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蛋白质组学作为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在疾病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总体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通过对蛋白质的组成、表达、修饰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
在疾病研究中,蛋白质组学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快速准确地发现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比较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可以发现特定蛋白质在某种疾病中的表达水平是否异常,从而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例如,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可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来实现,这为患者尽早接受治疗提供了可能。
蛋白质组学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通过研究蛋白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可以揭示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密切相关,通过研究这些修饰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可以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可以为新药的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例如,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筛选出与某种药物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从而
加快新药的研发进程。
总的来说,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还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的疾病研究中,蛋白质组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是开发有效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逐渐成为疾病机制研究的重要工具。
蛋白质组学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蛋白质表达、修饰和相互作用等信息,为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线索。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它们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过程。
在疾病状态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构和功能往往会发生改变。
例如,在癌症中,肿瘤细胞会过度表达某些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的蛋白质,同时抑制一些正常的细胞调控蛋白。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我们可以同时检测成千上万种蛋白质的变化,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分子基础。
常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包括质谱分析、二维凝胶电泳、蛋白质芯片等。
质谱分析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它能够精确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氨基酸序列,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维凝胶电泳则是通过将蛋白质在两个不同的维度上进行分离,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差异来区分不同的蛋白质。
蛋白质芯片则类似于基因芯片,通过在芯片表面固定大量的蛋白质探针,能够快速、高通量地检测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在疾病机制研究中,蛋白质组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心肌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了一系列与心肌损伤和修复相关的蛋白质。
其中,某些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在患者中显著升高或降低,提示它们可能在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蛋白质参与了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为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蛋白质组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患者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 蛋白等异常聚集,导致神经元损伤和死亡。
蛋白质组学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是一种生物学研究方法,它研究的是生物体中所有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分子之一,它们具有很多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包括酶催化、信号传递、细胞结构支撑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蛋白质组学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下面我们将探讨蛋白质组学在生物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1. 疾病诊断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许多常见的疾病都会导致生物体中某些蛋白质的含量、结构、或者功能发生改变。
这些改变可以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来检测到。
例如,癌症患者的血液中可能会含有某些肿瘤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以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来检测。
有些医学检测技术已经将蛋白质组学方法成功应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2. 药物筛选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药物的筛选和评估。
通过对不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可以为疾病的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信息。
许多支持药物研发的公司和实验室已经将蛋白质组学技术用于药物的筛选和评估,以提高药物的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
3. 功能研究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功能研究。
许多生物体中的蛋白质还没有被研究过,或者其功能还不太清楚。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对这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4. 蛋白质互作研究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功能可能存在于复合物中,而不是单个蛋白质分子中。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复合物中的一系列蛋白质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的生命过程。
总之,蛋白质组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通过深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生命过程,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以及加快新药物的研发进程。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蛋白质组学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生物大分子研究的深入,蛋白质组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其研究范围涉及蛋白质大量筛选,鉴定和检测等多方面内容,而在药物研发中,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接下来,将详细地介绍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 蛋白质标靶发掘药物的发现一直是制约药物研究的瓶颈之一。
传统的药物筛选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很难有效地发现新的药物。
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为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借助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的靶标,并在该靶标上进行筛选。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药物研发的时间,提高药物的成功率。
2. 药物毒性评估药物研发中,药物毒性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药物毒性评估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时间长、费用高、效果差等。
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快速鉴定药物对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个生物的影响,特别是对药物的副作用有很好的评估作用。
此外,蛋白质组学技术还能够鉴定药物对蛋白质的作用,进一步评估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
3. 药物疗效监测药物的疗效监测是药物研发的一个关键方面。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情况,来监测药物的疗效,并评估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中,蛋白质组学技术还能观察药物对蛋白质的影响程度和持久时间。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并推动药物研发向前发展。
4.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个体化用药中的作用近年来,个体化用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个体化用药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在个体化用药过程中,可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并进一步对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调整。
这将大大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此外,蛋白质组学技术还能够检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生理状况,进一步提升个体化用药的准确性和精准度。
综上所述,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药物标靶发掘、药物毒性评估、药物疗效监测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并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提升。
蛋白质组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一、引言蛋白质组学是指对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进行系统性、全面性地研究。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复杂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对一些遗传性疾病、癌症、代谢异常等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发展1、蛋白质组学技术概述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核心在于应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对在生物体内或体外存在的所有蛋白质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研究。
其主要包括蛋白质分离、蛋白质序列鉴定、定量分析等技术。
2、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的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蛋白质电泳技术的发展,其可以把蛋白质基本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第二个阶段是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鉴定方法,其可以对大量的蛋白质进行组学研究和鉴定。
第三个阶段是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其可以对大规模的蛋白质组进行全面化分析和鉴定,并进一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也使得蛋白质组学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
三、蛋白质组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1、蛋白质组学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癌症是目前常见疾病之一,其症状少而难以早期发现,想要进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针对癌症中蛋白质的表达变化进行定量和分析,发现特异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或者是缺失,从而可以推断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蛋白质组学技术也可以通过分析癌症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信号通路来研究癌症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2、蛋白质组学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血液疾病包括贫血、血栓性疾病、白血病等,它们常常具有蛋白质表达的明显变化,可以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在白血病诊断中,可以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和多肽质谱检测方法,从而快速准确地鉴定出特异性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早期监测和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蛋白质是生命现象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分子,它们承担着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构建着生物体内的结构与功能。
对于疾病的研究而言,蛋白质的作用至关重要,理解各种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蛋白质组学技术正是探索蛋白质这一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蛋白质组学技术简介蛋白质组学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手段,尝试从全局的角度解析细胞和组织中的所有蛋白质及其功能。
主要包括蛋白质质谱和蛋白质芯片两个方面。
1. 蛋白质质谱蛋白质质谱是指利用质谱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
它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消化、质谱检测等步骤。
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质谱检测,通过对蛋白质的质谱图谱进行解析,可以得到蛋白质的序列信息、结构信息以及定量信息等。
2. 蛋白质芯片蛋白质芯片是一种将具有致病性的蛋白质以及与之相关的蛋白质进行组合,构建成芯片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与样品中的蛋白质结合,快速检测肿瘤标记物、生物标志物等。
在蛋白质芯片上,可以将不同样品的蛋白质进行定量比较,了解不同样品的蛋白质差异。
二、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1. 肿瘤研究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肿瘤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通过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蛋白质组成进行比较,找到在肿瘤病理生理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蛋白质。
利用这些蛋白质可以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靶向治疗药物。
例如,HER2在人类乳腺癌中的异常表达,可以通过蛋白质质谱技术进行检测,并导入临床治疗。
2. 器官移植研究同种异体移植是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
但是,历经多次移植后,移植物无法被宿主体所接纳,这成为了制约移植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器官移植领域,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移植物和宿主体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
例如,通过分析术前和术后的血浆样本,可以发现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严重的疾病,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药物研发的速度和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包括药物靶点的发现与验证、药物安全性评价和药物剂量选择等方面。
一、药物靶点的发现与验证药物研发的第一步是确定治疗的靶点,即体内参与特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
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大规模筛选,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
例如,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上万种蛋白质,对药物靶点的筛选具有很大的优势。
同时,蛋白质组学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对靶点的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优化药物结构。
药物靶点的验证也是药物研发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外和体内实验,费时费力。
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变化,验证靶点的可靠性。
例如,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质谱分析可以确定两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判断药物是否成功影响了该作用。
二、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研发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药物对蛋白质产生的影响,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
例如,在肝功能不良的患者中,患者的肝蛋白谱可能发生改变。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对比正常人和肝功能不良患者的肝蛋白谱变化,评估药物对患者肝脏功能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药物的稳定性和渗透性也是研发的重点,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习性,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清除和吸收情况。
传统的方法需要大量的动物实验,而蛋白质组学分析对动物实验的数量和时间也有所减少。
三、药物剂量选择在药物研发的最后阶段,药物的剂量选择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至关重要。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体内蛋白质与药物的浓度关系,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机。
此外,蛋白质组学技术还可以在临床试验的过程中,监测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总之,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不断加大,推动了药物研发的进程,缩短了研发周期。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蛋白质组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可以探索蛋白质的丰富功能,并寻找蛋白质分子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蛋白质组学在病因研究中的应用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涉及到多个蛋白质分子的变化。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引起疾病的关键因素。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病人和健康人群之间的蛋白质差异,找到与该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并对这些蛋白质分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
二、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举个例子,当病人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医生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血液中的蛋白质,以确定是否存在肝病。
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进行多次检测和观察,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准确的答案,并且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三、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研发人员识别药物的作用靶点,并进一步确定药物的作用机制。
例如,研发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药物与蛋白质结合后产生的变化,确定药物对哪些蛋白质产生作用,并进一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发更加有针对性的药物。
四、蛋白质组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在肿瘤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病人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出肿瘤类型、肿瘤分期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同时,蛋白质组学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例如,通过分析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分布和表达情况,医生可以选择针对特定蛋白质的药物,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精准度。
总之,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峰, 杨芳, 肖志强, 陈主初, LI Feng, Yang Fang, XIAO Zhi-Qiang, CHEN Zhu-Chu
作者单位:李峰,杨芳,LI Feng,Yang Fang(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肿瘤研究所,长沙,410078), 肖志强,XIAO Zhi-Qiang(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长沙410008;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8), 陈主初,CHEN Zhu-Chu(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长沙410008;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
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肿瘤研究所,长沙,410078)
刊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英文刊名: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年,卷(期):2006,33(1)
被引用次数:6次
1.Kahn P From genome to proteome:looking at a cell's proteins[外文期刊] 1995(5235)
2.Aebersold R.Mann M 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外文期刊] 2003(6928)
3.Pandey A.Mann M Proteomics to study genes and genomes[外文期刊] 2000(6788)
4.Hochstrasser D F Proteome in perspective 1998(11)
5.Washburn M P.Wolters D.Yates J R Large-scale analysis of the yeast proteome by multidimensional protei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外文期刊] 2001(03)
6.Wu C C.MacCoss M J.Howell K E A method for the comprehens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membrane proteins[外文期刊] 2003(05)
7.Hanash S Disease proteomics[外文期刊] 2003(6928)
8.Kraemer K H From proteomics to disease 2004(07)
9.Petricoin E F.Zoon K C.Kohn E C Clinical proteomics:translating benchside promise into bedside reality 2002(09)
10.Petricoin E F.Liotta L A Proteomic analysis at the bedside: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外文期刊] 2002(zk)
11.Hanash S HUPO initiatives relevant to clinical proteomics[外文期刊] 2004(04)
12.Johann D J.McGuigan M D.Patel A R Clinical proteomics and biomarker discovery[外文期刊] 2004
13.Wulfkuhle J D.Liotta L A.Petricoin E F Proteomic application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外文期刊] 2003(04)
14.Rai A J.Zhang Z.Rosenzweig J Proteomic approaches to tumor marker discovery[外文期刊] 2002(12)
15.Zhang Z.Bast R C.Yu Y Three biomarkers identified from serum proteomic analysis for the detection of early stage ovarian cancer[外文期刊] 2004(16)
16.Colantonio D A.Chan D W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proteomics[外文期刊] 2005(02)
17.Rai A J.Gelfand C A.Haywood B C HUPO Plasma Proteome Project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handling:Toward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arameters for plasma proteome samples[外文期刊] 2005(13)
18.White C N.Chan D W.Zhang Z Bioinformatics strategies for proteomic profiling[外文期刊] 2004(07)
19.Emmert-Buck M R.Bonner R F.Smith P D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外文期刊] 1996(5289)
20.Liotta L A.Ferrari M.Petricoin E Clinical proteomics:written in blood[外文期刊] 2003(6961)
21.Ostergaard M.Rasmussen H H.Nielsen H V Proteome profiling of bladde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identification of markers that define their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1997(18)
22.Zhou G.Li H M.DeCamp D2D differential in-gel electrophore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esophageal scans cell cancer-specific protein markers 2002(02)
23.Le Naour F Contribution of proteomics to tumor immunology 2001(10)
24.Seliger B.Kellner R Design of proteome-based studies in combination with serolog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biomarkers and novel targets[外文期刊] 2002(12)
25.Merchant M.Weinberger S R Recent advancements in 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外文期刊] 2000(06)
26.Petricoin E F.Ardekani A M.Hitt B A Use of proteomic patterns in serum to identify ovarian cancer [外文期刊] 2002(9306)
27.Paweletz C P.Charboneau L.Bichsel V E Reverse phase protein microarrays which capture disease progression show activation of pro-survival pathways at the cancer invasion front[外文期刊] 2001(16)
1.李林.LI Lin蛋白质组学的进展[期刊论文]-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27(3)
2.何大澄.肖雪媛差异蛋白质组学及其应用[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4)
3.杨元宵.李昌煜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医证候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1)
4.陈主初肿瘤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癌症2004,23(2)
5.陈喜林.孙薇.姜颖.贺福初.CHEN Xi-lin.Sun Wei.Jiang Ying.He Fu-chu肿瘤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挑战与展望[期刊论文]-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8,32(1)
1.曹源.邵宁生.李伍举血清多肽组谱图的生物信息学[期刊论文]-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2009(2)
2.王平.朱元珏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蛋白组学研究[期刊论文]-国际呼吸杂志 2008(20)
3.王贤文.田道法.何迎春.陈舒华.唐发清初诊鼻咽癌患者临床证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蛋白差异表达相关性的初步分析[期刊论文]-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1)
4.范保星.张宝林.孙敬芬.曹璐.陈良安.刘又宁内皮抑制素相互作用蛋白HT036基因的全长克隆及其促血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6(41)
5.朱祯敏.胡晓芳.曾嵘.邵志敏.徐学敏血清蛋白质组学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华肿瘤杂志 2007(8)
6.梁化歧.王海英.王北宁红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与地位[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2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whx200601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