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标法计算

合集下载

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_解释说明

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_解释说明

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重点介绍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的原理、步骤以及应用。

气相质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的方法,它通过将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蒸发和离子化,然后使用质谱仪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

然而,由于不同样品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基质效应和仪器响应变化,导致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为了准确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浓度,内标法被引入到气相质谱分析中。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解释说明、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内容,并介绍内标法在气相质谱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解释内标法计算的步骤,并展示实验设计方案、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阐述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了解到内标法在气相质谱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内标法计算并正确地解释分析结果。

此外,本研究还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2. 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2.1 定义与原理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定量测定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它基于内标物(即一个已知浓度的化合物)与待测目标化合物在质谱仪中的特性相似性,通过比较两者在色谱柱分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峰面积或峰高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内标物作为参考,在样品准备过程中添加已知浓度且结构与目标化合物相似的内标物。

通过称量一定比例的样品和溶液,并在质谱仪中进行实验测量,然后根据内标峰和目标化合物峰之间的比值计算出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2.2 内标物的选择与制备选择适当的内标物对于保证准确性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内标物:(1)化学结构与目标分析物类似;(2)易于制备和稳定;(3)在质谱仪中有良好的响应;(4)不与样品中的其他化合物相互干扰。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 method 一种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

归一化法是把样品中各个组分的峰面积乘以各自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求和,此和值相当于所有组分的总质量,即所谓“归一”,样品中某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用下式计算:pt%= Aifi/(A1f1+A2f2 + ....Anfn )*100式中f1、f2、fn… 为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A1、A2、…An为各组分的峰面积。

如果操作条件稳定,也可以用峰高归一化法定量,此时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按下式计算: pt%= hifi/(h1f1+h2f2 + ....hnfn )*100式中f1、f2、fn、…为各组分在该操作条件下特定的峰高相对校正因子,h1、h2、…hn为各组分的峰高。

用归一化法定量时,必须保证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并在色谱图上显示色谱峰。

定量方法色谱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a. 校正归一化法当试样中各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在检测器上均有响应,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已知时,可用此法定量。

组分i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可由下式计算:其中fi可为质量校正因子,也可为摩尔校正因子。

若各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相近或相同(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组分),则上式可简化为:该法简称为归一化法。

校正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变化时,对定量结果影响很小。

缺点是:对该法的苛刻要求限制了该法的使用。

该法适合于常量物质的定量。

b. 内标法所谓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百分含量。

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各组分时,而且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可用此法。

此法适合于微量物质的分析。

该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f si是被测组分相对于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

该法的优点是:受操作条件的影响较小,定量结果较为准确,使用上不象归一化法那样受到限制。

该法的缺点是:每次分析必须准确称量被测物和内标物,不适合于快速分析。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的步骤如下:
1. 首先确定内标物质的纯度和浓度。

纯度可以通过红外光谱、NMR光谱等手段进行检测,而浓度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重量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2. 然后将内标物质与待测物质混合,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洗脱和提取。

3. 将混合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在分离图谱中水平轴为时间,垂直轴为信号强度。

4. 在分离图谱中,找到内标物质和待测物质的峰(一般情况下,它们应该位于分离图谱的第一或第二个峰),并计算它们的相对保留时间。

5. 通过浓度比例计算内标物质和待测物质的峰面积比值,即校正因子。

具体公式为:校正因子 = 待测物质峰面积 / 内标物质
峰面积 * 内标物质浓度 / 待测物质浓度。

6. 将校正因子应用于待测样品中的待测物质浓度,校正后的浓度即为准确浓度。

内标法举例说明

内标法举例说明

内标法举例说明
内标法是一种在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这种方法通过在样品中加入一种内标物,然后测量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之比,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浓度。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内标法示例:
1. 选择一个与待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作为内标物。

这个内标物应该是样品中不存在的物质。

2. 配制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测量它们的峰面积或峰高,计算相对校正因子。

3. 在准确称量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

这个质量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4. 测量被测试样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或峰高,计算它们的质量比和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

5. 使用内标法公式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通过在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之间建立比例关系,内标法可以消除进样体积的误差,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选择合适的内标物也是成功应用内标法的关键之一。

内标法定量的原理

内标法定量的原理

内标法定量的原理内标法定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通过引入内标物来消除样品制备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从而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

内标物是一种已知浓度的化合物,它与待测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

在内标法定量中,将内标物加入到待测样品中,经过前处理后进行测量。

通过比较内标物与待测化合物的响应信号之比,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具体来说,内标法定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适当的内标物:选择一个与待测化合物相似的、易于制备且稳定性好的化合物作为内标物。

通常情况下,内标物应该在样品中存在,并且不会干扰目标成分的检测。

2. 加入内标物:将已知浓度的内标物加入到待测样品中,并进行混匀。

3. 样品制备:根据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提取、纯化等步骤。

4. 测量:对经过前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测量。

通常情况下,使用同一种仪器和测量条件对内标物和待测化合物进行测量。

5. 计算:通过比较内标物与待测化合物的响应信号之比,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 (待测化合物峰面积÷ 内标物峰面积)× 内标物的已知浓度× 稀释倍数其中,峰面积是指色谱或质谱图中峰的面积大小,稀释倍数是指样品经过稀释后的倍数。

内标法定量的优点在于可以消除样品制备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由于使用了已知浓度的内标物,可以减少样品制备和分析过程中对精密称量、定容等步骤的要求。

此外,内标法定量还可以用于不同仪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比较分析。

但是,内标法定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与待测化合物相似且易于制备稳定性好的内标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难以找到适当的内标物。

其次,内标法定量需要进行复杂的样品制备和测量过程,需要较高的实验技能和经验。

最后,内标法定量只能消除某些误差,对于其他误差如仪器漂移、环境温度等因素仍需要进行校正。

归一化法_内标法_外标法

归一化法_内标法_外标法

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 method 一种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

归一化法是把样品中各个组分的峰面积乘以各自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求和,此和值相当于所有组分的总质量,即所谓“归一”,样品中某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用下式计算:pt%= Aifi/(A1f1+A2f2 + ....Anfn )*100式中f1、f2、fn…为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A1、A2、…An为各组分的峰面积。

如果操作条件稳定,也可以用峰高归一化法定量,此时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按下式计算:pt%= hifi/(h1f1+h2f2 + ....hnfn )*100式中f1、f2、fn、…为各组分在该操作条件下特定的峰高相对校正因子,h1、h2、…hn为各组分的峰高。

用归一化法定量时,必须保证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并在色谱图上显示色谱峰。

•定量方法色谱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a.校正归一化法当试样中各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在检测器上均有响应,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已知时,可用此法定量。

组分i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可由下式计算:其中fi可为质量校正因子,也可为摩尔校正因子。

若各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相近或相同(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组分),则上式可简化为:该法简称为归一化法。

校正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变化时,对定量结果影响很小。

缺点是:对该法的苛刻要求限制了该法的使用。

该法适合于常量物质的定量。

b.内标法所谓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百分含量。

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各组分时,而且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可用此法。

此法适合于微量物质的分析。

该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是被测组分相对于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

其中,fsi该法的优点是:受操作条件的影响较小,定量结果较为准确,使用上不象归一化法那样受到限制。

该法的缺点是:每次分析必须准确称量被测物和内标物,不适合于快速分析。

色谱定量计算三种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色谱定量计算三种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色谱法是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高度进行定量分析的。

色谱定量计算方法很多,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1. 归一化法如果试样中所有组分均能流出色谱柱并显示色谱峰,则可用此法计算组分含量。

设试样中共有n个组分,各组分的量分别为m1,m2,……,m n,则i种组分的百分含量为: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进样量的多少不影响定量的准确性,操作条件的变动对结果的影响也较小,对组分的同时测定尤其显得方便。

缺点是试样中所用的组分必须全部出峰,某些不需定量的组分也需测出其校正因子和峰面积,因此应用受到一些限制。

2. 内标法当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要求测定试样中某个或几个组分时,可用此法。

准确称取m(g)试样,加入某种纯物质ms(g)作为内标物,根据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比m s/m及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基于下式可求组分i的百分含量W i%:因为所以内标物的选择条件是:内标物与试样互溶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内标物的色谱峰既处于待测组分峰附近,彼此又能很好地分开且不受其它峰干扰;加入量宜与待测组分量相近。

内标法的优点是定量准确,操作条件不必严格控制,且不象归一化法那样在使用上有所限制。

缺点是必须对试样和内标物准确称重,比较费时。

3. 外标法(亦称标准曲线法)该法是在一定色谱操作条件下,用纯物质配制一系列不同的浓度的标准样,定量进样,按测得的峰面积对标准系列的浓度作图绘制标准曲线。

进行试样分析时,在与标准系列严格相同的条件下定量进样,由所得峰面积从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得待测组分的含量。

外标法的优点是操作和计算简便,不需要知道所有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其准确度主要取决于进样量的准确和重现性,以及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4.1校正因子f
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待测组分溶液 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 取。
4.2内标物的选择
满足要求,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化学方面(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 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标准曲线法
先求标准曲线或者回归方程
内标对比法
不知道校正因子是的一种应用
归一化法
样品中的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可以检测出峰
3.1内标物 3.2校正因子
定义
将一个 已知质量的纯物质,加入至待测样品溶液中,以此 纯物质的量为标准,对比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该纯物质称 为内标物。
选择要求
a.原样品中不含组分 b.与待测物保留时间应接近,但不重叠
内容:
取对照品储存液0.25、0.50、 1.00、 2.00、 3.00、 4.00、 5.00ml,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内标溶液各10um。 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各对照品溶液。照上述色 谱条件,分别金阳10um,记录色谱图,得对照品峰面积与内 标物峰面积的比值,并以斑蝥素浓度与内标物溶度(mg/ml ) 的比值为横坐标,对照品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mAU/s) 的比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绘制回归曲线,计算 回归方程
实 验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S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311- 312 ,
[2].王丽,刘彩虹,刘俊芳,斑蝥临床应用[J] .中医中药2006, 9(9):72-73 ,
[3]. 吴磊,王宪龄,白一明,斑蝥临床外用举隅及药理作用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8(14):57-59. [4].刘沁,陈建伟,李祥,等,HPLC法测定5个产地斑蝥药材中斑蝥素的含量[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13(5): 582-585. [5].李清,贾英,邓新秀,等,斑蝥药材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J] .沈阳药科大学学 报,2006,23(11): 706-709. [6].朱颖,夏少秋,赵越,RP-HPLC法测定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 理;2010,21(6):643-5. [7].敖国富,曾造,周建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短翅豆芫箐体液中斑蝥素含量[J].贵 州帅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100-1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