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 概论总结
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孙会楠

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孙会楠一、通信原理概述通信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传输和接收。
通信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中所依据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技术,是通信工程中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二、信号与系统1. 信号的基本概念信号是一种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
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信号,而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
2. 系统的分类系统是对信号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装置,可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和时不变系统,因果系统和非因果系统。
3. 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傅里叶级数适用于周期信号,将信号分解为一系列基本频率的正弦波或余弦波。
傅里叶变换适用于非周期信号,将信号在频域中进行分析。
4. 信号的采样和重构采样是将连续信号转换成离散信号的过程,重构是将离散信号转换成连续信号的过程。
采样定理规定了采样的最小频率。
三、信道编码1. 信道编码的原理信道编码是对信息进行编码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并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2. 卷积编码和纠错码卷积编码是一种比特级的编码方式,通过构造有状态的编码器,增加冗余信息以增强信道的容错能力。
纠错码是一种可以纠正错误的编码方式,常见的有海明码和RS码。
3. 自动重传请求协议(ARQ)ARQ协议是一种自动检错纠错的协议,当接收方发现错误时会向发送方发送重传请求。
四、调制与解调1. 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是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通过改变信号的某些特性来实现。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2. 解调的基本原理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的过程,是调制的逆过程。
3. 基带信号和带通信号基带信号是未经过调制的信号,带通信号是经过调制后的信号,常见的有AM信号、FM 信号和PM信号。
五、多路复用技术1. 多路复用的概念多路复用是指将多个信号通过一个信道传输的技术,常见的有频分复用(FDMA)、时分复用(TDMA)、码分复用(CDMA)和空分复用(SDMA)。
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范文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章概述一、计算机中得数制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得存取、处理与传送都就是以二进制编码形式进行得微机组成原理8086微处理器1、8086CPU使用16根地址线访问I/O端口,最多可访问216=64K个字节端口,使用20根地址线访问存储单元,最多可访问220=1M个字节单元。
类似这种类型得反过来得题目也应该会做:已知可寻址得内存空间最大为16MB,CPU得地址总线至少应有24条2、8086CPU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完成得什么工作?如何协调工作?3、8086与8088得主要区别就是什么?4、寄存器结构8086微处理器包含有14个16位得寄存器与8个8位寄存器。
4个通用寄存器(AX,BX,CX,DX)4个段寄存器(CS,DS,SS,ES)4个指针与变址寄存器(SP,BP,SI,DI)4)、指令指针(IP)16位指令指针寄存器,其内容为下一条要执行得指令得偏移地址。
5)、8086得标志寄存器FLAG按其作用可分为哪两大类。
(1)状态标志位(2)控制标志位在8086得16位标志寄存器中,并不就是每一位都有一定得含义,只有9位有含义,其余7位未用。
标志寄存器中得中断标志位IF就是控制可屏蔽中断得标志。
IF=1时,CPU响应中断请求;IF=0时,CPU屏蔽中断请求,不予响应1、8086有14个16位寄存器与8个8位寄存器,其中哪两个寄存器保存了下一条要执行5、8086得引脚及其功能若8086 CPU引脚状态就是M/IO#=0,RD#=1,WR#=0,则此时执行得操作就是写I/O6、CPU执行指令时涉及三种周期:时钟周期、总线周期、指令周期三者关系:一个基本得总线周期至少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T1、T2、T3、T4)。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通信原理学习总结范本一、引言通信原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现代信息传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2024年的学习中,我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掌握了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对未来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篇总结将从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收获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二、学习内容在2024年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信号与系统:学习了信号的分类、采样定理、频谱分析等知识。
了解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的性质,学习了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方法。
2. 基带传输:学习了调制和解调技术,了解了调制技术在信号传输中的重要性。
主要学习了脉冲调幅、脉冲位置调制、脉冲编码调制等技术。
3. 传输媒介:学习了光纤传输、导波传输等传输媒介的原理和特性。
了解了不同传输媒介的优缺点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4. 多路复用技术:学习了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码分复用等多路复用技术。
了解了多路复用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5. 信道编码与纠错:学习了信道编码和纠错码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了解了常见的编码和纠错码技术,如卷积码、RS码等。
三、学习方法在学习通信原理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对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注重理论学习:通信原理是一门涉及许多理论和公式的学科,理论学习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
我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结合课堂讲解,深入理解了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
我还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拓宽了对通信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了解。
2. 实践与实验:在学习中,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参与实践和实验环节,我深入了解了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过程,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一些通信实验竞赛和项目,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 多媒体辅助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辅助。
通信原理学习总结

通信原理学习总结通信原理是现代信息通信领域的基础课程,它涉及到了关键的概念、原理和技术,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和设计方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通信原理,我对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学到的重要内容,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通信原理中我学到了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数字信号是通过对连续时间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而得到的离散数值序列。
学习中,我了解了数字信号的采样率、量化精度和编码方式对信号质量的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采样率和量化精度可以平衡信号质量和系统资源的消耗。
此外,我还学习了常见的数字信号编码方式,如脉冲编码调制(PCM)和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中。
其次,我学习了模拟调制技术。
模拟调制是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模拟信号的过程。
学习中,我了解了常见的模拟调制方法,如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每种调制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在学习中我通过数学推导和实际仿真分析了这些调制方法的原理和性能。
另外,我还学习了数字调制技术。
数字调制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的一种方式,它实现了数字通信的基础。
学习中,我了解了常用的数字调制方法,如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位置调制(PPM)和脉冲编码调制(PCM)。
数字调制可以通过灵活选择参数来实现多样化的传输需求,并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等优点。
此外,我还学习了调制解调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调制解调器是数字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调制后的信号解调还原为原始数据。
在学习中,我了解了调制解调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常见的解调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调制解调器,可以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对于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参数分析,我也学到了一些重要的知识。
学习中,我了解了误码率、信噪比、带宽利用率等重要指标,以及它们与通信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信原理期末网课总结

通信原理期末网课总结一、引言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术以及误码性能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篇总结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课程内容回顾、学习方法及心得体会、实践项目经验和提升自己方面的思考等。
二、课程内容回顾1.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模型,包括信息源、发送器、信道、接收器和目的地。
清楚了解信号的基本特性、频域和时域分析。
2. 传输介质:学习了传输介质的性质以及常见的传输介质,如导线、光纤等。
重点了解了传输介质的信号传输特性和带宽。
3. 基带信号传输:学习了基带信号的特点、基带信号的带宽和编码技术。
了解了常见的线路编码方法,如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码等。
4. 带通信号传输:学习了带通信号的特点,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等调制技术。
对常见的调制技术,如ASK、FSK和PSK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5. 信道编码技术:学习了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如重复编码、哈弗曼编码和卷积码等。
了解了信道编码能够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
6. 误码性能:学习了信道误码性能的评估方法,包括比特误码率和帧误码率等。
了解了误码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了计算误码性能的方法。
三、学习方法及心得体会1. 注重理论学习: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理解和运用。
2. 提前预习复习:在每节课之前提前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重点。
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和思路。
3. 多做习题:通过多做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特别是一些计算题和应用题。
可以通过习题的做题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学会总结归纳:将每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
这样可以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也方便之后的复习。
5. 进行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项目的进行,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信原理 知识点 总结

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一、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信号传输可以通过导线、光纤、无线电波等介质进行。
在信号传输中,需要考虑信道的带宽、信号的功率与频率等因素,以确保信息的传输质量。
1.1 信道带宽信道带宽是指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
对于有限带宽的信道,信号的频率必须控制在信道可通过的频率范围内,以避免频率分量丢失。
通常情况下,信道带宽越宽,传输的信息量就越大。
1.2 信号功率信号功率是指信号的能量大小。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的功率要足够大才能克服传输介质的阻力,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而过大的功率会引起干扰,影响其他信道的正常传输。
1.3 信号频率信号频率是指信号的周期性变化,它是信号传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信号的频率决定了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特性,对信号的编码、调制和解调等过程都有影响。
二、编码调制编码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在通信中,对于数字信号,需要通过编码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再通过调制的方式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而对于模拟信号,则可以直接进行调制。
编码调制的过程主要包括数字信号的编码、调制器的调制和解调器的解调等步骤。
2.1 数字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
在编码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和效率等因素,以确保信号在编码后能够准确地表示原始信息。
2.2 调制器的调制调制器是将编码后的信号,通过改变其幅度、频率或相位等特性,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的装置。
调制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调幅调制、调频调制和调相调制等,不同的调制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传输介质和传输要求。
2.3 解调器的解调解调器是接收端用来将调制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的装置。
解调器必须能够准确地将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等特性恢复,以保证信息的传输质量。
三、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物理媒介,包括导线、光纤和空气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有着不同的特性,对信号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都有影响。
现代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

现代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一、通信原理概述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传递信息所需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信息的产生、传输和接收三个基本环节。
通信原理在信息传输的各个环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石。
二、信息的产生信息的产生是指信息的生成和获取过程。
在通信系统中,信息的产生是系统中最早的一个环节。
根据信息的性质和来源,信息的产生可以分为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两种。
1. 模拟信息模拟信息是指连续变化的信号,如声音信号、视频信号等。
模拟信息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部分信息。
2. 数字信息数字信息是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信息,它是通过对模拟信息进行采样和量化得到的。
数字信息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传输和处理。
在信息产生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信息的编码和压缩等技术,以便更高效地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
三、信息的传输信息的传输是指信息在通信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信息的传输是通信系统中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它包括信号传输、信道编码、数字调制等一系列技术。
1. 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是指将信息转化为能够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的信号。
在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可以分为基带信号传输和带通信号传输两种。
(1)基带信号传输基带信号是指未经调制的信号,如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在通信系统中,基带信号需要经过调制才能进行传输。
(2)带通信号传输带通信号是指经过调制得到的信号,如调幅信号、调频信号、调相信号等。
带通信号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传输,能够在频谱中占用更小的带宽。
2.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指对信息进行编码,以便在传输过程中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卷积码、纠错码等。
3. 数字调制数字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过程,以便进行传输。
常见的数字调制技术包括调幅调制、调频调制、调相调制等。
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因素,以保证信息能够在通信系统中正常传输。
四、信息的接收信息的接收是指接收端对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解调和解码的过程。
通信原理小结_通信维护工作总结

通信原理小结_通信维护工作总结
一、通信原理小结
通信原理是通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信息传输到远处。
通信过程主要包含了信息源、编码、传输媒介、解码和接收器,其中编码和解码是保证信息准确传输的关键。
在通信原理中,要求我们了解了通信媒介的特性,如传播速度、衰减等,以选择最适合的通信媒介进行信息传输。
此外,还要学习调制技术,通过在载波上调制信号的方案,使信号能够在传播过程中不受到干扰。
通信原理需要重视对错误控制等技术的应用,例如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来对信息进行校验,以确保在传输过程中信息的正确性;利用差错编码对信息进行纠错,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1、日常维护重要通信基站设备
通信基站设备是维持公司日常通信的关键部件,需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修复故障和预防故障的出现。
2、监控和维护管道和通信系统
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保持对通信管道和系统的监控。
许多不良天气、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等可以严重影响通信设备,需要及时排除故障以维持通信设备的正常运作。
3、及时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
通信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以满足用户对通信质量的需求,并且在问题和故障出现时能够快速做出决策。
4、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总之,通信维护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保持对通信设备的监管和维护,以确保通信质量的稳定和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概论总结第一章总结节1 通信的发展1、定义:通信就是由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递消息。
2、电通信四个发展阶段:电报时代、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节3、消息及其度量1、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电信号一般为脉冲或正弦波,携带消息的三个参量:振幅、频率、相位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分方法:取值离散时间离散为数字信号取值连续时间连续为模拟信号取值连续时间离散仍为模拟信号即:由取值的方式确定离散信号或连续信号2、消息(信号)的度量与消息发生的概率有关。
定量计算:信息量I=loga[1/P(x)] P(x)为消息x出现的概率a=2 I的单位为bit[常用] a=e I的单位为nit a=10 I的单位为哈特莱3、离散消息(数字信号)信息量的计算等概时信息量的计算:I = loga 1/P 不等概时信息量的计算:I=H=E[X]=ΣP(xi)II 结论:等概时,消息的不确定程度最大,熵H 最大,即信息量最大。
节3 通信系统的构成及特点1、通信系统基本模型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主要性能指标为:有效性:描述消息传递的速度(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越大越好)。
可靠性:描述消息传递的质量(收、发差值越小越好)。
2、模拟通信系统有效性:(指消息传输速度)用信息速率衡量,但模拟信号的信息量难求,用系统有效传输频带B 来衡量。
可靠性:(指消息传输质量)用系统输出信噪比(S/N)o来衡量。
3、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用传输速率来衡量。
码元传输速率RB 为:多少个码元/秒(单位:波特, B)信息传输速率Rb 为:多少信息量/秒Rb = RB H (单位:比特/秒, bit/s )RbN越大, 系统有效性越好频带利用率h = 传码率RBN /传输带宽B (单位:波特/赫兹) h 越大, 系统有效性越好可靠性:用误码率来衡量主要技术:编码技术、调制、解调技术。
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略)第二章总结对随机信号、噪声只能作统计描述。
1).统计特性(概率密度与概率分布);2).数字特征(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等)。
节1 随机过程概念随机过程定义随机过程统计特性的描述1.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函数2.随机过程的概率密度函数三、随机过程数字特征的描述1、数学期望:性质:① E[k] = k ② E[ξ(t) + k] = E[ξ(t)] + k ③ E[ kξ(t)] = k E[ξ(t)] ④E[ξ1(t) + … +ξn(t)] = E[ξ1(t)] + … +E[ ξn(t)] ⑤ ξ1(t)与ξ2(t)统计独立时,E[ξ1(t)ξ2(t)] = E[ξ1(t)]E[ξ2(t)] 2、方差:性质:① D[k] = 0 ② D[ξ(t) + k] = D[ξ(t)] ③ D[kξ(t)] = K2 D[ξ(t)] ④ξ1(t)ξ2(t)统计独立时,D[ξ1(t)+ξ2(t)] = D[ξ1(t)] + D[ξ 2(t)] 3、相关函数和协方差函数节2 平稳随机过程概念定义:狭义平稳、广义平稳广义平稳条件:①数学期望与方差是与时间无关的常数;②相关函数仅与时间间隔有关。
性能讨论1、各态历经性(遍历性):其价值在于可从一次试验所获得的样本函数x(t) 取时间平均来得到它的数字特征(统计特性)2、相关函数R(τ)性质①对偶性(偶函数)R(τ)=E[ξ(t)ξ(t+t)]=E[ξ(t1-t)ξ(t1)]= R(-τ) ②递减性E{[ξ(t)±ξ(t+t)]2} = E[ξ2(t)±2 ξ(t) ξ(t+t) + ξ2(t+t) ] = R(0)±2R(τ) + R(0) ≥ 0 ∴R(0)≥±R(τ) R(0)≥|R(τ)| 即τ=0 处相关性最大③ R(0)为ξ ( t ) 的总平均功率。
④ R(∞)=E2{ξ(t)}为直流功率。
⑤ R(0) - R(∞)= E[ξ 2(t)]- E2[ξ(t)]=s2为交流功率3、功率谱密度Px(w)与R(τ) 节3 几种常用的随机过程一、高斯过程定义: 任意n维分布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过程x(t)称为高斯过程(或正态随机过程)。
①高斯过程统计特性是由一、二维数字特征[ak, δk2, bjk]决定的②若高斯过程满足广义平稳条件,也将满足狭义平稳条件。
③若随机变量两两间互不相关,则各随机变量统计独立。
二、零均值窄带高斯过程定义、零均值平稳高斯窄带过程同相随机分量xc(t), 正交随机分量x s(t) 结论:零均值窄带高斯平稳过程x( t ) ,其同相分量xc( t ) 和正交分量xs( t ) 同样是平稳高斯过程,均值为0,方差也相同( sx2 ) , 且同一时刻的xc( t ) , x ( t ) 互不相关,统计独立。
包络a(t) 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相位j(t) 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且同一时刻的a(t) ,j(t) 统计独立。
三、宽带随机过程——白噪声定义:功率谱密度Px(w)在整个频率域范围内都是均匀的噪声称为白噪声。
Px(w)=no/2 (瓦/赫兹) no为单边功率谱密度四、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结论: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r(t),其包络z(t) 服从广义瑞利分布,信噪比很小时,它趋于瑞利分布;信噪比很大时,趋于高斯分布。
其相位F(t)分布较复杂,当信噪比由小变大时,其密度函数变化趋势为:由均匀到一个取值集中于F =0附近的函数。
节4 随机过程的线性系统响应1、均值:E[ξo(t)] = aH(0) 2、自相关函数:输入广义平稳,则输出广义平稳3、功率谱密度:4、xo(t)的分布:若xi(t)为高斯过程,则无限多个正态随机变量之和,仍为正态随机变量。
高斯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仍为高斯随机过程。
第三章总结节1 信道的概念信道定义:狭义信道、广义信道信道模型:调制信道共性:①一对(或多对)信道输入,必对应有一对(或多对)信道输出。
②绝大多数信道是线性的,满足叠加定理。
③信道对信号有延时,还有衰耗(固定或时变)④无信号输入,信道也有输出。
调制信道可用时变线性网络表示恒参信道、随参信道编码信道编码信道模型用码序列的转移概率描述信道分类节2 调制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1、恒参信道1、幅频特性:2、相频特性:若F(w) = - w td(td是常数,为线性函数),无失真。
F(w) 非线性,有失真。
二、随参信道1、随参信道传输媒质三个特点:①传输衰耗随时间而变;②传输时延随时间而变;③多径传播。
2、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分析:影响结果:①等幅信号变为有包络变化的信号,即存在幅度快衰落影响;②单一频率信号变为窄带频谱信号,即存在频率弥散影响。
③频率选择性衰落。
相关带宽△f 节3 加性噪声节4 信道容量概念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速率R 称为信道容量,C为差错任意小的最高信息速率。
待传送的信源信息速率R源>C ,则信道肯定不能正确传送该信息;而R源≤C,采用适当的方法,该信道能正确无误的传送该信息。
加性高斯白噪声作用下的调制信道(白高斯信道)可由Shannon公式计算信道的容量:B:信道带宽(Hz)S:信号功率( W ) N = n0 B:白噪声功率理想通信系统:以极限速率实现无差错传输的系统第四章总结节1 引言1、调制的必要性①获得有用的,适于信道传输的信号形式。
②选择适当的调制方式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③有效地利用频段。
④合理利用天线尺寸去有效地辐射电磁波。
直观地看,调制、解调就是一种频谱搬移,其使命是传递消息。
调制过程就是按原始电信号或基带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高频信号某些参数的过程。
2、模拟调制系统:载波c ( t ) = A cos(ω0t +θ0)若调制信号m ( t ) 去改变其幅度A,称为幅度调制,亦为线性调制。
若调制信号m ( t ) 去改变其相角ω0 t +θ0 , 称为角度调制,亦为非线性调制。
节2 线性调制基本原理1、基本原理方框调制:已调信号的谱是以ω= 0为轴的基带谱M (ω) 搬移到以ω0 为中心的某个频域上构成,谱结构不变,为线性搬移,称为线性调制。
相干解调:经低通滤波器后,二、各种线性调制信号的特点调幅信号(AM)调制:解调方式: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相干解调调幅指数:SAM(t) 的频谱宽度为调制信号m(t)带宽BS的两倍,有效性:BAM = 2 BS 2、抑制载波双边带信号(DSB)调制:解调方式:相干解调已调信号带宽与调幅时一致: BDSB = 2 BS 3、单边带信号(SSB)调制:相干解调SSSB(t)只含有一个边带,其带宽与调制信号带宽一致,有利于扩展容量,提高系统有效性。
BSSB=BS 4、残留边带信号(VSB)要求:各种线性调制的调制解调公式推倒需要了解。
特别是SSB 节3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要求:输入信噪比、输出信噪比调制制度增益:一般是综合考虑输出信噪比及调制制度增益来描述.比较系统的可靠性性能。
一、DSB系统制度增益G = 2 DSB解调使信噪比改善一倍,原因在于相干检测使正交分量噪声ns(t)被滤掉。
二、SSB系统制度增益G = 1 SSB解调,信噪比没有得到改善,原因在于相干检测使信号、噪声的正交分量均被滤掉了。
DSB与SSB性能比较:输入信号功率相同:SDSBi = SSSBi = Si时DSB 与SSB 的输出信噪比相等,亦即解调性能一致。
原因:a.信道噪声(n0)相同,但进入解调器的噪声不一样。
b.SSB 带宽窄,对噪声的滤除能力强,NiSSB = n0 Bs , 只为DSB 时的一半。
c. DSB 由于G = 2 ,在解调时抑制了一半噪声。
SSB 有效性好,应尽量选用SSB 方式。
三、AM 系统大信噪比时:G﹤1 ,抗噪性能比DSB 与SSB 差包络检波的门限效应节4 非线性调制原理一、FM原理方框调制:m(t)直接改变决定载波频率的电抗元件的参数,使输出频率wi ( t ) 随m( t ) 线性变化。
解调原理:采用鉴频器,等效为微分及包络检波的处理过程。
二、FM信号特点1).单一频率的m(t),调频后含有无穷多个频率分量。
2).FM信号的平均功率P = 1/2 ,亦为载波功率。
3).定义:含99%以上功率的频率范围为FM 信号有效带宽BFM。
4).多频调制时,FM 信号除含载波及各边带频率分量外,还含有各种交叉调制分量,形成无限宽的频谱结构, (为非线性频谱搬移,非线性调制),有效带宽仍是有限的。
节5 非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输入信噪比:输出信噪比:制度增益:考虑单一频率调制:节6 频分复用(FDM)原理1.复用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传输的复合信号的方法。
目前使用的复用方法有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FDM特点:1)每路信号的调制载波不同;2)每路已调信号的频谱不重迭,且为防止邻路信号间串扰,还应留有一定的防护频带Bg,收端用滤波器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