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分离派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摄影的流派及作品欣赏详解

摄影的流派及作品欣赏详解

写实摄影(纪实摄影)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它是摄影 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摄影的本体语言,它是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写实主义摄影也 被称之为纪实摄影,这种摄影风格也主导了至今的新闻摄影 观。 写实主义摄影的特点独特,这个流派的摄影家们严格遵 守摄影创作要再现社会生活现实和自然景观的现实原则。在 拍摄时不干预被摄者和不破坏自然景观,在他们不被察觉时, 抓拍到被摄者的自然、真实、感人的形象。他们崇尚艺术应 该“反映人生”的观点。他们敢于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 取自社会生活。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具有强烈的见证性和 提示力量。
《年轻的农民》1913 •桑德
37
• 新即物主义的理论先驱是斯特兰德,他对即物主义艺术特 征作了如下规定:“新即物主义乃是摄影的本质,并且也 是摄影的产物和界限。”他认为,摄影“对生命的表现极 强,而且需要观察正确事物的眼睛。为此,并非根据敷衍 的过程和操作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是必须运用纯净的摄影术才行。” 新即物主义摄影的创作先驱则是阿杰和斯泰肯。
《采睡莲》 彼得·埃默森
26
纯粹派摄影 (如实摄影、直接摄影)
纯粹派摄影是成熟于二十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其 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他们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 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 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 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 细致的纹理表现、精确的形象刻画。总之,该派摄影家刻意 追求所谓的“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 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任 何其他造型艺术的媒介。
• 1889年法国印象派画展在英国首展,展览对英国艺术界产 生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高艺术摄影的代表人物鲁滨迅, 他在肯定印象主义绘画的同时认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 更优美”,在这样的美学观念的指导下,鲁滨迅注重将 “柔美”的审美意识融入到摄影艺术创作中,开始推崇这 种蒙胧效果的软调摄影。

艺术摄影的发展

艺术摄影的发展

艺术摄影的发展一、画意派摄影“高艺术”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印象派接影二、连环会和摄影分离派连环会摄影分离派三、纯粹派摄影新客观主义f/ 64小组四、20世纪上半叶来,艺术摄影的其它重要发展本来派摄影物影照片剪辑与拼贴抽象与超现实主观摄影摄影在追求艺术的实践中,在与绘画亲缘的交融和繁衍中,不断形成表现上的风格和流派,逐渐发展和演绎成艺术摄影。

艺术摄影不论题材如何,在技法上,主要突出摄影本体语言中有关艺术造型的光、影调和构图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同时,注重以二维平面来展现三维空间的绘画性。

在观念和格调上,强调创意和实验性,轻视功利性甚至实用性。

艺术摄影就是在表现形式上,突出地使用艺术语言和手法,侧重主观意念和视觉美感的一门摄影。

画意摄影运动兴盛至19世纪末,消退于20世纪20年代间。

在兴盛时期,产生的主要支流有“高艺术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和“印象派摄影”。

高艺术摄影力求摄影具有绘画的效果,以争取使摄影也达到像绘画那样的艺术地位,但实现的只是对绘画语言的简单模拟和借用。

自然主义摄影追求的是以自然环境、自然情趣和自然手法表现的画意摄影。

自然主义摄影对以后的摄影发展影响颇多。

印象派摄影主要以焦点视觉论和用绘画印象派的表现形式,来创作具有印象派绘画效果的摄影。

印象派摄影做为摄影在艺术表现上的一种尝试,是对艺术摄影的丰富,但印象派摄影的模糊、朦胧效果,却是对艺术摄影的局限。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纪元之交期间艺术摄影的发展,则是经历了由画意摄影往纯摄影方向的过渡。

在这个转折时期里出现的连环会和摄影分离派则分别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连环会在活动中,坚持对凡是强调艺术表现的摄影,都支持和鼓励。

在连环会的努力下,以画意摄影为主的艺术摄影,至20世纪初的十年前后,达到空前兴盛。

摄影分离派存在时期所焕发的艺术前卫精神和推动艺术摄影向前发展的先锋作用,使得世界艺术摄影的中心自20世纪起逐渐由英、法转移往美国。

20世纪1 0年代以后,艺术摄影开始出现重大转变。

摄影各个流派

摄影各个流派

A
19
A
20
A
21
A
22
A
23
A
24
A
25
印象派摄影
印象派摄影是从印象派绘画中得到灵感的。19世纪60年 代中期到80年代,绘画印象派运动在法国盛行,著名的印 象派画家莫奈和雷诺阿为了反对绘画的陈规陋习,力求再现 那些在充满光线的气氛中传达物体的视觉印象的色彩。这一 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在摄影界引起了尽管是迟到的、但却影 响深远。
4
奥斯卡·雷兰德
高艺术摄影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奥 斯卡·雷兰德和亨利・佩奇·罗宾逊。他 们对绘画的模仿不仅在于形式,更在 于内在的精神。他们模仿当时流行的" 拉斐尔前派"绘画风格,运用导演、摆 布、剪辑、拼贴、叠印的方式表现宗 教、文学故事题材,画面精心设计, 构图严谨,具有绘画效果。这同时也 开创了一种"集锦摄影"手法。
摄影流派
A
1
目录
一、绘画主义摄影(画意派摄影) 二、自然主义摄影 三、摄影分裂主义(摄影脱离派) 四、新客观主义摄影 五、纯粹主义摄影 六、未来派摄影 七、抽象派摄影 八、达达与超现实主义摄影 九、社会纪实摄影 十、勘的派摄影
A
2
一、绘画主义摄影(画意派摄影)
摄影在诞生之初,为了获得与其他传统艺术样式同等的地位,一开始就走 了一条捷径,那就是嫁接在绘画上。摄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模仿绘 画的,并在与绘画亲缘交融和相互促进中得到了发展。画意摄影流派主张从形 式到内容都极力模伤绘画,为了达到与绘画同样的视觉感受,摄影师可谓使尽 了浑身解数。1892年摄影团体连环会、1893年德国汉堡画意摄影展览、1894 年巴黎摄影俱乐部、1902年纽约的擾影分离派和1904年国际画意摄影协会的 相继成立,将画意派摄影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推向顶峰。

摄影资料

摄影资料

FSA摄影纪实运动影纪实运动:美国持续整个30年代的经济萧条和中部农业地区的大干旱,造成严重饥荒。

农民不得不往西迁移,为此美国设立了一个“迁居管理处”,去帮助这些不幸的人。

1935年改名为“农业安全局”简称FSA。

FSA先后雇用了30名摄影家,把农村贫民窟的悲惨情况拍摄下来,同时还拍摄了一些有钱的美国人在迈阿密度假的情况,作为两种生活方式的鲜明对比。

这就是美国摄影史上著名的FSA摄影纪实运动。

这使得农业安全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因社会纪实摄影成名的社会机构。

美国早期写实摄影运动南北战争特定的历史环境使美国的摄影发展选择了异于欧洲的道路。

这次战争为纪实摄影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这一时期分为南北战争中的写实运动和西部开发中的地理学风光摄影。

南北战争中的写实运动以还原社会现实,为历史留下点什么为目的。

早期的是孤立创作的,社会地位处于边缘状态,隔绝于美学意义,有不同于画意摄影的艺术价值。

代表摄影家有布雷迪以及他的助手加德纳和他的学生奥沙利文。

地理学风摄影是在西进运动中政府组织摄影队对西部未开发地区的资源和未知的见闻进行记录的背景下产生发展的。

它的创作题材扩展到自然风光的记录上,使写实摄影得到了新的扩展空间。

代表摄影家有杰克逊和奥沙利文。

历史意义:美国的写实主义摄影运动是随美国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

无论是初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还是后来具有地理学特色的写实风光摄影,对现实环境中的事物的观察、记录、思考和感悟构成了他们风格的主要特色。

这一传统贯穿了美国摄影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是当今摄影纪实主义风格创作的始祖。

美国摄影家对摄影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大胆探索为世界摄影史留下浓重的一笔。

纪实摄影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世界纪实摄影发展经历了美国早期写实摄影运动,欧洲早期写实摄影,社会纪实摄影,《生活》杂志时期和玛格南通讯社。

美国早期写实摄影运动经历了南北战争中的写实运动和西部开发时期的地理学风光摄影。

代表家分别有布雷迪和杰克逊。

摄影分裂派和新现实主义

摄影分裂派和新现实主义

第三次作业——14级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影方向)倪嘉良莫云涵杨宝益贾肇睿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被尊称为“美国现代摄影之父”,是一位身兼各派的全才摄影家。

他早期曾是画意派摄影高手,后又成为纯粹主义摄影的倡导者和写实摄影的先驱者。

1864年,施蒂格里茨出生在有着一半犹太血统的德国家庭,是家中的6个孩子之一,全家于1849 年移民美国。

施蒂格里茨的家庭非常重视他的教育,注意文化素养以及才能的培养。

1881 年,他返回德国,修读了著名教授赫尔曼•廉•沃格尔的光化学课程。

自此一心投入到摄影和其他视觉艺术中来。

《太阳的光芒—波拉,柏林》是 1899 年施蒂格里茨在柏林拍摄的一张照片。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摄影师对光线和摄影复制潜力着迷,以及对通过构图来传达情感的理解。

▲施蒂格里茨,《太阳的光芒—波拉,柏林》,1889 年,银盐印相工艺。

在国外生活、学习10 年之后,施蒂格里茨具备了一名摄影师所应有的能力,并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在于推广艺术摄影,让人们认识到摄影也是艺术表达的一种途径。

1902年,施蒂格里茨创立摄影分离派及杂志《摄影作品》,并先后开办了“291画廊”、“密友画廊”,同保罗•哈维兰、斯泰肯、马里厄斯•德•扎亚斯等人一道,唤醒美国公众和评论界对欧洲现代视觉艺术潮流的认识。

1915年前后,他通过《291》杂志和现代画廊同纽约达达派运动有过短暂的接触。

1890 年回到纽约后不久,施蒂格里茨转而拍摄城市场景。

▲施蒂格里茨,《终点站》,纽约,1892 年,凹版印相工艺,刊登于 1911 年第 36 期《摄影作品》杂志。

《终点站》是用4×5英寸的相机拍摄的,第一天施蒂格里茨在弥漫的风雪中等待了3个小时,因光线不理想没有拍成,最终在第二天,抓拍了铁轨马车在纽约旧邮局前准备出发时的景象。

作品《终点站》开创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摄影风格,将摄影创作由室内精雕细琢的“雅玩”,转向表现户外广阔的社会生活。

在那个时代,他的拍摄主题被认为并不适合艺术摄影,尽管欧洲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画家在过去 40 多年里一直也在用着相似的素材。

摄影各个流派

摄影各个流派
1857年雷兰德拍摄的巨幅作品《 人生的两条道路》是高艺术摄影最具 代表性之作。作品模仿拉斐尔的名画 《雅典学院》,用30张不同的底片拼 贴、叠印而成。
雷兰德因他的巨大成就被誉为"艺 术摄影之父"。
---
《人生的两条路》O.G.雷兰德
这幅作品不仅构图严谨, 而且具有很强的教化意味,画面表现的是一位老者教诲
---
---
郎静山用中国画里的“定 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 的“构图”来摄影。中国画 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 “经营位置”与“传模移 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 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 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 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 不受限制。所谓“集锦”, 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 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 画面之所宜者。
---
---
郎静山有一幅在中国摄影史上具有开创地位 的作品——《中国》。
《中国》这个作品采用了强烈的黑白对比,烘 托了长江在气势上的雄伟,值得一提的是,郎静 山在这张作品的制作上使用枯笔直接在底片上描 画,形成了颇具绘画感的笔触纹理,这在20世纪 20年代,无论中西方都鲜有前例。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郎静山摄
画意摄影流派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 "高艺术摄影"和"印象主义摄影"等 凡个分支。高艺术也称"极其高雅的艺术",主要是指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绘画艺 术。高艺术摄影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指受绘画中的"拉斐尔前派"影响的摄影 流派,其艺术特点是运用绘画的理念,独具匠心地创作出绘画效果的照片。
---
3
大卫·奥克达维斯·希尔
他采用了极淡的底色来衬托女性的高贵与典雅,模特 们风情万种的体态把女性的婀娜多姿表现得淋漓尽致,整 个组图中的人物娴静清丽而又温润大方,有一种女性端庄 柔和的绘画美感,组图表现了摄影者对茶文化内涵和女性 体态美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认知,推翻了大众对摄影艺术 的传统概念,是一种高雅而崭新的大胆尝试。

论摄影艺术发展的四大流派

论摄影艺术发展的四大流派

论摄影艺术发展的四大流派牛学(武汉长江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65)摘要:在摄影术短短的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诸多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有画意派、纯影派、纪实派、抽象派。

20世纪20年代以后,各种社会思潮与各种艺术风格不断涌现,使得摄影风格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除了四大主流派别之外,还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新现实主义、商业影像派、荒诞派等多个摄影流派。

但不论是摄影思想上的变化,还是风格表现上的不同,这些新出现的派别都受到过四大流派的影响。

关键词:画意派;纯影派;纪实派;抽象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44/ZY(2013)03-0000-00摄影术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法国。

1839年8月19日,当法国人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被认定为最早的摄影术,并通过法兰西科学院和艺术院共同公诸于世时,就已经表明摄影术的发展得益于两个支撑点,一个属于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一个属于人文科学的造型艺术。

这两个支撑点并不完全同步,甚至也不完全同轨。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摄影术以自身特有的价值在当今“影像时代”演绎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深深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空前的规模介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作为一门科学技术,摄影有着极高的技术含量和丰富的艺术元素,它不仅需要摄影者掌握与摄影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摄影的技巧技法,还对摄影者的学识水平、审美能力及艺术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摄影术短短的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技术与艺术的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使摄影术产生了诸多流派。

一、画意派在摄影术诞生的最初几十年间,摄影者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摄影器材和摄影化学的研究与优化上,很少有人会顾及到摄影的艺术风格。

随着摄影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人们开始把日光投向技术与审美。

复杂的操作工艺和笨重的器材,以及绘画艺术对摄影的影响,使得摄影走上了模仿绘画之路,由此摄影艺术的第一个流派——画意派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现代艺术思潮名词解释

现代艺术思潮名词解释

现代艺术思潮一名词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文艺流派,1909年意大利马里艺术。

2.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一座富有个性的建筑作品。

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着名的表演艺术中心,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位于贝尼朗岛,面临大海,被设计成贝壳型。

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3.埃菲尔铁塔:为法国政府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建造一座作的永久性纪念塔。

选定桥梁工程师埃菲尔。

设计以钢架结构而成,高300米。

埃菲尔铁塔在现代美学上的意义今天已经得到普遍承认,它解开了现代审美的新篇章,是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新纪元的伟大起点之一。

4.纳比派:纳比派,法国的艺术社团,其主要成员是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学生。

纳比派受了高更的艺术影响而从事新的探索发展:导致了象征主义的庄严、简约化和变形的装饰风格。

5.维也纳分离派: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的支流。

该流派反对当时相对保守的维也纳学院派,他们没有明确的纲领,指是思想、类型相近的艺术一群。

其设计风格颇为大胆独特,往往采用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是追求艺术实用性合理性的新艺术流派。

6.“青骑士”:20世纪初在慕尼黑活跃的表现主义集团,成员有康定斯基、马尔凯、克利等。

青骑士集团多采用抒情的抽象语言,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更感兴趣,希望给这种内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

从而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

7、光效应艺术:它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利用光学的感觉加强绘画效果的抽象艺术。

他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纹样和色彩,利用观众的视觉变化来造成一种幻觉效果。

他们是打破了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对工艺美术银幕艺术,广告艺术和建筑艺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代表比亚齐、赖利等。

8.构成主义:20世纪初构成主义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

是指运用不通材料制作和悬挂结合成的雕塑。

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分离派名词解释
"摄影分离派"可能是指摄影领域的一个派别或流派,特指一群摄影师或摄影艺术家在创作风格、主题或技术上有相似或共同特点的群体。

这个术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具体来说,分离派可能指向以下几个方面:
1.风格分离派:表示摄影师在创作中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与其他
摄影师有所区别。

这可能包括对光影的处理、构图的偏好、后
期处理的技法等。

2.主题分离派:表示摄影师更倾向于特定的主题或题材,形成一
种独特的创作方向。

例如,有些摄影师可能偏爱拍摄人物肖像,
而另一些可能专注于风景摄影或纪实摄影。

3.技术分离派:表示摄影师在技术方面有一些独特的实践或偏好,
可能包括使用特殊的相机设备、特殊的拍摄技术或后期处理的
独特方法。

要了解具体的摄影分离派,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或特定的摄影社群来了解。

这个词汇可能是由摄影爱好者、评论家或学者用来描述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特点的一群摄影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