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摄影艺术流派简介
摄影流派

为特完印 仿点全象 ,丧派 画 派所失摄 以了影 。有摄家 人影使 又艺自 把术己 它自的 称身作 之的品
性沉这 ,郁一 但,流 缺影派 乏纹的 空粗艺 间糙术 感,特 。富色 有是 装调 饰子
“ “
葱田[1889] G.戴维森
打扫公园的人[1900] 拉克罗亚
命现以如影常把来从 思实 德新 性实表此的生“看摄 。主 文现 义 的实 的主现精重活普,影 和 主 观义,确要中通在历 新 义 念摄确细题的的 史 客 摄 。影实腻材事”年的 方体的,物而代发 观, 影 式现手并作且早展 性是 起 的了段且为是期进 的新 源 革新加以摄日,程 意现 于
达达主义摄影 的主要作者有 美国的M-雷, 匈牙利的莫雷那古等人,美 国摄影家哈尔 斯曼最早从事 达达主义的创 作。
达达主义
超现实主义摄影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 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兴起于本世纪三 十年代。
因而,人类的下意识活 动,偶然的灵感、心理 变态和梦幻便成了超现 实主义摄影艺术家们刻 意表现的对象。
绘画主义分为两种: 1、 绘画派:摹仿文艺复兴 时期的画风,画面结构 严谨,布局考究,经导 演、摆布和暗房加工而 成。情节性、叙述性和 寓意性是其艺术上的特 点。 2、画意派:寻找 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表现存在于自然中的美 的形象。
这一流派的主要摄 影家和作品有:普 莱期(?-1896)的 男爵之宴、鲁宾逊 漂流记、宝塔情景; 罗宾林的当一天工 作完了的时候、秋 天、两个小姑娘、 弥留、拿着毒药瓶 的朱丽叶、黎明和 落日;雷兰德洗礼 者圣约朝霞之首、 伊菲吉尼亚、优迪 特与荷罗佛尼斯; 金马伦夫人(18151897)的汤姆士卡 莱尔和尼达(18201910)的弥留之际 的嚣俄等等。
摄影的艺术流派

摄影的艺术流派摄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流派逐渐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影响至今。
纵观摄影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出版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
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前进。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
拍摄时,预先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着、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艺术的修养。
”所以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网上对摄影派别的分类,你是属于哪个派别

网上对摄影派别的分类,你是属于哪个派别1.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是励行于二十世界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它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菜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 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的,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进。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
拍摄时,预告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储蓄、沉表、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育实艺术的修养。
”所以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使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由于绘画主义的创作大都脱离现实生活,加上摄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们早美趣味的不断发展,为“自然主义”所冲击。
摄影的艺术流派

摄影得艺术流派摄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得艺术流派,随着时间得推移,一些流派逐渐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影响至今。
纵观摄影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比较有代表性得有:一、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得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得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得效果,或“诗情画意”得境界。
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得拉斐尔与摄影得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得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就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她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1853年,就是绘画主义摄影得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出版了《摄影得画意效果》一书,她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得情感与深入得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得摄影家。
无疑,摄影术得继续改良与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得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
但技术上得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得前进。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就是一种带引到更高得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得、具有文艺复兴风格得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得成熟。
这一时期得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得规喻性。
拍摄时,预先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与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得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得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与构图仍具学院派得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着、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得情感、意境与形式得美,依旧就是它得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得能力与艺术得修养。
世界摄影艺术风格与流派

世界摄影艺术风格与流派自1827年摄影术问世至今,一百余年的历史中。
世界摄影艺术作品浩如烟海艺术流派发展源远流长,支脉纷呈。
所谓流派,是指由具有某种同一艺术观念、同一美学思想、同一审美趣味、同一创作倾向的摄影艺术家所形成或组成的有一定社会影晌的团体或派别。
一般来讲,艺术流派应该具有下面两个形态:一个是理论形态。
也就是说,应该有自己比较明确而完整的艺术纲领和艺术主张,有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
另一个是创作形态。
这表现在作品上,即有一个群体在自己的创作活动中实践其艺术主张和艺术纲领,创作出具有用同美学倾向的作品。
如果这两个形态缺少一个,这个流派都不能成立或存在,难以被世人所接受和承认,这已被艺术史所反复证明。
摄影艺术流派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哲学和文艺思潮有着紧密的关系。
因此,我们研究摄影艺术的风格、流派,必须研究它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一条基本定理:“存在决定意识。
”只有对产生这种意识的存在认识透彻了,全面了,才能对它作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价值判断;孤立地、脱离实际地去研究艺术现象,不顾及此时此地、彼时彼地的区别,其结果都不可能有正确的结论。
摄影实践的不断积累,导致摄影语言的不断丰富和造型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使某些流派的产生成为可能,比如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出现就是与暗房技术、频闪技术密不可分的。
更主要的是摄影艺术家的成熟。
和对摄影艺术本体特征认识与把握的不断深化。
只有当摄影艺术家有了自己独立的艺术见解和艺术追求,脱离了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幼稚阶段,风格和流派的产生才会成为可能。
世界摄影发展史出现的每一种艺术流派,都为摄影艺术领域提供了某种艺术哲学思想、社会视角、审美意识、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都拓展了摄影艺术领域,促进了摄影艺术向多元多层面发展。
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谁高谁低、谁优谁劣、过时不过时的问题。
对我们而言,只存在能否为我所用的问题。
摄影流派

亚丹斯 作品
保罗.斯特兰德 白色栏杆
《 桑 德 伯 格 》 爱 德 华 史 泰 Nhomakorabea钦·
印象主义摄影
英 勃 兰 德 《 拾 煤 者 》
.
《 纺 织 女 童 工 》 路 易 斯 海 因
·
《通敌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罗伯特· 帕 卡
绘画主义摄影
• 追求绘画意趣,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摄影创作。绘 画主义分为两种: 1、绘画派 2、画意派:寻找现实生活 中的诗情画意,表现存在于自然中的美的形象。 • 绘画主义摄影是励行于二十世界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 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借鉴绘画中印象主义风格。艺术上追求明暗和色彩在 人的视觉印象中的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没有明确的线 条和轮廓界线,亦不强调立体感和质感。一八八九年, 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绘画主义派 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 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该流派是 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比 尔 布 兰 特
.
抽象主义摄影
艺术的本质是感情宣泄,将点、线、面、影调、 色彩等抽象符号以某种组合方式来表达感情。认 为具象向抽象转化是一种艺术上升华。抽象摄影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兰 克 作 品
堪的派摄影
堪的派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反 对绘画主义摄影的一大摄影流派。这一流派的 摄影家主张尊重摄影自身特性,强调真实、自 然,主张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对象,提倡抓 取自然状态下被摄对象的瞬间情态。
世界摄影流派1

法国摄影家布列松说:“对我 来说,摄影就是在一瞬间里及时地把某 一事件的意义和能够确切地表达这一事 件的精确的组织形式纪录下来。”其作 品大都是从社会现实生活中取材,不大 涉足风光静物,客观、真实、自然、亲 切、随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动而富有 生活气息。这一流派的摄影家大多是新 闻摄影记者或自由撰稿人。代表性摄影 家为萨乐蒙等。代表作品有《罗马政治 会议幕后》等。
5、自然主义摄影(Naturalistic Photography)
1 9世纪80一90年代主要出现在 英国的摄影思潮。1886年爱默生发表《照 片是一种反映自然的艺术》一文,抨击当 时属于摄影艺术主流的画意摄影,提倡摄 影取法自然。1 889年发表美学理论名著 《自然主义摄影》,阐明了自然主义摄影 思潮的理论体系和艺术追求。提倡对自然 的直接感受,亦即在实际的自然环境中拍 摄自然景物。
《弥 留 》 —— 鲁 滨 逊
寓言故事、基督生活作为拍摄题材,力 图通过这些画面阐述道德观念,起到教育 人的目的。布景搭置精巧,陈设豪华。
《人生的两条道路》——雷兰德
在后期制作上普遍采用叠印法,将 不同场景的画面通过后期印制组合在一起, 克服摄影画面单一的弊端。这一流派在 1850-1870年间达到顶峰,后随着摄影艺术 的普及和摄影纪实观念的冲击,逐渐消失并 发展为画意摄影流派。 主要摄影家有雷兰德、鲁滨逊、普 里斯、卡梅伦等。代表作品有《艰难时世》、 《弥留》、《人生的两条道路》、《堂吉诃 德在书房中》等。
4、堪的派摄影(Candid Photography)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种 摄影艺术流派。 “堪的"是英语 “Candid’’的音译,意为“抓拍’’, 因此该流派又称“抓拍摄影"。摄影家 主张尊重摄影特性,不干涉事件过程, 而在事件进行中、在被摄对象完全不知 情的情况下适时抓拍,抓取被摄对象的 瞬间情态,从而得到逼真、生动的照片。
摄影流派

抽象主义摄影
在创作方法上,抽象主义者主要运用“无底印相、 在创作方法上,抽象主义者主要运用“无底印相、放 晃动镜头” 多次曝光” 中途曝光” 大”、“晃动镜头”、“多次曝光”、“中途曝光”以及特 殊视点等各种拍摄和阿暗房技术,通过使物体变形, 殊视点等各种拍摄和阿暗房技术,通过使物体变形,变调来 夸张突出物体抽象的线形, 夸张突出物体抽象的线形,创造出脱离或完全脱离其本来面 目的幻觉式的抽象影像。 目的幻觉式的抽象影像。抽象摄影的画面除了几乎完全无法 辨别的作品之外,这些作品包括科伯恩发表《波尔多画报》 辨别的作品之外,这些作品包括科伯恩发表《波尔多画报》 上的“旋涡式照片,和使格特的《构成》 1918)等等。 上的“旋涡式照片,和使格特的《构成》(1918)等等。也 有相对比较具象 的作品,如莫霍伊---纳吉及瑞典的哈马 的作品,如莫霍伊--纳吉及瑞典的哈马 舍尔德美国卡拉汉, 舍尔德美国卡拉汉,英国布兰特等人的 作品。 作品。
纯粹主义摄影
这一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有斯特兰 施莱和青年摄影家亚当斯、 德、施莱和青年摄影家亚当斯、根 令翰等。 令翰等。纯粹派后期的作品则向线 条、图案和歪曲形象的抽象方面发 其有影响的摄影家是亚博、 展,其有影响的摄影家是亚博、史 丁纳、史脱特文和伊凡思等。 丁纳、史脱特文和伊凡思等。
日光与阴影[1889] A.斯蒂格里茨 日光与阴影[1889] A.
超现实主义摄影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造型手段多种多样。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造型手段多种多样。 如比尔·布兰特 布兰特(Bill Brandt)的变形 的变形、 如比尔 布兰特(Bill Brandt)的变形、赫 伯特.巴耶(Herbert Bayer)的 摄影光塑” 伯特.巴耶(Herbert Bayer)的“摄影光塑” 和曼.雷的多次曝光等,都各有千秋。 和曼.雷的多次曝光等,都各有千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摄影艺术流派简介》哪个适合你? < 楼主:观海听涛可以将本主题收录到自己的博客>艺术上的流派,是指文艺领域内具有某种共同创作倾向和创作特色,并有一定约社会影响的集团和派别。
但摄影艺术流派的形成和产生,除了与当时出现的社会思潮和艺术思潮有关外,它还和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为摄影本身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摄影技术在不断提高。
科学家们利用日益提高的各种技术,进行种种探索与研究,使摄影器材不断地改进、丰富和提高。
它为摄影流派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使摄影艺术语言不断丰富和造型手段、表现方法不断加强和提高。
此外,加上摄影艺术家自身的不断成熟,这些都是摄影艺术流派产生的重要条件。
在摄影出现以来的一百多年内,世界上主要的摄影艺术流派有下列几种,这里我们分别对各种摄影艺术流派作筒略的介绍。
第一节、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它是盛行于20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
“绘画派”摄影又称“画意”摄影.因为绘画摄影都是平面视觉艺术,加上早期的摄影艺术与绘画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那时许多摄影家本身就是画家,二者之间就像亲生兄弟一样。
这一流派受当时被祟尚的学院派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绘画影响很深,他们认为只有借助于绘画的魅力,才能使摄影跨进真正的“艺术的行列”,所以许多摄影家热衷于拍摄和“制造”一幅幅类似油画效果的“艺术”照片。
他们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这一流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典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阶段,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是英国画家希路,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一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l860年一1890年“绘画派”摄影风靡世界各国,在世界摄影沙龙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1857年,雷兰德(1813一1875)创作了一幅作品:《两种生活方式》这是一幅以摆拍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
它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有较强的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
拍摄时,作者预先有准备,然后以摆拍为主,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这种摄影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祟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没有脱离学院派的法则。
当绘画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就注重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
由于绘画主义的创作大都脱离生活,加上创作上的被动,后来随着摄影器材的改善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不断地变化,它受到了“自然主义”的冲击,失去了它的绝对统治地位。
但尽管如此,在当今的摄影领域里,仍有它的席位。
第二节、印象派摄影这种流摄的作者们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布纹纸洗印,在照片上追求一种模糊朦胧的艺术表现效果。
正如画意摄影中的“模糊”照片一样,能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所以,这类作品受到一些人的欢迎。
影像模糊朦胧的表现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拍摄时柔化,另一种是在放大时柔化。
随着新的拍摄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出现,印象派作品从对镜头成像的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
他们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像照片”,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家还用画笔、铅笔等工具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
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
这些作品的主要特色是调子沉郁、影纹粗糙,富有装饰性,但缺乏空间感。
最早的印象派摄影展览是1889年在英国举办的法国印象派绘画摄影展。
在摄影家罗宾的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
这种流派的代表作有拉夫罗亚在1900年创作的《扫公园的人》、G·德比逊(1889)创作的《葱田》、E·J·廉斯坦普约(1903)创作的《夏天》等。
第三节、写实摄影写实,是摄影艺术的主要创作方法之一。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最基本的、主要的流派。
它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不是歪曲现实或掩盖现实。
写实摄影的主要目的,是使观看的人通过画面的影像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把画面作为艺术品来欣赏。
所以写实损影又称为“纪实摄影”。
它真实地记录生活.记录历史。
自1839年正式宣布达盖尔式摄影法以来,人们就喜欢用它来拍摄照片贴在自己的画册上,控在家中或赠送友人。
这些生活照片或留念照片.从广义说,都是较早的写实照片。
写实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上严格遵守摄影的纪实特性,他们认为,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真实性,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不是装饰它”。
另一方面,他们又反对像镜子那样冷漠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主张创作,应该在题材上可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拍摄地点,拍摄角度和拍摄时间。
这样才能更艺术更真实地反映现实,使人们看后,更有现实感。
写实主义摄影家敢于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取自于社会生活,艺术风格质朴而不华丽,但具有强烈的社会见证力和社会揭示力量。
写实摄影作品有着巨大作用和非凡的感染力,后来在新闻领域中占据了自己的地位。
写实摄影在战争中得到了高速发展。
那时,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拍摄时不允许进行摆布,所以抓柏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抓拍的结果,拍摄出来的画面也更生动、更真实T。
在摄影史上,它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在当今的摄影艺术流派中.写实摄影占主导地位,这一流派人才辈出。
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有:英国勃兰德的《抬煤者》;美国R·卡帕的《通敌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中国李峰的《切断敌人的供给线》等。
第四节、自然主义摄影“自然主义”摄影流派主张摄影艺术应当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灵感;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反映自然,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作品才是最高的艺术。
他们的作品大多数是反映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并主张摄影和美术分离,认为摄影没有什么可借重美术,应该从事独立性的创作。
他们反对“绘画派”摄影,认为摄影是写实的艺术,应该真实地记录大自然。
“自然主义”摄影的创始代表人是彼得·亨利·爱默生。
他酷爱摄影,拍了许多自然景象的照片,送进了当时的摄影沙龙,受到了人们的注意。
1886年他建立了摄影俱乐部。
1886年他在摄影俱乐部集会上发表一篇题为“摄影是写实的艺术”的讲演,猛烈抨击了“绘画派”摄影的观点,主张摄影应该脱离绘画,回归大自然。
1 889年他又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是支离破碎酌摄影。
他并且呐喊摄影将成为一门独立的伟大的艺术,摄影应该具有艺术的尊严。
这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根本上动摇了摄影绘画派。
但自然主义摄影流派满足于描写现实的表面现象和细节的“绝对”真实,而忽视对现实本质的挖掘和提炼,不注重艺术加工,不尊重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和艺术形象的典型化,所以有时会导制对现实的歪曲。
第五节、堪的派摄影堪的派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反对绘画主义摄影的一大摄影流派,它的特色是:真诚、坦率、自然、真实。
特点是:在被摄对象无所察觉中,保持自然、生动的形态下进行抢拍、愉拍,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抓拍。
抓拍派的首创者是德国的艾瑞克“沙乐门,他的成名作是1930年3月拍摄的《海牙会议》。
继沙乐门之后,堪的板摄影家,著名酌有法国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美国的刘易斯·海因、托马斯·道韦尔·麦阶沃依等等。
抓拍派的国际组织,最著名是“马格纳摄影通讯社”,是1947年由亨利·卡蒂埃·布6列松,罗伯特·卡帕和大卫·西摩在巴黎合资创办的。
三十多年中有世界各地许多才华出众的摄影家参加,他们的作品既有自然、真实的共性,又有各人不同风格的个性,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堪的派摄影认为,以摄影的基本特点为基础的照片,是画家或雕割家所无法模仿的,它具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力,具有用其他媒介不可能表现出来的特性。
他们强调要通过摄影家自己的眼光来看世界,反对摆布导演和干涉被掇主体。
卡蒂埃·布列松在《决定性的瞬间》一书中,曾对抓拍手法做了这样的概括:“拍摄照片是在抓住变幻流逝的现实,其时,反映事物本质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
正是在这样一个时刻,准确地抓住了形象的本质,也就是摄影家心身最为愉快之时。
拍摄照片意味着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要同时理解到事实本身的意义和生动地表现出它的视觉可见形象。
它要求人们的脑、眼、手能协调一致,”一幅作品的成功,并不在于表现手法,而是要看这一艺术作品投入到读者心灵运动中去之后.究竞唤起了什么性质、程度的感觉和情感反应。
如果这种感觉和情感是舒适的、美的、肯定的,而且深刻强烈,则标志这一艺术品通过了人民群众的检验,进入了优秀之列,堪的派摄影恰恰是这样的。
堪的派撮影的另一表现手法,是直觉,是摄影独特的思维方式。
以抓拍为主要的表现手法的摄影,由于必须面对拍摄对象才能创作的“现场性”、“瞬时性”,致使摄影家往往不能按照常规的、严格的逻辑思维程序,而是以简化的、压缩的形式,由直接的综合判断来认识事物,这就是摄影家在创作时常常遇到那种所谓“突然发现”,这突然发现就是“直觉的认识活动”。
堪的派摄影的作品最丰富,最内涵,最写实,给人们强烈的时代感、亲切感,就像一幅形象生动、活生生的社会照片,它没有半点虚假,没有半点装饰,所以它的创作观与创作手法流传深远,也成了世界上最主要的摄影流派之一。
第六节、达达派摄影“达达派”1916年创建于瑞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想。
达达派摄影的主要特点是:用一些现成的物品,如报纸、入场券、照片等零碎的东西,直接贴在帆布上,组成一定的图形,作为作品展出。
它反对古典艺术,提倡形象抽象化。
它主张“废弃绘画和所有审美要求”,崇尚虚无,使创作近乎戏谑,因而人们把该艺术流派称之为“达达派”。
达达派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上,大都是利用暗房技术进行剪辑加工,创造某种虚幻的影像来表达自己的意念。
由于达达派摄影艺术作品不符合人们一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1924年以后就逐渐受到有较明确的完整的艺术理论和纲领的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冲击。
达达派的著名摄影家有菲利普·哈尔斯曼、拉茨罗·摩荷利·纳基和利期特基等。
第七节、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兴起于本世纪30年代。
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虽然是超现实的,与客观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但都是以一定的现实为基础的,所以能被人们所接受。
超现实主义作品所表现的形象,都有点离奇或怪异,并不是现实中人们经常看到的一般形象,但正因为如此,就显得更有魅力.更能吸引人。
超现实形象,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创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