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药膳)知识大全
中医药膳学资料(重点总结)

中医药膳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中医药膳: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有保健、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
2.中医药膳学:实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研究的一门学科。
3.药膳配伍原则:在辩证的前提下,各种药膳原料经恰当的配伍组合,能够起到相互协调,增强疗效,限制偏性等作用,使药膳能发挥更好的功效。
4.解表药膳:凡以解表类药物和食物为主制作而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于预防或解除外感表症的药膳配方,均属于解表类药膳。
5.固涩药膳:凡以固涩药食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耗散或滑脱不禁之证,统称为固涩药膳。
6.中药四性:或称四气,是指药食具有寒热温凉的四种不同特性。
7.养生保健药膳:是指具有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养颜美容、聪耳明目、调养精气、健脑益智、延年益寿等作用,并可使生理和心理健康得到增强和维护的药膳。
8.利水渗湿药膳:凡以利水渗湿类药物和食物为主组成,具有利水、化湿、利尿、消肿、退黄等作用,用于治疗水湿为患的药膳称为利水渗湿类药膳。
二、简答题1.中医药膳的特点答:(1)历史悠久:中医药膳起源于数千年前。
(2)隐药于食:融药物的治疗特性于日常饮食中,既具有膳食提供机体营养的基本功能,也拥有防治疾病、保持健康、改善体质的重要作用。
(3)配伍辩证:药膳的配伍始终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辩证组方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在辩证的基础上配伍组方。
(4)注重调理:药膳既可以是药治后的补充,也可以是慢性疾病、或体弱之人、或机体气血阴阳偏颇时适宜的调理方法。
(5)影响广泛:它具有普通食物所不能达到的疗效,又具有一般治疗性药物所不具备的饮食方式,适应症极其广泛。
2.中医药膳应用原则答:(1)平衡阴阳:具体原则“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2)调理脏腑:药膳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调治脏腑以恢复正常生理机能,常用方法:以脏补脏。
药膳相关知识点总结

药膳相关知识点总结1. 药膳的基本概念药膳是指用中医药食物疗法制成的食品。
它是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用药形式。
药膳是将中药与食物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烹饪方法,使中药药性得以释放,从而达到滋补脏腑、调理气血、养生防病的目的。
药膳按其功能可分为滋补、清热、祛湿、补血、清肺等几种类型。
同时,药膳还可根据疾病的不同制成相对应的食方,如感冒、月经不调、贫血、便秘等。
在实际应用中,药膳不仅为中医治疗疾病提供了辅助效果,也可以作为一种美食供大众享用。
2. 药膳的功效药膳可以根据中医药养生理论,根据人体的特定需要,制成具有特定功效的药膳食品。
药膳不仅具有中药药性的滋补和调理作用,还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满足身体各种疾病的不同需求。
药膳主要功效包括滋补养生、调理脏腑、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祛湿利水、健脾开胃、养肝明目、润肺止咳等。
药膳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制作相应的食品来适应人体的需要,从而达到调节体质,增强抵抗力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例如,夏季可以使用一些清热解暑的药膳来解暑降温,秋季可使用一些补肺益气的药膳来预防感冒。
3. 药膳的制作方法药膳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选材、配伍、烹饪和服用几个环节。
首先要选用具有中医药功效的中药材和食材,根据所需功效和食材的营养价值进行合理搭配。
然后根据中药材和食材的性味,进行配伍搭配,使其相互补养,相得益彰,达到最佳的疗效。
接着进行烹饪,根据食材的特点,采用煲、炖、煎、蒸等烹饪方法制作药膳。
最后服用药膳,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适量食用药膳,按时服用,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4. 药膳的适用人群药膳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和不同体质的人群。
对于体弱气短、容易疲劳的人群,可以通过适当食用一些滋补药膳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对于皮肤粗糙、容易过敏的人群,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药膳来改善皮肤状况。
对于中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补肾益气、健脾开胃的药膳来调理身体。
药膳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药膳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 药膳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A. 中国B. 印度C. 埃及D. 希腊答案:A2. 药膳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治疗疾病B. 预防疾病C. 养生保健D. 以上都是答案:D3. 药膳中常用的中药材有哪些?A. 人参、当归、枸杞B. 黄芪、白术、茯苓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C4. 药膳的烹饪方法有哪些?A. 炖、煮、蒸B. 炒、炸、煎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C5. 药膳的适用人群有哪些?A. 健康人群B. 亚健康人群C. 疾病康复期人群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选题1. 药膳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辨证施膳B. 因时制宜C. 因地制宜D. 因人制宜答案:ABCD2. 药膳的分类有哪些?A. 补气药膳B. 养血药膳C. 滋阴药膳D. 壮阳药膳答案:ABCD3. 药膳的烹饪技巧包括哪些?A. 掌握火候B. 合理搭配C. 注重色香味D. 保持药效答案:ABCD4. 药膳的注意事项有哪些?A. 避免药物相克B. 注意药物剂量C. 根据体质选择D. 避免过敏反应答案:ABCD三、判断题1. 药膳可以完全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2. 药膳适用于所有人群。
(×)3. 药膳的烹饪过程中,药效会完全丧失。
(×)4. 药膳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5. 药膳的烹饪方法和普通菜肴没有区别。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药膳的特点。
答:药膳具有以下特点:(1)结合了中医药理论和烹饪技艺;(2)具有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作用;(3)适用于不同体质和需求的人群;(4)烹饪方法多样,注重色香味和药效的保持。
2. 请简述药膳的适用人群。
答:药膳适用于以下人群:(1)健康人群,用于养生保健;(2)亚健康人群,用于调理身体;(3)疾病康复期人群,用于辅助治疗和康复。
3. 请简述药膳的烹饪技巧。
答:药膳的烹饪技巧包括:(1)掌握火候,避免药效丧失;(2)合理搭配,保持营养均衡;(3)注重色香味,提高食欲;(4)保持药效,避免药物相克。
中医养生药膳知识

中医养生药膳知识一、中药知识药膳是以药物为辅,食物为主,配合调料,烹制出的具有药用价值的膳食。
因此,了解中药知识是制作药膳的基础。
中药的种类繁多,功效各异,常用的中药有:人参、枸杞、地黄、鹿茸、茯苓、决明子等。
这些药物都具有补益、活血、祛湿等多种功效。
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食材搭配药膳的食材搭配也是一门学问。
不同的食材与药物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鹿茸与羊肉搭配可以温补肾阳;枸杞与猪肝搭配可以养肝明目;茯苓与鲫鱼搭配可以利水渗湿。
在选择食材时,应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以保证药膳的效果。
三、四季养生四季养生是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一种养生方式。
春季养肝,应多吃蔬菜、水果;夏季养心,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秋季养肺,应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冬季养肾,应多吃温热、补益的食物。
根据季节调整饮食,可以帮助身体适应自然变化,增强免疫力。
四、体质调理不同的人体质不同,调理方法也不同。
中医将人体质分为多种类型,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针对不同体质,应选择不同的药膳进行调理。
例如,气虚体质的人可多吃人参、黄芪等补气食物;血虚体质的人可多吃桂圆、红枣等补血食物。
五、预防疾病药膳不仅可用于调理身体,还可用于预防疾病。
针对不同疾病,可选择相应的药膳进行预防。
例如,高血压患者可多吃芹菜、苦瓜等降压食物;糖尿病患者可多吃苦瓜、山药等降糖食物。
此外,还可通过药膳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六、调理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
药膳对于调理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效果。
针对不同的亚健康症状,如失眠、疲劳、食欲不振等,可选择相应的药膳进行调理。
例如,失眠者可多喝酸枣仁汤;疲劳者可多吃枸杞炖鸡;食欲不振者可多吃山楂粥。
七、老年养生老年人是养生重点人群,药膳对于老年养生具有重要作用。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因此应选择具有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的药膳进行调理。
药膳食材集锦

药膳食材集锦
1.四物汤材料: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搭配鸡鸭猪牛羊、排骨。
功效:补血、养血、活血、调经止痛。
2.八珍汤材料:酒当归、熟地黄、酒川芎、炒白芍、人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
搭配鸡鸭猪牛羊、排骨。
功效:补气养血。
3.十全大补汤材料:党参、熟地黄、酒川芎、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酒当归、黄芪、肉桂、生姜、大枣,搭配鸡鸭猪牛羊、排骨。
功效:温补气血。
常用药膳
1.乌鸡汤材料:乌鸡、当归、黄芪、党参、莲子、山药、百合、薏苡仁、红枣、枸杞功效:补气血,健脾胃。
2.萸肉苁蓉羊肉汤材料:羊肉、草果、山茱萸、肉苁蓉、桂圆肉、姜、当归、肉桂、大茴香。
功效:温补肾阳、固本抗衰、养血暖胃。
3.清补鸭汤材料:鸭子、沙参、玉竹、枸杞、白莲子、山药、芡实、党参、茯苓、黄芪功效:健脾胃、养阴润燥。
4.熟地当归牛肉汤材料:牛肉、熟地、肉苁蓉、当归、黄芪、红枣、炒杜仲、巴戟天、生姜。
功效:滋阴润燥、补血益气。
5.滋补火锅汤材料:草果、甘草、白豆蔻、枸杞、当归、黄芪、党参、川芎、桂枝。
功效:芳香醒脾、理气健脾。
药膳名词解释

药膳名词解释
药膳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饮食方式,是将药材和食材相结合,通过科学
的配对和烹调技巧制成的食物。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用的药膳名词,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药膳。
一、药材
1. 当归:补血调经,活血化瘀。
2. 黄芪: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
3. 熟地黄:益肾补血,滋阴润燥。
4. 山药:益气生津,健脾胃。
5. 枸杞子:滋肾养肝,明目止泪。
二、食材
1. 红枣:补气养血,养心安神。
2. 鸡蛋:营养丰富,滋阴补血。
3. 红糖:补气生血,活血化瘀。
4. 蜜枣:补肾润肺,养阴益气。
5. 黑米:补血益气,滋阴补肾。
三、药膳制作技巧
1. 选材要合理搭配。
药材和食材的配比要根据个人体质及需求而定,
不能一味追求药效而忽略了口感。
2. 烹调方法要科学精细。
不同材料需要特定的烹调方式,比如炖、煮、蒸、煎等,而且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掌握。
3. 合理搭配食材。
药材和食材的烹调方式必须合理搭配,药材比较苦
涩的搭配甜味较重的食材,药材比较温热的搭配寒凉性比较强的食材等。
4. 量身定制药膳。
药膳的制作要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一般需要咨
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综上所述,药膳是一种健康饮食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调理
作用。
我们应该注意药材和食材的搭配,并遵循科学的烹调方法,合
理搭配食材,实现食疗效果,提高身体免疫力,保障健康。
中药材(药膳)知识大全

中药材(药膳)知识大全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小块根,主产四川、浙江等地。
功效:养心润肺、清心除烦、养胃生精。
适应症:用于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虚劳烦热等症。
天冬: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块根,主产四川、浙江、广西等地。
别名:天门冬、明天冬、明冬。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生精。
适应症:用于阴虚发热、咳嗽、消渴、咽喉痛等症。
黄精:百合科植物互卷黄精、卷叶黄精等植物的干燥根。
功效:补脾润肺、益气养阴。
百合: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细叶百合,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鳞茎。
主产湖南、浙江、安徽、江苏等地。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适应症: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等症。
玉竹: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主产河南、江苏、辽宁、湖南、浙江等地。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咳。
适应症:治热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热等。
金钗:别名石斛(hu)。
兰科石斛属植物金钗石斛及同属植物的茎,主产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功效:益胃生津、养阴清热、益精明目。
适应症:用于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等症。
川贝母:别名尖贝、川贝。
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的鳞茎,主产四川、青海等地。
功效:化痰止咳、润肺散结。
适应症:用于阴虚燥咳、痰中带血。
山楂:蔷薇科多年生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实,主产东北、山东、华北、河北、江苏等地。
功效: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适应症: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血脂症等症。
菌灵芝:多孔菌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芝或赤芝子实体。
含糖类、蛋白脂、有机酸、甘露醇等,有保肝、降血糖、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降低胆固醇、升高白血球、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人们又称为仙草。
功效:补肺益肾、健脾安神。
适应症: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等症。
茯苓:多孔菌科多年生植物茯苓的菌科,含蛋白脂、组氨酸、茯苓酸、茯苓多酸、钾盐等,有强心、健胃、滋补、利尿、抗菌、降血糖、降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茯苓多糖还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功效:利水渗湿、宁心安神。
药膳百科大全

药膳百科大全药膳编辑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中文名药膳英文名food therapy主要食材枸杞,鹌鹑蛋,当归,其他药膳方口味色、香、味营养价值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形成晋唐发展宋元完善明清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适应人群肾气亏虚以及有身体疾病的人使用时间每天固定时间分类编辑按形态分(一)流体类1.汁类:由新鲜并含有丰富汁液的植物果实、茎、叶和块根,经捣烂、压榨后所得到的汁液。
制作时常用鲜品。
热病后烦渴——西瓜汁、雪梨汁噎膈饮食难——气阴两虚——五汁饮血热出血——鲜荷叶汁2.饮类:将作为药膳原料的药物或食物经粉碎加工制成粗末,以沸水冲泡可温浸即可。
制作特点是不用煎煮,省时方便,有时可加入茶叶一起冲泡而制成茶饮。
急性肠胃病——姜茶饮内寒感冒——姜糖饮3.汤类:将要做药膳的药物或食物经过一定的炮制加工,放入锅内,加清水用文火煎煮,取汁而成。
这是药膳应用中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食用汤液多是一煎而成,所煮的食料亦可食用。
神经衰弱、病后体虚——葱枣汤肾虚腰痛疼痛、骨软——地黄田鸡汤消化道出血——双荷汤4.酒类:将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白酒,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而成。
风湿病——虎骨酒补肾助阳——鹿茸酒5.羹类:以肉、蛋、奶或海产品等为主要原料加入药材而制成的较为稠厚的汤液。
补肾益气、散寒止痛——羊肉羹壮元阳、强筋骨——什锦鹿茸羹(二)半流体类1.膏类:亦称“膏滋”。
将药材和食物加水一同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状的稠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药膳)知识大全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小块根,主产四川、浙江等地。
功效:养心润肺、清心除烦、养胃生精。
适应症:用于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虚劳烦热等症。
天冬: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块根,主产四川、浙江、广西等地。
别名:天门冬、明天冬、明冬。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生精。
适应症:用于阴虚发热、咳嗽、消渴、咽喉痛等症。
黄精:百合科植物互卷黄精、卷叶黄精等植物的干燥根。
功效:补脾润肺、益气养阴。
百合: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细叶百合,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鳞茎。
主产湖南、浙江、安徽、江苏等地。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适应症: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等症。
玉竹: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主产河南、江苏、辽宁、湖南、浙江等地。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咳。
适应症:治热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热等。
金钗:别名石斛(hu)。
兰科石斛属植物金钗石斛及同属植物的茎,主产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功效:益胃生津、养阴清热、益精明目。
适应症:用于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等症。
川贝母:别名尖贝、川贝。
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的鳞茎,主产四川、青海等地。
功效:化痰止咳、润肺散结。
适应症:用于阴虚燥咳、痰中带血。
山楂:蔷薇科多年生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实,主产东北、山东、华北、河北、江苏等地。
功效: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适应症: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血脂症等症。
菌灵芝:多孔菌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芝或赤芝子实体。
含糖类、蛋白脂、有机酸、甘露醇等,有保肝、降血糖、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降低胆固醇、升高白血球、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人们又称为仙草。
功效:补肺益肾、健脾安神。
适应症: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等症。
茯苓:多孔菌科多年生植物茯苓的菌科,含蛋白脂、组氨酸、茯苓酸、茯苓多酸、钾盐等,有强心、健胃、滋补、利尿、抗菌、降血糖、降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茯苓多糖还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功效:利水渗湿、宁心安神。
适应症:水肿、心悸、健忘等症。
薏苡仁: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的种仁,主产福建、河北、辽宁、四川等地。
含薏苡红油、糖类、脂肪、维生素等,能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对心脏血管有兴奋作用,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
功效:利水渗湿、清热健脾。
金钱草:别名过路黄、四川大金钱草。
包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四川大金钱草的全草,我国江南各地均产,主产四川、浙江等省。
含氨基酸、挥发油、胆碱、钾盐等,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功效:除湿退黄、利水通淋、清热消肿,可排石、利胆。
远志: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远志的根或根皮,主产陕西、山西、吉林、河南等省,含远志醇、远志皂等,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同时可降压、溶血。
功效: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痛肿。
适应症: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白芍:别名芍药。
毛莨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甘肃等地。
以安徽毫县(毫芍)产量大、质量好。
功效: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适应症:肝阴不足、肝胆上亢所致的头痛、头胀、眩晕、耳鸣及胁痛、脘腹疼痛等症。
天麻:别名明天麻、赤箭。
兰科多年寄生草本草本植物天麻的块茎,产于四川宜宾、雅安、凉山及云南、湖北、贵州等省。
功效:息风、平肝。
适应症:肝风内动,惊悸抽风等症。
用于肝耻上亢所致的眩晕失眠健忘。
龙眼肉:常绿乔木龙眼树的成熟果肉,主产于广东、福建、台湾、广西等地。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适应症: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怔肿及眩晕等症。
沙参:别名苏条参、广条参、莱阳沙参。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的根,主产于山东、河北、辽宁、江苏等地。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适应症:对于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有一定疗效。
枸杞子:茄科落叶灌木植物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主产宁夏、河北、甘肃、青海等地。
以宁夏枸杞为上品。
含胡萝卜素、VB1、B2、C、烟酸、钙、磷、铁。
功效:养阴补血、滋阴肝肾、益精明目。
对于肝肾虚损、精血不足所致的头昏、眼花、耳鸣等症有良好作用,并有降低胆固醇、降血糖、促进肝胆细胞新生的作用。
首乌:别名何首乌。
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出产,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
制首乌功效:补肝肾、益精血、解毒、通便。
适用于肝肾两虚、精血不足所致的头昏眼花、耳鸣重听、失眠健忘、须发早白等症。
熟地黄:为玄参科多年草本植物地黄的根,经加工炮制而成。
主产于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
含梓醇地黄素、糖类、氨基酸、VA类物质。
功效:滋阴、补血。
为补血要药,用于血虚诸症,如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怔、失眠等症。
现代医学证明地黄有一定强心、利尿的作用。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主产甘肃省的岷县、四川、云南、陕西等省。
含挥发油、亚叶酸、烟酸、蔗糖、维生素等。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为常用补血药。
适应症:血虚所致的头昏、目眩、心悸、疲倦及腹痛等症。
有一定的镇静、消炎的作用。
人参:别名棒槌。
五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
多系栽培称园参,少为野生称山参,主产我国东北各省,含糖类、多种氨基酸、胆碱、霉、维生素等。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常用于气虚欲脱、短气神疲、脾虚食少、口渴汗多等,又可用于心气不足、失眠健忘等症,并可提升机体抗病能力,能抗疲劳、降血糖。
黄芪:别名绵芪、箭芪、白芪。
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主产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含糖类、胆碱、叶酸、数种氨基酸。
功效:补气升阳、益胃固表、托毒生津、利水退肿。
适应症:倦怠乏力、短气多汗、气虚脾弱、水肿等症,并有强心降压的作用。
党参:野生习称野台党,栽培称潞党参。
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及同属多种植物的根。
主产于山西上党及甘肃、四川等地。
含蛋白质、维生素、蔗糖、菊糖、生物碱,可兴奋神经系统。
功效:补中益气。
适应症:脾肺气虚所致的病症,并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降血压。
五味子: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主产于东北、内蒙、河北、山西等地。
含五味子素、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挥发油等。
功效:益气生津、补肾养心。
适应症:肺虚久咳、失眠健忘等症,并能改善血液循环、强心降压。
山药:多年生蔓生草本薯的块根。
以产于河南怀庆为佳,称怀山药,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也有也产。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适应症:脾胃虚弱、肺虚久咳、肾气不足等症有治疗作用。
甘草:豆科多年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
主产内蒙、东北、山西、甘肃等地。
功效:益气补中、消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大枣: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枣树的成熟果实。
主产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省。
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并含微量钙、磷、铁。
功效:补脾益胃、养血安神。
巴戟天:别名广巴戟。
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巴戟天的根,主产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等省。
含维生素、糖类、树脂等,有皮质激素作用及降压作用。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仙茅: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仙茅的根茎,产于西南及长江以南各省。
功效:补肾阳、温脾阳、强筋骨、祛寒湿。
适应症:脾胃阳虚所到处的脘腹冷痛、少食腹泻等症,或用于肾阳不足、筋骨有健所致的腰膝冷痛、四肢无力等症。
淫羊藿:别名仙灵脾。
多年生草本植物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或心叶淫羊藿的全草。
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功效: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止咳平喘。
适应症:神经衰弱、阴阳两虚及妇女更年期高血压等症。
海马:别名对海马、水马。
鱼类海龙科克氏海马或斑马的全体,主产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沿海地区。
功效:补肾壮阳、活血化瘀。
山茱萸:别名枣皮。
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等地。
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为平补阴阳的要药。
适应症:肝肾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等症。
杜仲: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的树皮。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含树脂、杜仲胶、有机酸等。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
为治肾虚腰痛、下肢痿软的要药。
故四川有:“腰膝痛,吃杜仲”之说。
冬虫夏草:别名虫草、冬虫草。
被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与蝙蝠蛾的幼虫感染后形成的复合体。
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地。
含虫草酸、冬虫夏草素、蛋白质、脂肪等。
功效:平补肾肺、止咳平喘。
适应症:肺肾两虚、喘咳短气及病后虚弱、神疲少食等症,并有补肾壮阳的作用。
肉苁蓉:为列当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肉苁蓉的带鳞叶的肉质茎,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功效:补肾益精、润肠通便。
为一味性质温和的补肾阳、益精血液,主要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筋骨痿弱、腰膝冷痛等症。
女贞子:木科常绿乔木植物女贞子的成熟果实。
含甘露醇、葡萄糖、脂肪油等。
功效:补养肝肾、明目。
适应症: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昏目眩、视物不清及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
龟板:龟壳动物龟板:龟壳动物乌龟的腹甲,产于浙江、湖北、安徽、江苏等地,杀死,剔去筋肉,取其腹甲,称为“血版”,如煮死后取出的腹甲,称为“烫版”。
功效:滋阴潜阳、补肾健骨,主要用于阴虚阳亢、眩晕、耳鸣等症。
乌梅: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树的未成熟果实(青梅)的加工熏制品。
主产于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
益智仁: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
功效:补肾益精、湿脾止泻,有湿补肾阳和收敛精气有作用。
银杏:别名白果。
银杏科落叶乔木植物银杏树的成熟果实。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银杏树为成都市的市树。
功效:滋阴敛肺、止咳平喘。
禁忌:不可生食,过量食白果可导致中毒。
芡实: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的成熟种仁,主产于湖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
功效:健脾止泻、固肾涩精。
莲子:睡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莲的成熟种仁,主产于南方各地池沼湖塘中。
功效: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
适应症:食欲不振、心悸、虚烦不眠等症。
白芷(Zhi):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或库页白芷和抗白芷的根,产于浙江及四川等地。
功效:祛风解表、消肿止痛。
适应症: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等症。
生姜: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我国各地均产。
功效:发汗解表、湿肺止咳、湿中止呕,并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葱白: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葱近根部的鳞茎,我国各地均有种植。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适应症:感冒风寒轻症。
薄荷: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茎叶,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太仓、江西吉安产为著名,产量居世界第一。
功效:疏散风热、清理头目、透疹。
适应症: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而有发热、微恶感、无汗头身痛等症,并对目赤、咽痛及夏季伤暑的头昏、发热、口渴等症有疗效。
桑叶:桑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桑树的叶,产于我国南北各省。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适应症:外感风寒所致的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等症及肝火上亢所致的目赤涩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