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和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视运动和日出日落方位1.正午太阳的位置(正午太阳地方时总是12:00)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南。
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2.直射点的纬度(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与极昼圈度数互余。
(2)出现极昼的地方,一天中日出太阳高度加上正午太阳高度除以2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即:0一(ho+H)/2(3)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其度数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3.极昼期间的太阳视运动(1)极昼圈(发生极昼的最低纬线圈)上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极昼圈上,全天24小时内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
,当地时间0时(或24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阳光直射点所在纬度数的2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推知)。
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0时,极昼圈(其纬度为南、北纬(90。
一h。
)上某地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l、图2(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和图3(=It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所示。
(2)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在极点与极昼圈之间的极昼地带,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
,其中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并且日最小太阳高度角的度数等于该地纬度与极昼圈之间相隔的纬度数。
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
时,极昼圈纬度为90。
一h。
,此时处于极点与极昼圈之间地带的某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及太阳视运动图如图4、图5(南半球图)和图6(北半球图)所示。
(3)在极点上看由于太阳周日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故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所谓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
例如:12月22日在南极点上看,太阳周日圈始终高出地平圈23。
26 7,且只有方位变化(每日一周)而无所谓升落,故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
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
时,南、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7、图8(南极点图)和图9(北极点图)所示。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资料

B
E
N
S
A
规律:判断季节(月W 份)
1、根据倾斜方向判定半球:南斜(北半球) 北斜(南半球)
2、根据路线长短判定季节: 红色(超过半圈)——夏至 黑色(不足半圈)——冬至 蓝色(正好半圈)——二分
A
a
N
46° B
S
规律:
a
s
∠b=(∠1--∠2)/2=某地的余角 ∠a= ∠b + ∠2 =(∠1--∠2)/2+ ∠2 (∠1+ ∠2)/2=太阳直射的纬度
甲
乙
2
1
北半球
练习3:∠1=∠2=22°,求甲乙的纬度
答:甲是北极点,太阳高度相等=22度,说明太阳 直射在北纬22度,刚好极昼的纬度是北纬68度
练习4: 上图表示某地某日太阳运动轨道图,已 知正午太阳位于A点,∠ABS=46°,求观察地点的 纬度____,太阳直射的纬度_____。
NB 夏至B(天顶)
A 春秋分
a EA
冬至
b
N
a A bc c
S
W
N
规律:S北半球某地观察
三条太阳运行轨道面都平行,
B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A
a bc
A
S
它们与地表的交角相等,即:∠a=∠b=∠c,
该角与当地纬度(A)互余,即:∠b+∠A=90°
B 81°26′ 58° 34°34′
E
N
S
A
W
N
B 夏至
高中地理 必修一 1.3 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 1)A,由柱A和柱B影子朝向 正北,知太阳直射AB所在经 线,柱C影子朝向东北,判断 柱C位于柱A和柱B的东部; 又据柱C影子长于柱A和柱B 的影长,判断柱C在我国的东 北地区
• (2)图略(10时时影子朝 向西北,下午3时时影子朝
向东北,两影长都长于图 中影长,下午3时时的影长 又长于10时时,且与柱A 夹角大于10时时;移动方 向由西向东。)
•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 是
• (1)12月22日,昼 夜等长(3分) (2)东,23.5°N(2 分)
• (1)6月22日缩为0,说明太阳 直射,则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 上,故12月22日时,当地正午 太阳高度最小,则影子最长;3 个月后为春分日,昼夜等长。 (2)根据图示OP表示正午日 影方向,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 上,终年正午日影朝北,故OM 表示正东方向。(
(4)某地某日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当日正午太 阳高 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四)、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 度:
①在回归线之间的纬度: =23°26′+当地纬度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纬度: =46°52′(固定值) ③极圈及其以内的纬度: =90°-当地纬度+23°26 (即为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 。
【例题】.在中国有三个相同高度的柱子,分别 位于A、B、C三地,称柱A、柱B和柱C
(1)当柱A和柱B在正午的影子如左图所示时,柱C的影
子如右图所示。则柱C的位置可能在( )
A.中国东北 B中国西北 C中国东南 D.中国西南
判断理由是
.
(2)柱A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的影子是什么样子?请在
图中画出影子,并注明相应时间,并用箭头标出影子的移
B
E
N
第11讲 太阳视运动轨迹和日出日落方位

第11讲 太阳视运动和日出日落方位【复习目标 】1. 掌握不同时间全球各地日出日落方位。
2.会读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了解不同纬度太阳视运动轨迹。
【主干知识突破】一、日出日落方位问题赤道地区 南京地区探究2:南回归线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
探究3 :夏至日北极点、北极圈太阳视运动(备用图)北极点北极圈探究4 :冬至日南极点、南极圈太阳视运动南极点南极圈【规律】⏹极点极昼期间,极点上一天的太阳高度是保持不变的,且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
⏹极点上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范围是。
【典例分析】1.2011年9月29日晚“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个月后将与神八飞船完成空间交会对接。
在此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逐渐减慢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C.赤道各地日出时,当地物体影子朝向西偏北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2011·重庆卷改编] 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
回答2~3题。
2.该地坐标可能是()A.(16°26′N,105°E)B.(16°26′N,135°E)C.(30°26′N,135°E)D.(30°26′N,105°E)3.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A.6月21日9时 B.6月21日21时 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4.(09·天津高考)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
观察照片(下图),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A.正北0∶00B.正北12∶00C.正南0∶00D.正南12∶005.右图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状况,此日江苏省扬州市(约32.5°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A.32.5°B.79.5°C.45.5°D.66.5°6.右图是“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视运动图”,当太阳位于A点时,北京时间为6时。
太阳视运动图解析

太阳视运动图解析一、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方位的关系1.从理论上讲,在两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极点除外)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的地方除外)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的地方除外)太阳东南升、西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
例:40°N 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图 a 表示夏至日太阳视运动图 b 表示春秋分日太阳视运动图c 表示冬至日太阳视运动图4.赤道处的太阳视运动(仍满足第2和第3规律)(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处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如图3,此时昼夜等长。
(图中β为正午太阳高度角)(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处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如图4,此时昼夜等长。
16 14 18 6 810 12 南北西落 圈 平 地 东升 时北 南北 南图3南 北图4二、如何判断太阳视运动图中的东南西北方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三、在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如下左图四、知道极昼时最大值和最小值太阳高度,如何求解太阳直射点纬度?如图7,极昼时太阳高度最小值为a (即地方时为0:00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最大值为b (即地方时为12:00时的太阳高度)。
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为(a +b )/2。
例:如图8此时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α,则此刻太阳直射纬度为α/212:00 24:00 0:00 夏至日北极点太阳高度图 12:00 24:000:00 直射 纬线北极点太阳高度图 20°N 0图7 α 图8。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概要

• (1)12月22日,昼 夜等长(3分) (2)东,23.5°N(2 分)
• (1)6月22日缩为0,说明太阳 直射,则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 上,故12月22日时,当地正午 太阳高度最小,则影子最长;3 个月后为春分日,昼夜等长。 (2)根据图示OP表示正午日 影方向,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 上,终年正午日影朝北,故OM 表示正东方向。(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
天球立体图
B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E N A W S
规律1-1:观察点A位于北半球,则太 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
继续
天球立体图
冬至 春秋分 夏至 E N A W S B
规律1-2:观察点A位于南半球,则太 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
继续
天球立体图
90°,且该日该地区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
(3)其他极昼地区
该日太阳高度最小值
=当地纬度-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纬度。
(4)某地某日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当日正午太 阳高 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四)、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 度:
①在回归线之间的纬度: =23°26′+当地纬度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纬度: =46°52′(固定值) ③极圈及其以内的纬度: =90°-当地纬度+23°26 (即为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 。
B 正北升起 夏至 春秋分
E
N A W
a
冬至 S
正北落下 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刚好极昼)
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角a=(90度-A点纬度) ×2 或直射点纬度 ×2
正北升起B
夏至 春秋分
N A
冬至 S W
正北落下
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 (已经出现极昼多时)
太阳视运动及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一示例:初中教材第一册解析:图示底圆是观测者所在的平面即地平面,观测者位于南北轴与东西轴的交点处;观者位于北纬40度夏至日:太阳从东北方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上冲天南部天空,于西北方落下:昼长夜短(日出地方时早于6:00时;日落晚于18:00时)春秋分日: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上冲天南部天空,于正西方落下:昼夜等长(日出地方时于6:00时;日落于18:00时)冬至日: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上冲天南部天空,于西南方落下:昼短夜长(日出地方时晚于6:00时;日落早于18:00时)夏至日太阳方位日变化: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如图中①曲线)。
春、秋分日太阳方位日变化: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如图中②曲线)。
冬至日太阳方位日变化:东南——正南——西南(如图中③线)。
二视运动图的判读与应用1:确定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东南西北方位2: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及上冲天时太阳与观测者的相对位置,确定观测者的冬夏半年3:确定直射点的纬度或半球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材料一某日①、②、③、④四地太阳视运动示意图(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底圆表示观测者所在的地平圈,带箭头的圆弧表示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图中角度为当地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1)在没有建筑物遮挡的情况下,①②③④四地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是地。
(2)不考虑地形等因素的影响,①②③④四地中,全年热量最为丰富的地。
5:判断观测者所在的纬度,经度以及纬度范围例:读某日太阳视远动图.当太阳位于A点时,北京时间为6时。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地理坐标,经度为、纬度为,此时南半球出现极夜的范围是 .(2)此时澳大利亚珀斯受(填“气压带”或“风带”)控制,气候特点是。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方向流动。
(3)在该地同纬度上,有一个淡水资源储量最大的岛屿.它是 .(4)该地属于美国领土范围,它位于其50个州中的州。
高考地理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

右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
1、 甲的地理纬度为
A23026'N B 66034'N C 220N D 900 N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A220 B 110 C 440 D 680
3、悉尼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A东北 B 东南 C 正东 D 正北
乙
甲
太阳高度
H
南
1O 2
北
0 6 12 18 24 小时
一、太阳视运动图总结:
二、太阳视运动图解 : 判断一
1、日出:地平圈上看日出 2、正午太阳高度角:天顶上看正午太阳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
东北升起
B
正午太阳
N 西北落下
E
a A
W
正午S太阳高度角
如图:
B
二分二至太阳轨迹图
E
N
S
A
判断二:位置、季W节(月份)
1、根据倾斜方向判定半球:南斜(北半球) 北斜(南半球)
(∠1+ ∠2)/2=太阳直射的纬度
3、右图为北半球某 地的太阳运行路径, 此地的纬度可能是:
A.23.5°N B.50°N C.30°N D.20°N
太阳从偏东X度升起,则直射点的纬度为X度; 太阳从偏西X度落下,则直射点的纬度为X度;
如:太阳从东偏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N;太阳从东 偏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S。
规律: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的纬度数。
7、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 地面的夹角,回答:
5° N
35° S
某地
⑴.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B)
A.15°N B.20°N C.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