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史常识类试题之谥号 庙号 年号

合集下载

高考文化常识之帝王年号

高考文化常识之帝王年号
庙号在皇帝生前是不可能出现的。现在的一 些电视剧,在皇帝生前就使用了这死后的庙号,这 是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 有句台词说:我们到唐玄宗面前说理去。这显然是 错的,因为当时皇帝还活着,不可能有庙号。
秦始皇自以为其统治可传万世,因此以世 系为庙号。如秦始皇、秦二世
汉代恢复古礼,以“祖”或“宗”为庙号, 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
1、下列称谓中全属于谦称的一项是( C )
A. 孤 足下 不才
B. 愚 仆
小子
C. 妾 寡人 臣
D. 不谷 不才 竖子
《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 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
乐”分别是( B )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如唐中宗的尊号是“应天神龙皇帝”
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 孝德应道皇帝”
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 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 神圣纯皇帝”。 由于尊号太长,所以平民百 姓很少称呼皇帝的尊号。
• 大体来说,对于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 称呼他们的谥号,例如汉武帝、魏孝文帝、 隋炀帝;
•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 • 秦始皇为突出帝王的尊严,不允许群臣
和后人对自己有所评议和指责,下令废 去对皇帝之谥。西汉吕后当权时加以恢 复,一直沿用到清末。
• 谥号一般是在皇帝死后由礼官拟定, 报请新任皇帝裁定公布。

在改朝换代之际,也有由新王朝
为前朝末帝定谥号的。

•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
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辽太祖、金太祖等;
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庙号、谥号、帝号、年号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庙号、谥号、帝号、年号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庙号、谥号、帝号、年号什么是庙号、谥号、帝号、年号。

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在我国古籍中现身频频。

前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年号则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

1,庙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

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

庙号制度被废止。

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

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

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

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

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汉平帝时王莽上庙号))。

另外西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奭为高宗孝元皇帝(王莽上庙号)、刘骜为统宗孝成皇帝(王莽上庙号)、刘衎为元宗孝平皇帝(王莽上庙号),在东汉光武帝时被取消;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

另外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祐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

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但是也有例外。

“祖”之泛滥,始于曹魏。

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庙号年号谥号

庙号年号谥号
行义悦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知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2)批判性的:

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好内远礼曰炀
(3)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在国遭忧曰愍(mǐn)
姓名:刘邦 庙号:汉太祖 (汉高祖) 年号:无 谥号:高皇帝
明朝立的孔庙大门
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
孔庙第六进院落
杏坛
大成门
大成殿
孔林
孔林
孟府大门

孟母三迁碑



孟庙正门
孟林
关林
据以上材料,前题的答案应是选“B”。 ( A项嬴政自称始皇帝,C项唐太宗是 庙号,D项康熙是年号)。
区别谥号、庙号、年号,记住一点, 凡带褒贬意思的基本上是谥号,如: 文帝、武帝、炀帝、献帝等;凡带祖、 宗字的基本上是庙号;明清以后的皇 帝多用年号。
元封汉武帝封禅泰山,宣布改元“元封” 、
太初
《太初历》颁布施行,汉武帝宣布改元“太初”(4年)、
天汉、 太始、征和、后元
谥号:孝武皇帝
姓名:刘协 庙号: 谥号:孝献皇帝 (孝愍皇帝(刘备所加)) 年号:中平 初平 兴平 建安 延康
【李渊】 [庙号]:高祖。 [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年号]:武德。
姓名: 刘恒 庙号:汉太宗 年号:无 谥号:孝文皇帝
姓名:刘启 庙号:无 年号:无 谥号:孝景皇帝
姓名:刘彻
庙号:汉世宗
年号:建元原以6年为纪,称为“一元” 、元光、元 朔、

2019-2020年人教统编历史文化常识必知课件

2019-2020年人教统编历史文化常识必知课件

民国 省、道、县三级制
现代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县(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4.关于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时代 地方行政区划
秦汉 郡、县(道)二级制
魏晋 州、郡、县三级 制
隋 郡、县二级制
唐 道、州(郡、府)县三级制
宋 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元 省、路、府、州(军)、县五级制
明 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制
清 省、道、府(直隶厅、州)、县(散厅、 州)四级制
历史文化常识必知
(1)关于帝王年号、庙号、谥号、尊号: 思考:如唐太宗,康熙帝、秦始皇、汉武帝它些称号如何来 的呢?
【例题】(2007全国高考)皇帝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 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 帝
【谥号】按前人记载,议谥是在将葬之时。谥号含有 褒贬之意,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还有成、桓、昭、 穆、景、明等也是褒字; 厉、幽、畅都是贬字,冲、 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 情 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意。
天干算法:

4、 5、 6、 7、 8、 9、 0、 1、 2、 3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
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
余数分别为: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尊号】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 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 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 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 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 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 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 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 “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历史文化常识必知

(4)历史文化常识必知

甲 子 甲 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申 甲 午 甲 辰 甲 寅
乙 丑 乙 亥 乙 酉 乙 未 乙 巳 乙 卯
丙 寅 丙 子 丙 戌 丙 申 丙 午 丙 辰
丁 卯 丁 丑 丁 亥 丁 酉 丁 未 丁 巳
戊 辰 戊 寅 戊 子 戊 戌 戊 申 戊 午
己 巳 己 卯 己 丑 己 亥 己 酉 己 未
庚 午 庚 辰 庚 寅 庚 子 庚 戌 庚 申
辛 未 辛 巳 辛 卯 辛 丑 辛 亥 辛 酉
壬 申 壬 午 壬 辰 壬 寅 壬 子 壬 戌
癸 酉 癸 未 癸 巳 癸 卯 癸 丑 癸 亥
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请你根据干支纪年的方法推算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应是 年 请你根据干支纪年的方法推算 戊戌变法发生于 年八国联军侵华应是 ( )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己亥年 庚子年 辛丑年 壬寅年
4.关于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 14、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 、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 示意图” 请根据留存信息, 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 朝代是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4.关于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 时代 秦汉 魏晋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现代 地方行政区划 郡、县(道)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郡、县二级制 道、州(郡、府)县三级制 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县五级制 省、路、府、州(军)、县五级制 直隶州)、 )、县 散州) 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制 省、道、府(直隶厅、州)、县(散厅、 直隶厅、 )、县 散厅、 州)四级制 省、道、县三级制
(2007全国高考)皇帝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 全国高考) 全国高考 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尊号) B.汉武帝 (谥号) 秦始皇 尊号) 谥号) 秦始 汉 清康熙帝 年号) C.唐太宗 (庙号) D.清康熙帝(年号) 唐太宗 庙号) 唐太 答案: 答案:B

七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文史常识汇总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文史常识汇总新人教版

古代文史常识1)区分以下哪个是年号、庙号、谥号、尊号唐太宗汉武帝洪武李渊“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例一】《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出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别离是2)避忌制度:国讳官讳圣人讳家讳闻名的避忌例子: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更名为嫦娥汉初改“相邦”为“相国”俗语:只准州官纵火,不准百姓点灯民间的将死人称为走,老。

最极端,唐朝李贺由于父亲名为晋肃,终身不参加进士考试。

3)姓氏起源以国名为氏。

如齐、鲁、晋、郑、卫、陈、蔡、曹、许等。

②以封地(采邑)为氏展禽(鲁孝公儿子公子展的后裔)被封柳下,其后便得柳姓。

③以官名为氏。

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

④以职业(技艺)为氏。

如巫、卜、祝、史、匠、陶、屠等。

⑤以诞生地、居住地为氏。

这种姓氏中,一样都带邱、郭、门、乡、闾、里、野、官等字⑥赐姓如郑和原名马三宝,赐姓郑,【例二】据《百家姓》中的排序“赵钱孙李”,“赵”姓并非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第一。

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最先可能出此刻A.西周 B.唐朝C.宋朝 D.明代4)称呼年龄的称呼。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百姓的称呼。

常见的有平民、黔首、百姓、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例三】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呼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呼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5)天干地支纪年123456789101112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一、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式。

史学常识专题

史学常识专题


【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三种。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 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 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 书体裁。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正式创立此 种体例。其后,用此体改编或创作的史书很多,明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张 鉴《西夏纪事本末》、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近人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等,贯通古今,自成 系统。这是朝代的纪事本末。





例1.(2009海南)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 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 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例2.(2008宁夏)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 生肖。相传唐玄宗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 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丑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例3(2009福建)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 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 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例10.【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 晋荀勗(xu)。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 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 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 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 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庙号、徽号、谥号和年号(已校对,无错误)

庙号、徽号、谥号和年号(已校对,无错误)

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后,后人在太庙之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庙号,意思就是皇帝在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

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商朝所建立的可谓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

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自从始皇帝建立华夏第一个集权皇朝——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

原因是“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与庙法。

汉朝时期,兼采传承自商朝时期的庙号制度及来自于周朝的谥号制度。

初时,汉朝对于庙号仍本着商朝时期的初衷,庙号的给予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

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

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

到了唐朝开始,原本慎重严谨的庙号制度大为放宽,除了部分亡国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因此原始的四种庙号不敷使用,因此逐渐参考谥法订出新的庙号,不过甫开国的前几代君王,其庙号大多仍使用传承自商朝的原始四个庙号。

而也是自唐朝以后,庙号在前、谥号在后的连称方式,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

而由于唐朝之前的皇帝并非人人有庙号,而谥号从周武曌开始,帝王的谥号字数不断增加,到明清甚至增加到十七字,称呼上有所困难;又因为唐朝以前的皇帝有庙号者较少,所以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明帝(隋炀帝),不称庙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史常识类试题 第一回
抚宁二中 王冬青
谥号 庙号 年号
谥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 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汉武帝
汉哀帝
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庙号始于西汉, 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
乾隆帝
洪武帝
(2007年全国文综卷I,12)帝 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 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B
• .以下对六位帝王称号归类正确的 是
A.尊号:秦始皇、成吉思汗 B.庙号: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 C.年号:汉武帝、乾隆帝 D.谥号:汉武帝、成吉思汗
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大体 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 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太宗
宋太祖
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
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 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 “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绍兴”、元世 祖年号“中统”“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 有17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 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A
•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 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
A.河南开封
B.宋钦宗年号
C.宋徽宗庙号 D.宋徽宗谥号

B
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 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名称中 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
A.建安文学 B.开元通宝 C.康乾盛世 D.绍兴和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