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行情预测及分析报告
2022年上半年中国生猪市场预测

2022年上半年中国生猪市场预测母猪市场运行状况后备母猪需求旺盛。
据调查显示,近期我国后备母猪供不应求,交易体重下降,据对国内大型种猪企业调查显示,后备母猪交易体重降至30千克~40千克。
据目前对部分养殖场的调查显示,后备母猪存栏占能繁母猪存栏比重为37%。
能繁母猪生产潜能过大。
据调查显示,在能繁母猪存栏结构中,1胎~2胎和3胎~4胎的能繁母猪存栏比重较大,各占45%左右,目前1胎~4胎的能繁母猪占能繁母猪的比重为88.6%。
这意味着2022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出栏将大幅增加。
市场分析生产结构调整,增加后备母猪需求。
近期我国生猪生产结构调整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专业育肥向自繁自养转变。
如在调查中,某养殖企业的后备母猪存栏为30头,没有能繁母猪存栏。
这部分养殖户即为专业育肥户向自繁自养转变而来。
二是部分养殖企业压缩低产能繁母猪存栏,扩充后备母猪存栏,这种调整,增加了后备母猪的需求量。
能繁母猪分期淘汰,存栏比重下降。
在调查中,5胎~6胎的能繁母猪存栏比重为11%,远低于正常水平。
其缘由为在2022年国庆前后,养殖户开头调整生产结构,淘汰5胎~6胎的能繁母猪,据调查显示,当时淘汰的比重在30%~40%之间。
2022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再探新低上游供应能繁母猪存栏连续增加。
一方面受5胎~6胎能繁母猪存栏比重偏小原因影响,另一方面受后备母猪存栏比重偏高因素影响,能繁母猪存栏有望连续增加。
生猪出栏有望连续增加。
受1胎~4胎能繁母猪存栏所占比例偏大影响,2022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生猪供应会偏多。
依据存栏结构推断,估计2022年下半年,母猪配种数量增加26%,每月配种数量增加6%。
下游消费需求增长空间逐惭缩小。
随着我国经济进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在肉类需求中,我国猪肉需求降至62%,并有连续下降的趋势。
同时随着猪肉价格连续走低,价格的再下降对猪肉消费的促进作用渐渐减弱。
估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猪肉消费同比增长空间有限。
2023年上半年黑龙江省畜牧业形势分析(上)报告模板

Analysis of the output value and structure of animal husbandry
畜牧业产值与结构分析
02
上半年黑龙江省畜牧业形势分析
1.上半年黑龙江省畜牧业平稳增长,猪牛羊肉产量增长,禽蛋奶类产量下降上半年,黑龙江省畜牧业生产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畜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畜产品生产平稳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其中,生猪出栏同比增长3.2%,牛肉产量同比增长3.4%,羊肉产量同比增长4.9%,禽蛋产量同比增长2.1%,牛奶产量同比下降3.6%。
03
上半年黑龙江省畜牧业形势分析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畜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畜牧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
上半年,全省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畜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猪牛羊禽肉产量150.9万吨,同比增长3.5%。生猪存栏1040.3万头,同比增长1.1%,出栏775.5万头,同比增长4.4%。牛奶产量68.9万吨,同比下降20.8%。禽蛋产量32.5万吨,同比下降4.3%。
上半年,黑龙江省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养殖户经营困难。养殖成本是影响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降低。
当前,黑龙江省畜牧业饲料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玉米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据统计,上半年黑龙江省玉米价格同比上涨10%以上,导致养殖成本增加。
黑龙江省畜牧业人工、疫病、环境成本上涨对养殖户经营造成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上半年,黑龙江省畜牧业人工成本同比上涨10%以上,对养殖户的经营造成了一定7
Form:Bob
TEAM
畜牧业生产形势与特点
上半年黑龙江省畜牧业形势分析
1.畜牧业生产形势与特点2. 畜牧业生产形势
(农业牧渔行业分析)生猪行业的价格走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2021年生猪行业的价格走势及市场现状分析2021年已过半,可想而知,时间就像沙漏一样,转眼即逝。
在过去的半年里,养猪人可谓尝尽了苦与甜。
而上半年的猪价可用四字形容:淡季不淡,养殖户们的春天是否来临呢?以下是我整理分析的2021年生猪行业的价格走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生猪价格走势总体来数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月份到3月中旬,二是3月份中旬到6月末。
1月份到3月中旬1月,元旦之际,全国人民准备年货,猪价有所上涨,但仍在6元时代。
到了下旬,年关之际,猪价仍在下跌。
直到大年三十,猪价仍没有上涨的迹象,红红火火的新年,养猪人“暖冬不暖〞。
过了年之后,被称之为淡季,猪价却显涨势,但仍然没过多久之后又现下跌,连元宵也拯救不了。
直到3月中旬,猪价才触底反弹。
清明、五一前后也只是稍微震荡而后无一不重拾涨势。
端午直接震荡可以无视,大有一股谁都阻挡不了猪价上涨势头的态势。
而那时养猪人不知道的是,猪价至此翻身,直线上涨。
3月份中旬到6月末猪价自3月份中旬上涨以后,一直到6月末,一直在涨,甚至一天一个价。
而7月份猪价也仍是涨势。
3月份中旬生猪价格的上涨,可以说山东金锣的病猪事件是一个催发剂,提前让猪价现涨势,并且在2021年养殖户大量退出而造成的生猪供给减少引起供不应求的有利条件下,猪价从此不涨不可收拾。
一开始说猪少,养殖户是拒绝的,但随着猪价的越涨越高,收猪人催猪的越越急,养猪人不得不成认并意识到时机:猪真的少了。
而上半年的生猪存样和能繁母猪的存栏一直在减少。
直到2021年5月份,全国生猪存栏38615万头,比上月减少0.2%,比去年同期减少9.8%;能繁母猪存栏3923万头,比上月减少1.2%,比去年同期减少15.5%。
这也是连续第21个月持续下滑,生猪养殖业“去产能〞力度和时间均远超预期,虽然去产产能化速度渐缓,但很显然,淘汰仍在继续。
5月份能繁母猪存栏3923万头,比标准的4800万头减少将近千万头,而母猪的存栏,关系到一年后的猪价,可想而知,后期的猪价将不会太低,至少不会回到2021这个养猪人的“末日〞。
当前XX市生猪和猪肉价格调研报告

当前XX市生猪和猪肉价格调研报告近期,我市生猪及猪肉价格下跌明显,我们深入生猪规模养殖大户、屠宰企业、饲料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围绕生猪市场价格变化及收益情况,生猪出栏、存栏、能繁母猪数量,生猪价格后期走势及原因,当前我市养猪行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展开专题调查,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目前我市生猪及猪肉价格下跌明显。
我市生猪和猪肉价格自2022年4月下旬止跌转涨,生猪价格连续2个月温和震荡上扬,7月初,生猪价格在连续上涨后进入震荡调整阶段,随着9月开学季到来,猪肉需求的增加,生猪价格持续上涨,10月份,猪价高位运行达到年度高点。
在国家采取了提醒告诫、约谈和储备肉投放等一系列调控举措下,生猪价格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上涨后,自11月初起,猪价从上涨态势转为下跌态势,价格连续11周下跌,跌至养殖成本以下。
目前,我市生猪出栏价格为7.2-8元/斤,白条肉价格为9.5元/斤,精瘦肉价格为14元/斤,生猪出栏价格和去年10月份14.1元/斤相比下跌了43.3%,白条肉价格和去年10月份17.6元/斤相比下跌了46%,精瘦肉价格和去年10月份22元/斤相比下跌了36.4%,猪仔价格从去年7月份1180元/头跌到现在450元/头,下跌了61.9%。
不到半年时间生猪和猪肉价格近乎腰斩,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一定实惠,但是养殖户利润骤减,不利于生猪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生猪、猪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猪市场供应充足,前期二次育肥、压栏惜售猪源集中释放,养殖端出栏数量增加;二是受疫情政策优化调整的影响,餐饮消费和腌腊消费均大幅减少,消费对猪价的支撑不足;三是春节过后,猪肉进入消费淡季,需求下降,供应过剩;四是屠宰企业屠宰生猪数量较春节前有所减少,部分屠宰场有圈存猪,收猪积极性不高,且压价收猪较多。
(二)目前生猪养殖收益处于亏损状态。
通过调查,我市生猪从仔猪收购到饲养出栏(300斤为标准出栏),按目前生猪出栏收购价7.5元/斤来计算,每头收入约2250元,其中仔猪成本450元、饲料成本1800元、防疫成本80元、人工成本等300元,合计养殖成本为2630元,每养一头生猪亏损380元,从当前行情来看,生猪养殖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2023年1-9月我国生猪养殖收益情况分析

2022年1-9月我国生猪养殖收益情况分析近期,山东省东阿县物价局组织人员对本县刘集、鱼山、新城3个乡镇5个规模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及2个散养户2022年以来生猪生产成本、养殖收益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总体状况是呈“V”字形波动。
1-9月份,生猪猪肉价格先跌后涨,缓慢下跌充斥第一、二季度。
“春节”以后,由于“节日效应”的消逝和气温的渐渐上升,生猪消费进入淡季,第一、二季度生猪价格渐渐跌至谷底,最低价位跌至10.2元/公斤。
第三季度形成价格拐点,生猪价格止跌回升,7月份猪粮比价才再次达到盈亏平衡点。
生猪价格走势状况自进入2022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滑,1月份均价为13.6元/公斤,较去年12月份15.8元/公斤,价格下降2.2元,环比下降13.92%,同比下降9.33%;2月份均价12.6元/公斤,环比下降7.35%,同比下降10%;3月份均价11.2元/公斤,环比下降11.11%,同比下降9.68%;4月份均价10.2元/公斤,环比下降8.93,同比下降7.27%。
5月份,均价10.8元/公斤,环比上涨5.88%,同比下降12.9%;6月份均价11.2元/公斤,环比上涨3.70%,同比下降22.22%;7月份均价14.3元/公斤,环比上涨27.68%,同比下降4.67%。
8月份,均价14.8元/公斤,环比上涨3.5%,同比下降2.63%。
9月份,均价14.6元/公斤,环比下降1.35%。
养殖成本及收益状况以东阿县刘集镇刘合束村庆增生猪养殖场为例,该养猪场占地36亩,总投资240万元,存栏规模800头,1-9月份成本及收益状况如下:一季度共出栏144头,平均每头出栏重106公斤,平均每头毛收入1321元,平均价格12.47元/公斤;仔猪(自繁自养)平均每头重15公斤,平均每头仔猪价格370元,仔猪价格26元/公斤。
平均每头生猪饲料花费706.7元。
饲料平均价格2.84元/公斤。
其他费用状况:平均每头燃料动力费27元、水电费12元、煤炭费13.6元、医疗防疫费51元、死亡损失费50元、工具材料及修理维护费10元、固定资产折旧费平均每头20元,管理费19元。
生猪生产销售及价格的调查报告

05
调查总结及建议
Chapter
生产销售环节的问题与挑战
01
生产环节问题
在生产环节中,存在养殖技术不规范、饲料质量不稳定、防疫措施不到
位等问题,导致生猪生长缓慢、发病率高,在销售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大、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问题,
导致养殖户收益不稳定,甚至亏损。
销售规模及渠道
销售规模
本次调查显示,生猪销售规模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主要集中在大型养殖企业和中 小型养殖户。
销售渠道
生猪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活猪市场、屠宰企业、超市和线上平台等。其中,活猪市 场和屠宰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销售价格及波动因素
销售价格
根据调查,生猪销售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需求、季节性变化、饲料价格、政策调控等。
波动因素
市场需求和季节性变化是影响生猪销售价格的主要因素。同时,饲料价格和政策调控也对生猪销售价 格产生一定影响。
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
在销售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市场竞争力不足、销售渠道有限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生猪产业的 进一步发展。
建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展销售渠道,增加线上销售;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生猪存栏量、出栏量、饲料产量及价格、养殖成本及收益、屠宰 加工及销售情况、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同时,还对政府监 管、政策措施、市场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
02
生猪生产情况调查
Chapter
生产规模及分布
01
02
03
总体规模
近年来,我国生猪生产规 模持续扩大,以满足日益 增长的市场需求。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 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1.1 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
20xx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我市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市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20xx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 7812头,比 20xx年上半年增加 386头(增长 5.2%),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得到恢复,预计 20xx年底仔猪生产可望达到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1.2 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
近年来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 ,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20xx年我市年出栏 2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猪户达到 16781户(其中年出栏 50头以上1197户、年出栏 100头以上 164户、年出栏 500头以上 35户、年出栏 3000头以上3户), 20xx年末适度规模户存栏生猪16.74万头,同比增长 132.1%;适度规模户出栏生猪 18.12头,同比增长 136.5%。
1.3 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
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市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概述生猪养殖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猪肉作为最主要的肉类供应品逐渐成为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
因此,生猪养殖行业市场也日益壮大,并成为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二、市场趋势1. 供求情况目前,整个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供需两旺的行情,其中,需求端保持强劲增长,而供给端表现出了疲软。
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旺盛,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生猪养殖企业的规模化扩张受限制,导致了供给端的疲软。
2. 质量与安全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生猪养殖行业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也屡屡被曝光。
因此,行业内对于生猪养殖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通过技术升级、标准严格把控等方式来确保生猪养殖的质量和安全。
3. 生产力的提升生猪养殖行业随着技术的升级和企业的壮大,生产力方面也有了相当大的提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助于保证生猪养殖的规模和供给稳定,同时也有助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三、市场分析目前,在我国生猪养殖市场,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行业的一个明显趋势。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不断升级和提升。
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规模化养殖对于猪粪等废弃物的处理,也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四、发展前景1. 市场空间持续扩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升级仍在持续,猪肉的需求仍将继续增长,因此,生猪养殖市场的空间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 产业规模化升级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生猪养殖行业将会逐步进行产业规模化升级,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技术和管理的提升随着我国技术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行业的技术和管理将会继续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保障猪肉的质量和安全,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生猪养殖行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随着消费升级和行业的规模化升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认真执行环保政策,以便更好地保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行情预测及分析报告第一部分 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猪市场分析回顾一、盈亏周期:猪病等突发事件改变周期变化趋势1、活猪价格:短暂亏损2、仔猪价格:补栏积极成活率低3、猪肉价格:短暂低位4、母猪价格:补栏始终积极二、生猪存栏结构1、生猪总存栏:并非严重过剩2、母猪存栏:略高于均衡水平三、补栏积极性1、生猪补栏指数:短暂低迷2、母猪补栏指数:罕见积极四、生猪市场供需情况1、生猪需求指数:替代品托底2、生猪供应指数:区域性差别较大第二部分 2009年生猪市场热点问题剖析1、一切乱象、迷局的根源:猪病改变猪市2、如何判断猪病等突发事件对生猪市场的影响?3、猪价与CPI、通胀通缩的关系?第三部分 2009年四季度及2010年猪市走势分析预测1、假如疫病影响为“2级-轻” 后市将在正常盈利区间震荡2、假如疫病影响为“3级-严重” 后市将在较高、高盈利区间震荡3、假如疫病影响为“4级-非常严重” 后市将再次迎来“金猪”年应对预案2009年的国内生猪市场走势被业内人士称为“鬼市”,尤其是三季度的行情变化飘忽不定,波动规律被颠覆。
我们在2008年底以及2009年一季度发布的生猪市场预警报告中曾分析预测“2009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会延续2008年年底的反弹势头,将可能是一个“寒冬”,预计二季度即将进入亏损,新一轮的周期也即将开始。
”今年一二季度生猪市场实际走势也确实在二季度进入亏损,但仅仅亏了4、5、6三个月。
2009年6月中旬的政府收储成为了整个生猪市场的转折点,猪市随之持续反弹,并于7月分走出亏损,进入盈利。
期间生猪市场出现了猪价“南北倒挂”、亏损期短暂的“暖冬”、部分人仅依据价格下跌而误判抄底,但短暂的“暖冬”并未导致大量淘汰母猪等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年初华北地区的旱灾引发猪病、政府收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疫病等突发事件在不同阶段改变了供求格局。
但自五六月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发生猪病后,随着猪病的扩散,生猪供求形势也随着变化,后市是涨、是跌还是长期中高位震荡,我们将对生猪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同时对未来猪病发展形势对猪市的影响进行假设性分析预测,供广大读者参考。
第一部分 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猪市场分析回顾一、盈亏周期:猪病等突发事件改变周期变化趋势参考图1、图2,我们提前一年发布的对后市的分析预测走势,2008年至今的实际走势80%以上与我们的预测走势基本吻合,但其中出现过3次稍大的偏差,参考下图可知,分别是2008年四五月份、2009年二三月份、2009年七八月份,而且均是导致供应下降,供求缺口增大,导致价格走势以及涨幅超出预期。
主要原因均是之前发生突发事件导致存栏下降,如2008年春节前后的南方雪灾直接导致2008年上半年生猪供应减少、2009年春节前后华北的旱情引发猪病大大缓解2009年夏天供大于求的压力、2009年6月份开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猪病正在蔓延之中,但已经导致三季度生猪供应低于预期。
参考下图,2009年1-9月份全国猪料比价走势可知,仅有5、6月份处于负红色预警区,深度亏损,而上一轮亏损期2006年3-6月份,总共深度亏损了4个月,加上负黄色预警区,亏损期6个月。
但此次仅4、5、6三个月亏损,7月份便恢复性反弹进入正常盈利区,8月份进入较高盈利区,8月最后两周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水平突破200元,已恢复至半年前水平。
但9月份再次小幅回落。
9月底10月初的国庆前后已经下降到130元左右。
图1 2006年1月-2009年9月全国平均猪料比价变化走势与预测走势图2 2008年6月-2009年9月全国平均自繁自养每头猪盈利水平1、活猪价格:短暂亏损图3 2006年1月-2009年9月全国活猪平均价格走势参考图3,2009年1-9月份全国活猪平均价格从高位持续下滑,在4月份跌至成本线左右在4.6-5.2元/斤,负蓝色预警。
5、6月份低于成本线,被命名为猪流感前后几周,部分地区猪价最低跌至3.5元/斤左右,进入负黄色预警。
随着6月中旬政府的收储,猪价开始迅速反弹,7月份至成本线左右,8月份进入5.5-6.2元/斤的正常价位,9月份略微回落。
2、仔猪价格:补栏积极成活率低图4 2006年1月-2009年9月全国平均仔猪价格走势参考图4,相对于活猪价格走势以及养猪盈利变化趋势,2009年1-9月份的全国仔猪价格并未出现长期低于成本线,仅在5月份出现过短期的低价16元/公斤左右,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20元/公斤以上,这充分反映出仔猪的补栏较为积极,同时也反映出今年母猪的产子率、仔猪的成活率并不高。
3、猪肉价格:短暂低位图5 2006年1月-2009年9月全国猪肉平均价格走势参考图5,全国猪肉平均价格走势基本与活猪价格一致,均在5、6月份进入相对底部位置。
但15元/公斤左右的价格只保持了一个月,之后便反弹进入正常价位,8月份进入正蓝色预警区较高价位,部分地方猪肉价格重返20元/公斤以上。
政府在6月中旬发布的收储信息极大地刺激了市场各方,猪肉价格反弹带动活猪、盈利、仔猪价格的反弹。
4、母猪价格:补栏始终积极二元母猪价格走势与活猪、仔猪价格走势明显不同,在2009年5、6月份并未出现暂时性的相对低谷。
仅在2008年10-12月份间出现过1300元/头左右的价格,之后反弹。
2009年1-9月份,全国二元母猪平均价格基本保持在1350元/头以上,部分地区甚至在1600元/头左右,母猪补栏积极性较高。
据种猪场反映,今年二元母猪价格保持坚挺的主要原因是新建规模猪场数量较多,同时部分养猪场户仅依据猪价高低判断底部进行抄底,后备母猪补栏量大。
图6 2006年1月-2009年9月全国二元商品母猪价格走势二、生猪存栏结构1、生猪总存栏:并非严重过剩图7 2006年1月-2009年9月全国生猪存栏指数变化趋势图如图7,自2009年1-9月份生猪存栏总量变化趋势反映出,尽管今年3、4月份前后总存栏量已经达到均衡水平,但由于猪病频发,母猪产子率、仔猪成活率较往年下降,总存栏量并未在高出均衡水平后大幅持续增加。
2009年初的华北旱情引发的猪病,以及6月份开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猪病都极大地牵制了存栏量的增加,而且还有一定幅度下降。
至9月底,总存栏水平已在均衡水平左右,并非存栏量严重过剩。
而且,假如猪病持续扩散,还会有下降到均衡水平线以下的风险。
2、母猪存栏:略高于均衡水平参考下图,全国母猪存栏指数变化趋势图显示,自2008年4、5月份前后母猪存栏已经达均衡水平,但之后并未出现持续性的增长,尽管到目前为止母猪的补栏积极性一直很高,二元母猪价格并没有因为养猪出现了2个月短暂的亏损而受到大的影响。
但由于华北、长江中下游陆续出现区域性影响的猪病,因此,母猪存栏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震荡下跌。
至9月底,母猪存栏区域差异仍很大,西南、东北地区始终未发严重猪病,因此,存栏量较大,但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母猪存栏、生猪总存栏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目前的母猪存栏指数处于均衡水平左右,并未严重供大于求,部分已经发生猪病的地区甚至已经降至均衡水平以下。
图8 2006年1月-2009年9月母猪存栏指数变化趋势图三、补栏积极性1、生猪补栏指数:短暂低迷图9 2006年1月-2009年9月商品仔猪补栏指数变化趋势从仔猪价格波动趋势便可预知仔猪补栏积极性的高低。
商品仔猪的补栏仅在2008年10月份前后出现过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随着猪价的反弹大幅回升。
2009年仅有5月份“猪流感”期间受挫跌回过低迷。
大部分时间处于正常、积极状态。
因此可知,正常生产的养殖母猪销售仔猪的养殖户自2007年以来的盈利情况一直不错。
2、母猪补栏指数:罕见积极商品仔猪的补栏虽然一直不错,但毕竟还出现过低迷,而母猪的补栏则自2007年以来几乎没有出现过低迷状态,大部分在正常、积极、非常积极的水平。
目前的补栏积极性仍然较高。
因此,自2007年以来种猪场的盈利情况是多年来持续盈利时间最长、盈利水平最高的时期,而且仍在持续。
图10 2006年1月-2009年9月母猪补栏指数变化趋势四、生猪市场供需情况1、生猪需求指数:替代品托底今年1-9月份,需求最低点在4月底5月初,由于“猪流感”的命名导致居民对猪肉产生一定的恐慌性下降。
但仅仅维持了一周左右,在国内养猪界知名专家企业家陈建雄博士、姚龙涛教授等专家的努力下,及时上报世卫组织“为猪正名”。
之后随着为猪正名,以及政府的收储,需求有所反弹,但是仍处于季节性的消费淡季。
6月份后猪价淡季强势反弹。
其主要原因除了年初华北地区猪病、政府收储等因素以外,蔬菜、水果、水产品等替代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猪肉与这些农产品都是居民饮食结构中的一部分,彼此有很强的替代性,彼此必须保持一定的价差。
2007年由于猪肉供应短缺而带动其他农产品涨价正是因为此。
今年夏天蔬菜整体价格涨幅在30%以上,这为猪价的下跌提前托了底。
预计进入四季度后,随着天气的转冷、蔬菜等替代品的大量下市,猪肉需求也将逐渐进入需求旺季。
图11 2006年1月-2009年9月生猪需求指数变化趋势2、生猪供应指数:区域性差别较大假如没有2009年年初华北地区的干旱引发的猪病,以及6月份长江中下游开始的猪病,今年全年的生猪供应都将远高于均衡水平。
但正是因为猪病导致了区域性的存栏下降,才大大降低了生猪供应水平。
6月底至8月初华北地区猪价高于南方猪价的“价格倒挂”现象正是这种区域性的供应下降引起的,并最终带动了全国猪价的反弹。
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猪病正在向全国扩散蔓延,生猪供应水平降至均衡水平以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图12 2006年1月2009年9月全国生猪供应指数变化趋势图第二部分 2009年生猪市场热点问题剖析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猪市场乱象、迷局频生:猪市“暖冬”、南北猪价倒挂、母猪补栏始终积极。
为此,各大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生猪市场的各种分析、争论此起彼伏,近期各大媒体又拿猪价上涨说事儿,讨论是否会引发通胀……在此,冯永辉将个人对以上问题的剖析提供给各位养猪界朋友,仅供参考。
1、一切乱象、迷局的根源:猪病改变猪市首先,笔者个人对生猪市场的总结是:猪市的焦点是猪价,猪价的背后是供求,供求的重点在存栏,存栏的核心是母猪,母猪的关键在猪病。
生猪市场一切乱象、迷局的出现,偏离原有的轨迹,皆是因为猪病等外部突发事件。
生猪市场正常的波动是受价值规律调节供求关系而变的,这种调节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养猪盈利增加——母猪量增加——生猪供应增加——猪价下跌——养猪盈利下降——存栏下降——猪价上涨——养猪盈利增加……,根据猪的生长周期,以及各阶段的盈利、存栏变化,便可预测预期的猪价走势。
因此,价值规律是预测远期生猪市场走势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