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3篇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3篇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3篇《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宋词婉约派的艺术特点;把握词的意境,感受词中浓浓的别情;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感情,带领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感受词中浓浓的别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研讨法五、教具准备:PPT课件flash朗读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先看《送别》歌曲视频,情境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当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那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一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就会从平平仄仄里飘出,打湿我们的双眼。

现在我们就走进柳永的《雨霖铃》,一起感受离别诗词的万种风情。

(二)资料助读(幻灯片1-5)1、关于柳永(约987——1053)1)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

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由于仕途上遭遇坎坷,失意无聊,往返于秦楼楚馆,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支持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创作了大量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

柳永开创了婉约词派,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2)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雨霖铃》教案(7篇)

《雨霖铃》教案(7篇)

《雨霖铃》教案(7篇)《雨霖铃》教案1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柳永及其词的特点,感受品尝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词“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一(课前预习)一、简介柳永(约9xx—10xx)北宋(朝代)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纵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博学多才,被称为“才子词人”,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其词多描绘都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对宋词的进展有确定的影响。

有作品集《乐章集》。

二、把握生字词凄()切骤()雨都()门凝噎()暮aǐ()良chén()好景今xiāo()云xiāo()三、课文对译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停留,寒蝉发出凄凄悲鸣。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心情;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动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相互注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消沉,楚地的天空宽阔无边。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哀痛。

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气,或许能略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我的小船停靠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倾吐呢?四、全词内容概括这首词描写了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苦痛心情。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雨霖铃》教案篇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i)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景祐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解题:,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

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

“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

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

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

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

这是吸取了民间词的特点,在艺术上予以加工提高而形成的。

注释:(1)[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

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

(2)[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

帐,郊野没有房屋,所以临时搭起篷帐。

(3)[无绪]没有心思,意思是心情不好。

(4)[兰舟]木兰木制造的船。

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船的美称。

(5)[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说不出话。

(6)[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

(7)[暮霭(ai)]傍晚的云气。

柳永《雨霖铃》教案8篇

柳永《雨霖铃》教案8篇

柳永《雨霖铃》教案柳永《雨霖铃》教案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永《雨霖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柳永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3、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雨霖铃》朗读带,歌曲《祝你一路顺风》、《送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祝你一路顺风》、《送别》的歌声中进入课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的词是绝望的诗歌,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首泪眼对泪眼的离别词,也是美丽忧伤而不朽的。

我们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呢?(学生回答)进入新课。

二、词牌简介《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相传‘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三、柳永简介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曾在词中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便说:“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大笔一挥,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以描写城市风貌和羁旅生活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3篇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3篇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篇6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教学重点】(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鉴赏。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习过程一、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抒写的哀婉动人的别离。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尽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

【知识预热】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2、走进柳永二、朗诵1、思考: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本词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词,感情基调格外低沉悲戚。

2、诵读点评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雨霖铃教案6篇

雨霖铃教案6篇

雨霖铃教案6篇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必须设计好教案课件中的知识点。

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和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果要写一篇好的教案课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步骤:1. 整理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2. 初步设计教案,确定课程结构和教学重点;3. 制作课件,注意设置多媒体元素和动画效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 再次调整教案,优化教学流程,确保教学内容丰富、详实; 5. 细致检查教案及课件,确保无任何错误和遗漏。

的编辑为您推荐了一篇关于“如何写好教案课件”的文章,希望能够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雨霖铃教案篇1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资料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本事,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本事。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此刻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述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境,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能够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一样风格。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异常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述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一样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柳永的《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铺叙展衍,以离情为贯穿全篇主线。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后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各层前呼后应,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导入新课篇一我们一起来听首歌,放松下。

(幻灯1:“音乐”)邓丽君甜美、深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可歌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目标“品鉴艺术手法、体味作者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悼念亡妻王弗时所作;………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朗读、品评、分析、鉴赏。

2. 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总结鉴赏诗词的一般方法,提高鉴赏水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 互动设计1]
★课前播放《城南旧事》主题歌《送别》
★导入:CAI 播放《雨霖铃》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进入情境。

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别离是一种常事。

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

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学生回忆,教师提示)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孟郊的《游子吟》等等。

透过诗行,我们可以想见朋友“禾黍听马嘶”中的呆望; 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 可以感受到“默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江淹)中包含的至理。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爱情词,一起走近词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情弦的脉动。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
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它种类的文学。

困此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读一些诗词,尤其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瑰宝,很耐咀嚼。

那么,词究竟是怎样一种诗体呢?哪位同学能简单讲讲吗?
CAI 提示: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的诗歌,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称长短句,也叫“诗余”。

俗话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相聚、离别,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主线。

自古以来,人们就因相聚而欢欣,因离别而忧伤。

不是吗?离别,心情应是很沉重的,那种感情已无法用伤心、难过来形容。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感伤于离别而创千古佳作,或以诗,或以词,或以文。

无不情真真,意切切,催人泪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雨霖铃》就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写离别之情的词。

众所周知:宋词与唐诗一样,是我国文学的两座高峰,后人习惯于把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这风格不同的两派。

豪放派往往气势磅礡,飘逸洒脱; 而婉约派则以清丽柔婉见长。

这种划分是针对对当时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

历史上许多词人就既有豪放的词作,亦不乏婉约的作品。

比如说苏轼,我们对他的“大江东去”相当熟悉,可其作品中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词句,这是我们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

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关于柳永,大家对他了解多少呢?
[ 互动设计2] 我所知道的柳永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柳永”。

教师补充,CAI 提示:柳永(约980-- 约1053 年),原
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
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
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 年)54 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是唐代教坊大曲,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时,淋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以寄托哀思。

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下、凄楚欲绝的情味。

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分。

这首词类就反映了他当时的这种复杂的心情。

[ 互动设计3] 朗读指导
CAI 播放朗读视频(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句子的节奏)诵读指导: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因为课文中的标点是按意思的连贯点的,有些地方跟乐句并不一致。

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切”字起韵,应有稍长的停顿; 以下“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皆独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

有些乐句中有“豆”,如“留恋处”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
“豆”,“豆”相当于八分或十六分休止符,读时应声断气不断。

二、自主• 合作• 探究
[ 互动设计3] 根据问题,自行研读:
1. 哪些句子能体现这种伤感之情?
2. 请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和景物描写。

3. 体会词中关键字的妙处。

CAI:
[ 互动设计4] 问题探究
1. 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有一“千古俊句”,你认为是哪一句?请说说理由。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2. 霸桥折柳”是什么意思?
CAI :古代长安东跨水架有一桥,叫霸桥,汉代人们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后因以“折柳”为赠别的代称。

三、拓展延伸
[ 互动设计5] 赏析柳永的《蝶恋花》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③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④还无味。

衣带渐宽⑤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解: ①伫倚危楼: 伫,长时间。

危楼,高楼。

②黯黯: 阴沉、愁闷,心神沮丧的样子。

此句说远望天边伤春惜别的愁绪凄然涌上心头。

③疏狂:狂放散漫,即也想放纵一回。

④强乐:勉强寻欢作乐。

⑤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


CAI 点拨:这是一首怀之作。

作者把流落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
念情人的缠绵结合起来,上片登高望远,“愁生天际”,把无形的愁写得形象而具体。

“无言谁会凭阑意”表现出一种相思,万般愁怨而无法诉说的情态。

下片写想放纵一下自己,喝个一醉方休。

然而对酒当歌仍然难解愁。

苦中作乐,更觉无味。

尽管这般苦闷有伤身体,可是“衣带渐宽”“人憔悴”,都不算什么,绝不后悔。

后两句是全词的高潮,是真情所在。

四、背诵练习播放视频、提示字幕,在轻松愉悦中朗读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