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常用名词解释

超市常用名词解释

1.垂直陈列:指同类货品集中陈列于直上下多层货架。

2.平行陈列:同类货品陈列于同一层货架。

3.前进陈列:前排商品被顾客选购后将后排商品提置到前排(必须时刻保持牌面的整齐、视觉上的丰满)。

4.海报快讯:商品促销信息的印刷品。

5.POP:卖场内悬挂的表达商品价格、功能等信息的宣传牌。

6.POS(point of sails):销售实点情报管理系统。pos机即收款机。

7.产品生命周期:指任何一项产品均有其寿命,从其上市起一般可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各期期间的长短受消费环境及竞争之影响。

8.端架陈列:指利用整货架两端做变化性陈列,一般陈列的做法
(1)大量陈列
(2)低价陈列
(3)季节陈列
(4)广告促销陈列
(5)展示陈列

9.关联陈列:根据某项目相关联的商品陈列在同一地区或附近。

10.望板:起到指引作用的装饰板。

11.价格带:指在商店内销售同一项产品其卖价上限到下限之间。

12.比较性陈列:指具有相同特性的商品集中突出陈列,供顾客选择。

13.黄金线:商品陈列时最容易看到和拿到的货架层次,高度在1.2米-1.5米之间。

14.ABC分类:使用软件设定,根据商品的销售分出A类商品、B类商品、C类商品。A类商品必须重点管理,陈列面大且不可人为断货,如需对商品进行淘汰则从C类商品中选择。

15.棚割表:陈列配置表。把商品的排面在货架上做一个最有效的分配以书面表格规划出来。

16.价格卡(价签):放置于货架前缘或沟槽内的小卡片,注明:条码、品名、售价、会员价、规格、单位产地等。可供顾客购物参考和陈列位置管理之用。

17.量感陈列:即大量陈列。

18.来客数:某一段时间店内交易数量。

19.客单价:某一段时间店内平均每单的消费额,即销售额/来客数。

20.耗损率:商品在经营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占营业额的比例。

21.货号:为商品区分类别所编制的号码,又称商品编号。

22.条码:感官上是以黑白相间的粗细线条所组成。主要作用是在系统中用来识别商品的名称、售价等信息。

23.毛利额:销售额与销售成本之差。

24.毛利率:毛利额所占销售额的百分比。

25.叉车:又称地牛,用来拉运整箱商品。

26.栈板:俗称地拍子,可与叉车配合使用用来运货,也可用来陈列商品。

27.端架:货架两端用来特殊陈列的货架。

28.地堆:包括促销台、实物堆、地笼。

29.登高车:带有梯子用来拿取商品的工具。

30.卡凳:俗称登高梯,可折叠的登高工具。通常用来临时拿取较高货架上的商品。

31.冷链:

即制冷设备的总称,包括立式风幕柜、卧式冷冻柜、鲜肉柜等。

32.安检门:用来防盗的工具,主要由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所组成。

33.磁扣(硬签):主要用来封包和钉扣在商品上,当磁扣距安检门较近时,会引起安检门报警。

34.孤儿商品:顾客在结账前改变购买意愿,将原来选购的商品丢弃在卖场的某一位置。

35.飞鹰:客流高峰到来时,临时上机收款的工作人员。

36.动线:设计顾客在卖场内的行走路线。

37.主通道:引导顾客购买动线的通道,通常较为宽阔。

38.副通道:即平行货架之间,为顾客提供基本需求的通道。

39.促销:以商品特价、买赠等形式来达到提高客单价及来客数的目的。

40.市调:狭义上是指对经营同种商品的竞争店进行价格跟踪。广义上讲是对竞争店各种经营动作的调查与跟踪。

41.棚板:在货架内或冷柜内放置商品的横隔板。

42.8020法则:重点管理的原则。只要掌握事物的重点(即其中最重要的20%)即可产生大部份的功效。

43.毛利额=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44.毛利率=毛利额/销售额 ×100%。

45.出清:生鲜商品为了减少损耗降价清仓的促销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