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三大学派简介

合集下载

2014自考社会学概论考点: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2014自考社会学概论考点: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这篇《2014⾃考社会学概论考点: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是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物
2、芝加哥学派的学术成就(四个⽅⾯)
(⼆)结构功能论
1、帕森斯:著作、AGIL功能分析图式
2、默顿:著作、显功能与潜功能
(三)冲突理论
1、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2、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
(四)交换理论
代表⼈物:霍曼斯和布劳
(五)符号互动论
代表⼈物:布鲁默和⼽夫曼。

(六)社会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观点
[例题·单选题]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对世界社会学发展影响⼒的⾸推()
A.功能学派;
B.结构学派;
C.芝加哥学派;
D.结构功能学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其发展则发⽣在美国,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影响。

[例题·单选题]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物是()
A.涂尔⼲和韦伯;
B.帕森斯和默顿;
C.克赛和达伦多夫;
D.库利和⽶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理论流派,结构功能理论的主要代表⼈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七)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物
舒茨、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布迪厄。

西方社会学家及分类

西方社会学家及分类

西方社会学家及其分类1.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社会行动结构》(1937)《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1966)《社会体系》(1951)《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1951)《经济与社会》(1956)《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1960)罗伯特·金·默顿(1910——):《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1949年)迪尔凯姆(1858——1917):《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划》(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2.冲突理论学派米尔斯:《权力精英》(1956)科林斯:《冲突社会学走向一种解释的科学》(1975)科塞(1913——):《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年)达伦多夫(1929——):《工业与企业社会学》(1953)《工业社会中的阶级与阶级冲突》(1959年)《马克思的观点》(1953)《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1957)《走出乌托邦》(1958)《社会人》(1958)《德国的社会和民主》(1967)《社会理论文集》(1968)《新自由》(1974)《生活机会》(1979)3.社会交换理论学派霍曼斯(1910——):《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社会科学的本质》(1967)《返回到人》(1964)《社会交换的性质》(1967)彼得·布劳(1918——):《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不平等与异质性》(1977)4.符号互动理论学派乔治·赫伯特·米德(1863——1931):《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年)布鲁默(1900——):《劳资关系中的社会理论》(1947)《工业化与传统秩序》(1964) 《符号互动论:观点和方法》(1969)戈夫曼(1922~198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避难所》(1961)《邂逅》(1961)《公共场所行为》(1963)《污记》(1963)《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5.社会批判理论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为主要代表)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理性与革命》(1941)《单向度的人》(1964)《文化与社会》(1965)《反革命和造反》(1972)阿多诺(1903——1969):《启蒙辩证法》(1947)《新音乐哲学》(1949)《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哈贝马斯(1929~) :《公开活动的结构变化》(1962)1962年德文版《理论与实践》(1963)《走向合理的社会》(1968)《知识与人的利益》(1968)《合法性的危机》(1973)《交往和社会的演变》(1976 )《交往的理论》(1981)马克斯.霍克海默(1895——1973):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作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之间链环的康德的断力批判》(1925)《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的开端》(1930)《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1932)《朦胧——在德国的笔记》(1934)《真理问题》(1935)《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1937)《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诺合著,1947)《理性之蚀》(1947)《对西德社会科学的审视》(1952)《论自由》(1962)《工具理性批判》(1967)《批判的理论》(1968)《社会哲学研究》(1972)《转变中的社会》(1972)6 .芝加哥学派齐美尔(1858——1918):《历史哲学问题》(1892)《道德科学引论:伦理学基本概念的批判》《货币哲学》《康德〈在柏林大学举行的16次讲演〉》《宗教》《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探讨》《社会学的根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库利(1864——1929):《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社会组织》(1909)《社会过程》(1918)杜威(1859~1952):《心理学》(1887)《应用心理学》(1889)《思维术》(1910)《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哲学之重建》(1920)《稳定性的追求》(Quest for Certainty 1929)《经验与自然》(1925)《艺术即经验》(1934)《逻辑──探究之理论》(1938)《认知与所知》(1949)7.现象社会学舒茨(1899~1959):《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32年)加芬克尔(1917~):《民俗学方法论研究》8.后工业社会理论学派丹尼尔·贝尔(1919——):《美国的马克思派社会主义》(1951)《意识形态的终结》(1960)《今日资本主义》(1971)《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1976)9.后现代理论学派布希亚:《消费社会》(1970)《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类象与拟象》(1981)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里比多经济学》(1974)《后现代状况》(1979)《公共游戏》(1979)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1981)《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德文化逻辑》(1984)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学的兴起》(1975)《后现代建筑的语言》(1977)10 风险社会理论贝克:《风险社会》(1986)《世界风险社会》(1999)芭芭拉·亚当《风险社会》11.经济全球化理论吉登斯:《现代性之后果》(1990)《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998年)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罗伯逊《社会学》(1999)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2000)12.实证主义孔德:著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主观的综合》等斯宾塞:《政府的适当权力范围》(1842年),《社会静力学》(1850年),《进化的假说》(1852年),《心理学原则》(1855年),《第一项原则》(1862年), 《生物学原理》(1867年),《社会学研究》(1873年)。

社会学主要流派

社会学主要流派

柯林斯
社会冲突是社会生活的中心 过程,仅仅提出一种补充性 “冲突理论”不足以说明这 一过程,必须建立一门以冲 突为主题的社会学
社会结构是行动者的 互动模式,吸取了现 象学和民俗学方法论 的研究成果,力图为 宏观社会学奠定微观 基础
必须建立假说—演绎 的命题系统,并从经 验上加以验证
符号互动理论
乔治.米德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帕森斯(集大成者)的抽象功能主义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主要思想观点
孔德
帕森斯
社会是由众多部分组成的互相依赖的整体; 提出有机体类比;
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模式维持功能是任 何一个生命系统都应具备的功能; 社会系统应维持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最低限度的 平衡,维持好了就发挥出社会系统的正功能; 冲突只有破坏作用;
提出新的功能分析范式; 提出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以及功能选择等新 的概念和观察角度; 中层理论(主要包括角色冲突、参照群体、社会调适性、 规范的形成、异常行为与社会控制等);
默顿
正功能与负功能是指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社会 调整与社会适应是起帮助作用还是削弱作用; 显功能是被社会系统内的参与者所认识到的并有意造 成的客观作用,潜功能不是由社会成员有意造成并未 被认识到的客观作用; 功能替代是指某一结构组成部分可以具有多种功能, 而同一功能也可由系统的不同部分所实现
社会冲突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塞、柯林斯、达伦多夫、赖 克斯等。
1975年,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 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与学派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与学派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与学派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学科,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学派相继形成并对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回顾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派。

一、古典社会学学派古典社会学学派是社会学发展的开端,早期的社会学家主要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秩序等问题。

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等学者是古典社会学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通过对社会组织、经济系统和政治制度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形成机制。

二、功能主义学派功能主义学派是20世纪早期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学派之一。

代表性的学者包括艾米尔·德博(Emile Durkheim)和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功能主义学派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社会机构的功能,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三、冲突理论学派冲突理论学派是社会学的另一个重要学派,强调社会中存在阶级、种族、性别等各种冲突和不平等。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韦伯(Max Weber)是冲突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马克思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变革,而韦伯则关注权力和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

四、符号互动主义学派符号互动主义学派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学派之一,注重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的意义构建和交流。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和赫伯特·布鲁默(Herbert Blumer)是符号互动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认为社会是由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构建的。

五、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结构功能主义学派是20世纪后期的一支重要学派,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社会整体的功能和意义。

彼得·伯格(Peter Berger)和罗伯特·金(Robert K. Merton)是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
●功能主义理论 宏 观
●冲突论
微观 :●互动论
●交换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1.理论渊源
2、生代物表学概人念物和术语的借用
斯宾塞
马林诺夫斯基
孔德
涂尔干 默顿
拉德格里夫布朗
3、形成时间:
帕森斯
初步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鼎盛于 60年代的西方社会学中
4、基本观点
侧重于对社会系统的结构进行功能分析
区分交换形式: 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内在奖赏和外在奖赏 用交换过程解释权利与不平等等现象
谢谢倾听!
孔德
斯宾塞 涂尔干 马林诺夫 斯基 拉德格里 夫布朗
帕森斯
默顿
借助生物学的概念和术语创立社会学
社会有机论
有机团结
功能总是意味着对某种需要的满足
假定社会存在一种必要条件使它的组成部 分实现最低限度的整合 企图对涂尔干、韦伯、帕累托三人的古典社会 学理论进行综合,构建一个普遍适用、包罗万 象的巨型理论 反对巨型理论的企图,提倡建立中层理论分析 有限的经验现象:功能分析应从描述开始
3、交换论者的观点
1)乔治 . 霍曼斯
交换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
的基本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根本上是一 种交换过程。解释人的的行为的理论命题:
①成功命题
④剥夺——满足命题
②刺激命题
⑤攻击——赞同命题
③价值命题
2)彼得 . 布劳
他认为,社会交换是一种有限的活动,是 个人在交往中为了获取回报而有真正得到回报 的自愿性活动,这种关系存在于密切的团体或 社区中,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3、代表人物的观点
1)达伦多夫

社会学派别的不同观点比较与分析

社会学派别的不同观点比较与分析

社会学派别的不同观点比较与分析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组织和运作规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不同的派别和理论体系。

在这些派别和理论中,每一种都有其主张、观点和看待社会问题的方式。

本文将更深入地讨论三种代表性的社会学派别,它们分别是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

一、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主流社会学理论,其主张社会系统是有机整体,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功能,社会就像人的身体一样,必须协调、合理地发挥每个部分的功能,才能保持整体的平衡和稳定。

功能主义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去分析和考察,关注社会结构和组织,重视功能间的互补关系。

功能主义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社会是有稳定性的,没有根本性的冲突。

因此,它主张通过强调每个成分的功能,加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规则的遵守,以创造稳定的社会。

此理论实际上是对社会现象进行宏观分析,忽视了个体的独特性,使这种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失去主导地位。

二、冲突理论冲突理论主张社会现实是由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斗争和矛盾而产生的。

冲突理论不仅重视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更重视弱势群体(如工人、农民等等)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呼吁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支持。

冲突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社会存在着关于权利、自由、平等以及社会公正的争论。

冲突理论的分析方法较为微观,着重于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不同个人之间、个体与小团体之间的互动,强调冲突和对抗的本质,在解释社会现象的同时,突出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不过,由于冲突理论过于强调矛盾和冲突的影响,有时它的分析结果是消极的,难以对社会作出真正有意义的贡献。

三、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了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认为符号的意义是由人们根据他们的背景和经验,通过互动建立的。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的是个人在日常社交互动中的行为和体验,强调人的行为与他人的反应之间的关系,意图解释为什么人们选择特定的行为,以及他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社会学三大学派简介

社会学三大学派简介

中国三大学派简介
乡村建设学派
1、乡村建设学派主要从事乡村建设事业,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晏阳初等。

2、梁漱溟以“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为依据,主持了邹平乡村建设实验;
3、晏阳初以“愚穷弱私论”理论为依据,主持了定县的乡村建设事业;
4、主要贡献:乡村建设学派的乡村建设事业发展了农村教育,培养了农村人材,传授和推广了农业技术,发展了农村合作及其他公益事业;乡村建设学派的探索引起社会学界的争论,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研究事业。

综合学派
1、综合学派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认为社会现象具有非常复杂的性质,故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
2、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孙本文、朱亦松、简贯三等人,其中孙本文是综合学派的集大成者。

3、主要贡献:
(1)综合学派是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正宗”;
(2)综合学派的社会学探究代表了中国早期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最高成就,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之后;
(3)综合学派在“社会学中国化”问题上做了一定的贡献。

社区学派
1、社区学派是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中国社会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等。

2、社区学派以认识国情和改造社会为主旨,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大量的社区实地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进行理论探索。

3、主要贡献:社区学派的研究及活动改变了中国社会学界译述西方社会学的局面,对“社会学中国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由于该派重视社区的实地研究,大大丰富与发展了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实地研究方法。

中国早期社会学三大学派的比较

中国早期社会学三大学派的比较

中国早期社会学三大学派的比较中国早期社会学研究中有三个主要学派,即乡村建设学派、综合学派、社区学派。

这三个学派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三者虽然都是为了探究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出路,但是在研究主题、所做出的贡献及研究缺陷等方面三者差距却非常大。

首先介绍一下乡村建设学派。

乡村建设学派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是当时中国社会所陷入的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的产物。

经济上,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封建国家,然而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走向破产;西方廉价工业品的大量涌入,又破坏了农村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加之连年灾荒和军阀混战,更使农村经济雪上加霜。

政治上,自鸦片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近代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运动。

在农村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与苏区土地革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国民党统治区内不少不满于现状得知分子,希望通过改良主义方法解决中国农村问题(这也是乡村建设学派的核心主张)。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土地革命,动摇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农村经济也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的压榨下濒临破产的边缘。

农村问题成了举国瞩目的问题。

在地主资产阶级“建设”农村、“复兴”农村的喊叫声中,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为凋敝的农村寻求出路。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认为,中国是个伦理本位和职业分立的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主张从事以恢复法制礼俗和维持社会秩序为任务的乡村建设运动,避免武力。

他自1929年起在河南辉县开办村治学院,1931年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地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和实验区,溶伦理、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政治、治安于一体(“政、教、富、卫”合一论),实验行政机关教育机关化乡学、村学,既是乡村自治机关,也是乡村教育机关;由乡村学校统一政治、经济和武装事业,提倡组织各种合作社,并从事农产物优良品种的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三大学派简介
乡村建设学派
1、乡村建设学派主要从事乡村建设事业,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晏阳初等。

2、梁漱溟以“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为依据,主持了邹平乡村建设实验;
3、晏阳初以“愚穷弱私论”理论为依据,主持了定县的乡村建设事业;
4、主要贡献:乡村建设学派的乡村建设事业发展了农村教育,培养了农村人材,传授和推广了农业技术,发展了农村合作及其他公益事业;乡村建设学派的探索引起社会学界的争论,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研究事业。

综合学派
1、综合学派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认为社会现象具有非常复杂的性质,故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
2、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孙本文、朱亦松、简贯三等人,其中孙本文是综合学派的集大成者。

3、主要贡献:
(1)综合学派是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正宗”;
(2)综合学派的社会学探究代表了中国早期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最高成就,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之后;
(3)综合学派在“社会学中国化”问题上做了一定的贡献。

社区学派
1、社区学派是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中国社会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等。

2、社区学派以认识国情和改造社会为主旨,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大量的社区实地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进行理论探索。

3、主要贡献:社区学派的研究及活动改变了中国社会学界译述西方社会学的局面,对“社会学中国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由于该派重视社区的实地研究,大大丰富与发展了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实地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