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3套真题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从未停歇。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幸福观有着丰富的内涵。
古人认为,幸福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本文将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一、物质幸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幸福主要体现在对财富、家庭和健康的追求。
古人认为,财富是幸福的基础,但并非唯一的幸福来源。
只有通过勤奋工作、积累财富,才能为家庭提供物质保障,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此外,古人还强调家庭和睦、子孙满堂是幸福的重要体现。
正如《诗经》中所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这表明古人认为,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古人还注重身体健康,认为健康是幸福的基石。
因此,追求健康长寿也是古人幸福观的重要内容。
二、精神幸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幸福比物质幸福更为重要。
古人认为,精神幸福是指内心世界的充实和平静。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精神幸福:1.修身养性:古人认为,修身养性是达到精神幸福的关键。
通过学习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修身养性,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内心的平静。
2.知足常乐:古人认为,知足常乐是精神幸福的重要体现。
一个人只要能珍惜现有的幸福,不贪婪、不羡慕,就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3.志存高远:古人认为,志存高远是精神幸福的动力。
一个人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奋斗,才能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4.仁爱之心:古人认为,仁爱之心是精神幸福的基石。
只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才能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强调物质与精神并重。
在追求物质幸福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幸福,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认为,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B. 古人认为,财富是幸福的基础,但并非唯一的幸福来源。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测考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卷轴(zhóu) 提挈(qiè) 卡脖子(qiǎ) 鞭辟入里(bì)B、下榻(tà) 逮捕(dài) 紫禁城(jīn) 曲高和寡(hè)C、缜密(zhěn) 惭怍(zuò) 创可贴(chuānɡ) 扺掌而谈(dǐ)D、谮言(zèn) 酩酊(dǐnɡ) 着眼点(zhuó) 饕餮大餐(ti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错误的政绩观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却大体相同:形式主义滋生曼延,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风、社会风气。
B、4时许,航天员公寓问天阁门前,已经汇集了前来送行的各界群众。
执行“神舟十一”飞行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从这里启程,奔赴浩瀚太空。
C. 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这所幼儿园大门旁的垃圾桶旁常年会有一滩水,上面时常漂浮着一些剩果核、烂菜叶以及废弃的塑料包装袋,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卫生。
D. 一向以来的追寻只为更靠近那世外桃源,没有纷争,没有诓骗,维坤的画虚空澄静,是走遍名山大川后的思索,是人生百态自然的感悟,毫无矫柔造作之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走进他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仿佛徘徊在恣意纵横的壮美山河之中,心游大化,莽莽山岳奇峰,又悠然传来一坡坡衰草的低吟浅唱。
B、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将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从而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
C、刚到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只有甘于扮演拾遗补阙、跑龙套的角色,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有可能收获不平凡。
D、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一年四季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以价值计算,在8月超过日元的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的全球前四大支付货币之一。
精编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完整答案

精编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完整答案精编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完整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看过许多民国时期的文人论战,___地说,鲁迅跟林语堂斗嘴,比鲁迅跟叶灵凤斗嘴,好看多了。
鲁迅讥讽叶灵凤,似乎有点___,缺少可观赏性。
鲁迅跟林语堂唇枪舌剑,这才是___,我看得___。
A.坦诚以强凌弱半斤八两津津有味B.坦率以强凌弱棋逢对手津津有味C.坦率弱肉强食半斤八两津津乐道D.坦诚弱肉强食棋逢对手津津乐道2.根据下列提示的情境,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载人航天飞船已经着陆,医护人员率先进入舱内,为宇航员整理仪容,接着送宇航员出仓,然后一同搭乘专机前往国家航天中心。
(广播稿)B.嫌疑人翟某有小偷小摸前科,屡教不改,甚而至于拦劫伤人,于2020年7月18日21时尾随受害人刘某,手持棍棒,击伤刘某脑袋,抢劫刘某随身物品……(诉讼状)C.本人不慎在操场丢失钱夹一个,内有校园卡、建设银行卡、人民币约200元等。
如有捡到,请与高二(3)班王佳晨联系,本人将不胜感激。
(寻物启事)D.毕业40年了,您的真知灼见,您的连珠妙语,仍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您的墨宝仍惠存在我们书房里。
感谢您,祝您寿比南山。
(祝寿词)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划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现在的人少了敬畏,也没有了禁忌。
___,___,___。
___,___,___,___。
统编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广阔的田野上,一片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
麦田里,农民们辛勤劳作,播种希望,收获幸福。
这不仅仅是一种劳作,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麦子的生命历程,就像一首优美的田园诗。
它从播种、发芽、拔节、孕穗,到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尤其是在麦田里,那一片片翠绿的麦苗,像无数的小手,在阳光的照耀下,欢快地挥舞着。
②麦田,是农民的“粮仓”,是农村的“绿海”。
在这里,农民们撒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丰收的季节。
每当春天来临,农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翻耕土地,播种麦种,为麦子提供肥沃的土壤。
夏天,麦苗破土而出,一片生机盎然。
秋天,麦子成熟,金黄一片,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③然而,麦田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丰收的季节,更体现在农民们的辛勤劳作中。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自己的双手,浇灌着麦田。
在麦田里,他们弯腰、挥汗,把汗水洒在了土地上。
正是这份辛勤的付出,让麦田充满了生命力。
④麦田,是我国农耕文化的象征。
它见证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承载着农民们的希望和梦想。
从古至今,麦田一直是农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古代,麦子被誉为“五谷之王”,象征着丰收和吉祥。
如今,麦田仍然是我国农村的“绿色宝藏”,承载着农民们的希望。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麦子的生命历程就像一首优美的田园诗。
B. 麦田是我国农耕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农民们的希望和梦想。
C. 文章主要描述了麦田的美丽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D. 文章认为麦田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丰收的季节,更体现在农民们的辛勤劳作中。
2.下列关于文章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通过描写麦田的美丽,引出文章的主题。
B. 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从麦子的生命历程和麦田的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陇西高三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2月,11家协会、学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倡议》,倡导把汉字使用的规范、美观作为重要标准,使其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这一倡议再次把汉字规范推向大众视野。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这一职能要求字与词之间有比较清晰的对应关系。
但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无论是早期以象形为主的阶段,还是后来进入复杂的表意文字阶段,其形体都具有很强的多变性。
如甲骨文像鸟之形的“隹”字,写法众多,或繁或简,形态各异;金文虽然相对甲骨文来说较为规范,但《金文编》中收录“隹”的不同写法仍有100多个。
汉字的一字多形现象,严重扰乱了字与词之间的对应关系,影响了汉字记录汉语的有效性,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负担,因而必须加以整理和规范。
如果任由汉字自发地发展,不及时进行人为规范,纷乱繁杂的冗余字形就会使汉字系统不堪重负,无法有效履行记录汉语的职能。
汉字是人们传递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媒介,这种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必须由使用者达成共同的认知,才能有效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唯有其形体高度统一,使用者传递和接收的信息才能高度精准。
因此,社会越发展,对汉字规范程度的要求就越高。
特别是到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传播信息的工具,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高速度、远距离和高度的社会化。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第3套真题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大山深处只有一条逼仄的山间小路与外界相通,交通不便,但却层峦叠嶂(zhàng),山清水秀。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呼吸到清沁肺腑的空气,甚至可以一吐(tǔ)胸中块磊。
B . 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的,义和利都脱不开计较,所以,遑(huáng)论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总是剑拔弩(nú)张的。
C .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zhù)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稗睨的表情、跌宕(tuò)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D . 《北京折叠》中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yǐn)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hóng),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乙)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保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丙)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失,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高三试卷语文-山东省烟台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彩陶特指烧制前绘彩的陶器。
对比强烈的绚烂色彩,意象多元的美好图案,点线面的繁复组合……彩陶不仅是早期先民的实用器具,更代表了那个时代卓越的艺术成就。
考古资料显示,在距今8000年的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率先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中国是世界彩陶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流域孕育出的彩陶文化区,也是世界重要的彩陶文化区之一。
这里是彩陶文化发展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从距今约8000年的老官台文化开始,先后经过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发展,一直延续到仰韶时代晚期,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程。
老官台文化彩陶作为中国彩陶文化的根,尽管器形与纹饰较为简单,却意义非凡。
半坡文化彩陶纹饰以直线构图为基本特色,尤以鱼纹和人面鱼纹最为典型。
庙底沟文化彩陶纹饰繁复绚丽,多以若干相同单元图案对称、重复排列,构成多元连续带状纹饰,尤以鸟纹及由圆点、孤边三角等构成的各种花卉纹最具特色。
渭河流域彩陶这一发展与传播历程,也是彩陶文化或中华文明本土起源的有力证据。
庙底沟文化时期,不仅是中国彩陶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中国史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原本经营粟作农业的庙底沟文化先民,在与长江流域史前先民的交流中,发展出稻作农业,使粮食的来源比以前更加多样化。
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这一时期,聚落数量增多,规模差异显著,出现了作为区域中心的特大型聚落。
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就是其中的代表。
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阶段考试试卷

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阶段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1. (3分) (2015高二上·河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
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
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
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白兔”出了香水、沐浴乳,还是奶糖香味,在网上迅速揪起一波童年回忆。
在武汉,“情怀热”带火的跨界商品也有不少,如汉阳造汽水、胡庆余堂传统香囊等,以传统元素推出衍生新品引发关注,在市场上占据。
据商品介绍,大白兔香水具有大白兔奶糖香味,还加入蜜糖茉莉花瓣、马达加斯加香草等。
网友们评价包装很“大白兔奶糖”,味道香甜,仿佛重回少女时代。
(),上线预售被秒光。
传统的企业和品牌,推出当下热门的衍生商品,成为快消品市场上的一股新风向,让年轻人记忆传统的符号。
在武汉,“汉阳造”汽水成功将城市传统1P复活,这体现出传统品牌在城市记忆中的地位,一系列的老武汉口汽水融入现代工艺,遇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成为的饮品。
胡庆余堂是知名的药材商,5月中,该品牌联手武商超市在线上预售传统香囊,没想到预订数量几乎接近上限。
专家提醒,商家在消费“情怀”“回忆”的同时,也应注重商品品质,否则这一切可能只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让传统的符号被年轻人记忆,成为快消品市场上的一股新风向。
B . 成为快消品市场上的一股新风向,让年轻人记住传统的符号。
C . 让传统的符号被年轻人记住,成为快消品市场上的一股新风向。
D . 成为快消品市场上的一股新风向,让传统的符号被年轻人记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不是大白兔首次推出衍生产品,之前还曾经推出过润唇膏。
B . 大白兔不是首次推出衍生产品,之前还曾经推出过润唇膏。
C . 大白兔之前还曾经推出过润唇膏,这不是首次推出衍生产品。
D . 之前还曾经推出过润唇膏,这不是大白兔首次推出衍生产品。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一席之地举重若轻炙手可热昙花一现B . 一隅之地举足轻重炙手可热过往云烟C . 一席之地举足轻重家喻户晓昙花一现D . 一隅之地举重若轻家喻户晓过往云烟二、现代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
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一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
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
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
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晴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
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
然而,新闻不是爽文。
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
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
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
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恩障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
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
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
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
新闻讲事实,讲真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石羚在《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中写道: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
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
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节选自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有删改)(1)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 . 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 . 浮夸作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D . 文风好的文章从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讲求营销,不追求“吸睛”。
(2)下列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 . 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利轻责,误导大众。
C . 作者举新媒体运营的数据,意在证明自媒体创作虽有“前途”和“钱途”,但若浮夸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D . 本文以新闻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发社会共鸣为例,说明言之有物、言而有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远。
(3)下列语句的内涵与文章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A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 .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C .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D .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8年的武大櫻花季除了传统的櫻花看点之外,就要数武汉大学在校园管理上的优化了。
除了保持“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等基本政策外,还特别引入了人脸识别闸机,预约而来的游客需要“刷脸” 才能进入校区。
从2015年到2017年,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
如今,坐车可以刷脸、支付可以刷脸、自动取款也能刷脸、甚至连公厕取纸都能够刷脸……没有一点点防备,“刷脸”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金融、交通、教育、安防、社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什么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落地与应用都如此迅速呢?首先,相比于指纹识别必须要采集指纹信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性。
它不需要被测者主动提供任何信息,只要你露出你的脸,它就能在不经意间对你完成识别。
因此,人脸识别在便利性和隐蔽性方面更具优势。
其次,因为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无需接触设备,因此不用担心病毒的接触性传染,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更有保障。
最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并发性特点让其在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智能制造网)材料二:上周公布了iPhoneX应用脸部识别功能,就在几天前,杭州一肯德基餐厅宣布可以刷脸支付了;农业银行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人脸识别系统;旅游业界很多领域已经开始试水应用刷脸技术——“刷脸”应用呈爆发式增长。
但不少人也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对此做专题报告,对齐爱民教授进行专访。
记者:指纹、虹膜、面容甚至基因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大量搜集存储,目前这些已经被采集的生物信息,其利用和保护现状如何?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齐教授: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毫无疑问是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同于地址、电话号码等由社会生活经验等而形成的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这些生物信息直接采集于人体,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与唯一对应。
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
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生物信息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鉴于此类个人生物信息可直接且唯一识别到个人,从个人信息理论分类角度,其敏感程度远高于一般信息,甚至可称之为“敏感信息”中的“敏感信息”。
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要高于“一般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是以上讨论还仅限于学术领域,未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
记者:技术革新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包括生物信息、健康数据、生活习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利用,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齐教授:由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个人信息早就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成为各国竞争和关注的焦点。
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
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为他国厂商广泛收集的情况下,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
2013年出现的斯诺登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但这只是被揭露出的冰山一角,事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上述安全威胁却并未停止。
在生物识别信息相关法律保护体系还未成熟之前贸然授予个人权限存在风险,尤其是在支付领域,因此较为稳妥的做法是保留个人权限或者为其设定上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数据人》第732期)材料三:用户上网产生的位置信息、购物历史、网页浏览痕迹等数据归谁所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规模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是否合法?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论坛上,与会者就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财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行《物权法》把物权分为动产和不动产,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财产,难以按照此种分类方法进行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