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

合集下载

绩效考核制度的指标体系及权重设计

绩效考核制度的指标体系及权重设计

绩效考核制度的指标体系及权重设计绩效考核是现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企业而言,绩效考核能够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指标体系及权重设计来探讨绩效考核制度的重要性及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绩效考核制度的基本架构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以及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首先,制定绩效考核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目标需要明确而具体,可以从不同的层级来确定,例如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

其次,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关键的一环。

指标体系应该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职责来展开,可以包括员工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个人发展等方面。

二、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的过程中,选取关键绩效指标至关重要。

关键绩效指标应该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相关联,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销售方面,可以选取销售额、销售增长率等指标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在生产方面,可以选取产量、质量合格率等指标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选取关键绩效指标时,需要考虑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复或冲突。

三、绩效指标的权重确定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需要对不同绩效指标进行权重设计。

权重的确定应该基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职责,并结合员工个人职责和能力的重要程度来确定。

例如,对于销售岗位的员工,销售额在绩效考核中可能占据较高的权重;对于生产岗位的员工,产量和质量合格率在绩效考核中可能占据较高的权重。

权重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经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四、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绩效考核制度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与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

常见的绩效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式。

定性评估主要是通过对员工行为和绩效进行描述和评估,相对主观。

定量评估则是通过量化指标和数据对员工进行评估,相对客观。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岗位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估方法,或者结合两种方法进行评估,以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指标评价体系中关于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研究

指标评价体系中关于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研究
指标评价体系中关于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研究
完整的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包括测评的指标,以及根据各项指标在测评指标体系中所具有的不同的重要性程度确定各项指标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权重。满意度测评结果除了作为企业满意度改进方向的一个重要支持数据之外,满意度评分也被应用于员工的绩效考核中,而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绩效考核的内容必须获得员工的认同。不同的加权数往往导致不同的测评结果,因此权重确定是测评指标体系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对于能否客观、真实地反映顾客满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客户对测评指标的看法和评价也不尽不同,因而各指标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也不同,如乘坐地铁,安全和快捷比其它任何方面都重要的多。同时即使是同一个测评指标,由于测评对象不同,对于总体满意度的影响也有可能不同。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主观赋权法因为主观意识的成分居多,通常容易引起争议;法是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实际操作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李斯特量表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所得的重要性得分称之为声称重要性,以此作为权重计算的数据。笔者曾经尝试用过5分制、10分制、100分制不同的精确度的量表评测,但是都出现了相似的情况。一个普通的客户,必然希望在任何方面都获得最好的服务,没有什么指标是不重要的。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各个指标的权重也必然很相近。以图表1的数据为例,我们很难向客户说明在城市公交系统中,“广告宣传”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与“安全保障”为什么这么相近。推导重要性就是相对声称重要性而言的,它是以满意度评分为基础数据,通过回归方程、结构方程等多元统计方法计算各个指标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但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出来的结果可能出现被考核方表现已经比较出色的工作因为客户已经习以为常,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很小,反而某些出现瑕疵的工作影响程度特别高。我们从用户需求的角度解释是合理的,但企业员工却难以接受,没有人会觉得做得最好的工作的权重却最小是合理的,而且企业也未能达到绩效考核目的。图表1重要性评价权重确定测评指标声称重要性评分权重导向指引837122%舒适整洁888129%准时快捷935136%安全保障967140%票务票价834121%设备设施866126%服务及时周到897130%广告宣传65996%合计68831000%直接比较法也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它将指标集内重要程度最小的指标设为“1”,其它指标与之比较,作出其多少倍的重要程度的判断,然后逐一分析,得出各指标的权重。直接比较法要求被者考虑各指标之间重要程度的差异性。因为需要被者太多的时间比较和思考,不适宜同时测评过多的指标,一般10个左右,最多不要超过20个。通常采用面对面的方式比较合适。图表2是采用直接比较法得出的模拟数据。比较图表2和图表1的数据,采用直接比较法计算所得的权重更为容易获得多方的赞同。图表2直接比较法权重确定测评指标重要性程度最小比较倍数权重导向指引20100%舒适整洁25125%准时快捷35175%安全保40200%票务票价25125%设备设施25125%服务及时周到20100%广告宣传150%合计20100%满意度指标体系分为三级,一级指标即总体满意度;二级指标是对三级指标的归纳,相对而言数量较少,三级指标的数量通常都较多。因此如果对所有指标都采用直接赋权法并不现实。我们将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分为两个部分,二级指标采用直接赋权法计算权重,三级指标采用推导重要性计算权重,三级指标在整个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权重可以通过二级指标的权重的加权处理获得。以下,以中小企业固话业务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过程为例,介绍指标权重计算的具体过程。•第一步:计算二级指标的权重根据调查的数据,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按照以下公式逐一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指标权重=指标比较倍数S指标比较倍数*100%每个独立的样本对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评价必然不同,因此也会出现重要性程度的最小不同的情况。我们在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必须注意到比较倍数的参照指标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首先计算各指标在单一样本的权重,再对所有单一样本权重进行算术平均得出各个指标的实际权重。图表3的数据是其中一个样本计算所得的数据,各个指标的权重将通过计算所有样本权重的均值获得。在此权且使用该样本的权重作为指标的权重,作为计算三级指标折算权重的数据。图表3二级指标权重计算示例测评指标重要性程度最小比较倍数单一样本权重企业品牌形象1212188=64%广告宣传与促销110188=53%业务办理及购买1818188=96%通话质量2525188=133%资费结算2525188=133%故障及处理情况3030188=160%安装维修人员服务质量2828188=149%客服热线人员服务质量2020188=106%营业厅人员服务质量2020188=106%合计1881•第二步:计算三级指标相对于所属二级指标的权重三级指标的数量比较多,如果采用直接赋权法,实际操作非常困难。在此,以满意度评价得分作为研究的基础,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各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满意度得分的影响程度,即推导重要性。图表4的各指标的推导重要性是采用岭回归分析计算所得,并由此计算出各指标相对于二级指标“通话质量”的权重。图表4三级指标权重计算示例测评指标推导重要性得分权重拨打电话的接通率0180158277%通话的稳定不掉线0219577337%语音的清晰程度0251629386%合计06513641000%•第三步:计算三级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为了了解各级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就需要对各级测评指标的权重进行折算。目前我们已经计算出了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和三级指标相对于所属二级指标的权重,我们只需要将二级指标的权重与三级指标的权重相乘即可。计算公式为:三级指标折算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图表5三级指标折算权重计算示例测评指标三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折算权重拨打电话的接通率277%368%通话的稳定不掉线337%448%语音的清晰程度386%514%合计1000%1330%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新产品新技术的产生,新的市场进入者出现,竞争状况一旦发生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客户的需求变化。因此无论是指标本身还是各指标权重,都是具有一定时效性的。一般每两年就会对指标体系做一次评估和修正。

权重课件

权重课件
赋权ຫໍສະໝຸດ 法归类原理功能驱动
类型
方法
特点
直接表达评价者主观 信息 突出评价者直觉判断 能力 突出方案可辨识性或 方案的自由竞争原则 突出指标可辨识性原 则
指标偏好型 集值迭代法、特征值法、G1-法、G2-法
方案偏好型 基于方案序偏好的赋权法、基于方案偏 好强度的赋权法 差异驱动 整体差异型 拉开档次法、逼近理想点法
• G1法步骤: 一、确定序关系:x1 x2 xm
二、给出 xk 1 与 xk 间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判断:
wk 1 rk , k m, m 1,,3, 2 wk
三、权重系数 wk 的计算:
wm (1 ri ) 1
k 2 i k m m
wk 1 rk wk , k m, m 1,,3, 2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设某一评价的一级指标体系为 w i | i 1, 2,..., n ,其 对应的权重体系为v j | j 1, 2,..., n ,则有: (1)0< v j ≤1;j=1,2,…,n n (2) v 1

j 1
j
• 如果该评价的二级指标体系为 { wij | i=1,2,…,n;j=1,2,…,m},则其对应的权重体系 { vij | i=1,2,…,n,j=1,2,…,m}应满足: (1) 0< vij ≤1; (2)
v
j 1
n m i 1 j 1
n
j
1 ;
1
(3)
v v
i ij
• 对于三级指标、四级指标可以以此类推。
• 权重体系是相对指标体系来确立的。首先必须有 指标体系,然后才有相应的权重体系。指标权重 的选择,实际也是对系统评价指标进行排序的过 程,而且,权重值的构成应符合以上的条件。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煤矿安全状况的重要工具,其权重的确定对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

确定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包括安全管理、安全设施、安全生产、安全文化等方面,这些方面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个指标。

通过对指标的层次结构进行明确,可以为权重的确定提供基础。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权重确定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指标体系分层,通过对各层指标之间的比较和判断,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具体操作步骤为:
1. 确定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并将各层指标列出。

2. 对于每个层次的指标,建立判断矩阵,根据专家意见或实际数据,对各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和判断,得出判断矩阵。

3.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得出各指标的权重。

4. 对于每个层次的指标,将其权重乘以其子指标的权重,得出该层次指标的总权重。

进行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的结果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一致性检验可以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
来进行。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需要明确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通过科学合理的权重确定方法,可以提高煤矿安全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第五讲-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

第五讲-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

,说明在固定m,p的情况下,单纯由q的变动引起的X的变动, 即由于平均开放床位数的增加,使得1988年1季度较1987年 同期的住院收入增加了0.35%。
.
3.平均床位周 q q1 1m m 转 1 0p p0 0次 5 41 8数 7 5 ..4 82 3 4 6指 9 4 1.8 3 3 0% 数 2
,说明在固定q,p的情形下,单纯由m的变动而引起的X的 变动,即由于病床周转次数的下降,使得住院收入减少了 6.18%。
4.出院者人 q q 1 均 1 m m 1 1p p 1 0 费 4 68 1用 ..5 0 8 0 3 4 6 8 1 指 1 8.2 9 0 5 % 数 5 6
,说明在固定q,m的情形下,单纯由p的变动而引起的X的 变动,即由于人均费用的增加,使住院收入增加了25.79%。
.
综合指数是编制总指数的基本计算形式。它一方面,我 们可利用综合指数的方法来进行因素分析;当我们可以把某个 总量指标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因素指标时,如果固定其中的一个 或几个指标,便可观察出其中某个指标的变动程度;另一方面, 也可以综合观察多个指标同时变动时,对某一现象或结果影响 的程度和方向,进而评价其优劣。
得:W1=0.6370,W2=0.2583,W3=0.1047。
.
用同样方法可获得其他分层中各项目的权重系数,见表5-9 表5-9 第二层、第三层子目标权重系数
.
(4)求组合权重 病床使用率的组合权重系数
C1=0.6370*0.2970=0.1892; 治疗有效率的组合权重系数
C2=0.6370*0.5396*0.6670=0.2292 重患收治率的组合权重系数
1.30,那么加权后的权数分配为A:B:C:D=114:83:51: 27,经归一化处理后,A:B:C:D=0.41:0.30:0.19:0.10。

权重的确定方法PPT课件

权重的确定方法PPT课件
两个元素相互比较时,以其中一个元素作为1(如ui), 如果相对上一层,ui与uj比较,好坏相同,则uj记为1;uj比 ui较好, uj记为3;uj比ui好,uj记为5;uj比ui明显好,uj记为7; 如果uj比ui好的多,则uj记为9; 2, 4, 6, 8则是介于1,3,5,7,9
第28页/共48页
景点 住宿 费用 交通
第30页/共48页
u1
u2
u3
如果我们通过判断矩阵A1, 可以准确的确定 u1 ,u2 ,u3 相对“景点”的权重, 就可以通过对“景 点”“住宿”“费用”“交通”等所有考虑到的因 素权重, 再通过这些因素相对目标的权重, 最后确 定出各方案对目标的权重。
第31页/共48页
三、由判断矩阵计算元素对于上层支配元素的权重 (或排序)
(2)适当选择正整数p,由公式 M j mj 计算出组距, p
第19页/共48页
将权重由小到大分为p组;
(3)计算落在每组内的权重的频数和频率;
(4)取最大频率所在的组的组中值作为因素 u j的权重a j ,得到权重集: A (a1, a2 , , an )
第20页/共48页
3. 加权统计法
• 该法又分为平均型、极端型和缓和型。主要根据 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打分来定权,重要性得分越 高,权数越大。优点是集中了众多专家的意见, 缺点是通过打分直接给出各指标权重而难以保持 权重的合理性。
第3页/共48页
b.因子分析权数法
• 根据数理统计中因子分析方法,对每个指标计算 共性因子的累积贡献率来定权。累积贡献率越大, 说明该指标对共性因子的作用越大,所定权数也 越大。
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小,其权重也越小。把实际数据进行标准化后转变
为标准化数据dij后,依据以下公式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

如何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的指标体系与权重分配

如何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的指标体系与权重分配

如何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的指标体系与权重分配绩效考核是管理者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的重要手段。

而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的指标体系与权重分配是确保绩效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制定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的指标体系与权重分配。

一、制定指标体系的方法1. 指标的选择与确定制定指标体系时,首先需要确定与岗位或工作目标密切相关的关键指标。

可以通过调研、专家评估、数据分析等方法来选择最能反映绩效的指标。

同时,指标应该具备可衡量性、可比较性和有效性,能够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

2. 指标分类与层次将选定的指标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为不同的分类和层次。

一般可以将指标分为核心指标和附加指标。

核心指标是直接反映员工绩效的主要指标,附加指标则是辅助核心指标的补充指标。

通过分类和层次的划分,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员工在不同方面的工作表现。

3. 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在制定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不同指标之间的关联性。

指标之间应该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逻辑关系,避免指标之间的冗余和重叠。

同时,指标之间应该能够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指标体系。

二、权重分配的方法与注意事项1. 权重分配的原则在制定绩效考核的权重分配时,需要兼顾各指标的重要性和权衡各方的利益。

可以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专家判断、员工自评、各方意见等,综合考量各指标的权重。

2. 权重的灵活调整在制定权重时,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

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组织的实际情况,可以对指标权重进行调整,确保权重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权重的调整应该经过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减少因临时变动而引起的不公平感。

3. 公平性与透明度权重的分配应该公平、透明,并且要面向所有员工公开。

员工需要清楚地了解各指标的权重,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在绩效考核中的表现和定位。

同时,要建立一定的权重调整的机制,及时应对组织变革或岗位调整等情况,保持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模型的研究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模型的研究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模型的研究企业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企业绩效评价既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和指导,同时也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绩效评价,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指标体系和权重确定模型。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是企业绩效评价的基础。

指标体系应当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性:指标体系应当充分考虑企业整体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市场、品牌、人力资源等方面。

2.可测性:指标体系应当能够量化并反映企业实际情况,便于进行定量化的绩效评价。

3.权重合理: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之间应当合理权衡,以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

4.便于管理:指标体系应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方便管理人员对企业绩效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

因此,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充分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确保指标体系能够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又方便企业管理和决策。

二、权重确定模型的建立在企业绩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

不同的指标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因此需要进行权重确定处理。

权重确定模型决定了企业绩效评价的对象的评分结果。

过程可以通过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

主观方法:主观方法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和专家来确定指标权重。

管理人员和专家根据其对企业发展的认知和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各个指标的权重。

客观方法:客观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受权。

常见的客观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综合方法:综合方法是主客观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方法。

如果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么综合方法就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综合方法特别适用于指标间关系比较复杂和评价对象较多的情况下。

在企业绩效评价中,不同的权重确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管理人员和专家一般适用于熟悉企业的主管和专家组成的情况下。

客观方法适用于数据稳定、确定性较高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m 2(n3n) 1m 2(tk 3tk)jn 1di2
精品课件
本例因有相同秩次,用校正公式:
12 [7 ( 1 ) 2 5 ( 1 .5 1 ) 2 5 ( 1 .5 1 8 ) 2 5 ( 2 1 3 ) 2 ] 5 0 .86 6 2 ( 4 3 4 ) 6 * ( 2 3 2 )
标,探求综合指数的计算模式 4).合理划分评价等级 5).检验评价模式的可靠性
精品课件
(1) 实例分析 在卫生统计工作中,常碰到多个因素并存的情况,为了
分析其总量指标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需要把内在联系 的诸因素以乘积的形式进行计算。例如,某一总体X包括q、 m、p三个因素,其关系式为X=q*m*p。那么,当分析其中 一个因素的影响时,要将其他两个因素固定,三个因素取值 排列顺序为:
协调系数在0~1之间取值,越接近1,表示所有专家对全 部因子评分的协调程度较好;反之,则意味着专家们协 调程度差,对因子相对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不一致。
精品课件
(二)、综合指数法
1. 基本概念 指数是一种特定的相对数。按所反映的总体范围不同可
分为个体指数和总体指数。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动态变化 的指数称为个体指数;综合反映多种事物或现象的动态平均 变化程度的指数不同事物的平均 变动的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系一种多因素的指数 。
按所反映某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 指标指数。前者主要反映现象规模水平的变化;后者主要反映 工作质量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变化。按照事物现象对比时间 的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与静态指数。前者说明现象在不同时间 上的发展变化;后者说明现象在同一时间条件下的对比状况。
精品课件
综合指数法的基本步骤为: 1).选择适当的指标 ; 2).确定权重 ; 3).根据实测数据及其规定标准,综合考察各评价指
第五讲 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
精品课件
评价工作是医院统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对医院工作的评价,可以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比较科室间 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医院改革提供信息。
由于医院工作具有多系统和多层次的性质,因此,采用 多指标综合评价医院工作,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医院工作质 量。近年来,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如专家打分法、综合 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秩合比法等。
表5.4 协调系数计算表
精品课件
(1) 按专家对各因子评分排秩,遇相等评分时,取平均 等级,并按因子计算等级和Tj,然后在计算各因子 的平均等级和 T :
m
T j Rij i 1
n
T Tj / n j 1
式中:为第j个评价因子之等级和,Rij为第I个专家 对第j个因子的评分等级,为各因子平均等级和。
精品课件
本例:
6
TA R iA1112117 i1
TB 11.5 TC 18.5 TD 23
4
T Tj /n 15 j1
精品课件
(2) 计算协调系数:
n
n
di2 /( di2)max
j1
j1
式中
n
n
d2j (Tj T)2
j1
j1
(jn1d2j )max112m2(n3n)
当有相同秩次时,要对ω 进行校正
①q0、m0、p0(三个因素均不动) ②q1、m0、p0(q变动,m、p不变) ③q1、m1、p0(q, m变动, p不变) ④q1、m1、p1(q, m, p都变动)
精品课件
就指数分析法而言: ②÷①为q本身变动指数(以m0、p0为权重) ③÷②为m本身变动指数(以q1、p0为权重) ④÷③为p本身变动指数(以q1、m1为权重) ④÷①为该总体总变动指数。
精品课件
例5.1 选定6位专家对4个评价因子进行权重评估,得分见下 表5.1,试计算其权重。
表5.1 6位专家4个评价因子的评分
各评价因子权重比例为A:B:C:D=75:57:33:18,经归一 化处理后,权重分配为A:B:C:D=0.41:0.31:0.18:0.10。
精品课件
如果考虑专家的权威程度,应计算各专家的权威程度指数。 权威程度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水平及其打分的判断依 据,用Ci表示,一个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Cs表示。每个 专家应填写判断依据及其影响程度表,和对问题熟悉程度表
按此法分别求得其他5位专家的Ca为:1.80,1.60,1.40,
1.20,1.30,那么加权后的权数分配为A:B:C:D=114:
83:51:27,经归一化处理后,A:B:C:D=0.41:0.30:
0.19:0.10。
精品课件
3).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设参与权重评估的专家数为m, 待评估因子数为n,则反映m个专家对全部n个因子权重评估的 协调程度(或一致程度)的指标称为协调系数,以ω表示。仍 以上例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见下表)。
精品课件
综合指数是编制总指数的基本计算形式。它一方面,我 们可利用综合指数的方法来进行因素分析;当我们可以把某个 总量指标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因素指标时,如果固定其中的一个 或几个指标,便可观察出其中某个指标的变动程度;另一方面, 也可以综合观察多个指标同时变动时,对某一现象或结果影响 的程度和方向,进而评价其优劣。
精品课件
一、评价因子的选择及权重估计 1.评价因子的选择
1).经验选取法 2).单因素分析法 3).多元回归法 4).指标聚类法
精品课件
2. 评价因子的权重估计
1).专家评分 ①个人判断法,②专家会议,③头脑风暴 法。
2).确定权重 各参评专家按100分制或100分制对评价 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打分。有时也可采用等差或等比级数评分。 如将权重分为极重要、重要、一般和不重要四级时,各级权数 评分之比可用等差(4:3:2:1)给分,或等比(16:8:4: 2)给分。然后计算每一评分因子的平均分数,并以此作为各 因子的权重。
表5.2 专家判断依据及其影响程度表
精品课件
表5.3 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系数
设某位专家填表内容如表中*所示,则:
Ci=0.3+0.4+0.05+0.05+0.05+0.05=0.90
Cs=0.3+0.5+0.7+1.0=2.50
Ca=(Ci+Cs)/2=(0.90+2.50)/2=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