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茶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肾茶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肾茶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薄荷中薄荷油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薄荷中薄荷油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班级:制药工程姓名:朱愿学号:36 摘要:薄荷油是重要的中药原料,近几年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综述薄荷油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比较几种提取薄荷油的方法,并选出最优的方案。利用GC-MS鉴定薄荷油同分异构成分,并展望发展前景。 关键词:薄荷;薄荷油;提取方法;GC-MS;同分异构 1 引言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水薄荷、苏薄荷、鱼香草、人丹草、升阳草、夜息花等。全株具有浓烈的清凉香味,其地上部分干燥后可以入药,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1]。薄荷用途很广,可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香料、烟草工业等。作为中药,其味辛性凉,可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痛、荨麻疹、风疹等[2]。 薄荷油是薄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薄荷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中含1.3%~2%。薄荷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含量62%~87%,还含左旋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胡椒酮、胡椒烯酮、二氢香芹酮、乙酸薄荷酯、乙酸癸酯、乙酸松油酯、反式乙酸香芹酯、苯甲酸甲酯、d一蒎烯、8一蒎烯、p一侧柏烯、柠檬烯、右旋月桂烯、顺式一罗勒烯、反式一罗勒烯、莰烯、1,2一薄荷烯、反式一石竹烯、p一波旁烯、2一已醇、3一戊醇、3一辛醇、d一松油醇、芳樟醇、桉叶素、对伞花烃、香芹酚[3]。薄荷中还含有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其他成分等[4]。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清凉止痒、抗早孕、抗着床、利胆、抑制回肠平滑肌、促透、祛痰、抗真菌、抗病毒等,在医药方面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所以对薄荷油的研究是必要和重要的。 2 方法与结果 提取方法

薄荷油制剂设计实验

薄荷油制剂设计 1、来源 薄荷油(peppermint oil)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tha haplocalyx Brig)的挥发油。是薄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薄荷新鲜叶含挥发油0. 8 %~1 % ,干茎叶中含1. 3 %~2 %。从薄荷中用水蒸气蒸馏法直接提炼出的挥发性原油称为薄荷精油或薄荷原油(peppermint essentialoil 或pennyroyal oil) ,为浅黄色或草绿色的油状液体,总醇量( 以薄荷醇计) 78 %~85 % ,含酯量(以乙酸薄荷酯计) 0. 25 %~2. 5 %。薄荷原油精制得到的一种饱和环状醇,称为薄荷醇或薄荷(mentholum or menthol)。薄荷原油提取部分薄荷醇后所剩余的薄荷油,称为薄荷素油(olum menthae or olum menthae dementholatum) ,总醇量(以薄荷醇计) > 50 %;含酯量(以乙酸薄荷酯计) 1. 5 %~7. 5 %。薄荷油(peppermint oil) 是薄荷精油和薄荷素油的泛称,但一般是指薄荷素油。 2、药效学 2.1利胆作用能显著增加胆汁分泌量,具有明显的利胆作用。陈光亮[1]等经大鼠十二指肠喂食薄荷油,1~2小时促胆汁分泌作用最明显。与给药前相比,胆汁中胆汁酸排出量轻度增加,胆固醇含量减少,胆色素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表明薄荷油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并能增加胆汁中胆汁酸的排出量。Grigoleit等[2]确认了薄荷油利胆的效应与剂量以及时间的良好相关性.鉴于薄荷油如此良好的利胆效果,对其作用机制的探索表明薄荷醇在胆道的主要代谢产物起了利胆的作

用。 2.2溶石排石作用能降低胆固醇的浓度,有利于防治胆固醇结石。Leuschner 等[3]试验发现薄荷醇能有效提高10~12mm胆结石完全溶解的效率(提高15%)。 2.3消炎镇痛作用Galeotti 等[4]经过深入研究发现,L-薄荷脑(即薄荷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样作用,可使痛觉消失。进一步研究表明,薄荷醇可以通过调节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受体,达到止痛和镇静效果。而薄荷醇是这种抑制性离子通道的立体选择性调节剂。因此,薄荷油具有相当的消炎镇痛作用。 2.4解痉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活动,可降低其收缩幅度、频率和张力,并能浓度依赖性地拮抗组胺或乙酰胆碱所致的肠管痉挛。研究表明这种抑制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其作用机理很可能是抑制了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GTP不能转变为cGMP。蛋白激酶难被激活,从而使肠肌受抑制或松弛[5]。 2.5抗感染作用陈华萍等[6]选取14种常见菌进行试验,证明薄荷醇对各种真菌和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表皮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对之较为敏感。 3、薄荷油的理化性质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有特殊清凉香气。存放日久,色渐变深。与乙醇、氯仿或乙醇能任意混溶。在温度较低时有大量的无色晶体析出。相对密度:0.888~0.908,旋光度:-17°~-24°。折光率:1.456~1.466。

茶叶的主要成分

茶叶的主要成分 谈到饮茶的作用,要从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说起,各种茶的主要成分是一样的,因为不管什么茶,从植物学角度来看,它们首先都是茶叶,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茶叶种类,例如楼主提到的“红茶、绿茶、茉莉花茶、铁观音、普洱”等等,一来是原料茶树所属的种略有差别,但主要还是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的不同,一般来说,它们只会改变茶叶的口感和香气,不会改变茶叶中的成分。 茶叶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1、有机酸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约为干物质的3%左右。 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棕榈酸、亚油酸、乙烯酸等。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如亚油酸等;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等。 虽然茶叶中柠檬酸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可以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和沉积,如长期大量摄入,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 2、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并不是一种物质,因此常称为多酚类,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过去茶多酚又称作茶鞣质、茶单宁。 茶多酚的功效主要有:能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抑制癌细胞、抗菌杀菌、抑制艾滋病病毒。 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 3、氨基酸: 分析表明,茶叶中至少含有25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8种,茶叶中就含有6种。氨基酸是构建生物机体的众多生物活性大分子之一,是构建细胞、修复组织的基础材料。 4、蛋白质: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所以茶叶中蛋白质含量不是很高,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 蛋白质是维持机体的生长、组成、更新和修补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通过氧化作用为人体提供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蛋白质遇到茶多酚,会产生很难溶解的鞣酸蛋白,对人体不利。 5、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常以测定咖啡碱的含量为代表。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 咖啡碱,具有兴奋大脑神经和促进心脏机能亢进的作用。过量饮(食)用,能扰乱胃液的正

人教版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九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 课题1: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的发展与利用 1、从化学成分上划分,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及复合材料等四大类。 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1)金属材料的发展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铝的应用→高分子时代 (2)金属材料的应用 ①最早应用的金属是铜,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公元一世纪最主要的金属是铁 ②现在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金属依次为铁、铝和铜 ③钛被称为21世纪重要的金属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沸点较高等。 2、金属的特性: ①纯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而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②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 ③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3、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Al)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Ca)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Ag)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Fe) 延展性最好的金属———金(Au)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W)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Hg)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Cr)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Li)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Os) 最贵的金属————锎kāi(Cf) 4、金属的用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不同的用途需要选择不同的金属。【练习】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答:因为铁的硬度比铅大,且铅有毒。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答:银和铜的导电性相近,但银比铜贵得多,且电线用量大,经济上不划算。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答:因为钨的熔点(3410℃)高,而锡的熔点(232℃)太低。如果用锡制的话,通电时锡易熔断,减少灯泡的使用寿命,还会造成极大浪费。

龙井茶当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龙井茶的主要化学成分 龙井茶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分下面4个方面 第一、茶多酚 第二、生物碱 第三、蛋白质与氨基酸 第四、维生素 【天姥绿】1、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茶多酚的含量占茶叶中干物质总量的20%~35%。在茶多酚总量中,儿茶素约占70%,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是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之一,含量占于物质总量的1%一2%;花青素呈苦味,紫色芽中花青素含较高,如花青素太多.对绿茶品质不利,会造成滋味苦涩、叶底青绿等现象;茶叶中酚酸含量较低,它包括没食子酸、茶没食子素、绿原酸、咖啡酸等。 【天姥绿】2、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其中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茶叶中干物质的2%~5%,其他碱类含量甚微。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咖啡碱可作为鉴别真假茶的特征之一。咖啡碱对人体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助消化等。 【天姥绿】3、蛋白质与氨基酸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30%,但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向质含量仅占1%~2%。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氨基酸是组成蛋向质的基本物质,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一4%。茶叶中的氨基酸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25种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氨基酸.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与龙井荼香气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 【天姥绿】4、维生素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含量占于物质总量的0.6%~1%。维生素类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等,其中维生素A含量较多。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饮茶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紊c、维生索B、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P和肌醇等。其中、维生素c含量最多,尤以高档龙井茶含量为高,一般每100克高档龙井荼中含量可达250毫克左右,最高的可达500毫克以上。 本文档由天姥绿整理!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摘要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脂肪族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提取方法主要为水蒸气蒸馏法,油脂吸收法,浸取法等。分析方法主要为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顶空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等。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挥发油的分析必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关键词:挥发油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质谱顶空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1概述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1。挥发油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常见的重要成分,是古代医疗实践中较早注意到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提炼、精制樟油和樟脑的详细方法。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尤以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伞形科(茴香、当归、芫荽、白芷、川芎等)、菊科(艾叶、茵陈篙、苍术2、白术、木香等)、芸香科(橙、桔、花椒等)、樟科(樟、肉桂等)、姜科(生姜、姜黄、郁金等)等科更为丰富。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 1.1.理化性质 (1)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2)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3)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中,如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也能溶于高浓度乙醇中; (4)多数比水轻,也有比水重的(如丁香油、桂皮油),相对密度在0.85-1.065之间; (5)几乎均有光学活性,比旋度在+99o~177o范围内,且具有强的折光性,折

茶叶成分

饮茶的知识 茶叶成分 《神农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 李时珍《本草纲目》:“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治廔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眠,有力悦志,下气消食。” 清·孙星衍《神农本草经》:“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睡,轻身,明。” 东汉·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思。”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人有力,悦志。” 归纳所有关于饮茶功效的记载为:益思少睡、清热降火、解毒止渴、消胀气、消除疲劳、增强耐力、去痰治痢、利尿明目等。

养壶 茶壶给人的感觉是沉厚古朴,实用性与观赏性也使人乐于把玩,它在你手中就有如 有生命之物,它的生命在乎主人如何看待。看着一把茶壶由暗哑变成油润,与它的感情 由浅入深,每个时间看它都会有些不同,泡茶效果越见味美。欢迎你进入养壶的境界。 要诀:一把新的茶壶,通常会带有泥味,这是正常表现。不必担心,只需把茶壶放 在无异味的滚水内,慢火煲煮约三十分钟,然后小心拿起茶壶,轻嗅是否还有泥味。若 有,请继续煲煮直至泥味消失为止。新茶壶会较为吸收茶的香气,所以若用新壶泡茶, 香气会比旧壶逊色,多冲泡数次便会改善。茶壶亦因吸收茶油而开始由暗哑转变成油润, 使用次数越多,壶身色泽越美,使人爱不释手,希望你也能养出一把润泽可人的茶壶。 注意:1. 紫砂壶或朱泥壶等不宜用清洁剂清洗。 2. 每次使用后将壶内茶叶清理后,用热水内外淋壶,用干布干壶身,打开壶盖让其风干。 六大茶类 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另外还有花茶和紧压茶。 绿茶:不酦酵茶类。中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类最多,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汤色清绿。其中以西湖龙井、碧螺春举世闻名。 红茶:属于全酦酵茶类。其特色是红茶红汤。例如:祈门红茶、滇红。 乌龙茶(青茶):半酦酵茶类,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外形色泽青褐,所以亦称为“青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有“绿叶红镶边”之称。我们常见的铁观音、水仙、岩茶、单欉和黄金桂等亦是属于乌龙茶类。 白茶:属于轻度酦酵茶类。其制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雅素,汤色清淡,味鲜醇。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属于白茶类。 黄茶:属轻酦酵茶类,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黄。较为闻名的有君山银针。 黑茶:属后酦酵茶类。我们日常喝到的普洱茶便是属于黑茶类之一。 花茶:用茶叶和香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了花香而制成的香茶。常见的有香片、桂花茶和龙珠茶。 紧压茶:是以已制成的红茶、绿茶、黑茶的毛茶为原料,经过加工、蒸压成型而制成。如云南七子茶饼、云南沱茶、千两茶等等。

常见金属材料的介绍

常用金属材料 1、钢的分类 钢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化学成分碳素钢可以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含碳量0.25%?0.6%)、高碳钢(含碳量>0.6%);合金钢可以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 )、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2)按用途分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和工程构件)、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刀具、量具和模具等)、特殊性能钢(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的钢,可分为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等) 3)按品质分普通碳素钢(P W 0.045% S<0.05% )、优质碳素钢(P W 0.035% S <0.035% )、高级优质碳素钢(P W 0.025% S <0.025%) 2、碳素钢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常见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用“Q+数字”表示,其中“Q”为屈服点的“屈”字的汉语拼音字首, 数字表示屈服强度的数值。若牌号后标注字母,则表示钢材质量等级不同。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用两位数字表示钢的平均含碳量的质量分数的万分数,例如,20钢 的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2%。 表1 —1常见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机械性能及其用途 3、合金钢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为了提高钢的性能,在碳素钢基础上特意加入合金元素所获得的钢种称为合金钢。

合金结构钢的牌号用“两位数(平均碳质量分数的万分之几) +元素符号+数字(该合金元 素质量分数,小于 1.5%不标出;1.5%?2.5%标2; 2.5%?3.5%标3,依次类推)”表示。 对合金工具钢的牌号而言,当碳的质量分数小于 1%,用“一位数(表示碳质量分数的千分 之几)+元素符号+数字”表示;当碳的质量分数大于1%时,用“元素符号+数字”表示。(注: 高速钢碳的质量分数小于 1%,其含碳量也不标出) 表1 — 2常见合金钢的牌号、机械性能及其用途 4、铸钢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铸钢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具有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零件。碳是影响铸钢性能的主要 元素,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增加, 而且抗拉强度比屈服强度增加 得更快,但当碳的质量分数大于 0.45%时,屈服强度很少增加,而塑性、韧性却显著下降。 所以,在生产中使用最多的是 ZG230-450、ZG270-500、ZG310-570三种。 表1 — 35、铸铁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铸铁是碳质量分数大于 2.11%,并含有较多Si 、Mn 、S 、P 等元素的铁碳合金。铸铁的生产 工艺和生产设备简单,价格便宜,具有许多优良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所以应用非常广泛, 是工程上最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 铸铁按照碳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白口铸铁、 灰口铸铁、麻口铸铁;按铸铁中石墨的形态可 以分为: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

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1)班姓名:顾菁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中国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目前已经传播到全世界,成为世界上第二种消费量最多的饮料,估计全世界每天要消费180亿~200亿杯。茶叶主要分为3种,即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以及发酵的黑茶和红茶。 近年来,由于人们发现茶叶有抗癌等许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作用而令全世界瞩目,茶叶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茶的主要化学成分 1、水分 水分是茶树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茶鲜叶的含水量一般为75%~78%,鲜叶老嫩、茶树品种、季节不一,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幼嫩芽叶、雨水叶、露水叶、大叶种,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较高,高的可达84%左右。 2、蛋白质与氨基酸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4%。氨基酸,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对形成绿茶香气关系极为密切。 3、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2%~5%,咖啡碱可作为鉴别真假茶的特征之一。 4、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

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而在茶多酚总量中,儿茶素约占70%,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 5、糖类 茶叶中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单糖和双糖易溶于水,多糖不溶于水,是衡量茶叶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叶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 6、有机酸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 7、色素 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部分,含量仅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 8、芳香物质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在茶叶化学成分的总含量中,芳香物质含量并不多,一般鲜叶中含0.02%,但其种类却很复杂,通常达三百余种,主要成分有醇、酚、醛、酮、酸、酯、内酯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类。 9、维生素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0、6%~1%。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饮茶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和肌醇等。

大蒜成分含硫量

蒜(garlic)又称葫或麝香草,属百合科葱属植物蒜(Allium SativumL.)的鳞茎,其栽培史至少已有2000多年。过去,人们仅经验性地把大蒜作为杀虫、防腐、抗菌、解热与止痛的良好保健药物。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非极性组分大蒜素、大蒜油、大蒜精油或混合组分大蒜粉、大蒜水提物及不同溶剂大蒜提取物的研究,并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对大蒜中含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药理研究,得到广泛的重视,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大蒜具有:①抗肿瘤作用对胃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肝癌等癌症的肿瘤细胞增生均有抑制作用。②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形成等。③抗病原微生物对细菌、真菌及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现对大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主要化学成分 1.1 含硫有机化合物大蒜鳞茎中主要含硫有机化合物为S-烯丙基半胱氨酸硫氧化合物——蒜氨酸(Alliin)及γ-谷氨酰胺半胱氨酸(γ-Glutamyl cys-teine)。将大蒜粉碎、压榨时,蒜氨酸与大蒜中所含蒜酶(Alliinase)相遇而起作用生蒜辣素(Allicin)。蒜辣素不稳定,遇热或有机溶媒降解生成其他化合物。 现已测出30多种含硫化物,其中多数原来并不存在于大蒜中。大蒜切碎后水蒸气蒸馏时,蒜辣素主要转化为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大蒜切碎后用植物油或有机溶媒浸泡时,萃取所得主要化合物是乙烯基二硫杂苯类(Vinyldithi-ins)和蒜烯(Ajoene)。l.2 皂苷类化合物自1988年从大蒜中发现第1个呋甾烷醇皂苷以来,现已陆续从大蒜中提取分离鉴定了20种皂苷类化合物。 现已发现大蒜呋甾皂苷在β-葡萄糖苷酶作用下生成螺甾皂苷。 1.3 酶大蒜中最重要的酶是蒜酶,它能使蒜氨酸水解成蒜辣素,保持该酶活性的适宜温度为37℃,最佳pH为5-8。1分子蒜酶约连有6个磷酸吡哆醛。此外,大蒜中还有水解酶、转化酶、聚果糖苷酶等。 (中国新药杂志第13卷第8期)

茶叶中的化学

茶叶中的化学 众所周知,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随着17世纪茶叶的出口,饮茶之风迅速传遍欧洲大陆。欧洲人称我们的茶叶为“神奇的东方树叶”。虽然茶叶如此出名,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这种树叶吗?茶叶当中又含有哪些物质呢?这些物质对人体又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吧。 茶叶中含450余种有机物,主要类别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等。此外,茶叶还含有40余种无机矿物元素,例如K、Ca、Mg、Co、Fe、Mn、Al、Na、Zn、Cu、F、I、Se等[1]。这么多的物质本文不便一一赘述,这里只介绍两种最重要的成分——儿茶素和咖啡因。 儿茶素又称儿茶精、儿茶酸或茶单宁,分子式为C15H14O6·xH2O。它是茶水中最主要的成分,在茶多酚中约占75%-80%,是茶的苦涩味来源之一。儿茶素的外观是白色至黄色粉末或无规则晶体,无特殊气味。含结晶水的儿茶素熔点是93-96℃,不含结晶水的则在175-177℃之间。溶于甲醇,可溶于热水、乙醇、冰醋酸和丙酮,微溶于冷水、乙醚,不溶于苯、氯仿和石油醚。它属于黄烷醇衍生物,同时也是类黄酮物质,具有强还原性。另外,儿茶素还具有明显的酚的特性,能使重金属和蛋白质沉淀,属于鞣质[2]。 图1 儿茶素的分子结构[3] 儿茶素的医学功效非常多。第一,临床调查显示,儿茶素可以加强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的氧化和能量消耗从而达到抑制肥胖的作用,尤其对内脏脂肪效果尤佳[2]。因此,它可以降低我们的血脂,带走人体内的垃圾。这就造就了儿茶素的第二个功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2]。第三,它能除去体内部分有害重金属离子[4]。由于儿茶素属于酚类物质,所以在溶液中会自动解离出H+和酚根离子。酚根离子上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含有孤对电子,而金属离子通常具有空电子轨道,故氧原子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与之形成配位键,从而使儿茶素的酚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当然,儿茶素与不同的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结构也不尽相同,此处仅以儿茶素和Al3+的螯合物为例。

茶叶的主要成分

茶叶的主要成分 自然氨基酸每每凭据分子中氨基与羧基的数量分为中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及酸性氨基酸三类。中性氨基酸包孕: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异明氨酸、半胱氨酸、丝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等。其中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为必需氨基酸,在茶叶滋味的调和中具有重要作用。酸性氨基酸主要包括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它们是茶叶中最重要的一类氨基酸,在茶叶中含量高,是构成茶叶鲜爽滋味的重要成分碱性氨基酸主要有精氨酸和好氨酸2、茶氨酸除组成蛋黑质的20种常见氨基酸中,在茶树中海刊行了其他一些氨基酸,个中最主要的为茶氨酸。是茶叶游离氨基酸中的主题部门,并大量存在于茶树中,分外是茶芽、老茎和幼根中。主要特征:极易消融于水,具有焦糖的香味和近似味精的鲜爽味,味觉阀值为0.06%,而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味觉阀值别离为0.15%及0.16%。在茶汤中,茶氨酸的浸出率可达80%。关于绿茶滋味具有重要作用,与绿茶滋味品级相干系数达0.787~0.876,为强正相干。茶氨酸还能减缓茶的苦涩味,增长甜味。可见茶氨酸不只对绿茶杰出滋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作为红茶品质的重要评价果子之一。茶叶中的嘌呤碱生物碱是指一类来历于生物界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动物界散布较广。在茶树体中重要是嘌呤类生物碱,其次也有少许的嘧啶类生物碱。 1、咖啡碱:在茶叶的生物碱中,含量最多的是咖啡碱,1872年在茶叶中检出。无臭,有苦味。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一般在2%~4%左左,当跟着茶树的发展前提及种类起原的不同会有所差别。遮光前提下种植的茶树,咖啡碱含量较高。除外鲜茶叶的老嫩之间的茶叶也很大,细嫩茶叶比细老茶叶含量高,夏茶比春茶含量高。因一般植物中含有咖啡碱的其实不多,故也属于茶叶的特点性物质。咖啡碱是茶叶重要的滋味物质,其与茶黄素以氢键缔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具有鲜爽味,因而,茶叶咖啡碱含量也常被看作是影响茶叶质量的一个重要身分。咖啡碱对具有必然的镇静作用,是以还具有必定的药理用。 2、可可碱:为茶叶碱的同分异构体,并是咖啡碱重要的分解前体。无臭,略有苦味。为茶叶苦味物质之一。茶叶中含量一般在0.05%。4~5月含量最高,随后逐步降落。 3、茶叶碱:为可可碱的同分异构体。1888年在茶叶中检出,无臭、味苦,在茶叶中的含量只要0.002%阁下,对有益尿作用。茶叶中的芳香物质 按照气相色谱等阐发,茶叶芬芳物资的构成包罗碳氢化开物、醇类、酮类、酸类、醛类、酯类、内酯类、酚类、过氧化物类、露硫化合物类、吡啶类、吡嗪类、喹啉类、芳胺类。㈠醇类可分为脂肪族醇、芳香族醇和萜烯醇类1、脂肪族醇类:该类醇在茶鲜叶中含量较高,其沸点较低,易挥发。此中以逆-3-己烯醇含量最高,约占鲜叶芳香油的60%。顺-3-己烯醇亦称"青叶醇"高浓度的青叶醇有激烈的青草气,密释后有浑香的觉得。在绿茶减工过程当中,跟着温度的降低,低沸面的青叶醇会挥收残剩痕量,同时因为异构化感化,构成具有幽香的反式青叶醇,使鲜叶的气息由青臭转为茶的清香。普通秋茶的含量较下。2、芳香族醇类这类化合物的香气特性是雷同花香或果香,较重要的有:苯甲醇、苯乙醇、苯丙醇。苯甲醇:亦称苄醇。具薄弱的苹果香气。鲜叶及各类茶中均存在,多施肥及遮阳有利于其形成。萎凋时增加不较着,而揉捻及发酵则增进其大量形成。苯乙醇:具有特别玫瑰香气。存在于茶鲜叶和成品茶中,不同叶位的含量随着嫩度的下降而递加。苯丙醇:具微小的似水仙花香味。3、萜烯醇类此类化合物具有花香或果真香,对茶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主要有: 芳樟醇:具有百合花或玉兰花香气,是茶叶总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在茶树体内主要以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经采摘后,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而呈游离态的芳樟醇。芳樟醇的含量和茶树品种的关系亲昵,大叶种的阿萨姆变种中的含量最高,中、小叶种的中国变种含量较低。春茶含量最高,夏茶含量最低。香叶醇:具有玫瑰香气。是茶叶总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在茶树体内主要以糖苷的情势存在,茶叶经采戴后,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而呈游离态的芳樟醇。芳樟醇的含量和茶树品种的关系亲密,大叶种的阿萨姆变种中的含量较低,中、小叶种中含量较高。祁门种中含量高于通俗种的几十倍,因而成为祁红玫瑰香特点物质之一。春茶含量最高,夏茶含量最低。橙花醇:

最新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学案(附答案)

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学习目标】 1.了解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基本原理,研究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特定成分的方法,初步学会某些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 2.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来提取植物芳香油。 【课题重点】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针对原料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宜的提取方法。 【课题难点】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针对原料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宜的提取方法。 【知识准备】 芳香油的来源 1.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动物:主要来源于麝、灵猫、海狸和抹香鲸等。 3.微生物:真菌。 【学习过程】 基础知识 1.天然香料的主要来源是和。动物香料主要来源于麝、灵猫、海狸和抹香鲸等,植物香料的来源更为广泛。植物芳香油可以从大约50多个科的植物中提取。例如,工业生产中,玫瑰花用于提取,樟树树干用于提取。提取出的植物芳香油具有很强的,其组成也比较,主要包括及其 2.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和等。具体采用那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它的原理是。根据蒸馏过程中的位置,可以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和。其中,水中蒸馏的方法对于有些原料不适用,如柑橘和柠檬。这是因为 等问题。因此,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使用法。 3.植物芳香油不仅,而且易溶于,如石油醚、酒精、乙醚和戊烷等。不适于用水蒸气蒸馏的原料,可以考虑使用法。萃取法是将 的方法。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后,只需蒸发出有机溶剂,就可以获得纯净的了。但是,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必须,,否则会影响芳香油的质量。 4.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 提取方法实验原理方法步骤适用范围优点不足 水蒸气蒸馏利用水蒸气将挥发 性较强的芳香油携 带出来 1、水蒸气蒸馏 2、分离油层 3、除水过滤 适用于提取玫 瑰油、薄荷油等 挥发性强的芳 香油 简单易行, 便于分离 水中蒸馏会 导致原料焦 糊和有效成 分分解等问 题 压榨法通过机械加压,压 榨出果皮中的芳香 油 1、石灰水浸泡、 漂洗 2、压榨、过滤、 静置 适用于柑橘、柠 檬等易焦糊原 料的提取 生产成本 低,能保持 原料原来的 结构和功 分离较为困 难,出油率相 对较低

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 题目: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姓名:赵珍 学号:201107124 指导教师:刘老师 完成日期:2011-7-24

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植物挥发性油的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介绍,包括传统的提取方法和现代提取技术如同时蒸馏萃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CO2提取、亚临界水萃取、酶法提取、联合提取法等,旨在为植物挥发油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挥发油;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前言 在自然界,由植物合成和释放的低分子质量次生代谢物超过 10 万种,其中挥发性物质占很大比例[1]。植物挥发性化学成分又称挥发油、精油,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简单化合物组成,具有芳香气味,在常温下可挥发,具有杀菌、刺激、放松等效应,能使人适度兴奋、减缓疲劳及产生松弛感等,日益受到药物化学、药物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2]。提取植物挥发油不仅对香料、食品工业、日用化妆品工业的生产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对人类保健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植物精油多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胃、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等作用。精油还是天然香精、香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天然香料有着合成香料无法代替的、独特的香韵以及大多不存在毒副作用等原因,其生产和销售经久不衰。在天然香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研制和生产中,提取和保留挥发油成分是保障其效用的重要步骤之一。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相关学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研究植物挥发油提取提供了日益坚实的基础。 正文 1.植物挥发油性质及类型 1.1植物挥发油的性质 植物挥发油,又称植物精油,是一类具有挥发性且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多呈无色或淡黄色,具有特殊气味( 多为香气) 或辛辣味,一般在室温下可挥发,难溶于水,完全溶解于无水乙醇、乙醚、氯仿、脂肪油。 1.2植物挥发油的类型 在化学结构上主要分为萜类、烷烃、烯烃、醇类、酯类、含羰基和羧基类物质[4]。由植物花、果实合成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芳香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酯类物质以及一些含氮、硫化合物,一般具有一定的香气; 由营养组织如叶片等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包括萜类、脂肪酸衍生物,如醛类和醇类化合物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物质如含氮化合物吲哚等。 2.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紫苏精油的研究新趋势.pdf

紫苏精油的研究新趋势 薛山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紫苏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食药两用植物。紫苏精油多是从紫苏的叶子和籽中提取的一种挥发性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保护血管、抗菌消炎、保护肝脏和抗癌,以及改善抑郁及镇静等。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紫苏精油的提取方法得到了优化和改进,除了沿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和更为优化的同时蒸馏萃取、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萃取、液一液萃取、以及超临界 CO2萃取,很多新型且高效的方法也得到了应用。紫苏精油现已成为国内外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无论是食品的增香,防腐,抗菌,增色;还是特效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治疗的推广;以及化妆品、清漆等工业原料的供应,其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本文着重介绍了紫苏精油的组成成分、提取方法、生物学功效及其在食品、医疗、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状况,同时也对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紫苏精油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依据。 关键词:紫苏精油;提取方法;生物学功效;趋势中图分类号:Ts2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2513(加11)01—0199—06 New trends of research on wssentialoilfrOm perila frutescens XUE Shan (ColegeofFoodScience,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 Abstract:Perilafrutescensisanedibleandclinicalfunctionplantwhichhashigherexploitationvalue.Theperila加一tescensessentialoilmostly extracted from the leaf and seed has various b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antioxidant, pro— tectingblood vessels,anti —bacterialand antiphlogosis,protecting the liver, na tican cer,depression improving and se· d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ofscientifc research. perilaoilextraction method hasbeen optimize. Besidest}letradi—tionalmethodssuchassteam distilation(SD)andsolventextraction(SE),morenewextractionshavebeenapplied,suchassimultaneousdistilationextraction(SDE),ultrasonic—assistedsolventextraction(UASE),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ndasupercritical luidfextractionCO2(SFE—CO2).Nowadays,thestudyofperillafrutescenses—sential oilis becoming a hotspotin scientific research both athome and abroad. The essential oilCan notonly be used asthe lavoringf, preservative,antimicrobial, and hyperchromic agent, butalso isthe industrial raw m~efials, such ascosmetics,varnishesandSOon.Thus,ithasbroughtconsiderableeconomicbenefitsndaofgreatscientificvalue.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chemical components,extractionmethods,biologicalfunctionsofessential oilfrompe—rilaiutescensf.Inaddition,theapplicationsinthereasaoffoodindustry,medicaltreatment,andchemical industry andSOOilarealsodiscussed.Thenew trendsofresearchontheessential oilfromperilafrutescensaredepictedtopro—vide theoreticalbasis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the essential oil. Keywords:essentialoilromf perillafrutescents;extraction;biological function;newrendst

常用金属材料汇总

液位 计、压力 管道、化 工设备的 常用金属 材料 2007-08-0 3 10:01:49 常用金属材料 介绍压力管道中常用的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用途和表示方法 金属材料:黑色金属:通常指铁和铁的合金 有色金属:指铁及铁合金以外的金属及其合金。 黑色金属根据它的元素组成和性能特点分为三大类,即铸铁、碳素钢及合金钢。 1铸铁 铸铁:含碳量大于2.06%的铁碳合金。 ◆真正有工业应用价值的铸铁其含碳量一般为2.5%~6.67%。 ◆铸铁的主要成分除铁之外,碳和硅的含量也比较高。由于铸铁中的含碳量较 高,使得其中的大部分碳元素已不再以Fe3C化合物存在,而是以游离的石墨存 在。 性能特点:是可焊性、塑性、韧性和强度均比较差,一般不能锻,但它却具有优 良的铸造性、减摩性、切削加工性能,价格便宜。 用途:常用作泵机座、低压阀体等材料;地下低压管网的管子和管件。 根据铸铁中石墨的形状不同将铸铁分为灰口铸铁、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 1.1灰口铸铁:石墨以片状形式存在于组织中的铸铁称之为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浇铸后缓冷得到的组织为铁素体和游离石墨共存,断口呈灰色,灰 口铸铁也因此而得名。灰口铸铁的各项机械性能均较差,工程上很少使用。 1.2可锻铸铁:经过长时间石墨化退火,使石墨以团絮状存在于铸铁组织中,此 类铸铁称为可锻铸铁。 性能特点:强度、塑性、韧性均优于灰口铸铁,其延伸率可达12%;但可锻铸 铁制造工艺复杂,价格比较高。 ◆由于可锻铸铁具有一定的塑性,故"可锻"的名称也由此而出,其实它仍为不 可锻。 用途:可锻铸铁在工程上常用作阀门手轮以及低压阀门阀体等。 根据断面颜色或组织的不同,可锻铸铁又分为黑心可锻铸铁、白心可锻铸铁和 珠光体可锻铸铁三种。常用的是黑心可锻铸铁。 1.3球墨铸铁:是通过在浇注前向铁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球化剂进行球化处理, 并加入少量的孕育剂以促进石墨化,在浇注后直接获得具有球状石墨结晶的铸

薄荷油制剂设计实验(糖衣片剂)

薄荷油制剂设计 一、前言 薄荷油(Oleum menthae)是从唇形科( Lamiaceae)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中用水蒸气蒸馏法直接提炼出的挥发油,是薄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新鲜的薄荷叶中含挥发油0. 8 %~1 % ,干茎叶中含1. 3 %~2 %。。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左旋薄荷醇(menthol),含量达62%~87%,此外,还含有左旋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胡椒酮(piperitone)和柠檬烯(limonene)等[1]。因为薄荷油很容易挥发,造成有效成分含量的减少而影响药效,而环糊精包合物使薄荷油固化,改善这个缺点。制成片剂并对其进行包糖衣,有益于改善儿童吃药难的问题。二、药效学 1)利胆作用能有效的增加胆汁的分泌量,并能轻度增加胆汁中胆汁酸的排出量。陈光亮[2]等经大鼠十二指肠喂食薄荷油,1~2小时促胆汁分泌作用最明显。与给药前相比,胆汁中胆汁酸排出量轻度增加,胆固醇含量减少,胆色素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表明薄荷油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并能增加胆汁中胆汁酸的排出量。Grigoleit等[3]确认了薄荷油利胆的效应与剂量以及时间的良好相关性.鉴于薄荷油如此良好的利胆效果,对其作用机制的探索表明薄荷醇在胆道的主要代谢产物起了利胆的作用。

2)溶石排石作用能降低胆固醇的浓度,有利于防治胆固醇结石。Leuschner 等[4]试验发现薄荷醇能有效提高10~12mm胆结石完全溶解的效率(提高15%)。 3)消炎镇痛作用Galeotti 等[5]经过深入研究发现,L-薄荷脑(即薄荷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样作用,可使痛觉消失。进一步研究表明,薄荷醇可以通过调节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受体,达到止痛和镇静效果。而薄荷醇是这种抑制性离子通道的立体选择性调节剂。因此,薄荷油具有相当的消炎镇痛作用。4)解痉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活动,可降低其收缩幅度、频率和张力,并能浓度依赖性地拮抗组胺或乙酰胆碱所致的肠管痉挛。研究表明这种抑制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其作用机理很可能是抑制了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GTP不能转变为cGMP。蛋白激酶难被激活,从而使肠肌受抑制或松弛[6]。 5)抗感染作用陈华萍等[7]选取14种常见菌进行试验,证明薄荷醇对各种真菌和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表皮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对之较为敏感。 三、薄荷油的理化性质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有特殊清凉香气。存放日久,色渐变深。与乙醇、氯仿或乙醇能任意混溶。在温度较低时有大量的无色晶体析出。相对密度:0.888~0.908,旋光度:-1 7°~-24°。折光率:1.456~1.4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