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郁达夫、陆蠡、余光中四位作家的简介

合集下载

现代文学作家简介

现代文学作家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

他的作品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意在改变国民精神。

他曾在北大、北女师大任教。

1927年起定居上海,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向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伟大转变。

鲁迅一生著、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17本、小说集3部、散文和散文诗集各1部。

先后选入教材的有: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药》、《祝福》、《阿Q正传》;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呐喊自序》、《拿来主义》、《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灯下漫笔》(节选)等。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五四运动时期提倡“人的文学”,30年代和林语堂一起倡导“闲适幽默”小品,著有《自己的园地》、《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现代著名诗人,工于旧诗,尤长于七言,诗词具有爱国精神。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作家、学者。

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大教授,五四初期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影响很大。

曾在古代文学史、哲学史方面做过一些开创性工作。

主要作品有《胡适文存》。

【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

著有诗集《扬鞭集》和《回声实验记录》等专著。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

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回国后组织“创造社”,开展革命文艺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联主席、中科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现代文学作家简介(精)

现代文学作家简介(精)

现代文学作家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通讯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一生著作丰富,涉及许多领域。

文学作品有《女神》《屈原》《蔡文姬》《虎符》《棠棣之花》等。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中国作家和教育家。

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

1928年创作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还是现代文学史上出色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素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的美称。

主要作品有《隔膜》《稻草人》《四三集》《脚步集》《小记十篇》《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代著名作家。

1929年发表处女作《死亡》。

之后发表过大量的中、短、长篇小说,其中“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及《寒夜》《憩园》等影响很大。

“激流三部曲”中《家》是他的代表作。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坚强的民主战士。

1924年出版了诗文集《踪迹》。

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匆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1919年发表处女作《两个家庭》,开始用“冰心”作笔名。

她的问题小说《超人》等在国内享有盛誉,诗《繁星》《春水》被称为“冰心体”。

1923年赴美留学,期间寄回国内发表的《寄小读者》产生很大影响。

1951年以后,又发表了《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文章。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姓名

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姓名

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姓名: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朱自清是、散文家、,、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朝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

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

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3、陆蠡(1908—1942),字圣泉,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

原籍浙江天台。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

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现代,。

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译著主要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4、《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

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

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三大类:“风”——“国风”,民间歌谣。

共15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

共105篇。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为“”“”“”:“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直陈其事,铺陈,排比。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打比方,作比喻。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以上六项被称之为“《诗经》六艺(六义)”。

5、屈原,(朝代)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中学课文重要作者的简介

中学课文重要作者的简介

中学课文重要作者的简介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散文诗集《野草》,十四本杂文集,和大量的书信。

《阿Q正传》中主人公被打后不争,而说:"儿子打老子,有什么办法呢?"临死前划圈,还是画不好,心里却想着:下次死里一定要画好。

2.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

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

主要作品为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

《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

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3.叶圣陶,名绍钧。

现代作家,教育家。

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

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

主要作品为《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5.郁达夫,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为《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苏教版初中语文作家作品整理

苏教版初中语文作家作品整理

苏教版作家汇总:七年级上册★巴金(1904-)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四川成都人。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雨果: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作品集《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

《背影》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

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学巨著。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作家。

合作有解放前创作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建国后创作的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石城人。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著有《稼轩长短句》。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人。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中考语文复习:中国现代文文学常识汇总

中考语文复习:中国现代文文学常识汇总

中考语文复习:中国现代文文学常识汇总中考语文复习:中国现代文文学常识汇总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所用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准风月谈》等等。

2、周建人(1888-1984),浙江绍兴人,鲁迅的胞弟。

生物学家。

著有《生物进化浅说》,译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

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

曾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著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奠基石。

有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等。

4、周瘦鹃(1894-1968),现代作家,翻译家。

5、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他的代表作。

他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6、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曾与郑振铎、王统照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主办刊物《小说月报》,提倡为人生而艺术(文学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

长篇小说《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是他的代表作。

他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

7、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

诗人、学者。

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

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近代散文八大家

近代散文八大家

近代散文八大家
中国近代散文八大家指的是鲁迅、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丰子恺、林语堂、梁实秋八位散文大家。

他们的散文作品各具特色,深受读者喜爱。

1.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本质,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思想性。

2.周作人: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他的散文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和哲理,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冰心: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女作家之一,她的散文作品充满了爱和温情,表现了对人性和自然的热爱。

4.朱自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散文作品清新自然,富有诗意,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郁达夫: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思想性,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

6.丰子恺: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散文作品富有诗意和哲理,表现了对人性和自然的热爱。

7.林语堂: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幽默风趣,富有哲理,表现了对人性和生活的热爱。

8.梁实秋: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表现了对人性和自然的热爱。

这些散文大家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中国近代散文八大家。

1。

中国现当代作家简介

中国现当代作家简介

中国著名作家简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每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已》《药》《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

1923年集成小说集《呐喊》,为革命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

“四·一二”大屠杀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杂文《记念刘和珍君》《“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

(1)作品集简况:①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②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篇》(1922-1935)③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旧事重提》)④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⑤杂文集十六部:《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调集》(192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⑥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原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

(2)鲁迅小说集所收作品①《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免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②《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涓生、子君》《弟兄》《离婚》。

③《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怀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

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

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912年进中学学习。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入本科哲学系,于1920年修完课程提前毕业。

朱自清著述近三十种,二百万余言,大部分收入开明书店出版的《朱自清文集》(1953)。

另有《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自1981年起陆续出版。

其他选本尚有《朱自清选集》(1951)《朱自清诗文选集》(1955)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 11月22日(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出生于江苏东海(今连云港市海州区),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

他是诗人,现代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其孙现亦定居于扬州,从事文化工作。

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

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

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

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

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子”,“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的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

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了《欧游杂记》。

并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活动,本来就是身患胃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终于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50岁。

朱自清的作品可分为3种:1、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题的。

2、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

3、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作品。

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长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大多收入 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28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还有《绿》《春》等。

其中,他的作品《春》被收入到北京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与《背影》被收入八年级上册语文书中。

其中还有《匆匆》入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

《荷塘月色》等优秀作品也入了西师版教材。

名家评佩弦毛泽东评价他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北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

国民党就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

可是,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宁可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

当时朱自清先生已经因为饥饿全身浮肿,很虚弱了,可是躺在床上还对家人说“不要去”。

于是,朱先生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吴晗“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5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

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

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

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

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

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

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

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

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

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

声明是这样的: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

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

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

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

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

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

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

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

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

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

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

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

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

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

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

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时比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

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干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

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

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

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共产党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

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少发牢骚。

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

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

复员回到北平以后,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

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撰《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

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

在当时,编印闻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谴责。

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死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

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

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

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

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

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

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

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

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

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死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

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

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

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

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

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

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

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

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

这样就跟上你们了。

”开会时他也发了言,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

一条是向下的。

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

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

现在我们过群众生活还过不来。

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

”朱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丢开既得利益,要过群众生活,他又进了一步了,这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步。

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

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

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

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

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