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议论文导写示例
新材料作文“缺了一角的圆”导写与示例_写作技巧

新材料作文“缺了一角的圆”导写与示例_写作技巧新材料作文“缺了一角的圆”导写与示例作者/曹保顺原创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很不快乐,他动身去找失落的一角。
他一路滚动一路唱着歌,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很快,所以有时候会停下来跟小虫说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有时候超越甲虫的车,有时候,甲虫也超他。
他穿过沼泽和丛林,他上山、下山。
他找到过太大的、太小的、太方的、太尖的,就当他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找到了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一角。
他很高兴,开始向前滚动,因为不再缺少什么,他越滚越快,快得停不下来。
他不再能跟小虫说话,也来不及闻闻花香,他快得蝴蝶不能在他身上落脚。
于是,他停了下来,轻轻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对于这类材料,需要我们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写作时,我们不妨把“缺了一角的圆”看作有缺陷的人,把圆寻找一角的过程看作人们奋斗的过程,由此联想到与此类似的人生、现象等。
写作时以下角度可供思考:(1)做有缺陷的自己。
一切肉体的缺陷在精神的圆满面前都会显得微不足道,而傲视缺陷更会让人拥有精神的大气与心灵的解放。
不要默默舔舐你的伤口,你要明白覆水难收,或索性将那不属于你的一角抽掉。
活着,就做有缺陷的自己。
(2)要学会取舍。
舍与得就像导体与绝缘体,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得到有时会变成失去,甚至得到很少,却失去很多。
相反,舍弃有时也会变成得到,失去很少却获得很多。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所以要学会取舍。
(3)过程与结果。
生活不光是奋斗、拼搏,或是受苦受难,生活还应该是一种享受——自然的享受,爱的享受,艺术的享受。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就是不做毫无意义的挥霍。
新材料议论文作文

新材料议论文作文首先、其次、然后、最后、总之、总而言之篇一:新材料议论文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作为应用于各个领域中的重要物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关于新材料,人们的认知和了解还需要更深入地探讨。
本文旨在探讨新材料在今后的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新材料。
众所周知,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汽车、航空、电子等多个领域。
同时,新材料的优越性能也是其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比如,新材料的轻量化、高强度、高韧性、高温耐热等特性,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更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生产成本。
然而,新材料的应用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新材料的制造需要专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因此成本较高,对生产厂家的要求也更高。
其次,新材料在应用中仍存在着许多技术难题,如新材料的耐久性、可靠性等问题。
最后,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涉及到政策、法律等方面的问题,这也需要各方面共同的支持和努力。
然而,新材料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
首先,推广新材料的应用,有助于促进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其次,新材料的应用也有助于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最后,新材料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创新,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面对新材料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新材料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新材料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新材料的认知和了解。
其次,我们需要鼓励和支持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加快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新材料的监管和规范,保证新材料的安全、可靠和环保。
总的来说,新材料在今后的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双重的,我们应该在加强科普宣传、鼓励研究应用、加强监管规范等方面做出努力,为新材料的发展和推广做出贡献。
【高考思辨类作文】“定位”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示例

【高考思辨类作文】“定位”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示例【作文命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探究青年学子在心理上把“自我”放在世界的什么位置,某心理学家在纸上画了一座山和一个圆,然后让受测者分别在山和圆的上面用一个点标出位置。
心理学家发现,多数青年都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也有少数标在山腰或山脚和圆的边缘。
经过询问,未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的青年说出了他们的想法:甲:我是来欣赏这座山、丰富这个圆的,而不是来占领它们的。
乙:我不在乎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我处在这个世界中已经很幸福。
丙:这个圆需要拓展,所以我愿意处在它的边缘。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材料指出:“多数青年把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也有少数标在山腰或山脚和圆的边缘”,这实际上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定位。
选择前者的是多数,这是大多数人的定位:以自我为中心;后者也有人选择,说明有人对于自己有和大多数人不同的定位:注意摆正自我的位置,突显(或彰显)他人的位置。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对这两种定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虽然后面心理学家询问了那些少数人做选择的原因,但这并不代表选择在山顶和圆心的定位就是不对的;另外,题目要求允许学生去“联想”“全面分析材料”,所以,两种定位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一种定位,写作立意的重点在于“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即无论是山顶还是山腰,圆边还是圆心,到底哪一种定位是适合自己的,这才是关键所在。
这样分析过后,构思的角度虽然可以细分为很多种,但是大的写作方向,主要是下面两个:一、选择山腰和圆边的定位选择这一种定位的,文中明确给出答案的有三个,也是可以再继续分析的三种思路。
1. 甲:我是来欣赏这座山、丰富这个圆的,而不是来占领它们的。
站在山顶是大多数人攀爬的目的。
站在山顶,就意味着你能够看到更远的景致,会拥有的更多,但是同时,你也会有别的遗憾。
新材料作文导写 “怜悯心”与“自爱心”

新材料作文导写“怜悯心”与“自爱心”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2年第21期模拟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卢梭在《怜悯是人的天性》中认为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
然而有同学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老人倒了不敢扶,行人罔顾红绿灯而随意穿越马路,小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父母却认为是天性使然……种种现象表明,怜悯心已被自爱心取代。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这是一道典型的二元关系型思辨类作文题,考生写作时必须顾及“怜悯心”与“自爱心”的关系。
考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也可以从材料引申开去。
就这道文题而言,对“自爱心”的准确理解应是自私自利的极端利己主义,考生要注意其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爱”的不同。
考生行文时,可以先分后合,如分别分析“怜悯心”和“自爱心”的实质或基本内涵,在比较辨析中论述保持怜悯心、升华自爱心的必要性;也可以将二者统一起来辩证思考。
作文时,不能因一些个案而以偏概全,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谨小慎微,甚至导致全社会的“怜悯心缺失”;不能因某些人“自爱心”的膨胀“吃掉”了他的“怜悯心”而看不到或者假装看不到“怜悯心”生长出的勇敢担当。
例文展示一映怜悯之星空,黯自爱之心胸一考生鲁迅曾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诚哉此言!在社会的这张巨网中,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怜悯心”这个“吸附剂”使我们内心的底线牢不可破,使我们的社会稳如泰山般屹立。
在我看来,尽管人们因自爱心而自私自利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怜悯心并未被自爱心所取代,在现实生活中,有怜悯心的人才是大多数。
从方志敏在狱中为自己的信仰画像,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到“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再到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我们从不缺怜悯心。
2023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导写及范文

2023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导写及范文真题呈现•回望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23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Ⅱ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中提到的“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示范命题示例1:追求“独立”,不希望“被打扰”,想在相对的安宁的自我空间里放松、沉淀和成长,青少年当如斯,成长所必需。
示例2:家长、学校和社会,青少年“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心思,应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同心携手,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一个比较自主而安静的环境。
当然,也可以从反面立意,例如,对那些“躺平”、“摆烂”的青少年,对他们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我们应该说“不”。
只要紧紧抓住“自主、放松、沉淀、成长”这一本质内涵,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立意。
误区提醒:最大的立意失误,会产生在“正确理解核心要素内涵”这个环节,根源可能有二:(1)没有全面审读作文题材料,如只抓住“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而忽视或轻视了“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从而导致就“安静”说“安静”,导致立意泛化。
(2)不能准确理解“安静”与“不被打搅”的关系内涵,把它们理解为“我行我素”、“我的地盘我做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等,致使立意走偏。
(3)“引”“析”“提”“联”“结”——新材料作文议论文得“五步成文法”。
立意命题示范:①莫打扰青少年的成长②安静一下,给青少年成长的空间③给青少年成长的净土④给青少年适度安静的空间⑤敢于为自己创造一个成长的空间⑥宁静以修身,沉淀以成才⑦静以修身,宁静致远⑧安静放松没打扰,沉淀成长有空间⑨非沉淀无以成长,非宁静无以致远⑩静以修身,安以成长⑪给成长以空间,给思想以自由⑫当代青少年需要“安静”的成长环境⑬从“空间”开始,给孩子以尊重⑭教育要关注心灵的成长⑮挤压孩子的成长空间,是对生命的戕害⑯尊重孩子,给以空间⑰斯是吾室,助吾成长⑱不被打扰就是最好的空间⑲我心安处是静土,滋养青年成大树⑳追求宁静积淀固守心灵家园㉑追去“世外桃源”并非“与世隔绝”㉒自我空间自我成长㉓善留净土种理想,云程发轫赴远方㉔为理想留出栖息之所名言素材•写作事例1.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窗外一只小麻雀导写及优秀作文(含答案)

新材料作文“窗外一只小麻雀”导写及优秀作文【试题再现】窗外一只小雀,它不会飞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
它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时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是分号。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字,是麻雀。
【试题评析】材料中的麻雀生活图,所体现的无疑是市井乡间那些平凡而普通的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也就是所谓“草根”的象征符号。
根据材料各处重心,可得出如下立意:(一)从麻雀的角度:1.虽然平凡,也能坦然自适;2.虽然平凡,也自有其幸福;3.虽然平凡,也自有其价值。
(二)从人与麻雀关系的角度:1.有些人或事物虽然渺小平凡,却是我们生活中的另一面风景;2.有些人或事物虽然渺小平凡,但同样应该值得我们尊重。
【范文点评一】小人物的价值蝴蝶虽小,但它让百花齐放,它让世界变得万紫千红;水汽虽小,但它汇集了蓝天中自在的云朵,它让天空不再单调;麻雀虽小,但同样给我们的世界添彩,因为它平庸而不自卑,因为它心中有着对生命价值的信念。
小人物可以有不一样的精彩,就像小麻雀可以成为点缀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
小人物有感天动地的孝心,因为他有着感恩的心灵。
一根布袋可以带带相传,陈斌强从妈妈手中接过布袋,像妈妈背起自己一样背起妈妈,坚持不懈,是妈妈对他的爱教会了他如何爱,是妈妈的一句“我要和儿子在一起”教会了他如何爱,是妈妈脸上洋溢出的天真的笑教会了他如何爱。
他一定没有想到自己这样的做法所带给自己的是“感中国人物”,他的孝足以感动我们,感动中国。
新材料作文“木桶”“风”和“水”导写

致 岔 儿酌 一封 信
福州闽清一 中 许晓城
亲 爱 的女 儿 :
击还 坚劲 ,任 尔东西南北风”的泰 然。
孩子 ,努 力吧 !
祝
昨 夜 你 又 打 电话 来 ,哭 诉 你 悲 苦 的 高 中
生活 。你说 学 习好 难 ,你无 法适应 一 天十 几个
风 吹 倒 ,就要 增加 自 己的 重量 。 ”
要求 :全面理解 材料 ,选择一 个侧面 或者一个 角度 构思 作文 ,题 目 自拟 ,立意 自定 ,不 少于 8 0 0
字。
【 构思指 导 】
新材料 作文最 为常见且 最为稳 妥的审题 立意方
法 ,就是抓 关键词 或关键 旬。关键词 或关键 旬常常
有 暗示材料 中心 的作 用 。在 材料作 文的材料 中 ,关 键旬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 本 则 材 料 中 的关 键 词 是 “ 桶 ” “ ” 和 木 风 “ ” ,必 须 明 确 它们 的比 喻 意义 或 象 征 意义 。 水
“ 桶 ”可 指个人 ,也可指 某个群体 ;可指 一个企 木 业 ,也 可指 整 个 国 家和 民族 。 “ ”指 代不 利 于 风
考场易见文题导写 ◎
【 题】 文
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 要求作文 。
一
个黑人 小孩在 父亲的 葡萄酒厂看 守橡木桶 。
每天晚 上 ,他都 用抹布将 一个 个木桶擦拭 干净 ,然 后 摆放 整 齐。令他 生 气的是 ,风 常常把摆放 整 齐的
木桶吹得 东倒西歪。
新 材 料
一
小 男孩 委 屈 地 哭 了 ,父 亲摸 着 男孩 的 头说 :
用议论文体写新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开会迟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公司每次开会,总 有职员迟到。公司为此制定了种种奖罚措施,但是,开会 迟到现象依然普遍。
不久,公司新来了一位办公室主任,公司会议多数由 他主持。他发现,会议室平时有多余的凳子,每次开会, 迟到者总不急不慢地进来就座。于是,有一次开会,时间 一到,他就把会议室多余的凳子全部搬走。众多迟到者像 往常一样陆续走进会议室。他们环顾一圈发现:一个多余 的凳子都没有。来晚的职员只得站着开会。第二次开会, 迟到者明显比上次少了。第三次开会,竟没有人迟到。
不久,公司新来了一位办公室主任,公司会议多数由 他主持。他发现,会议室平时有多余的凳子,每次开会, 迟到者总不急不慢地进来就座。于是,有一次开会,时间 一到,他就把会议室多余的凳子全部搬走。众多迟到者像 往常一样陆续走进会议室。他们环顾一圈发现:一个多余 的凳子都没有。来晚的职员只得站着开会。第二次开会, 迟到者明显比上次少了。第三次开会,竟没有人迟到。
1、要用求学选过准的角度方,法明,确对立这意则,新自选材文料体进,行自审拟题标立题;意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难题。公司每次开会,总 有职员迟到。公司为此制定了种种奖罚措施,但是,开会 迟到现象依然普遍。
管理者(公司或主任)
被管理者(职员)
用议论文体写新材料作文【优秀课件 】
从管理者角度: (1)解决事物,抓好事物的关键很重要,就如 哲学里说的“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主要问题, 可以事半功倍。 (2)要解决惰性,提高下属(包括学生)的积 极性,就要利用其某种心理,改变其生活和工作 的环境,当惰性的依附物消失,积极性就会提高 。例如,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现在的 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的运作,还有义务献血的机 制的运作,甚至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让人的 某种惰性心理规避开,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把 人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3)做事情要讲究策略。 (4)引入竞争机制。例如不太恰切的俗话让 “猪吃抢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题亮相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楼上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得不干净。
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她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上述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知?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道题所供材料是一个蕴涵哲理的故事。
一个太太自家窗户不干净不觉得,却说人家衣服洗不干净;自己懒惰不觉得,却说人家懒惰。
故事蕴涵的道理是:人常常只看见别人的过错,而不易看到自己的过错。
在理解材料主题的基础上,可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立意:一是从太太的角度来思考立意,发现别人过错时,要多自我反省,也许自己也有同样的过错,有时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
二是从太太的朋友的角度可得到这样的启示:我们在作判断与决策时要多多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这有利于我们获得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写作时,只要扣住以上道理或立意中的一点,联系生活来写就可以了。
可以写成记叙文,写出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可以写成议论文,组织材料对以上道理或启示进行论述;可以写成故事新编,借古人说事;当然也可以写成寓言故事。
不管从什么角度切入,不管选用什么文体,都必须选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畅谈,选择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来写,做到“材料的生活化”。
保姆与家教
韩云,一所名牌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单身母亲。
因为自己是教授,是单身母亲,就请了个初中毕业的乡下妹子当保姆,又请了个大三学生给宝贝女儿当家教。
事情就是从这里开始…一
你看,那乡下妹子,沉默寡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清纯着呢。
住了个把月,就把韩教授家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
韩教授欢喜得不得了,将她视为亲妹妹,并大方地把所有生活费都交给了小保姆。
你再瞧那家教,现今最时髦的打扮,与教授的女儿谈天说地,热火朝天。
可这位韩教授对她很不满意,总认为她工作做得不实,那小女孩除了会吐一两句洋文,考试成绩总在六七十分徘徊。
教授正考虑要不要换个家教。
星期四,正赶上韩教授的新学年报告会,仪表上可不能马虎。
想起假期新买的长裙,韩云情不自禁地笑了,连那个当家教的二十出头的姑娘都说穿不出韩教授那洋气样,自己都快不惑之年了。
就这样想着,韩教授喜滋滋地从衣柜里取出长裙,比划着……
“哎呀,这裙子的下摆怎么生出小洞来,还沾了几处黑点污渍!”教授大惊道,“这会是谁干的?”原本好好的心情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韩教授紧锁着双眉,陷入了深思。
“会是谁呢?不可能是小保姆。
对,不可能!那天她只抬头瞧了瞧,不可能的。
至于女儿嘛!更不可能,她穿着太大了。
肯定是那小家教了。
那天,她看着我穿裙子,眼睛连眨都没眨过。
对,一定是她。
”这位教授似乎锁定了“嫌疑人”。
她坐在客厅里,有意无意地说了句:“某些人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
”说完便看了看小家教,小家教连头都没抬一下。
“做贼心虚嘛!”韩教授暗自嘀咕,她咬定是那家教干的,于是愤然出门了。
作文实践
这里补充说一下,她去讲学了,因为女儿下午还要补课,自己不在家,小家教一定会趁这个机会拿衣服穿,到时候,就可以逮个正着。
一切按计划进行着……
到家门口了。
对了,就是那个人!“上个月才买的皮鞋,你也穿,太放肆了吧!”韩教授一个箭步冲上去,惊了,竟是小保姆!她的脖子上还多了一串项链。
几天后,韩教授在讲坛上宣读了那篇又经修改的《再谈老太太的反省》……
●思维路径:写材料作文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吃透材料精神,正确归纳其主旨,获取与其一致的启示。
如果对材料理解出现偏差,写作就容易犯偏题、离题的错误。
因为原材料的主旨或启示就是你写作的主题,它是材料与作文之间的纽带。
这道题的写作内容非常广泛。
可以写成记叙文,写一写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或见闻,从而表现发现别人过错时,要多自我反省,也许自己也有同样的过错这一主旨。
按这样思路写出的文章就是切题的。
●精要点评:这是一篇微型小说,构想了韩教授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一个教训,也可以说是一段心路历程。
作者具体写出了韩教授的心理变化过程,真切地表现了韩教授的猜疑、嫉妒,结果是是非不分,使一件小事具有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通篇语言平实,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较细腻自然,有一定的感染力。
学会倾听是一笔财富
人生有诸多财富。
但是,朋友你可曾想过,学会倾听也是成大事者的一笔重要的财富啊!
唐太宗李世民便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典型,他与魏征间的佳话就是他善于倾听的例证。
太宗即位前,魏征是他的政敌,且多次劝李建成先发制人,除掉他。
太宗即位后听从了别人的劝告,非但没有杀掉魏征,还重用了魏征。
魏征性格刚直,多次犯颜直谏,激怒太宗,太宗不仅能忍住怒火,而且为之折服,采纳魏征的建议。
魏征死后,太宗痛惜自己失去了一面明得失的镜子。
今天,人们在赞扬魏征直谏的勇气时,准又会忽略太宗善于纳谏的风度呢?
可以说,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听”出来的,但也有些政权是因“听”而亡的,西蜀就是让刘禅“听”没的。
“听”可以兴国,“听”也可以亡国,关键在于一个“善”字。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偏听偏信是大忌,“听”时不可丢掉自己的独立思考。
以上说的是“听”的一面,还有“不听”的一面。
历史上那些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人和事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商纣王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他听不进良臣之言也就罢了,竟然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良臣几乎杀绝,失掉了民心,也丢掉了江山,最终葬身于火海。
就连雄才大略的曹操在这方面也有被人诟病之处。
他有头痛病,华佗建议施行开颅术。
他不信华佗的医术,不开也罢,竞怀疑华佗要谋害他,不听旁人劝告,将华佗处死。
这不仅使当时失掉了一位名医,还是我中华医学的一大损失。
也是因为不能听进他人的劝告,他中了周瑜的反间计,错杀张允、蔡瑁,才有了赤壁之耻,使他后悔不已。
这些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倾听”关涉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关涉到事业的成败。
青少年阅历较浅,见识有限,对事理领悟难以深透,更应学会倾听,特别是要倾听父母、老师的教导。
只有把善于倾听当作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错路,从而早日成才,早日成就一番事业。
●思维路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初中生学写简单的议论文”之要求,从太太的朋友的角度确立“学会倾听”这一主旨,可以写成议论文,组织材料对“学会倾听”进行论述。
既紧扣材料来写,又会收到人无我有的效果。
●精要点评:本文主要有两个亮点:一是别致的题目。
“学会倾听是一笔财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作者联系生活对文题所供材料的最高层次的理解,得其精髓,得其神韵。
二是论证的严密。
开篇提出论点,紧接着从善于听、不善于听、不听三个方面论述了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重要性,最后联系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点明写作意图,具有现实意义。
这
样层层推进,结构严谨,并从正反两方面列举典型事例进行论证,既有趣味性,又有说服力,是一篇标杆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