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艺术流派

合集下载

摄影的流派及作品欣赏详解

摄影的流派及作品欣赏详解

写实摄影(纪实摄影)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它是摄影 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摄影的本体语言,它是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写实主义摄影也 被称之为纪实摄影,这种摄影风格也主导了至今的新闻摄影 观。 写实主义摄影的特点独特,这个流派的摄影家们严格遵 守摄影创作要再现社会生活现实和自然景观的现实原则。在 拍摄时不干预被摄者和不破坏自然景观,在他们不被察觉时, 抓拍到被摄者的自然、真实、感人的形象。他们崇尚艺术应 该“反映人生”的观点。他们敢于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 取自社会生活。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具有强烈的见证性和 提示力量。
《年轻的农民》1913 •桑德
37
• 新即物主义的理论先驱是斯特兰德,他对即物主义艺术特 征作了如下规定:“新即物主义乃是摄影的本质,并且也 是摄影的产物和界限。”他认为,摄影“对生命的表现极 强,而且需要观察正确事物的眼睛。为此,并非根据敷衍 的过程和操作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是必须运用纯净的摄影术才行。” 新即物主义摄影的创作先驱则是阿杰和斯泰肯。
《采睡莲》 彼得·埃默森
26
纯粹派摄影 (如实摄影、直接摄影)
纯粹派摄影是成熟于二十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其 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他们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 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 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 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 细致的纹理表现、精确的形象刻画。总之,该派摄影家刻意 追求所谓的“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 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任 何其他造型艺术的媒介。
• 1889年法国印象派画展在英国首展,展览对英国艺术界产 生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高艺术摄影的代表人物鲁滨迅, 他在肯定印象主义绘画的同时认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 更优美”,在这样的美学观念的指导下,鲁滨迅注重将 “柔美”的审美意识融入到摄影艺术创作中,开始推崇这 种蒙胧效果的软调摄影。

摄影流派

摄影流派


为特完印 仿点全象 ,丧派 画 派所失摄 以了影 。有摄家 人影使 又艺自 把术己 它自的 称身作 之的品

性沉这 ,郁一 但,流 缺影派 乏纹的 空粗艺 间糙术 感,特 。富色 有是 装调 饰子

“ “
葱田[1889] G.戴维森
打扫公园的人[1900] 拉克罗亚
命现以如影常把来从 思实 德新 性实表此的生“看摄 。主 文现 义 的实 的主现精重活普,影 和 主 观义,确要中通在历 新 义 念摄确细题的的 史 客 摄 。影实腻材事”年的 方体的,物而代发 观, 影 式现手并作且早展 性是 起 的了段且为是期进 的新 源 革新加以摄日,程 意现 于
达达主义摄影 的主要作者有 美国的M-雷, 匈牙利的莫雷那古等人,美 国摄影家哈尔 斯曼最早从事 达达主义的创 作。
达达主义

超现实主义摄影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 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兴起于本世纪三 十年代。
因而,人类的下意识活 动,偶然的灵感、心理 变态和梦幻便成了超现 实主义摄影艺术家们刻 意表现的对象。

绘画主义分为两种: 1、 绘画派:摹仿文艺复兴 时期的画风,画面结构 严谨,布局考究,经导 演、摆布和暗房加工而 成。情节性、叙述性和 寓意性是其艺术上的特 点。 2、画意派:寻找 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表现存在于自然中的美 的形象。
这一流派的主要摄 影家和作品有:普 莱期(?-1896)的 男爵之宴、鲁宾逊 漂流记、宝塔情景; 罗宾林的当一天工 作完了的时候、秋 天、两个小姑娘、 弥留、拿着毒药瓶 的朱丽叶、黎明和 落日;雷兰德洗礼 者圣约朝霞之首、 伊菲吉尼亚、优迪 特与荷罗佛尼斯; 金马伦夫人(18151897)的汤姆士卡 莱尔和尼达(18201910)的弥留之际 的嚣俄等等。

摄影的艺术流派

摄影的艺术流派

摄影的艺术流派摄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流派逐渐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影响至今。

纵观摄影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出版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

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前进。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

拍摄时,预先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着、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艺术的修养。

”所以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1.4摄影艺术的流派(一)(摄影技术与艺术)

1.4摄影艺术的流派(一)(摄影技术与艺术)

《白色栅栏》保Leabharlann •斯特兰德©宁波教育学院摄影艺术的起源
盲妇 1916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摄影艺术的流派(一)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 • • • • • • • • • •
一、绘画主义摄影 二、印象派摄影 三、写实摄影 四、自然主义摄影 五、纯粹派摄影 六、新即物主义摄影 七、堪的派摄影 八、达达派摄影 九、超现实主义摄影 十、抽象摄影 十一、主观主义摄影
摄影艺术的起源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自由战士的倒下》 罗伯特· 卡帕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四、自然主义摄影
《采睡莲》 彼得· 埃默森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五、纯粹派摄影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桑德伯格》 爱德华· 史泰钦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一、绘画主义摄影
《两种生活方式》O.G.雷兰德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郎静山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湖山揽胜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二、印象派摄影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三、写实摄影
《纺织女童工》 路易斯· 海因
©宁波教育学院
摄影艺术的起源
《帝国大厦》

摄影流派

摄影流派
• 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弘扬自身的优势,抛弃绘画的影响,提 倡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求得摄影所特有的审美效果。纯粹 派摄影是成熟于二十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其创导 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1864-1946)。
亚丹斯 作品
保罗.斯特兰德 白色栏杆
《 桑 德 伯 格 》 爱 德 华 史 泰 Nhomakorabea钦·
印象主义摄影
英 勃 兰 德 《 拾 煤 者 》
.
《 纺 织 女 童 工 》 路 易 斯 海 因
·
《通敌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罗伯特· 帕 卡
绘画主义摄影
• 追求绘画意趣,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摄影创作。绘 画主义分为两种: 1、绘画派 2、画意派:寻找现实生活 中的诗情画意,表现存在于自然中的美的形象。 • 绘画主义摄影是励行于二十世界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 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借鉴绘画中印象主义风格。艺术上追求明暗和色彩在 人的视觉印象中的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没有明确的线 条和轮廓界线,亦不强调立体感和质感。一八八九年, 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绘画主义派 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 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该流派是 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比 尔 布 兰 特
.
抽象主义摄影
艺术的本质是感情宣泄,将点、线、面、影调、 色彩等抽象符号以某种组合方式来表达感情。认 为具象向抽象转化是一种艺术上升华。抽象摄影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兰 克 作 品
堪的派摄影
堪的派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反 对绘画主义摄影的一大摄影流派。这一流派的 摄影家主张尊重摄影自身特性,强调真实、自 然,主张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对象,提倡抓 取自然状态下被摄对象的瞬间情态。

十大影像流派回顾

十大影像流派回顾

⼗⼤影像流派回顾摄影于今天,是五光⼗⾊的,是纷繁丰富的,当⼈们⾛进其炫⽬多姿的世界中,容易迷失在表⾯的各种妆容与⾊彩之间,却忘却了这个世界从何⽽来,如何构成。

当今天的⼈们⽤“⼩清新”、“萌系”、“时尚⼤⽚”、“⼈⽂纪实”等流⾏词汇来形容摄影的⾯貌时,或许不太了解不到200年的历史中,摄影⾛出了多条流派之路,如同⼀个个⾃然形成的⼩村庄,最后汇建成了今天⼤都市。

摄影的流派是由具有某种共同艺术观念、共同美学思想、共同审美趣味、共同创作倾向和共同艺术特⾊的摄影家形成或组成的具有⼀定社会影响的艺术团体或派别。

同⼀摄影艺术流派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和创作都有着共同的特⾊和鲜明的创意个性。

这些被遗忘了的流派的痕迹影响并造就了摄影在今天的各种姿态。

让我们回头看看,那些年融汇了智慧与实践所产⽣的⼀条条摄影流派之路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九世纪,法国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于30⾄70年代间,曾掀起过⼀场强⼤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1848年⾰命后,⾸次⽤“写实主义”这个词来⾃称。

摄影家们看到了写实主义思潮对⼈们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摄影的作品⾓度⽅⾯最⼤限度、可能地选择现实⽣活中的题材,展现现实⽣活和当时⼈们达到⼼灵的共鸣。

写实主义摄影的特点独特,这个流派的摄影家们严格遵守摄影创作要再现社会⽣活现实和⾃然景观的现实原则。

在拍摄时不⼲预被摄者和不破坏⾃然景观,在他们不被察觉时,抓拍到被摄者的⾃然、真实、感⼈的形象。

信奉写实主义的摄影⼈是“顽固”的,他们认为摄影应该具有与⾃然本⾝“相等同”的忠实性,画⾯中的每⼀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其他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和说服⼒。

另⼀⽅⾯,他们⼜反对像镜⼦那样冷漠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主张创作应该有所选择,对所反映的事物应该有艺术家⾃⼰的审美判断。

写实主义摄影的先驱者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曾说:“只有探讨忠实,才是我们的使命。

”另⼀位写实摄影⼤师刘易斯·海因也说过:“我要揭露那些应加纠正的东西;同时,要反映那些应予表扬的东西。

世界摄影流派1

世界摄影流派1

法国摄影家布列松说:“对我 来说,摄影就是在一瞬间里及时地把某 一事件的意义和能够确切地表达这一事 件的精确的组织形式纪录下来。”其作 品大都是从社会现实生活中取材,不大 涉足风光静物,客观、真实、自然、亲 切、随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动而富有 生活气息。这一流派的摄影家大多是新 闻摄影记者或自由撰稿人。代表性摄影 家为萨乐蒙等。代表作品有《罗马政治 会议幕后》等。
5、自然主义摄影(Naturalistic Photography)
1 9世纪80一90年代主要出现在 英国的摄影思潮。1886年爱默生发表《照 片是一种反映自然的艺术》一文,抨击当 时属于摄影艺术主流的画意摄影,提倡摄 影取法自然。1 889年发表美学理论名著 《自然主义摄影》,阐明了自然主义摄影 思潮的理论体系和艺术追求。提倡对自然 的直接感受,亦即在实际的自然环境中拍 摄自然景物。
《弥 留 》 —— 鲁 滨 逊
寓言故事、基督生活作为拍摄题材,力 图通过这些画面阐述道德观念,起到教育 人的目的。布景搭置精巧,陈设豪华。
《人生的两条道路》——雷兰德
在后期制作上普遍采用叠印法,将 不同场景的画面通过后期印制组合在一起, 克服摄影画面单一的弊端。这一流派在 1850-1870年间达到顶峰,后随着摄影艺术 的普及和摄影纪实观念的冲击,逐渐消失并 发展为画意摄影流派。 主要摄影家有雷兰德、鲁滨逊、普 里斯、卡梅伦等。代表作品有《艰难时世》、 《弥留》、《人生的两条道路》、《堂吉诃 德在书房中》等。
4、堪的派摄影(Candid Photography)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种 摄影艺术流派。 “堪的"是英语 “Candid’’的音译,意为“抓拍’’, 因此该流派又称“抓拍摄影"。摄影家 主张尊重摄影特性,不干涉事件过程, 而在事件进行中、在被摄对象完全不知 情的情况下适时抓拍,抓取被摄对象的 瞬间情态,从而得到逼真、生动的照片。

摄影流派

摄影流派

抽象主义摄影
在创作方法上,抽象主义者主要运用“无底印相、 在创作方法上,抽象主义者主要运用“无底印相、放 晃动镜头” 多次曝光” 中途曝光” 大”、“晃动镜头”、“多次曝光”、“中途曝光”以及特 殊视点等各种拍摄和阿暗房技术,通过使物体变形, 殊视点等各种拍摄和阿暗房技术,通过使物体变形,变调来 夸张突出物体抽象的线形, 夸张突出物体抽象的线形,创造出脱离或完全脱离其本来面 目的幻觉式的抽象影像。 目的幻觉式的抽象影像。抽象摄影的画面除了几乎完全无法 辨别的作品之外,这些作品包括科伯恩发表《波尔多画报》 辨别的作品之外,这些作品包括科伯恩发表《波尔多画报》 上的“旋涡式照片,和使格特的《构成》 1918)等等。 上的“旋涡式照片,和使格特的《构成》(1918)等等。也 有相对比较具象 的作品,如莫霍伊---纳吉及瑞典的哈马 的作品,如莫霍伊--纳吉及瑞典的哈马 舍尔德美国卡拉汉, 舍尔德美国卡拉汉,英国布兰特等人的 作品。 作品。
纯粹主义摄影
这一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有斯特兰 施莱和青年摄影家亚当斯、 德、施莱和青年摄影家亚当斯、根 令翰等。 令翰等。纯粹派后期的作品则向线 条、图案和歪曲形象的抽象方面发 其有影响的摄影家是亚博、 展,其有影响的摄影家是亚博、史 丁纳、史脱特文和伊凡思等。 丁纳、史脱特文和伊凡思等。
日光与阴影[1889] A.斯蒂格里茨 日光与阴影[1889] A.
超现实主义摄影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造型手段多种多样。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造型手段多种多样。 如比尔·布兰特 布兰特(Bill Brandt)的变形 的变形、 如比尔 布兰特(Bill Brandt)的变形、赫 伯特.巴耶(Herbert Bayer)的 摄影光塑” 伯特.巴耶(Herbert Bayer)的“摄影光塑” 和曼.雷的多次曝光等,都各有千秋。 和曼.雷的多次曝光等,都各有千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得艺术流派摄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得艺术流派,随着时间得推移,一些流派逐渐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影响至今。

纵观摄影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比较有代表性得有:一、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得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得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得效果,或“诗情画意”得境界。

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得拉斐尔与摄影得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得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就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她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1853年,就是绘画主义摄影得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出版了《摄影得画意效果》一书,她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得情感与深入得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得摄影家。

无疑,摄影术得继续改良与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得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

但技术上得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得前进。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就是一种带引到更高得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得、具有文艺复兴风格得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得成熟。

这一时期得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得规喻性。

拍摄时,预先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与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得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得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与构图仍具学院派得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着、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得情感、意境与形式得美,依旧就是它得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得能力与艺术得修养。

”所以其历史功绩就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得领域中去,促进了摄影艺术得发展。

由于绘画主义得创作大都脱离现实生活,加上摄影器材得日益改善、人们审美趣味得不断发展,最终为“自然主义”所冲击。

尽管这样,今天得摄影艺术殿堂中仍有它得席位。

这一流派得主要摄影家与作品有:普莱期(?1896)得《男爵之宴》、《鲁宾逊漂流记》、《宝塔情景》;罗宾林得《当一天工作完了得时候》、《秋天》、《两个小姑娘》、《弥留》、《拿着毒药瓶得朱丽叶》、《黎明与落日》;雷兰德得《伊菲吉尼亚》、《优迪特与荷罗佛尼斯》、J.M.卡梅伦夫人《无题》等等。

二、印象派摄影1889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得首次展览。

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得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

该流派就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得反映。

开始,她们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布纹纸洗印,追求一种模糊朦胧得艺术表现效果。

随着“溴化银洗相法”与在颜料中混入重铬酸胶洗相纸法得出现,印象派作品从对镜头成像得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

她们提出“要使作品瞧起来完全不象照片”,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得摄影”。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家还用画笔、铅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得明暗变化,追求“绘画”得效果,如拉克罗亚在1900年创作得《扫公园得人》,就像就是一幅画在画布上得炭笔画。

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得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得特点,所以有人又称之为“仿画派”。

可以说它就是绘画主义摄影得一个分支。

这一流派得艺术特色就是调子沉郁,影纹粗糙,富有装饰性,但缺乏空间感。

其著名摄影家有杜马希(?1937)、普约(18571933)、瓦采克(18481903)、霍夫梅斯特兄弟(18681943;18711937)、埃夫尔特(18741948)、奇里(18611947)等。

三、写实摄影写实摄影就是一种源远流长得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就是摄影艺术中基本得、主要得流派。

它就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得反映。

该流派得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恪守摄影得纪实特性,在她们瞧来,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得忠实性,画面中得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得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它种艺术媒介所不具有得感染力与说服力。

A•斯蒂格利茨曾说:“只有探讨忠实,才就是我们得使命”。

另一方面,她们又反对象镜子那样冷漠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主张创作应该有所选择,对所反映得事物应该有艺术家自己得审美判断。

著名写实摄影大师路易斯•海因就说过这样得名言:“我要揭露那些应加纠正得东西;同时,要反映那些应予表扬得东西”。

可见,她们崇尚艺术应该“反映人生”得观点。

她们敢于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取自社会生活。

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具有强烈得见证性与提示力量。

最早得写实摄影作品当推英国摄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于1853年拍摄得那些火棉胶纪录片。

稍后,则就是罗斯•芬顿得战地摄影与六十年代末得威廉•杰克逊得黄石奇观。

1870年以后,写实摄影渐趋成熟,开始把镜头转向社会,转向生活。

如当时得摄影家巴纳多博士就拍摄了流浪儿童得悲惨境遇,震动了人们。

由于写实摄影作品具有巨大得认识作用与非凡得感染力,所以逐渐在新闻领域中占据了自己得地位。

九十年代美国摄影家雅谷布•里斯关于纽约贫民窟生活得那些作品,就就是这方面得奠基之作。

随后,写实摄影家人才辈出,作品都以其强烈得现实性与深刻性而著称于摄影史。

例如英国勃兰德得《拾煤者》、美国R•卡帕得《通敌得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法国韦丝得《女孩》等等,不胜枚举。

四、自然主义摄影1889年,摄影家彼得•埃默森鉴于绘画主义创作得弱点,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得摄影》得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摄影就是支离破碎得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

她认为,自然就是艺术得开始与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得艺术,才就是最高得艺术。

她说,没有一种艺术比摄影更精确、细致、忠实地反映自然,“从感情上与心理上来说,摄影作品得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得、没有经过修饰得镜头景象。

”该派另一位大师A•L•帕邱说得更明确“美术应该交给美术家去做,就我们摄影来说,并没有什么可借重美术得,应该从事独立性得创作”。

由此可见,这种艺术主张,就是对绘画主义得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得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这一流派得创作题材,大都就是自然风光与社会生活。

由于自然主义摄影满足于描写现实得表面现实与细节得“绝对”真实,而忽视对现实本质得挖掘与对表面对象得提炼——一句话,不注意艺术创作得典型化与艺术形象得典型性,因而,它实质上就是对现实主义得庸俗化,有时会导致对现实得歪曲。

这一派著名摄影家有德威森(18561930)、葛尔(?1906)、萨特克利夫(18591940)等。

五、纯粹派摄影纯粹派摄影就是成熟于二十世纪初得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其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18641946)。

她们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得特质与性能,把它从绘画得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得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得美感效果——高度得清晰、丰富得影调层次、微妙得光影变化、纯净得黑白影调、细致得纹理表现、精确得形象刻画。

总之,该派摄影家刻意追求所谓得“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与自然地去表现被摄对象得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任何其她造型艺术得媒介。

科班1913年送展得《俯瞰纽约》,就就是纯粹派中得佳作。

摄影家从高处俯瞰纽约某个广场,虽没有任何加工、修饰,但新颖得构图,独特得造型,使人耳目一新。

再如爱德华•史泰钦得《桑德伯格》,则就是用多次曝光得手法,突破了独幅作品空间、时间得限制,在一个画面中细腻地刻画了诗人情绪得转换、影调得组合与构图得变化,极有韵律感。

从某个角度说,纯粹派得某些主张与创作就是形式主义与自然主义得“混血儿”,后来则衍变成“新即物主义”。

但该流派在一定程度上曾促进了人们对摄影特性与表现技巧得探索与研究。

这一流派得著名摄影家就是斯特兰德(1890?)与Group f62摄影组织中得青年摄影家,如亚丹斯、根令翰等。

纯粹派后期得作品则向线条、图案与歪曲形象得抽象方面发展,其有影响得摄影家就是亚博、史丁纳、史脱特文与伊凡思等。

六、新即物主义摄影新即物主义摄影又称“支配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

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得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该流派得艺术特点就是在常见得事物中寻求“美”。

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得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得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得视觉效果。

它不考虑艺术得本质在于提示对象得本质,因而其美学思想就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得。

例如,摄影家帕邱在1923年拍摄得火车头得回转轴就就是用近摄手法,表现了火车头回转轴运转时得状态,由于画面摒弃了其她细部,因而给予观众得视觉印象就是强烈得。

新即物主义得理论先驱就是斯特兰德,她对即物主义艺术特征作了如下规定:“新即物主义乃就是摄影得本质,并且也就是摄影得产物与界限”。

她认为,摄影“对生命得表现极强,而且需要观察正确事物得眼睛。

为此,并非根据敷衍得过程与操作方法,而就是必须运用纯净得摄影术才行。

”新即物主义摄影得创作先驱则就是阿杰与史泰钦。

而实际创始者为上面提到得帕邱。

帕邱反对摄影依赖于绘画,她强调摄影艺术必须依靠摄影得自身特性,认为摄影得审美价值隐藏在自身得特性里,只有充分发挥摄影得自身特性才能创造出美,她说:“绘画应该随便由画家去画,只有根据固有得特质,才能创造出可以自立得摄影,没有任何东西就是从绘画借用得”。

新即物主义摄影家得功绩就是促使人们对摄影自身特性得研究与探索,把摄影从审美性得虚幻世界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但就是,由于过分强调了细部物质表面结构得描写,为后来得抽象主义摄影提供了萌发得土壤。

1925年前后出现了大口径得小型照相机,新即物主义得表现领域因此有了新得发展,产生了不少人像作品及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风光得作品。

新即物主义得著名摄影家有桑德(18761964)、勒斯基(18711956)、黑葛(18931955)、希尔夏(18811948)、霍培(1878?)、埃夫特(18741948)、亚当斯(?1902)等。

七、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得一种流派,兴起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这一流派有着较为严谨得艺术纲领与艺术理论。

她们认为,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去表现现实世界就是古典艺术家早已完成了得任务,而现代艺术家得使命就是挖掘新得、未被探讨过得那部分人类得“心灵世界”。

因而,人类得下意识活动、偶然得灵感、心理变态与梦幻便成了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家们刻意表现得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