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蹄疫图片

合集下载

羊口蹄疫

羊口蹄疫

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山羊、绵羊都可患此病,其临床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和溃疡,在民间俗称“口疮”、“蹄癀”。

本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一旦发病,传播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和消灭,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口蹄疫是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所有辽宁绒山羊的免疫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病原】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核酸类型为单股核糖核酸,病毒粒子呈球形,不具有囊膜。

目前已知有7个主型,即A型、O型、C型、SAT型(南非)Ⅰ型、SAT(南非)Ⅱ型,SAT(南非)Ⅲ型及Asia(亚洲)Ⅰ型。

同一血清型又有若干不同的亚型。

各血清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性,同一血清型内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

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水疱皮以及淋巴液中。

发热期,病畜的血液中病毒含量高,而退热后在乳汁、口涎、泪液、粪便、尿液等分泌物、排泄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病毒。

口蹄疫病毒对日光、热、酸碱均很敏感。

常用的消毒剂有2%氢氧化钠溶液,20%~30%的草木灰水,1%~2%甲醛溶液,0.2%~0.5%过氧乙酸和4%碳酸氢钠溶液等。

【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其次为带毒的野生动物。

幼龄羊较成年羊易感且病死率高。

本病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以间接接触传播为主。

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

本病传播迅速、流行剧烈、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牧区一般从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少,夏季平息,在农区这种季节性则不明显。

该病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并有一定周期性。

自然条件下每隔1~2年或3~5年流行1次,往往沿交通线蔓延扩散或传播,也可跳跃式地远距离传播。

【症状】潜伏期1~7天。

病羊体温升高,初期体温可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脉搏和呼吸加快。

口腔、蹄、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

山羊症状多见于口腔,呈弥漫性口黏膜炎,水疱见于硬腭和舌面,蹄部病变较轻。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口蹄疫一、概述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临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二、病原1.形态特征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口蹄疫病毒属(Aphthavirus)。

病毒粒子直径为23~25nm,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

病毒内部为单链线状的正连RNA,无囊膜,成熟病毒粒子约含30%的RNA,其余70%为蛋白质。

2.血清学特性:★FMDV含有4种结构多肽(VP1~VP4)。

VP1、VP2和VP3组成核衣壳蛋白亚单位,VP4则与RNA紧密结合,构成病毒粒子的内部成分。

★VP1全长213个氨基酸,是序列依赖型表位的主要构基础,分离的VP1可诱生中和抗体,是近年来免疫、诊断制剂的重点。

★VP3的56位残基的Arg对硫酸乙酰肝素受体的识别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VP4与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有关,完整的病毒粒子和空壳体有免疫原性,而壳微体没有,差别的形成是由于后者缺少VP4。

VP1发挥免疫原性,可能需要VP4的存在。

FMDV有O型、A型、C型、SAT1型(南非I型)、SAT2型(南非Ⅱ型)、SAT3型(南非Ⅲ型)、Asia1型(亚洲I型)等7个血清型。

每一型内又有亚型。

各型彼此无相互免疫关系。

3.培养特性:口蹄疫病毒能在许多种类的细胞培养内增殖,并产生致细胞病变(CPE)。

常用的有牛舌上皮细胞、牛甲状腺细胞、猪和羊胎肾细胞、乳仓鼠肾细胞等,其中以犊牛甲状腺细胞最为敏感,并能产生很高的病毒滴定,因此常用于病毒分离鉴定。

猪和仓鼠的传代细胞系,如PK15、BHK21和IB-RS-2等细胞也很敏感,常用于本病毒的增值。

培养方法有单层细胞培养和深层悬浮培养,后者适用于疫苗生产。

口蹄疫(1)

口蹄疫(1)

拒绝强免者承担法律责任
• 拒绝免疫将受到何种处罚? 对于拒绝和阻碍强制免疫工作的,将由所
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执法人员依法当场做 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拒不改正的, 由县(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代作处理,处理 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工作人员执法,尚 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违法行为人进行 15天以下拘留,并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病死率
成年猪低,仔猪 高
水疱的部位
蹄部多,口腔少
猪唇皮内 +
牛舌皮内 + 动 物 马舌皮内 -
接 绵羊舌皮内 + 种 豚鼠足踵 +
2日龄小鼠 腹腔或 皮下
9日小鼠腹 腔或皮 下
抗酸试验
+ + 对pH5.0敏感
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病毒 猪 流行性 一般不死
蹄部多,口腔少 + -
+
对pH5.0耐受
猪水疱疹 猪水疱疹病毒 猪 地方流行性或散发 一般不死
每个血清型包含若干个亚型,各个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 叉免疫性。
FMDV在流行过程中及经过免疫的动物体均容易发生变 异,出现新的血清型;现已知的有80多个亚型,每年还 有新亚型不断出现。我国主要流行A、O和亚洲Ⅰ型
病毒的这种易变特性,给本病的检疫、防疫带来很大的 困难。
3、病毒含量
FMDV在病畜的水疱液、水疱皮、淋巴液及 其发热期血液中含量最高。退热后在奶、尿、泪、 粪便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病毒。
• 无论养犬是否“个人爱好”,“狂犬病 强制免疫”都是公共安全问题 ;
• 国家规定的四个强制免疫病种没有“狂 犬病强制免疫”,但国家并不禁止地方 财政为涉及公共安全的“狂犬病强制免 疫”付费。

禽流感口蹄疫ppt课件

禽流感口蹄疫ppt课件
• 本病常可发生远距离的跳跃式传播。 • 据多次大流行的气象分析表明,本病的传播方向
与本病发生时风雨的方向等紧密相关。
22
口蹄疫的传播
• 本病暴发具有周期性特点,每隔一二年或三 五年流行一次。
• 由于本病传播因素较多,一旦发生,很难根 除。死亡率虽不高,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许多国家均把本病列为重要检疫对象之 一
23
人感染口蹄疫
• 人一旦受到口蹄疫病毒传染,经过2~18天的潜伏 期后突然发病
• 人口蹄疫的特征:

突然发热,口、咽、掌等部位出现
大而清亮的水疱,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
• 这些症状经2-3周后可自然恢复,不留疤痕。 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大
24
人感染口蹄疫
• 患者在数天后痊愈,愈后良好。但有时可并发心 肌炎。
7
对公众的健康教育
尽管感染的来源及传播模式尚不能确定,但采取 以下措施是预防感染的有效举措: 1、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 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2、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 3、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 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 的 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
9
口蹄疫(FMDV)
定义: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 (foot-and-mouth disease,FMDV) 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
触性传染病(偶蹄动物是指四肢中有双数 着地蹄的动物)
10
猪感染口蹄疫--- 症 状
• 猪 潜伏期1一2天,病猪以蹄部疱为主要特征,主 要症状是跛行。病初体温升高至40一41℃,精神 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口粘膜(包括舌、唇、齿 龈)形成小水疤或糜烂。蹄冠、蹄叉、蹄锺等部出 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逐渐形成 米粒大、蚕豆大的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 形成糜烂,如无细菌感染,一周左有痊愈。

羊病毒病的防治

羊病毒病的防治

羊病毒病的防治一、小反刍兽疫的防治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结膜炎、口炎、腹泻、肺炎、流产为特征。

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且症状更严重。

1942年本病首次在象牙海岸发生,主要危害绵羊和山羊,并造成了重大损失。

亚洲的一些国家也报道了本病,我国也有流行。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在疫区,本病为零星发生,当易感动物增加时,即可发生流行。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传染源,被污染的饲料、垫草、器具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特别是跨省、跨市调运羊只造成传染。

严重暴发时发病率几乎100%,通常羔羊的死亡率可达100%,幼年羊死亡率约40%,成年羊10%左右。

尤其是怀孕母羊感染后90%以上会导致流产。

处于亚临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临床症状】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d,最长21d,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更严重。

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d。

感染的羊只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图1-1)。

在发热的前4d,口腔黏膜充血,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图1-2)。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龈、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发病率高达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

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为我国划定的一类疾病。

图1-1 小反刍兽疫病羊鼻腔发炎,鼻腔周围有分泌物图1-2 小反刍兽疫病羊的眼结膜充血,眼周围有大量的分泌物【病理变化】尸体剖检病变与牛瘟病牛相似。

口蹄疫及其防治PPT课件

口蹄疫及其防治PPT课件
2.疫苗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均应充分振摇。疫苗瓶开封后,应当日用完。 3.注射器具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每注射1头猪,应更换1个针头。注射时,进针应达到适
当深度(肌肉内),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4.不得使用无标签、疫苗瓶有裂纹或封口不严、疫苗中有异物或变质的疫苗。 5.接种前应对猪进行检查。患病、瘦弱或临产母猪不予注射。 6.本疫苗适用于接种疫区、受威胁区、安全区的猪。接种时,应从安全区到受威胁区,最后
再接种疫区内安全群和受威胁群。 7.非疫区的猪,接种疫苗21日后方可移动或调运。 8.接种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种人员在更换衣服、鞋、帽和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方
可参与疫苗的接种。 9.接种时,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写明省(区)、县、乡(镇)、自然村、畜主姓名、家畜种类、大
小、性别、接种头数和未接种头数等。在安全区接种后,观察7—10日,并详细记载有关情况。 10.由于口蹄疫的特殊性,特别忠告:接种疫苗只是消灭和预防该病的多项措施之一,在接种
罕见. 因为口蹄疫病毒对胃酸敏感,所以人类通常不会通过食用
肉类感染口蹄疫病毒. 在英国,最後一次确认人类罹患口蹄疫是
在1967年。在欧洲大陆,非洲以及南美也只有很少感染案例。口
蹄疫感染人类的症状包括不舒服,发烧,呕吐,口腔组织发生红
色溃疡腐烂(表面腐蚀性水疱),偶有皮肤小水疱。对于人类,值
得注意的是,该症状与另外一种病毒疾病的症状类似,那种疾病
至四个礼拜再注射第二剂,以提高抗体之产生,此免
疫抗体即可保护猪只不受口蹄疫病毒的感染。
7. 已注射疫苗之猪只,其猪肉可以安心食用吗?
“口蹄疫疫苗”是无毒的,打入猪只体内所产生
的免疫抗体则是安全的蛋质成分,来自免疫猪只的猪
肉经过加热烹调后,当然可以安心食用。

兽医课件:口蹄疫

兽医课件:口蹄疫

2、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 前驱期,排毒量最多,毒力最强; 一头病牛的排毒量可感染100万头牛,1克病猪蹄部水疱皮可
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 病牛以舌面水疱皮排毒为最多,其次为粪、乳、尿; 病猪以破溃的蹄部水疱皮为最多,约为牛舌面水疱皮的10倍,
病猪排毒量远远超过牛、羊。 绵羊是本病的“贮存器”,猪是“扩大器”,牛是“指示
4、流行特点 传播快、流行广,具有快速传播和远距离传播的特
点,呈流行或大流行。 周期性:
每隔三年就流行一次。
四、发病机理
病毒侵入机体
1-3d
进入血液
第二期水泡
进入恢复期
侵入部位生长繁殖 第一期水泡
体温升高和全身症状 嗜好部位
幼畜急性心肌炎而死亡 水泡融合破裂 体温下降至正常,
血液中病毒减少 至消失
2、特点 ❖ 良性经过; ❖ 传播快,感染谱广,不易控制和消灭; ❖ A类动物疫病、一类动物疫病、5号病
3、分布 ❖ 世界性分布 ❖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已消灭FMD; ❖ 日本1933年宣布消灭口蹄疫,但2000年再次爆发; ❖ 朝鲜、韩国长期保持无口蹄疫,但在2000年也爆发
流行。 ❖ 迄今只有新西兰是唯一未发生FMD的国家。
4、病毒含量 ❖病畜的水疱液、水疱皮、淋巴液及其发热期血液 中含量最高; ❖其次组织器官、排泄物、分泌物; ❖退热后在奶、尿、泪、粪便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病 毒。
5、增殖 ❖ 细胞:
犊牛肾细胞、仔猪肾细胞、乳鼠、仓鼠、乳仓鼠 肾细胞等,产生细胞病变; ❖ 动物:
牛舌部皮内接种、豚鼠后肢跖部皮内接种或划刺、 乳鼠等;
3、羊 症状与牛相似,但较轻
➢ 绵羊多于蹄部,山羊多于口腔发生水疱; ➢ 孕羊发生流产; ➢ 羔羊有时发生出血性肠炎,常因心肌炎死亡。

口蹄疫

口蹄疫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和人的一组肠道性共患传染病,其主要侵害幼儿、幼畜,临诊表现主要为严重腹泻和败血症。

大肠杆菌病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形态、培养特性和抵抗力形态:中等大小杆菌、G-、无芽孢有鞭毛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对碳水化合物发酵能力强致病力:抗原构造不同,能产生毒素内毒素:耐高热,100℃30分钟肠毒素:抵抗力:不强50℃30分钟、60℃15分钟死亡常用消毒药均有效不耐热(LT):60℃10分钟破坏耐热(LS):60℃以上较长时间血清型:多种血清型血清型的分型依据:菌体抗原(O)——171种表面抗原(K)——103种鞭毛抗原(H)——60种菌毛抗原(F)——血清型的表示方法:O:K:H如O8:K25:H9 O:K如O8:K88O:H如O168:H27流行病学●易感动物:各种家畜和家禽,如猪、牛羊、马、鸡、兔不同动物,引起发病的血清型有差异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型有差别幼龄动物对本病易感猪:自出生至断乳期均可发病,仔猪黄痢常发于生后1周下,以1一3日龄者居多,仔猪白痢多发于生后10一20天,猪水肿病主要见于断乳仔猪。

牛,生后10天以内多发。

羊:生后6天至6周多发,鸡:常发生于3一6周龄。

兔:主要侵害20日龄及断奶前后的仔兔和幼兔。

●传染源病畜禽、带菌者病畜粪便排出病菌●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呼吸道:鸡伤口:子宫内、脐带(牛)●发病诱因未及时吸吮初乳饥饿、过饱、饲料不良、配比不当、突然改变气候聚变集约化养殖,畜群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饲养管理不良、环境用具消毒不彻底●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犊牛和羔羊多发于冬春舍饲时期。

仔猪发生黄痢时,常波及一窝仔猪的90%以上,病死率很高,有的达100%;发生白痢时,一窝仔猪发病数可达30%一80%,发生水肿病时,多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10一35%,发病者常为生长快的健壮猪。

牛、羊发病时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

猪的大肠杆菌病●据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菌的血清型不同,本病在仔猪的临诊表现也有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