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必上册)

《论语》十二章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必上册)
(1)语录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3)叙事体:其中多少具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章”指诗文、歌曲的段落。《论语十二章》,即从《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子罕》《颜渊》《卫灵公》《阳货》九篇中选了十二章,包含孔子独白、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的内容。
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义:原指“宜”,即行为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准则。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之分,君于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俪党也,今所谓“哥们儿义气”也。
又: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八佾》“三家”即“三桓”,也就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孟孙氏(或仲孙氏、孟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是庆父的后人,世世代代在鲁国享有富贵,庆父就是鲁庄公的同母兄弟,杀掉了公子般(鲁庄公欲立其为新君),后与其嫂哀姜联手杀掉鲁闵公,后使鲁国公室乱,有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叔牙(也是鲁庄公同母兄弟)的后代是叔孙氏。季孙氏是季友的后代,他们与君主有血缘关系,个人有过不影响家族权势的延续。
阐明仁和礼乐的关系
“八佾”,《说文》:“佾,舞行列也”, 是以一行8人为一佾, 八佾有64人。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季氏”,有季平子,季康子,季桓子之说。“庭”,西周册命金文常说的“中廷”。“中廷”是堂下的院子,是受命者接受册命时站立的位置,舞是在院子里舞,人在堂上观。孔子谈到季氏的时候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做出来,什么事情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天子本用八佾,季氏用,是僭越,是违礼。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 请教 课件(43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 请教 课件(43张PPT)
杨帆: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既不为难,也能拿 回我的足球!谢谢你的帮助!
张芸:你客气了,大家就是要互相帮助的呀!以 后小辉再到你借东西,你明确地跟他约好归还的 时间。假如到了归还的时间,他 没及时还,你就可以 大大方方地去找他要。
请问,您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您可不可以再说得详细一点儿呢?
追问
假如我们没有听懂可以继续问, 直到我完全弄懂为止,这种不停地问 就是追问。
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想向您请教。 我有个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想请您帮我出出主意。
做个小老师
兰兰暑假乘坐飞机去三亚玩。 在飞机上,兰兰觉得有一点点 不舒适,她想开窗通一下风, 可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开窗 的按钮。于是,她请空姐帮她 开窗,可是空姐没有同意。
做个小老师
合情合理
飞机上是不能开窗的,这 时候兰兰可以对空姐说:“姐 姐,您好,我感觉有一点不舒 适,请问可以给我一杯热水吗? 〞
明确请教时该注意什么。向别人
请教问题,一定要注意有礼貌,说
话得体。在交际中,要注意用礼貌
的语言虚心向人请教。
请教时要 注意礼貌
别人方便 礼貌用语
明明应该轻声询问班长: 换一种礼貌 “小玲,打搅一下,我有一道 的说话方式
数学题不会做,你什么时候有
空可以教教我吗?〞
不好意思,请问你如今有空吗?
打搅一下,我想请你帮个忙。
做个小老师
一定要说清问题
阿姨,您好。请问 一下,无碘食用盐放在 哪里?您可以帮我找一 下吗?
做个小老师
课间,教室里,明明有一 道数学题不会做,他拍拍班 长小玲的肩膀,大声对他说: “喂!这道题怎么做啊?〞 班长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 理他,继续埋头做作业。
费事您了,多谢您的帮助! 谢谢!我懂了!太感谢了!

《师说》 课件(优秀课件) (46张PPT)

《师说》 课件(优秀课件) (46张PPT)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 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 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①魏晋氏以下:魏晋南北朝时以九品中正制选官,在 各州郡查访评定州郡士人,将他们分成九等,造成“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此风气至唐仍有所沿袭, 大家子都入弘文馆、国子监,学与不学都可为官。②抗颜 而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抗颜而为 师,严正不屈的做起老师来了。③指目:手指而目视。④ 牵引:拉拉扯扯状。⑤增与为言辞:增添一些言辞(造谣) 来毁谤韩愈 。
成为愚人
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其:代词,他的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于:介词,对于 耻师:以从师为耻 焉:语气词;
惑:糊涂
之:代词,指童子
爱其子 2
于其身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择师而教 耻学于师
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3 士大夫之族 群聚而笑之
结 果 论述中心
圣益圣 愚益愚
小学 大遗 士大夫之 智不及巫 医乐师百 工之人
批判不重师 道,耻学于 师的不良世 风,正反对 比,论证了 从师学习的 重要性。
圣人无常师1。孔子师2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 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 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1名词,老师;2意动用法,以……为师 徒:这些人,这类人 不必:不一定; 于:介词,比 攻:学习、研究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4.饭疏食,饮水
(古)粗糙。
(今)疏通,疏散。
(古)冷水。
(今)包括冷、热水。
(三)特殊句式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温故 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自 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逐章学习前六章内容,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结合课文注释疏通 句意。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 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 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 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等。东汉列为“七经”之 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 表示程度极深。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后指多 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开始走向成 熟。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 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1.三人行,必有我师》PPT课件

《1.三人行,必有我师》PPT课件

——孔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 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 虚心向别人学习。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个人一起走路必然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 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 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 管什么人,只要她有值得学习的优点, 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 误也要引以为戒,不再重犯。
片,写上同学的优点和自 己要向他学习的内容,送 给同学。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 自己的不足,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2、与同学相比,你认为自己有哪 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呢?
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缺
点,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 处,抱着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 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 的同学,将会进步的很快。
学会发现同学的优点。
你真 棒!
制作一张精美的明信

学弈ppt课件学习资料

学弈ppt课件学习资料
弈秋的教导
鸿鹄
他,指前一个人
他,指前一个人
练一练
结束
译文
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
引,拉。
天鹅。
指弈秋的教导。
虽然。
只听弈秋的教导。
其中。
教 导。
让。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
俱:
弗若:
矣: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译文
他,指前一个人。
一起。
不如。
了。
为:
曰:
非: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其:
然: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弈:下棋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①使:
让。
②诲:
教,教导。
③其:
他们。指学弈的两个人。
⑤惟:
只。
④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他们中的一个人一 心一意,聚精会神地学习,只要弈秋讲的,他都 专心地听着。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hónɡ]鹄[hú]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你怎样理解这些警句?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读一读
这些警句都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朗读节奏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ppt课件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二课时
深入探究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 字和新词,并阅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理 清了文章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 文,了解作家丰子恺笔下的五根手指各 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深入探究
大拇指特点: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 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 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总写) 第二部分(第二至五自然段):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 和性格。(分写)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 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总写)
课堂作业
二)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课堂作业
三、读一读,填一填。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刘义庆 的《世说新语·言语》 ,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 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 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
食指特点: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 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
中指特点: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 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 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 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交流平台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 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 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 弱、美丑之分了。

10.2《师说》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孔子师郯子、苌 弘、师襄、老聃
2.之
(1)作代词
(2)作助词
指代人或事物;指代自己 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的”
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3)作动词,“到”、“往”;
辍耕之垄上
2.之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 代词,他
5 .道 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吾师道也 3 道相似也 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 余嘉其能行古道
道理 道理 道德学问
风尚 风尚
6.无 1 无贵无贱 2 圣人无常师
无论 没有
7.师
1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意动
2 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意动
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动词
4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 愚人 名词
1、课题的含义理解为“说说老师” 对不对?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
题 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
道理”来理解。”师说”的意思就是:
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 “议”相比,随便些。
(四) 2、韩愈所说的“师”有什么独 解 特的含义? 题
综观全文,观点很清楚了:“学者必 有师”。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 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 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 李蟠倡导从师。
《师说》怎样体现了“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唐“古文运动”倡导:
①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师说》将“学者有师”、“尊师”、“重道” 的思想通过第一段的正面阐述、第二段正反对比 论证、第三段的例证得以系统而严密的阐发,是 文(形式)道(内容)统一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 物,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顾思协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 东
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缺 点,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 处,抱着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 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 的同学,将会进步得很快
评评下面的同学能做到取人之长,补 己之短吗?
1 爸爸让大明向邻居小华学习,多干点家 务活儿。大明却说:“我才不向他学呢,他 连三好学生都不是。”
2 小强很愿意向同学学习,可是他说: “我不知道他们都有什么优点,没法学。”
3 李佳认为缺点多的人才应该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自己是三好学生,用不着那样做。
课下延伸:
• 制作一张精美的明信片,填写上 同学的优点和自己向他学习的内 容,送给同学······
谢谢,再见!
发现伙伴身上的美!
用心发现身边每个人的优
。 点,你会有更多个


夸夸你身边的人, 把你的发现告诉他们, 看看他们有什么感受。
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己的成 绩被人肯定,自己的努力被人看 见。我们自己渴望得到赞扬,那 就不要忽略赞扬别人。
一句赞美的话,一个真诚 的微笑,一声热情的喝彩,一 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别人带 来巨大的力量。一个乐于赞美 别人的人,是一个播种快乐并 能收获快乐的人!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第一单元
1、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 人 行 必 有 我 师 焉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 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 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 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值得 学习的优点,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 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陶小 学
罐语 文 三
和年 级
铁上 册

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不 足,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呢? 2、与同学相比,你认为自己有哪些优点, 还有哪些不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长处,我们要善于发现 别人的长处,欣赏别人 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 处,才能共同进步。
阅读理解下面的谚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