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研究

合集下载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案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案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案1. 什么是蛋白质组学?好吧,咱们先聊聊什么是蛋白质组学。

想象一下,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都有它的角色,而这些部件就是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这些蛋白质的科学。

通过它,我们能够了解它们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在身体里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蛋白质组学帮我们解开生命的奥秘。

真是既神秘又有趣,尤其是当你发现一些小细节时,那种“啊哈!”的感觉,简直让人兴奋得想跳起来!2.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2.1 样本准备首先,样本准备可是一门艺术。

你不能随便拿个东西就往实验室一扔,这样可不行哦!一般来说,样本可能是血液、细胞或者组织。

准备这些样本时,注意卫生和安全,搞得像开派对一样,干净利索才行。

样本收集后,我们需要把它们冷藏,保持它们的新鲜度,毕竟没人想要一份过期的蛋白质套餐,对吧?2.2 蛋白质提取接下来,我们进入蛋白质提取的阶段。

想象一下,像是在厨房里做大餐,首先要把食材准备好。

提取蛋白质就像把牛肉从牛排里切下来,一刀切下去,油油的鲜香就出来了。

我们用各种化学试剂,像是盐酸、乙醇这些,来分离出蛋白质,得小心别让它们变成一团糟。

处理得当,才能确保后面的分析顺利进行。

3. 蛋白质分析3.1 质谱分析然后就是蛋白质分析环节。

这时候,质谱仪就像一位高级侦探,能够识别出蛋白质的身份。

你可以把质谱想象成一个超级厉害的放大镜,它能让我们看到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结构。

分析结果能告诉我们这些蛋白质的种类、数量,甚至还可以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

哇哦,真的是一门高科技的艺术呢!3.2 数据解读最后,我们得对数据进行解读。

就像读一本悬疑小说,刚开始可能没看懂,但越往后看越有趣。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数据可能会让你感到困惑,但一旦你理解了其中的奥妙,简直就像解开了一个千古之谜。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够找到疾病的潜在标志物,或者探索新药物的目标,真是让人感到自豪的工作!4. 实验方案小贴士当然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有几个小贴士可以帮助你事半功倍。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步骤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步骤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步骤蛋白质组学的概念最先由MarcWilkins于1994年首次提出,是以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为研究对象,即通过大规模、高通量、系统性地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的蛋白质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种类与位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等等),从而进一步研究蛋白质对于机体的疾病发生发展、细胞代谢等细胞生命活动进程的动态影响,解释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

1.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1)表达蛋白质组学(expressionproteomics):是对蛋白质组表达模式的研究,即检测细胞、组织中的蛋白质,建立蛋白质定量表达图谱,或扫描表达序列(EST)图谱。

在整个蛋白质组水平上提供了研究细胞通路、疾病、药物相互作用和一些生物刺激引起的功能紊乱的可能性,对寻找疾病诊断标志、筛选药物靶点、毒理学研究等具有重要作用。

(2)细胞图谱蛋白质组学(cellmapproteomocis):是对蛋白质组功能模式的研究,即确定蛋白质在亚细胞结构中的位置和鉴定蛋白质复合物组成等,便于研究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行为、运输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关系,它对确定蛋白质功能和疾病诊疗的靶位极有价值。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组表达模式方面,但是蛋白质功能模式的研究是蛋白质组研究的最终目标。

2.蛋白质组学的前沿研究方向(1)针对基因组或转录数据库的生物体/组织/细胞,建立蛋白质组或亚蛋白质组(或蛋白质表达谱)及其蛋白质连锁群,即构成蛋白质组学(compositionalproteomics)研究。

选择1―2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或性状且我国已经完成cDNA大规模测序的组织或细胞,制备其高分辨率的蛋白质组图,建立蛋白质数据库,进而联合应用cDNA大规模测序的数据,规模化地研究其蛋白质组成。

(2)以重要生命过程或人类重大疾病为对象,进行重要病理/生理体系或过程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选择l一2类重大生命活动或重大疾病中几个相继的重要阶段,分别进行蛋白质作图,进行系统的定性和定量比较,进而对差别蛋白质进行鉴定,然后从核酸、蛋白质两个水平进行研究,从而确定重大生命活动的蛋白质基础。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目录
• 蛋白质组学概述 • 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 • 蛋白质的表达与调控 • 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前景与挑战
01
蛋白质组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研究细胞、组织或 生物体中所有蛋白质及其功能的科学。
特点
蛋白质组学具有全局性、动态性和功 能性的特点,强调对蛋白质的整体和 系统层面的研究。
蛋白质-脂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复合物, 实现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蛋白质与脂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 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
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调 节基因的表达和转录。
蛋白质的细胞定位
01
细胞核定位
细胞质定位
02
03
细胞膜定位
许多蛋白质在细胞核中发挥功能, 通过核定位信号实现细胞核内的 定位。
VS
详细描述
目前蛋白质鉴定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但 仍面临挑战。高灵敏度技术能够检测低丰 度蛋白质,有助于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 治疗靶点。高分辨率技术能够区分蛋白质 的同分异构体和修饰形式,有助于深入了 解蛋白质的多样性和功能。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深入研究
总结词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调控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活动 的奥秘。
2
质谱技术通过测定蛋白质离子的质量,推断蛋白 质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
3
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定蛋白质分子中氢原子和碳 原子的共振信号,解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蛋白质的数据库与比对
蛋白质数据库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 础,如UniProt、NCBI等数据库提供 了大量的蛋白质序列和结构信息。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组织或整个生命体内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鉴定特定细胞、组织或器官的蛋白质种类(蛋白质组全谱鉴定)、特定条件下蛋白质的表达量变化研究(定量蛋白质组学)、明确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执行的功能(功能蛋白质组学)、揭示蛋白质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机制(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描绘蛋白质的精确二维、三维以致四维结构(结构蛋白质组学)、以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修饰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对蛋白质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现象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

其次,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提供大规模、系统化的蛋白质特性数据,以期望在蛋白质水平上解释控制复杂的生命活动的分子网络。

此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于新药研发、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以及重大疾病防诊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蛋白质组学是运用先进的分析技术,通过对细胞内的蛋白质分子进行检测、分离、同位素标记与定量等方法,研究不同细胞型、组织型、发育阶段以及病变状态等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组成及其功能性调控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涉及生物化学、蛋白质工程、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也涉及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运用了各种生物学技术和数学模型,将复杂的生物体蛋白质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更好地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蛋白质分离与鉴定:蛋白质分离是蛋白质组学的基础步骤,其目的是从生物样本中提取蛋白质。

常用的技术包括凝胶电泳、膜分离、微萃取、液相色谱法以及离心分离等。

蛋白质分离之后,还需要进行鉴定,以获得蛋白质的名称及其细胞定位等信息,以便进行后续研究。

常用的方法包括凝集试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质谱分析以及二级结构分析等。

二、定量蛋白质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是指利用有效的检测技术,对生物样本中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以便获得蛋白质组成及其功能性调控情况的精确信息。

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包括酶标记蛋白质定量、质谱定量以及流式细胞蛋白质定量等。

三、蛋白质组学的应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可以用来研究基因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疾病机理等方面的问题。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复杂性,并为有效的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它还可以用于研究新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广阔,它不仅可以用于解决当前生物学上的实际问题,还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研究基础。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据量的增加,蛋白质组学技术将会为生物学研究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发现。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
1. 蛋白质组分离技术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最先要做的就是将蛋白质分离出来,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蛋白质。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包括凝胶电泳、液相色谱和质谱等方法。

其中,凝胶电泳是最常用的蛋白质组分离技术之一,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二维凝胶电泳(2-DE)等。

蛋白质组学的目的在于研究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因此鉴定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目前比较流行的蛋白质组鉴定技术主要包括质谱和基因组学方法。

其中,基因组学方法包括通过对已知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来鉴定和预测蛋白质序列。

而质谱则主要是通过对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氨基酸序列等特征进行分析和鉴定。

蛋白质的表达和生物学功能密不可分,因此研究蛋白质的表达非常重要。

目前可供选择的蛋白质组表达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和化学合成技术等。

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最常用的表达技术之一,可以通过将外源DNA序列转化到宿主细胞或者器官中来表达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研究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利用计算机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其中涵盖了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建模等多个方面。

此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数据可视化的方法,以让研究人员更直观的观察和理解数据。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例如,蛋白质组学在癌症诊断、药物靶点鉴定和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这些应用也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的迅速发展。

总之,蛋白质组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可以解决大量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对于深入探究蛋白质生物学领域的各种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前景1.引言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全集与其功能的一门科学。

通过蛋白质的表达、定量、修饰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理机制、疾病发生机理以及药物研发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应用价值以及未来的前景。

2.蛋白质组学的应用价值2.1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通过比较健康与疾病患者的蛋白质组差异,寻找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早期疾病诊断、疾病分类以及疾病预后评估等方面,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2.2药物研发的辅助蛋白质质谱技术可以用于药物靶点的筛选与鉴定。

通过对蛋白质组进行定量表达分析,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为药物研发寻找合适的靶点。

此外,蛋白质修饰分析也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药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而优化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3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支持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可以提供大量的蛋白质表达、互作与修饰数据,为生物信息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源。

通过蛋白质组学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网络等信息,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3.蛋白质组学的未来前景3.1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当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和细胞水平,而忽视了单个细胞的差异。

随着单细胞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实现对单个细胞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细胞异质性与疾病发生机制的关系。

3.2功能蛋白组学传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关注蛋白质的表达量与修饰状态,而对于蛋白质的功能了解较少。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重视蛋白质的功能与蛋白质网络的构建,以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促进疾病治疗的精准化与个性化。

4.结论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药物研发、生物信息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生物体的认识,为疾病治疗和定制化医疗提供更为全面和精确的支持。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进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样品制备、质谱分析以及数据分析三个阶段。

在样品制备阶段,研究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提取和纯化蛋白质。

常用的方法包括差凝蛋白法、电泳法、柱层析法等。

质谱分析是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质谱图谱分析和质谱定量分析。

质谱图谱分析可以通过比对已知蛋白质的质谱图数据库来鉴定未知蛋白质;质谱定量分析可以测定样品中各个蛋白质的数量变化。

数据分析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用于解读大量的质谱数据。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

首先,高通量质谱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蛋白质组学研究成为可能。

比如,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可以同时检测数千种蛋白质,大大提高了鉴定和定量蛋白质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

除了研究细胞蛋白质组,研究人员还开始探索组织蛋白质组和生物体蛋白质组等更高层次的组学研究。

通过研究这些复杂组织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和生物体的复杂生理和病理过程。

此外,蛋白质组学也开始向单细胞水平的研究发展,可能为研究细胞发育、疾病药物靶点等方面提供新的突破口。

蛋白质组学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蛋白质组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可以揭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蛋白质组学也可以用于发现新的疾病标志物、筛选新药靶点以及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蛋白质组学还可以用于研究生命起源、进化以及各种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

总之,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必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正在 迅速开展,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我国曾有很好基础的蛋白质领域方面的研 究,如人工合成胰岛素等。然而,蛋白质 组研究在国际上正如火如荼、轰轰烈烈, 我国则刚启动。如何抓住国际上蛋白质组 学研究刚刚启动的时机,迅速地进入到蛋 白质组学的国际前沿,是摆在我国生命科 学研究发展方向决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此Fields等人采用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LacZ 作为报道基因, 并且在该基因的上游调控区引入受 Gal4蛋白调控的GAL1序列。 这个改造过的LacZ 基因被整合到酵母染色体URA3位上。 而酵母的 GAL4基因和GAL80基因(Gal80是Gal4的负调控因 子)被缺失, 从而排除了细胞内源调控因子的影响。 已经知道在Snf1和Snf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结果 发现只有同时转化了Snf1和Snf2融合表达载体的 酵母细胞才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 单独转化其中任 何一个载体都不能检测出β-半乳糖苷酶活性。
与基因重组、表达、序列分析的快速、自动化程 度相比,到最近为止,机体组织细胞内蛋白质的序列 分析只是实验室小规模研究项目。
随着对生物学、物理、化学及信息学的各种尖端 技术的综合应用,蛋白质组研究也正逐步变成高产量、 高精确度的分析过程。
现今,蛋白质组研究中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双 相电泳(2-DE)、新型质谱(MS)技术、数据库设置与检 索系统等。为了保证分析过程的精确性和重复性,大 规模样品处理机器人也被应用。整个研究过程包括: 样品处理、蛋白质的分离、蛋白质丰度分析、蛋白质 鉴定等步骤。当前,蛋白质组分析虽然以双相电泳和 质谱分析为其技术基础,但离不开各种先进的数据分 析和图象分析软件及网络技术的支持。
HIS3报道基因的转录表达是由“诱饵” 和“猎物”的相互作用所启动的。 大多数 双杂交系统往往同时使用两个甚至三个报 道基因, 其中之一是LacZ。 这些改造后的基 因在启动子区有相同的转录激活因子结合 位点, 因此可以被相同的转录激活因子(如上 述的Gal4蛋白)激活。 通过这种双重或多重 选择既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又减少了假阳性 现象。 其他还有针对“诱饵”或“猎物” 表达载体等所作的改进, 这里不一一详述。
网上蛋白质组学资源
由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依赖生物信息学和网络技术,internet 上有关蛋白质组研 究的技术支持以及蛋白质数据分析的专家系统、数据库等专门网站很多。
proteomeworks.bio-rad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信息等。 proteinpathways 从新药开发角度,发现新蛋白及新作用。 可以找到蛋白质组研究相关企业、各 种仪ome)一词问世到现在,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蛋白质组学研究却得到了 突飞猛进的发展。
2019年,悉尼大学Humphery Smith I实验室与 Williams等4家实验室合作,对至今已知最小的自我复 制生物(一种支原体)进行了蛋白质成分的大规模分 离与鉴定后,到2019年,蛋白质组研究对象已迅速扩 展到单细胞真核生物-酵母以及人体正常组织、病理 标本等。参与国家在2019年只有澳大利亚,而到2019 年时已有美国、丹麦、瑞士、英、法、日、瑞典、意、 德等10个国家加入。国际著名学府哈佛、斯坦福、耶 鲁、密执安、华盛顿大学、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巴士德研究所、瑞士联邦工业学院等均挤身此类研究。 如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与Macquarie大学仍处领先水 平,但美欧多家实验室已奋起直追。
对蛋白质组的分析工作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 方面, 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得到正常生理条件下的机 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图谱, 相关数据将 作为待检测机体、组织或细胞的二维参考图谱和 数据库。 一系列这样的二维参考图谱和数据库已 经建立并且可通过联网检索。 二维参考图谱建立 的意义在于为进一步的分析工作提供基础。 蛋白 质组分析的另一方面, 是比较分析在变化了的生理 条件下蛋白质组所发生的变化。 如蛋白质表达量 的变化, 翻译后修饰的变化, 或者可能的条件下分 析蛋白质在亚细胞水平上的定位的改变等。 关于 蛋白质组学的介绍可参阅文献[5,6]。
目前发展起来的各种双杂交系统大多是 以Fields等人建立的系统为基础的。 这些新 系统主要对报道基因、“诱饵”表达载体 以及“猎物”表达载体等做了一些改进。 其中一个重要改进是引入额外的报道基因, 如广泛采用的HIS3基因。 经过改造带有 HIS3报道基因的酵母细胞, 只有当HIS3被启 动表达才能在缺乏组氨酸的选择性培养基 上生长。
实际上,往往是通过基因的转录、表达产生一个蛋白质 前体,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加工、修饰,才成为一个具生物 活性的蛋白质。
• 这样的蛋白质还通过一系列的运输过 程,到组织细胞内适当的位置才能发挥正 常的生理作用。基因不能完全决定这样的 蛋白质后期加工、修饰以及转运定位的全 过程。而且,这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 发生微细的差错即可导致机体的疾病。纽 约Rockefeller大学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家 Günter Blobel博士就是因其“蛋白质内在的 信号分子活性,调节自身的细胞内转运和 定位”研究上的卓越成就,获得了2019年 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
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质不是杂乱无章的混 合物, 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是细 胞进行一切代谢活动的基础。 蛋白质间的 相互作用及作用方式同样也是蛋白质组研 究所面临的问题。 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 用有多种方法, 常用的如酵母双杂交系统、 亲和层析、免疫沉淀、蛋白质交联等。 其 中,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发展迅速、应用 广泛的主要方法。
单独的DB虽然能和启动子结合, 但是不 能激活转录。 而不同转录激活因子的DB和 AD形成的杂合蛋白仍然具有正常的激活转 录的功能。 如酵母细胞的Gal4蛋白的DB与 大肠杆菌的一个酸性激活结构域B42融合得 到的杂合蛋白仍然可结合到Gal4结合位点并 激活转录[7]。
Fields等人的工作标志双杂交系统的正 式建立[8]。 他们以与调控SUC2基因有 关的两个蛋白质Snf1和Snf2为模型, 将前者 与Gal4的DB结构域融合, 另外一个与Gal4的 AD结构域的酸性区域融合。 由DB和AD形 成的融合蛋白现在一般分别称之为“诱 饵”(bait)和“猎物”或靶蛋白(prey or target protein)。
不过,蛋白质组学为一种新生领域,目前 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仍有许多困难有待克服。 如双相电泳和质谱分析的灵敏度还很难将体内 微量的调节蛋白质精确分析。而这种微量调控 蛋白的精确表达在生命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另外,当前质谱分析仪的价格十分昂贵,约为 DNA序列分析仪的十倍之多,严重影响了它的 普及和被广泛应用。再者,成千上万种蛋白质 间及蛋白质与其它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 作用方式的复杂性同样也是蛋白质组研究所面 临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又发现蛋白质间亦存在类似于 mRNA分子内的剪切、拼接,具有自身特有的活 动规律。这种自主性不能从其基因编码序列中预 测,而只能通过对其最终的功能蛋白进行分析。 因此说,基因虽是遗传信息的源头,而功能性蛋 白是基因功能的执行体。基因组计划的实现固然 为生物有机体全体基因序列的确定、为未来生命 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它并不能提供 认识各种生命活动直接的分子基础,其间必须研 究生命活动的执行体-蛋白质这一重要环节。蛋白 质组学(proteomics)研究即旨在解决这一问题。
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到底有什么联系?
生命:遗传信息从DNA(基因)转变为一种被称作 mRNA的中间转载体,然后再合成各式各样的结构蛋白质和 功能蛋白质,构成一种有机体,完成生命的功能。
基因→ mRNA→蛋白质,三位一体,构成了遗传信息 的流程图,这即是传统的中心法则。
现在已经证明,一个基因并不只存在一个相应的蛋白质, 可能会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什么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蛋 白,这不仅决定于基因,还与机体所处的周围环境以及机 体本身的生理状态有关。并且,基因也不能直接决定一个 功能蛋白。
如果在Snf1和Snf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那么分别位于这两个融合蛋白上的DB和AD 就能重新形成有活性的转录激活因子, 从而 激活相应基因的转录与表达。 这个被激活 的、能显示“诱饵”和“猎物”相互作用 的基因称之为报道基因(reporter gene)。 通 过对报道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 反过来可判 别作为“诱饵”和“猎物”的两个蛋白质 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但是也随之产生了新问题。 大量涌出的 新基因数据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些基因编码 的蛋白质有什么功能这个问题。 不仅如此, 在 细胞合成蛋白质之后, 这些蛋白质往往还要经 历翻译后的加工修饰。 也就是说, 一个基因对 应的不是一种蛋白质而可能是几种甚至是数十 种。 包容了数千甚至数万种蛋白质的细胞是 如何运转的?或者说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内是怎 样工作、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这些问 题远不是基因组研究所能回答得了的。 正是 在此背景下,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应运而生。
Facility expasy.cbr.nrc.ca 蛋白质鉴定专家系统,Canadian Bioinformatics Resours
二、酵母双杂交技术及其在蛋白 质组研究中的应用
作为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之一,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蛋 白质组学的研究目标是对机体或细胞的所有蛋白质 进行鉴定和结构功能分析。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不局 限任何特定的方法。 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如 二维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层析, 经典的蛋白质鉴定 方法如氨基酸序列分析等, 现代质谱技术, 基因组学 研究的各种手段, 现代计算机信息学和计算机网络 通讯技术等等, 任何可用于蛋白质研究的技术手段, 蛋白质组学都可能会采用。 它体现的是一个开放的 思维和研究方式。
2.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与发展
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得力于对真核生物 调控转录起始过程的认识。 细胞起始基因 转录需要有反式转录激活因子的参与。 80 年代的工作表明, 转录激活因子在结构上是 组件式的(modular), 即这些因子往往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构成, 其中有 DNA结合结构域(DNA binding domain, 简称 为DB)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 简称为AD), 它们是转录激活因子发挥功能 所必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