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

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
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

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精心整理)

格式:证型:证机概要-治法-方药

(一)肺系病证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用药: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

用药: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

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藿饮加减

用药:金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虚体感冒

4.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用药:人参6紫苏叶6葛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陈皮4炙甘草4(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

5.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寒,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用药: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苏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表,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

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 (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

2.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用药: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

3.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肃-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

用药: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清宣凉剂,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5. 痰热郁肺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用药:黄芩山栀桔梗甘草贝母知母麦冬桑白皮瓜蒌仁橘红茯苓(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者)

6. 肝火犯肺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用药:桑白皮15地骨皮15甘草3粳米一撮青黛8 海蛤散9

7. 肺阴亏耗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肃-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用药:沙参15 麦冬10 玉竹10 生地10 桑叶10 天花粉生扁豆(甘寒养阴,润燥生津,用于阴虚肺燥,甘咳少痰)

三、哮病

1. 发作期

1)冷哮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射干麻黄汤:麻黄9射干9细辛6紫菀6款冬花6生姜9半夏9五味子6大枣3枚(降逆平喘,用于哮鸣喘咳,表证不著)

2)热哮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定喘汤:白果9麻黄9款冬花9半夏9桑白皮6苏子6杏仁9黄芩6甘草3

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

前者清化痰热,用于痰热郁肺,表证不显者;后者偏于宣肺泻热,用于肺热内郁,外有表证者。

3.寒包热哮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生石膏

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半夏、五味子、干姜、细辛

前者用于外感风寒,银邪内郁化热,而以表寒为主,喘咳烦躁者;后方用于饮邪迫肺,夹有郁热,咳逆喘满,烦躁而表寒不显者。

4.风痰哮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用药: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用于痰壅气实,咳逆息涌,痰稠黏量多,胸闷,苔浊腻者)5.虚哮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用药: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半夏,橘红(用于肺肾两虚,痰气交阻,摄纳失常之喘哮)

2.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六君子汤:人参9白术9茯苓9甘草6 陈皮3 半夏4.5(补脾化痰,用于脾虚食少,痰多脘痞,倦怠少力,大便不实等症)

2)肺肾两虚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用药:熟地24淮山12山萸12丹皮9茯苓9泽泻9桂枝3附子3山萸肉12山药12丹皮9泽泻9熟地24茯苓9 五味子6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壅肺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麻黄汤:麻黄9 桂枝6 杏仁6甘草3

华盖散:麻黄、桑白皮、紫苏子、杏仁、赤茯苓、陈皮、甘草

2)表寒肺热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甘石汤

麻杏石甘汤:麻黄9 石膏18 杏仁9甘草6

3)痰热郁肺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热清肃-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用药: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鱼腥草、公英、双花、连翘杏仁、贝母、半夏、苏子知母、射干、栝楼皮、地龙

4)痰浊阻肺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用药: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肺气郁痹证:肝郁气逆,上冲犯逆,肺气不降-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用药:乌药,沉香,槟榔,枳实,木香

2.虚喘

1)肺气虚耗证: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亦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用药:人参9麦冬9五味子6 黄芪党参熟地冬虫夏草桑白皮紫菀

2)肾虚不纳证: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金匮肾气丸熟地24淮山12山萸12丹皮9茯苓9泽泻9桂枝3附子3

参蛤散人参二两蛤蚧一对桑白皮二两知母二两贝母二两杏仁五两茯苓二两甘草五两

3)正虚喘脱证:肺气固脱,镇摄肾气-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山萸肉、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粉、龙骨、牡蛎

五、肺痈

1. 初期:风热外袭,卫表不和,邪热壅肺,肺失清肃-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银翘散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

2. 成痈期:热毒蕴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蕴酿成痈-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千金苇茎汤芦根10~20g冬瓜仁9~12g 桃仁3~9g 生苡仁9~15g

如金解毒散桔梗,甘草,黄芪,黄芩,黄柏,山栀,黄连

3. 溃脓期:热毒血瘀,血败肉腐,痈肿内溃,脓液外泻-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加味桔梗汤桔梗甘草贝母桔红银花薏仁葶苈子白芨

4. 恢复期:邪毒渐去,肺体损伤,阴伤气耗,或为邪恋正虚-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合桔梗杏仁煎加减

沙参清肺汤北沙参白芨生黄芪太子参桔梗甘草苡仁冬瓜子合欢皮

桔梗杏仁煎百合麦冬阿胶桔梗甘草杏仁、贝母、枳壳金银花、红藤、连翘、夏枯草六、肺痨

1)肺阴亏损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

月华丸北沙参天、麦冬阿胶生、熟地黄茯苓山药三七阿胶桑叶菊花川贝母百部獭肝功劳叶律草

2)虚火浊肺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浊,络损血溢-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百合12熟地9生地9玄参3贝母6桔梗6甘草3麦冬9白芍6当归身9秦艽地骨皮、青蒿、柴胡、当归、乌梅

3)气阴耗伤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益气养阴-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生、熟地黄天、麦冬柴胡地骨皮知母黄柏五味子莲子心陈皮姜枣

4)阴阳虚损证: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补天大造丸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五味子当归、白芍、熟地、枸杞子麦冬、生地、阿胶、山萸肉紫河车、龟板、鹿角远志、枣仁

七、肺胀

1)痰浊壅肺证:肺虚脾弱,痰浊内生,上逆干肺,肺失宣降-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苏子降气汤:苏子、橘皮、半夏、当归、前胡、厚朴、肉桂、甘草、生姜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痰热郁肺证:痰浊内蕴,郁而化热,痰热壅肺,清肃失降-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

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

桑白皮汤: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芪、黄连、山栀

3)痰蒙神窍证:痰蒙神窍,引动肝风-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加减

涤痰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枳实、竹茹、南星石菖蒲、远志、郁金

4)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水饮内停-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真武汤茯苓9白术6白芍9附子9生姜9

五苓散泽泻15白术9猪苓9茯苓9桂枝6

5)肺肾气虚证:肺肾两虚,气失摄纳-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平喘固本汤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花、橘皮

补肺汤人参、黄芪、五味子熟地黄滋阴补肾紫菀、桑白皮

八、肺痿

1、虚热证:肺阴亏耗,虚火内炽,灼津为痰-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麦门冬汤:麦冬、人参、半夏、甘草、粳米、大枣

清燥救肺汤:桑叶、石膏、杏仁、甘草、麦冬、人参、阿胶、炒胡麻仁、炙枇杷叶

2、虚寒证: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用药:甘草、干姜、人参、大枣、白术、茯苓

(二)心系病证

一、心悸

1)心虚胆怯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减或天王补心丹加减

安神定志丸人参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

天王补心丹柏子仁9酸枣仁9天冬9麦冬9生地12当归身9人参5丹参5玄参5桔梗5朱砂三五钱为衣五味子5远志5茯苓5朱砂安神丸朱砂半两当归二钱半黄连六钱炙甘草五钱半生地二钱半

2)心血不足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

归脾汤: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3)阴虚火旺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天王补心丹: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

朱砂安神丸:朱砂、茯苓、远志、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

4)心阳不振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参附汤: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

5)水饮凌心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

6)瘀阻心脉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香附延胡索青皮当归生地桂枝甘草龙骨牡蛎7)痰火扰心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

二、胸痹

1、心血瘀阻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2、气滞心胸证:肝失疏泄,气机瘀滞,心脉不和-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

3、痰浊闭阻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栝蒌薤白半夏汤:瓜萎薤白半夏汤瓜蒌实24 薤白12 白酒适量半夏12

涤痰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枳实、竹茹、南星石菖蒲、远志、郁金

4、寒凝心脉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栝蒌实

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大枣、通草

5、气阴两虚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益气养血,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人参养荣汤:人参、熟地、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陈皮、五味子、桂心、

炒远志

6、心肾阴虚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天王补心丹:柏子仁9酸枣仁9天冬9麦冬9生地12当归身9人参5丹参5玄参5桔梗5朱砂三五钱为衣五味子5远志5茯苓5朱砂安神丸朱砂半两当归二钱半黄连六钱炙甘草五钱半生地二钱半

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桂枝、生姜、阿胶、生地黄、麦冬、火麻仁、大枣

7、心肾阳虚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参附汤: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

右归饮:熟地24制附子6肉桂6山药12山茱萸9菟丝子12当归9杜仲12鹿角胶12枸杞9

三、厥证

1.气厥

1)实证:肝郁不舒,气机上逆,壅阻心胸,内闭神机-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通关散:皂角、细辛

五磨饮子:沉香乌药槟榔枳实木香

2)虚证:元气素虚,清阳不升,神明失养-补气,回阳,醒神-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

生脉注射液:人参,麦冬、五味子

参附注射液: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

四味回阳饮:人参附子炮姜甘草

2.血厥

1)实证:怒而气上,血随气升,菀阻清窍-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加减

羚角钩藤汤:羚角片4.5钩藤9霜桑叶6菊花9茯神木9鲜生地15川贝12甘草3竹茹15白芍9

通瘀煎:归尾红花山楂乌药青皮木香香附泽泻

2)虚证:血出过多,气随血脱,神明失养-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独参汤:人参

人参养营汤: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白芍、五味子、白术、茯苓、远志、甘草、肉桂、生姜、大枣、陈皮

3)痰厥:肝郁肺痹,痰随气升上闭清窍-行气豁痰-导痰汤加减

导痰汤:半夏茯苓陈皮胆南星枳实

(三)脾胃系病证

一、胃痛

1)寒邪客胃证: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香苏散:香附、紫苏茎叶、陈皮、甘草

良附丸:高良姜、香附子各9g

2)饮食伤胃证:饮食积滞,阻塞胃气-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

保和丸:神曲6山楂18茯苓9半夏9陈皮6连翘6萝卜子6

3)肝气犯胃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各6g 香附川芎枳壳芍药各5g 炙甘草3g

4)湿热中阻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

清中汤:黄连、栀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

5)瘀血停胃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用药:五灵脂6蒲黄6酽醋6丹参30檀香6砂仁6

6)胃阴亏耗证:胃阴亏耗,胃失濡养-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一贯煎: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

7)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失于温养-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建中汤:黄芪9芍药酒炒18桂枝9炙甘草6生姜9大枣4枚饴糖30

二、痞满

1、实痞

1)饮食内停证:饮食停滞,胃腑失和,气机壅塞-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加减

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2)痰湿中阻证:痰湿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散加减二陈平胃散:制半夏、苍术、藿香、陈皮、厚朴、茯苓、甘草

3)湿热阻胃证: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连朴饮:厚朴、石菖蒲、半夏、芦根、栀子、豆豉

4)肝胃不和证:肝气犯胃,胃气郁滞-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越鞠丸: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

枳术丸:枳实、白术、荷叶

2、虚痞

1)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

2)胃阴不足证: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和降失司-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加减

益胃汤:生地、麦冬、沙参、玉竹、冰糖

三、呕吐

1、实证

1)外邪犯胃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正气散:藿香15大腹皮5紫苏5炙甘草12苦桔梗10陈皮10茯苓5白术10厚朴10半夏曲10白芷5生姜三片大枣一枚

2)食滞内停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加减

保和丸:神曲6山楂18茯苓9半夏9陈皮6连翘6萝卜子6

3)痰饮内阻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半夏15 生姜10 茯苓12桂枝9白术9甘草6

4)肝气犯胃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加减

四七汤:半夏12 厚朴9 茯苓12 生姜9 苏叶6大枣

2、虚证

1)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香砂六君子汤:党参9白术9茯苓9甘草6 陈皮3 半夏4.5木香、砂仁

2)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加减

甘草9人参9白术9干姜9

3)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加减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

四、噎膈

1)痰气交阻证:肝气郁结,痰湿交阻,胃气上逆-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加减

郁金砂仁壳丹参沙参贝母茯苓杵头糠荷叶蒂

2)瘀血内结证:蓄瘀留着,阻滞食道,通降失司,肌肤失养-滋阴养血、破结行瘀-通幽汤加减

生、熟地当归桃仁红花升麻甘草

3)津亏热结证:气郁化火,阴津枯竭,虚火上逆,胃失和降-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乌梅、芦根、白蜜、竹茹、生姜汁、半枝莲

4)气虚阳微证:脾肾阳虚,中阳衰微,温煦失职,气不化津-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砂仁、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五、腹痛

1)寒邪内阻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高良姜香附子各9g干姜、紫苏、乌药、陈皮

2)湿热壅滞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加减大黄12厚朴24枳实12芒硝6

3)饮食积滞证: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大黄、枳实、神曲、黄芪、黄连、泽泻、白术、茯苓

4)肝郁气滞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柴胡陈皮各6g 香附川芎枳壳芍药各5g 炙甘草3g

5)瘀血内停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活血化瘀,和络止通-少腹逐瘀汤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川牛膝蒲黄五灵脂元胡索

6)中虚脏寒证: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芍药酒炒18桂枝9炙甘草6生姜9大枣4枚饴糖30

六、泄泻

1、暴泻

1)寒湿内盛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

藿香、苍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厚朴、大腹皮、紫苏、白芷、桔梗

2)湿热伤中证:湿热壅滞,损伤脾胃,传化失常-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15黄芩9黄连9甘草6

3)食滞肠胃证: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消食导滞-保和丸

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可加谷芽、麦芽

2、久泻

1)脾胃虚弱证:脾虚失运,清浊不分-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人参15白茯苓15白术15莲子肉9桔梗6白扁豆12山药15薏苡仁9砂仁6甘草9大枣汤调下

2)肾阳虚衰证: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肉豆蔻6补骨脂12五味子吴茱萸各6g

3)肝气乘脾证: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陈皮4.5白术6白芍6防风3

七、痢疾

1)湿热痢: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金银花白芍15-20大黄6黄芩9黄连5-9当归9官桂2-5槟榔5甘草5木香5

2)疫毒痢: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白头翁15黄连6黄柏12秦皮12;金银花、地榆、牡丹皮、芍药、甘草、木香、槟榔

3)寒湿痢: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

藿香、苍术、半夏、厚朴、炮姜、桂枝、陈皮、大枣、甘草、木香、枳实

4)阴虚痢:阴虚湿热,肠络受阻-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黄连、黄芩、阿胶、芍药、甘草当归、干姜、生地榆

5)虚寒痢: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桃花汤赤石脂25 干姜6 粳米25g

真人养脏汤人参9当归6白术9肉豆蔻6肉桂3炙甘草6白芍15木香4.5煨诃子12罂粟壳15

6)休息痢:病久正伤,邪恋肠腑,传导不利-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甘草、黄连、枳实、木香、槟榔

八、便秘

1、实秘

1)热秘:肠腑燥热,津伤便结-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芍药

2)气秘:肝脾气滞,腑气不通-顺气导滞-六磨汤

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

3)冷秘:阴寒内盛,凝滞胃肠-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温脾汤:附子、人参、大黄、甘草、干姜

半硫丸:当归、苁蓉、乌药

2、虚秘

1)气虚秘:脾肺气虚,传送无力-益气润肠-黄芪汤

黄芪、麻仁、白蜜、陈皮

2)血虚秘:血液亏虚,肠道失荣-养血润燥-润肠丸

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

3)阴虚秘:阴津不足,肠失濡润-滋阴通便-增液汤

玄参、麦冬、生地、油当归、石斛、沙参

4)阳虚秘:阳气虚衰,阴寒凝结-温阳通便-济川煎

肉豆蔻、牛膝、附子、火麻仁、当归、升麻、泽泻、枳壳

(四)肝胆病证

一、胁痛

1、肝郁气滞证: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白芍、甘草、川芎、郁金

2、肝胆湿热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山栀、黄芪、川楝子、枳壳、延胡索、泽泻、车前子

3、瘀血阻络证:瘀血停滞,肝络痹阻-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服元活血汤

血府逐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牛膝、生地黄、赤芍药、甘草、桔梗服元活血汤:制香附、川楝子、广郁金、五灵脂、延胡索、三七粉

4、肝络失养证: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

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

二、黄疸

1、阳黄

1)热重于湿证: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茵陈蒿、栀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茯苓、滑石、车前草

2)湿重于热证:湿遏热伏,困阻中焦,胆汁不循常道-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藿香、白蔻仁、陈皮、茵陈蒿、车前子、茯苓、苡仁、黄芪、连翘

3)胆腑郁热证: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柴胡、黄芪、半夏、大黄、枳实、郁金、佛手、茵陈、山栀、白芍、甘草

4)疫毒炽盛证:湿热疫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加味

犀角(用水牛角代)、黄连、栀子、大黄、板蓝根、生地、玄参、丹皮、茵陈、土茯苓

2、阴黄

1)寒湿阻遏证: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附子、白术、干姜、茵陈、茯苓、泽泻、猪苓

2)脾虚湿滞证:黄疸日久,脾虚血亏,湿滞残留-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黄芪、桂枝、生姜、白术、当归、白术、甘草、大枣、茵陈、茯苓

3、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证:湿热留恋,余邪未清-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茵陈、黄芪、黄柏、茯苓、泽泻、车前、苍术、苏梗、陈皮

2)肝脾不调证:肝脾不调,疏运失职-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活归芍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

归芍六君子汤:党参、当归、白术、山药、白芍、山楂、麦芽、郁金

3)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积块留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柴胡、枳壳、香附、当归、赤芍、丹参、桃仁、莪术,鳖甲煎丸

三、积聚

1、聚证

1)肝气郁结证:肝失疏泄,腹中气结成块-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加减

柴胡、当归、白芍、甘草、生姜、薄荷、香附、青皮、枳壳、郁金、台乌药

2)食滞痰阻证:虫积、食滞、痰浊交阻,气聚不散,结而成块-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

大黄、槟榔、枳实、沉香、木香、乌药

2、积证

1)气滞血阻证:气滞血瘀,脉络不和,积而成块-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

柴胡、青皮、川楝子、丹参、延胡索、蒲黄、五灵脂

2)瘀血内结证:瘀结不消,正气渐损,脾运不健-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三棱、莪术、石见穿、香附、乌药、陈皮、人参、白术、黄精、甘草3)正气瘀结证:瘀积日久,中虚失运,气血衰少-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地黄、川芎、三棱、莪术、阿魏。瓦楞子、五灵脂、香附、槟榔

四、鼓胀

1、气滞湿阻证: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芎、白芍、苍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

2、水湿困脾证:湿邪困遏,脾阳不振,寒水内停-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加减

白术、苍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草果、陈皮、连皮茯苓、泽泻

3、水热蕴结证:湿热壅盛,蕴结中焦,浊水内停-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茵陈、金钱草、山栀、黄柏、苍术、厚朴、砂仁、大黄、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

4、瘀结水留证:肝脾瘀结,络脉滞涩,水气停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当归、赤芍、桃仁、三棱、莪术、鳖甲、大腹皮、马鞭草、益母草、泽兰、泽泻、赤茯苓5、阳虚水盛证: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内聚-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附子、干姜、人参、白术、鹿角片、胡芦巴、茯苓、泽泻、陈葫芦,车前子

6、阴虚水停证:肝肾阴虚,津液失布,水湿内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沙参、麦冬、生地、山萸肉、枸杞子、猪苓、茯苓、泽泻、玉米须

(五)肾系病证

一、水肿

1、阳水

1)风水相搏证: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

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桑白皮、黄芪

2)湿毒浸淫证: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3)水湿浸渍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苍术、厚朴、陈皮、草果、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4)湿热壅盛证: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分利湿热-疏凿饮子加减

羌活、秦久、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猪苓、茯苓、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黄柏、商陆、槟榔、生大黄

2、阴水

1)脾阳虚衰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

2)肾阳衰微证:脾肾阳虚,水寒内聚-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附子、肉桂、巴戟肉、仙灵脾、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

3)瘀水互结证: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益母草、红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泽泻、车前子

二、淋证

1、热淋: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瞿麦、扁蓄、车前子、滑石、萆薢、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

2、石淋: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加减

瞿麦、石韦、冬葵子、滑石、车前子

3、血淋: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

生地黄、小蓟、滑石、通草、炒蒲黄、藕节、当归、山栀、甘草、淡竹叶

4、气淋: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

沉香、石韦、滑石、当归、橘皮、白芍、冬葵子、甘草、王不留行

5、膏淋: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萆薢、车前子、茯苓、莲子心、菖蒲、黄柏、丹参、白术

6、劳淋: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加减

山药、肉苁蓉、熟地黄、山茱萸、茯神、菟丝子、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

三、癃闭

1、膀胱湿热证:湿热壅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

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山栀、灯心

2、肺热壅盛证: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

茯苓、黄芪、桑白皮、麦冬、车前子、山栀、木通

3、肝郁气滞证:肝气失于疏泄,三焦气机失宣,膀胱气化不利-输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沉香、石韦、滑石、当归、橘皮、白芍、冬葵子、甘草、王不留行

4、浊痰阻塞证:瘀血败精,阻塞尿路,水道不通-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

大黄、归尾、生地黄、穿山甲、芒硝、桃仁、肉桂

5、脾气不升证:脾虚运化无力,升清降浊失职-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加减

人参、党参、黄芪、白术、桂枝、肉桂、升麻、柴胡、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

6、肾阳衰惫证: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

附子、车前子、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牛膝、熟地黄、肉桂、白茯苓、泽泻

中医归类8大体质(含治法)

中医归类8大体质(含治法) 1寒体——机能处在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色黄暗、不易出汗皮肤干燥粗糙身困多睡眼神呆滞腰痛腿痛小便清长大便易稀或先干后稀舌淡脉细微弱迟缓。 不易汗出面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见, 身困多睡神呆滞,大便易稀或先干, 腰腿疼痛小便长,脉细微弱缓舌淡。 2热体——机能处在亢进、高涨、炎热、张扬、兴奋的状态 面红油光声音洪亮烦躁易怒眼屎多口苦唇红舌红口腔破溃牙龈出血咽喉红肿鼻子出血生脓包或疮多汗尿黄 声音洪亮面油红,牙宣口糜咽红肿, 烦躁易怒多眼屎,口苦舌红唇亦红, 多汗尿黄鼻出血,皮肤生疮或化脓。 3虚体——物质匮乏和功能低下的状态 疲惫乏力头昏健忘,易激惹声音低怯心慌气短肌肉萎缩皮肤干枯动则汗出嘴唇干瘪头发脱落脉弱少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 头昏健忘易激惹,疲惫无力声低怯, 皮肤干枯动则汗,心慌气短肌萎缩, 经少色淡脉无力,口唇干瘪发脱落。 4实体——功能障碍体内毒素不能有效排出的状态 体型胖壮腹部充实硬满腹胀腹痛胆大鲁莽、脾气暴躁体重上升便秘生疮生痘思维缓慢女性闭经或经来不畅 体型胖壮腹硬满,脾气暴躁莽大胆, 体重上升腹胀痛,生疮生痘思维缓, 经来不畅或闭经,或者大便结与干。 5郁体——机能紊乱失调的状态 面黄或青情绪低落入睡困难神疲乏力胸闷心悸便秘或腹泻 女性经前乳房胀痛 情绪低落青黄面,神疲乏力入睡难, 胸闷心悸四肢冷,怕冷怕风肌肉挛, 性欲低下头晕痛,便秘腹泻交替见, 女性经前乳房痛,柴胡类方用当先。 6瘀体——血液循环不畅的状态 面色暗红面部毛孔粗大鼻翼毛细血管扩张下脚便秘痔疮 女性月经色黑有血块,淋漓不易干净 面色暗红毛孔粗,鼻红健忘眼圈黑,

中医体质分类

中医治末病九种体质分类(体质分类) 一、平和质: 常见表现:面色润泽,头发稠密光泽,目光有神,嗅觉、味觉正常,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食欲 良好,大小便正常; 饮食调节:1、饮食节制,不过饥过饱,不过冷过热和不干净的食物,2、精细搭配,多吃蔬菜瓜果,3、少食油腻辛辣,4、不吸烟、 酗酒。 药膳调理:健脾补贤 二、气虚质: 常见表现:易疲乏,易气短心慌,易头晕或站起时眩晕,易感冒,喜静少语,声音低弱无力,活动量稍大易出虚汗; 饮食调节:1、多食黄豆,白扁豆,鹅肉,鹌鹑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补脾之品,2、少食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耗 气之品。 药膳调理:益气养血 三、阳虚质 常见表现:手脚发凉,腹背腰膝发冷,衣服穿得多,厌冬喜夏,易感冒,吃凉东西易腹胀腹泻,喜热饮食; 饮食调节:1、多食牛肉,羊肉,狗肉,鳝鱼,韭菜,生姜,蒜,芥末,葱,花椒,胡椒等,2、少食黄瓜,柿子,冬瓜,藕,莴苣,

梨,西瓜等,少饮绿茶。 药膳调理:温肾健脾 四、阴虚质 常见表现:1、感到身体与手脚心热,2、手心易出汗,3皮肤或口唇干,4厌夏喜冬,5便秘或大便干燥,6感到眼睛干涩,7口干咽 燥,总想喝水; 饮食调节:1、多食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小豆、海蜇、芝麻、百合等甘凉滋之品,2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 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药膳调理:滋补肝贤 五、痰湿质 常见表现:1、胸闷、腹部胀满,2、身体困重,3、腹部肥满松软,4、面额部皮油脂多,5上眼脸浮肿,6、口中黏腻,7、痰多,咽 部有痰堵; 饮食调节:1、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2、少食肥肉及甜、粘、油腻的食物,3、可多吃食葱、蒜、海藻、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 食物; 药膳调理:健脾祛湿 六、湿热质 常见表现:1、鼻部油光发亮,2、易生痔疮或疥疮,3常感口苦或嘴有异味,4皮肤时有瘙痒,5大便有黏腻,解不尽,6、小便时

新版中医内科学常见证型

1.感冒: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2.咳嗽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肝火犯肺:清热泻肝,顺气降火——黛哈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3.哮病 (一)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加减(二)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 (一)实喘: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二)虚喘: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哈散加减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痈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李小荣) 中医, 李小荣, 体质, 类型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李小荣)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型、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气郁型、痰湿型、血瘀型、特禀型。 1)平和型: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此为典型的平和体质。 饮食: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运动:一般选择温和的锻炼方式,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就可以。老年人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2)气虚型: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从性格上来说,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比较胆儿小,做事不爱冒险。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叫出虚汗呢?如果你要做一种运动或者干力气活的时候,只要运用量到了一定程度人都会出汗,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但是有些人在没有那么大的消耗量、没有那么大活动量的时候,就已经出很多汗了,这种现象就叫出虚汗。 饮食:这类体质的人影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药物,实际上我们中医有一个概念就是药食同源,在中医看来有很多食物是有一定的药用功能的。可以吃一些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吃了这些食物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平时吃东西的时候也一些耗气作用的食物尽量避免,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运动:则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消耗体力的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 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等。 方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灵白术散等。 3)阴虚型:如果一个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那就是阴虚。他们大部分都是性格比较外向好动的,性情是比较急躁的。 饮食: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的食物 运动: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等。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适合洗桑拿。 其他: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宜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解表达邪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代表方药证型治法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病位:肺卫。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辛凉解表 2. 风热犯表证 病理:六淫之邪。新加香薷饮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3. 参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加减葳蕤汤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5. 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2. 风热犯肺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病理:痰、火。3. 风燥伤肺桑杏汤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4. 痰湿蕴肺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5.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6. 肝火犯肺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清肺泻肝、顺气降火7.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病因:饮食、体虚病后。外邪侵袭、病位:肺,与脾肾密切。病理:痰为主。发作时病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代表方药治法证型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银翘散疏风散热、清肺化痰初期1.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2. 成痈期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加味桔梗汤排脓解毒3. 溃脓期病位:肺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中医证编码TCD

摘要:从全国分层随机抽样确定的88所中医医院1994年12万余份出院病例中,遴选出78605份符合项目研究要求的病例,从中分析发现中医病、证诊断名5908个。通过对每一个病、证诊断所占有的病例量顺位列表分析获得了有代表性的全国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医病、证诊断分布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标准为规范描述了中医病、证诊断内涵联系的层次结构,揭示了中医病、证的属性组合规律与因果关系,为中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国家标准;疾病分布;中医病证;诊断 Applied Research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n“Classification & Code of TCM Symptoms and Signs" Zhang Ruhong(章如虹),Mao Shusong(毛树松),Shao Qihong(邵企红),et al.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Information Center, Hubei 43006 1) (Dept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 hinese Me dicine, Beijing 100026) ABSTRACT: From the 8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ospital s by random sampling from different grades, 78 605 out of more than 1 20 thousands of cases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hich conformed to the pr oje ct research requirements. By the analysis on the cases we found 5 908 diagnosis names of TCM symptoms and signs. In sequence we listed the numbers o f the cases occupied by each diagnosis, and then got a representative distributi on data of the diagnoses of TCM symptoms an d signs on the discharged TCM patient s. Tak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s as rule, our research indicated the features, c ausality and combination regulations of TCM symptoms and signs. It suggested a new path of th e TCM research. KEY WORDS: Disease Distribution; TCM Symptoms and Signs; Diagnos is 1资料来源 本资料来源于1994年“全国中医医院病种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该调查是依据卫生部“1993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所采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综合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人口结构等项指标,以县(市或市区)为单元,进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有8种体质分类

中医有8种体质分类 下面的文章摘自付杰英教授的《中医体质养生》,内含中成药请患者咨询医生后适用,在此仅作为学习中医的一部分介绍给大家,不作为本站开设药方的先例。 中医有8种体质分类,且互相穿插,互相间接,不是泾渭分明,故一个人有几种体质混合的现象。而不同体质对我们的身体治疗和养生方法是不同,不同体质对食物的反应也不同。先将8种体质的表现和养生方法介绍给大家。 1、平和体质 主要表现:形体比较匀称,体重适中,饮食规律,情绪平稳、代谢正常,出汗比别人多些,皮肤光泽洁净,舌淡红,苔薄。神态情绪稳定,性格平和,思维不偏激。 形成原因:遗传、经受打击对人生事事看开者 调节:不伤不扰,顺其自然,不要乱进补 2、阳虚体质 主要表现:没有火力,畏寒怕冷,夜尿多且清(除神经质、敏感的人,冬天多者)腹泻,性冷淡,脚跟腰腿疼痛、容易下肢肿胀,白带偏多,清稀透明,每当受寒遇冷或者疲劳时白带就增多。头发稀疏、黑眼圈、口唇发暗。舌体胖大娇嫩,脉象沉细。上热下寒,牙痛、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下寒是真,上热是假。(此者不一定要吃清热解毒败火的药物。)神态比较沉静,情绪会消沉,易有抑郁的倾向。 形成原因:遗传;长期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或有病没病预防性地喝凉茶,或者喜欢冰冻寒凉的饮食,或者纵欲、性生活过度等;老年阳气逐渐虚衰;工作环境有关 易患:肥胖、痹证(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骨质疏松、容易水肿、

痛经、月经不调、月经延后、闭经、难孕、性冷淡、阳痿、早泄、滑精。囊肿痤疮,低血压、耳鸣、色斑、慢性结肠炎、痹证(类似于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腹痛(慢性胃肠炎)、关节痛、头痛等。 调节:不伤不损阳气 起居方面:保持安静,避免消沉;多见阳光,多运动,少熬夜;听轻快、活泼、兴奋的音乐。注意保暖,要特别注意保护后背和前腹部,要注意不能多吃寒凉冰冻的食物,尽量少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的中药,以保护阳气。夏季不可开空调,秋冬不要受寒;夏勿贪凉,冬宜温补 食疗:忌食生冷,多吃温热 少吃冰镇饮料、冰镇果汁和新鲜椰子汁;如柑橘、柚子、香蕉、西瓜、甜瓜、火龙果、马蹄、梨子、柿子、枇杷、甘蔗、苦瓜、黄瓜、丝瓜、芹菜、竹笋、绿豆、绿茶、海带、紫菜、田螺、螃蟹等;冷食吃时配温热食物;蔬菜尽量不要凉拌生吃,最好在开水中淖一淖或者炖、蒸、煮。少吃盐。 多食温热之性的食物如:荔枝、榴莲、樱桃、龙眼肉、板栗、大枣、核桃、腰果、松子、生姜、韭菜、辣椒、南瓜、胡萝卜、山药、黄豆芽等,山药以河南出的铁棍山药最好。阳虚、气虚体质者秋冬季经常喝些山药板栗红枣糯米粥,不仅暖身暖胃,还能补阳气。 肉食类有羊肉、牛肉、狗肉、鹿肉、鸡肉、虾、黄鳝、海参、鲍鱼、淡菜等。在煲羊肉汤的时候,里边可以放一些当归、白芍,吃起来又补阳气又补血。一到冬天就手脚冷麻的人,可以喝当归生姜羊肉汤,有两道很好吃的菜——韭菜炒虾仁和韭菜炒核桃,可以改善阳虚体质,尤其适合男性。

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一、外感病证 1、感冒 辩证分型:风寒症、风热症、暑湿症、表寒里热证 2、外感发热 辩证分型: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 3、湿阻 辩证分型: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 4、痢疾 辩证分型: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噤口痢 5、疟疾 辩证分型: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 正疟(邪盛)、温疟(热证)、寒疟(寒证)、热瘴(热证)、冷瘴(湿证)、劳疟(气血两虚)、 疟母(血瘀痰结) 备注:瘴疟(热瘴、冷瘴) 二、肺病证 1、咳嗽 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2、哮病 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3、喘证 辩证分型: 实喘:风寒闭肺、表寒里热、痰热遏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水凌心肺、肝气乘肺 虚喘:肺气虚、肾气虚、喘脱 4、肺胀 辩证分型:外寒内饮、痰瘀阻肺、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 5、肺痈 辩证分型:初期(风热/寒犯肺)、成痈期(痰瘀热毒)、溃脓期(热壅血瘀)、恢复期(气阴两虚) 6、肺痨 辩证分型: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 7、肺痿

辩证分型:虚热、虚寒 8、肺癌 辩证分型:气血瘀滞、痰湿蕴肺、阴虚毒热、气阴两虚 三、心脑病证 1、心悸 辩证分型:心虚胆怯、心脾两虚(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痰火扰心2、胸痹心痛 辩证分型: 1、实证:寒凝心脉(阴寒凝滞)、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痰浊壅塞)、瘀血痹阻(心血瘀阻) 2、虚证: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振(阳气虚衰)、心肾阳虚、气阴两虚 3、眩晕 辩证分型:风阳上扰(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浊上蒙、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窍、肾精不足 4、中风病 辩证分型: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2、肝阳暴亢,风火上扰;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4、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5、痰热内闭清窍; 6、痰湿蒙塞心神; 7、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4、中风 辩证分型: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中脏腑(1闭证——阳闭、阴闭;2脱证;3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咽wai)斜) 5、不寐(失眠) 辨证分型:实证(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虚证(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附】健忘 辩证分型:心脾不足、肾精亏耗、痰浊上扰、肝郁气滞 6、痴呆 辩证分型: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 7、痫病 辩证分型: 发作期:阳痫(痰浊蒙窍,风火上扰,痰火内盛)、阴痫(寒痰蒙窍) 休止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亏虚 8、癫病 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阴两虚 9、狂病

中医表7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中医医院内科证型整理加快速记忆口诀.docx

中医内科学 肺系病证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感风热犯表辛凉解表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冒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舌淡苔白,脉浮无力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舌红少苔,脉细数加减葳蕤汤 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沙咳嗽平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三拗汤合止嗽散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桑菊饮 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 咳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小数 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苔白腻,脉濡滑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舌红少苔,脉细数沙参麦冬汤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寒(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哮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舌尖边红,苔白腻罩黄,脉弦紧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病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苔厚腻,脉滑实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舌淡,脉沈细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舌红少苔,脉细数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锡。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苔薄白而滑,脉浮紧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麻杏石甘汤 喘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桑白皮汤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苔白厚腻,脉滑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证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苔薄,脉弦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舌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生脉散合补肺汤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舌红少津,脉细数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初期疏风清热,清肺化痰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银翘散加减 肺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苔黄腻,脉滑数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痈溃脓期排脓解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加味桔梗汤恢复期清养补肺舌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月华丸 肺虚火灼肺滋阴降火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痨气阴耗伤益气养阴舌光淡,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保真汤、参苓白朮散 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舌光淡隐紫少津,苔黄而剥,脉微细 补天大造丸而数或虚大无力 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肺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舌暗红或淡紫,苔白腻或黄腻,脉细 涤痰汤 胀滑数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舌胖黯,苔白滑,脉沈细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舌淡或黯紫,脉沈细数无力或结代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肺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舌红而干,脉虚数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痿虚寒温肺益气舌淡,脉虚弱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心系病证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公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有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治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标准共分为范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差不多分类和特点、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中医体质学者按照人体形状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打算“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大夫、科研人员及有关治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专门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 (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编码工作

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编码工作 发表时间:2017-06-27T17:41:56.50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作者:欧国秦[导读] 总之要做好中医编码工作,工作人员就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中医理论知识,养成仔细阅读病历的习惯,同时虚心向临床人员请教。 湖南省武冈市中医医院病案科湖南武冈 422400 摘要:《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是我国中医疾病分类国家标准,它的应用促进了中医临床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能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内外交流。要搞好中医编码工作,必须了解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配备必要的专业书籍,工作人员要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学习,要熟练掌握TCD的编码规则和方法。 关键词:中医病证;编制原则;分类代码 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日常的编码工作中需要对西医诊断、中医病名和证候进行编码。我国在卫生信息管理的教学中没有相关的中医编码内容,后期的继续教育也少有对中医编码的培训,为此许多中医医院的同仁对于中医编码的工作都比较茫然。本文就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进行了总结。 1 配备必要的工具书及中医专业书籍,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学习 目前在中医医院从事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的人员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中医,中医基础薄弱。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科室必须配备相应的中医专业书籍和工具书。我们医院病案科购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证病名大辞典》和《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等多种专业书籍,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阅学习。同时聘请医院高年资的老中医为我科工作人员讲解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了中医病、证的基础知识。 2 了解开展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呢?我们只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好这项工作。中医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辩证论治规律,它完全不同于西医不能沿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分类方法。1996年1月起在全国采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下文中简称TCD)对中医病证进行分类。实行中医病证分类有利于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内外交流。 3 熟练掌握TCD的编码规则和方法 要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TCD是一个怎样的分类系统并熟悉掌握它的操作方法。TCD中包含了中医病名475个,中医证候名1027个,是将中医的各种病、证按照既定的原则归入类目及系统的方法。 3.1 TCD的编制规则中医的临床诊断包括病名准断和证候,TCD规定以病、证并列的方式,分别予以分类、编码,其结构为:病证分类代码=病名代码+证候分类。 3.1.1病名分类规则病名的分类以该病所属的临床科别和专科系统进行分类。其中临床科别有七个类目: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和骨伤科。[1]分类目以二级专科分类,例如眼科中的二级专科分为胞睑、眦、白睛、黑睛、瞳神、外伤、瘤、癌和其他病。 3.1.2 证候分类规则证候分类以中医学辩证系统规划类目,证候类目有病因、阴阳气血津液痰、脏腑筋络、六经、卫气营血和其他证候六大类。[1]证候的分类目和细类目分别以该证候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内涵属性分类,分类目如湿证类、热证类等,细类目如湿困中焦证,热郁成庸证等。 3.2 TCD编码方法 TCD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混合编码方式。[1] 3.2.1 病名编码方法病名的6位码分别为病名标识位、科别类目位、专科系统分类目位、序号2位和尾码。[1]病名标识位统一用 “B”表示。类目位和分类目位分别是所属科别和专科系统名称的首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序号位是在同专科类目中的序号。尾码位是进一步细分时的数字标识。例如:耵耳病 BRE110中B为病名标识;R表示科别为耳鼻喉科;E表示专科为耳病类;11为序号;0为尾码。奶麻病BES020中B为病名标识;E表示科别为儿科;S表示专科为儿科时行病类;02为序号;0为尾码。 3.2.2证候分类编码方法证候的6位码分别为证候标识位、类目、分类目、细类目、序号和尾码。证候标识位统一为 “Z”。类目位、分类目位和细类目位分别是所属证候类目、第一个内涵属性和第二个内涵属性名称的首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序号位在相同证候属性中的顺序号。尾码位是证候意义相似时的区分标识。例如:气营两燔证ZWVX10中Z为证候标识,W表示类目为卫气营血证候类,V表示分类目为气分证类,X表示细类目为气分、血分证类,1为序号,0为尾码;厥阴下利证ZLJ040中Z为证候标识,L表示类目为六经证候类,J表示分类目为厥阴证类,04为序号,0为尾码。 3.2.3 TCD中的特殊代码 TCD规定在同一类代码中出现重复时,第一个代码按原规则,第2个用首个汉字拼音的第2个字母作为代码,以此类推。病证代码按规则应为“I”时要用“M” 代替,为“Q”时用“V”代替。例如:同为骨伤科疾病的伤筋病的代码为BGS,而损伤内证病的代码为BGU。期类用ZVM表示,其他证用ZVV000表示。 这样的编码方法让我们看见病证分类代码就能了解该病、证的归类及属性。例如:代码BRK010表示该病是口齿病类的牙痛病;代码BRB010表示该病是鼻病类的鼻疔病;代码ZZP030表示该证候是脏腑经络证候类目,脾证类的脾虚不固证。 3.2.4 代码的查找方法中医病证编码可以分别通过TCD的表3、表6和附录A三种途径查找。其中表3是按照科别类目和专科类目顺序排列,表6是按照证候类目和证候属性顺序进行排列的。通过这两个表格查找时,编码人员必须了解疾病所属的科别和专科及证候的类目和属性。例如:查找胬肉攀睛病代码,首先我们要确定该病的科别类目属于眼科,专科分类目属于眦病,然后到表3中查找得到编码为BYZ050;查找暑入阳明证的代码,首先我们要确定该证候是病因证候,其证候属性为暑、阳明证,然后到表6中查到编码为ZBSYA0。这就要求编码人员有非常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对中医的病名和证候有相当的了解才能确保正确查找到编码。所以这样的查找方法难度较大,在大多数中医医院病案室的编码工作中使用较少。在我们平时的编码工作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TCD中的附录A“中医病证名汉语拼音索引”来查找编码。这个索引是按照病名和证候首字的汉语拼音排列的,根据病名和证候首字的汉语拼音就能很方便的找到相应的病名和证候。例如:查找瓜藤缠病的代码,该病名的首字拼音为gua,我们在附录A查找到拼音gua就可以直接找到编码为BWP240;查找寒凝证的代码,该证候的首字拼音为han,我们在附录A查找到拼音han就可以直接找到编码为ZBH040。但在实际的分类中有很多的病名和证候都不能够直接查到,这时就要求根据编码规则编制扩展码。

中医疾病编码

中医疾病编码 ICD码疾病名称统计码助记词 ICD码疾病名称统计码助记词 BES010 麻 疹 MZ443 MZ443 BFC100 产后盗汗 CHD44 CHD44 BES020 奶麻 NM544 NM544 BFC110 产后身痛 CHS34 CHS34 BES030 风痧 FS343 FS343 BFC120 缺乳 QR335 QR335 BES040 丹痧 DS343 DS343 BFC121 乳少 RS323 RS323 BES050 水痘 SD541 SD541 BFC130 乳汁自出 RZZ35 RZZ35 BES060 痄腮 ZS434 ZS434 BFC140 回乳 HR235 HR235 BES070 顿咳 DK124 DK124 BFC150 产后血崩 CHX32 CHX32 BES080 白喉 BH324 BH324 BFC160 恶露不下 ELB11 ELB11 BES090 疫毒痢 YDL14 YDL14 BFD010 带下病 DXB14 DXB14 BES100 疰夏 ZX414 ZX414 BFF000 征瘕 ZJA ZJA BES110 夏季热 XJR31 XJR31 BFF010 征瘕 ZJ2 ZJ2 BEX010 胎黄 TH314 TH314 BFR010 妊娠恶阻 RSE15 RSE15 BEX020 赤游丹 CYD43 CYD43 BFR020 妊娠痫证(病) RSX44 RSX44 BEX030 脐风 QF334 QF334 BFR030 妊娠腹痛 RSF34 RSF34 BEX040 脐湿 QS341 QS341 BFR040 异位妊娠 YWR55 YWR55 BEX050 脐疮 QC345 QC345 BFR050 胎漏 TL344 TL344 BEX060 脐血 QX331 QX331 BFR060 胎动不安 TDB14 TDB14 BEX070 脐突 QT344 QT344 BFR070 堕胎 DT531 DT531 BEZ010 肺炎喘嗽 FYC22 FYC22 BFR080 小产 XC543 XC543 BEZ020 鹅口疮 EKC24 EKC24 BFR090 滑 胎 HT431 HT431 BEZ030 厌食 YS134 YS134 BFR100 胎萎不长 TWB13 TWB13 BEZ040 积滞 JZ342 JZ342 BFR110 胎死不下 TSB11 TSB11 BEZ050 疳证(病) GZ441 GZ441 BFR120 子烦 ZF544 ZF544 BEZ060 惊风 JF434 JF434 BFR130 子肿 ZZ532 ZZ532 BEZ061 惊风-急惊风 JFJ43 JFJ43 BFR140 子满 ZM544 ZM544 BEZ062 惊风-慢惊风 JFM43 JFM43 BFR150 子晕 ZY521 ZY521 BEZ070 疳积 GJ434 GJ434 BFR160 子痫 ZX544 ZX544 BEZ080 五迟 WC154 WC154 BFR170 子悬 ZX524 ZX524 BEZ090 五软 WR114 WR114 BFR180 子 ZY541 ZY541 BEZ100 五硬 WY114

中医内科学证型方药简记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发 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四、喘证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