什么不可以包 容。”
17
生病之前的30年,于娟的生活高歌猛进--读书,考研、读 博、留学,她像一只赶路的鸟儿,忙着去追赶一个又一个 目标,直到有一天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在尘土里。
2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1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6
“对于这种近乎平庸 的平凡我已习以为常, 三餐一宿,衣食无忧, 想房想钱想课题,我 和光头一如小说里所 有的夫妻那样平淡爱 世俗,我从来没有想 到,碌碌庸庸的家人 们深藏在无尽岁月里 的,居然是如此强大 的内心。”
7
我蛮希望很多人能够 看到我的悲剧,然后 去更改他们的,走向 悲剧的这样一个方向, 重新去审视健康,重 新去正视真正的生活 是什么。如果是 我写 下来的这个东西,哪 怕是让一个人看到以 后有所反思,改变他 们的生活习惯或者工 作习惯,从而不再受 我这种罪的话,我觉 得也蛮值的。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2
18
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于娟的博客开始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关 注。尽管在网络时代,类似的生命日记并不罕见,但这个 读了二十几年书,研修了社会学经济学等等学科的才情女 子呕心沥血的话,还是令许多人震动、深思。
19
于娟身后的世界,似乎一切如常, 儿子土豆,偶尔会在游戏的间隙 问大人:妈妈哪去了?或者流连 在妈妈生前住过的小房间。有一 天,他会知道妈妈今天写下的文 字。那些文字,正是为了他,和 所有有将来的人而写。
8
我跟很多人很像,我跟很多年轻人太像了。我们都没有背景, 然后我们都靠的是知识改变命运,然后我们读了二十几年书, 爬上来以后发现上面有四个老的要养,下面有个孩子要养。 你会要拼命地想去赚钱。大家心里其实都蛮苦的。
9
我曾经试图像圆圆三年搞定两个学位一样,三年半同时搞 定一个挪威硕士、一个复旦博士学位。然而博士始终并不 是硕士,我拼命日夜兼程,最终没有完成给自己设 定的目 标,自己恼怒得要死。现在想想就是拼命拼得累死,到头 来赶来赶去也只是早一年毕业。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 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博士毕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