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姓名:丁振浩学号:101601140班级:汽制101指导教师:段维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5月16日目录第1章零件分析 ----------------------------------------------------------------------------------- 21.1 零件作用分析------------------------------------------------------------------------------- 21.2 零件工艺分析------------------------------------------------------------------------------- 2第2章确定毛坯、画毛坯—零件合图 ----------------------------------------------------- 42.1.1选择毛坯种类 ----------------------------------------------------------------------- 42.1.2 确定毛坯尺寸及机械加工余量------------------------------------------------ 52.2.1 绘制毛坯图-------------------------------------------------------------------------- 52.2.2 绘制毛坯——零件合图 --------------------------------------------------------- 5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 -------------------------------------------------------------------------------- 6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 63.2 制定工艺路线------------------------------------------------------------------------------- 73.3 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 83.4 加工工序设计------------------------------------------------------------------------------- 93.5 时间定额计算----------------------------------------------------------------------------- 103.6 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 10第4章传动轴工序专用夹具设计 -------------------------------------------------------------- 134.1 工件自由度分析及定位方案的确定---------------------------------------------- 134.2 夹紧力的计算 --------------------------------------------------------------------------- 134.3定位误差的计算及定位精度分析 ------------------------------------------------ 144.4 操作说明 --------------------------------------------------------------------------------- 15第1章零件分析1.1 零件作用分析本设计所设计的零件是机床变速器输出轴,它是动力输出的主要零件。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汽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方向)班级10车辆姓名指导教师2013 年 6 月20 日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程设计目的车辆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完成了车辆制造工艺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汽车制造工艺知识,初步掌握汽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学会查阅有关资料;掌握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夹紧原理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2、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制定指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

具体内容如下:1)对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画零件图(1)了解零件的性能、用途和工作条件;(2)分析零件各项技术要求;(3)分析零件的毛坯、材料、热处理要求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

(4)画零件图1张。

2)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按基准的选择原则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2)确定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并划分加工阶段;(3)安排加工顺序,拟定工艺路线;(4)初步选择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5)填写完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1份。

3)确定工序具体内容(1)确定指定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2)确定指定工序机床的规格、精度及刀、量具;(3)确定指定工序的切削用量;(4)计算指定工序的单件工时;(5)填写完整工序卡片1张。

4)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1)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和刀具的对刀、导向方式;(2)确定夹紧方案;(3)确定夹具结构;(4)绘制夹具装配工作图1张;(5)绘制夹具零件图1张。

5)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3、进度安排1.对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画零件图(1天)2.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天)3.确定工序具体内容(1天)4.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5~7天)5.答辩(1天)4、基本要求1.设计资料齐全;2.工艺方案合理,工艺文件符合规定的工作量;3.夹具结构合理,图样数量符合绘图工作量;4.图样规范,装配图和零件图内容完整,图面质量好,错误少,5.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书写规范,语句通顺,层次分明。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百度文库精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百度文库精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百度文库精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设计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院系:湖北文理学院机汽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张琎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日目录序言 (2)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3)二、零件的分析 (4)2.1零件的说明 (4)2.2零件的工艺分析 (4)三、工艺规程设计 (5)3.1连杆的材料和毛坯 (5)3.2连杆的技术要求 (5)3.3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3.4基准面的选择 (8)3.5制定工艺路线 (8)四、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9)五、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11)六、工时定额的计算 (12)七、课程设计总结 (21)八、参考文献 (22)附件一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附件二连杆零件图附件三连杆毛坯图序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汽车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的课程设计,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汽车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而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本人来说,希望能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艺课程实习所得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从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希望能超越目前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而将有利于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到机器零件的制造中,为改善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局面探索可能的途径。

但由于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时间以及深度有限,本设计中会有许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指正。

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汽车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

学生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精)

学生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精)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设计目的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汽车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汽车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2.设计的题目和内容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定为:制定某一零件成批或大批生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也可针对一组零件进行成组工艺设计。

2.1设计应完成的内容:1)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设备、夹具、刀具、量具、辅具等;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5)选择1-2道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6)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课程设计实例实例一实例二3.制定工艺规程步骤和方法1.分析设计对象阅读零件图,了解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及其在所装配部件中的作用(如有装配图,可参阅)。

分析时着重抓住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总余量,画毛坯图确定毛坯种类和制造方法时应考虑与规定的生产类型(批量)相适应。

对应锻件,应合理确定其分模面的位置,对应铸件应合理确定其分型面及浇冒口的位置,以便在粗基准选择及确定定位和夹紧点时有所依据。

查手册或访问数据库,确定主要表面的总余量、毛坯的尺寸和公差。

如若对查表值或数据库所给数据进行修正,需说明修正的理由。

绘制毛坯图。

毛坯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件实体用双点画线绘制,比例尽量取1:1。

毛坯图上应标出毛坯尺寸、公差、技术要求,以及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和拔模斜度等。

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

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

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

3. 熟悉汽车制造工艺中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效率提升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制造工艺概述汽车制造工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制造工艺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 汽车制造工艺流程冲压工艺:冲压成型、模具设计等焊接工艺: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涂装工艺:涂料选择、涂装设备等装配工艺:装配顺序、装配工具等3. 汽车制造关键技术车身设计:车身结构设计、轻量化设计等发动机制造:发动机零件加工、装配调试等底盘制造:底盘零件加工、装配调试等4. 汽车制造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体系:ISO 9001、IATF 16949等质量控制方法:统计过程控制(SPC)、全面质量管理(TQM)等5. 汽车制造生产效率提升生产线设计:流水线设计、自动化设备等生产调度:生产计划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等精益生产:精益思想、看板系统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汽车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汽车制造工艺的实践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汽车制造工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汽车制造企业,亲身感受汽车制造工艺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汽车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合适的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材,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汽车制造工艺案例,用于案例分析。

4. 实地考察:联系汽车制造企业,安排实地考察机会。

5. 在线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料和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精)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精)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对此零件图进行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要求有:
(一)对指定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结构分析和技术要求),抄画零件图1张
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光洁度和设计基准;
3、对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
4、零件的材质、质量、热处理及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
(二)制定指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卡片,三道工序的工序卡片
1、制定工艺路线,选择几个方案比较;
2、选择定位基准,当基准不符合尚需进行尺寸链计算;
3、选择机床和工、夹、量、刀具;
4、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5、选择切削用量;
6、绘制填写工艺卡片等生产资料;
7、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

(三)图纸要求
1、正确、结构要合理、工艺性要好;
2、视图布局合理、视图选择正确、清楚表示出结构;
3、尺寸、技术要求标注全、合理;
4、线型要符合制图标准,图上的文字要尽可能用仿宋体。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设计课题
• 变速器箱体机械加工工艺Leabharlann 程 • 镗孔夹具设计设计内容
• • • • • • • • • • 1、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 2、确定生产类型 3、选择毛坯 4、制定工艺规程 ①选择加工方法 ②确定工序顺序和内容 ③选择定位基准 ④选择各工序所用机床 ⑤确定主要表面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 a.所设计夹具的工序的加工表面总余量、各工序尺寸、 公差和余量 • b.其它主要加工表面的总余量
主要技术要求 –夹具图
• 夹具设计中,除了规定有关尺寸精度外,还 要制订有关元件之间,各元件的有关表面之 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以保证整个夹具的工作 精度。这些相互位置精度要求,习惯上称为 技术要求(或技术条件)。
主要技术要求 –夹具图
• 对于夹具图的技术要求,凡与工件加工要求 有直接关系者,其位置公差应取工件加工技 术要求所规定数值的1/5-1/2,若与工件加工 要求无直接关系,可在有关夹具设计手册中 推荐的值中选取
• 4、绘制总图的顺序是,先用双点划线绘出 工作的轮廓外形和主要表面,围绕工件的几 个视图依次绘出定位元件、导向元件、夹紧 机构、支架及其它元件、装置,最后绘制出 夹具体及连接件,把夹具的各组成元件、装 置连成一体。(工件应看作是“透明体”, 所画的工件轮廓线与夹具的任何线条彼此独 立,不相互干涉)。
设计内容
• • • • • • • • • • 5、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 设计完成后应编写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 ①、变速器箱体零件的技术要求。 ②、确定生产类型。 ③、选择毛坯。 ④、确定典型工序加工余量。 ⑤、制定加工工艺规程。 ⑥、尺寸链换算。 ⑦、镗孔夹具设计中相关说明与计算 。 图纸为指定工序的夹具总图及有关零件图。
• ③所选用的加工方法要和生产类型相适应 (采用通用机床,辅以专用夹具)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前期准备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设计的主题和目标,收集资料和文献,以及进行市场调研等。

1.确定主题和目标在确定课程设计的主题和目标时,需要考虑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可以选择汽车制造工艺中的某个环节作为主题,比如车身制造、发动机制造等。

同时需要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例如提高学生对汽车制造工艺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收集资料和文献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

这些资料可以来自于图书馆、互联网、专业杂志等多种渠道。

通过收集资料和文献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车制造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基础。

3.市场调研在确定课程设计主题时,需要进行市场调研。

这包括了解汽车制造行业中相关企业的需求以及就业市场中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等。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动态和就业前景,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二、课程设计内容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制定课程内容。

在制定课程内容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知识汽车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涉及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汽车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流程等。

2.实践技能除了理论知识外,汽车制造工艺学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

这包括了解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相关操作技巧等。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3.案例分析在汽车制造工艺学中,案例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4.项目实践项目实践是汽车制造工艺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项目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且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实施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汽车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
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5)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的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一份)
6)设计加工该零件的毛坯图或者零件与毛坯合图;(一张)
7)编写设计说明书。(封面、目录参考附后、不少于1万字)(一份)
二、零件的分析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连杆体要求加工的平面有结合面、轴瓦锁止口、螺栓孔、大头中心孔、凹槽以及端面。其中,零件的大头中心孔和凹槽面粗糙度较低且精度要求较高,为主加工面,需要进行较精密的加工过程,其余为次加工面,没有必要进行精密加工。根据各面的粗糙度和公差等级确定不同的加工方式。
(1)连杆体和盖厚度不一样,改善了加工工艺性。连杆盖厚度为31mm,比连杆杆厚度单边小3.8mm,盖两端面精度产品要求不高,可一次加工而成。由于加工面小,冷却条件好,使加工振动和磨削烧伤不易产生。连杆杆和盖装配后不存在端面不一致的问题,故连杆两端面的精磨不需要在装配后进行,可在螺栓孔加工之前。螺栓孔、轴瓦对端面的位置精度可由加工精度直接保证,而不会受精磨加工精度的影响。
二、设计的题目和内容
1、课程设计的题目:设计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条件:年产5000件。零件图根据自己选择的零件进行绘制。
2、设计应完成的内容:
1)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一套)
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
42CrMo钢,属于超高强度钢,具有高强度和韧性,淬透性也较好,无明显的回火脆性,调质处理后有较高的疲劳极限和抗多次冲击能力,低温冲击韧性良好。该钢适宜制造要求一定强度和韧性的大、中型塑料模具。化学成份:碳 C :0.38~0.45%,硅 Si:0.17~0.37%,锰 Mn:0.50~0.80%,硫 S :允许残余含量≤0.035%,磷 P :允许残余含量≤0.035%,铬 Cr:0.90~1.20%,镍 Ni:允许残余含量≤0.030%,铜 Cu:允许残余含量≤0.030%,钼 Mo:0.15~0.25%。42CrMo强度、淬透性高,韧性好,高温时有高的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
3)大、小头孔中心距
大小头孔的中心距影响到汽缸的压缩比,即影响到发动机的效率,所以规定了比较高的要求:217±0.05 mm。
4)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
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影响到轴瓦的安装和磨损,甚至引起烧伤;所以对它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规定其垂直度公差等级应不低于IT9(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的轴心线的垂直度在100 mm长度上公差为0.08 mm)。
5)大、小头孔两端面的技术要求
连杆大、小头孔两端面间距离的基本尺寸相同,但从技术要求是不同的,大头两端面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9,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8μm, 小头两端面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12,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6.3μm。这是因为连杆大头两端面与曲轴连杆轴颈两轴肩端面间有配合要求,而连杆小头两端面与活塞销孔座内档之间没有配合要求。连杆大头端面间距离尺寸的公差带正好落在连杆小头端面间距离尺寸的公差带中,这给连杆的加工带来许多方便。
从锻造后材料的组织来看,分开锻造的连杆盖金属纤维是连续的,因此具有较高的强度,而整体锻造的连杆,经切开后,连杆盖的金属纤维是断裂的,因而削弱了强度。当然整体锻造要增加切开连杆的工序。
但是,整体锻造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结合面的加工余量。机械加工的装夹比较方便,而且只需要一套模锻,一次便可锻成,毛坯也只有一只,便于组织和管理生产。所以一般只要不受连杆盖形状和锻造设备的限制,尽可能采用连杆的整体锻造工艺。
2)大、小头孔轴心线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行度
两孔轴心线在连杆轴线方向的平行度误差会使活塞在汽缸中倾斜,从而造成汽缸壁磨损不均匀,同时使曲轴的连杆轴颈产生边缘磨损,所以两孔轴心线在连杆轴线方向的平行度公差较小;而两孔轴心线在垂直于连杆轴线方向的平行度误差对不均匀磨损影响较小,因而其公差值较大。两孔轴心线在连杆的轴线方向的平行度在100 mm长度上公差为0.04 mm;在垂直与连杆轴心线方向的平行度在100 mm长度上公差为0.06 mm。
6)螺栓孔的技术要求
在前面已经说过,连杆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急剧的动载荷的作用。这一动载荷又传递到连杆体和连杆盖的两个螺栓及螺母上。因此除了对螺栓及螺母要提出高的技术要求外,对于安装这两个动力螺栓孔及端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规定:螺栓孔按IT8级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6.3μm加工;两螺栓孔在大头孔剖分面的对称度公差为0.25 mm。
3.3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7
3.4基准面的选择……………………………………………………………8
3.5制定工艺路线……………………………………………………………8
四、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9
五、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11
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连杆受膨胀气体交变压力的作用和惯性力的作用,连杆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尽量减小连杆自身的质量,以减小惯性力的作用。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转平衡,同一发动机中各连杆的质量不能相差太大。考虑到装夹、安放、搬运等要求,连杆大、小头的厚度相等(基本尺寸相同)。在连杆小头的顶端设有油孔,发动机工作时,依靠曲轴的高速转动,把气缸体下部的润滑油飞溅到小头顶端的油孔内,以润滑连杆小头衬套与活塞销之间的摩擦运动副。
(2)连杆小头两端面由斜面和一段窄平面组成。这种楔形结构的设计可增大其承压面积,以提高活塞的强度和刚性。在加工方面,与一般连杆相比,增加了斜面加工和小头孔两斜面上倒角工序;用提高零件定位及压头导向精度来避免衬套压偏现象的发生,但却增加了压衬套工序加工的难度。
(3)带止口斜结合面。连杆结合面结构种类较多,有平切口和斜切口,还有键槽形、锯齿形和带止口的。该连杆为带止口斜结合面.精加工基准采用了无间隙定位方法,在产品设计出定位基准面。在连杆杆和总成的加工中,采用杆端面、小头顶面和侧面、大头侧面的加工定位方式;在螺栓孔至止口斜结合面加工工序的连杆盖加工中,采用了以其端面、螺栓两座面、一螺栓座面的侧面的加工定位方法。这种重复定位精度高且稳定可靠的定位、夹紧方法,可使零件变形小,操作方便,能通用于从粗加工到精加工中的各道工序。由于定位基准统一,使各工序中定位点的大小及位置也保持相同。这些都为稳定工艺、保证加工精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3、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连杆材料一般采用45钢或40Cr钢,近年来也有采用球墨铸铁。
钢制连杆都用模锻制造毛坯,连杆毛坯的锻造工艺有两种方案:将连杆体和盖分开锻造或整体锻造。因为连杆盖中间有凹坑,这样就不能采用整体锻造工艺。因为整体锻造是总以杆身对称面为分模面,此时连杆盖两端的筋就无法锻出,所以必须分开锻造。
3.2、连杆的技术要求
连杆的作用是把活塞和曲轴联接起来,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曲柄的回转运动,以输出动力,同时又压缩汽缸内气体。因此,连杆的加工精度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而工艺的选择又是直接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反映连杆精度的参数主要有5个:(1)连杆大端中心面和小端中心面相对连杆杆身中心面的对称度。(2)连杆大、小头孔中心距尺寸精度。(3)连杆大、小头孔平行度。(4)连杆大、小头孔尺寸精度、形状精度。(5)连杆大头螺栓孔与接合面的垂直度。
六、工时定额的计算……………………………………………………………12
七、课程设计总结………………………………………………………………21
八、参考文献……………………………………………………………………22
附件一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附件二连杆零件图
附件三连杆毛坯图
序 言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汽车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的课程设计,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汽车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而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题目:设计连杆的பைடு நூலகம்械加工工艺规程
院系:湖北文理学院机汽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张琎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序言…………………………………………………………………………………2
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3
二、零件的分析……………………………………………………………………4
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汽车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2.1、零件说明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主要传动部件之一,它把作用于活塞顶面的膨胀的压力传递给曲轴,又受曲轴的驱动而带动活塞压缩气缸中的气体。连杆在工作中承受着急剧变化的动载荷。连杆由连杆体及连杆盖两部分组成。连杆体及连杆盖上的大头孔用螺栓和螺母与曲轴装在一起。为了减少磨损和便于维修,连杆的大头孔内装有薄壁金属轴瓦。轴瓦有钢质的底,底的内表面浇有一层耐磨巴氏合金。在连杆体大头和连杆盖之间有一组垫片,可以用来补偿轴瓦的磨损。连杆小头用活塞销与活塞连接。小头孔内压入青铜衬套,以减少小头孔与活塞销的磨损,同时便于在磨损后进行修理和更换。
7)对口面的技术要求
在连杆受动载荷时,对口面的歪斜使连杆盖及连杆体沿着剖分面产生相对错位,影响到曲轴的连杆轴颈和轴瓦结合不良,从而产生不均匀磨损。结合面的平行度将影响到连杆体、连杆盖和垫片贴合的紧密程度,因而也影响到螺栓的受力情况和曲轴、轴瓦的磨损。对于本连杆,要求结合面的平面度的公差为0.025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